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问到底的典故

当前位置:>
七旬老人为现代汉语词典挑两千错
来源:广视网
  这位老人名叫刘远怀,早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语言专业,是著名学者王力的学生,后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现退休在家。
&& 大众网济南1月18日讯:昨天,济南一位74岁的老者来到广视网,出示了一篇《致〈现代汉语词典〉(5)全国读者的公开信》。&&&&这位老人名叫刘远怀,早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语言专业,是著名学者王力的学生,后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现退休在家。据老人称,“他花费一年的时间精力全部校勘了该《词典》,竟然发现有两千五百多个缺点和错误,出人意外,令人吃惊!简直使人不敢相信这是一部由权威机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按照国务院指示编辑的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以下是《致〈现代汉语词典〉(5)全国读者的公开信》。&&&&&&&&&&&&&& 致《现代汉语词典》(5)全国读者的公开信全国读者们:&&&&我早就给社科院院长和语言所所长写过信,但被长期置之不理,所以,我才不得已而给你们写了这封公开信。《现代汉语词典》(5)是指导全国读者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书,故其正确与错误都对读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避免误导读者,我花费一年的时间精力全部校勘了该《词典》,竟然发现有两千五百多个缺点和错误,出人意外,令人吃惊!简直使人不敢相信这是一部由权威机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按照国务院指示编辑的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见其封底)!&& 《词典》(5)错误太多,误人子弟,“救救孩子!”&&&&为节省篇幅,仅举拙稿《〈现代汉语词典〉(5)勘误》(133000字)中百分之几的例子如下,以见一斑,但难免挂一漏万:1. 4页[矮半截]多比喻在身份、地位、水平等方面差得远。按:“份”是“分”的错别字,因为“份”主要指整体中的一部分,如一个苹果切成四份;全国划分为××省份、××县份等。详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12-14页),北大胡先生赞成改“身份证”的建议。《辞源》(酉139页)、《辞海》(语词分册,2153页)正作[身分]是其证。(凡此“身份”,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2、19页[拔苗助长]按:“拔”是“揠”的错误,后人妄改。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注疏》56页)“规范型”《词典》(5)从俗改而误导读者。*3、23页“白”字义项④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卷,~饭,~开水,一穷二~。按:“一穷二白”的“白”指文化落后,非指“空白”。《词典》(5)疏于现代汉语常用成语而误导读者。4、27页[白条]……不能作报销凭证。按:“作”是“做”的错别字,因为“做”用于动词,“作”用于词素。详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362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175页)、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202页)。(凡此“作”、“做”互误,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5、34页 般〈书〉同“搬”。按:读者疑问:编辑老师:为什么一般的“般”同搬运的“搬”?不知老师怎样答疑?(凡此将通假字一律用“某同某”公式来解释,充斥全书,不能尽举,仅举数例)6、42页&&傍……依靠。按:“依”是“倚”的错别字,因为“依”是接近某物,如“依照”;“倚”是斜靠在某物上,如“倚门”。详见恩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609页)。朱起凤《辞通》(1872页)、《辞海》(语词分册227页)与王说同。(凡此“依”、“倚”互误,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7、48页[保险]……向保险机构按期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按:“缴”是“交”的错别字,因为“缴纳”指厂矿企业履行义务向国家上缴利润,如缴纳税款;“交纳”指个人向党团组织或服务机构交付规定金额,如交纳党费、保险费等。详见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153页)。(凡此“缴”、“交”互误,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8、49页[保佑]迷信的人称神佛保护和帮助。按:“佑”是“v”的错别字。见王与群《汉字形音义辨析》(152页)、《辞海》(语词分册,1678页)、《新华字典》(594页)。《说文》:“v,助也”。朱骏声训(199页):“神助为v”。《字林》:“v,天之所助也。”《易?系辞》:“自天v之”是其证。9、50页[报案]把违反法律……按:“反”是“犯”的错别字,因为“违反”是针对纪律、政策而言;“违犯”则对法律而言。见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212页)。(凡此“反”、“犯”互误,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10、52页[刨花板]……黏合压制成的板材。按:“黏”(nián)是“粘”(zhān)的错别字,因为“黏”是形容词;“粘”是动词。见颜星华《常用汉字音形辨析手册》(324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203页)、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339页)。(凡此“黏”、“粘” 互误,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11、63页 耐氨肌薄按:《辞海》(语词分册,1535页)、《新华字典》(21页)早已按照《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摹弊魑氨肌钡囊焯遄执恚肮娣缎汀薄洞实洹罚ǎ担┑贝又允迪秩执河锕娣痘T绫惶蕴掀甘昴酥亮角甑囊焯遄郑坏米魑滞肥褂茫馐腔境J叮洞实洹罚ǎ担┍嗉豢刹恢#ǚ泊颂蕴囊焯遄郑涑馊椋谑∑辉倬倮12、68页[鼻疽]……鼻腔内有渍斑。按:“斑”是“癍”的错别字,因为“癍”是皮肤上生斑点的病。见《辞海》(语词分册,1918页)、《新华字典》(13页)。(凡此“斑”、“癍”混淆,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13、85页[便秘]biànmì按:“mì”是“bì”的误音。见《辞海》(语词分册,1873页)。本《词典》(1)(68页)是其本证、内证。14、86页 遍……满山~野。按:“满”是“漫”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383页)。成语“漫天飞雪”是其旁证、外证。15、96页[冰霜]……凛若~。按“凛”是“冷”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348页)、刘也《成语科学荟萃》(273页)。16、96页[兵不厌诈]……不厌:不排斥;不以为非。按:“厌”指满足。见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146页)、《汉语成语词典》(37页)。《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17、150页 [颤抖]chàndǒu按“chàn”是“zhàn”的误音。见《辞海》(语词分册 1994页)、《新华字典》(622页)18、172页 [成活]……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按:“吸”是“汲”的错别字,因为“汲取营养”(物质)与“吸取教训(精神)不同。详见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112页)、颜星华《常用汉字音形辨析手册》(118页)。(凡此“吸”、“汲”互误,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19、178页 [澄澈](澄彻)按:“彻”是“澈”的错别字,因为“清澈见底”的“澈”不同于“彻底消灭”的“彻”。见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194页)。(凡此“澈”、“彻”互误,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20、182页 [池汤]澡堂中的浴池,也说池塘、池堂。        [池堂]池汤按:“堂”是“塘”的错别字。见《辞海》(语词分册 957页)“池”字义项①《新华字典》(479)“塘”字义项③。《南史?谢惠连传》:“池塘生春草”是其证。(凡此“塘”、“堂”互误,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21、190页[宠用]……倍受~。按:“倍”是“备”的错别字,因为“备受宠用”(客体)与 “倍感亲切”(主体)不同。详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10-11页)、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252-3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227-8页)。(凡此“倍”、“备”互误,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22、225页 [此一时,彼一时]按:“此一时”与“彼一时”误倒。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注疏》86页)*23、239页 [错别字]错字和别字。按:用“错字”释“错字”;用“别字”释“别字”,令人叹为观止!*24、239页 [错字]写得不正确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按:用“不正确的字”解释“错字”;用“刻错、排错的字”解释“错字”,再次糊弄读者,读者糊涂;糊弄何时了,读者何日晓?25、241页 [达摩克利斯剑]希腊传说中……按:“传说”是“神话”的错误。见《辞海》(文学分册,346页)。《词典》(5)因不知“神话”与“传说”的区别而误导读者。*26、246页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问”跟“璺”谐音。按:一、“沙”是“砂”的错别字,“问”是“璺”的错别字。语出元?吴昌龄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第四析:“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砂锅璺到底”。 二、“比喻”是“双关”的错误。 三、“问”跟“璺”谐音是“璺”跟“问”谐音的错误(详见拙稿《&现代汉语词典&(5)勘误》,以下简称《勘误》)。《词典》(5)疏于古代汉语校勘和现代汉语释义,修辞概念模糊,混乱颠倒,误导读者,误人子弟!27、305页 [电霸]……以谋取私利。按:“谋”是“牟”的错别字。见《辞海》(语词分册471页)、《新华字典》(350页)。《汉书?食货志下》:“富商大贾亡(通 ‘无’)所牟大利”。颜注:“牟,取也”。是其证。28、316页 [跌跤](跌交)按:“交”是“跤”的错别字,因为一、形声(意符和声符)是汉字主要造字方法之一。二、“跤”没有作为“交”的异体字处理。《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如“摔跤”)而误导读者。29、317页 [丁当]同“叮当”按:“叮”是“丁”的错别字。详见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307页)、《新华字典》(102页)。《词典》(5)滥用“某同某”公式而误导读者。30、318页 [盯梢]……也作钉梢。按:“钉”是“盯”的错别字。详见颜星华《常用汉字音形辨析手册》(280页)、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160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295页)。《词典》(5)疏于汉字大多数为形声字的特点而误导读者。31、330页 斗&书&同“陡”按:读者疑问:编辑老师!为什么斗升的“斗”同陡峭的“陡”?不知《词典》(5)老师怎样答疑?(凡此将古今字一律用“某同某”公式来解释,充斥全书,不能尽举,仅举数例)32、347页 兑……掺和(多指液体):茶水太浓,再~点开水。按:“兑”是“对”的错别字。见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351页)、《新华字典》(112页)“对”字义项⑿。*33、354页 [娥眉]指美人细长而弯的眉毛。按:“娥眉”是联绵字,即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不可分训的词语,义为“姣好貌”(详见拙稿《勘误》)。《词典》(5)疏于汉语“联绵字”与沿袭望文生训的古训而误导读者,误人子弟。34、394页 蜚&书&同"飞".按:读者疑问:编辑老师!为什么臭虫的“蜚”同鸟飞的“飞”?不知《词典》(5)老师怎样答疑?35、394页 肥……马不得夜草不~。按:“不得”是“无”的错误。俗语:“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是其证。《词典》(5)不知耳熟能详的俗语而误导读者。36、403页 [粉黛]借指妇女:六宫~。按:“妇女”是“美女”的错误。白居易《长恨歌》此句是其本证。《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37、415页 夫……一~守关,万~莫开。按:“守”是“当”的错误。语出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词典》(5)妄改成语,误导读者。38、418页 [扶养]把孩子~成人。按:“扶”是“抚”的错别字,因为“扶养”指下对上;“抚养”指上对下。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90页)。《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39、419页 [服帖]驯服;顺从:他能使劣马变得~。按:“劣”是“烈”的错别字,因为“劣马”无须驯服。武则天年轻时驯服烈马的三种手段:一、用鞭子抽,不服;二、用铁锤敲脑袋,再不服;三、用短剑割喉管。武氏驯马是其证。《词典》(5)不知“劣马”与“烈马”的区别而误导读者。40、419页 <书>旋涡.按:“旋”是“漩”的错别字。见《辞源》(巳150页)、《辞海》(语词分册1642页)、《新华字典》(553页)。(凡此“旋涡”,不再举例)。《词典》(5)疏于汉字大多数为形声字的特点而误导读者。41、428页 复……翻来复去。按:“复”是“覆”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167页)。(凡此“覆”误为“复”,节省篇幅,不再举例)。*42、432页 傅……姓(近年也有俗写作付的)。按“权威”《词典》&5&从俗而失去权威,“规范型”《词典》&5&从俗而失去的规范,教导读者以不规范的东西,自相矛盾,自我颠覆,把无价值的东西当作有价值的宝物炫耀给全国读者学习,误导读者,“权威”何在,“规范”何在?43、450页[高才生]~也作高材生。&&&&&&&&[高材生]同“高才生”。按:“材”是“才”的错别字,因为“才”指才质、能力,是精神范畴;“材”指材用、材料,属物质范畴。详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244页)。《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群儒选高才生”是其证。(凡此“才”、“材”不分,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44 、453页[高山景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按:“仰”是“n”的错别字,后人改为今字。段玉裁说,见《说文解字注》(385页);“止”是“之”的错别字,因篆文形似而误。朱起凤说,见《辞通》(0124页)。参见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十七》),是朱说可靠的旁证、外证。段、朱、王说,石破天惊!(详见拙稿《勘误》)《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45、469页[工夫]――也作功夫。按:这是误释、误导读者。“工夫”(时间精力)不同于“功夫”(本领、造诣)。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102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67页)。(凡此“工同功”错误公式,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46、475页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按:“篑”是“匮”的误字,是后人改为今字。张振宇说,见《古今字小字典》(65页)。(详见拙稿《勘误》)。《词典》(5)疏于古代汉语古今字而失校。&&&&47、481页 句……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按:“勾”是“句”的误字,是后人改为今字。《说文》、《玉篇》皆无“勾”字是其证(详见拙稿《勘误》)。&& 《词典》(5)疏于古代汉语古今字而失校。&&&&48、484页 [够呛]同“够戗“。&&&&&&&&&&&&&&[够戗]……也作“够呛”。&&&&按:“呛”是“戗”的错别字。见《新华字典》(402页)“呛”与[够戗]释义。&&&&49、491页&&贾……&书&卖:余勇可~。按:“余”是“馀”的错别字,因为此处的“馀”是剩馀的的意思,不能简化为“余”,会误解为“我”。《汉语成语词典》(785页)正作“馀”。(详见出稿《勘误》)。50、492页 [鼓胀]……中医指由水、气、淤血……。&&&&按:“鼓”是“臌”的错别字。见《辞海》(语词分册,1605页)。&& “淤”是“瘀”的错别字。见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103页)、《辞海》(译词分册、1916页)、《新华字典》(595页)。&& 《词典》(5)因疏于汉字多为形声字的特点而误导读者。51、547页&&合……全:~村,~家团聚。&&&&按:“合”是 “阖”的错别字。见《词源》(戌93页)“阖”字义项③、《辞海》(语词分册,297、948页)、《新华字典》184页)。52、576页&&糊 同“煳”。&&&&按:“糊”、“煳”不同,因为“糊”字从“米”旁,如糨糊、糊口等;“煳”字从“火”旁,义为烧煳、烤煳。见《辞海》(语词分册,2094页)、《新华字典》(192页)。《词典》(5)因疏于汉字多为形声字的特点而误导读者。&&&&*53、577页&&虎同“唬”。&&&&按:“虎”、“唬”不同,因为“唬”字从“口”字旁,义为吓唬。&& 《词典》(5)释义,痴人说梦,说者糊涂,听者糊涂;糊涂何时了,天地知多少?&&&& 54、579页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按,“坚持”是“依恃”的误释。《说文》:“怙,恃也。” “恃,赖也”是其证。&&&& 《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55、592页[坏事]……成事不足,~有余。&&&&&&按:“坏”是“败”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90页》、丰瑞《八用中文成语词典》《176页》。“成”与“败”为反义词对举,容易辩误。&&&& 《词典》《5》疏于古书成语而误导读者。&&&&&&56、603页 谎……漫天大~。&&&&&&按:“漫”是“弥”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389页)。“弥天大罪”是其旁证、外证。&&&& 《词典》(5)疏于普通成语而误导读者。57、613页 溃……[溃脓](脓)。 [溃脓](脓)。&&&&按“”字早被淘汰。《说文》“”字段注(163页):“今烂字作溃而废矣”。《现代汉语规范字典》(587页);“溃脓不要写作脓”。《辞源》水部、歹部与《辞海》(语词分册)皆有“溃”无“”是其证。&& 《词典》(5)把早已淘汰废弃的“”作为字头使用。又释“溃脓”同“脓”,颠覆传统,标新立异,误导读者,误人子弟!&&&&58、639页 集……惊喜交~。&&&&按:“惊”是“悲”的错误。见《汉语成语词典》(26页)、《辞海》(语词分册、2201页)。《词典》(5)妄改成语,误导读者。59、648页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按:“身”是“生”的错别字,因为“终身”即具有身分(如终身总统),直至去世,指切身之事;“终生”即从出生到去世,多指事业。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349页)。(凡此“终身”、“终生”互误,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60、657页 [假借]……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按:“毛皮”是“皮衣”的错误。见《说文》:“裘,皮衣也。求,古文裘。”段注(398页):“后加衣为裘,而求专为干请之用。”《词典》(5)疏于古文而误导读者。61、658页 [假相]同假象。[假象]……也作假相。按:“相”是“象”的错别字。见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283页)、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299页)、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46页)。(凡此“相同象”错误公式,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62.661页 [坚韧不拔]按:“韧”是“忍”的错别字。语出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汉书》:“坚忍伉直”亦其旁证。又见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3-4页)。《词典》(5)妄改成语而误导读者。63.669页 [见仁见智》《易经?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按:“智”是“知”的错误,后人以今字所改。《周易正义》(150页)、孙星衍《周易集解》(552页)皆作“知者见之谓之知”是其证。又《易?系辞下》:“知小而谋大”是其本证、内证(详见拙稿《勘误》)。《词典》(5)疏于古书古今字而失校。64.682页 [骄奢淫逸]按:“逸”是“u”的错别字。语出《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u,所自邪也。”(《春秋左传正义》54页)以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633页)、朱起凤《辞通》(0782页)、《辞海》(语词分册,1218页)所引。《词典》(5)疏于古书成语而失校。65.701页 [解铃还须系铃人]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按:“xì”是“jì”的误音。见《汉语成语词典》(299页)。66.701页 [解铃系铃]&&jiě líng xì líng法眼和尚问大家……按:“xì”是“jì”的误音。“和尚”是“法师”的错误。书证同上。67.705页 [斤斗]跟头。按:“斤”是“筋”的错别字。见《辞源》(卯82页、未9页)、《辞海》(语词分册,2038页)、《新华字典》(240页)。68.710页 [尽自]……她心里乐滋滋的~笑。按:“的”是“地”的错别字。《词典》(5)疏于现代汉语语法而误导读者。69.737页 桔“橘”俗作桔。按:“桔”不是“橘”的简化字。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161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309页)。又“橘”不能简化为“桔”,见《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词典》(5)自称是“一部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但又郑重其事地教导读者以不规范的东西、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误人子弟!自相矛盾、自我颠覆,这是一出喜剧,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70.744页 [撅嘴]……别老撅着嘴啦。按:“撅”是“噘”的错别字。见《新华字典》(256页):“噘”只用于“噘嘴”。本《词典》(5)下字条“噘”,用于“噘嘴”,是其本证、内证。《词典》(5)疏于汉字多为形声字的特点而自相矛盾、自我颠覆,误导读者。71.745页 [决口](河堤)被水冲出缺口。按:“出”是“开”的错误。《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72.754页 [咯血]……也说咳血。按:“咯血”与“咳血”不同,前者指呕血、吐血;后者指咳嗽带血或出血。见王与群《汉字形音义辨析》(179页)、颜星华《常用汉字音形辨析手册》(86页)。《词典》(5)误导读者。*73.758页 [开辟]……开天辟地的略语,指宇宙开始。按:千古成语,可以省略简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宇宙”无始无终,从何“开始”?不知编者怎样回答读者的问题。《词典》(5)因缺乏哲学常识以及混淆神话和科学的区别而误导读者。74.760页 [揩油] 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按:“占”是“沾”的错别字。《辞海》(语词分册,973页)、《新华字典》(620页)“沾光”是其证。《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75.790页 挎……把东西挂在肩头、脖颈或腰里。按:“里”是“间”的错误。《词典》(5)太疏于常用现代汉语了,活像小学生解词,天真可爱!76.806页 [腊梅] 同“蜡梅”。[蜡梅]……也作腊梅。按:“腊”是“蜡”的错别字。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3页)、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182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344页)、《辞海》(语词分册,2012页)。《词典》(5)因滥用“某同某”公式而误导读者。77.806页 [辣手] 义项(3)棘手;难办。按:“辣手”与“棘手”不同,前者指毒辣的手段;后者比喻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见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341页)、《辞海》(语词分册,1982页,2173页)、《新华字典》(213.279页)。《词典》(5)从俗误“棘手”为“辣手”(错别字)而误导读者。78.834页 [李代桃僵]……李树生桃旁。按:“旁”是“傍”的错别字。见《中国成语大辞典》(726页)、《汉语成语词典》(350页)、《辞源》(辰92页)《辞海》(语词分册,1349页)。《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79.838页 [厉害]……也作利害。按:“厉害”与“利害”不同,前者指猛烈、威严;后者指利益与损害。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193页)。《词典》(5)常常随意用“某同某”公式误导读者。80.840页 励……~精图治。[励精图治]按:“励”是“厉”的错别字,后人改为今字,《说文》无“励”字是其证。语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81.845[怜恤]怜悯。按:“怜恤”与“怜悯”不同,前者指同情救助,如抚恤金;后者只指同情,没有行动上、物质上的帮助。《玉篇》:“恤,救也”是其证。《词典》(5)因不懂“恤”字义而误导读者。82.851页 [凉丝丝]……沁人心肺。按:“肺”是“脾”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468页)、《辞海》(语词分册,968页)。《词典》(5)妄改成语,误导读者。83.855页&&量……~才录用。按:“才”是“材”的错别字。见《汉语成语词典》(357页)。成语“因材施教”是其旁证、外证。《词典》(5)因“才”、“材”不分或互误而误导读者。84.865页 [灵幡] 旧俗出殡时孝子打的幡。按:以“幡”释“幡”,令人想起陋儒解释“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逑也。”糊弄何时了,读者何日晓?灵幡缥缈声,鬼神知多少?85.867页 [凌乱]……也作零乱。按:“凌乱”和“零乱”不同,前者指无次序条理,如“我舞影凌乱”;后者指散乱,如头发零乱。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199页)、《辞海》(语词分册,356页)。(凡此“凌乱”、“零乱”互误,散见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词典》(5)滥用“某同某”公式而误导读者。86.877页 [柳腰] 指女子柔软的细腰。按:“指”是“比喻”的错误。《词典》(5)缺乏修辞学常识而误导读者。*87.881页 [垄断]《孟子?公孙丑》:“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按:“丑”下脱“下”,“垄”是“龙”的错误,后人妄改。见《孟子?注疏》(84页)、《说文》“买”字段注(282页)以及桂馥《说文义证》(542页)、高亨《古字通假会典》(19页)、《辞源》(亥149页)、《辞海》(语词分册,1762页)所引皆作“龙”是其证。“罔”是“网”的错别字。《说文》引作“网”,桂馥按:“网罗而取之”是其证。《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88.882页 搂……她~着裙子印按:“笔窃绫惶蕴囊焯遄郑弊鳌疤恕薄<洞呛!罚ㄓ锎史植幔2113页)、《新华字典》(479页)、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74页)。“规范型”《词典》(5)因不遵守规范而误导读者。*89.883页 [陋俗] 不好的风俗。[陋习] 不好的习惯。按:“不好”当作“不文明、不合理”。《词典》(5)释义,像小学生解词,还没有过常用现代汉语的关。90.904页 [落照] 落日的光辉。按:“辉”是“晖”的错别字,因为“晖”指日光。见《辞海》(语词分册,1501页)。《词典》(5)疏于汉字多为形声字的特点而误导读者。*91.958页 [冥钞] 迷信的人给死人烧的假钞票。按:“假”是“纸”的错误。孝子何其孝?烧给假钞票;再烧验钞机,祖先笑嘻嘻!《词典》(5)编辑先生因混淆活人在现实的阳间非法制造的假币和死人在虚幻的阴间使用的纸币的区别而误导读者、误人子弟。*92.962页 [磨难](魔难)。按:“磨难”同“魔难”,见所未见,未知所本?《词典》(5)这个“某同某”公式,虽然魔术高超,但它过不了形声字这座大山的关,只能“n关而攻秦”,“逡遁而不敢进”!(特注:“n”字不误,“仰”才是错别字,后人以今字改之。见段注385页)93.967页 磨……把粮食弄碎的工具……用磨把粮食弄碎。按:“弄”是“粉”的错误。《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活像顽皮学生解词,天真可爱!94.971页 [目不窥园]……“三年目不窥园”。按:“目”字衍文。见《汉语成语词典》(407页)、《辞源》(午125页)、《辞海》(语词分册,27、1769页)。《词典》(5)疏于古书而失校。95.972页 [目无余子]按:按“余”当简化为“馀”,因为容易误解为“目无我的儿子”。理由详见拙稿《勘误》第707条。《词典》(5)从俗简化作“余”而误导读者。*96.1017页 [排列]……依姓氏笔画多少~。按:“多少”二字当删。《词典》(5)画蛇添足,误导读者,见其疏于常用现代汉语。97.1028页 [陪绑]……暂缓执行死刑的犯人。按:“暂缓”是“缓期”的错误。《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98.1028页 [陪葬] 殉葬。按:“殉葬”既是一个野蛮残酷的、令人颤栗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孕育文明、推动历史的概念。“规范型”《词典》(5)没有释义,是个空白,见其疏于哲学史、宗教史、思想史和历史等等而未能尽到指导读者的责任。正像伟大的历史人物(如耶稣、苏格拉底、伽利略等)往往担负起重大的时代冲突(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科学与宗教)那样,无名的、无辜的殉葬者也是这样。他们都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如摒弃殉葬、废除死刑等等。然而,历史老人总是姗姗来迟,才挽救更多的无辜受害者(如受宗教迫害、政治迫害),才产生新的文明的概念,令人喜悦(详见拙稿《勘误》第746条)!99.1035页 [披发左衽]按:“披”是“被”的错误,后人以今字所改。见《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张振宇《古今字小字典》(6-7页)。《词典》(5)疏于古书古今字而失校。100.1035页 [披坚执锐]按:“披”是“被”的错误,后人以今字所改。见《史证?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宋义)不如公。”张振宇《古今字小字典》(6-7页)。《词典》(5)疏于古书古今字而失校。101.1037页 [皮里阳秋]按:“阳”是“春”的错误,晋人避讳所改。唐代房玄龄《晋书?褚裒(póu)传》:“季野(褚裒字)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是其证(详见拙稿《勘误》第755条)。《词典》(5)疏于古书避讳字而失校。102.1044页 [骗腿] 侧身抬起一条腿:他一~跳上自行车就走了。按:“跳”是“骑”的错误,因为单腿不能跳上自行车。《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103.1065页与1598页 [一曝十寒]按:“曝”是“暴”的错误,后人以今字所改(见张振宇《古今字小字典》4-5页)。《孟子?告子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注疏》202页)是其证。《辞源》(子10页)、《辞海》(语词分册,10页)、《中华大字典》(835页)所引同。《词典》(5)疏于古书古今字而失校。104.1068页 [期颐] qīyí《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按:“qī”是“jī“的误音。见《辞海》(语词分册,1595页)。“岁”是“年”的错别字。见孙颖达《礼记正义》(上,18页)以及朱起凤《辞通》(0160页)、《辞源》(辰74页)、《辞海》(语词分册,1596页)所引。《词典》(5)疏于古书而误读与误写,误导读者。105.1084页 迁……&书&调动官职:左~。按:“调动”是“降低”的错误,“左迁”指降职、贬职,不是“调动官职”。《汉书?周昌传》:“吾极知其左迁。”颜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任(官职)为左迁。”是其证。《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106.1089页 [前夕] 前一天的晚上:国庆节的~, 大决战的~。按:三“的”字多余无用。依此类推:昨天的晚上、春节的前夕、抗战的前夕……“的”字何时了,赘疣知多少?《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107.1097页 [抢婚] 掠夺婚。按:以“婚”释“婚”,正像以“逑”释“逑”,没有解释,糊弄读者,读者糊涂;糊弄何时了,读者何日晓?108.1100页 [巧言令色]……(令:美好)按:“美好”是“伪善”的错误。《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注:“巧:好;令:善。”(《书经》16页)《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朱注:“好其言,善其色。”杨伯峻《论语译注》(3页):“令色:伪善的面貌。”《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109.1111页 [轻于鸿毛]……死有重于泰山,有~。按:下“有”字是“或”的错别字。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汉书?司马迁传》。廖振佑《古代汉语特殊语法》(97页)所引同,是其证。《词典》(5)疏于古书而误导读者。110.1133页 犬……丧家之~。按:“犬”是“狗”的错别字。见《孔子家语》:“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韩诗外传九》:“羸乎若丧家之狗”。《晋书?夏侯湛传》:“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儒林外史》五回:“忙忙如丧家之狗”。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皇皇然若丧家之狗”。《词典》(5)疏于古书而从俗改,误导读者。*111.1141页 [惹是生非] 惹是非。按:以“惹”释“惹”,像以“逑”释“逑”,同字相训,糊弄读者;糊弄何时了,天地知多少?*112、1141页 [热炒] 大事炒作。按:“事”是“肆“的错别字。活像小学生解词,天真可爱!*113.1144页 人 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按:高等动物――人和低等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和思维,这是普通的(非深奥的)哲学常识。劳动创造物质生活,思维创造精神生活(人没有思维,就没有哥德巴赫猜想、牛顿三大定律,没有孔子、耶稣和苏格拉底,也没有阿Q、春江花月夜和蒙娜丽莎)。《词典》(5)释义,只对一半(劳动),一半白卷(思维),得分半百。现代高等动物――编辑先生被古希腊神话中的怪兽斯芬克司吃掉一半,剩下一半(详见拙稿《勘误》第854条)。《词典》(5)因缺乏哲学常识而误导读者。114.1166页 弱 ……年幼:老~。按:释“弱”为“年幼”,错误。“老弱病残”、“男女老幼”是其证。《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115.1178页 [嫂夫人] 对朋友尊称他的妻子。按:当释为:尊称朋友的妻子。《词典》(5)编辑还没过常用现代汉语的关而误导读者。116.1180页 杀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按:“人或动物”是“生物”的错误,因为无法解释“杀树”、“杀菌”、“杀毒”等词语。《词典》(5)编辑还没过常用现代汉语的关而误导读者。117.1182页 [刹车]……也作煞车。按:“刹车”和“煞车”不同,前者指止住车;后者指勒紧车上载物。见王与群《汉字形音义辨析》(129页)、颜星华《常用汉字音形辨析手册》(227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255页)。《词典》(5)编辑因不学习错别字辨析之类的专著而误导读者。118.1190页 [禅让] 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按:“别”是“贤”的错误。“让贤”一词是其证。古书不乏其例:《荀子?正论》:“尧舜擅(通‘禅’)让。”尧舜皆圣贤是其证。《词典》(5)编辑因缺乏古书基础而误导读者。119.1200页[少数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按:建立元朝的蒙古族排在第一位,而建立清明的满族应该排在第二位,不该排在最后。《词典》(5)编辑因缺乏本国历史常识而误导读者。*120.1229页 [师母] 称自己的老师的妻子或师傅的妻子。按:“称”上当补“尊”字。“自己的”和上“的妻子”六字当删。《词典》(5)编辑还没过普通现代汉语的关,活像小学生解词,天真可爱!121.1230页 [诗史]……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按:这是误解,混淆了“诗史”(诗歌发展史)和“史诗”的概念而误导读者。*122.1241页 矢&书&同“屎”。按:读者疑问:编辑老师!为什么当“箭”讲的“矢”同屎尿的“屎”?不可思议!不知《词典》(5)老师怎样答疑?(凡此类问题,充斥全书,不能尽举、仅举数例)*123.1241页[矢口] 一口咬定:~否认,~抵赖。按:弓箭的“矢”没有“咬定”的意义(答案详见拙稿《勘误》第928条)。《词典》(5)编辑因缺乏古书通假字常识而误导读者。124.1257页[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按:“传说”是“寓言”的错误(详见拙稿《勘误》第932条)。《词典》(5)编辑因缺乏文学体裁常识而误导读者。125.1261页 [瘦猴] 指非常瘦的人(含戏谑意)。按:“指”是“戏称”的错误,与下文“戏谑”相对成文是其证。《词典》(5)疏于常用现代汉语而误导读者。*126.1296页 [松动] ①变得不拥挤:接近终点站,车厢里~多了。②宽裕;不窘:手头~。……④(措施、态度、关系等)灵活;变得不那么强硬、紧张:谈判中双方口气都有些~。按:“车厢松动”、“手头松动”、“口气松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像小学生造句,天真可爱(详见拙稿《勘误》第957条)!《词典》(5)编辑远远没过现代汉语的关,只能“n关”“逡遁”,(特注:“n”字不误,“仰”才是错别字,后人以今字改之。见段注385页)误导读者,误人子弟!127、1313页 [他山攻错]按:“他”是“它”的错误,后人以今字所改,《说文》无“他”字是其证。《说文》“它”字朱训(482页):“《诗?鹤鸣》:它山之石。《释文》:它,古他字。”高亨《古字通假会典》(677页)同。《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128、1364页 [通假]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按:读者提问:编辑老师!什么叫“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不知《词典》(5)老师怎么解答?糊弄何时了,读者何日晓?凡此糊弄读者,散见全书,天地知多少,苍天啊苍天!129、1414页 [微言大义] 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按:“和”是“包含”的错误。见《辞海》(语词分册,840页)、《汉语成语词典》(630页)。《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130、1435页&&[污蔑] 诬蔑。按:二者不同,前者指用不实之词诋毁他人;后者指捏造事实,构人以罪。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283页)。《词典》(5)“某同某”公式,充斥全书,似是而非,误导读者。*131、1436页 [屋脊]……青藏高原号称世界的~。按:“的”字是赘疣,多余无用,人见人烦!“世界奇迹”、“世界冠军”、“世界文豪”、“世界名著”等等皆其证。《词典》(5)编辑还没过常用现代汉语的关而误导读者(参见上面第106条,证明是长期缺乏常用现代汉语基础,非偶然笔误)。*132、1436页 [屋檐] 房檐。按:以“檐”释“檐”,糊弄读者;读者何时晓,苍天知多少?《词典》(5)编辑先生经常运用注家大忌的同字相训的法宝,充斥全书,敷衍塞责,无往不利,万事大吉!133、1441页 [无须]也作无需。[无需]同“无须”。按:“无须”与“无需”不同,前者指不必、不用;后者指不需要。见胡双宝《易混易错词语辨析》(286页)、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281页)。《词典》(5)因滥用“某同某”公式而误导读者。134、1512页 [心宽体胖]按:“宽”是“广”的错误。语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规范型”《词典》(5)从俗亦作“心宽体胖”而误导读者。*135、1519页 [信赏必罚] 该奖赏的一定奖赏,该处罚的一定处罚。按:此释义未解“信”字义。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韩非子》此句之“信必”即“必信”;“信赏必罚”即“赏罚必信”,《三国蜀志?诸葛亮传》:“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是其证。《说义》:“信,诚也。”即真诚,诚实。《韩非子》此语与《诸葛亮传》同义,即赏罚必须诚信。《词典》疏于古书训诂而失训。136、1548页 雪 洗掉:~耻,~恨,昭~,洗~。按:“洗掉”是“刷除”的错误,因为“雪”是“刷”的假借字。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673页)、朱起凤《辞通》(1214页)、高亨《古字通假会典》(650页)、周祖谟《问学集》(上册,136页)。《词典》(5)疏于古书通假字而误导读者。*137、1567页 阎……姓(近年也有俗写作闫的)。按:“规范型”《词典》(5)自称是“一部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但又郑重其事地教导读者以不规范的东西、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误人子弟!自相矛盾、自我颠覆,这是一出喜剧,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138、1569页 [眼眵] 眵。按:以“眵”释“眵”,糊弄读者,读者糊涂;糊弄何时了,读者何日晓?(凡此同字相训,满面春风,漫天飞舞,老天服输!)139、1575页 羊 &古&又同“祥”。按:读者疑问:编辑老师!为什么牛羊的“羊”同吉祥的“祥”?是因为羊是吉祥物的象征吗(恕其天真)?不知《词典》(5)老师怎样答疑?*140、1582页 [邀功] 把别人的功劳抢过来当做自己的:~请赏。按:“做”是“作”的错别字。理由与书证见上第4条。“邀功”释义殊误:一、“邀功”非“抢功”,因为“邀”无“抢”义;“邀功”即“求功”,因为“邀”即“求”义。见《文选?广绝交论》注引《国语》贾注:“邀,求也。”《说义》:“徼(亦作邀),循也。”段注(76页):“引申为徼(邀)求。”又“邀功请赏”二词语皆为动宾结构。“邀”与“请”对举,异词同义,即请求,亦其证。二、“邀功”非夺他人之功以为己有。《后汉书?窦融传》:“仁者不违义以要(通‘邀’)功。”《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不敢徼(亦作邀)功以负国也”皆其证。《词典》(5)“抢功”之说,空前绝后,不见书证,毫无根据,主观臆断,误人子弟!141、1583页 [摇尾乞怜]……形容用谄媚姿态求取别人的欢心。按:“欢心”是“垂怜”的错误。见《汉语成语词典》(722页)、刘也《成语科学荟萃》(539页)、《辞海》(语词分册711页)。《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142、1601页 [一叶蔽目]《i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按“太”是“泰”的错别字。《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广雅?释山》:“岱宗谓之泰山。”《风俗通》:“泰山,山之尊者。”《论语》:“季氏旅于泰山。”《汉语成语词典》(746页)、《中华成语大辞典》(1268页)引作:“泰山”是其证。《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143、1604页 [依然固我]按:“固”是“故”的错别字。见《中华成语大辞典》(1274页)、《汉语成语词典》(751页)、丰瑞《八用中文成语辞典》(225页)。《词典》(5)疏于成语而失校。144、1607页 [遗孀] 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按:释义冗长,当精简为:死者的妻子。《词典》(5)编辑还没过现代汉语的关,又是一例。145、1612页 [义无反顾](义无返顾)。按:“返”是“反”的错别字。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同。146、1660页 [鱼肉]……鱼肉指受宰割者。按:“指”是“比喻”的错误。《词典》(5)疏于现代汉语修辞学而误导读者。147、1663页 与……赞许;赞助:~人为善。按:这是误释,因为“与”字无“赞许”、“赞助”义。《孟子》:“与人为善”的“与”是介词“跟”、“同”,“与人为善”即同人一起做善事。《词典》(5)疏于古书训诂而误导读者(详见拙稿《勘误》第1198条)。*148、1700页 蚤 &古&又同早。按:读者疑问:编辑老师!为什么跳蚤的“蚤”同早晨的“早”?不可思议!因为跳蚤专门在早晨吸人血吗?(恕其天真)不知《词典》(5)老师怎样答疑?(凡此问题,充斥全书,节省篇幅,不再举例)149、1718页 帐……同“账”。按:“帐”、“账”不同,见198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从略)。《词典》(5)因滥用“某同某”公式而误导读者。150、1745页 [芝兰]……~之室。按:“芝”是“芷”的错别字。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十七),朱起凤说同,见《辞通》(页)。《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详见拙稿《勘误》第1235条)。151、1745页 [知己知彼]按:当依《孙子?谋攻》原文作“知彼知己”。《词典》(5)从俗而擅改千古成语,误导读者。152、1745页 [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按:最后当补:“(姑备一说,仅供参考)”。否则,读者容易盲从权威机构编辑的“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见封底)而理所当然地认为标准解释,不求甚解。圣人孔子此语,哲学内涵,幽深无底,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参见何晏《论语集解》、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所以,权威《词典》(5)必须多闻阙疑,观千剑然后识器,读者才能信服而敬仰!**153、1754页[指鹿为马]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按:一、“造反”是“篡位”的错误。古无“造反”一词,“赵高想造反”,活像古人穿西装。“造反有理”是“文革”概念,正用反了。二、“臣子”是“大臣”的错误。赵高面前的是大臣,不是普通臣子。三、“附和”是“服从”的错误。矮子看戏,随声附和,并无强迫;“指鹿为马”的服从,具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泰山压顶的政治压力。四、“试验”是“试探”的错误。前者是自然科学术语;后者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概念。短短一句话,就有四个错误。错误何其多,误导何时了?读者何日晓,天地知多少?这是《词典》第5版照抄30年前第1版的错误,是它疏于翻译古书,还没过现代汉语的关的最为显著的例子。30年前疏于古书翻译,30年后还是依然故我,停滞不前。30年啊,白白流走的漫长岁月,白白浪费的青春年华!身在豪门,却拿不出名副其实的精神佳肴,以飨读者,可谓悲哀!古人赵高站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的巅峰上,虎视眈眈,穿着今人的服装,说着今人的话,在演出阴谋篡位(不是“造反”)的历史喜剧,在其后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上的效尤小丑在反复演出、不断重演,正像黑格尔所说,历史上常常出现惊人的相似现象!154、1777页 [逐鹿]《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比喻争夺天下。按:《史记》这句的“鹿”是修辞中的双关语,“鹿”、“禄”同音,表示“禄位”,比喻“帝位”(见拙文《汉字改革的神话与现实》,载1994年9月台湾《中国书目季刊》)。《词典》(5)没有解释“鹿”字,读者提问:“天下逐鹿”为什么比喻“争夺天下”?“鹿”指天下吗?不知编辑怎样解答?*155、1781页 [煮豆燃萁]……“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按:“燃”是“然”的错误,后人以今字所改。曹植处于三国魏(220-265)时期,到南朝梁、陈之间(502-589)顾野王《玉篇》(字书)才有“燃”字。游国恩先生等《中国文学史》(218页)引作“然”是其证。《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而失校。*156、1798页 [捉襟见肘] zhuō jīn jiàn zhǒu。按:“襟”是“衿”(古代书生穿的衣服)的错别字。见《庄子?让王》:“捉衿而肘见。”“jiàn”是“xiàn”的误音。见《汉语成语词典》(832页)、李毓芙《成语典故文选》(173页)。仅仅四字,错误一半。《词典》(5)疏于古书校勘与读音而误导读者。157、1800页 [勐掷鲜]按:“邸笔恰绊健钡脑绫惶蕴囊焯遄帧<洞呛!罚ㄓ锎史植幔1566页)、《新华字典》(655页)。“规范型”《词典》(5)反规范化而行,失去规范,丧失权威,自我否定,自我颠覆,把无价值的东西作为榜样,炫耀给全国读者学习,误导读者,误人子弟。*158、1827页 [作孽] 造孽。按:以“孽”释“孽”,同字相训,糊弄读者,读者糊涂;糊弄何时了,读者何日晓?人间糊弄事,天上知多少?(才疏学浅,错误难免,祈望专家,不吝赐教!)(版权所有,采用必究!)全国读者们!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自古至今的字典辞书(从《说文》到《辞海》)都没有像《词典》(5)那样多的缺点和错误,那样一塌糊涂(例如,古字和今字不分,借字和本字不分;“做作”、“斑癍”、“帐账”、“汲吸”、“交缴”、“才材”、“工功”、“须需”、“刹煞”等等等等不分;“开天辟地”释为“宇宙开始”,神话与科学不分,“守株待兔”释为“传说”,寓言与传说不分,“冥钞”释为“假钞票”,死人与活人不分,“指鹿为马”释为“赵高想造反”,古人与今人不分……大杂烩,一锅熟,以飨读者,皆大欢喜),出人意外,令人吃惊!它是一部假冒伪劣精神产品,但它却披着权威的外衣,(见封底),多少读者为之盲目拜倒,奉为是非标准(如某杂志编辑同我确定错别字时,理所当然地以《词典》(5)为准,我只好认输,因为词典是权威,我算老几?这就激起我以敬仰之心去拜读它)!然而,它的骄傲的编辑先生,不但没有过古代汉语的关(古今字、通假字、校勘、训诂),而且也没有过现代汉语的关(错别字、误释、误音、用词不当、病句、翻译古书),但它的权威编辑却发明了前无古人的同字相训的训诂(释义)方法,颠覆了古今字典辞书的传统规则。古希腊神话中的怪兽斯芬克司曾经吃掉许多不能猜中它的谜语的蠢人,当代权威编辑则是不能猜破古中国语言文字怪物之迷而被吞噬的愚人,但他不自量力,夜郎自大,以权威自居,不知天地!黑格尔说,现象(身居权威机构)和本质(有名无实,并非权威)的矛盾就是喜剧,好像一个普通人骑着白马,逢人便吹嘘自己是王子一样,令人在笑声中渗着湿润的泪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这出无知的个人喜剧,包含着全国读者被无知误导的社会悲剧,“救救孩子!”从《现代汉语词典》出世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流走的漫长岁月,经历过老中青三代人飘落的青春年华,以我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的恩师王力为代表的是第一代,他们早已与世长辞了,但他们给我们后代留下不朽的宝贵遗著(如《王力文集》),他们的学生是第二代,《词典》(5)权威编辑是第三代,《词典》事业毁于第三代!不知他们怎样面对第一代先辈的在天之灵?今天,我们刚把几千年前的古书传写、转刻和翻印者抬出去了,明天(几千年后),抬我们出去的人的脚就已经站在考古发现的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5)编辑室门口。历史老人就是这样残酷无情!然而,《词典》(5)却不自量力地自称是一部由权威机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按照国务院指示编辑的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不过是口出狂言、大言欺人的虚假广告而已,名不副实是其证。虽然它的销量和暴利大大超过最新《辞海》,但不是实力和贡献的标志,而是掩盖着权威迷信的天真无知的可哀和鲜为人知的严重误导读者事故的可悲,凡搞权威迷信者必败(为了维护读者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词典》(5)必须登报表态)!能够真正判断和深刻评价《词典》(5)是非问题的,并不是权威自居者(骄兵自败!正像好拳者死于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游者死于水[汹涌澎湃,幽深无底]那样),也不是权威迷信者,而是社会各界学而不厌者。鉴于以上令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遗憾的严重事故,必须解散旧编辑部,以谢天下!重建新编辑部,招聘博古通今的学者,解聘南郭先生之流的庸才,只有这样,15年后(注意:从第4版到第5版,只用了短短的3年!)才能出第6版(最后一版),否则,即使出到第666……版,也将继续误人子弟,“救救孩子!”&& 祝大家学习进步!&&&& 你们的朋友刘远怀&&2007年国庆节前夕附:作者简介&&&&刘远怀,男,1934年生,广东梅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语言专业。1993年,大型辞典《北大人》(第1卷)登载个人传略,次年在台湾《中国书目季刊》发表论文《汉字改革的神话与现实》。此后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学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长篇学术著作《说文朱训校补》,虽经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确定为有出版价值的“八五”规划科研项目之一,但因经济原因,未能问世,从而转向多部历史电视剧的编写,以度晚年。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破沙锅问到底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