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有方静为什麽在台湾去世思考?怎样避免战争(100)

战争作文100字(共9篇)
战争作文100字
一看到战争这个题目,我不禁打起了哆嗦.
有人问成龙:"你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成龙说:"我最希望世界和平,我不希望有战争."是啊.有多少人希望和平啊.
战争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它夺去里无数人的生命,是战争杀害了他们.是战争挑拨了友好的人类.让人类成为了敌人.是战争将世界奇迹东方之宝----圆明园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废墟!
如果不是战争.将有多少生命继续存活啊.如果不是战争.哪里还会有仇恨呢?如果不是战争.或许我们还在美丽的圆明园中欣赏,玩耍呢.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战争,那我们为何不让战争从此消失呢.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再次上演世界大战吧.那我们就该和平的握握手.让战争这个杀手从此消失.
有战争,没有战争.我们都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只不过一者是战火硝烟,充满杀气,遍地鲜血死尸的世界.另一者是和平共处.人类之间亲密无比.充满友爱的世界.既然同样都要生活,我们为何不选择和平呢?
朋友们,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就像世界第二次大战一样.请记住一幕幕血的教训.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谐造和平的社会,让战争从此消失吧!
所有人都希望世界和平,但是和平不能永驻人间。不断的地方发生战争,上海火车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轰!日,日本倾略者轰炸上海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一名记者拍下了当时的真时情景,当时战争发生以扣,人们四处逃散到处都回荡着人们的惨叫声,好惨呀!我要是神仙的话,我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人类自相残杀。我想到如果没有战争该多好呀,战争结束了,有一个小男孩在木板上坐着,他的衣服像被剪刀剪了一样破烂很脏,本是红润的脸蛋现在却变成灰的脸蛋,他一直哭,他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呀,一阵阵声音在火车站回荡着,可是我们也无能为力,碎片散落的到处都是,好可怜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坐在那里,还在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回来。这次战争给不少人带来了灾难,很多人被这次战争弄得家破人亡,多少人在找着自己的亲人,有多少孤儿,有多少母亲失去孩子,希望和平,却依然很遥远。战争,我们都很憎恨,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我们谁也不知道。战争,和平,战争好像是非常可怕的魔鬼,而世界是只的和平才能驱赶走战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起驱赶战争让人们一起努力吧!希望我们的世界明天更美好!指导老师:刘春霞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屏幕下方,总会有一条蓝底白字的流动新闻。在来回穿梭的大小新闻中,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关于恐怖组织的报导;在美伊战争期间,更是不到一天就会有几条甚至十几条的关于战争的新闻:某某个民居被炸了,某某个政府官员被谋杀了,某某个大使馆被恐怖分子袭击了……战争在生活中似乎并不算是个“稀有品种”。
不错,纵观古今,从黄、炎帝时期的征讨、统一,到20世纪中叶的抗日战争,仅仅我国历史上的战争,就发生过不下数百次,时代的浪潮使战争成为历史变更的主要工具。
战争是一把尖锐的匕首,他为胜利者带来狂野的喜悦,为失败者带来无边的痛苦。
但是,战争又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他为参与战争的所有人带来的都是死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这个结果都是用数以万记的无辜生命所换来的。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寇”。
胜利的人走向成功交椅的阶梯,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所堆积起来的。为什么历代的圣明君主都出现在王朝的开始?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与哀伤,他们知道自己的王位是经过千万人的血液洗礼过的,他们更懂得人民想要的是什么。
那么,胜者真的胜利了吗?
不是,至少不全是。他们从另外的方面看,失败、也失去了太多太多。
首先,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臣民。那些已经牺牲了的英雄中,有母亲的儿子,有妻子的丈夫,有子女的父亲,甚至还有祖母的孙子。当这些生命象昙花一现般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又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多少叹息为这些年轻的生命埋葬,多少泪水为这些可怜的生灵送行。
其次,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时间。战争使他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的思考每一个战事计划,使他们没日没夜、不思茶饭的琢磨该怎样从权王手中夺取权杖。他们浪费掉的这些时间,足够一个穷光蛋白手起家成为富翁,足够一个无知的人从头学起成为学者。
当然,每件事情都有它有利的方面。
难道,面对秦王朝的暴政,我们不该揭杆起兵,推倒他吗?面对隋炀帝的荒淫,我们不该拿起武器,结束他吗?比起百余年的安宁,那么多生命也算死得其所了。如果把这些生命的逝去和安居乐业的生活化上等号,那么这笔买卖,不冤。
无论怎样,战争终究发生过了,他们已然成为了历史。至于对他们的看法,还是象武则天为自己留下一座无字碑一样――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硝烟却在空气中弥漫
战斗的双方是亲人
话语便成了致命的武器
没有退却的人是强者
而在这场战争-----却只能充当战争罪犯
-----没有获释的理由-----没有过多的奢球
最后的战役还没有完结
新的战役却蓄势待发
士兵在向天祈求
然而却只能摸去记忆中的哀愁
没有获释的理由
-------献给有家庭矛盾的朋友!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我们是侵犯自己疆域的罪魁祸首
这是一场和平的战争
从四面八方悄然袭来
也没有流血牺牲
空气中却残留着严重的火药味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我们是侵犯自己疆域的罪魁祸首
这是一场离奇的战争
完整的文物需要修复
屋顶新添的瓦片需要修复
涨势喜人的麦苗也需要修复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我们是侵犯自己疆域的罪魁祸首
只是一场可怕的战争
破坏了所有的真实
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战争“这两个词,一听便让人不寒而栗.
战争是残酷的,他永远都只有一个赢家.战争又是无情的,多少人牺牲,成了战争的陪葬品.战争有时又是光荣的,那就是正义之战,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但更多的战争是丑恶的,他成为了人们争权夺利的一种手段,使多少无辜的人倒下......
嘿!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战争,这些战争令人哈哈大笑,他们无时无刻在我们生活中.
饭菜大战.
大家小心,现在是在饭菜大战的战场上,一场激烈的阵地战--早餐之战即将拉开帷幕.我方首先派出侦察兵--我去刺探敌方军情,我悄悄靠近敌人的阵地,哈!只有弱敌牛肉面.我笑的天昏地暗,不料被敌方--妈妈发现,屁股被手榴弹--巴掌炸开了花.幸好拣了条命逃回来,在回来的路上我嘴里恨恨的说道:“此仇不报非君子!!“果然只听“砰“的一开火,我军就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人--牛肉面.我方大将--嘴异常英勇.不过几秒钟敌人便全军覆没了......
分钟慢慢的走着,渐渐的时针靠向了钟上的12,午餐战转眼便要就要到来了.
我军由于刚刚打了个胜仗骄傲了起来--肚子饱着了.“当!“啊,开战了!我军没有做任何准备慢悠悠,懒洋洋的走向了战场.啊!什么苦瓜,什么大白菜...全是强敌,我军顿时傻了眼,正当我军目瞪口呆是,敌人可等不住了,气势汹汹的冲过来--到了我嘴巴里,我军竟倒戈投敌,丢盔弃甲--不想吃饭了.经过敌军的狂轰滥炸--爸爸不停的给我盛饭,我军被杀的大败--肚子撑着了.战场上血流成河,残不忍睹.我仅仅一人狼狈逃走了!
我忍辱负重,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力图要和敌人决一雌雄,终于晚餐战如期到来.由于我兵少将寡,我决定智取.我先把诈败,把敌人部队--饭和菜全部带到山谷中--饭碗里.又给敌军来了个关云长水淹七军,把白花花的水--汤,倒进敌军阵地--饭碗里,只见敌军喊爹的,叫娘的,乱做一锅粥,接着我军乘胜追击,把敌人那些乌合之众--弱敌,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
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战争,你瞧,这不又开始了吗!!!!
呜…….呜,一群铁公鸡,在头顶轰鸣而过。
楸——轰隆,铁公鸡下蛋一般,从飞机肚子中掉下一排排的炸弹地面上霎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只见房屋被夷为平地,没有断的建筑都摇摇欲坠,马上就变成了一幅惨不忍睹的废墟。
马上就血流成河小孩在大街上嚎啕大哭他们以泪洗面他们的父母都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我心想为什么要有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大家都可以过这国泰民安的生活。唉~~~~~~~~~~~~~~~~~~~~~~~
许多人都不愿提起南京。因为联想到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便想落泪。
面对曾经血洗过的南京城,面对那些受难同胞的坟墓,我的心痛了。曾经,曾经有多少无辜的人们被遭到残杀,还连累到了许多孩子,和我们同样是祖国未来的孩子们。他们本该拥有的不是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而是一个完整的家啊!
这使我想起了安妮o弗兰克,一各漂亮又优秀的犹太女孩。她因为战争,原本豆蔻青春的安妮,却在1942年躲避在一间没有阳光,没有音乐,没有洋娃娃的幽暗密室里生活。她像所有少女一样有深藏在心底的秘密,有她细腻的情感世界,有对生活的梦想……只是,她在这个花样的季节里没有了本该属于她的正常生活。
在距离16岁生日只差三个月的时候,她死在贝尔森集中营里。1947年,死里逃生的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出版。她的日记翻译成55种文字,销售约2400万册,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最畅销的读物。
安妮的日记是战争时代的文学。从中人们看到了安妮的开朗与坚强,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战争,使强大的国家获利,但是,在获利的同时,多少的孩子在哭泣。他们的身体被炮火吞噬,他们的哭声一次比一次强烈。他们只渴望一个正常的生活,一个完整的家。然而,为什么大人们不渴望和平呢?也许他们会这么想。每每看到战争中孩子们绝望的表情,我都很想再次呼吁:战争,愿你永灭吧!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很伤感。
日,三岁的多多和爸爸妈妈正急急忙忙地赶往火车站,最新情报表明:日军要猛攻上海,给中国一个下马威。现在,整个上海的人都在赶往火车站,又热又挤,头上的风扇搅拌着炎热的空气,更给大家带来了危机感。人们想要逃到另一个地方上去避难。这时,大家突然听见头顶上有嗡嗡的声音,抬头一看,飞机!小日本的轰炸机!人群挤得更厉害了,抱着多多的妈妈和爸爸走散了。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隆声过后,多多望了望周围,发现候车厅、检票站都已变为了废墟。这时,又有几块重磅炸弹从天而降,轰&&的一声……当多多醒来时,发现他的身上有好多好多血。这是妈妈的血!多多努力挣扎,推起了妈妈身上的一块石板,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倍。他又再接再厉钻出了废墟,他瞧见了一只手,以为是妈妈的手,使出吃奶的力气拔却全然无效。轰炸并没有停止,烟极为呛人的雾弥漫着整个火车站……多多坐在铁轨上,嚎啕大哭:“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快出来,我饿,我饿!”可多多的爸爸妈妈却再也不能回答他了。可悲呀!
由此可见,战争的胜利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喜从天降,当事人必然会大喜过望,但是从平民的角度来说……那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心灵损伤,还会变得身无分文,所有的财产瞬间灰飞烟灭,就好比上一秒还是花团锦簇,转眼间就变成了冰天雪地。
战争的意义是矛盾的,既可以加快发展和全世界的统一,但又会使一些人受苦受难,在这种双重力量的推进下,战争将会越来越现代化,知道双方只是在电脑上控制病毒。伤亡会越来越少,直至零!
消灭战争不是不可能,是一个历史的使命,是一些冤屈的亡魂需要我们来完成的!
有一句话叫“敌人的灰烬铺就成功之路”,那么要做到消灭战争,必须有一些人要付出,但是这些血不可能会白流!
最后,告诉大家,战争是恐怖的,可怕的,死神般的,请不要给它投票!
相关帖子推荐
最新发布的帖子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热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_学科网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热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
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资料简介: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决定围绕“战后世界文明的竞合共进”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决定围绕“战后世界文明的竞合共进”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下载量:日(1)周(1)月(1)总(370)
分类: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
审核人:xiaoye324
审核时间: 7:49:00
Copyright (C)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Copyright &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大国崛起要避免战争思维
发贴人:218.59.57.*发贴时间:【】[]
专访权威一战史学者麦克米伦:大国崛起要避免战争思维 02:04:0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马俊  [ 而战争责任应基于这样的思考: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在战前的五周内,从6月28日费迪南大公遇刺到8月4日德国入侵比利时导致英国对德宣战的这段时间里,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避免战争,至少可以避免一场范围内的大战 ]  六月刺杀、七月危机、八月***。
  日,德国入侵比利时,英国对德宣战一场由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奥匈帝国帝位继承人而引发的地区危机,经过37天的发酵,终于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那关键的37天,为什么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一百年后,当人们缅怀这场似远实近的战争时,这个问题依然在叩问我们的理智和良知《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一战史权威、牛津大学教授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女士,倾听这位当代最懂一战的学者细细剖析,人类的野心、愚蠢和失误,怎样招致一场原本可以不发生的浩劫  一战并非不可避免  第一财经日报:有一种流行的解释认为,一战的爆发,其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市场和殖民地,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你同意这种解释吗?  麦克米伦:不在国际史学界,至少在范围内,一战历史的研究者很少有人还相信那套理论了说得更宽泛一点,我认为,没有哪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都是人类决策和行动的结果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斗争在一战前就有了但很多次斗争和冲突实际上都得到了化解比如因为帝国主义扩张而发生过严重敌对的英国和法国、英国和俄国都成功实现了和解由此可见,帝国主义不是1914年导致国际环境紧张的首要因素,它只是因素之一,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勾心斗角(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列强对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领土也各怀鬼胎,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日报:也就是说,如果那时的人更智慧一点,一战就可以避免,至少可以管控?  麦克米伦:是的在1914年以前,列强之间发生过好几次严重摩擦,以至于舆论普遍担忧大战一触即发,但实际上那几次危机都没有真正引向战争这是因为,列强决定通过磋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武力  比如19世纪90年代,英国和美国几乎开战(1895年委内瑞拉危机),但两国都保持了克制,启动谈判,最终改善了关系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半岛爆发过两场战争,奥斯曼帝国和若干由该帝国独立出来的国家打、那些独立的国家相互打,很多人认为那会引发大战,但列强又一次靠谈判避免了战争扩大化  日报:靠谈判避免冲突,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压力会不会一直积累,终有一天还是会导致大战呢?  麦克米伦:历史并不是单向、线性发展的压力会上升,压力也会下降想一想冷战,苏东集团和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相互对峙,有时矛盾极端严重,有时矛盾比较缓和比如20世纪70年代,双方就比较能够相互谅解,矛盾不那么严重大多数人认为――假如列宁活着他也会认为――东西方阵营必有一战,但它们并没有打起来  再想想中美关系曾经非常敌对,但到了20世纪70、80年代,两国关系大大改善了所以,如果1914年时各方能够管控好形势,那么很可能到了1915年情况就会大不一样,矛盾就会得到缓解,国际关系压力就会下降,大战就会得到避免  德国崛起太心急了  日报:谁要为一战爆发负责?在详细研究了德意志帝国政府档案后,德国历史学家弗里茨?菲舍尔(Fritz? Fischer)于1961年提出著名的菲舍尔命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精英集团)长期酝酿、蓄意挑起的,目的是让德国跻身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你对此作何评论?  麦克米伦:我不同意菲舍尔命题,多年来,很多学者都对它提出过批评菲舍尔的确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比如德意志帝国内部确有一些人为了德国崛起而不择手段但崛起有很多途径,国家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今日德国就是最好的反例,它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时又是的主要强国即使是在1914年,德国的工业界其实很担心“政府里的莽汉”肆意妄为,他们认为,战争根本是不必要的,如果德国耐心等待,它迟早会在经济上独步  大多数学者――虽然不是全部――应该会同意我的观点:德国的行为方式激化了矛盾在战前的最后月里,德国的所作所为促进了战争的爆发但那和长期酝酿、蓄意挑起不是一回事  其实在的德国,也存在其他可能性德国的一大心病是俄国变得日益富强,所以有人极力主张对俄国先下手为强但是德国国内也有声音主张同俄国谈判,因为德俄两国经贸关系紧密,俄国需要德国的科技和投资,德国需要俄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德国的决策者如果做了其他的选择,历史本来可以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下去我一直认为,虽然历史已经无从改变,但在思考历史的时候,甚至在对国际事务做出决策的时候,我们应该牢记:其他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  众多偶然性叠加的诱因  日报:那你主张“集体责任论”?列强都对一战的爆发负有一定责任?  麦克米伦:我们也不能从极端走向另极端“集体责任论”是一战后二战前德国宣扬的观点,因为如果列强都要负责,那么单单惩罚德国就是不公平的,就是成王败寇但是战争的根源和战争的责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虽然我认为一战的爆发有着更为广泛深刻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但我的确认为列强中的某些国家,乃至其中的某些人,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  我写《终结和平的战争》这本书,其实就是想阐明这个观点在错综复杂、促进和促退因素并存的历史条件中,人为的恶意、失误和纯粹的偶然性一起,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包括:有关国家及其内部各种势力等“硬”的条件,以及时代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民族主义等“软”的条件――那个世界的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战争责任应基于这样的思考: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在战前的五周内,从6月28日费迪南大公遇刺到8月4日德国入侵比利时导致英国对德宣战的这段时间里,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避免战争,至少可以避免一场范围内的大战  但是,有些国家、有些人所做的决定,让爆发战争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比如刚才说的德国内部的好战分子,再比如奥匈帝国决心利用萨拉热窝事件摧毁或压服塞尔维亚在我看来,这些促成战争的决定,就是战争责任之所在当然,历史学界在这些问题上已经争论了100年,我想还会争论下去  日报:你提到从6月28日到8月4日,有很多机会避免战争,哪些是最好的机会?  麦克米伦:有几次机会如果奥匈帝国选择用政治手段解决塞尔维亚危机而不是诉诸武力,就是避免战争的最佳机会的塞尔维亚统治集团里有一些人支持针对奥匈的恐怖主义行为,包括刺杀斐迪南大公,这一点国际社会心知肚明如果奥匈要求塞尔维亚彻查此案,将凶手和策划者绳之以法,国际社会料将支持它的诉求但它做得很过分,不但向塞尔维亚提出侮辱性的惩罚条件,而且在塞尔维亚同意了大部分条件后还穷追不舍,制造了一种对塞非战不可的态势  另关键是德国对奥匈的过分支持鼓励了奥匈鲁莽行事德国政府对奥匈政府说,不论你们怎么干,我们都支持史学界把德国的这个承诺称作“空白支票”德国和奥匈都很清楚,如果奥匈对塞宣战,自视为斯拉夫民族保护者的俄国必会干涉,所以说两国都不计后果、肆意妄为如果他们明智一点,想事情周全一点,也可以避免战争  从俄国方面来说,如果它耐心一点,联手英法一起施压,也有可能达到政治解决的结果实际上,俄国的军事准备是很不充分的,贸然开战对它一点好处也没有  日报:能不能说全球()治理体系的失灵也是一战爆发的因素呢?那些本该防止战争爆发的缓冲、协调机制,那些本该拯救其人民于水火的政治领袖,它们没能阻止大战的爆发  麦克米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虽然还没有清晰成形的强有力的国际治理体系,但那样体系确实已经萌芽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仲裁案例,越来越完备的国际法,非正式的国际协调机制――所谓“欧罗巴音乐会”,列强首脑会晤,对国际事务进行协调――其实是有的但是在1914年,这一切都失灵了如果存在适当而有力的国际组织、谈判机制等等,会对局面有所帮助  日报:听上去真是很悲哀,人类的野心、愚蠢和失误给自己招来了一场原本可以不发生的浩劫  麦克米伦:确实很悲哀尤其是当你想到其中还有相当多的偶然性,就会更感慨了就像电影《完美风暴》里所表现的一样,一场罕见风暴需要三个风暴系统叠加才能生成,而引发这场悲剧需要天气、海洋、导航、船长的决定,甚至糟糕的运气等众多因素叠加才会上演  一战也是一样,除了上面讲到的那些条件,运气也是因素如果在萨拉热窝,大公的司机没有开错路,如果他们的汽车没有停在那个咖啡馆前,如果几乎已经要放弃行刺的普林西普不是恰好就在那个咖啡馆里,历史又会怎样呢?  权力转移可按规则出牌  日报:我们来谈谈一战的当代意义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年初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把今日中国和日本、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张比作一战前德国和英国之间异常纠结的关系:双方的经贸关系很紧密,但终究未能阻止兵戎相见中国政府认为这一类比很荒谬,它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境更具现实意义――日本是侵略者与和平破坏者你认为一战和二战,哪个情境对当今世界更有启发?  麦克米伦:那得看同当今世界的哪个区域进行比照我认为二战的类比并不太适用于当今的亚洲亚洲目前的情形并不是有帝国主义强国试图从其他国家手中夺取领土我倒觉得一战前夕的比较近似――有若干强国,相互之间关系紧张  不过我对历史类比这种做法一直持怀疑态度,有时候两个历史时期的确会出现某些相似之处,但这绝不意味着两者的事态会以相同的方式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二战或一战时的世界毕竟已经大大不同了  将中国和日本比作一战之前的德国和英国,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英德固然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但还有很多力量比经济纽带更强大,比如海军军备竞赛和互相惧怕的国民心态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经济纽带来弥合所有矛盾总而言之,借用历史来打“口水仗”其实并不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建设性的事情  日报:至少在我看来,一战和二战有共同点那就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和老牌霸主的焦虑新老大国似乎都犯了一些错误,最终导致战争哪些错误本来可以避免?  麦克米伦:这种情形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其中总是蕴藏着巨大危险老霸主往往自以为是,不能理解新兴大国的诉求和情绪;新兴大国则往往表现得像毛头小子,常常不讲策略,急躁冒进,缺乏耐心老霸主不喜欢改变,因为现存秩序让它们感到舒服;而新兴大国大多希望改变,而且要快这就会带来很多摩擦甚至是冲突但这一过程并非无法管控国际权力结构的转变并不一定非要引发冲突,有很多学说都试图阐明这一点  就拿英国和美国权力转移的例子来看在一战前,美国是崛起的新兴大国,大英帝国是世界霸主,人们大可以预言英美会开战在19世纪80年代,因为委内瑞拉边界线之争,它们也真的走到了战争边缘,两国国内都有人在认真地讨论开战的可能性但双方意识到了这种危险,于是同意将争议诉诸仲裁,就边界问题达成了协议两国也从长远上重新安排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英国舰队基本上撤出了加勒比海,英国承认了美国在西半球的主导地位,而美国不再进一步挑战英国在其他地方的霸权  日报:但是新兴大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是问题  麦克米伦:看看二战后的德国,它是强国,又是特别有耐心的国家,它很多时候甚至不情愿使用自己的力量再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它也是经济强国,但它总是在国际框架内行事当然,安倍晋三政府的新动向会不会打破这一规律还有待观察巴西也是好例子,它在拉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巨大,但它几乎从来没有莽撞行事,对周边国家造成压力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实力,它的军事实力也在迅速增长,从总体上来讲,中国还是乐意通过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其实,很多时候,新兴大国还是按规则来出牌的,对它们而言,在现有规则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比破坏一切规则来得更划算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大幻象  日报:英国卷入一战是因为它和法国有军事同盟,法国则是因为它和俄国有军事同盟,德国和奥匈也有军事同盟军事同盟网络的连锁反应似乎把局部冲突放大成了一场世界大战  麦克米伦:传统上人们谴责军事同盟导致了一战扩大化,但如果仔细审视的所谓军事同盟,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紧密  只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同盟――德奥同盟、法俄同盟,而且它们都是防御性同盟比如如果俄国主动对日本开战,法国是没有义务参战的只有当其中盟国本身无端遭受攻击,另一盟国才有协助防卫的义务,而且要找的话总是可以找到很多借口不履行承诺一战前,意大利和德、奥组成了三国同盟,但战争爆发时意大利找借口不参加德奥的行动,后来甚至倒戈到协约国一边了  英国和法国并没有军事同盟英法之间白纸黑字签下的只有1904年的一份旨在解决殖民地争端的协议,别无其他英国实际的作为也仅限于在一些问题上同法国协调,包括开展陆军、海军对话这些非正式的关系可能让英国感到自己对法国负有某种义务,但绝不包括同法国一道对别国宣战  促使英国参战的有两个因素第一,德国入侵比利时令英国朝野震惊比利时是中立国家,其中立地位受到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列强的一致承认,德国的入侵行径违反所有的国际准则第二,英国不愿看到德国独霸大陆所以英国的参战不是因为军事同盟义务,而是出于它所理解的国际道义和战略考量事实上,参战对英国来说是困难的决定,它犹豫了很长时间  日报:德国入侵比利时震惊了国际社会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也震惊了国际社会但如今,各国和国际社会对克里米亚事件的反应与1914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麦克米伦: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并没有直接威胁到任何第三方国家,这一点和德国入侵比利时不同,德国是为了进攻法国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早就有海军基地,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虽然也对国际法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但并没有打破该地区的权力平衡1914年德国如果征服了比利时和法国,整个的格局就颠覆了  日报:那英国向德国宣战岂不是在主持国际正义了吗?德国违反国际法,英国来执法  麦克米伦:英国人自己的确有这种强烈的正当感但他们的决定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关键利益如果德国控制了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海岸线,甚至在大陆一家独大,那对英国的安全和商业利益威胁极大就像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中很多的例子一样,英国的选择有着道义和利益的双重动机  日报:经济在一战爆发中起了什么作用?一战前的经济非常繁荣,为什么大家还要打仗呢?  麦克米伦:一战前确有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繁荣,经济全球化越发达,战争就变得越不可能,因为靠战争来解决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值得”了1909年,英国政论家安杰尔(Norman Angell)出版了一本国际畅销书《大幻象》,就阐述了这种观点,他甚至认为,即使各国开战,战争也打不长,因为各国的财力限制和经济界的压力会迫使它们尽快结束战争结果1914年证明这种观点本身才是大幻象  平心而论,经济全球化确实有缓和战争风险的作用事实上,二战后成立欧盟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促进经济一体化来预防战争但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也不是单向、线性的更多的跨国贸易、投资意味着更多的摩擦和争端;资本和就业机会的全球流动不会均等地让所有地方受益;绝对和相对的劣势也会让一些人觉得自己是“全球化进程中的输家”,从而滋生极端的排外思潮  所以,一战给经济乐观主义者留下教训:人类的行为往往并不像经济学假定的那样理性我们可以是交易者,同时又是民族主义者;我们可以明知在争议海域共同开发油气比较划算,但仍然会觉得,如果不把自己的旗帜插上汪洋上的几片岛礁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躺在那里等待全球化降下福音,给世界带来持久的繁荣与和平,是一种政治和历史幼稚病;这和相信战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幼稚程度不相上下  打破“主宰世界”  日报:民族主义在一战爆发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麦克米伦:很重要的角色的领袖们要面对一种新局面――公众舆论的觉醒再早个100年,没有公众舆论这种东西,大部分人没有选举权,大众传媒还没有诞生到了20世纪初,情况改变了,公众舆论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其中有很多民族主义的舆论  公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关注有助于国民意识的形成,但国民意识容易带有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色彩各利益集团的游说和压力也容易导致“国家利益”被绑架,让政府倾向于扩张军队、捍卫海外殖民地利益  日报:那你对目前世界上一些地方的民族主义思潮担心吗?  麦克米伦:这种担心一直存在政府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很微妙的有时它们利用民族主义,有时它们被民族主义推着走,最后骑虎难下当今的俄国就有这个倾向,普京政府刻意鼓励俄罗斯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校教育里加入很多民族主义元素如今他可能已经开始感受到,在需要冷静处理问题的时候,在需要妥协的时候,民族主义舆论压力也在束缚他的手脚  在亚洲也有类似的情况想一想此类运动会有什么后果?整整一代年轻人在民族主义氛围中成长,学校和媒体只谈民族的光荣和屈辱,而不讨论作为整体的亚洲在一战前的,各国的学童也很少学习的历史,他们学习的基本上全是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我认为这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引导人们以不理智的民族主义眼光看待世界,到处看见差异,看见敌人,而看不到人类的共通性  日报:除了民族主义,还有一种文明竞争的观点西风压倒东风还是东风压倒西风在中国,有一些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衰落的起点,也是东方或者说非西方文明复兴的起点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麦克米伦:从历史实际来看,一战确实促进了“主宰世界”这样一种格局的***那种格局迟早会***中国等非西方文明从此开始了漫漫长征,逐渐恢复其在西方殖民主义扩张之前的世界地位  但我认为,当今世界远不是“西方VS东方”这样的简单模式所能描述的,当今世界的依存性和互联性远远比这来得复杂我们已经有了全球秩序,在这样全球秩序中,你能说俄罗斯是西方还是东方?日本是西方还是东方?中国是西方还是东方?所以我们需要以全球意识来思考问题――要意识到我们共享全球秩序,维护全球秩序,应对全球挑战,同所有国家都休戚相关  历史的用途和滥用  日报:今天的人类是不是变得足够成熟和智慧,可以避免再度爆发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网络世界大战”或者“经济世界大战”呢?  麦克米伦:我想我们总该变得更理智一些了吧我也希望当代的国际体系和机制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有效性,能够为全球和地区磋商提供基本框架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应该不会再发生了――但愿如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网络战争”和“生化战争”仍然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其损害会蔓延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控制得住比如有人编写了计算机病毒武器,一旦运用,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在很短时间内摧毁全世界的网络安全;生化武器也是一样这些高技术、非对称战争手段的后果难以预测,所以我们特别需要前置性的治理机制来预防此类风险  日报:除了上面讨论的这些教训,你觉得一战还有什么教训是必须吸取的?  麦克米伦:好吧,总结教训的问题就是我们往往会忘记教训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在此强调第一是政府要密切掌握军队的动向,知道它们在做什么、在谋划什么一战之前,有些国家的军队编制了详尽而大胆的作战计划,其文官政府却未必了解此间详情结果,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停不下来,政府自己都吓了一跳古往今来,军人往往怀有一种特殊的世界观,认为战争是他们的使命但是民选政府和文官政府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控制军队的这种冲动  第二是要学会理解别人的立场、思维和感受不论是在一战的时代还是今天,人类有毛病就是喜欢以己度人但是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看待同一事情的想法可能很不一样特别是当存在不信任和害怕的情况下,想要理解对方,理解他者,预测其行为,就更加困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看似软弱的“诉诸外交”其实是一种成熟的审慎  日报:你写过一本书,书名借自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篇论文,叫《历史的用途和滥用》就一战而言,哪些情况属于历史的用途和滥用?  麦克米伦:我认为历史可以照亮现实,学习历史应该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问题,有助于理解不同的社会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如果过于狭隘地解释历史,甚至是刻意地操纵人们的历史意识,那是非常危险的那会让人产生错觉,把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必然性误认为是存在的,从而造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就一战而言,一种错觉是你必须“先发制人”,在“敌人”打击你之前先发动攻击还有一种更大、更致命的错觉,就是我们最开始谈到的那种错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大国崛起要避免战争思维》&&&& 地址: .cn/Article/201408/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静为什麽在台湾去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