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武警特战队训练纪实 2016年北京武警特战队队员都很厉害吗

武警特战队员挑战极限:打胜仗的军人就该这么练
穿越封锁线。
来源:&&日15:29
人民网玉林3月29日电 为期一周的魔鬼极限训练已经结束。近日,武警广西总队玉林市支队特战分队展开长途负重奔袭、搬运伤员、穿越封锁线、坡度推车、按图行进、恶劣环境就餐、野外生存、泥潭搏击、综合极限体能等30多个特战课目训练。全体参训官兵克服天气影响,训练课目多、强度大、时间长等因素,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没有一人退出,充分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覃红岩 摄影报道)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闫嘉琪)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正文
武警特战队员倒功摔擒极限训练 头流鲜血面不改色
   近日,驻守在粤港边界一线的武警广东省边防总队六支队特战队员们在界河里开展倒功、摔擒、扛圆木、举弹药箱、自由搏击等课目训练,最大限度挑战生理、心理极限,磨砺能打胜仗意志品质,培养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血性虎气。(陆才兴摄影报道)
武警特战队员倒功摔擒极限训练
责任编辑:李永鹏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大家都在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燕山深处,长城脚下,25名特战队员整装待发。“魔鬼”极限挑战环环相扣,实战背景下的终极对决步步升级。挑战生理心理极限,磨砺意志品质,提升打赢致胜能力!中国武警为您讲述特战队员的“极限24小时”。
(《中国武警》
《中国武警》特战训练纪实 极限24小时)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讲述武警特战队员 背后的故事--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012版:深 读
1角钱硬币大小的物体作为练习射击的目标,用针尖凿透大米且穿成串,负重25公斤完成10公里越野训练――
讲述武警特战队员 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李三旺通讯员曹战峰张丰源徐建辉文/图
&&&&核心提示&&&&他们拥有超强的毅力、健壮的体魄、持久的耐力和过人的胆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反恐、处突、营救――他们,就是武警特战队员。 &&&&这些队员因超越极限的生存力和战斗力而被人羡慕,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残酷训练,他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传奇色彩?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武警洛阳市支队第四大队特战侦察排,听武警特战队员为您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武警洛阳市支队第四大队十中队队长、特战侦察排排长赵金平介绍,武警特战队员一般分为狙击手和突击手。狙击手的训练以枪法、耐力和专注力为主,而突击手的训练除了突击战术之外,就是挑战体能极限。&&&&1&&&&练习射击,最小的目标是1角钱硬币大小的物体&&&&“一枪命中目标,没有第二次机会。”狙击手王树龙说,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狙击手需要做的是选择最佳位置,等待最佳时机,果断扣动扳机,“必须一枪毙敌,否则就是失败”。 &&&&今年25岁的王树龙已经入伍5年,是特战侦察排的老队员,也是出了名的神枪手。他曾在武警河南省总队狙击手射击大赛中勇摘桂冠,被称为“第一枪”。 &&&&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王树龙经历的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狙击手的训练首先要从瞄准开始。荆棘丛中、水洼泥坑里、碎石瓦砾上,这些都是他们训练耐力的首选之地,纹丝不动地趴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训练中,他们的眼睛要始终盯着瞄准镜,“光盯着不行,最重要的是&&&&瞄准随时出现的靶子进行射击。”王树龙说,狙击手的注意力应高度集中,蚊虫的叮咬,身上的疼痛要全部忘记,“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击中目标”。 &&&&王树龙告诉记者,刚开始训练时,只要靶子一出现,他就立刻会产生莫名的兴奋感,可是果断扣动扳机后并不能做到百发百中,这是因为心理兴奋会让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势必影响到射击精度,所以要“练到麻木,目中无靶,心中有靶,人枪合一”才行。 &&&&随着狙击手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练习射击的目标也在不断改变,刚开始是10厘米见方的“牛眼靶”,然后变成乒乓球,接着改为1元钱硬币大小的物体,到最后甚至是1角钱硬币大小的物体。&&&&2&&&&辅助训练,每晚至少要进行数百次&&&&针、线、米粒……很难想象,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还能与武警特战队员的训练联系在一起,而且密不可分。 &&&&穿针引线是锻炼耐力和专注力的最好办法,到了晚上休息时间,这种对于小伙子们来说极富挑战性的训练就开始了。一手拿针,一手捏线,做到准确无误地穿引――即便在白天,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晚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狙击手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还有难度更大的,就是两人配合穿针引线,你拿针,我捏线,这样的训练,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进行数百次。 &&&&锻炼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采访间隙,&&&&狙击手小刘从口袋里摸出几粒大米和一根针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进行针穿大米的训练。大米没有孔,如何穿线?小刘说,先用针尖一点一点地把大米凿透,然后再穿成串,成绩优秀的狙击手,每小时能凿透10粒米。 &&&&与针穿米粒相比,还有更难的,那就是用笔尖点圆圈。一张A4纸上,印着上千个与句号差不多大小的圆圈,训练时要将圆珠笔的笔尖准确点到圈内,出圈即为失败。 &&&&“作为狙击手,射击的精度就不必说了,光是这些辅助训练就能让人崩溃。”小刘说,自己已经当兵4年了,后3年时间都在特战侦察排,各种酸甜苦辣全尝过。&&&&3&&&&魔鬼训练,一双战靴最多穿一个月&&&&防弹头盔、耳机、防毒面罩、硬质防弹衣、软质防弹衣、作战背心、催泪弹、爆震弹……这20多种单兵作战装备的总重量达25公斤,而突击手几乎每天都要背着这些作战装备,完成10公里路程的超强体能越野训练。 &&&&38分钟,这是突击手刘飞豹的最好成绩。“累,累得难以想象。”刘飞豹说,10公里的路程中,山路和沙滩占了一大半,到最后一两公里的冲刺阶段,他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两腿也完全没有了知觉,但还是要咬牙坚持,他曾经把嘴唇咬得鲜血直流,自己却浑然不知。 &&&&一条软绳从10层楼的楼顶垂下来,队员从底部顺绳而上,没有附属物可以借助,只有依靠双手和双脚的力量向上攀爬――这&&&&就是被武警特战队员称为“死亡科目”的28米抓绳上训练。 &&&&队员柴磊说,每当爬到20多米时,他的力量就几乎用尽。虽然平时训练时会有保险绳系在腰间,楼顶也专门有人负责收绳,但即使受训队员的体能到达极限,也别奢望绳子能放下来,所以除了向上爬之外,大家没有别的选择。“上去之后,小臂像被撕裂一样疼痛难忍,十根手指无法伸直,血肉模糊。”柴磊说。 &&&&除此以外,还有高空速降、300米障碍、攀登、破窗、长途奔袭等科目,有时队员一天的训练时间达18个小时。“每到月底,我们会准时发一双新战靴。”队员李玉印说,普通人穿一两年都不会坏的牛皮战靴,在他们脚上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就会变成废品。&&&&4&&&&长途行走训练,卫生巾当脚垫最合适&&&&长途奔袭,是武警特战队员的必训科目。没有车辆,完全靠徒步前行,除了作战装备外,每名队员还要背上行军背囊,背囊里既有被褥、衣服等日常用品,也有折叠铁锹等野外生存用具,总重量达到40公斤,还没有算上枪支等装备的重量。 &&&&长途奔袭的距离一般为25公里,有时可达50公里,崎岖的山路、茂密的森林,都是训练的“好去处”。由于路途遥远且难走,每名队员的脚上磨几个血泡是很正常的事。为了能减少摩擦,减轻疼痛,他们想到了卫生巾。 &&&&“松软、吸汗,用它当鞋垫再合适不过了。”今年18岁的新兵韩兵说,刚进特战侦察排时,他看到大家的背囊里都装有一包卫生巾,觉得有点难为情,可是经过几次训练之后,他才知道,“在超强度的长途奔袭训练中,这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武警特战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