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政治方面,从生理角度看待日军的随军慰安妇服务日军电影是不是可取的?

日本军官被枪打中了私处去玩慰安妇的结果慰安妇发现他没有下面的 电视剧叫什么_百度知道日本军人的性心理与慰安妇制度添加时间: 14:59:50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评论: 浏览:
  摘要:慰安妇制度折射出了日本军人诸多特殊的性心理。在使用慰安妇过程中,日本军人的性放纵心理、釜占有和征服心理、补偿及校正心理、祈求平安和感受存在心理以及交易心理,有着充分的体现。慰安妇制度的第建立,满足了日本军人的这些心理需要,从而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翕  关键词:日本军人;性心理;慰安妇制度  二战期间日本建立的慰安妇制度,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守、含蓄的中国人无法理解。日本军人的这种表现写下了最黑暗、最无耻的一页。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满足了日本军人的性生理(性欲)需要,从而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保持军队战斗力的作用。为了满足日本军人特殊的性需要,数量高达几十万的慰安妇被驱赶到日军作战的各个战场,成为完全丧失人格尊严、任人蹂躏的性奴隶。透过慰安妇制度,折射出了日本军人卑劣无耻的性心理特征。  一、放纵心理  男性性生活的放纵和社会对这一现象的认可与接受,是日本人性观念的重要特征。  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中国军人郭歧,曾对日军的强奸暴行百思不得其解地说:&我真不了解为什么日本人都是色情狂,他们见了女人,就像公马、公驴见了异性一样,挺然,挠然,跃跃欲试,不管老幼好丑,群来发泄兽欲&(1)。在南京大屠杀中,几乎没有不强奸的日本士兵,而且对女性&不管老幼好丑&,个个都是色情狂,的确让性观念相对保守、含蓄的中国人无法理解。日本军人的这种表现不是偶然的,其实是真实地体现了日本人的性念。  日本长期盛行父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是典型男权主义社会。男性特别是长子,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日本男性的特权地位,体现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不断扩张,军人的社会地位更是明显高于其他男性。明治时期日本家长择婿首选多为大学生,昭和时期则成了军人。  与此相适应,日本男性在性生活方面也同样处于支配地位,性生活较为放纵。嫖妓和养情人,为日本人公认的生活&常识&,成为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被视为男人能力和荣耀的象征。即使战争时期,这种意识也没有丝毫变化。日本人一般认为,女性可以长时间没有性生活,男性则不可以,甚至有理论公然提倡,性欲的满足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种认识无疑为日本军人的性放纵心理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战期间,日本男性的性放纵心理,在日本军人身上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1.视出入慰安所为平常。日本军人出入慰安所,就像在国内逛妓院一样,没有任何的不自然。每当慰安妇到来时,他们既兴高采烈又急不可耐地排队等候。由于慰安妇往往供不应求,所以在慰安妇所在的简陋狭窄的空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幅龌龊的景象:一个刚刚发泄完性欲的日本士兵正在意犹未尽地提裤子,另一个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慰安妇身体上开始泄欲,还有一个脱的只剩下兜档、急切地催促前者加快速度。这种难以想象、无耻至极的场面,大概也只有生性极为放纵的日本士兵才能够坦然接受并习以为常。  2.及时行乐。日本军人的性放纵心理,还表现为及时行乐。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靠自存自卫的空洞宣传和虚伪的武士道精神,难以填补士兵空虚和寂寞的内心世界。长期残酷的战争,使得日本军人时时处于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及时行乐也就成了他们自我放纵的重要方式之一。东史郎在日记中就有关于这种心态的记录:&有人说:&如果在下一次战斗中死去,现在的钱还留着有什么用呢?还是尽情地享乐吧!&这样一说,引发了更加狂乱的热潮。大家沉浸在无以名状的狂欢之中,充分享受着肉体的愉悦。&他还写道:&士兵们像发情的狗到处寻找女人,他们不考虑昨天的痛苦和明天的危险,只想着今天的享乐&(2)。更有甚者,在战争后期,参加神风特攻队的有去无回的少年,可以免费进入慰安所。这种待遇简直就像为即将上路的死刑犯送上最后一碗酒那样残酷,但更体现出日本军人及时行乐的性放纵心理。  3.大肆强奸。慰安所的设立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日本军人的性需要,恰恰相反,&因慰安所的存在而受到刺激的士兵们反而更加强烈地走向了强奸行为& (3)。他们除经常出入慰安所外,还寻找一切机会大肆强奸妇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侵华战争期间,几乎没有不强奸的日本士兵。&日军在华可自由强奸中国妇女为一&不成文&之政策&。而且认为强奸中国妇女不是犯罪。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享有此&特权&的日本官兵,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强奸犯,而且宁愿强奸中国妇女而不愿光顾慰安所。因此,在整个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究竟有多少中国妇女遭到强奸,的确是难以尽数的。根据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吴天威先生的研究,日军强奸的中国妇女远远多于慰安妇的人数。因此,日本国内那种&设立慰安所保护了占领地区的妇女&的狡辩完全是一派胡言。日本男性极为放纵的性生活习惯,决定了f电1门根本无法忍受性生活的长期缺乏,这就使得长期在艰苦条件下作战、生活极为枯燥难熬的日本军人的性需要问题特别突出&&这就是导致慰安妇制度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二、占有和征服心理  韩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尹贞玉女士曾经指出:&很早以来,男性就以他们在生理上的优势支配着女性。但这种观念发展到极端,就产生了世界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这种慰安妇&(4)。这句话揭示出,慰安妇制度的建立,满足了日本军人对女性的性占有和征服心理。  日本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男主女仆、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到了近代,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改变,1889年的明治宪法还规定妻子为丈夫的财产。这除了经济原因以外,还与日本人的男性生殖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日本很早就有男性生殖崇拜的观念。特别是明治以后,在日本的道旁路侧,到处供奉着日本人奉作神明的各种尺寸和造型的阴茎,成为一大景观,连外国人都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日本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祭&,其中就有很多体现男性生殖器崇拜的活动。生殖器崇拜的习俗在各国并不鲜见,但像日本这样随处可见、形象化,并经常举行隆重仪式作&祭&的,实在少有。这种信仰和习俗,强化了日本男性在性心理上的优越感,他们依仗自己在生理和性别上的优势,以占有女性的身体来证明自己作为男人的存在。  日本男性对本民族的女性尚且有如此的占有心理,对被占领国家和民族的女性必然会更加疯狂。当日本军人以征服者、主宰者的姿态出现时,就导致了性占有心理的严重畸变和恶性膨胀,强暴侮辱异国妇女就成为日本军人炫耀其力量、甚至是获取荣誉的手段,而不仅仅是宣泄性欲。就是说,&男人强奸女人也不单涉及男性性欲发泄问题,还涉及性别之间强弱的权力关系,即强行进入被视为弱者的女人的身体还能够满足施暴者侵犯、占有、操控、掠夺等属于强者的权利欲&(5)。例如,在参加南京攻略战的许多被紧急召集日本士兵当中,就有&只要去中国的话,因为是敌人的妇女,所以在国内被禁止的强奸也可以随便地去做&的期待感,并把&征服敌人的女性&,&竭尽全力享受中国女性&之事,当作了&战果&和征服者的证据。慰安妇  制度的建立,也满足了日本军人对女性占有和征服的性心理,许多日本军人就是以变态地蹂躏、摧残慰安妇的身体为乐的。事实上,&慰安妇&这一称谓本身,即明显体现着日本军人对女性占有和主宰的性意识。对他们来说,强奸慰安妇和强奸普通中国妇女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样可以满足其权力欲和占有心理。区别只是在于,慰安妇制度是将日本军人强奸的个人行为,转变为了国家行为,是对慰安妇&合法&的集体轮奸。  三、补偿及校正心理  对于慰安妇,日本军人不仅有着强烈的占有和征服心理,还有着明显的补偿及校正心理。日本军人认为自己是为天皇作战,进行的是&圣战&,得到慰安妇的&慰劳&是对自己流血打仗的补偿,理所应当。这种心理在日本军人中普遍存在,越是艰苦作战的士兵就越有这种补偿心理。军官们为了鼓舞士气,也往往以满足士兵的性需要,作为对士兵的奖赏,甚至是唯一的奖赏,并将此视为&爱兵恤士&。因此,对于士兵进入慰安所是否需要付费,日军内部是有分歧的。一些军官就认为,士兵在前线流血打仗,作为补偿,去慰安所不应付钱。南京大屠杀中大规模强奸事件的发生,就与日本军人的这种补偿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进攻南京的主力之一、柳川平助的第1O军,是由自1937年8月以来就在华北连续作战、伤亡较重的第6师团和从国内匆忙调来的两个师团组成,都不愿久战。新增士兵在出征前即被告知占领上海后就可以回国,然而向南京进军的命令却使得他们的回国梦破灭。从军记者河野说:&柳川兵团是在正要回国的时候被调到前线的,恼怒在心成了一种发狂的状态&(6)。为了激发士气,军官们就向士兵宣传&在这里加油的人都可以在南京拥有漂亮的姑娘&,&只要进攻到南京的话,杀人、放火、强盗、强奸都可以&,以纵容抢劫、屠杀、强奸等暴行,来使士兵发泄不满情绪。当时任日本同盟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的松本重治,根据他的同僚、第十军随军记者所谈,这样记述道:&柳川兵团进击所以迅速,甚至可以这样说,那是由于在官兵中间有一种可以随意进行掠夺和强奸的默契&(7)。因此,在经过艰苦作战、付出惨重代价攻入南京后,第6师团长谷寿夫立即下令&解除军纪三天&,这就是把纵容奸淫、抢劫、烧杀作为对士兵的奖赏。于是,完全丧失人性的日本军人,怀着疯狂的报复心理和强烈的补偿心理,对无辜的南京女性进行大肆奸淫,南京强奸暴行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日本军人的性&校正&心理,是指在战场上失败以后,失败和沮丧的心理在被占领国家的慰安妇身上得到&校正&,使其重新找到征服者的自信。这种卑劣的&校正&心理,实质上是占有和补偿心理的延伸。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开始大规模抢掠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在日军上层看来,这样能够抚慰那些因长期战争屡遭失败而产生沮丧情绪的官兵。正如日军情报官员大雄一男在给日本陆军本部的一份文件中所指出的:&用中国妇女做慰安妇,会抚慰那些因战败而产生沮丧情绪的士兵,他们在战场上被打败的心理,在中国慰安妇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校正。&&当日本武士道不能支撑崩溃的士气时,中国慰安妇的肉体却能对复原治疗士兵的信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在中国女人身上得到满足,必将在中国领土上得到满足。占有中国女人,便能滋长占有中国的雄心&(8)。日本军人正是以这种对中国妇女的占有心理,来&校正&被中国军队打击的失败心理。即以占有中国女性身体的征服感,来&校正&军事占有上的失败感。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的身体在民族战争中其实是战场的一部分,侵犯民族主权或自主性与强暴女体之间、占领土地与&占领&妇女子宫之间,似乎可以画上一个等号。换句话说,人侵者强行对&它者&领土的&进入&(penetration)可以理解为一种&阳具&的霸权行为& 。也就是说,日本军人与中国慰安妇之间,不仅仅是身体的占有关系,实质上还存在着一种处于对抗状态的两个敌对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存在着&侵略&和&抗日&的对立关系。日本军人就是将白天对中国军队的失败,对中国人民的憎恨和复仇心理,化为了晚上对中国妇女(慰安妇)的征服与胜利,毫无保留地发泄到其敌对民族的女性身上,从而实现了从失败者到胜利者角色的转换。这种卑劣的精神胜利法,对于鼓舞日本军人的士气,显然比武士道更为有效。因此,日本军方首脑反复强调,慰安妇&对于鼓舞将士的士气,完成圣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10)。  四、祈求平安和感受存在心理  日本军人的性生活不仅极为放纵,而且还非常迷信,突出表现为祈求平安和感受存在心理。日本军人不仅认为吃人的生殖器可以增强生殖力,而且深信强奸处女能在战斗中更加有力。他们甚至戴着用受害者的阴毛制成的护身符,相信这样就有了魔力而不会受到伤害。尹贞玉女士也指出:&日本军人认为,打仗前如能玩玩女人,就会交好运,不会受伤&(11)。日本军人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辟邪求生&心理,这对于朝不保夕的士兵们来说,无疑有着异乎寻常的精神作用。日本老兵水野靖夫也说道:&上级号召士兵们首先要去&养精蓄锐&。没有接触过女人的人,就打不了仗。所谓的&养精蓄锐&,就是要去体验女人&(12)。既然认为&没有接触过女人的人,就打不了仗&,那么性生活对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来说,就是绝对的需要,越是第一线的部队就越需要;仗打的越是激烈,越就更需要。这也就是二战时期哪里有日本军队,哪里就有慰安妇的原因。  日本人还有一种迷信心理,叫做&生的确认&,即男人通过与女人的身体接触、得到女人的抚慰,特别是与女性性交,来体验和感受生命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在当今日本,竟然有80多岁的老人乐于通过&援交(援助交际)&方式,和少女发生性关系的怪事。其理由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可以感到青春的活力,并且可以回味年轻时代的美好时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日本并不少见,很多日本男人就是靠着买淫才感到生命的存在(13)。  这种通过女性身体来感受生命存在的心理,在二战期间朝不保夕的日本士兵当中表现的特别突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验证存在&心理。  1939年3月在浙江长兴,遭到袭击后活着回来的几个日本士兵,一回到兵营便心急火燎地敲开慰安妇们的房间,抱住慰安妇。他们这是为了确认自己还活着,以减少战友死亡的刺激,并乞求慰安妇对他们的恐惧的心灵给予抚慰。  千田夏光在《从军慰安妇》一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几个遭到袭击侥幸逃脱、深夜从前线归来的士兵冲人慰安所,第一个士兵把慰安妇庆子推倒在床上,迅速撕开庆子的上衣,然后发疯地吮吸着庆子的乳房,一边还呻吟道:&我得救了,我得救了,不会死了!&(14)  一个在中国战场从军5年又被征集的日本军官,也这样写道:&在这里,似乎只有淫乱一件事在维系着人们的生命。骗人的、唯心的证据,像军人敕谕和战阵训之类,大大小小有很多,但唯一证明我们还活着的,可能就是我们心中蠕动着的淫乱的情感和这种情感的发泄(15)。  日本作家田村泰次郎(年)的小说《雾》,曾经描写过二战日本士兵活着的两大理由:既同敌人战斗,又追逐女人,自己才尝到了活着的滋味(16)。&同敌人战斗&是军人使命所在,无可厚非;&追逐女人&竟然也成为活着的两大理由之一,并且是通过&追逐女人&,&自己才尝到了活着的滋味&,足见女性身体对于日本军人认知自身生命存在的特殊意义。  这说明,日本军人需要慰安妇,不仅仅是为了解除寂寞和满足性欲,还希望能够在战斗中保住性命、感受到精神上的抚慰和生命的存在,也就是证明自己还活着。这对稳定其的情绪、防止发生过激行为,显然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日军高层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让士兵们依偎在女人的胸脯上,与女人亲近,有利于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所以设立慰安所能暂时缓解士兵的恐惧心理(17) 。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种效果,有的慰安所还要求朝鲜慰安妇穿上日本民族的和服接待日本军人,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在家的感觉,以稳定其紧张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慰安所的建立,也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日本军人这种特别的精神需要。1939年6月,日军独立炮兵第3联队的《阵中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现在,慰安妇增加了,精神上感到很安慰& 引。  五、交易心理  由于进入慰安所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使得日本军人感到慰安所与日本国内的妓院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与慰安所之间是买卖关系,因此产生了交易心理。  根据日军慰安所的管理规定,日本军人进人慰安所并不是免费的,而是需要交纳数量不等的费用。因此,在日本军人看来,他们与慰安所之间,是&公平交易&关系。日本军人的这种性交易心理,实际源于日本色情业的泛滥。  日本的色情业一向发达,明治、大正时代尤其兴盛,即使到了昭和战争年代也不逊色,进而在日本人当中形成了&只要付了钱,怎样都可以&的观念。在日本人看来,买春和卖淫,一方付钱一方提供性服务,对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交易,没有什么羞耻可言。这种公平交易的观念,不仅嫖客有,就连妓女也有。所以,日本军人付了钱进入慰安所,就像平时进妓院一样心安理得。正是将日本军人与慰安妇的关系看成是嫖客与妓女的关系,日本国内就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说慰安妇是商业行为,慰安妇自愿而不是强制的,日本军人是付了钱的等等,企图以此掩盖慰安妇作为性奴隶的本质。  慰安所向日本军人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慰安所的日常开支,慰安妇本人得到的&报酬&其实少的可怜,并且很多还是无法正常流通的军用票,几乎是一堆废纸。另外,对于被视为战利品的抢掠来的中国慰安妇来说,拒绝、抵抗就意味着死亡,生命尚且毫无保障,谈何&报酬&?  日本军人之所以会产生交易心理,只是因为进入慰安所要付费。应当说,这种交易关系只存在于日本军人与慰安所的经营和管理者之间,并不存在于日本军人与慰安妇之间。其实,&所谓&从军慰安妇&,是被置于日军的管理之下、毫无权力地被限制在一定期间强迫为官兵们进行性服务的女性们&(19)。慰安妇既无人身自由又毫无人格尊严,只是被视为泄欲工具、&公众厕所&、一种特殊的&战略物质&,日本军人也不可能把与慰安妇的关系真正理解为&平等交易&关系。由于普遍存在着占有和补偿心理,即使是日本慰安妇,稍有不从也饱受摧残,日本军人从来没有将她们视为一般意义上&平等交易&的卖春女,更不要说被他们视为战利品的中国和其他被占领国家的慰安妇了。实际情况是,&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慰安妇既不是人,也不是女人,只不过是使用过便扔掉的工具而已。(20)  注:  (1)郭歧:《陷都血泪录》,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f圜l料》编委会,南京图书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2)[日]东史郎:《东史郎日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318页。  (3)[日]笠原十九司:《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性暴力结构》,《江海学刊》,2001年第6期。  (4)(11)[韩]尹贞玉 《关于朝鲜妇女充当&挺身队&(慰安妇)的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4期。  (5)陈顺馨:《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读书》,1999年第3期。  (6)[日]森川康平:《南京大屠杀与三光作战》,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0页。  (7)转引自[日]洞富雄:《南京大屠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页。  (8)《远东审判案》,备用资料第103册第51章,第342页。  (9)陈顺馨:《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读书》,1999年第3期。  (10)[日]金一勉:《天皇的军队和朝鲜人慰安妇》,三一书房,1976年版,第20页。  (12)(14](17]苏智良:《日军性奴隶&& 中国慰安妇真相》,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第36_37页、第35页。  (13)老唤:《日本人的背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15)[日]若枧泰雄:《日本的战争责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页。  (16)转引自赵鑫珊、李毅强:《战争与男性荷尔蒙》,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  (18)《性与侵略&&84个军队慰安所原日本兵的证言》,东京社会评论社,1993版,第365页。  (19)[日]吉见义明:《从军慰安妇》,岩波书店,1995年版,第11页。  (20)[日]从军慰安妇110号编辑委员会:《从军慰安妇110号》,a东亦,明石书店,1992年版,第13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智良:《慰安妇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2][澳]乔治&希克斯:《慰安妇》,滕建群译,新华出版社,20o2。  [3][美]鲁思&本尼克里特:《菊与刀》,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商务印书馆,1999。  [4][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张俊彦译,2001。  [5][法]古斯塔夫&勒庞:《鸟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6]赵鑫珊、李毅强:《战争与男性荷尔蒙》,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7][日]津田稻夫:《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程兆奇、刘燕译,新星出版社,2005  [8][美]昊天威:《日军史无前例地强暴中华妇女》,《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2期。  [9][美]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1998。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
编辑:吴步璇 更新: 15:01:31
再曝慰安所旧址:老人8岁时被逼洗避孕套
中国慰安妇
荷兰老人忆日军集中营:白人妇女轮流做慰安妇
日本书中的真实慰安妇
日军杭州兽行曝光:强令二百多妇女脱去衣裤等待被强奸日本真的承认了战时强征慰安妇?
Comfort Women,A Crime Japanese can not deny
作者:李淼 日
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在这么敏感的日子里,竟然看到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首次公开否认‘河野谈话’”。这个醒目的大标题让我惊讶了半天。因为报道显然是错误的。
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首次对二战中日军相关的“慰安妇问题”发表谈话,承认原日本军参与了慰安所的设置、管理以及慰安妇的运送。这是第一份日本政府承认并为慰安妇问题道歉的政府文书,被称为“河野谈话”。
日,日本国会议事录写道,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国会参议员内阁委员会上回答质询时说,“我们已明确表示,会继承河野谈话,不会修改河野谈话”。
那么,没有否定河野谈话,菅义伟那一天到底否定了什么呢?在发表《河野谈话》的记者会上,记者问“是否存在对慰安妇的强掳问题”?河野答,“有这个事实,可以这么理解”。菅义伟说,河野在记者会上这个错误的回答,“令国际社会有日本政府强征慰安妇的印象”,“日本必须恢复自己的名誉”。
菅义伟否定的仅仅是河野在记者会上的发言,并不是《河野谈话》这份政府文书。
“否定河野谈话”—误报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不仅大陆媒体,就连港媒、台媒都出现同样的误报?源于对第一手数据的知识太匮乏。是的,从1993年,日本发表官房长官谈话《河野谈话》后,对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一直继承,并没有修改过,安倍内阁也在2013年5月通过那个决议的政府答辩,正式表明继承《河野谈话》。这份八百多字的谈话,全称叫《有关慰安妇调查结果发表的河野内阁官房长官谈话》,有两项核心内容:一是承认“前日军曾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慰安所的设置、管理、慰安妇的运送,募集慰安妇时,由受军方委托的业者负责募集。很多事例证明,是通过诱骗,强迫压制,违反本人意愿的方式招募来的,官宪也曾参与”。第二,谈话对慰安妇问题进行正式道歉,“政府对所有经历了诸多痛苦的随军慰安妇表示道歉和反省”。
尽管日本仍有一些活动家,批评政府应该直接向慰安妇进行国家赔偿,他们指责《河野谈话》用词暧昧、逃避政府责任、反省不够彻底,甚至它只是河野洋平个人的立场,没有通过内阁决议,但从战后的历史来看,不能不说,《河野谈话》的意义仍然值得肯定,因为它是第一份日本政府承认并为慰安妇问题道歉的政府文书。
日,江苏如皋年逾九旬的老人周粉英近日毅然向社会公开自己屈辱的慰安妇经历,从而成为目前江苏唯一的一位日军慰安妇“活证人”。
现在,我们看《河野谈话》时,最大的疑问就是日本政府是否真的承认了“日本曾用强迫的手段征用慰安妇”。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找不到依据这样的描述。唯一的提到“违反本人意愿”的那句话,巧妙地利用了日语中暧昧的语法,并没有主语。
因此,这样的描述,就给了安倍内阁很好的借口,即便继承《河野谈话》,但却有了可以不承认政府曾参与“强征慰安妇”的理由。官房长官今年4月任命了一个特别调查小组,重新调查河野谈话发表的经过是否有悖事实。这个在安倍内阁授意之下成立的5人调查小组,6月公布的报告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不但河野谈话对16名慰安妇的调查不充分,日本当时还就具体措施,秘密征求了韩国的意见”,言外之意,这份谈话是外交让步的产物,全无严谨的学术价值。
朝日的堕落:慰安妇问题真的存在吗?
如果说这份在调查报告只是一个前奏,那么,8月5日《朝日新闻》头版登文承认,“吉田清治证词是误报”,则引爆日本国内的争论,人们将目光转向同一个焦点, 那就是,慰安妇问题是杜撰的吗?强征的行为是否真的存在?
最早的误报要追溯到1982年。《朝日新闻》刊载文章说,日本男子吉田清治证言,日本曾在韩国济州岛强掳过200名朝鲜女子作为慰安妇。吉田证言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任务,他的证言作为日军战争犯罪的根据,之后屡屡被报道引述,仅《朝日新闻》,从1982年到1997年,就引用过16次。
32年之后,《朝日新闻》终于承认,日军在朝鲜曾强行征用朝鲜女子作为慰安妇的事实,是捏造出来的误报。
朝日的窘境令保守派如虎添翼。他们利用各种场合提醒并引导舆论和民众:那就是,日军是否真的强征过慰安妇?
吉田证词是假证,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他的话。已故的吉田清治从揭露战争丑行的英雄,一夜之间成了举国皆知的骗子。然而,也牵带创刊135年、日本发行量第二的朝日新闻社,被各保守派唾骂为“卖国贼”,面临“创设以来最大的危机”。右翼连日来甚至在东京筑地的朝日新闻本社外筑起“人墙”,为避开激烈的高音喇叭同右翼冲突,一位朋友告诉我,那时候,朝日的记者们都不敢走正门,只能走侧门回家。
始终不肯露面直接给出解释的朝日新闻社,9月11日,终于临时决定社长会见媒体。去参加那场众人瞩目的记者会,下了地铁,就看到朝日新闻的大楼外已站着很多表情严肃的职员,至少十几名,拉起了警戒线,甚至记者带的包都要过安检。会场盛况非常,座无虚席,一个大学时代的同窗,叫苦他因为没有名额,只能在会场外特设的转播室看实况。
但会见中的话题,集中在对福岛核事故的误报,对慰安妇误报的经过,寥寥数语带过。有同行失望地说,这样的会见,本应直接为误报反省道歉,但更多的却似乎是在推卸责任。
朝日新闻的声誉一落千丈,随即,朝日的窘境,也令保守派如虎添翼。他们利用各种场合提醒并引导舆论和民众,当然,这也是安倍的幕僚们一直以来所主张的:那就是,日军是否真的强征过慰安妇?
安倍晋三:没有发现“强征”慰安妇的证据
看首相安倍的慰安妇问题观,要看“强制性”有两个概念,“广义的强制性”和“狭义的强制性”。2007年,安倍第一次内阁时通过内阁决议,提出这两个概念,立即引发媒体质疑,是不是日本要否定河野谈话?
“我认为,存在‘广义的强制性’和‘狭义的强制性’。是否强行进入(被征作慰安妇的女子)家中,强行带走这些女子,还是这些女子自己不想成为慰安妇,却被迫不得不当了慰安妇,这叫‘广义的强制性’”。
日,现年79岁的李金鱼老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述当年日军暴行。李金鱼老人在年仅14岁时和堂姐李金娥一起被侵华日军抓作慰安妇,两个月的非人折磨造成她终身不能生育。
安倍说,无论是政府在1991年12月到1993年8月的调查,还是政府已经掌握的资料,都“没有找到能证明日军或官宪曾直接强征慰安妇的证据”。安倍这时候强烈地质疑,在初中的教科书中,写进慰安妇的内容,是否合适?是否要看这些初中学生的发育状况?或至少需要注明,“并没有发现曾经直接强征慰安妇的证据”。
当然,安倍在国会没有正面明确回答两者之间的区别,但简单说,“广义的强制性”和“狭义的强制性”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被迫成为慰安妇的那些女子,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带走的,是“(日军)野蛮地闯入他们的家里,用强迫手段抓走了这些女子”,还是“虽然她们自己不愿意,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自己去做了慰安妇”。
安倍的逻辑是,既然没有证据,就说明日军并没有强迫抓走那些女子;但日本却要因此而遭受全世界的指责,应该为日本恢复声誉。
反对派说,不管是否真的有“狭义的强征”,慰安所的存在不可否定,也有大量新数据证明,日军曾直接参与。只是多数二战时的资料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只是政府不愿意将它们公诸于世而已。
但需要留意的是,无论是第一次内阁,还是第二次内阁,安倍内阁的正式文书,都没有说过要修改河野谈话,毕竟日本不愿引发更多的外交风波。第二次当首相的安倍显得更加谨慎,人们关心安倍的历史认识,但对是否会发表一份新谈话,取代河野谈话,安倍一直不置可否。
日本的赎罪:亚洲女性基金
要怎样赎罪?1995年,村山富市内阁通过内阁决议,决定创立亚洲女性基金,由日本政府和国民一起,共同救助那些二战时不幸沦为慰安妇的女性。全国版报纸的广告上,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一名日本国民,都应该了解受害者的痛苦,表达衷心的道歉…希望通过这份国民基金,更多的日本国民能够表达你的谢罪之情,请更多的人参与并合作”。
由政府直接呼吁国民捐款,这种方式前所未有,捐款的方式有四种,1)普通市民捐款 2)工会捐款 3)经济界大笔捐款 4)通过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等进行的捐款
当时的情形,一名发起人在回忆录中写道,很多民众热烈响应,“有一名住在老人院的老婆婆,自己很穷,却一下子捐了300多万日元”,“还有人留下字条,说日本民众应该承担慰安妇问题的战争责任”。
直到2007年基金项目结束,共募集到6亿日元,向菲律宾,韩国,台湾的285名前慰安妇每人提供了200万日元补偿。
安倍不会修改《河野谈话》,但是会加大国际宣传日本没有“强征”慰安妇,这两种处理方法短期内会同时进行。
从1996年起,有4位首相,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小泉纯一郎,曾向前慰安妇们送去道歉信,《内阁总理大臣给前慰安妇的道歉信》中这样写道:“所谓随军慰安妇问题,在当时军方的参与之下,令很多女性名誉和尊严深受伤害。我作为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对作为所谓随军慰安妇,经历了诸多痛苦,身心蒙受难以愈合的伤口的各位,表示衷心的道歉与反省”。
尽管这封道歉信,是由代表日本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署名,但最初的英文译文,却被翻译成“My Personal feelings”,虽然后来又改为“My feelings”,但却招来众多学者舆论的质疑,这并不是一封正式的政府道歉信,只是为逃避国家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已。
对韩国前慰安妇的补偿,显然是失败的。韩国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处罚责任人、进行国家赔偿,因此,从亚洲女性基金成立之初,韩国舆论就强烈反弹,接受补偿金的前慰安妇甚至遭到唾骂,这些都令亚洲女性基金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在亚洲女性基金的官方网站上,仍有大量有关慰安妇的史料和文书,继续公开给民众。但日本外务省在10月11日,删掉了外务省网站上《基金成立告国民书》的内容,媒体分析,就是因为这份文书中,明确承认“强征”慰安妇。当然,外务省的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误解”。
保守自民 慰安妇问题何去何从?
不可否定的事,在执政党自民党内,仍有相当多的保守派议员要求修改《河野谈话》。这份由自民党政调会提交的请愿书中这样写道:“河野谈话未经充分检证,不符事实,是政治交易的产物,自民党必须反省。要恢复先人名誉,重拾日本人的尊严”。
但安倍内阁拒绝了自民党的这一提议。安倍不会修改《河野谈话》,但会加大国际宣传日本没有“强征”慰安妇,这两种处理方法,短期内将会同时进行。因为对安倍来说,由于有保守派的稳固支持,不修改《河野谈话》,既可以避开外交风波,又不至于失掉选票,一箭双雕。
日,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国“慰安妇”诉讼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了原告二战时被侵华日军绑架和强暴的事实,但驳回了中国“慰安妇”的赔偿请求,引起中国原告、律师及日本友好人士的极大不满和强烈抗议。
在年年递增的日本国际広报预算中,内阁府公布,今年度的国际広报战略是18亿日元,比去年度8.5亿日元多出了整整一倍还多;据说明年还至少会增加两倍。除了慰安妇问题之外,当然还有领土宣传、历史认识的宣传费用,目的就是为日本减责,扭转日本的负面形象。
在野党、活动家们愤怒地说,是否有过“强征”的行为,并不是慰安妇问题的本质。活动家们要求日本政府正式为慰安妇问题道歉与赔偿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他们向政府递交请愿书,出示五百多份据称能够证明“强征”的数据,但最终也只有一位年轻官僚走出内阁府来做个样子,算是勉强受理。不能不说,这些站出来的人,在日本还只是少数的声音。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凤凰卫视驻东京首席记者。新浪微博搜索“凤凰李淼”
凤凰网评论微信
凤凰大参考尽在掌握
凤凰评论出品
策划:赵雅楠
栏目合作:
弗格森事件引发了全美70年以来最大规模游行抗议,截止12月7日,事件仍然在继续发酵,美国总统奥巴马于上周五发表紧急讲话,承认“美国长期以来存在对少数群体社区执法不公的问题,”对此骚乱的强硬态度明显发生软化。为什么奥巴马前后态度不一?为何骚乱独独发生在弗格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慰安妇接待日军的姿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