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字212部队1968年九O九部队简介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九团(疆字909部队)简介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步兵第九团(疆字909部队)简介
“八一”战友聚会影集(代)前言
步兵第九团是新疆兵团十五支现役部队中的一支部队。
  1969年,苏联百万重兵压境,我“三北”边境告急,战争迫在眉睫。组建兵团现役部队的计划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日,兵团党委就落实战备,提出先组建50个现役值班连。3月20日军委批示:兵团将50个警卫连计6000人,改为现役部队,各项规章制度按军队现行制度执行,但不列入军队定额,各项经费均由生产兵团自负。
  根据6月12日兵团党委《关于组建现役部队的决定》,农八师负责组建6个现役警卫连。同期,农八师选择距石河子以西13公里乌拉乌苏(农八师一四三团轻工队)兴建营房。
  7月,组建6个现役连的骨干(新疆军区部队抽调)陆续抵达农八师。随后分赴农六师、农七师、工一师和兵团后勤部征兵。8月中旬新兵到达石河子,
6个现役警卫连组建工作完成。各连的番号代号及连队主官:
  警卫一连(81分队)连长汪有山、指导员王良谋,
  警卫二连(82分队)连长杨明志、指导员荆长才,
  警卫三连(83分队)连长康旺志、指导员宋煌德,
  警卫四连(84分队) 连长李庭茂、指导员李开保,
  警卫五连(85分队)连长刘延祯、指导员王永信
  警卫六连(86分队)连长吴国富、指导员(缺)。
  9月1日,农八师召开现役部队成立大会,宣布由郝凤云、于振东、马连成三人(军委调干)组成现役部队领导小组,直接领导6个现役连。自9月3日开始为期59天的新战士训练。
一连驻师部担负农八师机关、看守所、弹药库重点目标警戒。二连、六连迁农八师一四三团学校暂住,训练之余参加乌拉乌苏营房建设。三连、四连、五连分驻星火公社、莫索湾148团和安集海142团。
  11月,乌拉乌苏营区营房竣工。
  12月,农八师决定将一四三团轻工队并入四营19连,其耕地交现役部队作生产基地。
  1970年春,军区调来的老兵骨干大部退伍后,从农二师和兵团化肥厂征集新兵60人补充连队。
  1970年农八师现役部队除完成军政训练、执勤、挖地道、防空演练等战备任务外,主要承担支左、警卫和生产三项任务。
  1970年9月,根据军委的扩编命令。农八师以6个现役连为基础,扩编为2个现役步兵团,团部分设乌拉乌苏营区和小李庄(原兵团农十师师部
)。团首长机关分别由沈阳军区的旅大警备区、40军负责调配,新疆军区增调连排干部。扩编的兵员从兵团农二、农五、农六师接兵545人,并从内地江苏省新沂县接兵600余人。1971年1月完成两个现役团的扩编。
   驻乌拉乌苏营区现役团1971年4月正式启用番号: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步兵第九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疆字909部队。
   全团编制1029人。原警卫一连、二连、三连改编为步九团步兵一连、二连、三连。以原警卫五连、六连为基础编为特务连、炮连。另新编机枪连、步兵四连,卫生队、修理所、运输排、仓库、军马所。
  团首长由旅大警备区各海岛要塞守备部队调任。团长李树田、政委李宝泉、副团长王兆凤、副政委韩继忠、司令部参谋长蔡恒谦、政治处主任王绍玉、后勤处处长高学俭。
  1971年元月,农八师将143团4营营部及19连撤销,其营房、耕地、果园、农机交步九团(距乌拉乌苏营区2公里),步兵九团生产基地耕地达一万多亩(后调整为7000亩)
  此后,历年兵员补充情况:1972年未征兵。1973年从山西省介休县、榆次市征兵220人,年兵员补充来自四川省安岳、三台、盐亭三县。
  步兵九团的战备任务:对外抗击苏军突袭入侵,对内镇压暴乱。战时依托南山(天山)守卫卡子湾、安集海要点,坚持平原,打游击战。依作战预案,战时与步兵第十团及农八师值班部队组成一个建制师,接受新疆军区统一指挥机动作战。主要武器装备:82迫击炮、60迫击炮、75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12.7高射机枪,
56式轻重机枪、步枪、冲锋枪。军事训练主要安排在冬季,训练内容主要是和连队基础训练和干部骨干的轮训。结合步兵五大技术、连以下战术及野营拉练,突出以打坦克为主的“三打”、以防原子的“三防”训练。在年度考核、军训竞赛中均取得好成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按新疆军区部署进行,开展了“三视”、“三忆两查”
“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反骄破满”、“批陈”“批林”整风、“学哲学用哲学”、“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尊干爱兵”等系列教育活动和运动。针对组建扩建兵团现役部队重大意义及作用,进行“南泥湾精神”、“五.七”指示、“三队一校”等教育,以提高对兵团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思想认识。1971年部队扩编的同时就筹集经费建起了灯光球场,组建团篮球队、宣传队,开展军事体育等活动,丰富官兵文化生活。
  平时除完成战备执勤、营建及国防施工任务外,主要完成生产任务。兵团要求现役部队三年实现粮油肉菜及经费全自给。据1972年统计步九团生产自给率为:粮食105%、食油46%、肉食98%、蔬菜335%。但经费自给未能实现。
  1975年3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
5月,区党委、军区党委联合印发关于改变兵团体制有关交接工作的通知,将兵团步九团划归北疆分区接收管理。同年10月,新疆军区“关于昌吉军分区边防部队整编的通知”,将步兵九团与新疆军区独立步兵第10营、骑兵第2营合编为新疆军区边防第2团。步九团原营房、耕地移交军区并成立新疆军区五七干校,四连及后勤部分人员留原地改编为军区五七干校勤务连;二连原地改编为石河子军分区警卫连。
  1976年3月至6月,完成改编后的步九团移驻奇台县及中蒙边境北塔山开始了新历程。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记忆中的疆字902部队》(闫海贤)
《我记忆中的疆字902部队》
简历:闫海贤,1953年2月生,1969年12入伍。大专文化,大校军衔。历任陆军六师通信营二连战士、报务主任;边防十三团特务连副政指、政指,团政治处干事、副主任;边防十三团副团长、副政委;皮山县人武部政委,和田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边防十三团副政委期间,曾率喀喇昆仑精神报告团在兰州军区部队和西北五省区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巡回作报告近百场。总政治部向全军团以上单位转发了报告录像,根据报告录像制作的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并获人民子弟兵节目评选一等奖。
&&1975年,我所在的陆军六师通信营二连成建制调入由疆字902为基础组成的边防十三团。离别熟悉的老部队到一个陌生单位去工作,心中不免有几分忐忑。但去了时间不长就应适了新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感到这是一支特别优秀的团队,部队的一些优秀品质至今记忆犹新。
&&首先,这个部队有一位好“班长”。党委书记、政委杨广田在团里说一不二,具有绝对个人权威。当时部队刚刚组建,人员来自四面八方。部队驻地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分布在从焉耆至喀喇昆仑山数千公里的战线上,如若没有这样一位铁腕人物,部队可能就是一盘散沙。
&&杨政委不仅对部队要求严,工作标准高,而且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扬典型。十三团成立初期就在部队树立了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一一边防四连和雷锋式的干部一一陈景丰。一个团级单位一次树起两个重大典型,在整个新疆部队都是没有的。尽管当时有些同志对此也存在不同看法,但对于鼓舞士气、凝具人心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边防十三团先后走出王忠、郭凤林两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神仙湾哨卡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喀喇昆仑钢铁哨卡;再后来,边防十三团又创造了具有新疆部队特色的喀喇昆仑精神。所有这些光辉业绩背后都有老政委杨广田当年埋下的伏笔、打下的基础、付出的心血。
&&喀喇昆仑山,是座英雄的山。
&&日王震将军指挥的二军五师十五团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达和田。是年年底,十五团派出人员到赛图拉从国民党军边卡大队手中接收了这里的边防。以后,边防部队又沿传统习惯线陆续建立了以天文点为中心的天防区、以空喀山口为中心的空防区和以河尾滩为中心的河防区。上述三个防区的建立,有效地控制了中印边界西段阿克赛钦和班公湖两块争议区,并保障了新藏公路的侧翼安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59年10月,防区内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哨卡守卡官兵以少胜多,打败了印军入侵,取得了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胜利。空喀山口防区反击战后,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部队将发生战斗的山头命名为胜利山。1962年,我边防部队奋起反击,拔除了入侵印军设在防区内的19处侵略据点。
&&此前,天空防区由陆军六师的三个步兵团轮流驻守。1976年喀喇昆仑山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一一以疆字902部队为基础组成的边防十三团。
&&有人说902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庄稼”团。但我感觉这个团官兵的军政素质并不低。干部队伍很有特色。有的干部从小在军营里长大,是革军人的后代,与生俱来富含着老红军、老八路的红色基因;有的来自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经多见广,受过上山下乡、支援边疆的生活历练,辗转来到部队,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眼界、心胸都比较宽阔。当然,多数干部都是农家子弟,他们与其他干部溶合、互补,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当时部队的士兵主要来自河南、山西农村和新疆农牧团场。他们吃苦耐劳,朴素踏实。这一切都奠定了他们奔赴喀喇昆仑的重要基础。
&&边防十三团成立时虽然调入的连队较多,但第一次上山接防安排的基本上都是原902部队所属的连队和干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他们豪情满怀、激情满腔,大有面对雪山怒吼一声“喀喇昆仑,我来了!”的英雄气慨。上山后,他们不仅战胜了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等恶劣自然环境,而且顺利完成了边界勘察、边防施工等任务,迅速现实现了对辖区的有效管控,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从平原到高原的跃升,从博斯腾湖到班公湖的成功跨越。
&&如果说喀喇昆仑山是座英雄的山,原902部队的官兵从此把青春、情感、梦想都溶进这片风雪高原,续写着壮丽的英雄诗篇。
&&如果说喀喇昆仑山是座神奇的山,原902部队的官兵从此为守护这段边防以死相搏、以命相拼续写着新的传奇。
&&疆字902是一支具有很强包容性和亲和力的部队。十三团刚组建时,团党委、团首长对调入人员特别关照,在干部的培养使用上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因此,无论成建制调入的连队还是单独调进的干部都能很好地融入这个集体之中。
&&我们连队调入十三团后,整体并入了原902的特务连。合并后,连队不仅有电台,而且还有高机、工兵、警卫等多个兵种。由于两个连队过去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也不一样,又因部队整编,官兵有着多种思想反映,连队问题、矛盾是再所难免的。但原特务连干部、战士都能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讲友谊。特别是连长肖岗城,虽然年轻,但必竞是将门虎子,既善于处理两个单位人员之间的关系,又能身先士卒,与官兵打成一片。时间不长两个连队不仅从组织上更从思想上融合了。后来肖连长被调往边防连任职,分别后我们真觉得有些留恋。
&&在长期共同工作中,我与原902部队的官兵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我在特务连任指导员时,与我搭班子的连长是程继华,他带兵刚柔相济,恩威并用,不仅善于带兵,而且善于做思想工作,无论做哪项工作都是有板有眼,从不马虎,和他在一起工作感觉十分轻松。我们在一起共事时间并不长,但我始终认为他是我难得遇到的的好搭档、好兄弟。
&&1982年,我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当时王保福在组织股当干事。我们年纪相仿,他的军龄并没我长,但我感觉他比我老成多了。从他那我学到了好多机关工作经验。以后他转业回北京,实现了从神仙湾哨卡到天安门广场的跨越,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保持很深厚的战友情。
&&我在政治处工作期间,非常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好领导一一政治处王加强主任。虽然,他从后勤处副处长改任政工干部,但对政治工作有着独到之处,他任主任那几年团里政治工作开展的也是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十分难能可贵的是,他有山一样的沉稳性格,海一样的宽广胸怀。从他那里我学到的不仅是工作经验和方法,最宝贵的是为官做人之道。几十年来,王主任对我一直很关心,给我个人和家庭以莫大的帮助。
&&多年来有一件事我感到遗憾,当年十三团没有营的编制,干部提升受限,原902有好多很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在正连位置上就止步了。与十三团同时成立的边防十二团,因干部可在喀什分区内交流,没几年就提拔了40多名团职干部,而十三团要提升一名营职干部都困难,时常为一些干部感到惋惜。
&&四十年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海桑田。疆字902部队早已成为历史,但她为边防十三团奠定的基石永远牢固,她为喀喇昆仑精神注入的血液永远流淌。致敬,疆字90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疆武警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