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渔证,捕鱼的怎么就办不了渔民捕鱼视频证

中国渔民心酸讲述捕鱼“越界”困局
山东威海&现在应该是渔民们最忙最旺的时候,但我的船根本不敢再往远开了。&在山东威海石岛渔港的码头上,当地渔老板陈先生坐在自己奥拓车里,对记者这样叹息道。在他的车里,有一张上个月的旧报纸,醒目的标题写着&&&&韩国两天抓26艘中国渔船,动用大型军舰和直升机&。12月12日,一则&中国渔民刺死韩国海警&的消息不仅让韩国炸开了锅,也使这座东部沿海城市近年来紧绷的神经再次被拉扯。被扣的中国&鲁文渔15001&号就是威海市文登注册的渔船。谈到对外渔业纠纷,有渔民一边摇头一边表示&都是被逼得没法子&。这些中国蓝色国土的耕种者们为何冒险赴外海捕捞?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苦涩?中韩渔业纠纷为何不断激化?《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近日在威海一些渔港与众多渔民深入对话,试图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  事件给中国渔民带来巨大冲击  山东威海石岛渔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家中心级渔港,近些天常刮大风,石岛港内停满回港的渔船。《环球时报》记者12月13日中午好不容易联系到几名当地渔民,他们刚从威海荣成海洋渔业局出来。该局每月都会向当地所有渔船老板发通报,宣传相关法律,同时警告渔船不要越界非法捕捞。在12日的事件发生后,渔业局召开紧急会议。&渔业部门管得很紧,一直告诉大家不要越界捕鱼,更不要抗拒检查,但没办法&&&一名船老大欲言又止。他告诉记者,除了被韩国海警抓去的一艘船,中国渔业部门实际上也扣留了几艘12日越界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等待处理。  12日中国渔民刺死韩国海警的新闻传出后,韩国媒体对中国渔民&暴力抗捕&大加挞伐,&蝗虫&、&疯狗&等谩骂式词汇充斥在韩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一名据说曾与韩国海警打过交道的渔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海上情况远比陆地上人们想像的复杂,即使真像韩国人说的那样杀了海警,&也是被逼得没法子,就像人饿急了会去偷一样&。他说,&那些人只是普通渔民,本意绝对不会恶意伤人,闹出人命肯定是意外。这些人只会想如何脱身,不用被罚个三四十万元。&  实际上,越界捕鱼的中国渔船经常看到韩国海警船的影子就会掉头往回开,但中国渔船的装备和配备直升机等&重型&装备的韩国海警根本不能比,经常被韩国海警逮个正着。那些全副武装的韩国海警对中国渔民从不客气。一名渔民向记者讲述了十几天前他一个朋友的船&挨枪子&的故事。他说,朋友的船越界捕鱼,在被对方发现后掉头就跑。没想到,韩国海警一边猛追,一边对着渔船上的雷达连续开枪,&船员们吓得魂都没了&。对当地渔民来说,12日的事件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对韩国称将允许海警首先开枪对付反抗的中国渔民,一名渔民说,准备暂时&收手&,&想平安过个年&。  赴韩入渔有证无证都可能受罚  朝鲜半岛西部海域是山东渔民上百年来的传统渔场。这里距胶东半岛三四百公里,渔业资源丰富,因此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渔民&向外走&的首选。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从2005年开始,&中国渔船侵入韩国专属经济区&的消息不断见诸韩国媒体。2008年,中韩渔业冲突集中爆发,两名中国渔民溺水身亡;一名韩国海警也在试图盘查中国渔船时落水身亡。为了打击越界捕鱼,韩国海警增加舰艇,配备直升机并组建特攻队,用打索马里海盗的办法来对付中国渔民。&那里以前明明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怎么就成韩国专属经济区了,我们刚开始都弄不明白,不自觉就过线了。&石岛渔港陈老板疑惑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名专家告诉记者,问题的答案在于2001年生效的《中韩渔业协定》,该协定将中韩之间的水域划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暂定措施水域&、&过渡水域&和&维持现有渔业活动水域&。其中&暂定措施&的两片水域在协定生效4年后的2005年,转为中韩各自专属经济区进行管理。而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有一部分正好位于韩国专属经济区内。根据《中韩渔业协定》规定,中国渔民若想进入这片区域,须得到韩国授权中国相关部门颁发的&入渔许可证&。山东沿海各地海洋渔业局每年组织渔船进行&摇号&,中签的渔船才能得到许可证。但是,陈老板说,仅石岛渔港就有几千条船,摇到号的只有&百八十条&。他的两艘船从未&中过签&。他说,以前山东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大家想不到去韩国那边打鱼,一个证三四千块钱就可以买到。但这一两年,一个证已被炒到26万元。&
&  不过,即便是拿到许可证的渔船,去韩方专属经济区捕鱼也不容易。一名有证的渔船老板用&骚扰&一词形容韩国海警的密集盘查。他说,进入韩国专属经济区的渔船需要每时每刻与韩方保持联系&&&报产量、报位置,韩国海警还随时会登船检查。一旦发现渔船的渔网网孔大小、航海捕捞日志、捕获物、捕捞量或其他任何细节有违规,韩国海警就会扣船。陈老板说,许多持证渔民打一会鱼就要称一称,生怕&超重&。如果韩国规定250马力的船只准打40吨,打少了可以,但即使是超过一点也要受罚。&怎么能掐得那么准嘛,而且他们罚得重,一罚就是三四十万人民币。&为求通融,渔民们有时还不得不拿酒和钱贿赂海警,因为如果完全按照韩国的规定去捕捞,&来回路费都赚不回来&。  许可证贵,而且持证捕鱼也赚不着钱,当地一些渔船干脆无证捕捞。这类渔船一般在夜间或大风大浪时出海,趁韩国海警不便出港时越界打上几网。这样做极其危险,前不久,荣成一条无证渔船从&对面&捕捞的返回途中沉没。一名渔民告诉记者,他有次曾趁大风出海,但没想到后来海上刮起十级大风,差点翻船,&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据韩国统计,最近5年,韩方对中国渔船的罚款总额达294亿韩元(约合1.64亿元人民币)。如果有&暴力行为&,中国渔民还会面临刑事处理。对于这些措施,一些韩国媒体觉得不够,并不断指责中国政府对渔民管制不严。对此,威海成山镇马山码头的李老板说,实际上,违规或无证的渔船被抓后除了韩方的处罚,回来后还面临中国渔业部门的处罚。他说,&一般来说,回来后当地政府会在几个月内禁止该船捕鱼,并可能被取消燃油补贴。&所谓燃油补贴,是指当燃油价格高于某一标准时,中国有关部门向符合规定的渔船提供资金补贴。按渔船&主机总功率&来算,一艘280马力的渔船一年可以补到17万元。李老板说,即使再赔本,自己也不敢越界无证捕鱼,倘若被抓再扣掉燃油补贴,&那就真会破产&。  中国近海渔业陷入困境  实际上,在威海,像荣成、文登等位于渤海与黄海两大近海渔场交界处,曾因坐拥&鱼仓&成为山东&蓝色经济&的领头羊,为何渔民们不惜冒危险非要越界捕鱼呢?在当地一个名为&北方渔市&的码头上,陈老板指着从自己的&鲁文渔XX&号渔船卸下来的鱼让记者看,几乎全是巴掌长的小鱼,根本没有那种能在饭店卖到百元一斤的海鲜。陈老板说,他的船只在近海打鱼,一来一去得10天,打上来的都是只能做鱼粉的&破烂鱼&,一次出海最多卖20多万元。&光油钱就得烧掉十四五万,还得给20多个船员开工资。把成本刨掉,根本赚不到钱。这里渔民的情况都一样。&  据当地人说,一般来说,渔业资源是流动而且可循环的,如果只在鱼群成熟的地方作业,并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太大损害,但中国渔民是&追着鱼打捞&,而且用的多是俗称&绝户网&的捕鱼网。&比如近几年城里流行吃带鱼,渔民甚至会追到带鱼产卵的地方,大小通吃&。这样的捕鱼方法,加上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许多渔民陷入困境。  对于中国渔船越界捕鱼的事,一名叫赵南兆的韩国渔船船长对记者说,中国渔船到韩国专属经济区域越界捕捞的事经常发生,其中绝大部分中国渔船都是没有正式牌照进行非法捕捞。赵南兆说,虽然中国渔船几乎没有直接与韩国渔船发生过冲突,但由于中国渔船数量太多,并且使用网眼过小的拖网捕鱼,给韩国渔业资源带来巨大危害。事实上,仅十几年前,韩国渔船到日本专属经济区内进行非法捕捞产生纠纷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环境,韩国控制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并稳定提高海产品价格,使越界捕鱼逐渐减少。一名中国渔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中国地方近年也严格控制批准新渔船,但一些渔民除了捕鱼没有其他谋生技能,转业比较困难&,中韩渔业纠纷短期内可能难以消停。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吕超对《环球时报》说,&如果渔民问题最终上升为外交问题,并在各自国内激起民族情绪,这才是两国在一段时间内都需面对的危险&。吕超还说,中国周边海域的情况愈趋复杂,中国渔民很容易成为&靶子&,渔民出海应加强法律意识。(记者 李亮 莽九晨)&
他们是蓝色国土的耕作者,大海是他们的谋生之源;他们奔波于中国海洋领土的最前沿,出海捕鱼,客观上也是在身体力行地保护着祖国的海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隐忍或承受各种争议,然后继续在周边国家的围堵中游走。  随着最近因捕鱼遭遇海盗绑架和外交风波频率的增多,他们忽然之间就仿佛成为周边外交的燃爆点之一。当对方执法人员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粗暴野蛮处理事态的时候,中国渔民,他们还能在这片蔚蓝色的海域上行走多远?&  漩涡中的中国渔民&
&&&  在海洋资源有限和其他复杂的背景下,远洋捕捞正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周边外交的燃爆点&  仿佛应了开渔季节的时令,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一周年之后,中国渔民的&多事之秋&又一次到来。&  11月6日,日本长崎海岸警卫办公室称,一艘舷号为&浙岱渔04188&(排水量135吨)的中国渔船在长崎附近海域涉嫌非法捕鱼,中国渔民随即被扣押。3天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被扣的中方人员在缴纳罚金后,已被释放并直接返航。&  就在此前半个月,韩国海洋警察署同样以&非法捕捞作业&为名扣押了3艘中国渔船和31名船员。&  虽然这两起渔事案件如今相继画上句号,但背后所折射的,乃是中国渔民在生存之困与海外作业安全之痛中的真实写照。&  掠夺式发展造成近海无鱼&  我国大陆海岸线绵延18000公里,《洪湖水浪打浪》中的歌词&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曾被认为生动描述了中国老一辈渔民的生活景象。然而如今,从辽宁到山东,再到两广,沿海各地却纷纷出现&近海无鱼可打&的尴尬。&  今年8月31日零时渤海休渔期结束后,有数百艘渔船驶入渤海,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渔获量较往年减半的残酷现实。&  由于年中康菲石油公司溢油事故的影响,渤海的境况似在外界意料之中。即使11月初,离事发时已过去5个月之久,但在渤海湾附近的沙滩上,油污留下的痕迹仍清晰可见。据当地渔民介绍,7月中旬时,渤海还曾出现长约2海里的巨大赤潮带。这对渤海中各类鱼虾的生存,无疑是一场灾难。&  其实早在康菲漏油事故之前,已有学者对石化产业密集排列的渤海发出&渤海变死海&的警告,但海洋开发的步伐无法因当地对就业与税收的需求而减弱,渔民&&成为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后的直接牺牲品。&  眼下,渤海一带的渔民有的干脆歇业,有的则开始考虑转战其他渔场。不过,与渤海渔场齐名的近海其他三大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情形亦不乐观。&  在舟山,渔民捕捞愈走愈远,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在海南,近海渔类资源几近枯竭,当地渔民甚至用&守株待鱼&来形容生存的艰难;在广西,已从北部湾传统渔场撤回的渔船高达5000多艘,直接影响到了广西全区4.67万渔民的生计&&&  来自国内媒体的一份调查显示,近海环境&沦陷&是中国近岸开发普遍过度的&苦果&。其中,仅重工业化布局而言,从大西南出海口北部湾一直往北,&大码头、大化工、大钢铁、大电能&到处点火。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莫不在向石化工业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此外,在地方短期利益驱动下,正在形成对岸线盲目抢占、低值利用的局面,沿海港口发展和临港工业基本都是靠围填海形成。&  多重掠夺式发展,令渔民&失海&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近海生存空间萎缩,中国渔民赴远洋捕捞成为突破的方向之一。&  以山东威海市为例,当地也鼓励有条件的国营和民营捕捞企业到国外建立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随着企业的发展,中国渔民的足迹逐渐深入到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地。
南海渔民:外国军舰追逐下的冒险  和外国军舰&交手&的结果,常常意味着一个渔民家庭从小康瞬间掉入赤贫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叶苹、夏冠男发自潭门 11月初的海南略有寒意,为了在农历新年前能满载而归,陈则波紧赶慢赶地给他的渔船&琼海03026&号准备渔具、柴油,以及食物和淡水。一切准备好,他便要带领20多名渔民兄弟,开拔驶向蔚蓝色的大海&&潭门人的&祖宗地&南沙。  面色黝黑的陈则波正值壮年,但在潭门镇,45岁的他算得上是一位&老&渔民了:13岁随父兄出海捕鱼,22岁成为船长,曾多次前往黄岩岛附近海域捕鱼。在30多年的出海生涯中,他风雨无阻,外国舰船、军警&&在海上遇到多少次危险自己也记不得了。但无论风险多大,他始终坚持一年4个航次到南沙捕鱼。  有人称陈则波他们为&耕海人&,意指这些渔民出海犹如农夫耕田,悉心呵护着,绝不荒废一寸土地。  两次被抓  作为土生土长的潭门人,陈则波的祖业就是到南沙捕鱼,&没有人能比我们更了解南海,这里的渔民从小就出远海。&陈则波说,祖辈们留下了丰富的航海经验,教会他们如何驾驭、躲避狂风巨浪,但有一种风险是祖辈们从没遇到过的,这就是因捕捞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  潭门渔民一般都比较爱抓星斑、石斑、苏眉、龙虾等鱼虾,数量多质量也好,市场上能卖到上百元一斤,有时候一个航次就能挣上几十万元。但这些珍贵品种只有礁盘的泻湖里才能抓到,而南沙45个岛礁被周边国家侵占,于是生产风险大大增加。  陈则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捕鱼,他说,&菲律宾的军舰是从1990年开始在黄岩岛附近出没的,他们一旦发现中国渔船,就实施抢劫,上来就把我们赶到船头,然后抢东西,谁反抗就打谁,潭门很多渔民都被外国舰船驱赶、抓扣、拘押过。&  &我出过两次国,都是被抓去的。&第一次被抓,是1997年在黄岩岛北面海域,当时和他一起被抓的共4条船,60多人,&全部被带到了菲律宾,关了5个多月。前两个月在监狱里,老是有人生病,后来就把我们看管在自己的船上。等到释放时,我们船上价值十几万的打鱼工具、导航系统全都不见了。&  又过了一年多,1999年,仍然在这个海域,陈则波的渔船再次被菲律宾军舰发现。一想到在菲律宾蹲监狱的日子,陈则波掉头就跑,不过时速只有&七八节(海里)&的小渔船哪里是对方军舰的对手?很快,他就被追上,铁甲军舰冲上来,把陈则波60吨的渔船撞沉,一船人全掉进海里,被菲律宾海军捞上来后又抓去关了几个月。  无论是船被抓扣还是被撞沉,渔船上的家当都&在劫难逃&。所以,和外国军舰&交手&的结果,常常意味着一个渔民家庭从小康瞬间掉入赤贫。  不能失去&祖宗地&  中国渔民在南海捕鱼付出的巨大代价,从数字上看会更直观。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不完全统计,1989年至2010年,周边国家在南沙海域袭击、抢劫、抓扣、枪杀我渔船渔民事件达380多宗,涉及渔船750多艘、渔民11300人。其中,25名渔民被打死或失踪,24名渔民被打伤,800多名渔民被抓扣判刑。  即使这样,陈则波们闯海的劲头也丝毫没有消减。&不管他们抓我几次,只要放我回来,我还是会去的。&陈则波坚定地说。  潭门渔民中威望最高、年逾7旬的渔民协会会长麦邦奋说,潭门的渔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接受一种观念:渔民去南沙出海捕鱼,是最基本的保护祖国海域的办法。他诙谐地描述潭门渔民:&他们性格倔,一个个都好像会说话的牛,拉不回来。南沙就是潭门人的&祖宗地&,谁都不想断送在自己手里。&  中国政府也是从90年代开始给予渔民补贴,按照每艘船出海时间和马力大小,补助一定的费用,包括柴油费和出海费,算总账,基本能占到总成本的1/4。  2009年以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派出中国渔政311、303船开赴南沙海域为南沙渔船护渔。截至今年9月底,已派出10多艘次渔政船开赴南沙西南部渔场开展&贴身式&伴航护渔,并先后与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22艘次武装舰艇正面较量和对峙,7次现场解救被周边国家抓扣的我国渔船12艘、渔民100多人,掩护500多艘次渔船安全生产。  虽然在浩瀚的南沙海面,渔政船能覆盖的海域仅5万平方公里。但对陈则波们来说,出海的底气更足了。&&  黄渤海渔民:&黄金渔场&划归韩国之后  &韩方现在的执法检查越来越严格,对网具网目的尺寸规定、渔获量记载数目、作业日志填写等的检查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罚款是常有的事情&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卫华发自威海 眼下,正是黄渤海区渔民出海捕鱼的黄金季节。  从6月初到9月1日中午的禁渔季一过,黄渤海重新开渔,憋了三个月的渔船千帆竞发,景象蔚为壮观。但对于老韩来说,壮观景象的背后亦充满了艰辛。
捕鱼指标&比考公务员还难&  威海渔民老韩有五艘渔船,两艘小马力的渔船通常在国内近海作业,三艘大马力的渔船除了在近海作业之外,每年还参与赴韩国专属经济区捕鱼的资格竞标。  2000年8月,《中韩渔业协定》签署,并于次年8月正式生效。根据协定,威海渔民部分传统作业渔场列入协定水域管理,目前已过渡为韩国专属经济区&&这里曾经是威海渔民作业的&黄金渔场&。  老韩说,协定是人为的东西,鱼儿可不认协定。黄渤海禁渔的季节里,大批鱿鱼在黄渤海水域成长活动,等到了秋天开渔的时候,这些鱼儿就往东游走了。在《中韩渔业协定》签署之前,威海的渔船可以自由出入这些水域,&游走就游走,无非是多耗几个油钱&。&&&&&& 可如今,进入这片渔场捕鱼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前些年,国内资源好的时候,政府要做工作才有渔船申请赴韩入渔资格,可这几年,国内近海资源不理想,威海几乎所有的大马力渔船都提出赴韩入渔申请,平均10艘船能申请到1个指标。到自己的传统渔场去捕鱼,比孩子考国家公务员还难。&  难归难,老韩这几年每年都会参与竞标。他的运气也比较好,这两年都申请到了入渔资格。  &罚款是常有的事&  一去作业,老韩前后待的时间大约要半年,分别是黄渤海开渔后的10月15日至12月31日,以及次年的1月15日至4月15日。  他感慨说,由于在韩国专属经济区的渔船越来越多,韩方准予中国渔船进入的船只数和渔获配额越来越少,所以在这里捕鱼,远不如10年前那么自由自在。&韩方现在的执法检查越来越严格,对网具网目的尺寸规定、渔获量记载数目、作业日志填写等的检查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罚款是常有的事情。&他说。  韩国专属经济区并不是老韩涉外捕鱼的唯一目标。2004年,为了给更多的大马力渔船找到生计和出路,朝鲜东部海域项目&应运而生&。现如今,朝鲜东部海域已经成为威海市远洋渔业中渔船最集中、产量和产值最高的渔场。  &相比西南大西洋鱿鱼钓、东南太平洋鱿鱼钓等远洋捕捞项目,朝鲜东部海域项目的优势十分明显。&老韩介绍道,一方面,这里距离国内近,渔船两天即可达到作业海域,渔船为国内近海双拖网渔船,无需投入大量资金,项目实施相对简便;另一方面,朝鲜东部海域鱿鱼资源比较丰富,渔船多数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益。  不过有时天不遂人愿。 &今年朝鲜东部海域的鱼汛就远不如去年。&老韩遗憾地说。  转产之路上的期待  相比老韩,老丛就没有这么幸运。  &这两年我一直没有渔船中标赴韩入渔资格。说句心里话,过去常常去的渔场,现在成了韩国专属经济区,想去去不了,心里憋得慌。&眼下,已经在海上飘了20多年的老丛正在考虑转产,从捕捞转到养殖上来,离港上岸。  &我希望国家在引导渔民转产上加大力度,现在种粮有粮补,海水养殖却没有补贴。&老丛说,&建议国家尽快将养殖机械和海水养殖良种纳...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昆明滇池开湖捕鱼 渔民持捕捞证上岗
抱着捞起的大鱼,渔民兴奋不已 记者张玉杰/摄
  今天(18日),滇池周边的渔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滇池开湖捕鱼了!天刚蒙蒙亮, 1770余户持捕捞证的渔民便竞相划船出海捕鱼,一张张鱼网撒向平静的水面,滇池就这样沸腾了。从今天起,广大市民就有口福吃上鲜美的滇池鱼了。
  10时许,记者来到滇池水面,有的鱼民正在撒网;有的静静地等候收网的时机;有的拖着沉沉的鱼网慢慢收拢。“看,大鱼!”就在鱼网拖离水面的时候,有人看到了网内的大鱼还在活蹦乱跳。看到这一网收获还不小,鱼民老李高兴地合不拢嘴。“是条什么鱼?”有人问。老李拎起其中的最大的一条亮了亮说:“是条大鲤鱼,足有五六公斤重呢,但这不算什么,还有人捞到了更大的鱼。”
  老张父子早上6时就来到滇池水面侦察鱼情、撒下窝子,忙活着捕捞大鱼了。他们还带上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中午都不打算靠岸,准备一直坚持到18时收工。他们说,今天的滇池水面风平浪静,特别适合捕捞,就是太阳晒点。短短一上午,老张父子就已捕到300多公斤大大小小的鱼了。他们对自己的收成颇为满意:“一般刚开湖这几天的收成都会多些,能够捕到的大鱼也多,往后几天捕的人多,收成也会有所下降,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在这几天尽量多捕。”
  “早就盼着吃滇池鱼了,那味道就是要比鱼塘里人工养出来的要鲜嫩,肉质更细腻。”昨天一早,市民宋大妈就和老伴来到草海边,一边锻炼身体,一边等着鱼船靠岸。“给我称两斤鲫鱼。”“剩下的那几条鲤鱼我全要了。”一艘鱼船靠岸,用不了多久,船上的鱼就全被“抢”完了。部分到此游玩的游客看到这火爆的销售场面,也忍不住凑上前去买了点没有吃过的银鱼。当然,买鱼大户当数餐馆了,他们开着小货车来到这里,要一直连等好几艘鱼船,才能满载而归。
  据滇池管理局渔政执法处负责人介绍,今年滇池的渔业资源产量预计在7000吨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滇池的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今年滇池开湖捕鱼与往年一样,持捕捞证者方能捕鱼。
  据悉,今年滇池开湖期将持续至8月31日,共计45天,滇池渔民比去年可多捕鱼12天。从9月1日起,滇池进入封湖禁渔期,严禁捕渔。(昆明日报 记者 罗昆娅)编辑:黄凯&&责任编辑:黄凯岳阳县渔民张建设 每3天为洞庭湖回收1吨废油
13:35:53 -
  今年53岁的张建设家住岳阳县鹿角镇。2003年之前,他是一名地道的渔民,在洞庭湖捕鱼14年。2003年之后,他却转变“角色”,成了洞庭湖上的一名“清洁工”。
  就是在2003年,张建设捕鱼一年只收入了2万多元,算是10多年来最少的了。他发现,问题出在湖面上那层薄薄的油膜上。平日里,他常看到湖面上有一大块一大块漂浮的废油层,自己的渔网上也经常沾满了薄薄的油层,网里的鱼自然也就少了。
  油层是从哪儿来的?来自于行驶的船舶。张建设了解到,一艘载重50吨的机船,每天从动力仓向湖里舀出废油水,一年可产生近50公斤的废机油污染。
  “总得有人来管一管这事吧。”张建设开始搜集信息。他打听到,南京的长江江面上,有从事回收废机油的专业户。于是,他自费前往南京,花了一个多月,学会了回收废机油的相关技术。回来后,他马上向岳阳县政府和县环保部门递交了在洞庭湖上开展废油回收的报告。得到批准后,他从银行贷款5万元,买回一艘机动船和相关设备,安装成既能捕鱼又有回收废机油功能的工作船,开始了湖面义务“清洁工”的工作。
  可是,这个“清洁工”做起来并不容易。清除湖面油污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上船回收废油水,但许多船主认为老张是打着环保的幌子,把废油搞去赚钱,十分不配合。张建设只好苦口婆心地给各个船主做工作,有时还带上一些大米、鲜鱼、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向船主表示“意思”,人家才让他上船抽废油水。
  2004年6月的一天,张建设发现洞庭湖上的一支挖泥船队随意排泄油污,于是找上门去要求清污,但对方根本不理睬他。第二天,张建设再次找上船,没想到,船上的一只狼狗扑上来将他咬伤。张建设没有放弃,第三天继续来,船主终于被他感动了,将他迎进机房。结果,他从这支船队的船舱里抽出5吨多废油水。
  近年的一些枯水季节,洞庭湖遭遇罕见低水位,附近渔民不时从湖底打捞出日军侵略时留下的炸弹。张建设决定利用回收废油的空隙清除水底炸弹。从2005年5月起,他尝试用磁铁在湖底打捞炸弹。那些打捞上来的炸弹锈迹斑斑,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这些年,张建设冒着生命危险打捞出60多枚炸弹,全部交给当地公安机关。
  据不完全统计,张建设至今已经在洞庭湖上回收废油800多吨,平均每3天回收1吨。此外,他还在湖底打捞出废弃金属30多吨,义务协助东洞庭湖环境管理所打捞出2个浓硫酸罐子。
  回收的废油越来越多,捕鱼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他妻子彭辉辉说:“以前捕鱼时攒下了10多万元的积蓄,现在没有了,还欠了3万多块钱的账。”
  张建设的事业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为了支持老张的工作,岳阳县环保局特批:在老张的船身上印制“中国环保”4个鲜艳夺目的大字,并帮助特办了全省第一个回收废油的执照――“废弃危险品经营许可证01号”。 日,张建设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卫士”称号。日前,他又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张建设感慨地说:“保护母亲湖,功德无量。这件事无论有多难,我会坚持下去。”
集团报刊系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渔民捕鱼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