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胜名瓷鸡足山旅游攻略丁卯年佛教传戒法会纪念拨瓷碗有收藏价值吗?年代好想是1987年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藏族鸡足山朝圣初探
下载积分:1990
内容提示:藏族鸡足山朝圣初探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
上传日期: 20:49: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藏族鸡足山朝圣初探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古代陶瓷史》文化讲座_伤城文章网
《中国古代陶瓷史》文化讲座
福鼎二中第三届科技文化节《中国古代陶瓷史》文化讲座主讲人:林秋华 主办单位:福鼎二中史地组2004年10月 《中国古代陶瓷史》第一讲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工艺 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 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河姆渡遗址还出 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 陶罐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食器 1962年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 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 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 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陶器的出现是新 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此可 以认定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起源于1万年 以前,大致与西亚的新石器时代的起源 年代相当。这种陶罐出土于仙人洞的下 层,当时人们还居住在洞穴之内,使用的 生产工具是磨制的各种骨角器和打制、 磨制的石器,反映出当时的生产经济以 渔猎和采集为主。仙人洞下层出土的一 些陶片,全为夹粗砂红陶,火候低,陶色 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系用手 捏制成器,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黑陶釜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炊具 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 高25.5厘米 釜是与灶配套使用的炊具,用于 煮食。这件黑陶釜的底部已部分 脱落,从脱落的痕迹可以看出这 件黑陶釜是用泥片贴筑法制成的 。泥片贴筑法是新石器时代早期 普遍使用的一种制陶方法,先把 陶泥弄成片状,再把陶片层层相 贴,直至贴筑成器形。 小口尖底陶瓶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6000年 仰韶文化 汲水工具 1958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 高46.2厘米 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 时手提绳子将瓶Z于水中,因瓶腹 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 倒Z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 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 。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葬具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 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 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 ,把夭折的儿童Z于陶瓮中,以 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 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 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 。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 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 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 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 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布纹陶钵底部印痕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口径14.7厘米 这件陶钵的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 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上衬垫所 致。布纹纹理粗细不均,粗线直径 约0.4厘米,细线直径约0.05厘米, 反映出当时纺线、织布的水平低下 。半坡遗址出土有许多纺线工具- 陶纺轮,用陶纺轮纺好一定量的线 以后即可织布。当时人们织布使用 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织机,又称“原 始腰机”。 白陶双层口h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 h,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 形的h,最特别的是它的双 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 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 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 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新石器时代.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 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 之用。 波折纹长颈壶波折纹长颈壶,马 厂类型,褐黄陶,高 24.8厘米,口径9.3厘米, 底径9.7厘米,1975年青 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 青海省文物考古队藏。 彩陶钵彩陶钵,新石器 时代,盛水器,马家 窑类型,1975年甘肃 临夏水地陈家出土, 高10.4厘米,口径29 厘米,甘肃省临夏回 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彩陶船形壶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 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15.6厘米,长24.8厘米,中 国历史博物馆藏。 白彩陶豆白彩陶豆 大汶口文 化(公元前4300-公元前 2500年)高29.3厘米 1974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 口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藏。 彩陶花瓣纹盆彩陶花瓣纹盆,新石 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 化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高12.2厘米,口径20.3厘 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鲵鱼纹瓶彩陶鲵鱼纹瓶,汲 水器,新石器时代,庙 底沟类型,甘肃甘谷西 坪出土,高38厘米,口 径6.8厘米,甘肃省博物 馆藏。 彩陶人形浮雕壶彩陶人形浮雕壶,新石 器时代,盛水器,马厂类型, 青海乐都柳湾出土,高34.4 厘米,口径9.3厘米,中国 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双体罐新石器时代.彩陶双体罐,卡若遗址出土,夹 砂黄陶,绘黑彩,双体纹饰各个相同,其一为折线 纹,其一为菱形纹,器形独特。 彩陶筒形瓶彩陶筒形瓶,新石器时 代,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 溪出土,高19.2厘米,口径 6.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蛙纹瓮彩陶蛙纹瓮,新石器 时代,容器,马厂类型, 青海柳湾出土,高52厘米, 口径19厘米,青海省彩陶 中心藏。 彩陶舞蹈纹盆彩陶舞蹈纹盆,盛 水器,新石器时代,马 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 孙家寨出土,高14厘米, 口径28厘米,中国历史 博物馆藏。 黑陶蛋壳杯黑陶蛋壳杯,新石器 时代,龙山文化,山东日 照出土,高26.5厘米,山 东省博物馆藏。 黑陶高足杯黑陶高足杯,新石 器时代,盛酒器,屈家 岭文化,河南浙川黄楝 树出土,高19.5厘米, 口径7.5厘米,河南省博 物馆藏。 黑陶贯耳壶黑陶贯耳壶,盛水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江 苏吴江梅堰出土,高15厘米, 口径7.2厘米,南京博物馆 藏。 黑陶壶黑陶壶,盛水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 化,1983年上海青浦 福泉山出土,高15厘 米,上海博物馆藏。 红陶鸟形器新石器时代 红陶鸟形器, 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 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 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 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 有小圆圈纹。 红陶绳纹碗红陶绳纹碗,大地湾文化,容器,甘肃秦 安大地湾1期遗址出土,高7厘米,口径17.8厘 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红陶双耳罐红陶双耳罐,新石器 时代,盛水器,齐家文化,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 高12.6厘米,口径10.7厘 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红陶双耳三足壶红陶双耳三足壶,裴李 岗文化,1978年河南新郑裴 李岗出土,高13.9厘米,口 径6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 红陶小口尖底瓶红陶小口尖底瓶,新石器 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汲 水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高 54厘米,口径6.5厘米,中国历 史博物馆藏。 《中国陶瓷史》第二讲夏商周时期的陶瓷工艺 刻划符号陶片夏朝时期 河南省临汝县煤山出 土 此陶片为夹砂灰陶, 从其厚度看,当为瓮 一类大型器物的残片 。器表所遗留的符号 ,系刻划而成 陶排水管商朝时期 1975年河南省安阳市殷 墟出土,长42厘米、直径 21.3厘米 这些陶排水管是建筑物 周围的泄水设施,为圆 筒形插口式,一端较粗 ,大口,平沿。另一端 为小口,可套入另一节 的大口内。 鬲范商朝时期商前期(约公元前16-14世纪) 铸铜陶范 1954年河南省郑州市南关外出土 长23厘米、宽24厘米 郑州南关外有一处铸铜遗址,面积为 105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有坩埚残片 、红烧土、炼渣、木炭,上千块陶范 及铜器。从陶范看,有鼎、胸 爵、刀、锥、镞等铜器的内范和外 范,其中以镞范、范数量最多,包括 单合范、双合范和复合范。在郑州商 城之北还有一处紫荆山铸铜遗址,也 出土了大量陶范,是以铸造铜刀、镞 为主,说明商代的铸铜手工业也有了 分工。 原始瓷尊商朝时期商前期 (约公元前16~前14世纪) 酒器 1953年河南省郑州市出土 高11.5厘米、口径18.3厘米 中国目前可以确定最早的原始瓷器 为商代早期的,其成份是高岭土, 釉色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呈玻 璃质面,以青绿色釉为主,少数呈 褐色和黄绿色。胎骨细腻,以灰白 色居多,烧成温度约在1200℃左右 ,质地硬,没有显著的吸水性,已 具有瓷器的特征了。河南、河北、 湖北、江西、山东等地都有商代原 始瓷器出土,而以南方为多。此尊 的形态和纹饰,颇具南方原始瓷器 的特点。 白陶簋盖商朝时期商后期 公元前14-前11世纪 食器 口径18厘米,高6.5厘米 白陶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 化的墓葬和遗址中就已出现,商代王室使 用的刻纹白陶,则无论在质地、造型、纹 饰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其表面经过加工修 理,制造方法是比较普遍的是采用泥条盘 筑法,也用轮制法制成的。白陶上的花纹 ,实现勾出细而浅的图案轮廓线,待陶坯 晒干后再刻上去,有 纹、 纹、龙纹、兽 面人体纹、蝉纹、云纹、雷纹、圆涡纹、 弦纹、绳纹、附加堆纹、几何纹等。器类 有豆、簋、盂、盘、瓿、 、卣、 、大 口尊、瓮、罐、器盖等。 印纹硬陶罐商朝时期 马桥文化 盛食器 1960年上海市马桥出土 高29.5厘米、口径24厘米 今上海马桥地区是上古吴越族聚居区,印 纹硬陶是当地主要的生活实用器。这件典 型器物的出土,代表了当时的文化面貌。 陶罐口沿刻有象形符号,烧成温度较高,质 地桔红色,坚硬细腻。此类陶器的器表用 拍印方法装饰出席纹、雷纹、回字纹等几 何图案为主的纹样,故这类器物被称作“ 印纹硬陶”。它最早出现于江西、湖南、 福建等地,盛行长江沿岸地区,是当地具有 代表性的文化遗物。 印纹硬陶杯商朝时期西周 酒器 1975年福建省闽侯县出土 这件陶杯的造型比较粗糙,制 作不太规整。器表呈灰色,杯 的把柄上饰扉棱。福建上古时 代属于越族的一支闽人的聚居 区,印纹硬陶是其具有代表性 的遗物。除印纹硬陶外,还有 一些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铜器 出土,如铜锛、铜矛等,表明 了闽越已受到了商文化的一定 影响。 四系青瓷尊西周时期西周 盛酒器 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高18.2厘米 这是以瓷土作胎,经高温烧成 的原始资器。它的胎质呈灰白 色,无吸水性,青灰色釉,敲 击时能发出铿锵的声音,是中 国古代瓷器的早期形态。 原始瓷豆西周时期西周 盛食器 陕西省长安县出土 高7厘米 西周晚期的原始瓷器多为豆、 尊、罐、壶等生活用具。在北 京市琉璃河,河南省洛阳市、 襄县,陕西省长安县、扶风县 、宝鸡市,江苏省丹徒县、句 容县、金坛县、溧水县,浙江 义乌县、德清县、衢州市,安 徽省屯溪市等地,都曾发现为 数众多的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 。 双耳陶罐春秋时期西南夷 食器 云南省德纳县出土 高12.9厘米、口径6.6厘米、 底径6.2厘米 云南地区古代为西南夷的活 动区。这件陶罐为灰褐色夹 砂陶质,敛口,双耳,鼓腹,素 面,用泥条盘筑法制成,是西 南夷的遗存之一。 白陶瓿白陶瓿,商代,高20厘米, 口径18.5厘米。陶质洁白细腻, 造型及花纹模仿青铜器,工艺 极为精细。河南安阳市出土, 北京博物院藏。 白陶高33.2公分,安阳 小屯出土白陶,商朝 晚期,纪元前12世纪, 华盛顿佛利而博物馆。 嵌贝彩绘陶鬲夏.嵌贝彩绘陶鬲,高 29.5厘米,口径22厘米, 1974年出土于敖汉旗大甸 子墓地。泥制褐陶,口沿 上镶嵌4个贝壳,贝壳间还 粘贴有4个圆形蚌泡,器壁 用红白两色绘制成沟云形 图案。 青釉大口尊西周,青釉大 口尊,高12.3厘米, 口径18.7厘米,足 径12.5厘米,深圳 玺宝楼青瓷博物馆 收藏。 青釉锯齿纹四系罐西周,青釉锯齿纹四系罐, 高27厘米,直斜短颈,丰肩, 腰部至脚处渐斜收,圈足,全 身施青釉,厚薄不匀明显。 陶鼎夏,陶鼎,由褐色夹砂 陶制成,腹部饰有方格纹, 三足外侧有戳印的附加堆纹, 方格纹是二里头文化的陶器 纹饰之一。 《中国陶瓷史》第三讲秦汉时期的陶瓷工艺 圉人陶俑秦朝时期 明器 陕西省临潼市秦始皇陵区出土 高68厘米 近年在秦始皇陵区发现了两处真 马陪葬坑,出土有陶俑、陶罐、陶 盆等器物。陶罐和陶盆上刻有&宫 厩&、&中厩&、&大厩&、&左厩&、 &三厩&等5个厩苑名。从其名称看 ,这些马厩坑象征着秦王朝的厩苑 ,马是宫廷的苑马,陶俑象征苑内 的养马人一&圉人&。 陶量秦朝时期 量器 1963年山东省邹县出土 高9.4厘米、口径20.4厘米、 容积2000毫升 秦代量器的质体有铜质、陶质 和木质3种。此陶量外壁有秦 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 字诏书。这种陶量出土甚多, 都是当时的标准器具。 陶仓两汉时期西汉 明器 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 高34.5厘米、腰径20厘米 西汉前期当权者为改变秦朝的急 暴统治,实行&无为而治&、&与民 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生产的恢复 和发展,使粮仓里堆满粮食,以致 腐烂不能食用。这件陶仓模型出 土时内盛鲜黄稻穗4束,既是当地 把稻米当作重要主食的反映,也是 当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 一种象征。 彩绘兵马俑两汉时期西汉 明器 1965年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长陵陪 葬墓出土 步兵俑高48~50厘米,骑兵俑高 54~68厘米 该陪葬墓共出土彩绘兵马陶俑2500 余件,包括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 俑580多件和战车模型。它模拟当 时军阵的真实情况,反映出当时军 队正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主力的 转化。 大豆万石陶仓、大麦万石陶仓两汉时期西汉,明器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出土, 高43厘米、44厘米 西汉时期,农作物品种逐渐增多 ,麻、黍、稷、麦、豆、稻等已 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麦的 种植逐渐普遍,品种有大麦和小 麦、“旋麦”(春麦)和“宿麦 ”(冬麦)的区分,是当时食用 最普遍的谷物。豆类有大豆、小 豆、胡豆等不同品种,不仅作为 主食,也兼作副食和调味品。金 谷园出土的粮仓模型,外壁有粉 书隶体题记,涉及粟、黍、大豆 、大麦等农作物,显示了西汉农 业的空前繁荣。 陶院落两汉时期东汉 明器 1956年广东省广州市东郊麻鹰岗 出土 长41.2厘米、宽40厘米、高29.6 厘米 这件陶院落平面呈方形,有供临 窗眺望的谯楼,有执兵器的武士, 有凭几端坐的主人和跪伏朝拜的 吏役,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武装 力量的一种真实反映,说明东汉 豪强大族已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 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当时的 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况。 执锸农夫陶俑两汉时期东汉 明器 1978年陕西省勉县老道寺出土 高20.5厘米 锸是汉代的起土工具,是由原始的耒 耜演变而来的,用于深耕。在浚河、 建土台、筑墙等土方工程中也需要锸 。《汉书》中描述聚集大批劳动力开 挖沟渠时就写到&举a为云,决渠为雨 。&《汉书》中又有&负笼荷a &之句 ,意思是用锸挖掘起来的泥土,装在笼 里运走。木柄铁口锸是汉代代锸的主 要式样。 青瓷四系罐两汉时期东汉,储容器 195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出 土 高16.5厘米、腹径18.5厘米 这件四系罐口直沿,腹部成球 形,平底;腹上部四侧有四个 半环形耳,可以穿系;淡青色 ,釉层薄而均匀,有开片;肩 腹之间有一道弦纹,腹部有模 印斜方格纹。以高岭土为原料 ,火候很高,胎质坚实。从器 物形态看,应当是长江中下游 的制品。这是东汉后期青瓷的 典型器物。 绿釉陶水亭两汉时期东汉 明器 陕西省西安市新筑镇三里西村出土 高54.5厘米 陶水亭位于陶圆形水池之中,环绕 池周塑有人物、马、鹅等。陶亭高 两层,下层Z梯,以登顶层;上层平 座栏杆之内,四角各塑有张弩控弦 的武士。亭中塑有扬袖起舞、抚琴 、拍手伴唱的人物。东汉末年,豪 强大族纷纷建起坞壁,组织部曲家 兵,陶水亭上的武士像正是当时普 遍存在部曲家兵的一种写照。 陶船两汉时期东汉,明器,1954年广东省广州市先烈路出土 高16厘米、长54厘米 这件陶船船首有碇,用于船只的停泊。船后有舵,舵杆通过舵室固定在尾部。 它不同于近代的舵,还保留着由梢演变而来的迹象;但比梢短,比一般河船的舵 则长些。舵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上的重要发明,这是现知最早之例。陶船上塑 有6个人物,分立各处作操作状。如按陶塑人物身高比例推算,真船可长达 14~l5米,载量约有&五百斛以上&。此外甲板上还布Z有6组矛和盾,说明这是 一艘有武装保护的内河航船的模型。 朱书陶罐两汉时期 明器 1957年陕西省长安县三里村出土 高23厘米 道教源于巫术、神仙方术,萌芽于 西汉晚期,东汉后期已在黄河和长 江中、下游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 信奉。它奉老子为教祖,行符咒巫 术之道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这件陶罐器身书写朱红色隶体 文字,是道教为死者解除不祥的遗 物,反映了东汉末年道教流行广泛 ,影响深远。 陶鹤两汉时期东汉 明器 四川省成都市东山灌溉区出土 高67厘米 鹤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仙人的骑 乘,也是长寿的象征。这件陶鹤 双足直立,曲项昂首,似乎在向天 鸣映,又仿佛欲振翅高飞,形象简 练,不失为汉代雕塑中的一件佳 作。 彩绘陶舞俑两汉时期西汉 明器 1954年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 高50厘米 西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长期稳定的生活,贵族、官吏的好 尚,使乐舞艺术得到蓬勃的发展,长 袖舞就是当时所盛行的舞蹈之一。 其特点是舞者扬举长袖,在空中飘扬 ,忽如烟起,忽如虹飞,给人以飘洒的 美感和游龙登云的神韵,是长期形成 的审美观念的反映。这件影绘陶舞 俑抓住了舞女舞动长袖的一刹那,把 轻盈、舒展而柔美的长袖舞刻画得 生动传神,是汉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 作。 龟蛙斗拱座汉.龟蛙斗 拱座,成都市 青白江区跃进 村汉墓出土。 壶汉.壶,河 南省济源市桐花 沟汉墓出土。 虎熊龙凤座汉.虎熊龙 凤座,成都市青 白江区跃进村汉 墓出土。 绘彩绿釉陶楼东汉绘彩绿釉陶楼, 高132.1*85.1*68.6厘米, 美国肯萨斯市纳尔逊.雅 坚斯艺术博物馆基金购藏。 立马东汉立马,此马作站立 状,张口露齿,翘鼻,巨目 微凸,竖耳直立,腰圆体壮, 四肢矫健,造型雄健威武, 口、鼻、眼表现手法夸张, 生动地表现了马的嘶鸣之状 和充沛的生命力。 绿釉九连陶灯台东汉.绿釉九连陶灯台,灯具, 1961年北京平谷西柏店出土,高65 厘米,宽39厘米,翠绿色厚釉,灯 台中心柱顶有一个托盘,中央有一 只鼓翼的瑞鸟雕饰;柱身往下渐粗, 底呈喇叭口型。首都博物馆收藏。 绿釉陶熊灯汉.绿釉陶熊 灯,灯具,高46.5 厘米,上海博物馆 收藏。 青瓷双系钟东汉青瓷双系钟,高36 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 16.5厘米,深圳玺宝楼青瓷 博物馆收藏。 青釉蒜头壶西汉青釉蒜头壶,高 31.8厘米,口径4厘米,足 径15.5厘米,深圳玺宝楼青 瓷博物馆收藏。 兽头陶母范秦.兽头陶母范, 山西侯马出土,侯 马,曾是古代晋国 的都城出土有大量 精美的铸铜陶范, 证明这里曾大批铸 造过青铜器。 陶都树汉陶都树,陶树上布 满人物、花卉,动物等, 既是精美的装饰品,又是 实用的灯盏,河南济源县 出土。 [汉.[, 河南省济源 市桐花沟汉 墓出土。 《中国陶瓷史》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的陶瓷工艺 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高23.5cm,口径 7.7cm,足径8.4cm。 罐直口,溜肩,肩部有四弓形系,腹下渐收 敛,假圈足,平底。口部及下腹部各刻弦纹一周, 肩部刻弦纹数道,四系之下刻忍冬纹一周,腹部 刻下垂莲瓣纹。器身上半部施黄色透明釉,又在 八个方向上各施一道绿彩,下部露胎。此罐1958年出土于河南省濮阳李云墓。李云 为北齐车骑将军。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为李云 夫妇合葬墓,葬于北齐后主武平七年(576年), 由此可断定该罐的下限年代。该墓出土的另一件 黄釉绿彩罐,现存于河南博物院,造型及釉色与 这件相同,唯四系是方形的,与之有别。黄釉绿彩罐胎质洁白,造型工整,釉色突破 了单一色彩,更富装饰性,为丰富多彩的唐三彩 工艺开创了先河。忍冬纹与莲瓣纹组合,一般为 佛教艺术装饰题材,此罐有确切年代可考,其造 型和纹饰对研究北齐时期的宗教观念及艺术等均 有重要意义。 青釉印纹豆青釉印纹豆,高9.3cm,口径 16.8cm,足径11.9cm。豆敛口,扁圆腹,高圈足。 通体施青釉,足内无釉。器外壁 模印网格纹,上下分别戳印圈点 纹一周,腹部两侧相对贴塑兽首 衔环。此器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 其釉色匀净,造型端庄古朴,纹 饰清晰、简略、自然,是早期青 瓷的佳作。 彩陶X鸟石斧瓮容器,西晋, 1974年江苏南京果 木场出土,高7.6 厘米,腹径10.3厘 米,现藏南京博物 院。 西晋青瓷兽衔环盆口径15.9厘米。 潘天寿纪念馆藏。西 晋青瓷多用压印装饰 技法来美化器面。所 谓压印技法,乃是用 一个刻有纹饰的模印 工具,在半干的坯胎 上,压印出纹饰,再 施釉罩盖,入窑烧成 其装饰风格,是在器物的口沿压印一条二方连续纹饰带, 多为细密的几何图案,它们隐约地映现出釉下,给人以工整、 精细而含蓄的美感。西晋青瓷还风行印贴装饰,最常见的是 兽面衔环,此盆为其代表作 晋太康八年青瓷谷仓高49.5厘米。魏晋青瓷 多用堆塑装饰,特别是殉葬 用具大多堆塑楼阁、鸟、兽、 犬、鱼、龟、奏乐人和守卫 人等。 此器刻有太康八年买地券铭 文,是研究当时社会风俗的 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是陶瓷 断代标准器,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 东晋黑釉罐高24厘米。黑釉与青 釉一样,均以铁为着色剂, 不过黑釉的制作,乃是选 用铁含量很高的瓷土为原 料烧制而成。 我国烧造黑釉瓷器的 历史,比青釉器稍晚。迄 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黑釉 瓷标本,是镇江东汉元光 十三年墓出土的黑釉罐。 南朝博山炉高18厘米。瓷制博山炉, 仿汉代熏香用的铜制博山炉 烧制而成。 博山炉的设计,乃据 秦汉传说:海上有蓬莱、 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炉盖高而尖,上面镂雕 峰峦、云气,象征?三 山?仙境。炉下托盘象 征海水。 青釉盆西晋太康三年 (公元282年)1982年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西 晋墓出土,口径13.2 厘米,江苏省苏州市 博物馆藏。 青瓷香熏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出 土。高19.5厘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贵族 喜欢使用香料去除污浊气味。 后赵执政大臣石虎便在居室 帷帐四角放置金香炉;南朝 齐国皇帝萧宝卷以麝香涂地, 取悦爱妃;南朝高贵的青年 文官普遍用香熏衣,贵夫人 出行则有专人捧香炉跟随。 当时的香料品种很多,有些 名贵香料来自外国。居室使 用香料时,放在香熏中点燃, 香气即从香熏孔隙释出。 青瓷羊尊1958年江苏省南京 市出土长30.5厘米,高 25厘米。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 着丰富的瓷土,在东汉中 晚期时,这里的瓷器烧制 工艺已基本成熟,至三国 时代更有提高,并大量生 产。这件青瓷羊尊,形 态温顺,而且釉色晶莹匀 称,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烧 瓷水平。 青瓷双柄鸡首壶酒器 1965年江苏省镇江 市出土 高22.3厘米 这件鸡首壶造型、 装饰简练。两晋南 北朝的名士嗜酒成 风,故随葬品中常出 酒器
青瓷托盏茶具 福建省福州市出土 托直径约16厘米,盏直径 约12厘米 这件器物由上部的碗盏 和下部的托盘组成。汉 代至南朝时期,人们喜好 饮粥茶,即将茶叶放入炊 具中煮,有时还加入葱、 姜、枣、桔皮、茱萸、 薄荷。茶煮好后盛入盏 中,荼盏放在托盘上,不 致烫手。 青瓷羊圈晋 明器 直径9.8厘米 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常 见的模型明器。三国两 晋南北朝墓葬中,猪圈、 羊圈、鸡鸭笼等模型明 器并不少见,皆汉代以来 在葬俗中表现庄园经济 的一种风气。 黑釉鸡首瓷壶酒器 江苏省镇江市出土 高15.6厘米 黑色釉和深褐色轴器物可同归 于黑瓷类。东汉晚期开始出现 深褐色釉的瓷器。这件资壶则 表现出烧造黑瓷的技术开始成 熟。黑瓷与青瓷一样,都以釉 料中的铁元素作主要呈色成分 。黑瓷釉料中铁元素占4~8%, 青瓷器最多占3%,故烧成后釉 色不同。 青瓷羊形烛台插置蜡烛器具 江苏省镇江市出土 长17厘米、高14.7厘 米 这件烛台在灰绿色釉 上有几处深褐色斑点 ,工艺上称为&釉下彩 &。制瓷时,在灰绿釉 料上加一些可呈深褐 色的釉料,高温烧制 后,即成此类有斑点 的二色瓷器。 青瓷莲花尊盛水或盛酒器 河南省上蔡县出土 高49.5厘米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许多建 筑、日用器物都用佛教图像加以装饰。这 件莲花尊颈部有2个天人、4个交脚而坐的 佛像。?天?是佛教对神的称呼,佛经中 有20种?天?和其他小神,许多神住在天 上,叫做天人,表现他们时多作飞腾状, 故今日又习称?飞天?。飞天能奏乐、散 花,又能护法,是佛的弟子和侍卫。莲花 在佛教信仰中象征洁净。尊腹部作出浮雕 式莲花4层,上3层下覆,下1层上仰,把器 物形体配合得很华贵。 青瓷印花唾壶吐痰用具 1954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12厘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人们 一般坐在矮床上,唾壶放置 近旁,便于咳唾。这件青瓷 唾壶制作精良,釉色黄绿温 润,是南朝瓷器中的精品。 瓷女俑和瓷男俑明器 1964年江苏省南京市出土 女俑高23.5厘米,男俑高20.5厘米 这件女俑上身袒露,疑为模仿奴隶。三国两 晋南北朝的奴隶并不少见,罪犯家属可因处 罚成为奴隶,为官府劳动。私家奴隶的数量 远远超过官府,有的家庭甚至拥有奴隶几千 名。一些战俘和被征服的人经常赏给有功 官员为奴,有的人因破产或动乱而自卖为奴 。私家奴隶从事农耕、手工业制造、经商 和家务等多种劳动。所示男俑作儿童形象, 却穿&吏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吏&承担 各级官府的公务、劳务,有的还要参加战斗 或农业劳动,并向官府缴纳高额收获物。这 种吏的征选年龄是l3~60岁,有时甚至扩大 到8~80岁。总的说来,&吏&的社会地位低于 普通平民。 持刀陶俑西晋持刀陶俑,西晋 明器。西晋时期继续保持 着汉末以来的社会特点, 门阀大族拥有大量部曲, 为了表现墓主人的身份, 门阀大族们往往在墓中随 葬中有这种士兵形象的部 曲陶俑。 灰陶彩绘女俑东晋灰陶彩绘女俑, 1955年南京砂石山石子风 出土,高34.6公分,纪元4 世纪,南京博物馆藏。 瓯窑牛形灯盏东晋瓯窑牛形灯盏, 造型别致,底盘正中有 一件形油管,顶上和末 端后壁均有方孔,可插 入灯芯,后面有一弯曲 把手,象征牛尾,牛四 肢上下排列,嘴及双眼 略施褐彩,更为传神。 青瓷骑马人物西晋青瓷骑马人 物,高23.5公分,公 元302年,湖南长沙 金盆岭出土。 青瓷兽形尊青瓷兽形尊,盛酒 器,西晋,1976年江苏 宜兴周墓墩出土,高 27.9厘米,口径13.3厘 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青瓷提梁薰西晋青瓷提梁薰, 薰炉作敛口折沿钵式, 口沿上置丁字形提梁, 器身外施光润的青釉, 腹体镂雕3层薰孔,共 90孔。 青瓷熏东晋.青瓷熏,球形腹, 承柱有凸棱。青釉不及底, 炉口径6.8厘米,底径9.8 厘米,高19厘米,南京象 山东晋9号墓出土。 青釉罐青釉罐,西晋太康 三年(公元282年)1982 年江苏省常熟市石梅西 晋墓出土,高20厘米, 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藏。 青绿釉六系覆莲罐青绿釉六系覆 莲罐,容器,晋, 四川成都出土,高 21.5厘米。口径 10.5厘米,现藏四 川省博物馆。 青釉六系划花罐青釉六系划花罐,北 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1958年河南省濮阳县这河 寨出土,高28.5厘米,河 南省博物馆藏。 青釉四系带盖双鸟盂容器,西晋, 1974年江苏南京果木 场出土,高7.6厘米, 腹径10.3厘米,现藏 南京博物院。 青釉塑贴谷仓罐青釉堆塑谷仓,高46.4cm,腹径29.1cm,底径16cm。 谷仓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有三层崇楼居中,一层 两侧各有一条狗把门,楼檐之上有栖息的鸟和觅食的老 鼠。崇楼两侧各立一亭阙,阙下有八位侍仆各执不同的 乐器,正聚精会神地演奏乐曲。谷仓顶部堆塑五只相连 的罐子,大罐居中,一鼠正从罐口爬出。四小罐分列大 罐四角,周围簇拥着引颈觅食的雀鸟。谷仓的下半部为 一完整的青瓷罐形,罐肩部塑贴一龟驮碑,碑上刻?永 安三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 万岁未见英(殃)?24字。龟之周围塑贴人物及鹿、猪、 龟、鱼等动物,其间还夹杂刻划狗、鱼、龙等纹饰,另 有 ?飞?、?鹿?、?句?、?五种?等字样。 此谷仓为20世纪30年代后期浙江绍兴三国墓出土。 其胎体呈灰白色,通体施青釉,釉面不甚匀净。 该器以百鸟争食、欢庆丰收、牲畜满栏等立体雕饰 展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江南吴地庄园五谷丰登的场景, 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器用来随葬,称为?明器?, 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 青釉仰覆莲纹尊北齐 青釉仰覆莲纹尊, 52.1*25.4厘米,美国肯萨 斯市纳尔逊.雅坚斯美术博 物馆基金购藏。 青釉卧羊晋.青釉卧羊,通高 10.5厘米,长12.5厘米, 羊呈跪卧状,昂首注目, 口微张,后尾下有一小气 孔。胸背部满刻阴线以示 长毛,腿部塑造也用阴线 协助表示肌体结构。通身 施青釉,不均匀。广东省 博物馆收藏。 青釉羊形灯三国青釉羊形灯,高25厘米,长36.8厘米,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收藏。 青釉褐斑四系壶青釉褐斑四系壶,高17.9cm,口径 8.4cm。 壶洗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 内收,平底。底部无釉,有支烧痕迹。 肩部刻划弦纹2道,四面分别饰一横向系。 外口凸起弦纹1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 青黄,散布有垂淌的褐斑。 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褐色彩斑装 饰面积较大,形态千变万化,或似泼墨, 或似树叶,装饰效果绮丽,十分罕见, 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 青釉龟形砚滴青釉龟形砚滴,高5.8cm,口 径2.4cm,腹径4.9-4.7cm。砚滴为乌龟形状,龟首昂起, 颈部刻划螺旋纹。龟背前小后大, 有圆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龟腹 平坦,刻划十瓣莲花装饰,通体 施青釉不到底。 这件砚滴为东晋时期所制, 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造型生动, 工艺精湛,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古 代文房用具。 青釉褐斑羊头壶青釉褐斑羊头壶,高23.8cm,口径10.8cm,底 径10.8cm。 壶口浅盘式,细颈,球形腹,平底。肩部一 侧置羊头形流,相对一侧置曲柄,另外两侧各置 一横系。通体施青绿色釉,底部无釉。在壶口沿、 羊头及系上均涂点褐斑。肩部暗划弦纹2道。此壶的精彩之处在于羊头形壶流,羊口微张, 颌下一绺胡须,双目外凸,双角向后弯曲,双睛 涂点褐彩,颇具神韵。六朝时期的青瓷壶常以动 物的头部作流,除羊头外,还有鸡头、虎头、鹰 头等。青瓷发展到东晋时期,装饰上呈现出新的特 点。西晋青瓷上盛行的带状印纹或刻纹此时已基 本消失,代之以刻划的弦纹,或者光素无纹饰, 形成简洁朴素的风格。但西晋晚期出现的褐斑装 饰至东晋时却大为流行。这些特征在这件器物上 均有体现。 青釉人骑兽器青釉人骑兽器,高17.7cm。 人骑于兽背,双手握兽角, 头戴网纹卷沿高帽,帽中空, 可插烛。骑兽人高鼻圆眼,颌 下有须;兽则伏卧,龇牙_目。 人、兽之身都戳印圆形纹,兽 面篦划须纹,长尾垂。通体施 青黄色釉。此器是西晋瓷塑制品的典 范,形象生动,是一件难得的 艺术珍品。 《中国陶瓷史》第五讲隋唐陶瓷艺术 隋唐的陶瓷工艺隋代虽然时间较短,然而国家的统一与生产的上升,使陶瓷工艺在六朝的基础上有着较 大的发展。 隋代的陶瓷,在北方的安阳隋张盛墓、卜仁墓,西安李静训墓,南方的长沙、武汉、江 西靖江等地隋墓都有出土,武汉周家大湾隋墓出土的陶瓷多达六十余件。在河北贾壁村, 河南巩县、安阳等地,还发现了隋代窑址。 隋代的陶瓷,除了传统的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继续射干年产外,白瓷也已经烧制成功。白 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陶瓷生产实践重,通过对瓷土进行精炼, 使原料中铁分减少,以及烧制火度的掌握,而烧成的白度较高的瓷器。 隋代陶瓷的品种,比六朝更为增加,它逐渐代替金属、漆器等,制成各种生活日用品, 有饮食器、盛储器、生活用器、文具、娱乐器、家具等等。龙柄双身壶更为隋代出现的新 品种,到了唐代才变为单身。隋代陶瓷的 装饰,有几何纹、旋纹、绳纹、双圈纹、连珠纹 等。植物纹有莲瓣、忍冬、葵瓣、团花、宝相花、梅花、树叶等。动物纹有龙纹、凤纹、 象首等。此外还有人物纹。一般说来,隋代装饰较少,而有实用的的四系、六系、八系不 等的耳。其中以桥形耳最多也最有特色。 隋代的陶瓷在制作技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可以使胎体洁白,同时显得薄而细腻,不象 六朝那样的厚重,并且使用了护胎釉,这样不仅可以掩盖胎体的细孔和斑点,而且也提高 了洁白度。 唐代的陶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 这时各地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这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一 些文人雅士也加以评赏和注意,大量反映在唐代的诗文中。就它的特点说, 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几类。 唐代陶瓷的造型发展和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流行凤头壶、天鸡 壶、龙柄壶、高足钵、四耳罐等,且多大型平底或圆饼底。中期大型器物减 少,多碗、盘、杯、盒、罐、盂等,出现圈足。晚期则多成套的壶盏杯、托 等,并有较高的圈足。 唐代陶瓷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方法多样,主要有:印花、划花、洒 花、堆贴、釉下彩、绞釉和绞胎。 从装饰手法的演变过程来看,大体上唐代早期多采用堆贴,中期则以刻 花、划花最为流行,晚期出现了绞釉和洒花等方法,这也反映了色釉的制作 种类在不断增加。接下来请欣赏隋唐的陶瓷精品 青瓷武士俑隋朝时期 明器 1953年湖北省武汉市出土 高63.3厘米、59厘 这两件戴盔披甲的武士俑仅露脸部,整个盔上 布满鱼鳞甲片。他们身穿明光铠,项部有盆领,铠 甲垂至膝下,其上亦满布鱼鳞甲片。其中一武士的 胸、背部国护用襻带通过两肩系结。俑均两手拱 至腹部按一长方形盾牌,盾周沿有金钉圆泡,中间 排列着小朵花,似外加皮革的木盾,用金属圆泡钉 固定。从文献记载看,明光铠创始于三国,当时非 常名贵,只有将领才能穿着。其特点是铠甲的胸前、 背后都有左、右两片椭圆形的金属圆护,很像镜子。 在战场上,圆护反照太阳光,即发出&明光&,故名之。 从出土的文物看,明光铠到北朝末期日趋盛行,隋 朝除明光铠还有两当铠,唐朝时明光铠已取代两当 铠而成为最主要的铠甲。 陶文官俑隋朝时期 明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隋墓 出土,高65厘米 此俑头戴方帻,上穿宽袖衣,下着 曳地裳,腰束宽带,脚穿舄。北朝西魏 时已开始?罢门资之制?,注意才干。 隋文帝废去九品中正制的选举制度,命 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公元598 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 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这说明此时已在走向科举制度。至隋炀 帝时开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 奠定。 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隋朝时期 盛水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 高2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7厘米 此尊为鼓腹、长颈、平底,肩部有四系,双 螭把手,螭嘴探入尊口作饮水状,颈部有突出竹 节纹,腹部为弦纹,壶嘴为鸡首形,青色釉。隋 代青瓷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尤以壶和瓶变化 较大。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的两种带流的有 青瓷鸡头壶、青资凤头龙柄壶八棱形短嘴壶等; 无流的壶,多流行于南方,基本特征为高盘口, 有颈,系贴附在肩上;瓶的主要变化是出现了盘 口瓶。 青瓷八系刻花罐隋朝时期 盛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 墓出土 高21厘米、腹径16厘米、底 径9.4厘米 此罐罐身瘦长,口直而大,瘦 颈,肩部贴附八系,属于隋朝瓷罐 中的南方系统。罐表里均施青灰 色釉,有开片纹,底下露胎,胎呈灰 黄色。此罐出土时内盛有核桃。 青瓷鼠、牛、猴俑隋朝时期 明器 1955年湖北省武汉市武 昌桂子山出土 鼠俑高15.3厘米,牛俑及 猴俑高16.5厘米 这是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 均为人身、兽首、着衣、 持笏、盘坐,形象逼肖,釉 色青黄,制作精致,具有较 高的艺术价值。长期以 来,人们认为十二肖 相之说始于东汉的王充,其实在秦简中已出现十二生肖的记载。而 十二生肖以造型的俑类出现,则始于隋朝 白瓷双把龙柄鸡首壶隋朝时期 盛水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27.4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7 厘米 鸡首壶由两晋一直沿用到唐初。 隋朝鸡首壶,其造型的演变趋势为鸡 首由小到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壶 口更高,颈变细,肩部贴附的系由条 状系到桥形系。此壶鸡首趋向写实, 柄仍保留着南朝时期的双龙形柄,足 部微向外撇。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隋朝时期 盛水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18.6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6.3厘米 此器两瓶身相联,联接处上伸一杯式口, 颈部有凹弦纹三周。釉施及于腹部弦纹以下, 有冰裂纹细开片,近底部分及底部露胎。高 岭土(瓷土)含铁量较高,经过1300℃高温 只能烧成青瓷器,经过控制而降低瓷土中的 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干扰,即能烧制成白 瓷。中国在北齐时已开始烧制白瓷,但当时 烧成的白瓷普遍泛青,说明含铁量偏高,烧 制温度偏低,烧制工艺还不够成熟。这件隋 代白瓷器,胎、釉已完全不见白中泛青现象。 女子骑马陶俑隋朝时期 明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出土 通高37.5厘米 此女俑头梳双髻(丫髻),身穿圆领 窄袖长衫,下着裤,腰束带,脚穿尖 头履。左手牵缰绳,右手作握鞭状, 骑于马上,神态似在驯马。马上鞍勒 辔饰俱全,胸前鞅上股后均络以皮带, 胸前饰以8个铜铃,股后两侧各有杏叶 形饰8枚。此俑形态生动逼真,不失为 艺术珍品。 彩绘釉陶文吏俑唐朝时期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高69厘米 此俑头戴平巾帻,容貌清秀,有髭须。身穿宽袖 外衣,领、袖与下襟均饰织锦花边,外套桶裆衫, 下着白色裳,宽腿裤,脚穿高头履。衣冠全部影 绘贴金,再现了唐时期班上文官的风貌。墓主 郑仁泰参加过李洲的晋阳起兵和唐太宗发动的 玄武门之变,曾为凉州刺史,被授右武侯将军, 加上柱国,是唐初的一位重要人物。 彩绘釉陶武官俑唐朝时期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 泰墓出土 高71.5厘米 此俑所穿铠甲颜色华 丽,边缘绘绿、红、蓝等 色构成的宝相花纹,当为 模拟郑仁泰生前的仪仗队 将领。 彩绘贴金骑马陶俑唐朝时期 明器 1971年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高33~35厘米、长29.5~32厘米 马头有一整片面帘,双眼处开有洞 孔,表面贴金,双耳间竖有一朵缨饰。 马颈部、胸部和马身的甲连缀在一起, 在鞍后尻部有原插寄生(扇面或树枝 状)的孔。唐时,这种外观华丽的马具 装,完全是为了表示豪华和威仪,一般 都作贵族的仪仗,并不用于战斗。马 上男骑俑,头戴盔,身穿带有披膊和护 胸的铠甲,脚穿高统皮靴,左手牵缰绳, 右于前曲握拳,似持物状,气势威武。 骑驼乐舞三彩俑唐朝时期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 舞俑高25.1厘米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 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亚安国出生 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侍。曹国 人曹保及其子善才、孙曹纲都是蜚声艺 林的琵琶名手。宪宗元和时,西域米国 人米嘉荣曾为唐朝廷供奉,是歌曲名家。 玄宗开元时,康国、史国均遣使献胡旋 女子。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 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带来 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西域人骑驼陶俑唐朝时期 明器 1954年山西省长治市王琛墓出土 高89.7厘米、长26.5厘米 这件陶骆驼形体高大。背骑胡人 深目浓眉,高鼻,络腮胡,身穿翻领 皮毛褊衣,腰束带,系一小香囊,坐 在横搭于驼背的行囊上,左手执缰绳, 右手高举,作挥鞭状。唐代的丝绸之 路连结中国和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 国。在丝绸之路上,许多波斯、阿拉 伯商人、技艺人前往长安。此俑生动 再现了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 形象。 青瓷葫芦尊唐朝时期 盛器 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17.6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7.4厘 米 该器呈葫芦形,造型别致,釉色晶 莹。唐代青资生产主要在南方,如越 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 窑和洪州窑。这些名窑,除鼎州窑外, 其他窑址均已发现,还发现了文献中 未曾提到的铜川窑。公浙江省金华市 一带唐时属婺州,多生产民间日用主 瓷,质地较粗糙。岳州窑在今湖南省 湘阴县,釉色以青绿为主。洪州窑在 今江西省丰城县,釉呈黄褐色或酱色, 以烧制碗、杯为主,资质较粗糙。 越窑青瓷罂唐朝时期 盛器 1957年浙江省余姚县在出土土 高30.5厘米口径19.3厘米 该机黄釉,腹上刻有&大中四年&和姓 氏等内容共43字。此器自名为罂,即瓶。 唐代青瓷以越窑水平为高,被称之为&如冰 似雪&,排在各窑之首。越窑在今浙江省慈 误县上林湖一带,产品种类多,胎质细密, 釉色均匀,青翠润泽,装饰手法以划花为主, 还有印花、刻花等。越窑青资多有外销,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古代遗址中都曾发现。 此瓶铭文先刻于坯胎上,然后施釉烧制,是 一件1100多年前的颇具特色的越窑产品。 秘色瓷碗唐朝时期 食器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塔地宫出土,高7.1厘米、口 径25厘米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 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 供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 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 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 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因其釉色、形制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 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这 次出土的瓷器共19件,器形有瓶、碗、盘、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物帐 上被明确记为?秘色瓷?。因地宫封闭于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可知 秘色瓷最晚在咸通年间已经烧制了。 白瓷长颈瓶唐朝时期 盛器 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 厘米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 邢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 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 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 河南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 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 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发 现巩县窑的产品。河北曲阳窑烧造白 瓷的时代较晚,但其产品胎质洁白, 釉色白净光润,晚唐时已取代了邢窑 的地位。这件白瓷长颈瓶的造型,在 唐代瓷器中实属罕见 白瓷灯唐朝时期 照明用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30.5厘米 战国秦汉时期多用铜灯和陶 灯,魏晋以后,瓷灯开始流行。 北朝时期(公元42O~581年) 的白瓷,白中泛青,尚处于初 级阶段。唐代的白瓷生产技术 明显提高,这件白瓷灯原料优 良,工艺讲究,釉色莹润光洁, 通体白玉般的色泽使造型更显 稳重。 三彩方柜唐朝时期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 高13.5厘米、长16厘米、宽12.1厘米 该器仿照日常生活中的方柜,用于随 葬,是三彩制品中少见的器物。唐三 彩是一种铅釉陶器,以瓷土为胎,分 二次烧成。先将陶坯入窑素烧至 1100℃左右,然后在陶坯上施彩釉烧 至900℃即成。复色铅釉陶虽然在汉代 已经出现,但这种工艺至唐代才出现 了一个飞跃。所谓唐三彩,实际不止 三彩,而为多彩。当时工匠应用金属 氧化物的呈色原理,在釉料中掺进适 量的氧化铜便烧成绿色,掺入氧化铁 则成黄褐色,掺入氧化钴可呈蓝色等 等,在同一器物上交错使用,即产生 多种色彩。 三彩马唐朝时期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 诲墓出土, 高54厘米、长52.7厘米 此马全身白色,马鞍上则披 有墨绿色绒毯状障泥,胸前股后 络以绿色革带,串以黄色朵花, 垂挂金铃等饰件,色彩对比鲜明, 造型矫健,形态逼真,将盛唐时 期达官贵人的华贵乘骑活脱脱地 塑造出来。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唐三彩以其造型、色彩和施釉工 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器代 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大食旅行者陶俑唐朝时期明器 传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27厘米 白瓷砚唐朝时期文具 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7.2厘米、径14.8厘米 唐代是中国砚台发展的重要 时期,千年有名的端砚石、歙砚 石就出现于此时。端石以色紫为 主,歙石以色黑为主,唐代有专 门寻找制砚所用石材的开采业。 由于砚台的需要量大,石砚、陶 砚、瓷砚兼用,而瓷砚除继续魏 晋时期的三足砚外,砚足的数目 增多,研磨面向上凸起。此白瓷 砚底部是由21个兽蹄形组成的镂 空圈足。这类圆形而有蹄足的砚 形似古代四周环水的辟雍(大学 所在地),故名辟雍砚。辟雍砚 到宋代以后就少见了。 三彩女坐俑唐朝时期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高28.5厘 米 此女俑穿袒胸窄袖衫,下着长裙,披肩绕肩而 垂下,衣饰华丽,为唐代年轻贵妇形象。女俑 坐于一细腰圆凳上,反映了唐人由席地而坐 转向垂足而坐。唐代凳子的形式主要有月牙 形、细腰圆形和长条形。椅子在唐初被称作 &绳床&,主要在寺院中使用,四足着地,有靠 背和两侧扶手,形制较宽,便于僧人在上盘坐。 &绳床&后来被称作&倚床&,至中唐以后,椅子 的名称正式出现。 葵口浅底白瓷碗 唐朝时期茶具 高4.3厘米、口径14.3厘米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普及推广 是在中唐以后。这时期,始有 茶字,出现了论茶之书,茶税 也开始增设,与周边邻国贸易 中亦出现了茶马交易。当时的 饮茶器具主要有碗、盏、杯等, 碗最为多见。初盛唐的茶碗造 型朴拙厚重,中唐出现了敞口、 腹壁斜直、玉壁或圈足的茶碗。 最优质的茶碗是北方邢窑的白 瓷碗和南方越窑的青瓷碗。此 碗属邢窑细瓷,碗内壁釉面上 留有环形擦痕,硬是长期用于 点茶,为茶筅或茶匙于碗内旋 回搅动而致。 白瓷长颈瓶隋.白瓷长颈瓶, 隋丰宁公主墓出 土。 白瓷罐唐.白瓷罐,陕西 西安出土。 白瓷双耳扁瓶隋.白瓷双耳扁瓶,隋朝 盛水器,瓶口为圆形,瓶体 扁平,两面有相同印纹,中 间为一兽面,口角左右各衔 一忍冬叶,外绕联珠一周。 整个纹饰呈心形,尖端向上, 瓶体施白釉,有较粗的冰裂 纹开片,釉仅施至腹下部, 圈足露胎。 白瓷凤首瓶唐,白瓷凤首瓶,其 形似凤 白瓷蟠龙博山炉唐,白瓷蟠龙博 山炉 白斑红釉马唐.白斑红釉马, 高80厘米, 1971年洛阳关 林出土 白斑蓝釉马唐.白斑蓝釉马 白釉长鬃马唐.白釉长鬃马,高 55厘米。 白釉瓷唾盂唐(618-907年) 高9.5、口径12.5厘米。 1991年西安市东郊国棉四 厂工地唐墓出土。 造型朴素优美、盘口、短 颈、溜肩、扁圆体、饼形 足。瓷胎细腻,呈白色, 通体施白釉,釉质光泽极 强,釉面冰裂纹细碎。 白釉穿带壶白釉穿带壶, 唐,盛洒器, 高29.5厘米, 口径7.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说唱俑唐.彩绘说唱俑,此组俑为一长须的长者高坐在一圆拱形墩上,抬头仰天, 面部表情幽默,一乐俑盘腿坐在一圆形蒲团上,双手握笙,一乐俑所持乐 器已失,其形态似在弹拨,表现出唐代说唱艺术已趋于成熟。 宝相花三足罐唐.宝相花三足 罐,高22厘米, 井沟朱家湾出土。 白釉刻花三足盘唐.白釉刻花三 足盘,直径18 厘米,高4厘米, 1965年洛阳铁 二中出土。 白釉绿彩罐唐.白釉绿 彩罐,高24 厘米,龙门 香山出土。 彩绘釉陶载物骆驼唐.彩绘釉陶载 物骆驼,长53 厘米,高48厘 米,1971年陕 西礼泉县郑仁 泰墓出土,陕 西历史博物馆 收藏。 彩绘女立俑唐.彩绘女立俑,昭 陵博物馆藏。 鸳鸯踩莲枕唐.鸳鸯踩莲枕,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6厘 米,1971年孟津前李村出土。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水瓶唐 法门寺地宫出 土,是唐州县进贡皇 室的高级瓷器。因其 釉色和烧制方法至今 不明,又无实物可证 明,故称秘色瓷。该 净水瓶为佛寺使用的 水器。法门寺博物馆 藏。 越窑秘色瓷碗唐.越窑秘色瓷碗,高6.8厘米,口径17厘米, 足径6.8厘米,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收藏。 珍珠纹三足罐唐.珍珠纹 三足罐,高 21厘米, 井沟朱家湾 出土。 镇墓兽唐.镇墓兽,高 100厘米,1963 年关林出土。 着明光甲武士俑唐.着明光甲 武士俑 釉下褐彩鸟纹注子唐.釉下褐彩鸟 纹注子,高19.2厘 米,口径10.4厘米, 湖南省铜官陶瓷公 司藏。 釉下褐彩贴花花卉纹注子唐.釉下褐彩贴 花花卉纹注子,高 22厘米,口径7.2 厘米,上海博物馆 藏。 邢窑白釉莲花瓣纹座灯台通高三十厘米。凸雕莲 花瓣纹为座,灯柱体细长, 周身凸雕棱纹十三条,上承 浅口、浅腹盘为托,内中央 直壁筒式盏。邢窑窑址,在 河北省临城境内岗头村等地, 是北方白瓷的代表。除此还 有烧白瓷的地方:河北曲阳、 河南密县、四川大邑和山西 等地。 驯马陶俑唐.驯马陶俑,俑高36.8厘米,马高40厘米,这组驯马俑的造型活泼生动,动 感很强,马作身体后坐,似不肯前行的桀骜不驯状,驯马者启口若吼,右臂用力拉 扯缰绳,筋腱鼓起,富有力感,俑表原有彩绘,现已脱落。唐俑多系模制,再作细 部修饰,然后入窑烧造,模制方法多数为分块合模,这组驯马俑的人与马,都是分 别制出后再粘合而成的。 鹦鹉髻女侍俑唐.鹦鹉髻女侍俑, 高34厘米,1972年洛 阳谷水出土。 西关窑绿釉双耳葫芦形瓶唐.西关窑绿釉双耳葫芦形瓶, 通高20厘米,口径2.4厘米,底 径9厘米,广州省博物馆收藏。 小直口,瓶身作亚腰葫芦形,饼 形足,亚腰间装三并条形双耳。 上部和中部各印双弦纹一周。周 身绿釉稍泛黄色,甚匀净莹亮。 底无釉,有旋轮痕,胎呈灰黄色, 河南密县西关窑有类似器物出土。 文吏俑头像唐.文吏俑头 像,左像高17.5 厘米,西安市西 郊老机场唐代京 城长安三彩窑址 出土。 倭坠髻女坐俑唐.倭坠髻女 坐俑,高27厘米, 1964年洛阳北窑 出土。 纹胎枕唐.纹胎枕, 高8.2厘米, 长14.4厘米, 阔10.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打马球俑唐.唐彩绘打 马球俑 三彩砖残块唐.三彩砖残块, 大的一块为15厘米 *9厘米*5厘米,小 的一块为10厘米*7 厘米*5厘米,西安 市西郊老机场唐代 京城长安三彩窑址 出土。 寿州窑瓷汤瓶唐.寿州窑瓷汤瓶, 唐代盛器,此器为短颈, 筒状直腹,器身施黄釉, 釉下可见拍印的网状花 纹,寿州窑位于今安徽 省淮南市上窑镇,瓷器 以黄釉为主。 三彩原料的矿物结晶体唐.疑为三唐三彩原料的矿物结晶体,西安市西郊老机 场唐代京城长安三彩窑址出土。 《中国陶瓷史》第六讲宋代的陶瓷工艺(一) 宋代的陶瓷工艺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 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 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创造了各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 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釉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 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有刻花、 印花、堆贴、绘花,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著名的宋代十大名窑分别 是北方的定窑、汝窑、官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哥窑、龙泉 窑、建窑、吉州窑。 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总体看,陶瓷的造型见解、 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皿的恰当的比例和尺度,使人 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的地步。陶瓷的式样很 多,,壶多为长流,流与柄和壶口几成平行,壶身往往作成瓜棱状。并有梅 瓶、玉壶春等式样。碗有瓜棱形、葵花形,而以斗笠形为最流行。 陶瓷的装饰方法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其中绣花是用针刺 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慈开创了新的纪元。宋代的装饰题材,喜用 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 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从陶瓷的釉色来看,也是丰富多彩。有定窑、景德镇的白瓷;有汝 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宋瓷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定窑、景德镇窑之清秀;汝窑、 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淳朴; 磁州窑、吉州窑之浓厚的民间特色。它们在宋代陶瓷工艺的园地里,如 百花争艳,各自显现出独特的风格美。下面请欣赏宋代的陶瓷 官窑贯耳瓶陈设品,22.8厘米、口径8.3 厘米、足径9.6厘米 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式 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钧窑、 汝窑、哥窑、官窑、定窑被誉为 当时的五大名窑。官窑是指由中 央官府开设的窑场,专门烧制御 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 的陈设品。这件官窑贯耳瓶即仿 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 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 相对应,可以穿系绳带。此瓶釉 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 中的珍品。 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陈设品,高14.5厘米、口径 19.5~24.5厘米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 内,现已发现窑址100多处, 其中钧台八卦洞窑是北宋末 年建立的官窑,专门烧制宫 廷陈设的花盆、洗、尊等瓷 器。钧窑瓷器属北方青瓷系 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因 釉料中含氧化铜,烧成的瓷 器可于青蓝中呈现紫红色, 人们称其为?窑变?。钧窑的另一特点是烧制的瓷器釉面往往有?蚯蚓 走泥?纹,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釉层发生干裂,低粘度釉在高温作用 下流入裂口,形成这种特有的纹路。这件传世的宋代钧窑花盆,造型端 庄,色彩斑斓,晶莹的天蓝釉色中映现出宛如玫瑰般的紫红。 耀州窑凸花莱菔尊陈设品高24.2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 13.4厘米 耀州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县,铜川 旧名铜官,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 始于唐,宋代最盛,金元时持续生产, 到明代停止。它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产瓷 区,主要生产日用瓷,北宋中后期,曾 为宫廷烧制瓷器。耀州窑以烧制青瓷为 主,也有少量黑瓷、白瓷。青瓷釉色偏 绿,近似橄榄色,装饰多用刻花和印花。 北宋中期青瓷刻花技术日臻成熟,由于 刀锋深,施釉后刀痕处积厚釉,使装饰 花纹的边缘呈现阴影,富有立体感。耀 州窑瓷器样式较多,仅瓶就有十几种样 式。这件莱菔尊是仿古尊制成的折肩瓶, 瓶体修长,短颈卷口,形似莱菔,是耀 州窑特有瓶式。 白磁金彩云鹤文碗宋,白磁金 彩云鹤文碗, 定窑,高 5.6厘米, 东京国立博 物馆收藏。 白磁刻花莲弁文壶北宋 白磁刻 花莲弁文壶, 高27.0厘米, 出光美术馆收 藏。 白磁刻花莲花文洗。宋 白磁刻花莲花文洗,定窑,高12.1厘米,大 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收藏。 白磁刻花牡丹唐草文凤首瓶北宋 白磁刻花 牡丹唐草文凤首 瓶,高39.5厘米, 大英博物馆收藏。 白磁皮囊壶宋.白磁皮囊 壶,林东窑, 高23.8厘米, 出光美术馆收 藏。 白磁锈花牡丹唐草文瓶宋,白磁锈 花牡丹唐草 文瓶,定窑, 高17.3厘米, 大阪市立东 洋陶磁美术 馆收藏。 白磁印花花鸟文棱花盘宋,白磁印 花花鸟文棱 花盘,定窑, 高2.5厘米, 大阪市立东 洋陶磁美术 馆收藏。 白地黑搔落飞白文壶宋.白地黑搔落 飞白文壶,磁 州窑,高9.2厘 米。 潮州窑青白釉佛像北宋 通高三十一点五厘米 座 宽十点三厘米佛有肉髻,髻前饰一 粒白色明珠。双目下视,有须,两 耳垂肩。身着袈裟,右手抬在胸前, 趺坐于须弥座上。髻与眉、眼、须 绘褐彩,原手残,此手为后配。须 弥座束腰部分刻铭:?潮州水东中 窑甲女弟子陈十五娘同南刘育发心 塑造释伽牟尼佛散失永充供养,奉 为刘弟七郎早超生界,延愿合家男 女乞保平安。熙宁二年己酉岁正月 十八日题。匠人周明。? 持罗盘陶俑宋.持罗盘陶俑,陶俑手中持 一罗盘,俑座底部墨书?张仙 人?三字,故又称该俑为?张 仙人?俑,是古代风水先生的 造型。此件为研究旱罗盘出现 的时间、造型及作用,提供了 可靠的实物资料。 白地黑搔落牡丹文壶宋.白地黑搔 落牡丹文壶, 磁州窑,高 27.6厘米, 户栗美术馆 收藏。 白地黑搔落牡丹文枕宋.白地黑 搔落牡丹文 枕,磁州窑, 高19.8厘米, 静嘉堂文库 美术馆收藏。 白地黑搔落鸟蝶文枕宋.白地黑搔落鸟蝶文枕,磁州窑,高11厘 米,国立东洋美术馆收藏。 玳瑁釉贴折枝梅纹盏宋玳瑁釉贴折枝梅纹 盏,高6厘米,口径 11.2厘米,底径3.8厘 米,敛口,往下渐收, 矮圈足,灰黄胎,外 施玳瑁釉,内口沿贴 剪纸花带边,腹间贴 折枝梅二,两两相对, 内里喷洒黄褐相混的 茶叶末釉,广东省博 物馆藏。 玳瑁釉贴折枝花盏宋玳瑁釉贴折枝花盏, 高6厘米,口径11.2厘 米,底3.8厘米,敛口 斜腹,往下渐收,矮圈 足,外施玳瑁釉至足, 内贴三枝黑色折枝花卉 于腹间,再施蓝黄褐相 间的变釉兔毫纹,纹饰 突出,釉色莹亮,十分 优美。广东省博物馆收 藏。 磁州窑人物长方形枕宋.磁州窑人物长方形枕,长33厘米,高11厘 米,枕呈长方形,主题花纹为唐僧和孙悟空、猪 八怪、沙僧等师徒几人上路,前往取经,衬托纹 饰还有竹纹、菊花、云朵、回纹等。 磁州窑白地黑彩龙纹大瓶宋.磁州窑白地黑彩 龙纹大瓶,造型雄 伟浑重,口沿外卷, 瓶自颈开始至下腹 饰龙纹,龙纹造型 极其独特,在宋代 其他器物上未见, 足上绘莲瓣纹,足 饰卷草纹,造型极 为罕见。 白地铁绘鱼藻文深钵宋.白地铁绘 鱼藻文深钵, 磁州窑,高 16.2厘米,出 光美术馆收藏。 赤绘牡丹文碗宋.赤绘牡 丹文碗,磁 州窑。 登封窑珍珠地虎纹瓶宋 高三十一点九厘米 口径七 点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侈 口圆唇,颈短细,腹体呈橄榄 形,制作规整,线条优美,平 底。灰褐胎,胎上施白色化妆 土,两只猛虎张嘴露齿翘尾直 立,搏斗于草丛中,在花纹的 空隙处满划珍珠纹铺地,上罩 以白釉。珍珠地划花瓶器为登 封窑名产,河南其他地方瓷窑 也争相效仿。 定窑白釉盖罐宋.定窑白釉盖罐, 通高11.5厘米, 口径5.5厘米, 1963年北京市顺 义县净光舍利塔 基出土。 定窑酱釉盖缸宋.定窑酱釉盖缸, 通高10.3厘米, 口径11.5厘米, 此件器外酱釉莹 亮,器内白釉微 黄有开片,芒口, 圈足无釉,胎体 轻薄。首都博物 馆收藏。 涨嘤宰虾彀呶幕ㄅ宋 涨嘤宰 红斑文花盆, 钧窑,高 14.3厘米。 哥窑鱼耳炉哥窑鱼耳炉,南宋,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早 期,高8.3,径11.7厘米。 哥窑葵口碗哥窑葵口碗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口径2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官窑粉青秋水F官窑粉青秋水F,高6厘米,口径 14.6厘米,足径6.7厘米,深圳玺宝楼青 瓷博物馆收藏。 官窑贯耳瓶宋.官窑贯耳瓶,高 23厘米,口径8.3厘米, 器呈扁圆形,大直口,口 缘至脚渐硕,颈、肩、腹 部有凹槽纹各一条,器的 四周也设对称凹槽纹一条, 颈部设对称的筒式为耳, 两耳对下的足两侧有长孔。 禾目天目茶碗宋.禾目天目茶碗,建窑,高6.9厘米,京 都国立博物馆收藏。 褐釉印花龙首水注宋.褐釉印花龙首 水注,高17.3厘 米,山口立c美 术馆.浦上记念馆 收藏。 黑花“酒色财气”铭四耳瓶宋.黑花?酒色财气? 铭四耳瓶,通高28.5厘 米,口径4.7厘米,底径 11.3厘米,喇叭形小口, 溜肩,大腹,圈足,颈 至肩部装四耳。耳间随 意点褐彩数点,腹上部 以黑彩书?酒色财气? 四字行书。广东省博物 馆收藏 黑釉柿绿茶碗宋.黑釉柿绿茶碗,高5.2厘米,京都 国立博物馆收藏。 红绿彩持莲童子宋.红绿彩持莲童子,通高 30.8厘米,底座宽8.2厘米,童 子立式,面部丰满,着红底绿 花衫衣,腰系带,双手持莲, 赤足踏于莲瓣之中,莲花亦施 红绿彩,底座为白地黑彩六边 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黄釉刻花盆宋.黄釉刻花盆,高 9.5厘米,河南省博 物馆藏,此器是鹤壁 窑产品,敞口外撇, 卷沿,平底。内壁刻 云纹三朵,内底刻出 水莲花。器外施黑釉, 里施黄釉,造型庄重,釉色光亮莹润 。鹤壁窑在今 河南省鹤壁市北郊,是宋代北方大型民间瓷窑之一。 产 品造型庄重,品种繁多,注重装饰。有浓重的民 间特色。 黄釉铁绘蛸文盘宋.黄釉铁绘蛸文盘,高9.1厘米,韩国 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钧窑玫瑰紫大花盆宋.钧窑玫瑰紫 大花盆,这件传世的 宋代钧窑大花盆,造 型端庄,色彩斑斓, 晶莹的天蓝釉色中映 现出宛若玫瑰般的紫 红,因其形似古代渣 斗,故称为渣斗式花 盆。 龙泉窑印花葫芦型瓶南宋 龙泉窑印花葫芦型 瓶,高25.9厘米,口径 4.6厘米,器呈葫芦形, 细短颈,口微撇,束腰, 上下腹丰圆,矮圈足。 上腹堆雕折枝团花卉纹、 下腹堆雕缠枝花,全身 施粉青釉,开细纹片, 梅子青、粉青是龙泉窑 最佳色。 绿釉白地黑搔落兔文壶宋.绿釉白地 黑搔落兔文壶, 磁州窑,高 11.1厘米, MOA美术馆收 藏 黑釉带铭折枝梅纹瓶南宋 黑釉带铭折 枝梅纹瓶,高33厘 米,口径8.3厘米, 底径11厘米,深盘 口,长颈,鼓腹, 浅足圈,腹部剔划 折枝梅二,两两相 对,两梅间分 别剔出长条白地,铭文均上盖莲叶,下以莲花相 托。外施黑釉,底和里均无釉,灰黄胎。广东省 博物馆藏。 黑釉堆文水注宋.黑釉堆 文水注,高 20.2厘米, 大阪市立东 洋陶磁美术 馆收藏。 月白釉出戟瓷尊宋.月白釉出戟瓷尊,此 尊的造型与收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的钧窑紫红釉出 戟尊同式,系钧窑仿古铜 器式样烧制,造型古朴, 庄重,气魄宏伟,通体白 釉,洁静素雅,底刻?三 字?款。 油滴天目茶碗油滴天目茶碗,建窑,高8.1厘米,静 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 油滴天目白绿茶碗宋.油滴天目白绿茶碗,高8.4厘米,藤 田美术馆收藏。 影青观音坐像宋.景德镇窑影青观 音坐像,观音菩萨头戴 化佛冠,胸前佩璎珞, 外披通肩大衣,双手结 定印,面相丰腴,神情 安详,外衣和坐处施影 青釉,有冰裂纹。其造 型、釉色和胎质均属景 德镇窑的上品。 影青酒壶及温洒宋.影青酒 壶及温洒,安 徽宿松出土。 耀州窑瓷碗宋.耀州窑瓷碗,西北大学文物馆藏。 耀州窑刻花把壶宋.耀州窑刻花把壶, 高23.3厘米,细颈,撇 口,板缘,斜肩,腹秀 长至脚渐收敛,圈足, 肩附长流微折,口缘至 肩设扁条形为把,还附 对称花形。肩部、脚 处刻变形莲瓣纹,壶身 刻大朵花卉纹。 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宋.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 这个青釉倒装壶集捏塑、剔 刻、模印装饰于一体,是宋 代瓷器精品的一个代表作。 壶形如鸭梨,上面是双蒂式 假壶盖,顶端与一侧腹间是 飞凤形的提梁,另一侧是贴 塑的一对母子狮,母狮张口 作为流口,小狮子在母狮腹 下吸吮,形态生动,壶腹部 是剔刻的缠枝宝相花纹,下 面是一周仰莲纹,装饰饱满, 布局很多。 耀州窑药王像宋 高四十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耀州瓷塑像。面庞丰腴、弯眉、 高鼻、凤眼、小口、短发,头顶系蝴 蝶结。形体上丰下秀,双手拱于胸前, 左手托宝瓶,右手执草叶,身着垂叶 纹长衫,腰系青丝带,赤足立于圆形 底托上,雍容端庄传说黄堡镇旧有药 王庙,庙中所拱药王是唐代名医孙思 邈。孙是耀州孙家塬人,医理精湛, 深药物,被后世奉为&药王&。 武士俑宋.武士俑,瓷塑, 安徽休宁宋墓出 土,高15.6-17 厘米,安徽省博 物馆收藏。 藤县窑褐花腰鼓宋 长径五十六厘米 一九七九年永福窑田岭窑出土 广西 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细长腰,两端膨鼓,一端呈球形,开圆口, 另一端作喇叭状。灰胎,施青釉。釉下褐色彩绘双螭、交尾蜻 蜓纹。鼓腔内书&蒋母&字款。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和 周去非在《岭外代答》所载的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 村人专作窑烧之,油画红花纹以为饰。?所指的应是这种腰鼓。 剔花青釉瓷小罐宋(960-1279年) 通高7.5,腹径8 厘米。 1959年铜川市黄 堡镇耀州窑遗址 出土。 直口、圆腹、圈 足,肩有两道弦 纹,体饰浅浮动 雕仰莲花瓣纹, 胎灰质密,挂青色釉,釉明亮有冰裂纹,此罐无论造型,釉色 和花纹,都极为精致,是耀州窑中精品。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宋.天蓝釉刻花 鹅颈瓶,口径5.8厘 米,足径8.4厘米, 高19.6厘米,为传 世御用汝瓷中绝无 仅有。 天青釉洗宋.天青釉洗,口径15厘米,底径12.5厘米, 高5厘米,宋汝瓷珍品。 柿釉盖付壶宋 柿釉 盖付壶,耀 州窑,高 12.6厘米。 柿釉金银彩牡丹文碗宋柿釉金银彩 牡丹文碗,定 窑,高4.2厘 米,东京国立 博物馆收藏。 三彩牡丹文花盘宋.三彩牡丹文花盘,乾瓦窑,高2.6厘 米,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收藏。 三彩灯宋.清凉寺 烧制的三彩灯, 口径11.6厘米, 足径7.4厘米, 高12.9厘米。 三彩腰形枕宋清凉寺烧制的三彩腰形枕,长24厘米, 宽14.3厘米,高8.5厘米。 玉壶春瓶宋.汝窑玉壶春瓶 青釉观音坐像宋.青釉观音坐像,高 23.5厘米,首戴华丽,项 佩璎珞串珠,身披长裙, 全器周身施青釉,釉层丰 满如凝脂,莹润细腻,底 部露胎呈朱红色,1964年 浙江省瓯海县白象塔出土, 温州市博物馆收藏。 《中国陶瓷史》第七讲宋代的陶瓷工艺(二)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宋,高27cm, 口径5.5cm,足径7.5cm。 瓶小口外折,细颈,圆肩,鼓腹,内 凹足。通体施白釉,剔花装饰,共有4层纹 饰:肩部上层为剔花卷枝纹,腹部主题纹 饰为剔花花叶纹,花叶肥硕饱满,腹部上 下分别在两道弦纹之间划出网格纹,再剔 去若干小方块,在整体网格纹中划分出交 错的正反三角形。腹部丰满肥大的花叶纹 与上下两周网格几何形纹形成对比的装饰 风格。 此瓶花纹褐、白色调对比鲜明,其网 格状剔花图案是其它瓷窑产品中所没有的。 当阳峪窑瓷以白釉剔花最负盛名,剔花纹 饰流利洒脱,其艺术感染力在磁州窑系同 类装饰之上。 白釉刻花折腰碗白釉刻花折腰碗,高 5.5cm,口径16.8cm,足径 9.4cm。 碗敞口,浅式,斜腹, 近底处内折。通体白釉,口 部镶铜。碗内、外壁及里心 划刻莲花、莲叶纹。 此碗白釉纯净,所饰莲 花线条自然流畅。碗之内、 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 此碗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 哥窑八方碗哥窑八方碗,高4.2cm, 口径7.8cm,足径2.8cm。 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 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 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 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 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 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 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 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 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 ?紫口铁足?。 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 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 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高14.9cm,口 径4.6-3.7cm,足径4.8-6.4cm。 ??瓶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 外撇,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 筒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 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周 无釉,呈黑色。 此瓶釉面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 子纹,纹片自然美观,别具一格,为典 型的哥窑产品。 哥窑葵花洗哥窑葵花洗,高 3.5cm,口径12cm,足径 8.8cm。 洗呈葵花瓣式,洗 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 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 釉,釉汁厚润,釉面满 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 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 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 故有?金丝铁线?之称。 此洗造型玲珑小巧, 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 瓷器中的精细之作。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宋,高9cm,枕面26.5― 22cm,枕底24―19cm。 枕如意形,底中心有 长方形孔。通体施绿釉, 底素胎无釉。枕面依枕形 外周划复线开光,开光内 刻叶纹4片,枕侧戳印朵 花。 绿釉枕是宋金时期比 较流行的瓷器品种,尤以 北方窑烧造较多,如河北 定窑、磁州窑,河南鲁山 窑、宝丰窑、禹县窑等均 有制作。此枕纹饰与在吉 州窑窑址中采集到的标本 类同,为吉州窑绿釉器物 之典型。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吉州窑剪纸贴花 小碗,宋,高5.3cm, 口径10.5cm,足径 3.5cm。 碗敞口,碗式较深, 浅足露胎。里外施两种 釉,外施酱釉,点以浅 黄色斑点,里为窑变花 釉。碗内壁饰3组酱色 菱形开光式剪纸纹样。 将民间剪纸贴花艺 术直接运用到瓷器的装 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 举。 吉州窑黑釉剔梅瓶花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宋,高19cm,口径5cm, 足径6.8cm。 瓶小口,圆唇,短 颈,丰肩,内凹足。通体 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 一枝,纹饰部分露黄色胎, 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 果极强。 西村窑刻花点彩盘西村窑刻花点彩 盘,宋,高10cm, 口径33.5cm,足径 10cm。 盘敞口,折沿, 弧壁,圈足。通体 施青白釉。盘内圆 心刻一凤纹,并饰 有5组规则的褐色点 彩,内壁刻缠枝莲 花,花纹上随意点 缀褐色点彩。盘外 素面无纹饰。 此盘器形大而规 整,刻花与点彩相 衬,繁而不乱,为 西村窑代表性作品。 青釉刻海水鸭纹碗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高7.4cm,口径17.8cm, 足径4.9cm。 碗敞口,腹为六花 瓣形,近底渐收,圈足。 内壁蓖划海水纹,碗心 刻划一游鸭,外壁光素 无纹。通体以青釉为饰, 釉色深沉,青中泛黄。 此碗造型优美,纹 饰清晰,鸭纹的刻划生 动传神,海水纹宛转自 然,由此可见耀州窑瓷 工们娴熟的技艺,是耀 州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枕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枕,宋, 高10.4cm,长29.9cm,宽22.5cm。 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 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 纹。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 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 四组卷枝纹。枕侧绘简单的花草 纹。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 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 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 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 小鸟。 在磁州窑器物当中,以婴戏 为题材的很多,如池塘赶鸭、打 陀螺、蹴球、骑马、钓鱼、放炮 竹等。瓷枕亦如此,不论是做游 戏,玩莲或赶鸭,均寥寥数笔, 就把孩儿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 出来。即如此枕虽着墨不多,却 生动传神。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高 5.4cm,口径30.4cm,足径13.6cm。 盘侈口,浅腹,圈足。里口凸起 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 内壁与内底界开,内底饰莲花、荷叶 纹各5组,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 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盘内外施 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 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 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 器的典型特征。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 白瓷为主,细润光滑的釉面,白中微 微闪黄。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与 剔花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为世人所 称道。这件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器型 大而规整,印花繁缛,层次分明,线 条流畅,纹饰清晰,充分显示出定窑 印花品种的制作水平之高,是清宫旧 藏的定窑器之珍品。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高22cm,口径5.5cm,足径 6.4cm。 瓶平口外折,颈细长, 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 螭龙穿花纹饰。 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 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 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 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刻花梅瓶刻花梅瓶,高37.1cm,口径 4.7cm,足径7.8cm。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 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 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 净,白中闪黄。肩部刻菊瓣纹一 周,腹部刻缠枝莲纹,下部刻上 仰蕉叶纹,刻花清晰婉转,深浅 不一,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 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此 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 标准式样。 孩 儿 枕孩儿枕,高18.3cm,长30cm,宽 11.8cm。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 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 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 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 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 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枕 身釉作牙黄色。底素胎,有两孔。 枕是睡觉时垫首用具。在中国古代, 人们喜欢使用玉枕、瓷枕,这是由于玉、 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 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瓷枕始创于隋 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此件孩儿 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态活泼、悠然,是 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贵制品。 哥窑胆式瓶哥窑胆式瓶,高14.2cm,口 径2.2cm,足径5.4cm。 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 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 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 米色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呈 自右上向左的斜纹。 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 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 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哥窑弦纹瓶哥窑弦纹瓶,高20.1cm,口径6.4cm,足径 9.7cm。 瓶广口,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 部凸起弦纹四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通体开 金丝铁线纹片,底足露胎处为酱色。 釉面开片原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 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 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 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哥窑釉质凝厚,釉色沉 稳,其胎体中含铁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下 垂,形成酱口。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 金丝铁线纹片和肩颈凸起的四道弦纹使单一色 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哥窑传世品 不多,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 物院。 哥 窑 碗哥窑碗,高7.5cm,口径19.8cm,足径5.6cm。 碗敞口,弧壁,浅圈足。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釉面布满细碎的 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深纹片呈黑色,浅纹片呈黄色,俗称?金丝 铁线?纹。 官窑葵瓣洗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 18.7cm,足径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 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 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 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 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 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 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 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 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 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 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 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 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 和谐的艺术整体。 官窑圆洗官窑圆洗,高6.5cm,口径22.6cm,足 径19cm。 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 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此洗造型 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 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片纹纵横交织, 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 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 和弦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这件官窑圆洗是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 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同时,借助于烧成后期的二次氧 化作用,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 显古朴庄重。 由于官窑瓷器珍贵,历代宫廷均作为珍藏,清乾隆皇帝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 玉作匠师镌刻于洗外底部,诗曰: 修内遗来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 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 由来君道重孟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制?。可见实乃皇家御用珍品。 官窑弦纹瓶官窑弦纹瓶,高33.6cm,口 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 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 可穿带。颈至腹部有凸起弦纹7 道。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肥 厚,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 凝厚深沉的玉质美。 此瓶体仿汉代铜壶式样,简 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 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 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是 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高 6.7cm,口径20.8cm,足径6cm。 碗敞口,浅腹,矮圈足。 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质莹润, 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 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 宋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 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 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 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闪青, 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 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 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 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 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 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 表性。此碗即宋代。景德镇湖 田窑的一件代表作。 青白釉双狮枕青白釉双狮枕,高15.5cm,长 17.5cm。 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 枕面为如意形,其上刻缠枝花纹;中部 雕塑双狮作搏斗状;下部为腰圆形,枕 底胎厚重无釉。其整体施青白釉,釉色 匀净。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地区 生产的一种重要瓷器品种,是古代窑工 仿照青白玉的外观而制作的,又有?假 玉器?之美称,以景德镇地区的产品质 量最佳。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它清 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的喜爱。 唐宋时期一度广泛流行,宋代各窑曾大 量烧造。这件宋代青白釉双狮枕,不仅 造型生动,釉色莹润,有玉的质感,且 兼具实用与欣赏双重价值,实为瓷中精 品。 青白釉刻花梅瓶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径 5cm,足径8.5cm。 瓶小口出边,溜肩,肩下渐收,内圈 足。通体施青白釉,腹部刻缠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比宋代较为典型的修长形 梅瓶略显粗短。所刻花纹在匀净的青白 釉面上若隐若现,青白相映,素雅恬静。 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胎质洁白,声音清 脆,因此有专家认为传说中对?柴窑? 的品评,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 纸,声如磬?,很可能是指这种青白釉 而言。 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盘、碗类居多,瓶 类器物传世较少,故此梅瓶愈益珍贵。 玫瑰紫釉尊玫瑰紫釉尊,高18.4cm, 口径20.1cm,足径12cm。 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 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 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 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 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 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 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 ?六?字款并有五孔。 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 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 融汇、交织变化的釉色中, 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 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 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 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高15.8cm,口径22.8cm, 足径11.5cm。 花盆六瓣葵花式,折 沿,口沿边起棱,深腹, 圈足。盆内外施釉,口沿 以内呈灰蓝色,外呈玫瑰 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 处釉薄呈酱色。 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 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 识器物大小的数字?七?, 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 所刻?建福宫?、?竹石 假山用?八字款识。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高14.7cm,口径23.3- 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 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 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 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 ?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 ?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 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 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 纹?。 此花盆托胎体厚重坚硬, 造型美观实用,是典型的宫 廷用器。其釉面莹润匀净, 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 绚美艳丽,此精美的花盆托 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 口径23.5cm,足距 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 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 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 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 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 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 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 ?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 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 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 从大到小的编号。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 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 代官款。 龙泉窑三足炉龙泉窑三足炉,高12.4cm, 口径14.5cm,足距9.2cm。 炉折沿,短颈,扁圆腹,下 承以三足。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 腹部与三足对应处饰有三条凸起 的直线纹。通体施青绿色釉,三 足底部显露酱黄色。 此炉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 青翠幽雅。炉腹至足部凸起的三 条棱线原系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因凸起处釉层较薄,呈浅白色, 形成了出筋的装饰效果,翠玉般 的釉色中显露出数道规整的白线, 分外醒目。此炉造型仿青铜鬲, 因此又称鬲式炉,是龙泉窑的上 乘佳作。 青釉弦纹瓶青釉弦纹瓶,高31cm,口径10cm, 足径11.3cm。 瓶洗口内敛,细长颈,斜肩,扁圆 垂腹,圈足外撇,颈上凸起弦纹3道, 腹中部凸起弦纹4道。里外满釉,胎体 洁白,圈足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通 体所施的粉青釉,青翠碧绿,汁水莹 彻,温润如玉,特别是器身凸起的7 道弦纹,凸出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 的胎骨,形成一条白线,俗称?出 筋?,是有意识地突出坯土的白度, 衬托出青釉之美。 此青釉弦纹瓶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在 其鼎盛时期极高的烧制水平。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龙泉窑青釉塑贴双 鱼纹洗,高6cm,口径 23.5cm,足径13cm。 此洗敞口,折沿, 圈足。洗心内塑贴两条 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 一周。口沿两侧各有两 个穿孔,相互对应,可 用于穿饰金属提环,以 便于提携。此器釉色青 翠,塑贴鱼纹清晰,是 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 亦发现有类似器物。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高17.5cm,口 径5.7cm,足径6.3cm。 瓶小盘口,直颈,折肩,直腹,圈 足。颈部两侧各置一凤耳。灰白色胎, 通体施青釉,釉面开片纹,釉色青翠莹 润。 南宋时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 调。窑工们以多次上釉和改变釉的配方 技术,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 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在厚釉 失透的情况下,北宋龙泉青瓷盛行的刻、 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堆塑 和浮雕技法。 此瓶唯以典雅的风韵、秀美的造型、 莹润的釉色,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汝 窑 盘汝窑盘,高3.5cm, 口径19.3cm,足径 12.6cm。 盘口微撇,圈足 外撇。盘身满釉,开 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 烧钉痕,并刻有?寿 成殿皇后阁?六字。 此器制作工细, 釉质纯净,开冰裂纹 片,是宋代汝窑瓷器 中的上品。其题字表 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 廷的器物。 汝 窑 碗汝窑碗,高6.7cm, 口径17.1cm,足径7.7cm。 碗撇口,丰腹,圈足 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 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 纯净,开细小纹片。制作 规整,足内有五个支钉烧 痕及乾隆御题诗一首: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 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 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 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 犹钉痕异匏樽。盂圆切己 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 汝窑青瓷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蓝天。这件汝窑碗胎质 细腻,釉汁匀润,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 汝窑三足洗汝窑三足洗,高 3.6cm,口径18.3cm,足 距16.7cm。 洗直口,平底,下 承以三弯足。里外施天 青釉,釉面满开细碎纹 片。底部满釉,有5个细 小支钉痕。清乾隆帝颇 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 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 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此器造型简洁,制作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 汝窑三足樽汝窑三足樽, 高12.9cm,口径 18cm,底径17.8cm。 此樽仿汉代 铜器造型,直口, 平底,口、足径度 相若。外口及足上 各凸起弦纹两道, 中部凸起弦纹三道, 下承以三足。底部 有5个小支钉痕。 里外满施淡天青釉, 釉面开细碎纹片, 莹润光洁。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耀州窑青釉刻花瓶,高19.9cm, 口径6.9cm,足径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颈,丰肩, 腹以下渐收敛,圈足。肩部有弦纹3 道。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刻 缠枝牡丹花,下腹刻双层莲瓣纹。 此瓶刻工刀锋犀利,深浅有致。牡 丹花繁而不乱,花冠丰满,花枝缠 绕,俯仰结合。瓶通体施青釉,釉 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釉层匀 净。 耀州窑刻花青瓷以盘碗为多,瓶 类较少。此瓶小口短颈,衬出瓶身 的雍容饱满,刻线处积釉色深,凸 起处色较浅,使花纹更加清晰,有 立体图案的效果,为耀瓷中的精品。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耀州窑青釉刻花 婴戏纹碗,高8.5cm, 口径20.8cm,足径 4.8cm。 碗敞口,宽唇, 圈足。里外施青釉。 碗内刻婴戏莲花纹饰, 一肥胖的婴儿戏于三 朵莲花之间,两手腕 各戴一手镯,憨态可 掬。 此碗刻花精细, 画面生动活泼。北宋 晚期,耀州窑装饰多 取婴戏纹题材,此类 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 四婴戏把莲等。 青白釉瓜棱执壶敞口,长颈,丰肩,瓜棱形腹。盘 形盖,平沿,盖沿有系,盖钮为花心 状。颈口下刻有两道弦纹,流下、把 底各有垂叶一片,底有四块支烧痕。 胎体轻薄,造型精巧,工艺细致,是 宋代青白瓷中的佳作。青白釉瓷是宋 代江西景德镇新兴的瓷器品种之一, 色泽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显白,白 中泛青,是景德镇独具特色的釉色品 种,晚清以后称之为影青;釉色青白 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 色泽温润如玉,积釉处呈色较深。执 壶早期称作注子、注壶,北宋时器身 由矮变高,通体多做成瓜棱形,流也 变长微曲,器型修长秀美。常与注碗 相配使用,注子、注碗是一组酒器, 注碗可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温碗; 宋 通高23.5厘米 口径5.5厘米 底径9.5厘米 五代时已很盛行,北宋墓葬中出土较 多,瓜棱形器身比较普遍。 绿釉狮盖香炉北宋 通高32厘米 腹径10.8厘米。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墓出土。 黄白色胎,胎质较松。绿釉厚 润。炉身饰四层仰莲,有的莲瓣 不施釉,露黄白色胎。盖顶饰一 雄狮,侧首,张口,翘尾,前足 踩于彩球上,颈上挂三枚响铃。 姿态雄健,生动可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鸡足山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