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占有制对西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制度的影响

政治学判断题
&&&&判断改错题 1、 《政府论》的作者是让布丹。(x ) &政府论)的作者是洛克。或: 《共和六论》的作者是让布丹 2、 《政府论》的作者是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 3、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主张“以法治国”的儒家政治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x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主张“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4、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君主论》(x ) 。 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政治学》 。 5、在中国历史上,法家的政治学说主张是“无为则无不为”(x ) 。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的政治学说主张是“无为则无不为” 。 6、历史上从管理角度揭示政治的代表人物是凯尔逊。 (x ) 历史上从法律角度揭示政治的代表人物是凯尔逊。 7、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8、剥削者国家也有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 (√ ) 9、 国家是社会矛盾互相调和的产物。(x ) )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0、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公共权力的存在,是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本质区别。 12、国家外部职能的强化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 14、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由于天性的贪欲与自私:(x ) ) ) ) ) ) 13、国家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15、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x 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外部职能和内部职能 16、领主占有制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地主占有制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7、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不管其国家形式如何繁复多样,都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 18、福利国家是缓和阶级矛盾及冲突的最好模式。( x ) ) ) ) ) x 1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这是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本质区别。(x x ) ) 《政治学》的作者是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或: 《政府论》的作者是洛克。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 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19、福利国家在本质上依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20、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进程表明,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的更替都是通过生产力发展来实现的。(x 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进程表明,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的更替都是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的。 21、所谓宗法,是指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22、1871 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所建立起来的巴黎共和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治形式。(x 23、1871 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所建立起来的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治形式 24、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点是阶级斗争。(x 25、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点是无产阶级专政。 26、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x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7、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实行民主。(x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28、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 ) ) ) ) 29、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统一战线。(x 30、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工农联盟。 31、我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取单一制。(√) ) x )32、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3、 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 34、民族自决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每个民族的分离。(x 35、民族自决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民族平等的联合。 36、任何时期,实现民族自决权的最好途径都是平等的联合。(x 37、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民族自决权。 38、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民族差异。(x 39、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40、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41、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民族差异。(x 42、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前提是民族差异。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民族主义 ( x 44、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45、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不平等。( x ) 46、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47、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 ) 48、所谓政体,即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 √ ) ) ) 49、国家统治形式同国家本质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关联。(x 50、国家统治形式同国家本质之间有特别的关联。 51、同一类型的国体,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权组织制度。( 议会共和制 53、委员会制、议会制利总统制都属于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因而存在区别。(x 三者相互之间存在着区别 54、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可以不采取共和制的治理形式。 (x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而且只能采取共和制的治理形式 55、政治统治体系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动态的体系。(√ 56、国家统治的概念大于阶级统治的概念。(x 阶级统治的概念大于国家统治的概念。 ) ) ) ) x ) ) ) ) ) ) )52、总统制是指政府或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在法律上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57、政治统治体系在整体水平上的功能和属性可归结为各个组成部分孤立状态的功能和属性。(x 一定的量度上都“大于”其组成部分的总和。 58、在任何社会中,宗教组织都不属于政治统治体系,而是社会团体的一种。(x 在任何社会,同样的宗教组织,在不同性质的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59、有些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由整个阶级的成员和组织来直接行使的。(x ) 任何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都不是由整个阶级的成员和组织来直接行使的。 60、孙中山划分国家机关的五权原则是指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权(√) 61、国家元首不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x 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 62、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行使行政权,总统行使立法权,法院行使司法权。(x ) ) ))政治统治体系在整体水平上的功能和属性不能归结为各个组成部分孤立状态的功能和属性,而是在质上和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63、国家机构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国家机关组成(√ ) 64、资产阶级分权思想是由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的。(x 资产阶级分权思想是由英国思想家洛克最早提出的 65、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法官实行了高薪制,所以法官完全可以做到公正无私。 x ) ( 在资本主义国家法官实行了高薪制,但并不能完全保证法官的公正无私。 66、领导科学化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各级领导的战略指挥。(√ ) ) √ ) 67、 “以权力制约权力”体现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活动中。(√) 68、政治决策的科学程序,是由设计过程——议决过程——执行过程成的。(x 69、社会主义政治领导活动是权力、义务、服务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0、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是科学领导方式的写照。(x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是经验领导方式的写照 71、设计过程是政治决策科学程序的第一步。(x 信息过程是政治决策科学程序的第一步。 72、经验领导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x 科学领导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73、 科学领导方式是凭领导者个人的经验、 指挥、 才能和吸取历史经验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依据。 ( 经验领导方式是凭领导者个人的经验、指挥、才能和吸取历史经验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依据。 74、政党是阶级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因此,只要存在阶级斗争,便会产生政党。(x 政党是阶级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并不是说所有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都会产生政党。 75、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美国。( 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英国 76、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有资产阶级政党存在。(√ ) ) 77、政党作为政治组织,与其他礼:会组织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看其有无政治纲领。(x 78、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同中国古代的“朋党” “会党”是一回事。( x ) ) x ) ) x ) ) ) ) 政治决策的科学程序,是,由信息过程——设计过程——议决过程过程——反馈过程构成的。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把掌握政权作为首要目标。 79、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同中国古代的“朋党” “会党”是根本不同的。 80、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出现的新的政党组织形式。 (x 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出现的新的政治团体。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全局性关 系,是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 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2、政治现象: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 《共产党宣言》 :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 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专 政的理论;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系统阐述了无产阶 级的政党学说。 4、亚里士多德:(前 384——322 年)古希腊奴隶主阶级民主派思想家,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 创始人,所著《政治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本认知取向、研究方向和范围,一直影响到近现代。 5、马基雅维里:(1429——1527 年)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其代表作《君主论》划时代地完成了 政治学与伦理学的分离,使他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前驱者之一,对西方后来的政治法律思想发生 重大影响。 6、孟德斯鸠:(1688——1755 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是他的代表著作。其 、 政治学说对反对教会神学和封建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为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提供了思想基础,并对后世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7、卢梭:(1712——1755 年)法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他的代表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 、 起源和基础》曾风靡欧洲和美洲乃至世界。 8、氏族:是指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 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9、国家: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 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 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 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 把冲突保持在 “秩序” 的范围以内; 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 就是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10、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具体表现。它同 一个国家的总任务、总目的密不可分。 11、国家权力(政治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指 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国家权 力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其次,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再次,国家 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2、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 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13、 公共权力: 是指特别的武装队伍——军队、 警察及其物质的附属物——监狱等组成的各种强制性机关, 以及专门掌握这些权力的管理等等。 14、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建立在同一类型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实质的国家 形态。 15、革命与改良:改良的实质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政策的让步,这种让步是 在保存现有社会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前提下的让步;而革命则是被统治阶级的自觉行动,目的在于推翻统治 阶级的政治统治。 从根本上说, 改良是出于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而革命则是出于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 16、地主占有制:是指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在这种制度下,地上获得土地的主要 手段不是封授而是购买。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耕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 民的剩余劳动。 17、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权力,分别由 议会、政府和法院来行使,在三权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彼此平衡的关系,以防止国家权力集中 于任何一方: 18、 议会制: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主要形式之一, 亦或是资本主义民工制的核心。 议会—般由上下两院组成, 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19、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处在成长时期的自由资产 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0、福利国家:是指以推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福利为重要活动方向的垄断资本仁义国家,是 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21、 社会化大生产:又称生产的社会化,是指同小生产相对立的组织化、规模化生产。 22、民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概念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民主是国体,是指居民与政权的关 系,即指公民的权利,主要是表明这个国家的民主性质和民主程度。第二,民主是政体,即国家统治方法 或统治形式。第三,民主是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23、专政:就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就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镇压、压迫的手段,是统治阶级实 现其阶级历史使命的工具。 24、工农联盟:是指为最终建成并巩固社会主义而由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的特殊形式的阶级联盟,它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 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 25、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广大人民民主和对少数敌人专政相结合 的人民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无产阶 级专政形式。 26、 27、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 民族问题: 指的是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其范围很广, 存在于政治、 经济、 文化、 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可表现为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 纠纷、民族文化、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8、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已生活的权利。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平等的 联合。 29、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 如何组成。它反映了单一民族的国家和多民族的国家如何组织自己的国家的问题。 30、单一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类型,是指由若干个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31、复合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类型,是指由几个国家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州)通过协议联合组 成的国家联盟的结构形式。 3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 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活动。 33、大国沙文主义:就是凭借大国的民族优越感,不尊重小国、弱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他国 的利益和主权,甚至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侮。大国沙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压迫政策的对外 表现之 1、国家统治形式:国家统治形式就是国家的政体,即指二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 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并且主要指用什么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34、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指一个国家中那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些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即社会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35、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并且主要指用什么 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36、君主制:是最古老,并且曾为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以世袭和终身任职 的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通常是君主独揽国家最高权力。 37、专制君主制:是君主独揽最高国家权力,而不受法律和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8、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统治形式,在这种政体下,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其权力受到宪 法和议会机关的某些限制,按君主地位和实际享有的权力的不同,又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39、 议会君主制: 是指君主形式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的象征, 而实际上最高国 政府由议会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 议会负责。 40、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资产阶级 国家所采取的较为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 41、总统制:是指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的 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家权力却控制在议会手中。 42、 委员会制: 亦称合议制, 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一个委员会集体行使的制度。 委员会由议会产生, 服从和执行议会的决定,并对议会负责;委员会集体掌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委员会委员不得任议员。 4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治理形式,是结合我国经济、政治和人 民政权建设的实践而确立起来的, 是与我国的国情完全相适应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民主集中制的腐蚀剂—官僚主义;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 保证。 44.政治统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 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45.统治机构: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各种机关、组织和团体的总和。 46.政治统治体系: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及对整个社会的统治,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政治 组织和机构,通过它们组织本阶级的力量,行驶本阶级的统治权力,维护本阶级的整体利益,约束被统治 阶级。这些政治组织和机构各有特点,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按一定的机构组成一 个有机整体,这就是政治统治体系。 47.政治体制:是指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48、国家机构:是指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对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 总称。实际上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行国家日常活动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组织体系。 49、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机关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 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各级国家机关在充分听取 群众、 下级和地方的意见和要求的基础上,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 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 50、分权制衡原则:即为了满足各个阶级的要求把体现在国家机构中的国家权利分开,分别由不同的机关 来掌握。而且国家各个权利机关的相互关系是互相牵制,彼此均衡,以防止某一权利机关的专横。 51、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 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利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 52、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 53、不告不理:是指法院不受当事人的请求,不得自行审判,无论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只要未经受害 人正式起诉,法院就不能自行审理。 54、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通常指审判机关,有的也包括检察机关。 55、总统元首制:即由总统或主席担当国家元首的制度。实行总统元首制,国家元首通过选举产生并有一 定任期,少数实行终身总统制的国家,也要通过选举产生总统。总统元首制依其权限的差别,有实职和虚 职之分。 56、政治领导: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活动或行为,即隶属于一定阶级的领导者通过政治统治体系的影响 力额和强制力引导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达成政治与社会目标的活动。 57、领导科学化:是指领导方式问题,是相对于传统领导即经验领导而言的。 58、政治决策: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总要服务于特定的统治阶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是一国中执 政党和国家决策机构为实现国家总任务和根本利益以及特定目标而作出的全局性的重大决定及其实施过程。 59、决策程序:即决策步骤。是指决策机构在有关社会组织利益综合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决策规则,对决 策方案进行最后选择的过程。 60、科学领导方式:又称为理性领导方式,它是现代领导的首要表征。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国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领导方式。在政治上一般与民主政治体制相 伴随。 61、政党:政党是阶级组织,它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 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是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 治组织。 62、政党制度:亦称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 63、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64、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通常由几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65、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 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66、压力集团:是指在各行各业的人员中,对某些问题有共同利益或某些问题有共同主张者,为要使政府 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的集团。4、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 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 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 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67、国家的政治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 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 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叫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 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8、国家的社会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 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 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69、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 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70、国家形式 包括三个方面,政体、国家结构和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 71、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 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进行,维护垄 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72、国家结构 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 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国家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统一的背景和进程以 及国家统一的水平。 73、君主制:在实行君主制的剥削阶级国家,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君 主制根本不是形式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制度,而是非常灵活的和能够适应各阶级的统治关系的制度。 74、民主共和制: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机关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并有严格任 期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75、议会共和制国家:在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 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工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 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西欧的共和国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等。亚 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议会共和制与议会君主制相比较,国家机关的权力的配置是基本相 同的,区别只在于用选任的总统取代了世袭的君主,因此,又可以统称为议会制政体,与总统制相对。 76、贵族共和制:一般由有任期限制的执政官作为国家的行政长官,虽然保留了公民大会并由它选举执政 官,但公民大会只有认可元老院提出的议案的权力,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实际掌握最高国家权力。 77、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 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 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但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 统与议会、最高法院的地位和权力是平行又相互制约的,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二元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简 称总统制,它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效仿。 78、议会共和制 在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 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请求总 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等。亚洲的印度、 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议会共和制一议会君主制相比较,国家机关的权力的配置是基本相同的,区别 只是于用选任的总统取代了世袭的君主,因此,又可以统称为议会制政体,与总统制相对。 79、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包括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和非国家之间 的国际组织。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是若干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和利益,通过共同签订条约而建立的常设 性组织。现代国际法确认,这种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非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则是由个人、 社会团体或者政党所建立的国际组织,这类国际组织不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但是,由于它们在国际政 治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国际政治主体的地 位。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0、政党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成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 政治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一种符合历史进步趋势的政治制度在经过复杂的矛 治主张(理论和纲领) ,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81、政治改革 盾冲突而最终建立起来之后,便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调适期。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制度的调适是通过一 系列具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在结构上的改进和功能上的完善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把统治阶级中的政治 领导集团, 根据社会矛盾状况,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 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称作政治改革。 82.权术政治观 在中西方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把政治理解为权术。不仅在学界、在政界是如此,在民 间,这样的观念流传更广泛。中西方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和马基亚维利。韩非提出:权势不可假人;深藏不 露;把人当坏蛋;毁坏一切伦理价值;厉行愚民政策;严罚慎赏;必要时不择手段。马基亚维里提出:明 确提出政治就是权力,统治者应以夺权和固权为目标,要象像狮子和狐狸一样行事。马基亚维里主张就是 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从事政治的人,必须要以自己实力的不断增强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权 利。政治的这种特性,要求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必须不择手段,残酷、欺骗、不讲情面等。马基亚维里第一 次把政治同伦理分开。政治权术观影响巨大,1850 年的牛津字典对政治下的定义是: “是计算、谋略、轨 迹;精心计谋或被算计的外交” 。这种观念触及了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 83.国际政治格局 84.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 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按照这一 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 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学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政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全局性关系。 3、剥削阶级对政治的解释有哪几种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1)从道德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描绘为最高的道德。 (2)从权术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看成是“权术”“统治术” 、 。 (3)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 (4)从管理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解释为管理活动。 4、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涵义有哪几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涵义有以下几点: (1)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 (3)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理论、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 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 究治国的理论、政策和方法。简言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有哪些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和全局来看,政治学研究对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民主政治建设有重 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来说,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尤其重在理论建设,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 义政治学,可以为政治学理论设、理论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3、从人才学意义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当然也需要政治专门人才, 包括党务、国务方面的政治管理人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落实到政治专门人才的培养 上。 4、&政治学原理)研究的是整个政治学领域中带有共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这些伺题的研究与论证,对其 他分支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为研究其他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现象是由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决定的,必须从经济关 系得到说明。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包括借机对立与阶级冲突两种主要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包括权力的所有、目的、运用等问题。 (4)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8.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理论 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以上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9.国家产生的三种方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1)雅典国家的形式。(内部产生,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外来与内部) (3)德意志国家的形式。(战争产生) 国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0.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如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的设立,即暴力机关。 25.氏族的基本特点 (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管理组织。 (3)在氏族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注: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及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事会” 。 11.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2)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即“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 。 (3)在国家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形式。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1)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 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实行新型民主,这是因 为:①首先,因为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②其次,新型民主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 需要。 (2)所谓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 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新型专政之所以称为新型,因为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 者的专政。 (3)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联系: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 13.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国家结构看: ①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 在后期, 经济基础转向地主制 (是以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的经济形式) ; ②中国是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 (2)从权力结构看: ①西方采取的是等级制,以领地分封为基础的阶梯式的权力结构,是西方封建国家的重要特征; ②中国是官僚制,特点是:a: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b:在官僚集团的内部,由着按等级划分官职 的严密组织,形成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等级制度。c: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成为官僚的核心。 (3)从政治文化看: ①西方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政教合一是一种普遍现象,其特征 a:是一种思想,表现为教义、教条; b:是一个组织,表现为教会(享有广泛的司法权,拥有审判机关——宗教裁判所) ②中国封建社会宗教从来没有直接干涉政治的权力,中国唯一在本土产生的宗教是——道教,起源与先秦 老庄的 “无为” 哲学, 本身即具有脱离政治的虚无主义倾向, 而采取了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 (注: 在封建社会中统一户籍制度是——“乡里或保甲组织”。 ) 14.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1)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 (2)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使社会制度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不改变 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和社会矛盾。 (3)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4)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 局部的改造过程。 (5)国家历史类型的实际进程也表明: “一切剥削者类型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 ” 15.政治团体的含义 答:首先,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不同。其次,政治团体也不同于压力集团。再次,政治团体和院外集团也 不一样。最后,政治团体和政党有较大的差别。 在辨析“政治团体”与“利益集团”等概念的基础上,可以把“政治团体”定义为: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参 与、影响政府特定的公共决策为方式介入政治生活的,不以取得国家领导权为目标的政治性利益集团。 16、简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7、简述国家权力的特征 答:国家权力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这种公共权力在每 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权力,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 ”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 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权力与原始社会的权力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 面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强制力的垄断。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 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第三,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 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 家的权力的独立性, 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主权, 实际上也就不成为独立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侵犯和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就是 危及这个国家的生存。 18、简述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 答:政治改革是一种自觉的政治变革活动。为了明确前进方向,稳步而有序地推动改革进程,政治改革的 领导者通常会确定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政治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 条件下,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对各种形式的政治改革加以概况,其目标设计总的来说要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政治结构。政治改革之所以要进行,根本上是为了变革政治上层建筑中那些同经济发展不相适 应的方面与环节。从历史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要 适应这一趋势,政治体系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分工,形成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彼此协调、自如运转的合理 结构。否则,政治体系便会因体制的刻板僵化而在复杂多样的要求面前束手无策,调度失灵,乃至产生紊 乱和衰败。 第二,提高管理效能。政治改革必须落脚于政治体系功能的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 趋势相适应,政治功能的完善体现在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政治体系形成 一套程序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便只能是行政的低效率,甚至产生运行中 的脱节、断裂和摩擦。第三,协高利益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是驱动政 治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为了平衡和解决各个方面的的利益矛盾,政治改革必须对现有的权力结构进行适 度调整。 这种调整首先要扩大政治参与, 使权力体系向更多的阶层和集团, 特别是那些新兴社会力量开放, 以便激发和保持政治体系的活力。同时,由于权力结构调整打破了旧的利益分配模式,容易引发动荡,因 此,在触及革些社会力量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问题上,必须综合平衡,使社会的矛盾 紧张化减到最小程度。就此而方,参与的扩大化和权威的稳定性,是政治改革所谋求的双向目标。 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是以和平方式展开的一个相对缓慢和较为持久的过程。但从这个方面来考虑, 政治改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其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根随机 应变,不断做出适时、适度的修改与调整,但是,政治改革尽管与政治革命相比呈现出平稳和缓的特点, 然而各种具体的政治改革之间,在推行改革计划,实现改革目标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差异,这大致可分为两 种: 一种是微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总体设计和强制性变迁,因而被形象地称之为“闪电战略”和“休克疗 法” 在运用这种改革方法的时候, 。 改革者往往从一开始就将改革目标全盘托出, 主张整体推进, 一步到位, 系统和全面地实施改革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旧体制的斩草除根式的改造。激进改革有利于缩短新 旧政治体系转轨的阵痛期,但却极大地增加了社会阵痛的强度。因此,只有在社会格局和政治格局相当稳 定,广大民众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这种改革方式才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如果缺乏条件,推 进改革就有可能因为全面出击而树敌太多,最终招致失败。 另一种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而被 形象地说成是“费边战略” “多项分进方法” 。这种改革方法要求改革者在确定最终的总体的目标之后,恰 当地选择改革序列,合理地分解改革内容,实行各个突破,分期分批地完成改革任务。从形式上看,渐进 改革不如激进改革来得彻底,而且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但它却有利于随时调整改革计划,纠正改革的 失误;同时也有利于化解不利因素,减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渐进战略的一个优点是,既可以有步骤地推 进改革,又可以在每一次改革中赢得某些潜在的反对派的默许和支持,从而使改革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 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此它们究竟采取哪种改革战略,要视具本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地抬高一种而 无条件地贬低另一种。事实上,成功的改革往往是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战略与激进战略的交替配合,而 能否恰当地实行这种交替配合,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对改革者政治技巧的一个重大考验。 19、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征 答: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政治团体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一类政治团体都能联系同阶层、同性别、同行业、同部门的几乎所 有成员。 第二,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一般都没有同行的竞争,没有左右翼 的工会之分,也没有保守与激进的妇女组织之别。成员的广泛、组织规模的庞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使社 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基本上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行政区划,随生产和工作单位而组成。一般都 具有比较严密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体系。 第三,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它们的整体利益一致的 基础上的。 20、为什么说福利国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答:首先,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生产资料仍然掌握和控制在资产阶级手中。福利国家采 取的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政策措施,只是集中在生产过程、流通和分配领域,并没有触动资 本私有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力社会化的矛盾仍然存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福利国家仍然是 资产阶级国家。 其次,福利国家仍然是垄断资本掌握的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凭借着自已的经济统治和支配地位,掌握和操 纵着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则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利用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则进一 步强化了垄断资本的政治地位。因此,福利国家采取和实施的各项福利措施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 资产阶级服务的。虽然福利国家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 众的处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福利国家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维护了资本对 于劳动的剥削关系,这就从根本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福利国家的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分配政 策的最大收益者也是资产阶级。据统计,在英国,上等阶层比穷人多享受 40%的健康福利,多享有 50%的 教育经费和几乎 100%的住房补贴。 再次,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 的价值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改变了过去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力价值的形式,而把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先由 资产阶级国家抽取,然后再通过社会福利的形式偿付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种方式实际是以国家福利 的方式掩盖了资本家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直接的剥削,实际上更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稳定。由此可见,福利国家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随着资 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加深,福利国家日益表明它并不是解决资本主义 矛盾和困境的灵丹妙药,当它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超额利润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会逐 步剥削社会福利,出卖国有企业,减少公共工程,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和对 于社会福利的削减,即是这方面的证明。 2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主体,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规定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 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这些基本特征主要是: (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 “全民所有制、集体所 有制、混合所有制” 。 (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 化需要。 (4)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5)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22、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答:从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考察,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 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 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 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 关分工行使;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 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 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 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 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 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 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 制”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以外,还有一些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决策程 序,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规模、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制和具体控制手段、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 式,等等。它们只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细节方面。 23、试述单一制及其基本特征 答: 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单位、 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征是: 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 和统一的国籍。现代国家大多数是单一制国家。不过,按照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程度差异,单一制又可 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两种。中央集权型单一制指地方政府完全受中央政府的控制 和监督,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以法国为典型。地方分权型单一制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受到某 种程度的限制,地方政府在诸如地方事务方面,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行政自主权,可以将英国视为典型。 在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中央政府可以变更 地方行政区域的区划,规定地方政府的权限,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政府所代表的最高国家权力。 24、简述区分国家结构的依据 答: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 归根到底, 是阶级的、 民族的、 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个国家的地区构成和民族构成,历史形成的地区往来和民族关系,文化联系、民族心理及地方情感,统治 阶级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等,都会影响一个国家选择哪一种国家结构,各国的国情不同, 历史条件不同,所采用的国家结构形式也会不同。和选择政体形式一样,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最终只能 由各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此外,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 件下是可能转化的。 25、简述国家机构的特点 答:国家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阶级性。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是由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所掌握的,是为维护这个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是为了维持统治创级所需根的社 会秩序工作,国家机构的全部活动都具有明显的阶级倾向和政治倾向。但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不是也 不可能让它的全体成员来掌握国家机构而只能由它的少数“优秀”分子来操作这套机构,这少数人就构成 了这个国家的统治集团。 (2)社会性。这首先表现在国家机构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国家机构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而不是 超阶级的、代表全民意志的机构。然而,统治阶级总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统治,国家机构的活动也总是 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经过国家机构的法律程序,统治阶级的意志被提升为国家意志并以国家的名义加以执 行,统治阶级的任务被作为整个国家的任务加以贯彻。其次,国家机构的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它既有指令性的,也 有指导性的。再次,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是由全社会来负担的,国家机构的一切活动开支以及其工作人员 的薪俸皆由国库支付,而国库的收入来源则通过税收等手段由全体社会成员提供。 (3)整体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机关之间不是相互分 离或相互独立的,它们既分别设立,又密切联系,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为了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 各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从根本上说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并形成领导和指挥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组织 和权力系统。 (4)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根据统治阶 级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所谓国家机构的强制性,并不是说所有国家机关都是暴力机关,也不是 国家机构的一切活动都要采取暴力或其他强制手段,而是说国家机构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特殊的强制力为 后盾,而不可能离开强制力的支持。在国家机构中,有的机关本身就是暴力机关,如警察、法院、监狱、 武装力量等,但国家为了行使它的社会职能而设立的各种社会管理机关,本身并不是暴力机关,也不一定 要直接采取暴力手段,但是,它们不能离开暴力机关的支持。例如,国家为社会进行管理,为组织社会生 产和经济活动,为组织抗灾和赈济灾民,都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而法律本身就具有强制性,国家机构 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命令等,都具有强制性,而要执行这些法律和法令,就必须有暴力机关的支持。 26、简述“分权制衡”原则的制度安排 答:所谓“分权制衡” ,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司法权的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相互制的平衡。 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各国的宪法中,通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制度设计: (1)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3)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通过这些安排,实现不同权力之间的 制约和平衡。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分权制衡的原则在各国采用的具体形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 同的体制。国家机关的分工,必然要求不同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有所划分。而国家主权的不可分性和国 家机构的整体性要求,决定了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立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权力的分立使权力的制衡成 为可能,从而保证国家机器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和适应其政治统治的需要运转。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对于防止和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积极意义,作为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和方法比专制独裁具 有进步意义,但在本质上,它是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 五、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全局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场合对政治做过深刻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点。政治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是阶级关系。主要包括统 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人民 内部关系。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各种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 决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和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里都是通过政权实现的。 (3)政治的根源是经济。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资产阶级、其他剥削阶 级政治学的根本区别,同时,在阶级社会里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在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集中表现为全局性问题,是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是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政权壮大自己、争取同盟者、打击敌人的艺术。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19 世纪 40 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继承人类文明历史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仅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伟大转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的开山 之作是(共产党宣言),它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治血统以前 的政治学的根本区别: 第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都把国家看成是人类社会 固有的、永恒存在的、超阶级的或非阶级的人们的联合体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揭示 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要突破现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时候 的产物和表现,指出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和对被压迫阶级专政的统一,即国家的本质是阶级 专政。驳斥了剥削阶级关于国家是社会组织,是超阶级的社会联合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同剥削 阶级政治学的国家观划清了界线。 第二,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 题。政治是阶级的政治,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政权问 题。 《宣言》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透过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阶级斗争始终是围绕着 夺取、建立、巩固、维护政权而进行的,从而揭示了政治中的最本质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 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争得民主,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同剥削阶 级政治学的“国家三要素说”划清了界线。马恩对阶级、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国家问题的关系的规律性 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第三,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 治,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步,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达到消灭剥削阶级和过渡到无阶 级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其前 途是消灭阶级、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国家自行消亡。不断发展、完善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表明了同资产阶 级政治学在阶级、国家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无产 阶级历史使命的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第四,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不是仅仅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不是 一般地改变现存的生产关系,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即从根本上消灭 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在政治上首先争得无产阶级民主,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文化 上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观念,最终实现以个性全面发展为条件的联合劳动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主 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这同其以前的避而不谈国家 的历史类型,以国家的形式来掩盖国家的本质的政治学说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说都把政党说成是与阶级无关的团 体。而马克思主义从政党的阶级实质着眼,指出政党是阶级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代表一定阶级、 阶层的根本利益,是实现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政党活动的目的是要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之所以不是真正的科学,固然受时代的局限,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科学技 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更重要的是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敢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不能揭示政治现象的本 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 转折。 3.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权是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进行阶级统治的权力,在阶级社会 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主要是围绕政权展开的。因此,列宁说,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列宁选集》第 3 卷第 19 页)国家政权问题之所以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国家是阶级矛盾 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压迫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它的主要成 分是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 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因此,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正是依靠掌握国家政权这个工具,维护自己的统治地 位,它总是不断加强国家机器,以镇压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要改变自己的政治和 经济地位,就必须首先夺取政权。所有的革命阶级都把夺取国家政权看作是革命胜利的首要标志,革命阶 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列宁说得好, “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 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 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了另一个阶级手里, 都是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列 ” ( 宁选集》第 3 卷第 25 页)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由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资 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本质决定的。一方面,无产阶级革命与以往一切革命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以往的社会 革命,除了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制以外,都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的革命,不过是剥削阶级的 改朝换代,新的统治阶级只要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对原有的国家机器加以改良和充实,使其更加完备,就 可以适应自己的阶级统治。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 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因此, 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和利用剥削阶级旧的国家机器, 只有在彻底打碎它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凭借这个政权巩固和发展革命的胜 利成果,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是用来镇压无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的暴力机关。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如果不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彻底打碎,就不能解除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 和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所谓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是指消灭资产阶级反动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因为它 们是支持旧制度最顽固的工具,是维护资本统治、保持并培养劳动者对资本家顺从的最坚强的柱石;打碎 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不包括打碎那些与生产和经济活动有联系的机构,诸如银行、技术行政机关等,无产阶 级可以把它们改造成为更广泛的有利于人民的行政机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总结欧洲 1848 年革命和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时,得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行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434 页)的科学 ( 结论。列宁认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他在同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 首先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上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总结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经验,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总是把无产阶级革命问题集中到这样一点上: “不 用暴力破坏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不用新的国家机器代替它,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 ”《列宁选集》第 3 卷第 624 页) 六、分析题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对“政治”作过如下解释: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 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试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政治活动是科学、 是艺术。 孙中山先生对 “政治” 的解释, 是从政治管理意义上解释政治, 是把政治管理纳入整个社会生活管理范畴, 从管理角度解释政治,有其合理性;但把管理这个中性概念运用于政治管理,无法说明由谁管理和管理的 阶级实质,也无助于全局认识政治的实质。 1、 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 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任何一个社会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决定这些资源和代价是如何分配的,这个分配 过程就是政治。②分配必须是权威的。政治关心的是被认为对整个社会有权威性的政策关系。权威性分配 是指,在大多社会,由拥有权威的权力的政府机构去做决定。③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政治是 一个持续的过程,政治活动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和经济关系等系统相互作用,它们为政治活动提供某些规 则,要把政治看作系统,使人明白政府是“谁得到什么”的决定者。 2、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答: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政治学的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 当是什么”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政治学家们便企图把政治 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3、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2、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资 料的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目标;3、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 ,即政治学要合理利用社会学、经济 学和心理学资料来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4、行为主义研究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 4、 政治权力的含义 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 种政治力量。 5、 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 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 权力。 6、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以及制 度因素等。 7、 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具有以下特性:1、政治文化既是政治 范畴,又是文化范畴,是在文化与历史的长久积淀中形成的、支配与制约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政治观念 的综合体系。2、政治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政治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阶级性。4、政 治文化具有内部的结构性。 8、 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1、政治文化规定了人们的政治倾向,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了的行为标准,直接影响政 治行为的方式。2、政治文化决定了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模式。3、政治文化决定着体系内政治的实际运 作状况。4、政治文化影响和制约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变革。 9、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是什么 答:意识形态是以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政治范畴,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政 治化显示了意识形态强劲的政治功能, 即维护政权的合法化, 推动大规模社会政治动员, 实现政权的转移。 极端政治化也有致命弱点,1、意识形态政治化使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虚弱,2、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造 成了全体社会公众思想的模式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 10、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答: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的稳定性。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 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效益。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11、 意识形态的滞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经济增长需要合理的意识形态为其提供有力的“非正规性”规范。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带来了意识形态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存在使得变革之后的意识形态常常成为束缚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压制创新。2、破坏正在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3、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阻挠集 体行动的进行。4、助长“搭便车”现象的增长。 12、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答:政治的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2、政 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3、 政治社会化的分类, 按照传播方式:直接和间接政治社会化两种;从内容上分:政治社会化可分为主流政治社会化与非主流政治 社会化两种。 13、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政治社会化需要特定的媒介传递政治信息,塑造政治文化。途径有: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大众传播、 政府、社会政治组织、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等。 政治社会化既是塑造政治人格、造就政治角色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并且通过这两方面作用 对政治体系,甚至整个政治生活产生广泛的根本性影响。因此政治社会化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 现在个人、 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三个层面:1、 政治社会化是决定一个人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的关键因素, 不仅培养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 而且塑造了公民的政治人格。 政治社会化传播、 2、 维持和改造着政治文化。 3、政治社会化是关系到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4、 主要的国家观有哪些 答:国家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国家暴力说、国家要素说。 15、 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本质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的政权始 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权力始终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1、国家权力 具有特殊的强制性。2、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3、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6、 什么是国家能力 答: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指中央政府能力,而不是指公共权威的 能力,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代表国家意志,而其他公共权威以及地方政府是无法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利 益的。国家能力概括为四种:1、汲取能力,指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能力,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即国家 财政能力)集中体现了国家汲取能力。2、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3、合法化能力, 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国民中制造政治共识,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4、强制能力,指国家运用暴力 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力。其中财政能力最为重要,财政能力弱,调控能力就差, 进而对统治的合法性造成冲击, 若统治阶级总是以强制力, 维护其统治, 统治成本就过高, 政治也难稳定。 17、 国家的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方法,历史上的国家被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自 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国家、威权主义国家) )和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国 家又称极权主义国家, 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反动形式。 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也没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 18、 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也没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特征是:1、与威权主义字面意思相反,政治威权较弱,因此鼓吹中央集权。2、政治权力集中于个人或 少数精英集团手中,而不是政党手中;政党常常是统治者个人的工具。3、社会受到国家的有限控制,实行 较开放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进入发达国家行列。4、在意识形态上往往以民族主义来动员 社会支持;当民族主义号召力下降时,有时会假借西方民主或社会主义进行政治动员。意识形态的先天不 足使得威权主义政治缺乏认同,所以,威权主义国家往往是赤裸的权力统治。 19、 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特征 答:1、在意识形态上,以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dxp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辅助于一 定的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2、在政党制度上,加强 gcd 领导,实行 gcd 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度。3、在政府体制上,实行 gcd 领导下的“议行合一”制,党管干部、党管政府、党管议事制度。4、在 经济制度上多元成分并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国家居统帅地位,个人和社 团拥有一定程度的空间。现行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在政治上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强调集中和中央权威、 经济上实行多元化的国家形态。 20、 结合中国现实,如何理解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答: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 权机关。政府体制分为君主制、共和制两种(君主制是指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是国 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 国家的结构形式就是国家权力如何按地理或区域来划分,其核心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按中央与地方 的不同权力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指在由若干行政区域组 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利和威权合法的集中于中央机构。中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以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解决民族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之下, 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已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照民主集 中制,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 ,但这些特别行政区仍是我国单一制国家不可分割 的部分。在中国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何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管地位多特殊,都必须置于中央 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特别行政区是根据宪法授权设立的一级地方政权,与中央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联邦制国家是指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若干成员国或成员州构成的统一国家。主要特征是联邦有 统一的宪法、法律以及最高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联邦的地位高于成员州或成员国,联邦宪法对各成员州 或成员国的权限有明确规定。 21、 影响国家机构设置的重大理论有哪些 答:对当代政府机构的设立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分权学说和“议行合一”思想。分权学说的实质是为了适应资 产阶级的需要,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资产阶级掌握的立法机构地位高于一切。 “议行合一”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贯彻议行合一原则,即立法机构和行政 机构合二为一, 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执法机关。 我国的政权组织原则是以 “议行合一” 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 22、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任何政府的运转都离不开官僚部门。官僚部门就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的行政体制或职能部门。 作为一种制度,官僚是指所有大型组织中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特征:等级制、非人格 化、延续性、专业化。最关键的政治功能是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3、 委员会制度在议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24、 政党的特征有哪些 答: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跃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的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 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利,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 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党有别于其它社会组织或政治组织的特征:1、政党具有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把政府形式 上的结构与社会中各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 。各种成分包括个体公民何由他们组成的各种不同类型 的经济、文化、宗教组织及其他组织。2、政党一般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整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 的政治纲领。3、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组织,它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4、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保护, 具有合法性。 25、 政党的类型 答:按照理念的本质和角色划分为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按照集权成都划分为分权型政党和集权型政党。 26、 政党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现代社会中政党的作用极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是整个社会的领导核心。在资本主 义国家,政党是保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正常运转的核心机制。统观世界各国政党作用表现在:目标制定、利 益表达、动员和社会化功能、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27、 两党制与多党制有什么异同 答: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有:一党专政制、gcd 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制。 两党制是指两个同等规模的政党争夺职位,双方各有几乎相等的机会赢得足够的选民支持,已取得垄断性 执政权的体制。并非只存在两个政党,而是只存在两个垄断地位的政党,其他政党只能参与并影响政权, 不能单独掌握政权。两党制优点:1、两党制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选民必须在两个可替换的政府中做出 明确选择。2、两党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有效防止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垄断行政权力,保障民主的 持续和发展。3、两党制被视为是鼓励温和政治的体制。 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的政党相互竞争,通常通过联合阵线组成政府的体制。多党制缺点:1、选民不能直接 决定谁来组织政府,是由各政党之间选举后进行讨价还价中决定的。2、某些处于支配地位的政党支持,对 于各届政府是至关重要的,使其获得超出选票的影响力。3、多党制是鼓励意识形态竞争,各政党斗争以观 念为核心,不是围绕政府全力进行。4、多党制导致政治不稳定。 28、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是 gcd 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最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 gcd 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过程中, 统一战线是革命的三 ff 宝之一,是中国 gcd 的一贯政策。特点:1、允许一个以上的合法政党存在,允许他 们参政议政。中国除 gcd 外有八个民主党派。2、其他合法政党以某种形式与 gcd 联合。中国实行民主协商 制度。 29、 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是什么 答:政治社团即利益集团,是与政党有密切联系且不能被忽视的政治力量。利益集团是社会中一些成员为了 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 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基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现实来认识。1、集中各种利益。2、 政府的助手。3、制约政治权力。4、利益集团的弊病。 30、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是社会利益分化的结果,是不同利益群体实现特殊利益要求的工具。发挥政治作 用的形式是参政议政、政府助手。作用是稳定社会和推动政治民主。 31、 精英统治理论和多元统治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精英统治理论认为无论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精英统 治理论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企图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 。 多元化统治论 新马克思主义 32、 政治统治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 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 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 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 序。 33、 意识形态与合法性的关系 答: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依赖于法律基础和意识形态教化而获得。国家权力通过统治阶级思想意识中介,实现 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支配和控制,从而获得社会对国家权力的普遍认可。意识形态虽然是合法性的重要 手段,但统治阶级不能完全诉求于意识形态。 3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 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理论、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 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和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 治理国家的理论,政策和方法。简言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什么是政治现象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怎样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哪些是政治关系, 哪些不是政治关系即划定政治关系的范围是什么确定政治关系的范围主要有两点;第一,时间范围。指 政治关系是个历史过程还是永恒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它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到一定历史阶段就不存在了。政治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 另外一些思想家认为,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即有人就有政治,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政治关系。不管什 么性质的社会, 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 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关于政治关系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对象分歧的出发点。第二,空间范围。指政治现象与非政 治现象的界限问题。 政治现象的特点是复杂多变,有些政治关系是比较明确,但也有些社会关系是不容易区别它是否是政治关 系,这就有个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界限问题,或称标准问题。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这在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有阶级社会里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 明确的。但在人民掌握了政权,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条件下, 区别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什么一是政权;二是全局性问题。这就是说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国 家政权仍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除了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政治现象外,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 的全局性问题,就属于政治现象。相反地,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非全局性问题就不属于政治现象。同样在 将来不需要国家政权存在的社会里,虽然是全局性的问题也不是政治现象。 因此,确定政治关系的政权和全局性这两个条件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这也表明了在原始社会和将 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国家政权、就没有政治关系的观点。 35.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几个阶段 19 世纪后期,世界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加剧。政治,经济矛盾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觉悟也逐步提高.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和维护其逐渐陷入危机的统治,加强了对 政治领域问题的研究。此时,政治学在资产阶级那里已经摆脱了各种学科的影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 这时开始到目前为止,在西方,按照西方政治学的重点不同,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 19 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主题,以法律 主义为主要方法, 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国家的起源、 性质和分类, 政府的结构与类型, 宪法的条文及类别。 因此,这个时期宪法是政治学的主要科目。 第二个时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 30 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时,世界资产阶级不得不放弃资本主义的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 济。罗斯福新政是其明显的表现。1929 年大危机过后,德国希特勒上台,其结果加强了政府的权力,资产 阶级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主对政治厌烦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