中部战区陆军郑州通信三团政委李树龙

村支书“抢田”故事播种了什么
—— 解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的入党心声
■郭 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国涛
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治委员“当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蒋艳明经常深入一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娱乐,是战士们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老大哥。郭晨 摄
“爸爸,我顺利转为正式党员了!”6月19日,女儿打电话把这条喜讯作为父亲节礼物,“送”给蒋艳明。
听着女儿欢快的话语,蒋艳明深感欣慰,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要记得,党员称谓不仅仅代表荣誉,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牺牲和奉献,永远要多想他人、少想自己。”
这番话,不仅是蒋艳明对女儿的勉励,也是他入党26年来始终如一践行的承诺。
其实,这个道理,是蒋艳明小时候在村支书身上看懂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蒋艳明老家湘西农村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田地作为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土质好坏对于农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田地到底怎么分?全村老少眼巴巴地看着、盼着。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德高望重的村支书默默走上前,第一个领走了最贫瘠的一块田。紧随其后,其他党员把差田“抢”回了家。
那一刻,蒋艳明被村支书身上那股正气吸引。他深情回忆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1989年,蒋艳明考上军校走出大山。军校生活的历练,让他对“党员”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党组织更加向往。3年后,蒋艳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
做了党的人,就要守好党性这条底线。随着职务升迁,蒋艳明对党性的理解越发深刻,对坚守党性越发自觉。他向全团官兵郑重表态:“一定秉公用好党赋予的权力,不辜负组织信任!”
△蒋艳明深入连队与战士共同训练。张冬飞 摄
3年前,团筹建教导队综合楼。多家承包商找上门来,都想揽下这个工程。当时,蒋艳明刚刚结束新疆代职返回团里,一名承包商竟然悄悄把红包塞到他家门下。
蒋艳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早上交完班,他请其他党委班子成员留下,当众把沉甸甸的红包连同一句话摆上桌面:“从我做起,稳住心,管住手,坚决不能让楼建起来、人倒下去!”
蒋艳明上交红包的事不胫而走,令官兵对团党委更加信服。团里严格按规定招标,并全程派驻工程监理监管,所有经费向全团公示,综合楼最终顺利通过验收。近年,团队先后筹建指挥楼、公寓房等,每项都成为阳光工程、样板工程,得到上级审计部门高度评价。
清风荡涤之下,团里不但大事毫无差错,细小“灰霾”也无处藏身。
干部家属来队,战士买点礼物去看看;休假回来,给连长班长带点特产;立功受奖,摆上一桌请个客……这些现象在该团没有滋长的土壤。蒋艳明不仅要求每个连指定一名风气监督员,自己还在政工网上设立“首长信箱”,直接聆听回复基层官兵的呼声意见建议。他告诫大家:“抓风气必须‘小题大做’,千万不要小看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口子一旦打开再缝上就难了。”
△蒋艳明与基层支部书记谈心交流。郭晨 摄
蒋艳明牵头修订完善了干部选拔、士官选取、考学提干等13项敏感问题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权力编织了密实的“笼子”,让每项工作都在阳光下依法运行。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棵小草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虽然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团级单位的主官,但我永远忘不了当年那位‘村支书’。我希望能像他一样,让每一名官兵从自己身上感受到清风正气的力量。”采访结束,蒋艳明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记者脑中。
您可能还喜欢:
中部战区用“十会”标准牵引三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能力提高
聚精会神谋打仗!中部战区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推进主战职能有效落实
聚焦主战!中部战区近百名专业技术尖兵走上作战保障岗位
高起点起步!中部战区狠抓能力建设打造过硬联合作战参谋队伍
中部战区如何锻造联合作战指挥保障铁拳
中部战区党委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学习教育,聚焦主战提纯思想升级能力
中部战区完善规章制度
依法运行主战职能
中部战区“联合大讲堂”淬炼联合作战指挥能力
中部战区着眼职能使命加快推进规章制度建设
中部战区组建2个月,“第一枪”打得如何?
中部战区各军兵种参谋人员大考核,大校军官齐上阵!来源:解放军报、中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杨清刚
责任编辑:张志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抓风气建设记事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题: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抓风气建设记事
赵国涛、梅世雄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颗小草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一个单位的风气建设,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正能量。”
这是蒋艳明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7年来,始终不遗余力实现的目标。
“抓好风气,是建设好团队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一名领导干部忠诚和能力的双重考验。”蒋艳明说。
做人为官,怀正气清风
1989年,蒋艳明考上军校走出湘西大山。1992年“十一”前夕,他如愿以偿光荣入党。
工作后,蒋艳明几易军政岗位,始终凭着心中那股共产党员的正气,在每个岗位上都留下了硬邦邦的成绩和响当当的名声。
工作中的蒋艳明(郭晨摄影)
3年前,通信团新建教导队综合楼。一时间,几名团领导的电话成了当地承包商的“热线”。当时,蒋艳明刚刚结束了新疆代职返回团里,一名承包商竟悄悄把红包塞进了他家门。
第二天早上交完班,蒋艳明把党委班子成员全部留下,当众把红包连同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撂上桌面:“从我做起,稳住心,管住手,不能楼建起来人倒下去!”
正气压过了邪风。团党委严格按规定进行招标,并派驻工程监理全程监督,每笔经费全团公示,综合楼最终顺利通过验收。
近些年,团队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指挥楼、公寓房等工程建设,每次都受到上级审计部门的高度评价,每一项都成为了样板工程。
清风荡涤之下,平日看不见的细小灰霾也无处藏身。干部家属来队战士买点东西去看望、战士休假给连长班长带点特产、立功受奖摆个小酒请个小客……这些一些基层单位见怪不怪的现象在这个团没有滋长的土壤。蒋艳明告诫各级:“不要小看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口子打开容易缝上难,抓风气必须‘小题大作’。”
蒋艳明牵头制定、修订了13项涉及干部选拔、士官选取、考学提干等重点敏感问题的规章制度,用法规为权力编织了密实的“笼子”,让每项工作都在阳光下依法运行。
正风肃纪,如骤雨疾风
蒋艳明性格豪爽、快人快语,虽是任职7年的老政委,可在原则面前从来不“和稀泥”、当“老好人”。
“每次参加团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都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这个团政治处主任吴忠范说,政委立下规矩:讲不出问题不行,讲问题模棱两可不行,不当场拿出自我整改意见不行。
欲律人,先严己。为了促进机关军事训练,团作训股在公示栏贴出了考勤表和成绩表,用不同颜色的小旗量化训练情况。这张“彩旗榜”刚贴上,蒋艳明一眼就挑出了毛病。“怎么没有常委的名字?”
蒋艳明斩钉截铁,“不能搞特殊。如果我不及格,贴个大号黑旗!”在他带领下,常委跑第一棒、打第一枪,出操站队、训练考核处处站在排头。
这个团点多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某营营长能力突出,特别是管理部队有一套,而且还是蒋艳明老乡。可他在团里开展车辆管理教育整顿期间私自出车,又被蒋艳明在行车定位系统上逮个正着。
事后,这名营长主动找团领导承认错误。有人提议小范围批评一下即好,蒋艳明却态度鲜明:“对错误失之以宽,对党员干部是害不是爱!”这名营长最终在全团军人大会上做了深刻检查。这不但给思想松懈的官兵敲响了警钟,更无形中强化了党委在官兵心目中的威信。
公心原则撑起无私铁面。蒋艳明先后对团里9名律己不严、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营连主官作出调整或处理,与6名民主测评较差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全团上下心服口服。
关心部属,似和煦春风
“在平时生活中,全团官兵都把政委当成老大哥。”团长叶超说。
2016年开春,黄石哨所战士自己种的菜刚出芽,哨长江雷就给蒋艳明打了好几个电话——战士们都想把头茬新菜让政委尝个鲜。
通信团有30多个营院座落,分布在多地,任务保障线长达数千公里。蒋艳明每年3个月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奔波,40多个常年守哨的战士叫什么、哪年兵、家里什么情况,他如数家珍。
江雷说,蒋艳明每次上哨所,“都和战士一个屋里住、一个锅里吃,家长里短聊得可热乎呢,一点架子都没有。”
2011年,二营士官侯庆通被诊断患淋巴癌,化疗药品超出了医保范围,家里很快不堪重负。老家的妻子一狠心,抛下2岁的孩子离家而去……
那段时间,蒋艳明一边劝慰鼓励侯庆通,一边一趟一趟向军地医院专家求教治疗方法,一边提议团党委先后筹措40多万元医药费,为侯庆通进行了16次化疗,将战士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每次提起这件事,已重组家庭开始新生活的侯庆通都忍不住感激的泪水:“如果没有组织,我坟头上的草恐怕都不知多高了……”
在通信团,官兵心里都有个“底”:干好本职工作,其它不用操心。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转业安置之类的后顾之忧,蒋艳明会千方百计给予解决。而这背后付出的辛苦,恐怕只有蒋艳明自己知道。
2016年,这个团转隶到中部战区。“聚焦主战、保障主战,无论对团队和自己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蒋艳明坚定地说,未来更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完)
[责任编辑:解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的入党心声 -军报记者
解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的入党心声
村支书“抢田”故事播种了什么
—— 解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的入党心声
■郭 晨 本报特约记者 赵国涛
“当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主人公心语
“爸爸,我顺利转为正式党员了!”6月19日,女儿打电话把这条喜讯作为父亲节礼物,“送”给蒋艳明。
听着女儿欢快的话语,蒋艳明深感欣慰,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要记得,党员称谓不仅仅代表荣誉,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牺牲和奉献,永远要多想他人、少想自己。”
这番话,不仅是蒋艳明对女儿的勉励,也是他入党26年来始终如一践行的承诺。
其实,这个道理,是蒋艳明小时候在村支书身上看懂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蒋艳明老家湘西农村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田地作为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土质好坏对于农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田地到底怎么分?全村老少眼巴巴地看着、盼着。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德高望重的村支书默默走上前,第一个领走了最贫瘠的一块田。紧随其后,其他党员把差田“抢”回了家。
那一刻,蒋艳明被村支书身上那股正气吸引。他深情回忆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1989年,蒋艳明考上军校走出大山。军校生活的历练,让他对“党员”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党组织更加向往。3年后,蒋艳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
做了党的人,就要守好党性这条底线。随着职务升迁,蒋艳明对党性的理解越发深刻,对坚守党性越发自觉。他向全团官兵郑重表态:“一定秉公用好党赋予的权力,不辜负组织信任!”
3年前,团筹建教导队综合楼。多家承包商找上门来,都想揽下这个工程。当时,蒋艳明刚刚结束新疆代职返回团里,一名承包商竟然悄悄把红包塞到他家门下。
蒋艳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早上交完班,他请其他党委班子成员留下,当众把沉甸甸的红包连同一句话摆上桌面:“从我做起,稳住心,管住手,坚决不能让楼建起来、人倒下去!”
蒋艳明上交红包的事不胫而走,令官兵对团党委更加信服。团里严格按规定招标,并全程派驻工程监理监管,所有经费向全团公示,综合楼最终顺利通过验收。近年,团队先后筹建指挥楼、公寓房等,每项都成为阳光工程、样板工程,得到上级审计部门高度评价。
清风荡涤之下,团里不但大事毫无差错,细小“灰霾”也无处藏身。
干部家属来队,战士买点礼物去看看;休假回来,给连长班长带点特产;立功受奖,摆上一桌请个客……这些现象在该团没有滋长的土壤。蒋艳明不仅要求每个连指定一名风气监督员,自己还在政工网上设立“首长信箱”,直接聆听回复基层官兵的呼声意见建议。他告诫大家:“抓风气必须‘小题大做’,千万不要小看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口子一旦打开再缝上就难了。”
蒋艳明牵头修订完善了干部选拔、士官选取、考学提干等13项敏感问题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权力编织了密实的“笼子”,让每项工作都在阳光下依法运行。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棵小草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虽然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团级单位的主官,但我永远忘不了当年那位‘村支书’。我希望能像他一样,让每一名官兵从自己身上感受到清风正气的力量。”采访结束,蒋艳明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记者脑中。
压题照片:蒋艳明(右二)深入连队与战士共同训练。
页面加载中,请稍后…通信团政委入党24年,为何始终忘不了村支书?_中部战区-爱微帮
&& &&& 通信团政委入党24年,为何始终忘不了村支…
村支书“抢田”故事播种了什么—— 解读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委蒋艳明的入党心声&■郭 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国涛蒋艳明中部战区某直属通信团政治委员“当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蒋艳明经常深入一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娱乐,是战士们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老大哥。郭晨 摄& & & & “爸爸,我顺利转为正式党员了!”6月19日,女儿打电话把这条喜讯作为父亲节礼物,“送”给蒋艳明。& & & & 听着女儿欢快的话语,蒋艳明深感欣慰,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要记得,党员称谓不仅仅代表荣誉,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牺牲和奉献,永远要多想他人、少想自己。”& & & & 这番话,不仅是蒋艳明对女儿的勉励,也是他入党26年来始终如一践行的承诺。& & & & 其实,这个道理,是蒋艳明小时候在村支书身上看懂的。& & & & 上世纪80年代初,蒋艳明老家湘西农村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田地作为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土质好坏对于农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田地到底怎么分?全村老少眼巴巴地看着、盼着。& & & &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德高望重的村支书默默走上前,第一个领走了最贫瘠的一块田。紧随其后,其他党员把差田“抢”回了家。& & & & 那一刻,蒋艳明被村支书身上那股正气吸引。他深情回忆说:“面对利益和考验,村支书和其他党员首先考虑的都是群众,没有一丝私心。从那以后,我一心想成为村支书那样一身正气、让人敬佩的人。”& & & & 1989年,蒋艳明考上军校走出大山。军校生活的历练,让他对“党员”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党组织更加向往。3年后,蒋艳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 & & & 做了党的人,就要守好党性这条底线。随着职务升迁,蒋艳明对党性的理解越发深刻,对坚守党性越发自觉。他向全团官兵郑重表态:“一定秉公用好党赋予的权力,不辜负组织信任!”△蒋艳明深入连队与战士共同训练。张冬飞 摄& & & & 3年前,团筹建教导队综合楼。多家承包商找上门来,都想揽下这个工程。当时,蒋艳明刚刚结束新疆代职返回团里,一名承包商竟然悄悄把红包塞到他家门下。& & & & 蒋艳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早上交完班,他请其他党委班子成员留下,当众把沉甸甸的红包连同一句话摆上桌面:“从我做起,稳住心,管住手,坚决不能让楼建起来、人倒下去!”& & & & 蒋艳明上交红包的事不胫而走,令官兵对团党委更加信服。团里严格按规定招标,并全程派驻工程监理监管,所有经费向全团公示,综合楼最终顺利通过验收。近年,团队先后筹建指挥楼、公寓房等,每项都成为阳光工程、样板工程,得到上级审计部门高度评价。& & & & 清风荡涤之下,团里不但大事毫无差错,细小“灰霾”也无处藏身。& & & & 干部家属来队,战士买点礼物去看看;休假回来,给连长班长带点特产;立功受奖,摆上一桌请个客……这些现象在该团没有滋长的土壤。蒋艳明不仅要求每个连指定一名风气监督员,自己还在政工网上设立“首长信箱”,直接聆听回复基层官兵的呼声意见建议。他告诫大家:“抓风气必须‘小题大做’,千万不要小看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口子一旦打开再缝上就难了。”△蒋艳明与基层支部书记谈心交流。郭晨 摄& & & & 蒋艳明牵头修订完善了干部选拔、士官选取、考学提干等13项敏感问题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权力编织了密实的“笼子”,让每项工作都在阳光下依法运行。& & & &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棵小草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虽然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团级单位的主官,但我永远忘不了当年那位‘村支书’。我希望能像他一样,让每一名官兵从自己身上感受到清风正气的力量。”采访结束,蒋艳明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记者脑中。您可能还喜欢:来源:解放军报、中部战区微信公众号一路走来,感谢有您!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期编审:杨清刚责任编辑:张志伟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解放军报社中部战区分社,前身是解放军报社北京军区分社,担负着战区机关及所属部队的军事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由我分社主办的中部战区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在互联网上唯一官方网站。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部战区郑州联保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