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二军施简平反后的任职简历

启东北新慰烈园开园典礼暨施简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举行_播报天下_贵阳网
更多资讯就在贵阳头条
&&&&&&>&&&&&正文
启东北新慰烈园开园典礼暨施简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来源:中国江苏网&&
摘要:(记者黄海) 3月29日,启东市北新慰烈园开园典礼暨施简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举行。慰烈园位于启东市北新镇轶昌村,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修建有一座高约10米的烈士纪念碑,30个烈士墓。
中国江苏网4月1日讯 (记者黄海)
3月29日,启东市北新慰烈园开园典礼暨施简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慰烈园位于启东市北新镇轶昌村,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修建有一座高约10米的烈士纪念碑,30个烈士墓。施简烈士铜像矗立在纪念碑左前方,用数百斤黄铜铸成。
施简(),原名施漾旌,原中国工农红军十二军政委,生于现北新镇轶昌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参与组建新红十二军,任政委,后任闽西(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1931年在被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施简被诬,遭到监禁,后被平反。1932年5月,施简率新红十二军到福建龙岩接防,两三天后又率部队攻打离龙岩二三十里的眼石镇,晚上攻击敌方碉堡时,不幸头部中弹,昏迷不醒,部队当夜撤回龙岩后壮烈牺牲,时年26岁。施简烈士身份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下得以确认,他的事迹收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写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著名烈士》第十卷中。
当天,来自北新镇的干部群众及烈士家属代表等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向烈士英灵肃立默哀。
责任编辑:
11月1日至4日,“2016年贵阳市大数据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由国家汉办组织的2017年上半年 ...”田儒雄说,另一方面,要重点推进东、西线片区开发建设 ...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的各项筹备 ...省政府近日批复,原则同意《大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
制作组表示“尊重Gary退出的决定,也非常感谢7年来Gary为...杨洋和李沁被捕捉到一起在肯德基用餐,桌上还有饮料等美 ...10月25日凌晨,张歆艺通过微博晒照,并示爱袁弘,表示很 ...冯小刚则打断了主持人称:“这件事真不是我们主创可以控 ...某购物网站在宣布从10月21日至双十一当天将开展300场直播...
今日凌晨,2016年加泰罗尼亚超级杯中,巴萨德比战0-1负于...北京时间凌晨2时45分,意甲第10轮一场焦点战,AC米兰客场...北京时间10月26日,中超第29轮的较量同时打响,虽然联赛 ...赛季斯诺克大庆国锦赛继续进行,第二轮比赛丁俊...顺利加冕联赛6连冠后,广州恒大于24日在官网宣布与斯科拉...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多领域、各层面异构数据进行收集、清洗、整合,实时监控信息动态;协助制定“一带一路”国家数 ...[]
“7座及以下,车辆购置价格不低于本市中心城区巡游出租车价格,车辆需取得本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牌照,司机需本市户籍或持...[]当前位置: &>&
  施简()
  施简,原名施漾旌,1906年出生于外沙黄仓镇(今省县决心乡)。父施圣范,在黄仓镇开油米行,并有农田1万多步(合40多亩)。施圣范有6个子女,施简最小。
  施简聪颖好学,8岁上私塾,1920年夏从海门启秀高小毕业,三哥施漾东将他带往上海求学。
  在上海,施简受到革命的强烈影响,萌发了拯救中华、献身祖国之志。他一边读书,一边开始投身于革命活动。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施简加入了。入党以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更积极地工作,不顾危险,日夜奔波,搞宣传,发传单,作讲演,宣传革命道理,唤醒民众。在此期间,他曾两次遭租界巡捕房拘捕,在党组织设法将他营救获释后仍继续活动。
  1926年夏,施简中学毕业,受党组织委派。考进了上海邮政总局,以拣信练习生为公开身份,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日子一长,施简的活动被察觉,邮政总局将他调到基层支局当办事员。施简在党的领导下,仍继续进行地下活动。他穿行于大街小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传送党的指示,多次机智地躲过了租界巡捕的搜身和上海地方当局“耳目”的监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进军。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施简按照党的安排,积极参加了起义。。
  1927年2月,施简与同乡姑娘盛青德结婚,婚后不久,党决定派他去苏联学习,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按时赴苏。
  1930年,施简奉调回国。此时,蒋介石正调集兵力,准备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闽西主力红军出击东江连遭失败,部队受到损失,根据地被迫缩小。在这时刻,党中央决定将施简派往闽西,组建新红十二军,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政府军的大规模“围剿”。
  施简受命后,即从上海起程,于日到达闽西苏区基地龙岩。到龙岩后,施简即对闽西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月7日,施简在龙岩主持召开了由闽西总行委、二十一军军委、闽西红军学校校委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施简传达了中央指示,分析了闽西的政治军事形势,着重指出,闽西之所以面临如此严重的局面,主要是由于闽西红军在策略上犯了单纯军事观点的错误,机械地执行向外发展的路线,军队与地方苏维埃关系未处理好,以致影响到整个的斗争和工作。会议完全同意中央的指示和施简的报告,决定转变闽西斗争策略,向闽南发展,夺取漳州,并把二十一军、二十军改编为新红十二军。改编后的新红十二军,下辖一、二、三步兵团,有3100多人,1600多枝枪,施简任政委,贺沈祥(贺沉洋)为代军长(后左权任军长)。10月20日,闽西(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施简为主席,张鼎丞、左权等人为常委。内设党务、军委、政务三个部。
  新红十二军改编后,施简与其他领导人一起,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将部队悉数集中于龙岩,进行严格训练;将军校第一期200余学生提前毕业,派到新红十二军中充任连、排级干部,开设政治委员训练班,对全军的团、连、排50余名政治工作干部加以培训。从此,新红十二军中的政治工作搞得生动活泼,军政人员素质都有较大提高,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施简任新红十二军政委期间,不仅负责部队和地方的党政工作,而且还同军的其他领导人一道,部署、指挥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新红十二军在龙岩整训后即向永福(今属漳平)、适中(今属龙岩)进军,消灭了当地的团匪,接着又挥师挺进平和大芦溪,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军张贞部杨育庭营,缴获80余支枪,2万余发子弹,俘敌百余人。正当新红十二军乘胜前进,准备再取南靖、漳州时,党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新红十二军执行打通闽粤赣三省边界,使三省革命力量得以汇合的任务。施简等即率领新红十二军回师闽西,进入永定境内,在苦竹与龙潭两地打击民团反动武装。其后部队又向长江、连城移动,10月25日进抵连城的朋口,击溃了马鸿兴邦一个团及团匪800余人的三路进攻。11月1日,克复长汀城,11月7日,施简等又率部转攻连城,翌日攻陷,守敌易启文团及团匪1000余人弃城逃窜。这几个月中,施简等所率的新红十二军辗转于闽西、闽南地区,连续作战,打击了敌人,巩固了闽西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政府军的第一次“围剿”。
  其后,针对敌强我弱、革命根据地被分割的具体情况,施简潜心研究斗争策略,提出了很好的主张。日,施简与左权就闽西的军事问题联名向党中央、南方局报告,详细汇报了闽西的政治、军事情况,并认为闽西红军和整个闽西武装总共只有4000人,不可能马上远离根据地出击敌人,应以苏区为依托,相机打击敌人才是正确的方针。
  施简与左权正在筹划并指挥新红十二军以更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夺取新的胜利时刻,闽粤赣省委于1931年春在永定虎岗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名义上继续反“立三”路线,实际上接受了比“立三”路线更“左 的王明路线,决定在党、政、军中开展“肃反”运动。新红十二军随即集中于虎岗,进行“肃反”,就在这次“肃反”中,施简被诬陷,同年11月遭监禁,不久又平反。
  1932年5月,施简率新红十二军到福建龙岩接防,两三天后又率部队攻打离龙岩二、三十里的眼石镇,晚上攻击碉堡时,不幸头部中弹,部队当夜撤回龙岩,施简牺牲,时年26岁。
------分隔线----------------------------您当前的位置 :
启东北新慰烈园开园典礼暨施简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中国江苏网
   09:55:23
         分享到:
  中国江苏网4月1日讯 (记者黄海) 3月29日,启东市北新慰烈园开园典礼暨施简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慰烈园位于启东市北新镇轶昌村,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修建有一座高约10米的烈士纪念碑,30个烈士墓。施简烈士铜像矗立在纪念碑左前方,用数百斤黄铜铸成。
  施简(),原名施漾旌,原中国工农红军十二军政委,生于现北新镇轶昌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参与组建新红十二军,任政委,后任闽西(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1931年在被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施简被诬,遭到监禁,后被平反。1932年5月,施简率新红十二军到福建龙岩接防,两三天后又率部队攻打离龙岩二三十里的眼石镇,晚上攻击敌方碉堡时,不幸头部中弹,昏迷不醒,部队当夜撤回龙岩后壮烈牺牲,时年26岁。施简烈士身份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下得以确认,他的事迹收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写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著名烈士》第十卷中。
  当天,来自北新镇的干部群众及烈士家属代表等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向烈士英灵肃立默哀。
编辑:周莉娜
  相关阅读: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责任编辑:李行知 15:48
施简,原名施漾旌,1906年出生于江苏省崇明县黄仓镇(今江苏省启东市决心乡轶冒村)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父施圣范,在黄仓镇开油米行,并有农田1万多步(约合40余亩)。施圣范有六个子女,施简最小。施简自幼深受父母宠爱,并得到兄长的特别关心和照顾。可施简却不愿接受优裕的关照,喜欢粗茶淡饭,穿青鞋布袜。施简喜欢和年岁比他大的穷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村里有人为琐事闹矛盾时,他上前直言相劝。村里的长辈都很喜欢他。
施简聪颖好学,8岁上私塾。1920年夏从海门启秀高小毕业后,三哥施漾东将他带往上海求学。
在上海,施简受到革命的强烈影响,萌发了拯救中华、献身祖国之志。他在读书期间,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和五卅运动。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施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施简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更加积极。他不顾危险,日夜奔波,宣传革命道理,以唤醒民众。在此期间,他曾两次遭到帝国主义租界巡捕房的拘捕,党组织设法将他营救获释。
1926年夏,施简中学毕业,受党组织委派,考进了上海邮政总局,以拣信练习生为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日子一长,施简的活动被察觉,邮政总局将他调到基层支局当办事员。施简仍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他穿行于大街小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传送党的指示,多次机智地躲过了外国租界巡捕的搜身和上海地方当局“耳目”的监视盯梢,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务。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军北伐,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施简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加了起义。
1927年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捕杀,整个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留在上海办理善后事宜的周恩来,把幸存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送往武汉,把施简等一批有培养前途的骨干送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施简离沪时,由于时间紧迫,环境险恶,他向新婚不久的妻子盛德婧匆匆话别,只说有事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希望妻子善自为之,并代他照顾好已上了年纪的母亲。施简赴苏后,十分珍惜这一极为难得的机会,努力克服语言、生活习惯等各种困难,学习专心、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后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攻读,为报效党和人民,完成更加艰巨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对付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的军事“围剿”,决定将在苏联军政院校学习深造的刘伯承、秦邦宪、何叔衡、张闻天、左权等一批骨干陆续调回国内,充实并加强中央和各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领导。施简也是其中的一个。
施简自接到党中央的通知后,意识到国内形势紧迫,便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了离苏的一切必要手续,立即起程回国。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施简于中秋节前赶回上海,向党中央报到。党中央负责人很快召见他,决定派他为中央特派员,速去闽西,组建新红十二军(原红十二军于1930年6月随红一军团进军江西),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
施简临危受命后,顾不上去老家(仅与上海一江之隔的江苏启东)与爱妻团聚,并探望他日夜思念的母亲,连对近在咫尺的三哥(时在上海东吴大学任教)也未及去看望一下,就从上海起程,于日到达闽西苏区龙岩。到龙岩后,施简即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对闽西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0月7日,施简在龙岩主持召开了闽西总行(动)委(员会)、红二十一军军委、闽西红军学校校委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施简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比较透彻地分析了闽西的军事政治形势,并着重指出:闽西之所以面临如此严重的局面,主要是由于闽西红军在策略上犯了单纯军事观点的错误,机械地执行向外发展的路线,军队与地方苏维埃的关系未处理好,以致影响到整个的斗争和工作。会议完全同意党中央的指示和施简的报告,决定转变闽西的斗争策略,向闽南发展,夺取漳州,并把红二十一军、二十军改编组建为新红十二军,下辖一、二、三步兵团,全军共3100多人,1600多支枪。施简任政治委员,贺沈祥(贺沉洋)为代军长(后左权任军长)。10月20日,闽西(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在龙岩列宁公园召开成立大会,施简任主席,张鼎丞、左权等六人为常委,具体负责党务、军务、政务工作。
新红十二军组建后,施简与其他领导人一起,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将全军所有干部悉数集中于龙岩,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将闽西红军学校第一期200余学生提前毕业,派到新红十二军充任连、排干部;开设政治委员训练班,对全军排以上的50余名政治工作干部加以培训。从此,新红十二军的政治工作搞得生动活泼,广大指战员的素质都有较大提高,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施简不仅负责新红十二军和地方的党政工作,而且还同军的其他领导人一道,部署、指挥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新红十二军在龙岩进行短时间整训后,即向永福(今属漳平)、适中(今属龙岩)进军,消灭了当地的团匪,接着又挥师挺进平和大芦溪,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军张贞部杨育庭营,缴获80余支枪,2万余发子弹,俘敌百余人。正当新红十二军乘胜前进,准备再取南靖、漳州时,接到党中央指示,要求新红十二军执行打通闽粤赣三省边界,使三省革命力量得以汇合的任务。施简等即率领新红十二军回师闽西,进入永定境内,在苦竹与龙潭两地打击民团反动武装。其后部队又向长汀、连城移动。10月25日进抵连城的朋口,击溃了马鸿兴部一个团及团匪800余人的三路进攻。11月1日,克复长汀城;11月7日,施简等又率部转攻连城,翌日攻陷,守敌易启文团及团匪1000余人弃城逃窜。这数十天中,施简等所率的新红十二军辗转于闽西、闽南地区,连续作战,打击了敌人,不仅巩固了闽西根据地,更主要的是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次“围剿”。
其间,施简与左权一起,针对敌强我弱,革命根据地被分割的实际情况,根据在苏联高等军政院校所学的理论,结合闽西、闽南的斗争实践,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潜心研究斗争策略,提出了很好的主张。日,施简与左权就闽西的军事问题向党中央、南方局报告、详细汇报了闽西的军事、政治情况,认为闽西红军和整个闽西的武装总共只有4000人,不可能马上远离根据地出击敌人,而应以苏区为依托,相机打击敌人,这才是正确的方针。
施简与左权正筹划并指挥新红十二军以更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夺取新的胜利时,中共闽粤赣边特委于1931年4月在永定虎岗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的指示信,名义上继续反“立三”路线,实际上接受了比“立三”路线更“左”的王明路线,决定在党政军中开展“肃反”运动,以“肃清红军中、政府中、党部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新红十二军随即集中于虎岗进行“肃反”。施简历来对党忠诚,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可是在这次“肃反”中也难逃厄运。因被怀疑有“托派”问题,而被撤职审查。后调瑞金中央军事委员会总部工作,不久被派到红一军团三军工作。1931年11月,“肃反”进一步扩大化,施简被判处监禁5年,数月后平反,又调回新红十二军。
1932年5月,国民党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前夕,施简率新红十二军到福建龙岩接防。
离闽西根据地中心龙岩二三十里的雁石镇,镇虽不大,却是国民党蒋介石军队“围剿”中央苏区的一个前哨阵地,驻有近一个团的兵力,装备精良,且筑有坚固的碉堡。新红十二军决定由施简率军主力前往拔除这个据点。施简率部队到达雁石镇前线后,根据侦察到的敌人的兵力部署,指挥部队于夜间分多路向敌猛扑。由于攻击部队缺乏攻坚的必要装备,因而几次猛攻均未得手,且部队伤亡不小。施简立即将自己的指挥位置移至攻击部队的前沿;并动用预备队,倾全力,集中轻重机枪严严实实地封锁住敌人碉堡的火力点;派出一支支突击队,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像一把把利剑直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施简在指挥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搏斗时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当卫生员闻讯,冒着弹雨赶来为他作紧急包扎时,施简头部被一颗飞弹击中而壮烈牺牲,时年26岁。战斗结束后,施简的遗体被部队指战员用担架轮番抬回龙岩。翌日,新红十二军为施简举行了简朴庄重的追悼会,最后,把他安葬在雁石溪畔。
一簇长满鲜嫩芽叶的绿茶树陪伴在施简的墓前,雁石溪呜咽着流过他的身边。他走了,永远地走了,但他的英魂却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与中央苏区人民、普天下劳苦大众共鸣。他用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铿锵誓言:“拯救中华,献身祖国。”
(钮希隆申学俊)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历任职情况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