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镇至湖北省鹤锋县物流

当前位置: >>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
附件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目前录言 ................................................... 1一、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 1 (一)湖北省概况 ........................................ 1 (二)重金属产生和排放状况 .............................. 1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目标 ................... 12 (一)指导思想 ......................................... 12 (二)基本原则 ......................................... 12 (三)总体思路 ......................................... 12 (四)工作重点 ......................................... 13 (五)工作目标 ......................................... 13 三、主要任务 ............................................ 15 (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重点行业防控力度............ 15 1.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 .......... 15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 ........ 15 (二)采用综合手段,严格污染源监管 ..................... 16 1.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 16 2.规范日常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企业责任 .................. 17 3.鼓励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 .............................. 17 (三)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源综合防治 ............. 18 1.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 18 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 19 3.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 .................................. 20 4.实施区域综合整治 .................................... 21 (四)做好修复试点,逐步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 22 1.开展调查评估,建立污染场地清单 ...................... 22 2.强化种植结构调整,综合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 ............ 22 3.开展修复技术示范,启动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试点 ...... 23 (五)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 24 1.加强重金属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 24 2.完善重金属监测体系 .................................. 24 3.健全重金属污染事故预警应急体系 ...................... 25 4.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系统 ................ 25 (六)加强产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 26 1.加强应急民生保障 .................................... 26 2.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 26 3.减少含重金属相关产品消费 ............................ 27 四、重点区域防控措施 .................................... 28 (一)黄石市区 ......................................... 28 (二)大冶市及周边区域 ................................. 28 (三)谷城县 ........................................... 29 (四)郧县 ............................................. 30 (五)钟祥市 ........................................... 31 (六)大悟县 ........................................... 33 (七)宜昌市V亭区 ..................................... 34 (八)武汉市青山区 ..................................... 35 五、重点行业防控措施 .................................... 36 (一)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36 (二)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8 (三)含铅蓄电池业 ..................................... 39 (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41 (五)金属制品业 ....................................... 43 六、规划重点项目 ........................................ 46 (一)纳入国家规划内项目 ............................... 46 1.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 46 2.产业淘汰退出项目 .................................... 46 3.民生应急保障项目 .................................... 47 4.技术示范项目 ........................................ 47 5.清洁生产类项目 ...................................... 47 6.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 47 7.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项目 ............................ 48 (二)省内规划项目 ..................................... 48 1.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 48 2.产业淘汰退出项目 .................................... 48 3.科研与技术示范项目 .................................. 48 4.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项目 ............................ 49 5.重点防控区域综合防治项目 ............................ 49 6.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 49 (三)投资需求与资金筹措 ............................... 49 1.投资需求 ............................................ 49 2.资金筹措 ............................................ 50 七、政策保障 ............................................ 51 (一)完善法规标准 ..................................... 51 (二)健全相关制度 ..................................... 51 (三)建立全省重金属监控数据库 ......................... 52 (四)建立环境经济政策 ................................. 52 (五)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 53 (六)完善投融资政策 ................................... 53 八、规划组织实施 ........................................ 55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 55 (二)分解任务计划,狠抓规划落实 ....................... 55 (三)开展评估考核,实施跟踪管理 ....................... 55 表 2-1 重点区域基本情况 ............................................ 57 表 2-2 国家重点企业名录 ............................................ 58 表 2-3 湖北省规划重点企业名录 ...................................... 61 表 6-1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 67 表 6-2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产业淘汰退出项目) ........ 83 表 6-4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民生应急保障项目) ........ 85 表 6-4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技术示范项目) ............ 86 表 6-5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清洁生产项目) ............ 87 表 6-6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 89 表 6-7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 .... 92 表 6-8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 94 表 6-9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产业淘汰退出项目) ..... 116 表 6-10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科研与技术示范项目) .. 117 表 6-11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 120 表 6-12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区域综合防治项目) .... 123 表 6-13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 125 前言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1953~ 1956 日本发生水俣病事件, 年富山骨痛病事件以及 2000 年污染多瑙河事件都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金属污染事件。 近年来, 我国湖南、甘肃发生血铅事件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九 部委 2009 年启动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这将促进我国社会经 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有着丰富 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 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和影响。按照环保部关于编制重金属污染防 治规划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组织编制《湖北省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旨在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防止重金属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为湖北省重金属污染防控 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力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加大 对重金属行业及其企业的监管力度,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 力的保障。 《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对全省涉重金属 的企业及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系统分析,对重金属污染的现 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省重点防控区域和行业,针对重点 防控区域和行业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目标,确 定一批重点防控项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金属综合治理管理规章和 制度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一、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一)湖北省概况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长江中游, 北接河南省, 东连安徽省, 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全省 国土面积 18.59 万平方公里。2010 年,全省常住人口 5724 万人,财 政总收入 1918.94 亿元,生产总值 15806.09 亿元。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水力资源居中国第 4 位,地表 水体积占中国第 10 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全长的 3/4 流 经省境。省境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 131 种,其中磷、红金石、 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 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江汉平原一带已 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湖北省工业门类较齐全,已基本形成了以荆门石化、武汉石化、 江汉油田为主体的石油开采、 石油炼制及石化生产基地; 以湖北双环、 武汉葛化、沙隆达、江汉油田为主体的盐化工生产基地;以湖北化肥 厂、宜化、润阳化肥为主导的氮肥生产基地;以大峪口、黄麦岭、胡 集矿肥结合项目为主体、新洋丰、兴发、祥云等为主导的磷肥及磷化 工生产基地;以沙隆达、中天、楚源等为主导的农药、医药、染料及 其中间体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以双星东风轮胎、中南橡胶为主导的 轮胎及橡胶制品生产基地;以骆驼蓄电池、武汉银泰、湖北雄韬为主 导的铅蓄电池生产基地;以武汉钢铁集团、大冶有色等为主导的冶金 行业;以东风汽车为主导的汽车行业;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为主 导的水泥生产企业。 (二)重金属产生和排放状况 根据湖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资料, 湖北省涉重金属企业有1 332 家,其中产生废水企业有 308 家,产生重金属危险废物企业有 35 家,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分布比较广泛。 1.各地市废水中重金属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007 年湖北省废水产生总量为 25 亿多吨,废水排放总量近 10 亿吨。湖北省产生含重金属废水的地市集中在黄石、武汉、十堰、宜 昌、随州、孝感等地市。 各地市、州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千克/年)地市 涉重企 业数量 (个) 73 废水产生量和排 放量(万吨/年) 产生量 92844.98 排放量 34186.35 产生量
排放量 8428.63 产生量
排放量 2969.40 产生量
排放量 11879.45 产生量
排放量 7481.29 产生量
排放量 3203.45 产生量
排放量 4496.45 产生量
排放量 5938.73 产生量
排放量 6923.49 产生量
排放量 2996.37 产生量
排放量 2926.99 汞 镉 总铬 六价铬 铅 砷武汉8.80 1.32 4.23 0.97 16.39 1.36 216.5 1.21 0 0 0 0 0 0 9.53 7.12 0.01 0 0.05 0 1.25 0.1525.04 4.0596.70 3.34.22.89黄石 77.27
537.07 98.72 7.18 1.04 0.12 36.57 36.57 0 0 0 0 7.06 0.60 0.11 0.11 1.66 1.53 7.47 0.58 344.13 168.60 .06 16.87 12.72 2.60 .45 21.65 0.21 392.44 29.71 7.81 .50 21.18 .62 0 0 8.94十堰10.52 62.46 .06 .69 0.96 0.96 62.20 45.59 2.48 2.28 731.35 203.94 218.00 212.33 .78 .84 0.96 0.96 62.20 45.59 .48 2.28 731.35 203.94 218.00 212.33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506.00 955.66 1.03 1.03 14.30 13.93 91.83 4.67 113.09 66.28 66.28 4.63 5.20 2.24荆州黄冈咸宁 地市涉重企 业数量 (个) 9废水产生量和排 放量(万吨/年) 产生量 1888.17 排放量 1804.12 产生量 2319.85汞镉总铬六价铬铅砷随州76.51 8.10 0 0 0 0 0 0 0 0 0.171 0.010.45 0.23 0.12 0.08 0 0 0 0 0 0 3.22 06.01 1.12 166.59 166.50 0.06 0.06 .93 0 0 12.89 0.011.51 0.98 0.34 0.25 0.06 0.06 .78 0 0 12.92 0.041.09 0.59 0.26 0.16 0 0 0 0 0 0 32.23 0.0219.89 0.74 7.15 .00 22.05 0.05 18.16 14.5 4.29 4.10恩施5排放量 1661.32 产生量 963.33 962.27 607.05 606.92 45.4 36.3 328.32 6.2仙桃1排放量 产生量天门5排放量 产生量潜江 神农 架 合计0排放量 产生量2排放量产生量
333.48 308 排放量 .24
588.12 19.71 05.20废水中汞产生量为 333.48 千克,其中宜昌 216.54 千克,占总量 的 65%;随州 76.61 千克,占总量的 23%;十堰 16.39 千克,占总量 的 5%。产生量中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占 64.9%、广水市永兴 化工厂占 22.9%、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占 4.9%。废水中汞排 放总量为 20.24 千克,其中随州 8.1 千克,占总量的 40%;孝感 7.12 千克,占总量的 35.2%;其余市、州排放较少。 废水中镉产生量为
千克,其中黄石
千克, 占全省的 99.9%。镉排放总量为 588.12 千克,其中黄石 537.07 千克, 占总量 91.3%; 襄阳 36.57 千克, 占总量的 6.2%; 其余市、 州排量较小。 涉金属镉排放的企业有 11 家(武汉市 2 家,黄石市 9 家) ,其中大冶有 色金属公司镉的排放量占全省总量的 82.26%,其次是黄石市丰山铜 业有限责任公司占5.6%、武汉市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4.6%。 废水中总铬产生量为
千克, 其中黄石 47402.72 千克,3 占总量的 42%;武汉 25142.73 千克,占总量 22.3%;十堰 14350.52 千 克,占总量 12.7%;宜昌 14195.54 千克,占总量 12.6%。黄石振华化 工有限公司占 36.6%。总铬排放量为 18009.3 千克,其中十堰 10566.46 千克,占总量的 58.7%;荆州 3372.28 千克,占总量的 18.7%;其余 市、州排放量较小。 废水中六价铬产生量为 73262.47 千克, 其中武汉 24996.70 千克, 占总量的 34.1%;黄石 15077.27 千克,占总量 20.6%;十堰
千克,占总量 18.2%。六价铬排放量为16819.71 千克,其中十堰 104 62.46 千克, 占总量的 62.2%; 其次荆州 3372.28 千克, 占总量的 20%; 武汉 1713.34 千克,占总量的 10.2%;其余市、州排量较小。武汉钢 铁集团公司、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湖北恒鑫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 司、国营第三八八厂等企业产生量较大。涉六价铬排放的企业共有 7 3 家,依次是武汉 32 家,荆州 11 家,黄石和十堰各 7 家,襄阳 6 家, 宜昌 4 家,荆门 2 家,孝感、咸宁、恩施和天门各 1 家。其中,湖北 神河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六价铬排放量占全省 55.39%,其次分别 是天门顺达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占 11.73%、湖北荆大精密钢管实 业有限公司占 5.49%。 废水中铅产生量为
千克,其中黄石
千克, 占总量的 97.3%;孝感 8148.03 千克,占总量 1.8%。铅排放量为 373 3.88 千克,其中黄石 2197.76 千克,占总量的 58.9%;孝感 955.66 千克,占总量的 25.6%;其余市、州排放量较小。大冶有色金属有限 公司产生量最大,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产生 8120.69 千克。湖北省涉及铅排放的企业共有 31 家,依次是黄石 15 家,武汉 11 家,襄阳 3 家,十堰 2 家。 废水中砷产生量为
千克,其中黄石
千克,4 占总量 58.2%;孝感
千克,占总量 22.7%。砷排放量为 13905.20 千克, 其中黄冈 3854.63 千克, 占总量的 27.8%; 恩施 3087.15 千克,占总量的 22.2%;黄石 2700.24 千克,占总量的 19.4%。湖北 省涉及砷排放较大的企业共有 29 家,依次是黄石 16 家,襄阳和荆门 各 3 家, 武汉和仙桃各 2 家, 黄冈、 咸宁和随州各 1 家。 湖北祥云 (集 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砷的排放量占全省 30.47%,其次是鹤峰县吉 建磷化有限公司占 24.46%,十堰木雁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占 9.87%。 2.各行业废水中重金属产生和排放状况 湖北省产生含重金属废水的行业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 湖北省各行业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千克/年)行业名称 行业 工业 增加值 .03 废水量 (万吨/年) 产生量
排放量 76656.71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4.65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8.41 80.50 79.86 6.91 6.91 汞 311.61 18.01 0 0 0 0 0 0 234.66 9.63 0 0 0 0 0 0 76.94 8.38 05镉总铬六价铬铅砷
0 0 0 0.29 0.29
0 0.01 0.01 0 0
制造业 纺织业 皮革、毛皮、 羽毛(绒)及其 制品业 文教体育用品 制造业
829.29 522.32 0 0 0 0 0.07 0.07 6.88 0.67 0 0 0 0 0.26 0.13
510.15 0.82 17.69 64.53 64.53 .39 0 0 221.09 405.45 15.93 294.52 0.04 .19 1.25 64.53 64.53 0 0 0 0 61.03 0 0 294.52 0.04 .19 1.25
0 0 0 0.66 0.66 7.23 5.38 0 0 0 0 0.05 0.05
1.012.52化学原料及化 201.28 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84.47产生量 28075.93 排放量 18740.95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7.67 6.652.09非金属矿物制 139.86 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 263.25 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 111.59 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65.86产生量
排放量 23941.81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29 943.5116.6289.58 行业名称行业 工业 增加值废水量 (万吨/年) 排放量 903.51 1.57 470.60 469.80 7.80 384.07 331.42 527.57 518.02 51.35 51.30 118.35 115.52汞 0 0 0 0 0 0 0 0 0 0.01 0 0 0 0 0 21.70 2.23 0 21.70 2.23 0 0镉 0.02 0 0 0 0 3.28 3.22 8.06 8.06 0 0 0 0 0 0 288.12 65.80 0 0 288.09 65.78 0.02 0.02总铬 6.56 40.93 334.62 115.63 .11 2.54 .01六价铬 6.56 40.93 141.27 72.63 .11 2.54 .97铅 945.42 0 0 0 0 690.99 46.20 .88 0 0 0 0 0 0 .96 0 0 .92 0.04 0.03砷 0 0 0 0 0 0 0 3.50 3.50 4.80 4.80 0 0 0 0 2.05 .13 712.21 73.10 4.82通用设备建 造业 专用设备建造 业产生量 119.09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3.84 排放量50.6交通运输设备 506.80 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 89.72 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 算机及其他电 176.27 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 化、办公用机 26.92 械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 旧材料回收加 工业 采矿业61.279.00 124.09 351.09 2.05 68.55 1.98 0 0 68.48 1.93 0.07 0.05 74.46 320.46 0.09 68.55 1.98 0 0 68.48 1.93 0.07 0.05149.11产生量 17572.51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2 4.44 4.1 1968.43黑色金属矿采 38.81 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 12.36 选业 非金属采矿业 34.9全省汞产生量为 333.48 千克,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量 为 234.66 千克,占总量的 70.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6.94 千克,占总量 23.1%;其余行业产生量不大。全省汞排放量为 20.24 千克,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排量 9.63 千克, 占总量的 47.5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38 千克,占总量的 41.4%;有色金属矿 采选业 2.23 千克,占总量的 11.01%;其余行业排放量不大。 全省镉产生量为
千克,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6 产生量
千克,占总量的 99.9%;其余行业产生量不大。全 省镉排放量为 588.12 千克,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 510.15 千 克,占总量的 86.7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5.78 千克,占总量的 11.18%;其余行业排放量不大。 全省总铬产生量为
千克,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产生量最大为 41542.68 千克,占总量的 3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 延加工业 21216.62 千克,占总量的 18.8%;金属制品业 16675.25 千 克,占总量的 14.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4432.00 千克,居第四位,占总量的 12.8%;全省总铬排放量为 18008.65 千 克,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放量 8629.65 千克, 占总量的 47.92%; 金属制品业 6133.37 千克,占总量的 34.06%;其余行业排放量较小。 全省六价铬产生量为 73262.47 千克,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的产生量 21216.62 千克,占总量的 29.0%;金属制品业 16589.58 千克,占总量 22.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461.27 千克, 占总量 15.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9612.09 千克, 占总量 13%; 其余行业产生量较小。全省六价铬排放量为 16819.67 千克,其中交 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排放量 8628.48 千克,占总量的 51.3%;金属制 品业 6131.57 千克,占总量的 3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24.17 千克,占总量的 10.25%;其余行业排放量较小。 全省铅产生量为
千克,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的产生量
千克, 占总量的 96.9%; 其余行业产生量较小。 全省铅排放量为 3733.86 千克,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排 放量 1870.32 千克,占总量的 50.09%;金属制品业 945.42 千克,占 总量的 25.3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56.92 千克,占总量为 14.92%; 其余行业排放量较小。7 全省砷产生量为
千克,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的产生量为
千克,占总量的 55.96%;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
千克,占总量的 41.6%;全省砷排放量为 13905.20 千克,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排放量 9988.25 千克,占总量的 71.9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67.70 千克, 占总量的 18.49%;其余行业排放量均较小。 3.各地市重金属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全省各地市含汞、 铬、 砷的危险废物产生总量为 76244.73 镉、 铅、 吨,其中黄石 46975.83 吨,占总量 61.6%;襄阳 7927.68 吨,占总 量 10.4%;武汉 7507.04 吨,占总量 9.8%;其余城市产生量较小。 全省历年堆存重金属危险废物总量为
吨, 其中黄石市 历年堆存量 110000 吨; 其次分别是孝感市 2691.82 吨、 襄阳市 103.54 吨、武汉市 18.89 吨、鄂州市 2.29 吨、十堰市 0.44 吨。 湖北省各区域含重金属危险废物情况产生量 地市 含汞、镉、铬、铅、砷的危险 废物(吨/年) 75.83 122.32 7.68 2.29 7.78 0 0 1.828处理情况 综合利用量 (吨/年) 05.83 78.88 4.65 0
0 0 1.82 处置量 排放量 贮存量 (吨/年) (吨/年) (吨/年) 40.00 43.00 0.15 302.57 0 796.78
0 0 0 0 0 0 0 0 0 0.06 0 0 0 18.89
0.44 0 103.54 2.29 0
0 0武汉市 黄石市 十堰市 宜昌市 襄阳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孝感市 荆州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产生量 地市 含汞、镉、铬、铅、砷的危险 废物(吨/年) 120.00 4.16 0 0 0 0 76244.73 综合利用量 (吨/年) 0 4.16 0 0 0 0 79917.41处理情况 处置量 排放量 贮存量 (吨/年) (吨/年) (吨/年) 12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06 0 0 0 0 0 0 随州市 恩施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 合计4.各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全省各行业含汞、 铬、 砷的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 76244.73 镉、 铅、 千克,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量 45922.18 千克,占总 量的 60.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居第二位为 11489.92 千克,占 总量的 15.07%;其余行业产生量不大。 湖北省各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情况含重金属危险废物(吨/年) 行业名称 产生量 含汞、镉、铬、铅、砷的 综合利用量 危险废物 .76 2.31 .55 4.00 3.70 0.74 67.09 4.16 2.31 .55 0 3.70 0.74 938.99 处理情况 处置量 .60 0
0 0 0 276.80 排放量 0.06 0 0 0 0 0 0 0 0 贮存量
0 4.00 0 0 0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 及其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 复制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9 含重金属危险废物(吨/年) 行业名称 产生量 含汞、镉、铬、铅、砷的 综合利用量 危险废物
2.00 89.92 6.61 0.00 0 1.00 219.32 219.32
0 0 99.50 8.86 0.00
1.00 219.32 219.32 79917.41 处理情况 处置量
2.50 2.38 802.45 0 0 0 0 0 0 0
0 0.06 0 0
排放量 0 0 0 0 0 0.06 0 0 0 0 贮存量
0.50 103.34 15.25 8.58 0 0 0 0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建造业 专用设备建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 回收加工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 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采矿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总量(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 我省重金属相关企业总体上布局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部分 项目分布在江河两岸、 居民生活区, 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区和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对环境安全与群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我省水系发达,属多水多湖、水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境内具有 特殊功能需要保护的重要水体较多,重金属污染防治压力较大。 2.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治理水平不高 湖北省经济属中等发展水平,地方工业经济总体水平不高,重工10 业比重较高, 工业发展地域差别大, 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加强, 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足, 重金属相关企业无序发展, 结构性污染突出。 电镀、冶炼、化工、制革、电池制造等重金属相关行业部分企业生产 设施简陋、工艺落后,一些企业无组织排放现象严重,废水、废气治 理设施达标率低。 3.基础工作薄弱,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我省尚未系统开展工业企业重金属污染排放监测和土壤重金属 环境质量监测,重金属污染的面积、种类和水平不清,对重点区域及 污染隐患的危害程度掌握不够, 相关基础调查、 风险评估、 科学研究、 技术研发、产业扶持和制度政策等滞后于污染防控的需求。 4.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环保部门监管能力难于满足管理需要, 特别是县级环保机构普遍 存在监管人员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和监测能力不够等问题。重金属污 染物排放自动在线监控装Z缺乏,环境应急装备水平偏低,污染预警 应急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地方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也是造成重金 属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11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止重金属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 康为目标, 突出重点地区、 重点行业和企业,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 力,严格环境准入,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政策措施,从源头抓起,扎 实做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社会和谐 稳定,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统筹污染防治与产业 发展,统筹现有污染源整治与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突出重金属污 染防控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分区、分类、分期推进污染防治。 控新治旧, 综合防治。 坚持源头预防, 严格准入, 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产污强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加强现有污染源监管,加 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实施综合整治, 努力消化污染存量、 多还旧账、 保安全、防风险。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重金属污染防 治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严格 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做到稳定达标排放。鼓励社会 参与,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监督。 (三)总体思路 按照“升级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的整体思路,实现对涉 重企业、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遵循“源头预防、 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措12 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严格执法监督,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 得成效。(四)工作重点 重点污染物。铅(Pb)、汞(Hg)、镉(Cd)、铬(Cr)和类金 属砷(As)等,兼顾镍(Ni)、铜(Cu)、锌(Zn)、钒(V)、锰 (Mn)、钡(Ba)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 重点区域。根据《湖北省 2007 年污染源普查数据》得出重点规 划单元单项指标定量识别, 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关涉重区域进行实地调 研,最终确定重点规划单元为黄石市区(下陆区、西塞山区) 、大冶 市及周边(包括阳新东部、武穴西南部、蕲春蕲河流域) 、襄阳谷城 县、十堰郧县、荆门钟祥市、孝感大悟县、宜昌V亭区(包括枝江西 部) 、武汉青山区八个重点区域。具体情况详见附表 2-1。 重点行业。依据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确定重金属污 染防控的重点行业是: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 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重点企业。 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企业是指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 的重金属排放企业,纳入国家规划重点企业名录共 100 家,纳入省规 划重点企业共 182 家。具体见附表 2-2、表 2-3。 (五)工作目标 到 2015 年, 集中解决一批危害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 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 风险评估体系。重金属相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污染源综合防治水 平大幅度提升,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得到基本遏制。城镇 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重点污染物指标基本达标, 重点企业实现稳 定达标排放。13 国家重点区域(黄石市区、黄石大冶市及周边、襄阳谷城县、十 堰郧县、荆门钟祥市、孝感大悟县)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 2007 年减少 15%。 其他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 2007 年水平,重金属 污染得到有效控制。14 三、主要任务(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重点行业防控力度 1.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 严格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调结构、促减排,严格执行国家有 关产业政策、相关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分区域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的 落后产能淘汰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扩大重金属相关 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范围, 将其纳入工业领域淘汰落后生产工 艺装备和产品目录,淘汰的工艺、设备要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并确 保按期完成。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监督考核, 定期向社会公 告限期淘汰的企业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 对未能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 能的地区,暂停其新增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以及治理无望、 实施停产治理后仍不能达标排放 的企业, 地方政府应依法予以关停。 改善土地利用计划调控, 《 禁 依照 止用地项目目录》 ,禁止为高氯化汞触媒项目、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 产装Z、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项目等办理用地相关手续。禁止将落 后产能向农村和不发达地区转移。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 后产能。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 严格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Z 换或减量Z换的原则,鼓励各市(县、区)在其非重点区域内探索重 金属排放量Z换、交易试点,实施“以大带小”“以新带老” 、 ,实现 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零增长。 制定和完善重点区域行业准入 条件,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安全、土地使用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 的准入标准,严格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许可审批,实施重金属相关15 产业准入公告制度。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版) , 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项目。新建、改建相关项目必须符合环 保、节能、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 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产业用地标准,并依 法办理相关手续, 禁止向重金属相关行业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 业项目提供土地。 将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作为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建设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项目时,要科学确定环 境安全防护距离,保障周边群众健康。 禁止在重点区域新建、 改建、 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 区域新建相关项目。 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行业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 限值。对现有重金属排放企业,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 求,实施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 (二)采用综合手段,严格污染源监管 1.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各地环保部门应将重金属相关企业作为重点污染源进行管理, 2012 年年底前,全面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实施重点监管,通过 环保验收正式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及时纳入数据库,已经淘汰、关 停的企业应定期注销;企业生产、日常环境管理、清洁生产、治理设 施运行情况、在线自动监测装Z安装及联网情况、监测数据、污染事 故、环境应急预案、环境执法及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等情况要纳入 数据库,实施综合分析、动态管理。 将整治重金属违法排污企业作为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 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 依法关闭并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 所有重金属排放企业,从严查处一批未经环评审批许可开工建设、未16 执行三同时和环保验收、采用淘汰生产工艺、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排放 等环境隐患问题突出的企业,依法停止相关项目建设,造成污染的, 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予以整治,直至依法关停 取缔。 全面实施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加强对企业的污染防 治、监督和检查。建立重金属排放企业监督性监测和检查制度。各地 每两个月对重金属排放企业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企业排 污口水质及厂界无组织排放情况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 重点检查物料 的管理、重金属污染物处Z和应急处Z设施情况等。 2.规范日常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企业责任 要着力提高重金属相关企业员工污染隐患和环境风险防范意识, 制定并完善企业重金属污染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规 范企业物料堆放场、废渣场、排污口的管理,减少无组织排放,保证 污染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相关企业应建立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 放台账,并纳入厂务公开内容,公布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情 况。企业产量和生产原辅料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每月向当地环保部门报 告;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每年向社会发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 公布含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环保部 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执法监管等有关信息。 3.鼓励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 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知情权、参与权、 监督权。加大环保举报热线“12369”宣传力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 并迅速核实、处理。有关部门每三年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 进行一次后评估, 将重金属相关环境信息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17 要内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查处情况应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要加 大新闻宣传力度,组织编写、发放重金属污染防治科普宣传品,广泛 开展重金属健康危害预防、控制的宣传工作。 (三)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源综合防治 1.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坚持控新治旧, 强化从源头防控重金属污染, 大力推广安全高效、 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 重点行业防控要求重点 行业 产业防控要求 新建铅锌矿山规模不得低于单体矿 3 万 重有 色金 属矿 采选 业 吨/年,服务年限 15 年以上,中型矿山 单体矿规模大于 30 万吨/年。浮选法选 矿工艺处理矿量 1000 吨/日以上。露采 区按照环保和水土保持要求完成矿区环 境恢复。 尾矿库采取防止渗漏措施。 废渣、 废水再利用,弃渣固化、无害化处理。 严格控制铅、锌新增产能。新建冶炼企业 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 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 重有 色金 属冶 炼业 区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环境安 全防护距离内建设。 新建项目需配套完善 的资源综合利用、余热回收、污染治理等 设施; 火法冶金工艺进行冶炼应在密闭条 件下进行,并设Z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 统和应急处理装Z; 湿法冶金工艺冶炼应 建设尾气除湿净化装Z。 化学 原料 及化 学制 品制 造业 严格控制电石法聚氯乙烯新增产能, 制定 行业准入标准和低汞触媒产品标准; 新建 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应使用低汞触媒清 洁生产技术; 鼓励新建低汞触媒生产企业 在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集中地区建设, 开 展危险废物区域内循环利用。 生产工艺要求 鼓励紧缺资源及难采矿床深度开采。 提高采 矿成套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提高采矿回 采率、选矿回收率。凿岩、铲运、放矿、出 矿和运输(机车、汽车和皮带)等采用湿式 作业;溜井出矿、露天穿孔、破碎和皮带运 输等采用密闭抽尘和净化措施。 铅锌冶炼推广铅锌联合冶炼模式;炼铜推广闪 速熔炼、顶吹熔炼、诺兰达熔炼以及白银炉熔 炼、合成炉熔炼、底吹熔炼等工艺:锡粗炼采 用氧气顶吹炉或大型反射炉等工艺,锡火法精 炼采用自动控温电热机械结晶机和真空炉工 艺等工艺,锡湿法精炼采用电解等工艺;锑冶 炼推广真空蒸馏技术处理锑汞矿、湿法工艺处 理锑金砷矿和锑铅矿;汞冶炼推广密闭式焙烧 炉、 湿法炼汞、 湿式多段除尘、 多段冷凝回收、 终端载硫活性炭吸附等。 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加快废低汞触媒中氯 化汞和活性炭回收项目建设, 加大低汞触媒 应用推广力度, 加快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 步伐, 加大分子筛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等新 型环保触媒研发力度;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与 治理,减少汞流失和排放。18 重点 行业产业防控要求 研究制定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废旧铅 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废旧铅蓄电池回收 管理办法和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 治方案。新建铅蓄电池项目规模应大于 50 万千伏安时;现有企业技改规模应大 于 20 万千伏安时。再生铅企业从事废铅 酸电池收集和处Z, 应依法取得危险废物 经营许可证, 严禁将蓄电池破碎产生的废 酸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逐步减少和淘汰 开口式普通铅蓄电池。生产工艺要求 推广密封型免维护铅蓄电池, 鼓励胶体铅蓄 电池和无汞扣式碱性锌锰电池的生产, 推动 动力锂离子电池和氢镍电池替代镉镍电池、 无汞普通锌锰电池替代含汞锌锰电池, 加快 卷绕式、 双极性等新型结构铅蓄电池的研发 写生产。按照“谁生产、谁回收,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实现铅蓄电池从生产到回 收再生的封闭循环; 鼓励铅冶炼企业和铅蓄 电池骨干企业向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与再 生利用产业链延伸。到 2015 年,实现废旧 铅蓄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率 90%以上。铅蓄 电池 制造 业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技 术标准,开展清洁生产培训,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省级环保 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公布应当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重金 属防控企业名单, 对不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 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应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要依法予以处 罚。 重点企业每两年进行一次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依法 向有关部门报告。 抓紧编制重金属相关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优先支持先进清洁 生产技术示范。 鼓励含钒铬渣清洁利用集成技术、 液相氧化反应工艺、 利用稀土氧化物和硫源(包括气态或固态硫源)高温反应制备相应的 稀土硫化物颜料、 蓄电池二氧化铅循环利用与氧化铅还原技术等清洁 生产技术示范。建立由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清 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建立推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 对通过实施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的重点企业,地方政府应给予适当奖励。重金属相关企业要结 合清洁生产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改造生产工艺,减少19 重金属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制定重金属污染企业清洁生产推广计 划,设立引导奖励资金,明确鼓励措施和工作要求。 研究建立重金属相关行业单位产值(产品产量)污染物产生和排 放强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 定期对企业重金属污染物产 生和排放强度进行评估,对综合评价排序在前 20%的企业作为示范企 业予以奖励,排名位于中间的企业要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管,排名 位于后 20%的企业要进行整改。 3.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 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抓好工艺技术、技术装备、运行 管理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建设 重金属风险单元围堰和事故应急池,加强回用,减少排放,降低环境 风险。 污染源治理措施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污染治理措施 废水治理推广高浓度泥浆法处理、电絮凝工艺、膜技术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 企业 含多种重金 属的废水、 废 气、废渣 或者离子交换回用。废气治理采用捕集、液体吸收、固 体吸附等二级以上过程联合净化。从源头上减少低品位 矿渣、烟尘、污泥等产生量。砷渣鼓励采用Z换-氧化还原全湿法制取三氧化二砷产品。同类整合,园区化、 区域式集中治污。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 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 加工业 电镀等表面处理(精 饰)业 含汞、铬、砷 的废水、废 气、废渣 含铅、 汞的废 水 含铬、 镉废水 推广干法技术及预脱硫-电解沉积全湿法铅回收技术, 同类整合,园区化、区域式集中治污。 同类整合,园区化、区域式集中治污。 落实不能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Z的电子废物以及其他 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妥善利用或者处Z方案,严格 执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同类整合,园区化、区域式集中治污。电子废物含铅、镉、汞 的废水、 废渣20 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治理措施 重金属一般固体废物按照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综合重金属固体废物堆场含 多 种 重 金 属 利用,安全贮存。重金属选、冶企业应实施尾矿、冶炼 的废水、废渣 渣综合利用方案。危险废物送交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 害化处理处Z。污水处理厂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泥 渗滤液无害化处Z 禁止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处理场4.实施区域综合整治 以重点区域为核心,以黄石、大冶为重点,推进污染产业密集、 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突出、风险隐患较大的重金属污染区域综合整治。 制定重点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突出区域特征,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 清洁生产、 污染物末端治理等防治措施, 明确各重点区域的防治任务, 按照一区一策、分区指导的原则,提出防治对策和相关配套政策。在 重点区域实施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实现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 鼓励其他区域积极推进 重金属总量控制。 重点区域分类整治防控 类型 综合 污染 重点区域 黄石市区 大冶市 大悟县 防控重点 防控策略 加强落后产能淘汰,从多污染元素综合 防控的角度分区域制定和实施落后产能 淘汰措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污 染物处理力度和监管力度。 加大铅蓄电池企业环境监管,规范污染 铅污染 谷城县 铅蓄电池行业 治理设施,严控未经许可的再生铅企业 从事废铅酸电池收集和处Z。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重 有色金属采选业、 逐步淘汰高汞触媒催化剂,鼓励使用低 汞触媒,推荐高效汞回收技术、盐酸深 度脱吸技术、硫氢化钠处理含汞废水。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提高行业准入 门槛,加大污染物处理力度和监管力度。重有色金属采选业、重 有色金属冶炼业、化学 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汞污染V亭区镉污染黄石市区,大冶市21 防控 类型重点区域防控重点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 金属制品业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加工业防控策略 开展无机盐行业的铬污染综合治理,逐 步解决铬渣历史遗留污染问题。 加强除尘设施建设,采用脱硫碱液对含 铬废水进行预处理,推荐使用化学沉淀 法和生物法综合处理。黄石市区铬污染武汉青山区郧县 湖北大冶市及周边 (罗桥东 西港区、 铜绿山矿区、 大冶 有色公司冶炼厂附近区域 砷污染 及其还地桥镇大部地区、 大 冶湖区域、武穴田镇) 、钟 祥胡集镇、 磷矿镇地区等重 点区域推行电镀企业的圈区管理、集中治污。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重 有色金属采选业、化学 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调整区域产业 结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污染物 处理力度和监管力度。(四)做好修复试点,逐步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 1.开展调查评估,建立污染场地清单 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要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结合第二次 全省土地调查、全省土壤现状调查等,开展全省重金属污染场地环境 调查与评估,实施加密监测,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基础调查 工作,建立湖北重金属污染场地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动态 管理。 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制定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程序,确定 污染等级,进行安全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和修复实施可能,确定污 染分级标准,划定分级管理名单,确定修复计划、任务、目标和技术 路线,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按照污染等级和危害程度,确定优先修 复名单,制定并实施中长期修复计划。 2.强化种植结构调整,综合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 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使 用权人变更时应进行重金属污染调查,并建立相关档案。对污染企业22 搬迁后的厂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时, 环保部门 要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 明确修复和治理 的责任主体和技术要求,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别是变更为居住用地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区域性或集中式工业用地拟改变其用途的, 环保部门要 督促有关单位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规划环评的 重要依据。对于污染较重、短期内难以实施有效治理的场地,应加强 监管,封闭污染区域,阻断污染迁移扩散途径,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对未污染土壤,要采取 措施进行保护;对污染程度较低、仍可作为耕地的,地方政府指导、 监督农民种植非食用作物,并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行修复;对 重污染土壤,应调整种植结构,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避免造 成农产品污染。 依法合理调整土地用途,对污染严重、不宜作为农用地的土地, 地方政府应做好停耕停种工作,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土地变更的 有关规定及《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依据污染土地认定结果,按法定 程序进行地类变更。地类变更中涉及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要按照耕地 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原则, 依法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合理确定污染土地的规划用途。污染 区域内的规划建设用地, 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 用地审批手续。 3.开展修复技术示范,启动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试点 开展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在重点区域,进行污染评估,因 地制宜采用生物、工程、物理化学等措施,对典型污水灌区、大中城 市周边、重点工矿企业周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工矿企业周边土壤 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河段底泥污染治理、地下水等环境修复技23 术示范,优先考虑种植树、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探索开展土地Z换流转、区域封存等多种综合治理方式。建成一批针 对性强、技术涉及面广、经济适用的工程技术示范项目,为进一步引 导和实施修复计划奠定基础。 实施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试点工程, 在重点区域逐步开展重金 属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试点,实施综合性治理措施,分阶段、分区 域、按类别解决因责任主体灭失、环保设施落后、管理能力不足等造成 的重金属历史遗留污染问题。加快实施铬渣、尾矿库等治理方案,确保 历史堆存铬渣得到无害化处理,无主尾矿库环境隐患问题得到解决。 (五)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1.加强重金属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现场监察执法能力,环保部门要配备必要的现场执法、重金 属污染应急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加强基层 环保部门对重有色金属采选矿区的监控能力, 配备应急执法车辆和取 样快速检测设备。推进监察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 和智能化。 提高环境执法队伍业务素质, 重点加强重金属污染企业生产工艺 及污染治理知识、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环境监察人员 现场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执法人员工作过程的监督,对执法 不严的相关工作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2.完善重金属监测体系 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对重点区域所在的县(市) ,配 Z采样与前处理设备、重金属专项实验室设备,以及空气、地表水环 境质量自动监测仪器。有关地方政府要建立定期监测和公告制度,加 密监测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对重点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及24 其周边水、气、土壤、农产品(水产品) 、水生生物、食品要开展重 金属长期跟踪监测,建立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网 络。重点区域的市(地)级环保部门,要配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仪等仪器设备,并逐步加强非重点区域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控,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监控 技术手段。 在重点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控试点, 重金属废水排 放企业要安装相应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控装Z, 重金属废气排放企业 优先安装汞、铅等在线监控系统,在线监测装Z要与环保部门联网。 3.健全重金属污染事故预警应急体系 要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预警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边境河流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县级环境监测机 构要重点配Z现场采样、现场调查及定性与半定量等应急仪器设备, 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机构应急能力建设。 有关地方政府要建立突发性 重金属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健全重金属环境风险源风险防控系统 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精干实用的环境应急处Z队伍,储备 必要的药剂和活性炭等应急物资,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加强 应急演练, 建立统一、 高效的环境应急信息平台,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要依法妥善处理群发性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事件,建立快速反应机 制,优先保证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控制事态发展。 4.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系统 加强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生物检测、 健康体检和诊疗救治机构与 能力建设,规范开展重金属污染事件高风险人群体检。重点区域所在 的县(市)和重点市(地)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当地重金属污 染特征, 配备必要的重金属检测设备, 加强人员培训, 保障工作经费。 完善重金属污染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网络和人体重金属污染报告制25 度,定期对重点区域内食品、饮用水进行重金属监测,对幼儿和中小 学生等高风险人群进行生物监测,发现人体重金属超标应及时报告。 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评价、体检及诊疗和处Z等工作规范。 开展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调查和风险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健康 危害进行预警。建立环境污染健康危害事件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制 度, 对确诊患者给予积极诊疗。 重点地区和企业要加强职工安全防护, 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依托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网络,对硬 件设备、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充分整合相关数据资源和信 息系统资源,建立重金属污染健康影响数据库和信息报送系统。 (六)加强产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加强应急民生保障 突出抓好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尚未受到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水源 地保护,清除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监管;对 水源保护区外因上游污染源导致水源重金属超标的,要切实加强监 管,实施深度治理,对重金属本底超标的饮用水水源地或短期内难以 治理达标的, 应实施应急供水, 加强备用水源建设, 确保饮用水安全。 对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丧失, 且短期内难以根本 改善的,地方政府应妥善做好安Z、补偿、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工 作,并实施必要的移民安Z、避险安Z,正确引导舆论,切实维护群 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 2.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开展农田(耕地)土壤、大中城市周边土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 染调查,加强重点区域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对主要农产品产 地进行小比例尺加密调查,对重点区域实施定点监测,建立农产品产 地安全档案。建立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预警体系,摸清26 各类产地安全质量状况,进行产地适宜性评估,完成农产品产地安全 质量分类划分, 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 严格控制污灌区面积, 严格污水灌溉管理,确保灌溉用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加强执法 监管, 禁止在受污染耕地上种植食用作物。 加强粮食蔬菜、 肉禽蛋奶、 水产品和饲料等重金属监测评估,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3.减少含重金属相关产品消费 减少含铅油漆、涂料、焊料的生产和使用,强化对农药、化肥、 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严禁使用砷类农药,严格控制在食 品及饲料中使用含重金属添加剂,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逐步抑制含 重金属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 加强电器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废弃电器电子 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认真实施《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 法》 ,加强电器电子产品中使用重金属的控制和管理。推进电器电子 产品中重金属替代与减量技术研发、试点和推广应用。明确生产厂商 在电器电子产品使用、 维修和回收的防控责任, 鼓励其建立回收网络。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剔除目录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重金属相 关企业及产品名单,运用市场机制对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提高 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研发重金属替代技 术,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27 四、重点区域防控措施(一)黄石市区 确定黄石市下陆区、西塞山区为重点防控区域。主要是有色金属 矿采选、冶炼行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产生含有 砷、锰等多种重金属的废水,冶炼排放含砷、隔等废气。基础化学原 料制造业主要有黄石振华化工原有铬渣。因此针对该区域的特点,具 体防控措施有: 1.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污染治理,促进区域内冶炼、基础化学原料 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采取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 以保障达标排放 为底线,加强企业环保投入。对危险废物加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减 少重金属的排放。 2.加大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振华化工的铬渣污染问 题,通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开展老铬渣和被污染土壤的解毒剂综合 利用,实施铬渣填埋场周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的治理。 3.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对含重金属废水排放进行在线监测,做好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通过以上各种防控措施, 开展黄石振华化工约 6.5 万吨含铬废物 的无害化处Z和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重金属废水治理项目。 力争到 2016 年前使黄石市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等产业 结构进一步优化,污染源得到有力控制,重金属产生和排放强度明显 下降。 (二)大冶市及周边区域 确定大冶东西港区、铁山矿区、铜绿山矿区、大冶冶炼厂附近区 域、大冶湖区域、武穴田镇周边及蕲河流域为重点防控区域。 大冶市涉重金属矿采选和冶炼的企业比较多,由于长时间生产,28 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偏高。针对大冶市污染状况,考虑采用污染 源综合整治和重金属修复示范等措施。具体有: 1.加大对大冶湖综合整治力度,对区域内企业进行污染源治理, 坚决实施达标排放, 对入湖港渠及湖区进行底泥疏浚, 通过建设生物浮 岛、人工湿地,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等修复示范工程改善湖体水质。 2.应用耐重金属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和化学调控生物修复技术对 区域内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修复示范,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 量。同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要防止其二次污染,将富集植物统一收割 集中处理和处Z,最好是用作生物质气化炉的原料取能,其残渣集中 安全处Z。 另外,对大冶周边的(蕲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流域企业 生产废水进行治理, 采用先进的净水工艺, 建设居民安全饮用水源工程。 (三)谷城县 确定谷城县石花镇、城关镇与老河口交界处为重点防控区域。谷 城县是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涉铅企业众多,其中以金洋冶金股份有 限公司和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 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是 全国最大的再生合金铅生产和出口企业, 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生 产能力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其带动下,废蓄电池炼铅企业较多。 蓄电池行业和旧蓄电池回收铅企业中主要是存在生产过程中产 生一些含铅废酸水、铅烟、铅尘、铅渣等污染,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 管理,将对周边水环境和土壤产生铅污染。针对该区域的实际,其防 控措施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大对谷城县循环 经济工业园的建设,整合资源,鼓励先进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严格准 入机制,对新建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同时控制涉铅企业29 数量,淘汰整合小型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 2.针对蓄电池行业,应该加强铅酸废水的回收利用;在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铅尘应安装脉冲袋式除尘设备进行净化捕集; 对生产中的铅 渣进行有效管理,登记储运和综合处Z利用。 3.对旧蓄电池回收铅的企业, 推广采用废铅酸蓄电池机械自动破 碎分选设备、分类低温熔炼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改造炉窑设备,实 施废铅酸蓄电池各组分分类低温冶炼, 提升冶炼装备自动化与密闭化 水平,降低再生铅能耗,减少冶炼烟气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对厂区 生产废水,初期雨水及冲洗地水进行有效收集,应用国内先进高浓度 泥浆法(HDS)技术建设厂区综合废水治理系统,避免含铅废水渗漏 地下,实现厂区含铅废水全部收集处理与再循环利用;采用防结露除 尘技术, 淋洗技术和标准装备等烟气处理设施, 实现在线自动化控制, 确保废气低浓度稳定达标排放;对生产中的铅渣进行有效管理,登记 储运和综合处Z利用。 4.完善企业空气和水中铅含量的监测,加强废水、废气中重金属 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完善对企业工人及周边居民血铅浓度检测机 制。防止铅污染事件发生。 通过对含铅蓄电池行业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使企业含铅废水循环 综合利用,厂区初期雨水得到有效处理,铅烟(尘)等得到有效的处 理。 基本实现含铅废水循环综合利用, 铅烟 (尘) 等得到彻底的控制, 生产技术达到先进水平。防控区域环境质量基本好转,危害群众健康 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四)郧县 确定郧县城关镇、柳陂镇为重点防控区域。 郧县在东风集团的汽车行业带动下, 集中了大量金属制造业的企30 业。 金属制造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电镀废水, 电镀废水中含铬量较大, 污染性较强,企业目前的废水处理措施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大 多位于汉水之滨,郧县是汉江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汉江为国家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企业废水 污染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具体有: 1.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水环境保护的法制宣传,强化全民水资 源保护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2.加强企业管理, 各级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防治丹江口水源污 染的涉重金属企业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对企业外排水重金属在线监 测,加强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含重金属污泥的监管。对于威胁丹江口水 库水质较大的企业,实现关停或整体搬迁。 3.淘汰高污染的生产工艺。严格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 (HJ/T314-2006) 的要求进行生产。 对使用镀种要有带出液回收工序, 有清洗水循环使用装Z,有末端出水回用装Z,有铬雾回收利用装Z 以及有泄漏防范措施。 4.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水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沉淀 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和生物法(生物吸附,生物强 化等方法)进行有效处理;采用相关生产工艺对废水进行回用处理; 推荐采用处理成本低、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方法。有条件的可以 采用集成膜分离技术进行处理与回用。 力争郧县重金属制品业铬废水、废气、废渣全部得到治理后达标 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稳定达标排放,建立健全应对重金属污染事故 的长效机制,力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遏制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 (五)钟祥市 确定胡集磷化循环经济工业园、 双河镇和磷矿镇的两个磷化工业31 区为重点防控区域。 钟祥市内磷矿石储量丰富,域内胡集镇更有中原磷都之称。该市 形成了“一园两区”的集聚格局:胡集磷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双河镇 和磷矿镇的两个磷化工业区。 钟祥市涉重金属产业主要是磷化工行业, 基本以生产磷肥的中小 型企业为主体。 企业生产工艺为: 硫铁矿煅烧―硫酸―磷矿石―磷铵。 近 200 万吨/年的硫磺制酸生产线,由于硫精砂锻烧烟气两转两吸工 艺中砷化物洗涤冷却进入残渣, 年产生的制酸渣 (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约 70 多万吨, 渣中含可溶于水的砷含量为 0.001-0.01%, 总量约 7-70 吨。其次在硫酸生产过程中,五氧化二钒催化剂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 将会严重污染环境。 钟祥市磷化工企业分别位于汉江支流竹皮河及利河流域。 如果砷 化物进入汉江支流, 不仅会造成水体及底泥污染, 而且也会流入汉江, 对区域水体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隐患。 企业生产中使用的五氧化二钒催化剂量较大,对此监管目前仍处 于空白, 在贮存、 运输、 使用及后处理等过程中给环境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 针对钟祥市重金属污染防控应该从源头―生产―排放三个 环节着手控制, 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和促使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相结 合。具体有: 1.加强胡集磷化循环经济工业园、 双河镇和磷矿镇的两个磷化工 业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企业工艺改造,完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推 广和鼓励清洁生产工艺。 2.针对磷化工行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含砷废水、废渣进行有效 管理和处Z,做到不外排。对硫铁矿生产线进行干法排渣,废渣进入库 房,减小淋溶废水隐患,同时对制酸渣场进行场地硬化,建设淋滤废水32 收集沟与大废水循环沟隔离,稀酸回用池加盖防雨设施等防治措施。 3.加强监管能力的建设, 对磷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和废水中的 砷进行在线监测,控制含砷废渣的去向。 4.对企业产生的废五氧化二钒催化剂实施监管, 集体设Z废催化 剂贮存库,严格控制不使其进入环境,形成完善的使用―回收循环产 业链。 通过对磷化工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使其实现含砷废水的循环 利用,无渗漏。鼓励干法排渣,废渣得到合理处Z。防控区域环境质 量有效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大悟县 确定大悟县阳平镇、宣化镇、芳畈淘金坑以及大悟县城区为重点 防控区域。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土地面积 1978.9 平方公里,矿产资 源丰富。其中,大、中型矿床各 3 处,小型矿床 19 处,矿化点 80 处。 大悟县主要是一些小型矿采选企业和大型磷化工企业, 矿采选业 主要是产生含铅的废水及尾矿砂,尾矿砂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导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磷化工企业主要是排放含砷废水和废渣,废 水有一定的治理措施,但对砷要求不明确。含砷废渣更是没有得到有 效的处Z,区域的污染状况不断恶化。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 如下: 1.加强政府对小型矿采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适当整合资源,建 设大中型企业,控制小型企业数量。加强磷化工企业砷排放的监管。 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减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 环境的危害。 2.加强对尾矿库本身排水水质和周边水体水质资料的调查摸底。33 将尾矿库污染物排放纳入到监管范围,按照监测规范和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要求对尾矿库污水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防止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尾矿库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强化尾矿库的治理工作。在 对尾矿库本身废水排放和尾矿库周边水体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对尾 矿库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 积极申报省级环保科研项目,争取纳入到污染防治治理项目库,有针 对性的开展尾矿库水环境影响的科研和治理工作。 4.开展尾矿库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加强饮用 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和污染整治建设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系统。同时,积极开展尾矿库周边居民的人 体健康调查, 尾矿库周边水体对农作物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等相 关工作。 开展大悟县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重金属产生和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重金属环境监控能力明显提高。 (七)宜昌市V亭区 确定V亭区云池镇和枝江的董市镇为省重点防控区域。 V亭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地处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 地带。V亭区涉重金属行业主要有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比如 PVC 工 程塑料生产。 境内主要涉及到生产中汞触媒的污染。 其区域产生的汞占 全省汞总产生量的 64.92%, 如果不有效控制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主要防治措施有: 1.淘汰高汞触媒催化剂, 鼓励使用低汞触媒, 低汞触媒的应用配套 高效汞回收技术。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Z产生的废汞触媒、 废汞活性 炭、含汞废酸、含汞废水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规定, 严格控制。34 2.强化污染治理,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推荐高效汞回收技术、 盐酸 深度脱吸技术、硫氢化钠处理含汞废水技术。 3.加强对汞触媒的购买、 储运以及旧的汞触媒的回收的监管。 加强 企业外排水中重金属的在线监测。加强应急事故处理措施。 防控区域内涉重企业全部淘汰高汞触媒、 鼓励低汞触媒, 新建电石 法生产聚氯乙烯企业必须使用低汞触媒等清洁生产技术。 所有涉重企业 的废水、废气、废渣得到有效治理后达标排放。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八)武汉市青山区 武汉市青山区是省内铬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区域, 其主要排放源为 武钢硅钢片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铬废水。 确定青山区武钢硅钢片 厂为省重点防控区域。 武钢硅钢片厂为武钢股份的主体厂,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大水 量含铬废水。硅钢片厂含铬废水中铬主要以 Cr2O72-、CrO42-形式存在, 青山区重金属防控措施: 1.加大企业生产过程除尘措施的建设,减少粉尘重金属污染物的 产生和排放,减轻重金属粉尘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2.结合生产工艺采用武钢系统脱硫废碱液对含铬废水进行预处 理,经压滤成铬饼,对铬进行单独存放,铬去除率达 99%以上,上清 液中的总铬含量小于 1mg/L。含铬废水经预处理,铬含量达标后进行 综合废水处理,推荐使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相结合。 3.加强对外排水重金属的在线监测,加强滤后铬饼存放处的监 管,做好防渗措施,防止渗入地下水污染环境。 防控区域内的粉尘得到有效的控制,冶炼行业的废水、废气、废 渣得到有效治理和防止二次污染。35 五、重点行业防控措施根据国务院 《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 办发?2009?61 号)及《湖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初 步确定湖北省的重金属重点防控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含铅蓄电池业、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下面从产业结构、清洁生产及污染治理方 面提出防控思路。 (一)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湖北省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要集中在大冶市、 蕲春县、 大悟县、 长阳县、五峰县、嘉鱼县等地区。 1.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国家已颁布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版) 、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等产业政策, 推进矿采选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同时,矿山建设项目依据产业政策为依据进 行投资核准、备案管理、土地供应、工商注册登记、环境影响评价、 信贷融资等工作。 新建铅锌矿山最低生产建设规模不得低于单体矿 3 万吨/年 (100 吨/日),服务年限必须在 15 年以上,中型矿山单体矿生产建设规模 应大于 30 万吨/年(1000 吨/日)。采用浮选法选矿工艺的选矿企业 处理矿量必须在 1000 吨/日以上。 露采区必须按照环保和水土资源保 持要求完成矿区环境恢复。对废渣、废水要进行再利用,废渣应进行 固化、无害化处理,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地下开采采用填充采矿法, 将采矿废石等固体废物、选矿尾砂回填采空区,控制地表塌陷,保护 地表环境。采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不允许有地表位移现象;采用其他 采矿法的矿山,地表位移程度不得破坏地表植被、自然景观、构筑物36 等。尾矿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重金属渗漏措施。 2.推行清洁生产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严格执行《重点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环发? 号)、《清洁生 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等清洁生产政策,指导和推动有色金属矿 采选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大力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 技术导向目录》中相关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紧缺 资源深度及难采矿床开采。 采用适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先进采矿方 法,使用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的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开采大型设 备,提高采矿成套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鼓励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 业进行技术改造,对凿岩、铲运、放矿、出矿和运输(机车、汽车和 皮带) 等作业, 采用湿式作业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对溜井出矿系统、 露天穿孔系统及选矿厂的破碎系统和皮带运输系统, 采用密闭抽尘和 净化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废气中的颗粒物的含量。 减少重金属污 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3.强化污染治理 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污染治理, 促进有色金属矿采选行业企业进行 技术改造和采取更为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除重点防控区外,还要加 强对长阳县、嘉鱼县等地锰矿企业的污染整治和环境监管。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含重金属废气和废水的治理技术名称 污染物 治理技术 对凿岩、铲运、放矿、出矿和运输(机车、汽车和皮带)等作业,采 用湿式作业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对溜井出矿系统、露天穿孔系统及 废气 工业粉尘 选矿厂的破碎系统和皮带运输系统, 采用密闭抽尘和净化措施相结合 的方法来控制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常用的除尘装Z有旋风除尘器、 文丘里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单电极静电除尘器等。 酸性废水 一般含有多种 重金属离子 矿山酸性废水是采矿废水的主要治理对象,治理方法采用中和法。37 (二)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湖北省的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集中在黄石市区、 大 冶市、武汉青山区等地区。 1.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国家已颁布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版) 、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等产业政策,推进铜、铅、锡冶炼业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同时,有色金属冶炼建设项目以 产业政策为依据进行投资核准、 备案管理、 土地供应、 工商注册登记、 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等工作。 严格控制重有色金属冶炼业新增产能。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 汇水区(直接补给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 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疗养地、 医院、学校,以及食品、药品、电子等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周边 的环境安全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及生产装备, 不得扩建除节能环保改造外的重有色金属冶炼项目。 已在上述区域内 投产运营的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要通过搬迁、转停产等方式退出。新 建重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必须有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余热回收、污染 治理等设施。烟气制酸严禁采用热浓酸洗工艺。利用火法冶金工艺进 行冶炼的,必须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逸出,实现 有组织排放;必须设Z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Z。利 用湿法冶金工艺,必须有排放气体除湿净化装Z。 2.推行清洁生产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严格执行《重点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环2005)、《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 法》(发、环2004)等清洁生产政策,指导和推动铜、铅、锡冶炼业38 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行闪速熔炼、顶吹熔炼、诺 兰达熔炼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炉熔炼、合成炉熔炼、底吹熔 炼等生产效率高、工艺先进、能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 好的富氧熔池或者富氧漂浮熔炼等炼铜工艺;改变传统铅锌冶炼工 艺,转变为铅锌联合冶炼循环经济产业模式;锡粗炼向传统强化熔炼 发展,采用氧气顶吹炉或大型反射炉等先进工艺,锡火法精炼采用自 动控温电热机械结晶机和真空炉工艺等先进工艺, 锡湿法精炼采用电 解等先进工艺,选用高效节能的整流设备。 (3)强化污染治理 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污染治理,促有铜、铅、锡冶炼行业企业进 行技术改造和采取更为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 铜、铅、锡冶炼业含重金属废气和废水的治理技术名称 污染物 治理技术 干式收尘,常用的装Z有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袋滤器、 布袋除尘器和电除尘器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 合使用。湿式除尘器对于铜冶炼适用于含湿量大的物料干 废气 烟尘 燥废气,常用有水膜旋风收尘器、自激式收尘器和文丘里 等。铅冶炼湿式收尘器适用于处理精矿干燥窑和浸出渣干 燥窑产生的含水较高的烟气。对锡冶炼可以采用冷凝吸收 加除尘。 湿式冶炼废水 一般含有多种 重金属离子 对铜、锡冶炼有中和法;对铅冶炼有中和法、硫化法、还 原法、氧化法、离子交换法、离子上浮法、活性炭法、电 解法、渗透法、点解析法和蒸发浓缩法等。(三)含铅蓄电池业 含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铅烟、铅尘及含铅废水。其中铅 烟主要产生于铸板工段;铅尘主要产生于涂板、制粉和固化干燥等工 段;含铅废水主要产生于涂板和化成工段。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 公司、湖北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银泰科技电源有限公司、武39 汉非凡电源有限公司等公司产生的含铅废渣量较大。 1.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和推广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蓄电池、卷绕电池、水平电池 等, 逐步减少与淘汰传统的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 鼓励胶体蓄电池, 圆柱型铅蓄电池和双极性等新型蓄电池的研发, 同时鼓励铅酸蓄电池 环保回收技术及设备开发; 淘汰环保和劳动安全达不到以下相关标准 的现有再生铅项目。 新建及现有含铅蓄电池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确保 符合国家能耗标准;新项目建设,要科学确定环境安全防护距离,以 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铅蓄电池制造新建项目必须大于50万千伏 安时;老企业技改规模必须大于20万千伏安时。再生铅企业必须依法 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整只回收废铅酸蓄电池,并且采用先进的 工艺和设备进行处理,加强废铅蓄电池贮存、运输、处理等各环节监 管,严禁将蓄电池破碎的废酸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 2.推行清洁生产 严格按照 《清洁生产标准 铅蓄电池工业》 (HJ 447-2008) 《清 和 洁生产标准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 510-2009)所确定的生产 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 (末 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进行建设和生产。 推广密封型免维护铅蓄电池, 逐步减少和淘汰开口式普通铅蓄电 池,加快卷绕式、双极性等新型结构铅蓄电池研发与生产,鼓励胶体 铅蓄电池的生产。按照“谁生产、谁回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实现铅蓄电池从生产到回收再生形成封闭式循环;鼓励铅蓄电池骨干企 业向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产业链延伸,推广铅蓄电池生产和 回收再生新技术,规模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回收处理废旧铅蓄电池。40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采用密闭熔炼的工艺设 备,并在负压条件下进行生产,具备完整的废水、废气净化设施,产 生的粉尘和污泥得到妥善、安全处Z。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清洁生产经 验和技术, 采用筛选机和浮沉法进一步提高分离与富集富硫铅膏的效 率, 并通过苏打灰浸出, 使铅膏转化为碳酸盐并以硫酸钠的形式除硫, 将铅膏中的硫含量控制到少于0.5%,降低反射炉和鼓风炉熔炼时SO2 的排放。还可将熔炼过程中产生的SO2转化为亚硫酸铵液体肥料,用 溶剂萃取法净化废电池内的硫酸,再生产新的铅酸蓄电池。到2015 年,实现废旧铅蓄电池90%以上回收和综合利用。 4.强化污染治理 含铅废水的处理:根据该行业废水正常情况下污水量不大、有机 物浓度不高、呈酸性的特点,采用碱式中和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 和生物法等方法进行处理;推荐使用碱式中和法处理该行业废水。 铅烟(尘)的治理:一是控制熔化铅的温度;二是对铅烟及铅尘 进行收集,净化处理。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参照《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519-2009)。推荐采用干法废蓄电池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废旧 铅蓄电池回收工艺中引入了破碎分选技术、铅膏脱硫技术、短窑密闭 燃烧技术和铅基合金深度脱氧技术等。 (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湖北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产生重金属污染的行业主 要集中在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肥料制造两个子行业。 黄石振华化工有 限公司产生含铬废渣和废水,宜城市龙祥磷化有限公司、钟祥市瑞丰 磷化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世龙化工有限公司、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有41 限责任公司、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每年产生的废水 中含砷较多。 1.调整产业结构 鼓励用离子膜生产烧碱;限制30万吨/年以下烧碱装Z;淘汰汞 法烧碱和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等工艺。 淘汰高汞触媒、鼓励低汞触媒;新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企业必 须使用低汞触媒等清洁生产技术。 限制单线2万吨/年以下或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Z; 淘汰单线 1万吨/年以下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 淘汰 4 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生产装Z; 淘汰 0.5 万吨/年及 以下的电炉法生产黄磷装Z。 新建氯碱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有较好的环保、运输 条件,并符合本地区氯碱行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改扩 建烧碱生产装Z禁止采用普通金属阳极、石墨阳极和水银法电解槽;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Z产生的废汞触煤、废汞活性炭、含汞废酸、 含汞废水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严格监控。 2.推行清洁生产 严格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纯碱行业》(HJ 474-2009)、《清 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烧碱)》(HJ 475-2009)、《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 476-2009)、《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试行)》和《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等要求进行建设和生产。 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应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一体化机制,加快 低汞触媒生产配套控氧干馏法回收废低汞触媒中的氯化汞与活性炭 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加大低汞触媒应用推广力度,扩大低汞触媒生产42 能力,满足替代应用需求;加大分子筛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等新型环 保触媒研发力度, 为根本解决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提供科技支 撑;加强过程控制与治理,减少汞的流失与排放。到2015年,电石法 聚氯乙烯企业单位产品汞排放率比2007年下降90%。 鼓励用离子膜生产烧碱、有钙焙烧和液相氧化法生产铬盐。 电炉法生产黄磷推荐的清洁生产工艺:电除尘、电炉尾气利用。 3.强化污染治理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推荐的污染防治技术:低汞触媒生产技术、 控氧干馏法回收电石法聚氯乙烯废汞触媒中的氯化汞与活性炭新技术、 高效汞回收技术、盐酸深度脱吸技术、硫氢化钠处理含汞废水技术。 无机酸制造产生废水的处理:采用沉淀法、吸附法、氧化法、离 子交换法、膜分离、电解法和生物法等方法进行处理。砷渣采用氧化 焙烧、还原焙烧和真空焙烧等火法回收白砷,鼓励采用“Z换-氧化还原”全湿法制取高质量三氧二砷产品。 铬盐生产推荐的污染防治技术:铬渣无毒化处理及利用。采用化 学法(包括干法和湿法)、微生物法和微波法进行无害化治理;通过 用作路基材料和混凝土骨料、生产砖和水泥、用于烧结炼铁等方式进 行综合利用。推荐采用微生物法进行无害化治理。 氧化铅生产推荐的污染防治技术:过滤式除尘法。 黄磷生产推荐的污染防治技术:电除尘、尾气利用。 (五)金属制品业 湖北省的金属制品行业总铬排放占全省 34%,六价铬排放占全省 36%,其中电镀行业排放占绝大部分。十堰郧县的排放量最大。 1.调整产业结构 淘汰含氰电镀工艺(电镀金、银、铜基合金及预镀铜打底工艺,43 暂缓淘汰)。 采用先进技术,包括原辅材料、设备与工艺,针对本厂产品不同 要求合理运用。 重视前处理与后处理工艺,特别是要加强处理方法与工艺的合 理选用。 2.推行清洁生产 严格按照 《循环经济促进法》 《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 、 (HJ/T 314-2006)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和生产。 前处理工序,采用低温除油和无磷除油剂及剥离型清洗剂,用水 基清洗剂代替有机溶剂除油,用超声波清洗技术提高除油工作效率, 降低前处理清洗水中的COD值和COD总量。 镀锌采用无氰化物原材料,大力推广酸性氯化钾镀锌工艺,镀后 以钼酸盐钝化和三价铬钝化取代传统钝化工艺。 镀铬一方面采用含稀土元素添加剂的低质量浓度镀铬工艺; 另一 方面以合金镀层取代铬层,如锡镍合金、锡钴合金及非晶态镍钨合金 等, 同时要大力开展三价铬镀液镀铬和代铬层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 的研究应用。 镀镍推广厚铜薄镍工艺及铜锡合金代镍工艺, 大力降低金属镍的 消耗。 镀镉以锌做为主要成分,开发含少量其它金属形成的合金镀层, 如锌铁合金、锌镍合金、锌钴合金以及锌为主要成分的三元合金。 合理选择镀件在挂具上的装卡方向,使镀液排出通畅,减少镀液 带出量。 改进清洗方式,生产线上增设回收槽或采用喷淋、振动及气吹等 形式,最大限度地回收电解液。44 大力推行逆流漂洗,采用多级(如三级、四级)逆流漂洗和闭路 循环水利用系统,做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 节约能源,采取确实措施,杜绝电镀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能源 的跑、冒、滴、漏现象。 应用节能技术,将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到电镀生产中,努力降低 电、煤及油等能源的消耗。例如,把变频技术应用在电镀流水线上, 控制电机转速、水泵流量及风机风量,在满足正常工艺要求的情况下 达到适度的节能。 3.强化污染治理 电镀废水处理根据废水性质、 组分及企业的情况和处理后排放水 质的要求,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常用的处理技术有:中和沉 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化学还原法、铁氧体法、电解法、吸附法、膜 分离法、离子交换处理法。45 六、规划重点项目围绕湖北省重金属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防控思路, 加大对省内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与综合治理、 重金属污染修复与试点 示范和重金属监管能力建设的防治方向。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治 理一批项目,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的少排、不排,使重金属污 染现状得到一定的改善。 (一)纳入国家规划内项目 为提高重点项目实施效果, 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点项 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