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质量的防水材料检测项目目分为什么

探讨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1.引言;在生态建材发展的重点方面,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关注环;2.影响因素;①材料员能力、经验、工作态度等,也会影响材料监测;3.建筑材料的检测;3.1检测项目;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场使用前,我们必须根;3.2见证取样和送检;为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3.3试验误差;造成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试验的
探讨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
在生态建材发展的重点方面,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关注环保和生态平衡理论设计制造的新型建筑材料,从宏观来看,中国发展生态建材,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引入资源和环境意识,采用高新技术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环境协调化改造,尽快改善建材工业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和严理污染环境的状况,其实,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能并不是排斥发展新型的生态建材,而是前面所述的发展生态建材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首先应当安全、经久耐用。建筑材料用量很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通常建材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考虑技术性能时,必须兼顾经济性。生态建材与其它新型建材在概念上的主要不同在于生态建材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不能只看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对材料环境协调性的评价取决于所考察的区间或所设定的边界。
2.影响因素
①材料员能力、经验、工作态度等,也会影响材料监测工作,影响工程质量。②建筑材料供应无计划、堆放不规范、混堆、无标识牌。 管理人员管理不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材料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一些材料因防护不当而日晒雨淋失去了原有的性能。③由于建筑材料检测不及时,错检、漏检(如水泥存放超三个月),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的材料来使用,造成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④施工中操作人员水平低 ,使得钢筋焊接 (搭接)接头处不符合要求,焊接后未及时检测,就直接使用,影响了设计钢筋原材料力学性能要求,影响工程质量。⑤直接使用未达龄期的产品,造成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⑥各地检测标准、程序不一,加之各地检测管理系统和检测仪器不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工程材料质量的检测管理。
3.建筑材料的检测
3.1检测项目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 各种材料进场使用前,我们必须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建筑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科学的试验、检测。 主要建筑材料一般是指结构用钢材及焊接试件、 水泥、混凝土试块、砌筑砂浆试块、防水材料、混凝土及砂浆
外加剂、建筑砂石及轻骨料等。
3.2见证取样和送检
为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有: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 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3.3试验误差
造成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试验的方法不正确、试验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人为因素等。 其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如试验操作人员进行试验的操作方法不对, 则试验结果也不会正确,可能由误差变成错误。 如钢筋做拉伸试验时,有的工作人员将钢筋拉伸至出现缩颈时便停止了,而不是将钢筋拉断,这样是不对的,得到的伸长率结果是错误的,这不属于试验误差而是人为的失误。 我们必须掌握好正确的试验方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4.数据处理
有时,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离散性比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我们应该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在对水泥胶砂进行强度抗压、抗折测试时有
3种情况:①如果在三个强度值中的其中一个超过了平均值&10%的需要去掉该超出值,将剩余两项强度值取平均数来作为最后的测试结果;②如果在三者中有两项两个强度值超过平均值的&l0%,这时就以剩下的一项作为测试结果;③如果三项测定值都超过平均值的&10%,这时就需要进行重新检验。
试验结果有时候会出现比预期的过大或过小,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有时候也会相差很大,或者同一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出现矛盾的现象,对于这些,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及时进行重新检测。
5.建筑材料抽样方法及检测要求
抽样方法:热轧钢筋按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重量不大于60t的钢筋为一个检验批。外观检查检验要求: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力学性能试验要求: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要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 如仍有一个式样为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抽样方法: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 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 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检验要求: 水泥进场时应检察出厂试验报告,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抽样方法:按同产地、同规格的砂、碎石,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者亦为一批。检验要求:砂的检验主要是颗粒级配、含泥量以及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等。碎石的检验项目为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
取样方法: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应按烧结砖20万块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一组。 外观验收抽50块,尺寸偏差抽20块,强度等级抽10块。检验要求: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和强度等级。
6.材料的质量控制
6.1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中,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材料检测程序, 即制定材料检测细则,针对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检测规划和细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试验检测制度,专人负责试验检测工作,坚持三检制度。要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控制,特别是事前控制,要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2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测验收,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建筑原材料, 都必须通过审批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工地巡查中,应将材料进场复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 应该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看这些是否符合采购合同要求,若不符合,则要求返回。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建筑工程。 每次检查中应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 保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满足要求。 对于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不同的材料应该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 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 应该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 在材料选购前应该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的原件,以防假冒伪劣。
只有认真仔细对进场的各种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由此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总之,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认真检测,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会有效提高。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18探讨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等内容。 
 浅谈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 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会对社会...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探讨 摘要: 随着工程建设任务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的兴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在建筑 施工、科研、技术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探讨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探讨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探讨 ...  关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措施的探讨 摘要:建筑材料检测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需的手段, 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程建设任务的迅速发展, ...  关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的探讨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关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的探讨 【摘要】建筑材料关系到建筑质量的好坏。在施工之前,为了确保...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探讨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探讨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http:...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个性法规也逐渐 完善, 对建筑材料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随之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也有了...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探讨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探讨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任务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的兴旺,建筑材 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很重要)入网备材料检测结果汇报材料.doc5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很重要)入网备材料检测结果汇报材料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入网设备材料检测结果汇报材料
一、入网设备材料检测整体情况
一)、配电变压器检测情况
1、2011年度(8月-12月)
本项工作2011年8月(电科院成立检测中心以后)开始,依据国家标准进行配电变压器检测。2011年度,共完成呼和浩特供电局委托的7台、包头供电局委托的6台涉及6个厂家生产的总计13台配电变压器质量检测工作。其中2台因当时实验条件局限未做温升、感应耐压试验,另外11台均存在部分试验项目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根据质量检测结果,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变压器质量整体较差。反映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送检的变压器绝缘电阻、交流耐压、感应耐压试验均合格,反映变压器的主绝缘、匝间绝缘性能较好;但反映变压器能耗、使用寿命的损耗试验、温升试验存在问题较多,情况比较严重。
2、空载损耗不合格的有7台,占53.4%。原因主要为制造厂采用翻新旧硅钢片、小厂生产的硅钢片,硅钢片迭片工艺不良等。
3、负载损耗不合格的有2台,占15.4%;总损耗不合格的有3台,占23%;温升试验不合格的有3台,占23%。原因主要为制造厂为应对低价中标,偷工减料,减少铜线线规,以铝代铜;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不良等。
4、检测的配电变压器覆盖面低,主要是呼包两地。呼和浩特供电局7台,包头供电局6台。
5、根据检测结果推测,配电变压器数量较多,变压器损耗超标造成的电量损失巨大。
2、2012年度(1月-5月)
月,依据订货技术协议、国家标准进行配电变压器检测。共检测呼和浩特供电局委托的24台、包头市土右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的2台涉及7个厂家生产的总计26台配电变压器。检测结果表明,配电变压器的综合质量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主要检验项目和数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主要检验项目和数量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安徽建筑》2014年03期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各项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明确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并采取安全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50;TU712.3【正文快照】:
0引述建筑材料是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建筑材料的好坏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达标,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普遍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控制建筑质量的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只有完善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安全,促进建筑工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国庆;;[J];农家科技;2011年S2期
杜善伟;韩业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8期
施川燕;;[J];中国建设信息;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建华;;[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沈丽丽;;[J];经营管理者;2009年24期
王志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0期
郑红;黄崇峰;;[J];广东建材;2012年09期
聂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8期
苗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2期
曾超府;;[J];经营管理者;2013年19期
厉世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孙建伟;曲政家;;[J];河南科技;2010年14期
周鹏;;[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翔;叶雅程;;[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何剑平;;[J];中国建材科技;2005年06期
刘文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7期
施川燕;;[J];中国建设信息;2009年02期
王燕萍;;[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7期
赵巍;;[J];科技资讯;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勇;;[J];江西建材;2008年03期
宋辉青;;[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任瑞;李泓;;[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3期
郑乃夫;林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方远;[J];材料工程;2005年02期
朱超;;[J];价值工程;2011年12期
黄瑞敏;[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陈梁忠;;[J];水利科技;2007年02期
;[J];航空材料学报;2009年06期
杨香英;;[J];科技风;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诚;;[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许林军;肖存杰;刘洪林;汪南平;;[A];2003年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李尔青;来克明;叶树文;魏兰;易凤华;;[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陈志祥;;[A];第六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李春燕;李丽萍;;[A];玻璃窑、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陈志祥;;[A];第六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A];西南地区第七次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胡志昂;王洪新;;[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刘波;张存林;沈京玲;冯立春;陶宁;李艳红;丁友福;石思超;徐维超;;[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张梅英;赵亚东;王宗云;符玉华;;[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银华 通讯员  顾晓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汪俊;[N];中国建设报;2002年
陈政;[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石文;[N];中国包装报;2009年
李万春 李实阳;[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何红梅?通讯员
张少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崇阳县建设局局长
王向阳;[N];咸宁日报;2007年
王新权;[N];中国化工报;2005年
孙兆光;[N];中国石油报;2007年
赵敏;[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震海;[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勇;[D];清华大学;2000年
贾欣;[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叶飞;[D];长安大学;2004年
邱敦国;[D];四川大学;2004年
顾竹君;[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李学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袁外琳;[D];长安大学;2011年
姚童刚;[D];中南大学;2012年
胡诚;[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安风梅;[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