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长江经济带 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长江经济带如何才能产生“黄金效益”
发布时间:&&&&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1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座谈会,对我省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专题部署。会议强调,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本期《智库》邀请了七位省内外专家,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言献策。
  筑牢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底线&
  黄贤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基调。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筑牢江苏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底线。
  构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空间。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为基础,规划建设形成江-河-湖-库水系通连、淡水生境连续、自然岸线有效保护、流域生态安全性高,且城-乡-生态空间协同有序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群落的丰富是长江生态大保护成效的具体体现。例如,针对江苏长江渔业资源减量化、低龄化、小型化等问题,建议采取延长禁渔期乃至全面禁渔制度,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从而确保长江生态安全。
  推进长江经济带产-港-城-村绿色化改造。以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为目标,整体规划沿江产-港-城-村绿色化改造,增强沿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并以绿色改造引导产-城-村空间功能全面提升;以流域生态空间为底线、区域环境容量为约束,制订产业、港口、城镇、村庄绿色化改造标准,提出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港口、城镇及村庄的一揽子绿色化改造策略。
  探索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要素产权交易机制。建议率先在江苏沿江引入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节能、节水、截污、减碳,从而切实构建有利于江苏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长久机制。同时,通过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交易,也可以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更全面地实现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价值,促进生态型经济发展。
  建立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及调控机制。江苏长江经济带涉及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岸线利用程度、不同水系类型等区域,这些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江苏沿江资源环境承载力,因此既要关注经济、人口规模增长是否在现状条件下可承载程度,也要关注远期视角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需要以兼顾要素综合性与单要素(例如,水、土、气候等资源要素,以及COD、二氧化硫、碳等环境要素)限制性的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跨部门、动态更新的动态监测体系为重点,形成全流域、全时空、动态性的江苏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尤其是加强对生态脆弱区、重点生态修复区以及重大生态环境风险区段的监测预警,从而倒逼生态大保护格局的“落地”。(作者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科学家)
  协调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成长春&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江苏不同地区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主要路径如下:
  协调均衡推动“四圈五带”建设和跨江大融合。“四圈”即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通泰盐都市圈。其中:南京都市圈要进一步提升南京特大城市功能,深入推进宁镇扬同城化;苏锡常都市圈要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徐州都市圈要将徐州、连云港、宿迁等中心城市联动打造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的新增长极;通泰盐都市圈要增强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功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沿海发展带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宁波都市圈和通泰盐都市圈为南北两翼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五带”是指以沿沪宁线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东陇海线发展带为横轴,以沿海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为纵轴的“三横两纵”五大发展带。跨江大融合是指要将主要限于支持苏中地区发展的“跨江小融合”,拓展为促进苏中、苏北后发地区与上海、苏南、浙东等先发地区之间形成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跨江大融合”。
  协调均衡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充分利用江苏中心城市的制造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培育以国际先进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江苏大型企业为骨干、以拥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品牌为核心的世界级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制造业集群。通过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途径,深度嵌入全球贸易网络体系、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和全球创新网络体系,更好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均衡增长。
  协调均衡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有效整合锚地、岸线、航线等资源,加强江海港口协作互动,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港区,充分发挥江苏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黄金效益。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提升江海转运能力。以各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推进港口与沿江沿海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在已开通中亚班列基础上,协调性均衡推进更多城市成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口岸通路,加快形成东西双向国际性海铁联运大循环新格局。(作者为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强化两大支撑带的互动&
  章寿荣 杜宇玮&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横贯东西、畅通南北、连接陆海的重要通道,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带。两者在空间上密切相关,本质上一脉相承,功能上优势互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相互贯通和衔接互动。
  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的协调是经济带建设中的首要问题,要加强两大国家战略各自顶层设计的沟通与交流,从更高层面、更大视野进行统筹协调,同时,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绩考核制度改革,消除两大经济带各区域之间的条块分割和行政藩篱。
  建立区域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区域合作互动水平。一方面,可从国家层面推动设立“两带一路”区域合作发展基金,推动完善各个经济圈、城市群的政府间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和加强两大经济带内区域间在各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行业协会与企业之间加强对接沟通,推动各地的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港口集团等重点载体深化相互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联动发展。
  培育区域新增长极,发挥交汇点和枢纽城市的战略支点作用。在两大经济带的贯通对接中,必须充分发挥交汇点和枢纽城市资源、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强化其交通运输功能、科技创新功能、产业辐射功能,将发展高地建设成增长极、增长轴和辐射源。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导向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使之成为“两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强力引擎。
  推动政府与市场结合,探索创新产业园合作模式。在企业自主选择互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融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政策,还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境外合作园区,进而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组团式、集群式“走出去”。另外,合作产业园的建设,不仅要开展工业项目的纵向合作,还要加强服务业等其他行业领域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互通与共享。
  实施横向中性的产业政策,营造市场平等竞争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区域兼并收购,通过健全完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政府工作体系等制度设计为企业创新、融资、人力资源投资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避免实施歧视性、差异化政策主观甄选“赢家”和“输家”,而是以质量、环保、安全等标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实现平等竞争。(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优化沿江沿海重化工产业结构&
  吴福象&
  江苏省重化工产业主要布局在沿江和沿海,主要以化工产业园形式集聚。从整体来看,江苏重化工行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化工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塑资源与环境成本评价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让资源与环境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并让市场机制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研发和技改力度,加快工艺设备的绿色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工艺成熟度和模块化程度,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依据各类重化工业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和行业特色,加强跨区域的园区的战略协调与业务合作。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化学产业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完善化工产业链体系和现代化工物流体系。通过化工企业在园区集聚、改造,构筑“基础化工原料-化学中间体-精细化工”上、中、下游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强化江苏重化工产业公地的公共投入,将资源的存量优势转化为要素质量和价格竞争的动态能力。学习德国经验,发挥科学家对基础工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学习日本跨企业协作和成本精细化管理经验,学习美国在基础化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基金管理和风险投资经验,塑造重化工产业的W型价值链。
  根据重化工行业属性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特点,灵活采取共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发挥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汇集优势,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共享全球关键技术和要素流动带来的战略机遇。抓住国家首批双创试点契机,灵活采用部门政策和通用政策,发现和捕捉重化工产业演化过程中主导技术的突破点和间断点,从产业层面和部门层面分类突破。
  抓住国企分类改革契机,利用资本市场纽带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实现规模经营和结构优化。强化重化工企业本地化的根植性,通过自我投资、自我学习成功塑造结构、技术和市场的“钱德勒三重基准”。通过自下而上的顶层设计,实现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连云港新型钢铁基地和基础石化产业密集区为核心,以泰州精细产业密集区、南通基础石化产业密集区、盐城精细产业密集区为辅助的江苏中化工产业整体空间格局和跨区域产业园联动体系。(作者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
  协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
  李程骅&
  合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能加快沿江两岸地区发展能级整体提升,有效整合沿江苏南、苏中地区的空间资源、发展要素和创新网络的带动作用,培育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最大最优的增长极。
  统筹规划主体功能区,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主导的集约型现代城市群。确立优化发展的原则,坚持“精明增长”的导向,统筹规划好主体功能区。沿江八市要细化两岸城镇体系规划,明确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对原有的沿江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重新审视,实施基于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行动。探索出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江苏现代城市群建设之路。
  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形成多层级联动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群。南京要和苏州发挥“双引擎”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在更高层面上对接上海,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南京要在扬子江城市群未来发展中发挥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握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和丰富特大城市内涵的要求,建成国家级的创新中心、创新枢纽。要把南京江北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高地,使其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关键纽带。
  完善产业与城镇转型互动机制, 整体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围绕江苏“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做优做强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与城镇转型的联动机制,深度实施互联互通行动,推动跨江对接。简政放权要落实到位,充分释放沿江19个县级市的发展潜能,促进它们实现创新在地化,上升为国际化网络中的新节点。
  以绿色发展降低生态负荷,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性“绿色城市群”。全面提升扬子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质量和整体宜居魅力,使其未来成为示范性的“绿色城市群”。要更好发挥政府在空间开发管制、基础设施布局的规划指导作用,以一体化保护的机制共守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地区生态安全。精准制定各市碳排放指标,探索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环保绿色技术共享机制,提升企业排放达标标准和准入门槛,逼退、逼转、逼治不达标企业。实施沿江生态污染联控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考核体系,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作者为《群众》杂志副总编,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以先进理念抓长江保护&
  秦尊文&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不要而是要更高水平地发展经济,要在生态环境容量过紧日子前提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设立产业、区域、河段三项环境准入制度,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决不降低环保和安全门槛,通过严格的项目环评、环境准入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倒逼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与升级,推动园区产业升级改造和生态化改造。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坚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淘汰落后或过剩产能力度。深入推进“两化融合”,重点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应用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着力开发“城市矿山”,培育壮大“静脉产业”。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流域宝贵农业资源,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推行种植业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严格控制农药污染。在畜禽养殖业规模较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使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建设一批清洁水产养殖基地。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
  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物流、金融、科技、商务为代表的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拓展服务领域,重点促进商贸、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家庭服务的繁荣发展。推进动漫、通用航空、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抢占新兴服务业发展制高点。
  全面推行绿色消费。倡导公众积极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全面禁止商场、医院等机构提供免费塑料包装,禁止旅馆、酒店、餐馆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绿色空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广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厉行节约,力戒奢侈消费,推动全民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好习惯。(作者为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智库研究员)
  让绿色引领长江制造&
  盛 毅&
  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战略上要有多层定位,下游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移,中上游突出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区域上要有合理分工,重点依托城市群进行布局,形成错位发展、各具优势的制造业空间分布;行业上要有针对选择,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迅速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对沿江的化工企业和流程类制造业,大力度开展绿色改造;政策上要有鲜明导向;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尽可能满足“帕累托最优”,从经济利益上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学界定产权,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上进行引导。
  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要多措并举,首先要落实已经制定国家战略和政策,制定绿色制造发展的实施计划和方案,明确总体定位和分区域的定位。建立基本层面的政策法规,继续完善环境标志的认证,加强环境标志实施的检查督促,尽快建立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提升绿色制造技术支撑力,广泛开展绿色制造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促进设计技术、标准体系、制造工艺、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推进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各省市的“去产能”方案进行统筹,明确转移和淘汰的产能有多大,需要转移的向哪些区域转移,需要淘汰的有哪些企业,遗留的问题如何解决,必须列出清单和时间表,逐个省市、逐个链条和逐个企业推进。开展绿色制造基地和园区示范,选择一批有规模的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将有价值的做法和措施在全流域推广。加大绿色制造的资金投入,国家要制定长期的资金投入计划,集中资源支持各省市的制造业绿色改造和技术创新,要在长江经济带层面上,设立制造业绿色发展基金。此外,还应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转型和低碳改造提供适用的金融信贷产品,探索建立适合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风险投资市场。(作者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无标题文档
本社地址: 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 210004
电子信箱:
办公室电话:(025)
总编办电话:(025)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当前所在的位置: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让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日 15:48:16
来源:浙江日报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记者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关问题采访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题1】  请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让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舞得更好,关乎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全局,要结合规划纲要制定,依靠改革创新,实现重点突破,保护好生态环境,将生态工程建设与航道建设、产业转移衔接起来,打造绿色生态廊道,下决心解决长江航运瓶颈问题,充分利用黄金水道航运能力,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高丽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专题会议,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问题2】  《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实施,请简要说明一下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4年12月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启动《规划纲要》研究编制工作。在研究起草过程中,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定位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经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并先后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意见,形成《规划纲要》稿。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研究《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规划纲要》,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重点保护好生态环境,下决心解决航运瓶颈问题,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张高丽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完善《规划纲要》稿。《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始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领,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问题3】  请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一盘棋思想。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一是江湖和谐、生态文明。二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三是通道支撑、协同发展。四是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五是统筹规划、整体联动。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江黄金水道瓶颈制约有效疏畅、功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建立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全面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到2030年,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问题4】  长江经济带涉及省份多,区域面积大,上中下游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请问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布局上有何考虑?  答: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成渝城市群。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问题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请问《规划纲要》是如何贯彻这一要求的?  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重点是严格治理工业污染、严格处置城镇污水垃圾、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防控船舶污染。二是保护和修复水生态,重点是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沿江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三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重点是加强水源地特别是饮用水源地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四是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重点是合理划分岸线功能、有序利用岸线资源。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三是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问题6】  在《规划纲要》主要任务中,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是如何考虑的,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有哪些?  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要着力推进长江水脉畅通,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一是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二是促进港口合理布局。三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四是大力发展联程联运。  【问题7】  请问在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哪些考虑,提出了什么举措?  答: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此,《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有:  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创新示范高地。二是强化创新基础平台。三是集聚人才优势。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二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二是打造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四是积极发展服务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三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一是突出产业转移重点。二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三是创新产业转移方式。  【问题8】  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答: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  一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这个重点,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龙头,以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支撑,以黔中和滇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其次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再次要强化城市交通建设。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加强新型城市建设。四是统筹城乡发展。  【问题9】  如何构建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答:要立足上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不同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二是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三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  【问题10】  请问长江经济带在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想法和措施?  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和完善:一是统一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上海、重庆等地率先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间市场准入和质量、资质互认制度。研究建立务实、高效的区域标准化协作机制。二是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省际之间沟通协调,做好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和建设时序衔接,打破区域分隔和行业垄断,逐步消除区域运输服务标准差距,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快物流体制改革,推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直达运输,规范收费行为,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建设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鼓励地方研究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保险等资金进入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领域。鼓励跨省区共同发起设立城际铁路、环境治理等投资基金,按照市场规则规范化运作。探索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开展融资租赁服务,支持长江船型标准化建设。  【问题11】  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尤其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如何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补齐短板,提升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  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合作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规划纲要》在这方面也有不少表述,主要精神体现在:一是加快教育合作发展。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协同发展。三是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四是完善区域社会保障体系。  【问题12】  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二是做好规划衔接。依据《规划纲要》,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岸线资源利用等专项规划,沿江11省市制定本地区的实施规划,经领导小组审议后实施。三是推动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重点任务三年滚动计划,研究提出各领域具体任务,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四是统筹加强流域管理。切实做好流域统筹协调、相互配合、部分职能和任务整合等工作,加强水资源、水环境、岸线、航运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岸线乱占、“黑码头”、非法采砂等问题。五是强化法律保障。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规范和约束各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有更严格的法律保障。六是抓好督查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程进行动态跟踪,对规划目标开展监测分析,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情况。七是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解读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责任编辑:杜玲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