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想象五年之后的你会有怎么样的前景辉煌

大家洞察一下,后五年什么行业会有巨大潜力和市场?_百度知道目前公司的发展规划方面一直都做不完善,挺为难的,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公司十五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日,是公司成立15周年的喜庆日子。股份公司自1998年正式设立距今已经历经四分之一甲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觉之间,股份公司已到&志学&之年,马上要进入&舞象之年&,《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回顾过去,厉兵秣马,股份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5年的市场磨砺,已经练就了一定的市场搏杀能力。展望未来,厚积薄发,股份公司将更上一层,揭开全面布局、快速发展的崭新一页,谱写出更加绚丽辉煌的新篇章。
一、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股份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单位,是控股股东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通过资产剥离与重组之后重新组建成立的,并与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因此,集团公司的发展,为股份公司的发展轨迹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股份公司的独家发起人,集团公司有着引人注目的业绩。她先后荣获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国有企业500强之一,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之一。1997年,集团公司被国务院批准为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之一,成为建筑行业的四大集团之一。在《1999年国家重点企业运营报告》中,集团公司以78亿元产值排在全国国家重点企业第57位,按建筑业排名居第5位。
截止1998年,集团公司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一次革命、第一次创业。至1999年,集团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剥离优良资产重组上市募集资金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便成为集团公司的一个重要举措。由此,股份公司应运而生,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函[1998]57号文)批准,由集团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
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号)批准,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0000万股,每股发行价8.43元,融资84300万元(含发行费用),发行后总股本40000万股(其中集团公司持有30000万股,社会公众股东持有10000万股)。截至日,股份公司总资产30.84亿元,净资产13.81亿元,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91亿元。
日,股份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定位及上市前的研讨,股份公司以建筑业为主业,实行&立足北京,积极拓宽外埠和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在逐渐扩大北京建筑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外埠市场,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集团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公司&之一的优势,采取内部统一经营、外部联合经营的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工程承包额。在稳固发展建筑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相关或辅助产业,特别是要加快新型建材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0年底,经过近两年的多元化投资探索,股份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房地产公司上市的禁令开始解冻,资本市场再次向房地产企业敞开大门,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利好信号,预示着我国新一轮房地产市场启动的开始。集团公司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紧张运作,日,股份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实施资产置换,置出资产包括原有16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分公司的投资收益、建筑施工类资产和负债及其占用的资金,置入资产包括集团公司拥有的原承发包公司(现兴华公司)100%的股权、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1.5%的股权(目前开发公司100%股权已由集团公司直接持有)、大柳树房地产项目资产和现金,资产置换标的额为23.39亿元,股份公司正式涉足房地产行业。截至日,股份公司总资产47.44亿元,净资产15.15亿元,200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利润总额1.78亿元。
在土地招拍挂之后,股份公司立足大力发展以住宅为主导产品的房地产业,在做好现有项目的同时,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积极增加土地储备,于2005年首次参与土地竞标,并一鼓作气在当年12月5日和12月12日连续竞得丰台区南苑乡石榴庄住宅小区C、F区(规划建筑面积15.77万平方米)和B区(规划建筑面积6.34万平方米),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股份公司在实施资产置换后,经过几年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到2005年再一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使公司股东与企业获得真正双赢,公司大股东集团公司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主动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并在2005年底至2006年初成功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全体股东利益的一致性,为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公司扩张,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公司质量,提升公司竞争实力铺平了道路。
2007年2月,股份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4100万股,每股发行价8.5元,融资119850万元(含发行费用)。截至日,股份公司总资产102.16亿元,净资产35.39亿元,200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利润总额4.16亿元。
从1998年股份公司正式设立至今已经15年,股份公司的发展得到了集团公司一如既往的关注,集团公司的资源和产业链优势也为股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股份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经营团队勤勉尽责,坚持稳健务实的经营风格,通过对国家政策、市场、行业变化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拿地、投资和开发节奏,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经过十多年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双重洗礼和考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成就。
(一)经营业绩和成就
1、规模性指标(见图1-图4)
在股份公司发展过程中,通过合作拿地、联合开发、共同经营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股份公司的实力。股份公司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协调性较好。股份公司总资产由上市之初,日的45.67亿元,增长至日的300.09亿元,增长了557%;净资产由上市之初,日的15.56亿元,增长至日的84.34亿元,增长了442%。从2005年至2012年的行业监测数据来看,股份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走势总体上要明显好于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见图5-图8)
股份公司企业经营额,由2001年的不到20亿元,到2012年已突破100亿元,增长了410%;企业经营回款,由2001年的16.6亿元,到2012年已突破90亿元,增长了453%;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10.64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66.84亿元,增长了528%。尤其是2008年后,至2012年,在连续长达五年时间内,股份公司企业经营额、企业经营回款、营业收入呈现连年大幅盘升态势,表现卓越。
2、收益性指标(见图9-图10)
股份公司利润总额由上市之初,1999年的2.09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9.48亿元,增长了832%。尤其是自2008年后,持续保持高位,远超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显示了股份公司极强的盈利能力和管理团队高超的驾驭能力。(见图11-图12)
2012年,股份公司实现每股收益1.23元,净资产收益率17.23%,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每股收益0.45元,净资产收益率14.64%),且均高于首开、北辰等北京市国资委所属其他房地产上市公司。
3、发展性指标
(1)房地产开发(见图13-图14)
土地储备规模是衡量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自2004年国家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后,股份公司累计新增土地储备地上建筑面积规模近600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土地储备投资达到229亿元,尤其是最近两年,股份公司的土地储备规模均超过了百万平方米,分布区域已扩展至重庆、成都、天津、青岛、海南,为股份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持有型物业板块(见图15)
股份公司持有型物业规模由2006年的面积不到9万平方米、年度收入3000万元,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到目前面积已超过17万平方米、2013年年度收入将突破8000万元;根据发展战略规划,股份公司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持有型物业资源,持续提升运营和收益水平。
(3)对外投资板块(见图16)
股份公司对外投资收益由上市之初,1999年的不到2000万元,到2012年已超过1.6亿元;根据发展战略规划,股份公司将通过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研究力度,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加大投资管理的力度,处理好投入发言权问题,持续提升对外投资质量和收益。
(二)社会形象和荣誉
股份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和优异的经营业绩,得到了政府、市场、同行业、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十余年来,股份公司连续10年进入&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品牌价值TOP10&,先后荣获&中国房地产AAA级信用企业&、&全国房地产联网直报先进企业&、 &北京市五五普法先进集体&、&中国证券金紫荆最佳上市公司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特别是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等机构主办的&2013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国贸大饭店举行,这是国内唯一具有官方背景和影响力的房地产行业排名。股份公司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优异的经营绩效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获评&2013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第32名、&2013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绩效10强&第3名、&2013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责任地产10强&第3名。这也是股份公司继2012年获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第38名后公司行业影响力的又一次提升和企业实力的证明。2012年,股份公司进一步响应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导向,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以近80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规模,得到了住建部和中房协的认可,继2012年获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责任地产10强&后蝉联这一殊荣。
本次测评综合考量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目前经营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从企业规模(总资产、企业经营额、开复工面积等指标)、风险管理、盈利能力(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成长潜力(新增土地储备等指标)、运营绩效(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参与保障房建设规模、纳税贡献等指标)七大方面,采用了收入规模、开发规模、利润规模、资产规模、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相对盈利能力、绝对盈利能力、销售增长能力、利润增长能力、资本增长能力、资源储备、生产资料运营能力、人力资源运营能力、经营创新、产品创新、纳税责任、社会保障责任、慈善捐赠等19个二级指标全面衡量企业的综合实力。最终从参选的六万多家房企中选出&2013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和各单项十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等领导为股份公司及其他获奖企业颁奖,股份公司和万科、恒大、万达、中海等本次获评500强的企业悉数出席。
由于这是目前全国性的唯一官方的房地产行业年度测评,鉴于本次奖项的高规格和权威性以及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推动股份公司在全国范围的区域布局和项目拓展、并购,尤其是在目前以招标为主的部分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也为经营团队和全体员工对股份公司平稳渡过房地产政策严厉调控期、实现稳健发展、全面实现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坚定了信念、树立了信心。
回顾股份公司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在集团公司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经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股份公司合并股东权益从上市前的4亿元迅速增长到日的84.34亿元,除在上市时发行1亿股募集约8.4亿元和2007年定向增发14100万股募集约11.9亿元,总计约20亿元权益性融资外,其余近60亿元的增值部分来源于股份公司十多年来创造的盈利积累。截至2012年年末,集团公司合并股东权益约为107.55亿元,其中,股份公司所占的权重为78.42%;如果考虑股份公司参股的国信证券等公司上市后的含权预期,届时股份公司的股东权益将超过100亿元,集团公司的股东权益也将相应大幅增加。截至2012年度,股份公司已向集团公司现金分红累计达81676万元。从2001年实质上北苑家园和大柳树两个项目起步(开发公司2004年已由集团公司直接持有100%股权),截至目前,股份公司拥有19个二级开发项目、3个一级开发项目和近20万平方米的持有型物业,分布区域已由单一北京市场,扩展至重庆、成都、天津、青岛、海南,虽然只是作为集团公司房地产业务板块中的一部分,但无论从规模还是经营绩效方面,已无可争议的位列全国各省级建筑集团所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之首。
二、以发展战略引领公司前行
2010年,股份公司发布实施了《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几年经营管理的思路和发展的方向,强化了总部的战略管理、投融资管理、资源配置和统筹协调职能,标志着股份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集中了公司全体员工的智慧。作为集团公司实现&地产开发高效化&的分战略,也得到了集团公司的认可和支持。股份公司确定了各板块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确保北京市房地产上市公司第一梯队的位置,5年内进入全国一流房地产企业的先进行列。
股份公司强化发展战略指标落地,与年度经营计划紧密结合,通过过程管控实现战略指标。以季度、半年度为周期落实年度经营计划指标,各子公司细化和分解各项计划指标,强化经营计划的约束力。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保持经营计划指标的协调性、一致性。通过建立季度运营分析会议制度,定期核查、分析经营计划落实情况,掌控股份公司总体运营情况,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股份公司在过程管理上下功夫,把绩效考核管理作为落实股份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与过程管理的融合,促进经营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时效性。过程管理以计划为手段,深入房地产开发的各个业务环节,突出对核心环节和关键路径的把控,进一步实现管理精细化、运营高效化的目的。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股份公司具备了一定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为股份公司在市场调整期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股份公司已经形成房地产开发、持有型物业和对外投资&一体两翼&业务板块,具有了多个业绩支撑平台,抗风险能力稳步增强;股份公司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日趋成熟,运作规范,管理透明;股份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过培育和建设,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高,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员工人心思进,士气旺盛,发展潜力巨大,呈现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
三、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21世纪刚刚过去的十几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而言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期间无论是遇到相当力度的楼市调控,还是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时的挑战,中国房地产业仍然在这十几年当中取得了快速进步和发展。
面对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市场预期。首先,从中长期来看,加强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率仍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维持我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中共十八大提出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意味着居民收入年增速要达到7%以上水平。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还会在未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房地产企业不仅诞生了第一家百亿企业,而且到了2010年,万科销售金额成功突破千亿,截至2012年,千亿企业扩充到3家,还有3家企业紧随其后,销售金额超过900亿接近千亿,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企业正式进入千亿企业加速领跑的阶段,梯队差距逐步拉大。从整个行业来看,2013年,预计有7家企业进入千亿军团,有接近20家企业年销售金额超过300亿元,50余家企业进入百亿销售金额的行列,企业的规模和能级均大幅提升。
股份公司2012年企业经营额已经成功突破百亿,总资产规模达到3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了公司总资产规模的发展目标。未来三五年,直至二?二?年,股份公司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品牌提升和平衡运营为主线,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体、以商业地产和对外投资为两翼,实施目标导向、加强过程控制、完善绩效监督、创新激励模式、健全人才机制,促进和保证房地产业务的快速、平稳增长。力争在保持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再利用五年时间使企业年经营额达到200亿元,总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
经过十五年的磨砺和积累,股份公司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即将揭开规模经营、高效运转的崭新一页。在这一进程中,股份公司必将不断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不断走向成熟、成就辉煌,为集团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有大公司 offer 却选择了小公司是为什么?
第一次知乎提问题,谢谢各位关注,认真的看了每一个回答。真的谢谢各位前辈。不管正能量和负能量,只要是真实的过去,都如沐春风,对我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是一名应届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有太多迷茫和憧憬。这个问题题目被人改动过,但完全违背了我的初衷,无可厚非,选择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更高的生活品质。但凡事都有个过程,我们渴望聆听的就是您用自己经历带出过程,而不是空谈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却并不能过好一生。 对您的真诚馈赠深深鞠一躬。前辈们都是过来人,想听听您的故事,故事,故事。刚毕业的您和现在的您经历了怎样的岁月,您职业道路上做出了哪些有决定意义的选择,机缘巧合也好,苦心经营也罢,我觉您回头看看自己的路,也多多少少有些惊喜和感叹,您在回忆的同时也一定会帮助不少像我一样走在十字路口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最后,衷心的感谢所有人。祝大家生活美满幸福,工作顺利宏图。
616 个回答
第一份工作,去了个小公司,1年以后跳槽到大公司(百度),做很基础的工作。后来跳槽到一个中型公司。中间拿了百度的offer(是的我就是这么贱,又想回去),还有58的offer,我都拒了。现在跳槽到一个我觉得很有前途的初创公司。我到现在这公司的目的就是打算一直跟到这公司发达,然后我也就发达了。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一、去大公司有什么好处?二、是不是只选择大公司,就不去小公司?三、怎么选小公司?至今工作7年,一直深深地觉得,第一次跳槽到大公司的决定,无比正确。原因如下:一、去大公司有什么好处?1、镀金。好公司的猎头和HR,基本都有名企情结。就像有名校情结一样,他们也认名企。在大公司,我虽然做的是很基础的工作,但这是至今我面试被问到次数最多的一段经历。去考MBA,面试时,也几乎只被问到这段经历。这段经历确实大加分。2、去大企业,你能养成受益终身的工作习惯。1)注意细节的能力。这几乎是只有在大公司能培养到的。在大公司你确实个螺丝钉,但各种规矩很严格。发邮件的字体、措辞、工作汇报的PPT排版、审批流、跨部门合作沟通方式,等等。这些只有在大公司才能培养出了,这是印在骨子里的工作习惯。这些虽然是小事,但会帮助你在策划项目时,注意到细节。举一些例子:我发邮件前,一定会自己阅读三四遍,检查没有错字,措辞得当,写了标题,再发送。我曾经在百度入职第一个月,给领导发邮件,忘了写标题,结果被领导回邮件,抄送给全部门60多人,说我没写标题。当时简直是心理阴影。至今仍然记得检查标题、错别字。至今跟别人口头、微信确认过的事,一定会再发邮件确认,列清条目。这不但是一种良好的推进工作的方式,有时甚至是保护自己的方式,便于分清责任。2)沟通方式我在大公司学到的汇报方式,先一句话说清你要干什么,需要领导做什么,再说细节。小公司,大多数是草台班子,或者没必要注重这些,大家坐隔壁,聊聊就把事说完了。但在大公司,你要办一件事,往往只能通过邮件的方式层层上报,那么你必须通过邮件把事说清楚。不注意的人,要么写的很啰嗦;要么不把事情一次说清楚,来来回回的邮件询问;要么用语很啰嗦,说不清楚。口头汇报同理,就不多说了。比如,这是一个正确的汇报方式:尊敬的王领导:
近日发现xxx,由于xxx,需要您xxx。谢谢。
详细情况如下:
c)举例:尊敬的王经理:
近日发现a客户的数据异常,经查是由于产品xx功能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为了避免其他客户出现类似情况,因此需要修复这些问题。请您审批,谢谢。
产品出现的问题如下:
a)会漏水。(证据)
b)会漏电。(证据)
c)会爆炸。(证据)3)去大公司能长见识大公司的业务量及,不是小公司能比的。大公司能积累到的经验,不是小公司能比的。比如产品设计、数据分析、运营、广告投放等岗位,技能是随着经验累积不断加成的。一个年预算不到100万的小公司的广告投放人员,怎么跟一年运作过上亿预算的人比;一个日流量几万的网站运营,怎么跟日上百万的运营比。二、是不是只选择大公司,就不去小公司?答案是否定的,看我现在在的公司就知道了。1、为什么选择小公司?在现在这种涨薪靠跳槽的大环境下,跳槽是一定的。选择小公司,就希望能选到一个萌芽中的BAT...,然后奔向幸福的人生。2、为什么选择大公司?萌芽中的BAT,可能择人标准很高。你选,同时也在被选。你想被选中,就要求你有闪亮的简历。大公司就是加分项。三、怎么选小公司?怎么选大公司,我就不说了。按我目前的经历来看,有名就好。当然,能在大公司做出点成绩更好。怎么选小公司。猎头是这么教我的:看创始团队。有多次成功创业经历,加分。全是大拿,加分。看项目。P2P、团购、送外卖、二手车啥的,这些项目,我听到就头疼,我觉得是不靠谱的。我选靠谱的项目有几个标准:
1)对社会、人类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比如我现在供职的公司,做音视频通信SDK的,所有的APP通过简单的接口调用,就可以拥有微信、Facetime这样的通话能力,想象我就觉得是个很伟大的事。曾经有猎头找过我的,做婚庆摄影、送外卖、留学中介、卖二手车什么的,我觉得行业前景不明朗、或是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或是骗子行业。我不想羞于提起我所供事的企业。
2)有靠谱的盈利模式。靠谱的项目,一定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能赚钱。很多鼓吹自己x轮融资的企业,一直在烧钱,不排除有成功的企业,比如滴滴、京东。但是这种从一开始就在烧钱的企业,成功的少之又少。最终融不到下一笔钱,资金链断裂,被收购算结局好的。有心人士可以查查看去年一年,号称融资到c轮的创业公司,倒掉多少,没记错的有上百家,这还是炒了新闻的,没报新闻的有多少?
3)行业尚处于良性发展阶段。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热门行业,资金、团队蜂拥而入,比如当年的团购、打车,现在的P2P、O2O、直播。风口行业,火的快,死得快。挑中一个刚创立、能火起来、能活下去的企业,既要眼光,也要运气。当年选择加入滴滴的人,成功了。选择加入uber中国的人,失败了。4)行业要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有技术门槛的行业,成功率高。一些准入门槛低的行业,势必竞争会很激烈,比如O2O,短时间内会起一大批小公司,然后短时间内又死掉。如果你因为看热闹,进入这种行业,风险极大。而有技术门槛的行业,能起来的小公司,一般都有一定的背景,深入了解,也许会发现不错的有前景的公司。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的。我自认没有那个眼光,能在风口行业里,万中选一的挑中萌芽中的BAT。相对在风口行业里选公司,选即将爆发的行业要容易些。总结,应届生最好选择大公司。因为大公司已经是成功的企业,能学到东西,能镀金,待遇不见得比创业公司差。最最重要的,选中能活下来的创业公司太难,选中明日的BAT更是难上加难。你也不想干一家公司就倒闭一家吧。(我还真见过这样的)
很多同学对大公司和小公司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变成了:「我是选择去重点班当一个差生呢?还是去普通班当一个优等生?」或者问的更加直白一点:「我是去大公司当凤尾呢?还是去小公司当鸡头?」PS,话说「鸡头」这个词∑(⊙▽⊙"a (提前说明一点,不同行业的情况不一定相同,所以本答案主要基于互联网行业)其实,大公司不一定是重点班/凤凰,小公司也不一定是普通班/土鸡。关键还是看人。我现在对于职场最大的期待就是一个每位成员都非常优秀的小团队——因为乔帮主不是说了么:「I noticed that the dynamic range between what an average person could accomplish and what the best person could accomplish was 50 or 100 to 1.Given that, you’re well advised to go after the cream of the cream … A small team of A+ players can run circles around a giant team of B and C players.我发现顶尖人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可以大到,一个顶尖人才可以完成50-100个普通人的工作,所以你需要招揽精英中的精英……一个A+级人才的小团队远远胜过一个由B、C类人组成的庞大团队。」其实,事实比帮主说的更加残酷,很可能即便是50-100个普通人,或者无论多少普通人,都无法完成一个顶尖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因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突破质量的上线,更何况反过来他们会因为他们普通人的问题,产生巨大的内耗和麻烦。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团队专注于单一的App产品,那么一个UI设计师,一个产品经理的标配足够(一般来说,体系非常复杂的产品除外)。所以有时候猎头打电话过来介绍说:「这是XXXX(某大厂)旗下一个新的金融服务类App的项目,现在已经有两个设计师了,我们认为你和他们需要的设计Leader非常吻合。」Excuse Me?!一个金融产品(我之前的回答里面有说过,金融类服务类产品对于设计的要求一般不太高),你们安排了3个UI设计师的席位,我只能理解成不靠谱现任设计师不出活/不靠谱的PM天天改需求/不靠谱的老板成天瞎指挥,无论如何也不能傻到往这种坑里跳是不?有些人认为公司的「人多」体现的是实力强大,没错,体现的是公司的实力强大,但是和你个人没有太大关系。很大公司做到一定的体量后,成熟业务带来稳定丰厚的收益,所以在有些职位上多养一些人,很多时候可能就是人才储备(俗称备胎),比如说明明3个人可以做完的工作非要设置5个岗位,这样即使有人产假/离职也不会对项目进度产生太大的影响,从公司的角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从员工的角度,多出来的那俩人该干嘛呢?我有个做iOS的程序员朋友硕士毕业后在某搜索大厂工作(不是百度),一个项目组好几个UI/交互设计师,他天天被其中一个姑娘追着要他做交互动画效果,不堪其扰。虽然我也不否认很可能我这个196cm的哥们儿是被妹子以工作之名撩了,但是同为设计师我还是蛮能理解妹子的——一个搞搜索的产品本来界面就不多,却有这么多的设计师,平均每个设计师能分到两个界面不?每次开总结会,自己独立完成的工作量,连两页PPT都填不满;工作1-2年,连一个完整的产品都没有设计过——万一想跳槽呢?下家老板面试,只能说「这个,还有这个,这两个界面是我主要负责做的……但是经过了领导和同事的修改」,Orz。所以妹子没办法,只能另辟蹊径天天追着196cm帮她做点儿交互的动画效果,这样自己的工作报告好歹有点「亮点」可以写进去,能让领导多看自己两眼——虽然对于这款产品来说,交互的动画效果貌似没有什么卵用。但是好歹,这个妹子是一个危机意识特别强的妹子,否则196cm身后很可能会跟着一串妹子,想到这个身高差也是觉得蛮有画面感的呢~!关于有没有其他iOS程序员的问题……可能196cm,颜值过硬,单身(性取向不明),开Mini Cooper的应该也就这一个了,话说这么大只开Mini Cooper是什么恶趣味,(╯‵□′)╯︵┻━┻当然了,更有甚者,不但员工是备胎,整个部门都是备胎。比如在其他答案里说过的有过合作关系的某视频大厂的电商部门,之前有小伙伴在评论区已经说猜到是哪一家了,但是作为普通用户,我真的是从来不会关注视频大厂的电商部门——毕竟这是一个在App首页连个入口都找不到的部门_(:3」∠)_ 认同有些答案里面建议,不管大公司小公司,一定要进核心业务部门。当然了,小公司一般是不会有「非核心」部门的。大公司的「备胎」部门之所以存在,有很多因素,提前占位置啊,给竞争对手添堵啊,还有就是单纯的有钱没地方花啦,各种原因。但是总而言之,进了边缘部门的各位就像是豪门私生子,目前好吃好喝的养活你,可是家族财产和你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而且如果当家的一换人,或者家里一经变故,那第一个被赶出去的可能就是你了。然而最可怕的并不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的寄人篱下,最可怕的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寄人篱下的生活着,光鲜亮丽的年会的入场券,精美高档的端午节中秋节礼品,自家视频独播的热剧收视率火爆到了何种程度,发到朋友圈里嘚瑟嘚瑟,私生子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家里挑大梁的大哥二哥有什么区别。但是其实有些人是能够体会到这些区别的,这个边缘部门的PM姐姐成天都在焦虑视频导购转瞬即逝的窗口期,却苦于自己团队项目的推进速度举步维艰;项目经理因为部门里设计组「排期困难」毅然决然从我们团队中借调资源,我用大半天的时间完成了他们3人设计师组报2周工时的工作——虽然项目万般火急之中如期上线,但是我们却没有如大家期待的一样继续亲密的合作下去——因为设计组有意见,运营组有意见:「我说来不及做的事情,你找个外人一起做成了,这不是打我的脸么?」——相对于「做事」,这些人更在意的是大家能不能一起愉快和谐的玩耍下去。有这样的同事在,即便你有力挽狂澜的心,只怕也是有心无力的。HR和你描述一个边缘部门的时候一般是这么说的:「这是未来公司布局的重点,是现在着力发展的,公司资源丰厚,一定会大力投入……」但是事实证明,在大公司的平台上新孵化出真正成功的项目远比大家认为的应该成功要少的多。这从侧面证明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很多同学很好奇,如果边缘部门真的被裁撤了,这些员工会怎样呢?实际上他们并不会怎样,就像很多答案里说的,简历毕竟自带大公司光环;而且不管你在前东家那里是埋头苦干了3年,还是浑水摸鱼了3年,工作经验都直接「+3年」——找个差不多体量的大公司做下家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而小公司呢?小公司比较耳聪目明,因为没有多余的财力可以雇佣一个看似背景光鲜,实则华而不实的员工,埋头苦干的3年和浑水摸鱼的3年,他们大都分的清楚。其实,从这个层面上坦率的讲,找一家大公司真心挺好的。等过个三年五载的,你熟悉了大公司的流程运作、人际关系、处事做派,简历上加上个三年五载的工作经验,然后就可以Double一下薪资预期要求找一个差不多的下家。说句你们不相信的,即使在互联网这个应该是最Open的行业里,「资历」也是被过分看重的东西,尤其是在大公司里。我有个朋友从IBM跳槽出去创业,此少年年方28,一表人才,玉树临风,甲方拍肩表示:「小伙子太年轻啦,这么年轻就从IBM出来创业,勇气可嘉。」在很多人眼里,你能去大公司而不去,你在大公司待得好好的但是你出来折腾,他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有时候其实心里挺不甘心的,27、8岁的时候累死累活的比别人多跑两、三年,结果还是因为「太年轻」而被很多人看不上眼。其实你本也不用太努力太用力,因为等到你30多岁,有个5+年的工作经验,有个大公司光环加持,你会觉得你20多岁求而不得的东西,到了30多岁变得水到渠成,所以为什么要在之前拼死拼活的努力?因为就是有一些人总想跑的比别人快一点,23岁想做别人的25岁,25岁想做别人的28岁,而且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的寻找和自己相似的人。一旦他们曾经和自己的同类共事过,以后其他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将就。这样的人,就是乔帮主说过的——Best Person,A+ Player。我在23岁的时候加入的那个团队,当我今天回头再看,仍然觉得BlingBling,100%北大硕士,一个北大土著,若干北邮北航本科,另外一个啥本科不重要因为人家现在牛津博士在读——老板大我们一轮(12岁),是北大系的项目经理,之前有过2次和别人一起创业成功的经验。这样一个团队我不能说团队关系是完全和谐健康的,因为最开始就是老师带学生的那种调性(基本上是天天被老板虐),但是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这群23岁的人,尝试在做别人25岁才开始做的事情——走进职场,不做实验室产品,做真正可以商用的产品——同行应该能理解两者的巨大区别,实验室产品是跑通了就行了,而商用产品你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的多速度、容量、兼容性、安全性等等等等。而我无比庆幸的是我遇到的是一群最优秀的人,尽管当年我们尚且稚嫩,但是我做的每一个界面(尽管当年我做的界面并不好看),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实现——然后我们把能用的手机都装上了漂亮的成品,开心的不能自已。在2012年的年底,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前,我把团队一年多以来做的产品的App和后台系统的各个版本做了一个整理,然后我们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各位小伙伴表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是的,我个人完成了大概3、4个前端App的完整版本,2、3个系统后台的完整版本——在大公司里,一年时间,我一个在校硕士实习生,恐怕连公司2C商用产品的边都摸不着。当然最惊艳的是我们产品经理。你知道做设计师的之前也做过设计,做程序员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但是PM,是有了一个团队你才会是PM的啊!(完全没有任何基础)就像我在相关问题里回答的一样,很多不喜欢写代码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会选择去「做产品」。但是大公司招过去这些产品实习生是干嘛的呢?——做公司内部产品,的界面。有百度有阿里,他们基本上都是在用按钮和元素拼凑公司内部产品的界面(比如公司的人事系统等,非2C的商用产品)。而此时作为同级同学的我们的PM在做什么呢?苦逼兮兮的做商用产品的后台,无休止的逻辑图/流程图/线框图,被老板虐待、被客户质疑、和程序员撕逼、被设计师暴击(也就是我)。等到2013年夏天大家毕业的时候,我们的PM设计的前端App和后台系统已经可以商用了,然后在大概2014年初的时候正式上线。那2、3年时间里,我们就像是几个在奋力奔跑的人,我们从不质疑自己的速度,也不担心伙伴的速度,我们甚至不用左顾右盼,因为我们相信只要自己用力往前跑,我们始终就是在一起的。即便后来我们在一个地方挥手告别,那又怎么样?很多人会说:「你看你们并没有成功吧?」是的,但是作为一个硕士刚刚毕业的设计师,独立的商用App上线,2年的创业经验,商演视频/Keynote无数,我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呢?20出头的年纪,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没有特别异于常人的天赋(虽然多少是要有一点天赋的),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资源,也不能寄希望于超小概率的好运气——那么,这不就是一个潜心积累的阶段吗?即便你在大公司,大公司怎样的发展状况,和咱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啊。肯定有人要质疑我为什么总说大公司人不行。一个公司发展到辣么大的程度,要求每个人都是Best Person是不可能的事情;高层能保持比较高比例的Best Person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回顾下百度刘总监事件)能保持团队中大部分成员的Best属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也鲜有公司可以持续的做到——乔帮主时代的Apple的设计团队绝对是一个例外;另外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的Sketch团队,至今也仍然是一个精英化的小团队。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当最初开始招一个B Player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后面跟着一大堆的B/C Player。就像很多同学的疑问:你说很多大公司里的人不行,他们的领导不知道吗?知道,但是很不巧领导也是这样的人,从上到下,B Player招C Player,C Player招D Player,以此类推。「A类的人只喜欢和A类的人一起玩,但是B类的人只会雇佣C类的人。」A+/A Player是跑道上相信自己奋力往前跑就肯定不会被超越的人,除此以外的人是害怕被别人超越的人——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也不想跑。「大家都停下来休息休息」——很多时候这就是他们的处事风格。很多人包括我妈都坚定的认为大公司肯定是好公司,机会多,待遇好——但是其实我特别想指出的是,优秀的小团队也不一定都是穷逼啊!!!真正优秀的创始人怎么会完全找不到资源,拉不到融资呢?怎么会天天就会和你逼逼理想和情怀呢?绝对不会。虽然说初始资金不一定有大公司那么充裕(毕竟大公司已经有稳定的业务收入来源了),所以不一定能给到你大公司那么高的Offer,但是真的也不至于差太多——找到合适的人,利用宝贵的时间窗口,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而且真正优秀的团队在股权和期权上很抠门的,不会像废纸一样你要多少就给你多少的,真的。所以如果是真·优秀的团队,别管团队大小,先想办法挤进去吧!但是一般这样的团队看人都非常挑剔,因为Best Person自己时间特别宝贵,很少有兴趣教小白和带小白。所以如果有幸加入,真的是要觉得很幸运的事情。反过来不管你水平怎么样,只要要价便宜就想用你的,而且还进一步杀价想用情怀和梦想勾引你的——那明显是伪·优秀,自己看着办。总之,这篇答案写给此刻想奋力奔跑的人。如果对于这些没有太大的追求,那人各有志,大公司肯定是首选。但是对于那些享受挑战的人来说,一定要想办法和Best Person在一起。话说答主本来也是个没啥志向的混混,一不小心走运的和A+ Player共事之后,发现价值观都被扭转了,而后再也受不了B/C了。所以对于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小伙伴,多多尝试一下,没准也能激发出自己的洪-荒-之-力。七夕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多。七夕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多。祝节日快乐,觉得喜欢的要点赞啦(?ω?)——————更新——————看到评论区有很多和我经历类似的同学,真的好开心!另外觉得知友们的世界真的好小,196cm已经粗线在评论区,有需要的妹子们请自行勾搭。补充说明一下几个问题:1. 真正优秀的小团队相对而言有很大的希望发展壮大。之前从北大西门走过的时候,第一任Boss经常指着资源宾馆的大门和我们说:「看,百度就是7个男生在里面开了两间房做起来的。」当然了换到今天这个Open的时代,几个男孩子两间房,百度可能起不来啊……污污污污污污从无到有的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是一生难得的机遇。现在我们觉得很多前辈很牛逼,牛逼之处仍然在于他们真的曾经创造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东西。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中的佼佼者将会不断的推翻父辈和前辈们建立起的里程碑,去超越他们,去创造新的历史,这就是人类一直在前行的道路。2. 对于一个已经辉煌的团队,保持成员的纯粹性不容易。乔帮主时代的苹果设计团队不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如今的Sketch团队也仍然是一个精英化的小团队,但是二者都是最值得加入的团队,因为团队里面的人是最优秀的。微信成为大公司中成功孵化出新产品的范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独立的研发团队在Best属性上被保持的很好。前段时间流传出来的张小龙饭否的内容可以看到他执着于「做事」的个性,一个能力与态度兼备的优秀的Leader,小马哥信奈的放权,小团队的独立性/纯粹性造就出了宛如新生团队的血性——这绝不是每个大公司每个新项目部门都能有的幸运。3.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你这么辛苦的考到了名校,顺顺当当的进了名企,这真的是你应得的,你可以就此一生衣食无忧。但是你不能嘲笑别人的梦想,特别是那些仍然不知足的人还在一路前行。4. 在成为Best Person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有时候Best Player的Team里,因为各种原因,也会需要看起来不够Best的人。比如说我从IBM出来创业的朋友,也是之前答案里说过给前端工程师换Mac的朋友,他们团队最开始追求的都是纯985血统,现在有时候非211的也招。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你有愿意给你换Mac的老板,你有不错的设计师一起合作,你真的很介意你不是在一个大公司里么?我朋友的公司人数已经从去年不到10个人发展到今年的将近20个人,我觉得我也要找机会多多去抱抱大腿。如果你仔细搜刮小道消息,很多大公司的初始团队里都有那么一两个误打误撞闯进去的人,没找到工作凑合一下的,实在缺人凑合一下的,所以你这时候是抱怨时运不济只能去小公司呢,还是抓住机会好好和优秀的人一起努力?5. 大公司的很多弊病并不是我说的。是周围很多从大公司里跑出来开始创建小公司的人说的而且我觉得他们跑出来之后,想要选择和我这样的人共事,各种主动勾搭(就让我傲娇一下吧),这就说明即使在大公司的人(甚至其中一些大咖)眼里看来,我们这种小团队出来的人,也没有比别人差啊,而且还更好呢(再让我傲娇一下吧)。6. 不要把不靠谱的小团队说成是「优秀的团队」。优秀的永远都是极少数。不要把在不靠谱的团队里面的遭遇硬说成是「优秀的团队」里面的人也会怎么样。我已经再三说过了问题不在于团队大小,而在于团队里面的人怎么样。即便是有些开始觉得不错的团队,最后离开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初始的时候认为的那么好,也很正常,也有可能是因为团队成长的速度跟不上你个人成长的速度,开始的时候觉得好屌好牛的老板,离职的时候觉得是个傻逼——这说明你真的成长了很多,是另一种幸运,心怀感激吧。最后,10年前没有知乎,甚至6年以前都没有
说点干货吧,我曾经特别喜欢奇虎360,去面试过2次,可是,从腾讯出来之后,就不太想去奇虎了,虽然也拿到了百度的offer,最后也没去现在也不太想再进大公司了,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大公司把工作分的太细了,就像在厨房里,切葱花的都要单独一个人,只负责切葱花其他的什么都不用你管,炒菜就负责炒菜,刷锅的就负责刷锅,大公司就是这样,各负其责。对于公司来说,这样工作可以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但对于个人来说,单一的工作让你只精于一门,很多东西长时间不用就忘了,不利于个人发展。而小公司就不一样,你要做的事情很多,涉及到的面非常广,你甚至可以参与很多核心东西的制定,做项目的时候你可以提意见,你的意见可能会被老板看见,但是大公司里你的意见是没用的,你只要负责开发就行了产品负责提意见,你负责实现,当然你有意见也可以提,至于提了之后会不会采纳就很难说。这里小小的黑一下百度,百度的员工层级特别的多,晋升很难,除非你是特别特别牛的人当然现实中这种牛人很少,一个稍有点能力的人被埋没在里面太正常了,以至于很多人进去的时候就报着在里面过渡一下的心态,根本不打算长干。我给楼主的建议是,去大公司见见世面,看看正规军的打法,然后去小公司跟老板学做人,看他是怎么请政府领导和投资方吃饭的,不是代码写的牛就是牛人,生活需要我们会的东西太多,而路,始终都要我们一个人走。。。最后,你终于明白了这个社会的规则,然后集百家之所长,汇于一身,自成一派,终而创业成功。-----------------------------------------------------------------------------------------------现在是6月22日的凌晨1点46分,家人睡了。这段更新只当是和大家随便聊聊天吧。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答案会被很多人点赞,同时也会被很多人吐槽,究竟是我思想偏激了,还是答案描述的不够准确现在想想,也许是因为每个人在一定年龄的时候,他所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所导致的吧。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书,那时候总要分出个好人坏人,正义邪恶。后来长大了,看到了《后会无期》里一句话,孩子才分对错,成人只看利弊,当时只有沉默。记得在柴静姐那本《看见》里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就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又被不轻不重的刷新了一次。现在想想,以前自己的很多观点都很幼稚可笑,也许几年以后回来看看这篇答案还会自己笑话自己,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谁没年轻过?感谢
的提醒,我的另一个答案被企鹅同事无限吐槽了,这个无所谓,真的,顺便报个料,以前在鹅厂的时候,经常看到10几个人在会议室里对某个项目高谈阔论,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但是一段时间后这个提议就死掉了。。。更有把一个很好的项目做到死的(我就不说是腾讯微博),鹅厂里每天死掉的游戏,被合并的项目组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每个人想的不是如何改变现状,而是继续坐在会议室里吐槽其他同事,想办法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做事习惯。(摊手笑,突然想到了十万个冷笑话里吐槽积攒能量的神技能!)另外评论里有说我功利的,利欲熏心。这个我严重同意啊,我现在是真爱钱,真爱啊!说不爱钱的,你们还是too young啊,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在未来丈母娘面前抬头挺胸,高谈自己要改变世界的理想,告诉她们你不入世俗的高尚品格(记得自备红瓶回血)关于初入职场和社会,(at不到李世军) ,这些话也送给题主,三句话:认认真真做事,低调做人,凡事用心。详细点说,初入职场,难免出错,别怕,都是这么过来的,但认真,就会有收获,不仅是技能方面的收获,也会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同。(认真不等于钻牛角尖,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低调:切记切记,多听别人的意见,自己发表意见的时候先想一想。(别像我一样,调侃自己前公司,结果被前公司同事追着骂~~哈哈哈)千万不要背后议论别人,就算要说,只说好。谦和一点,但谦和不等于谦卑。凡事用心,这点最重要,很多人觉得小公司杂而不精,其实不是的,举个栗子,现在有些公司在管理项目的时候还在用svn,但有些公司在用git,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东西可不是上传下载这么简单,他俩区别在哪?各自的优势是什么?一些很优秀的代码框架,源码是如何实现的?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有没有更好的写法?某个同事,平时也不太爱说话,甚至脾气有点臭,为什么人缘却很好?他身上有哪个优点弥补了其他的缺点?为什么有的男同事有点吊儿郎当,嘴里偶尔还冒出个黄段子,但是却不招女同事烦?为什么有的同事能力“ 不怎么样”,但却深得老板赏识?你可能觉得你们技术总监的想法很low,他的代码写的“不怎么样”,但这个产品却为公司赚了钱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去追求代码的优美,格式清晰,还是公司的效益?你有好的建议,如何跟领导说才能被全盘接受?如何让老板知道这是你的创意而不是你领导的?总结一下,很多时候,唯用心最难,唯坚持最难。这算是一个过来人的一点点不成熟的建议。与诸位共勉,先干为敬。以上
题主的困惑其实很多人都有,最近招聘季又面试了不少人,也是感受颇多。这里写出来分享下。职场多艰辛,选择须谨慎。记得之前的老大对我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让我感受颇深。他拿到百度股票,小米期权,迅速完成财务自由,身体力行的鉴证了自己的信条。但是到底该如何做出选择,却少有人能指导,大部分都只是事后诸葛亮。本人大公司,小公司,创业公司,国内的,国外的都待过。期间面试了不少人,这里就个人的经历和见闻,总结下经验和教训。以供题主参考。————————————————— 先上干货———————————————————1 首先从自身开始思考如何选择。进入工作之后要对组织负责,但选择工作之前要对自己负责。所以选择出发点是自身。2 然后从目标出发,倒推实现步骤。判断当前应如何选择才能有效的到达下一阶段,并清晰的清楚应从当前的选择中获得什么。3 准备足够的动力。动力才是坚持下去的关键。4 看公司红利。公司红利是成长的加速器,合适的红利能使得自己迅速进入下一阶段。5 看经手项目。项目很重要,直接关乎工作能力发展方向。预示可能达到的成就。6 看自己老大。可以选错公司看走眼,选错项目,但一定不能跟错老大。老大就是自己的贵人。7 看是否有退路。不思进先思退。不要把自己逼入只能进不能退的境地。————————————————— 细细拆解———————————————————1 首先从自身开始思考如何选择。问:什么意思?答:通常,人们总会从外部条件入手思考该如何选择offer。比如有人考虑最近产品经理工作挺热从而转产品;这个公司的环境很好或者待遇很高。但在考虑这些外因之前,首先要思考自身,比如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对未来有什么帮助。说到这里我真的想批判我们的教育制度。(下面一段为批判内容,不喜欢的可跳过看下一问题)//我们的教育总是别人告诉我们做什么,很少教育我们如何思考自己要做什么。上初中告诉要考高中,上高中告诉要上大学,而后又是研究生。以至于,很多人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上学;从来不思考其中得失;从来不思考对未来的帮助;甚至从没想过未来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就这么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给高中毕业生做专业咨询时,听到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给大学生做考研讲座时,听到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考研”;面试员工时,听到的还是“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反正都是随大流,别人说这个专业有前途;别人说考研好找工作;别人说产品经理热。多么想问你自己想要什么!这就好比下棋,首先要清楚自己下什么棋,是围棋还是跳棋。下棋的目的是什么,是赢还是输如果都不清楚下什么棋,下棋的目的。那怎么走都是错的。有人会笑谁不知道下棋的目标是要赢。错,有的时候下棋的目标是要和,甚至是输。//问:那如何才能从自身开始思考?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几年之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问:如何弄清自己几年之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答:自省,通过自省深入了解自己。否则选择的结果很容易南辕北辙,更可怕的是不会意识到已经南辕北辙。等幡然醒悟,却为时晚矣。问:如何自省?答:我习惯的做法是a)反思自己做过的事,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从而总结优缺点。这样的分析结论也相对客观。比如高考之后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就花了很大精力先做分析,比如我的数理化比较好,说明我逻辑归纳能力要好。我的古文背的快,忘得也快。所以长期记忆力是劣势…b)反思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比如我喜欢画画,下棋…,不喜欢政治,纯理学研究…。c)而后综合成四象限图。从而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特点和需求。ps 推荐四象限分析法,简单清晰明了。d)同他人交流,综合他人评价,进行评价修正。e)最后开始幻想,做美梦。梦想自己几年之后在做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这几个步骤做的越细致越全面,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楚,对未来的目标越明晰。2 从目标出发,倒推实现步骤。问:为什么要倒退?答:倒退能清楚的分析实现目标的各个阶段,从而判断当前所处阶段,进而分析如何选择才能有效到达下一阶段,并清晰的清楚应从当前的选择中获得什么。问:如何倒推?答:需要做好3件事:信息,信息,还是信息。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寻找合适的道路,安排合理的方案。打仗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信息的重要性。打仗都如此,选工作更应如此。同时信息的根本是真实,其次是丰富。假信息比无信息还危险。问:如何获取真实信息?答: 问 & 查。多问&多查。勤问&勤查。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问&去查。并且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清楚的知道本科基础差,读研是条出路,但本人天生大考必挂,所以只能走保送,而且至少要保送985且设计专业有名的学校。然后就是各种问老师,问师兄师姐,问外校导师等等,大一摸清其中道道,然后去一步步达成,最后如愿保送。比如一个朋友,在选专业的时候感觉生物医学工程不错,听起来高大上,而且是综合交叉学科。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是做医疗器械的,完全不感冒。个人习惯是问包括导师,家人,同学,同事,相关领域的朋友,利用各种社交软件问。查可以通过百度,微博,知乎查,查相关规定,相似事情,前人经验等。问:获取信息后如何指导选择?答:个人习惯在获取信息后,对选择方案进行穷举,然后分析得失,优劣。判断到达下一阶段的可能性,再找相关人进行验证。基本上能找到靠谱方案。比如大学毕业时,穷举选择:保研(已保送);出国;给国家打工;私企工作;创业。我当时的下一阶段目标是扎根互联网,当时的情况是已获得保研机会,同时已经在互联网公司实习。保研,可接受,有更好积累缓冲机会,但会影响工作经验和工作人脉等,不过可以通过大量实习来弥补。出国,英语不行,pass。给国家打工,不喜欢,pass。私企工作,可接受,但起点较低。创业,当时不懂。综合考量接受保研,但在保研期间需要大量实习。3 寻找足够的动力。问:为什么要寻找动力?答:没有动力目标很容易变成做梦。很多人都会在夜晚幻想自己如何如何,第二天起床后一切如旧。其实上问所说的1就是开始做梦,2是确定梦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最后的动力才能将梦变成路的关键。问: 如何寻找动力?答: 身体和心理上的痛和渴望才是最持久、庞大的动力。比如三天不让旅游,无所谓,但三天不让喝水,肯定要造反。只有当一件事情有足够的威胁,带来足够的痛,才能激起足够的渴望,最终带来足够的动力。问:如何找到自己的痛激发原始的渴望?答:我惯用的方式是见识现实的残酷,感受失败的恐怖。比如尝试身无分文,去解决吃问题;比如去后厨打杂,经历底层工作的生活和绝望;比如了解普遍工业产品设计师生活现状,体会生活的艰辛。带窗户的房子比不带窗户的房租贵200,囊肿羞涩会让我看清这个社会阳光都是要用钱去买。每次面试挂掉对方,都会让我清楚如果我也有同样的缺陷,也会被别人无情否定。见证过现实的残酷,会让我惧怕失败的结果。从而产生足够的动力,让我拼劲全力去达成目标。4 看公司红利,是否符合当前阶段需求。问:什么是公司红利?答:公司红利不仅是股票,期权等待遇福利,还包括平台空间,成长速度,稳定安逸等。一家公司从创业到成熟,红利不断变化,这种红利一般是从物质经济向综合素质进行变化和延展的。比如初期的小米,带给员工最大的红利是财务自由,进入小米后见到好多真豪。中期的小米,带给员工最大的红利是成长迅速,一个新员工可以迅速负责一个业务。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铁饭碗,所谓的红利就是稳定。当然红利往往是多元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问:如何了解公司红利状况。答:问&查。不在赘述。问:如何判断公司红利符合自身需求。答:首先要做的上文所说的3点,从而清楚当下自己需要什么。再判断什么样的红利适合自己。但由于红利多元性,和变化性。所以要在选择offer前夕充分了解公司的红利状况。同时红利往往伴随相应的风险,比如高收入伴随高风险。快速成长伴随过渡劳累…。在和小米元老聊天的时候,很多人感慨当初没想到会有如此的成绩。现在看来当然是风光,值得羡慕,但当时的苦逼又是谁能了解的呢。都是苦尽甘来。补充一点,对公司红利的选择不是普世性的,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确定的。总是看到有文章说什么大学生不应该出来创业,什么进大公司能学到正规的流程规范和管理方式。不客气的说都是扯鬼。这种判断就是从外部条件入手,而没有从自身入手。5 看经手项目。问:项目重要么?答:项目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力的发展。涉及到可能达到的成就。问:如何选择项目?答:个人评价项目的标准,首先要是健康向上的项目,即项目各项数据指标在健康增长。其次喜欢复杂的项目。因为复杂意味着对能力的培养更全面,但是风险是难,累。之后看项目是否是公司核心,优势是接触的事情核心,能见到公司的精髓等,但新人发挥空间小。最后看项目是否前卫,潮流。还是那句话,要充分了解项目情况,包括公司目标,项目资源,市场发展,人员配给,项目进展等。最后综合自身需求做出判断。比如现在小米浏览器,很多人认为浏览器是个陈旧的项目,但其实不然。目前我们的项目日活大几千万,并且还在不断提高,项目的营收也不断翻新,整个项目健康向上。同时这个项目足够复杂,既能够夯实产品功能设计,又能深入学习不同内容的产品运营,还能了解商务和销售具体玩法。并且也是公司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资源能得到充分保证。所以进入小米浏览器后综合能力会提升的很快。小小的打个广告,碰到小米浏览器这么好的项目,还在等啥?快来吧。6 看自己的老大。问:选offer还要看老大?答:当然,甚至可以公司看走眼,项目看走眼,但老大一定不能看走眼。跟对老大,相当于遇到贵人。是选择offer的重中之重。对于普通员工,老大就是你的上司;对于高管来说,老大就是公司老板;对于老板来说老大可能就是投资人。如果雷总说,来,一起干个公司吧。只要不犯法,立马干,干啥都行。问:如何选老大?答:个人习惯坦诚交流,让老大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诉求。同时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老大,和老大的需求。如果老大能够认可自己,有耐心培养自己,ok,基本上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看自己的努力了。毕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幸运的是,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好老大,在遇到困难和坎坷的时候总是能得到悉心的指导和信赖,尤其进入小米后连遇贵人,成长迅速。这里谢谢各位前辈,各位老大~7 看是不是有退路,不思进先思退。问:这岂不是很消极么?答:并没有,凡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万无一失的选择。不要把自己逼入只能进不能退的境地。有过几次亲身经历,由于自身选择出现问题,把自己逼到又进无退的境地,至今回忆起来让感动非常的痛苦,和危险。索性的是都勉强度过了。很认同电视剧奋斗中陆涛他爸分析的小巷思维,所谓的小巷思维,就好像一个人进入巷子,巷子很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进或退,碰到问题只想到成功或失败,只想一直往前冲或干脆撤退。学术的叫法是“沉没成本”。路要越走越宽,不能越走越窄。如果选择的offer会让路变窄,还是要多加小心。写在最后时间匆匆,留给我们选择和犯错的机会已然不多。文章艮长冗杂,但的确是这几年的所思,所想。最后把重要的事情总结一下。1 offer选择很重要,但选择之前,要清楚未来的自己,和想要的生活。并且要有详细的计划安排,和足够的动力。2 选择offer的时候,看公司红利,看经受项目,看自己的老大。3 信息是最重要的,而获取信息的手段,就是问和查,利用各种资源问和查。同时去伪存真。4 不思进先思退,不要进入思维的小巷。5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气真的很重要,可遇不可求。所以放平心态,做到自己的极致,成不成再说。反正此路不通换条路就是喽。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前途多艰,希望题主能找到自我,做对选择。最后祝点赞的人工作顺利,好运常随~~--------最近也回答了些其他问题,喜欢的自取-------
作为一个曾经毕业就信了大公司是螺丝钉,小公司锻炼人的鬼话的过来人,希望才毕业的朋友不要再去趟这个坑。记住:名企的经历=名校学历。刚毕业那会经历过很多所谓创业公司,和很多朋友经历过画大饼,洗脑以及公司上市原始股这样的承诺。当你正在趟过这些谎言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能信这些鬼话的也只有涉世未深的毕业生了。小公司里真的就是十几二十几个精英带你一路向前?没有办公室政治?呵呵,金庸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经济下滑的今天小公司的老板能不拖欠的工资你就烧高香吧。小公司的局限:人少大牛更少。你可以说你们那公司里谁谁曾经是哪里出来的大牛。这句话就已经暴露出你的大公司的情节,因为他是XX公司出来的,所以他是大牛。如果一个家伙没有名企经验,几十年就在各个小公司里打转但是就是各种牛逼,说实话,这话你自个信吗?比起所谓的期权股票,财务自由,更实在的是你跳槽的下个公司能给你涨多少薪水。你要是个小公司出身,假设你技术牛逼/人脉广泛。对不起,纵使有几个识货的猎头愿意挖你,但是也有HR因你的出身压低你的入职工资,不要觉得欺负人,你要不是名校毕业压的更低。如果你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公司出身,你只要把简历挂网上猎头就能把你的电话打到爆,即使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你回答个问题也会有很多人在后面点赞,没人关心你是谁?没人听你说自己有多牛逼,只是因为你鹅厂/猫厂的人。社会价值取向就是这么势利。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这就是现实。大公司就真的是个螺丝钉?谁说这话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要知道大公司是由N多个子公司/部门组成,每个部门下面有n多个TEAM,每个team就是一个个小公司。缺人的时候你指望别的部门的人给你干活?做梦?滚去加班去,滚去看书去,滚去学新技术去。该折磨你的磨难你一个都少不了。关于创业,全team都知道我会接私活,然后呢?大公司谁会关心你做一个小app,或是赚了什么小钱。随便接一个单子都爆你家几套房子,你那破玩意谁不会做。一句话你要想混哪儿都能混,你要想学大公司还能拦着你不让你进步?完善的制度和庞大高质量的人脉网络,比起一大堆老公是老板,老婆是产品经理,小姨子是销售总监的家庭小作坊,大公司是完完全全的正规军,制度先放一边,不说别的,该有国家福利你一毛钱都不会少,让你滚蛋的时候该赔的钱也够你在家宅半年。小公司呢??呵呵呵呵呵呵呵。。。年轻人啊,你要是在自家门口工作,人脉就是个狗屁,因为你就是地头蛇。要是一个人孤身一线。你周围的这些人的生活就决定着你未来的模样。大公司里名校出身,硕士博士遍地爬。富二代不想接班在公司学经验也不在少数,技术大牛哪个部门没有几个坐镇的?这些是小公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单身狗,不是教坏你们,大公司高富帅/白富美多到爆,只要你敢泡我怕你肾扛不住。这点小公司20几个人你只有在深夜默默地点开xxx.mp4,然后点开高中同学群,看看有哪个妹子还单身,幻想着再续前缘,然后人家回一句:我要洗澡了。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但是麻麻教育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牛后,只要你肯努力,一堆牛里,迟早有一天你会成为大牛。鸡头?在一个鸡窝里同一群鸡在扎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埋没在茫茫鸡海之中。有人说你就在大企业混日子吧,小公司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那个擦,我一个人抗四个项目,每天代码敲到手软,经常深夜全大厦最后一个下班,这么大夏天周末还去图书馆占位子,我怎么就混日子???是,我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东西,给打上公司logo给卖了,没人知道是我做的,但那又怎么地?我自己出去开公司我东西就能卖出钱来?我那些个还有bug的app,不是有大公司加持毛线都不是,team之所以叫team是因为再牛逼的梅西也踢不过一个11人的中国队。你告诉我一个朝不保夕的土鳖私人老板那里怎么就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分我房子还是给我白送个白富美当老婆?别跟我扯上市,就国内那些个创业公司不是我讥讽他们能过B轮融资就算是百里挑一了,还新三板,还期权,呸!哥的第一个老板现在在提篮桥监狱,拿ppt吹路演,拿概念忽悠投资人我是祖宗,这些个下三滥的伎俩就不要再去骗毕业生了吧,人家辛辛苦苦出来找份工作,你们就这么忍心忽悠人家?对于有些想喷的老家伙们尽管来喷,我知道你们当中不少人年轻时候也是被骗过来的,然而你们选择了继续骗后生并视之为社会经验,对不起,我选择告知这些后生,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年轻是人生最好的年华,有激情,有活力,什么狗屁的工作经验都比不上年轻的朝气,那些气死沉沉的中年HR居高临下恐吓你没有经验,又有多少骗子精心编织了谎言和鸡汤对少男少女虎视眈眈。切记利用他人青春不给前途的老板本质就是职场骗炮,别让骗子玩弄了你唯一的青春。……………………………………!!后记:一些创业公司说:嗨,哥们,你棒子挥的太宽,一棍子把靠谱的创业公司都打死了。我的回答是:真正想创业的靠谱公司是不会招应届毕业生的。闲时写段代码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最后祝每位应届毕业生都有属于自己事业,世界属于年轻人。
待过两家大公司(BAT的一家,以及某退出中国的外企),目前在一家小公司(US的小公司)。就自己看到的情况说说体会,仅供参考。
在大公司,你也许只关注某一块,但是,如果你想把任务做好,你需要有很多的知识来支撑,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而大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智力资源。各种文档会告诉你很多,身边各种大牛能回答你的疑惑。另外,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不自觉的变优秀,你会不自觉的跟上团队的步伐。别人的技术,做事风格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进而塑造一个更好的你。
到小公司后,有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来?也许你有一种很优秀的设计,但是,你团队的人跟不上你的步伐,而且不是一个人!你需要花时间去说服他们(而且,这种水平差异,决定了你不一定能说服他们,因为他们理解不了)。在小公司,我见到了一点都不满足数据库设计范式的数据库设计(设计者还跟我振振有词),见到了有人向我抱怨他从外网访问不了他的内网测试服务器(你一个内网IP,也没有做NAT,proxy等等,你告诉我你要怎么从外网来访问?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么?)。可怕的是,在小公司,类似的情况/人太多太多了,在这里,可能你不会让你变得更优秀,反而会变得更平庸。
也许不同的小公司不一样,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大公司在智力资源方面比小公司要充裕。有的小公司画个饼,吃起来也是个饼。有的小公司根本就是个坑。做100次加法,可能都比不过别人做一次乘法快,无论你对加法的技能如何纯熟。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在小公司,你却只掌握了做加法的技能。你的周围决定了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做乘法。
至于从大公司出来后换工作,可以很确定的说,大公司光环的加持作用,这种加持效果和男人在找对象时多金带来的加持效果一样。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工作5年了,一直在所谓的小公司。反省自己职场经历时,有思考过楼主的这个问题。毕业那会儿的观点是,首选是小公司。理由是小公司工作涉及面广,接触会稍多。对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有帮助。如今。我怀疑自己当初这个认识。是呆在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
窃以为:能被公司信任
哪都好。否则,即使是小公司,你也没机会实现上面种种。
能进一个好公司;能遇到一位好老板。 如何拥有信任,是件随机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运气”。
能否获得信任,在大公司或小公司,机率是相同的。
再往最不好的处境假设,当我们在大公司、在小公司都时运不济时。至少而言,你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公司的背景,就在为你的身价增值。
普通的小公司,你整天在忙,但那是瞎忙;你一人多岗,均只能浅尝,你拥有全能的技能,但没有一技之长,走出原来的公司,市场接受度依然很低。
大公司往往不太瞧得起小公司的“草莽”。(自认为这与大部分HR个人的高傲有关。就像少数生活在城市的人,总是瞧不起农村的亲戚一样,哪怕自己在城里拿低保)。但小公司却偏信在大公司里呆过的人。(相信是现实)。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大公司或许不能带你一起飞,但可以带你一起装逼。
作为一名刚刚获得A轮融资的创业者,我有些话想说。目前知乎上似乎有一种大公司情节,夸赞大公司,抨击不靠谱创业公司的回答,大都获得了很高的点赞。这些回答我也赞同。相比创业公司,大公司确实有着很多的优点,比如丰富的资源,平台的优势,完善的制度等等。有人说名企经历就等于名校学历,这是对的。哪怕是我自己招人,如果他是从名企出来的,我也会高看一眼。而在创业公司,你要直接面临来自市场的压力,你所在的公司随时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哪怕你再优秀,贡献再大,产品也可能死掉,资金链也可能断裂,你也随时可能被解雇。除了产品不靠谱之外,老板的不靠谱也是普遍现象。我有位朋友,之前被某个创业公司许诺了种种好处,结果公司壮大之后,被无情抛弃,之前许诺的期权、股份之类的,都打了水漂。这是一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找大公司,大平台。选择大公司的人,其实潜意识里有一种原因——追求安全感。大公司稳定,不会突然就倒闭,你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出乱子,也不会被突然辞退。人天生是会去追求安全感的,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安稳。如果以5年,10年为跨度,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什么安稳的工作了。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那些所谓的大公司,5年、10年以后还会不会存在,都是个问题。人一辈子是很长的,25到30岁,只不过是你职业生涯的很短一部分,离你退休,还有太远太远的距离。而你一直在大公司——当然,我不是说你没有进步——你所处理的工作内容相对较细化,你并不能接触整个业务流程。虽然你在你所负责的方面是很专业的,但在整个业务方面,你的理解是很窄的,是不能称之为专业的。而且,时代的步伐是很快的。你赖以生存的技能,可能随着产业升级,随时变得毫无用处。届时,你该何去何从?这里,我想讲讲我的故事。其实,我之所以会选择出来创业,也是有着担心被时代抛弃的考量。我算是传统媒体人,在《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杂志做过记者和编辑,后来到了新华社,任《财经国家周刊》的常务副主编。我的平台够大吗?工作够稳定吗?但这又有什么用,在13年的时候,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衰落。我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另做打算,我不想被时代抛弃。于是我自荐去负责杂志社的新媒体。原本是希望主抓网站、app这块的工作。但微信正好崛起,借着风口,我们成立了最早的自媒体联盟。现在的很多大号,比如商务范,大小爱玩,ipo见闻等都是那时候孵化出来的。那时候,我也开始自己做阿尔法工场的公众号。借助微信发展的黄金窗口期,阿尔法工场发展得很迅速,粉丝量和阅读量都节节攀升。而且由于内容的阅读门槛很高,因此吸引到的用户大多都是金融界精英。借此,我进一步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金融社群,以及集平台、产品和交易一体的APP。而现在,它拿到了A轮融资。其实我知道这不算什么,公司依然还在生死线上挣扎,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但哪怕是这次创业失败了,也不意味着我人生就失败了。可能我会消沉一段时间,但这些经验会成为我宝贵的财富,我的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成长。而且,这些能力是全方位的,是来自一线战场的,它能帮我应对未来的变化。我现在的个人价值,绝非以前那个任常务副主编的我能比得上的。所以,我这里的建议是,你的工作,不要追求一时的安稳,甚至也不要去追求薪资的多少(最多也就是几千的差距)。你要追求成长。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哪里能让你获得最大的成长,你就去哪里。大公司不意味着优秀,它可能已经是僵化落后的了,小公司也不意味着就是草台班子,它的核心成员可能十分优秀,它的技术也可能十分先进,它的小,可能只是在人数上。当然,一般而言,大公司拥有最丰富的资源,以及最多的优秀人才,另外,你还能看到系统规范的流程、制度、做事方法,这些都是小公司没有的。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我是建议你们进大公司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但你也不能一直呆在大公司,当你发现你的成长陷入了瓶颈,你就要考虑换个环境了。哪怕那个环境看起来很危险。但在危险和压力之下,你才能获得更全面和更迅速的成长。直接面对市场,感受整个行业的变化,去一线战场战斗,做出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这样的人,才是我欣赏的人。因为他永远不会掉队,他永远在进步和学习,他敢冒险,他是个天生的战士。当然,我不是让你盲目去创业,去加入创业公司。你依然要十分谨慎地选择,你要做充足的调查和分析。毕竟,你即将选择的是将要和你一起上战场的战友,是你要能放心把背交给他的人。最后,我再给一个建议。这也是我多次提到的。就是,无论你最后去了哪里,我都希望你是以一种创业者的心态去工作。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份工作对于你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差事。而是,你需要通过它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我说具体点,你要通过这份工作来了解行业和业务,充分学习,把里面的东西都摸透了,然后以后出来自己干,自己当老板。当然,我不是说你以后一定要跳出来自己当老板,但你需要有这种积极学习的心态。而且你现在做出的成绩,也是你以后换工作时最重要的筹码。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像个创业者那样有着明确的业务诉求,像个创业者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而不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也是我从职场到创业的过程中,最深刻的一点感受。
呵呵,看了一圈儿答案高票很多都默认大公司指“五百强”、“大外企”、“BAT”、“国企巨轮”.etc大小企业都可以分为“精致的”,“粗陋的”。只要是精致的企业,无论大小都是值得去的而粗陋的无论大小都不值得去精致的大企业,你有锻炼机会,完善的业务培训,优秀企业文化,让人满意的团队氛围。常见于各种500强,外企。一提起来就知道压力比较大,大家都拼。公司不是一天到晚挂“狼性”。洗脑也是软性洗脑,不拍手,没口号,啪啪脸不疼。粗陋的大企业,体质僵化,上升狭窄,可能由于行业限制,也可能由于老板“山炮”。企业一股浓浓的榨菜味儿。能变大完全由于地方优势,政治因素或者垄断地位。精致的小企业,团队很好融入,福利待遇跟得上,公司正规不压榨,老板不吃亏,员工不上当。老板懂得如何培养员工,公司整体撇开行业因素有良好的势头。粗陋的小企业,梦想?情怀?别跟我讲福利待遇,别跟我讲工作环境,你为什么不加班?你为什么不拼?你为什么在办公室恋爱?你为什么不拍我马屁?小孩才论大小,大人只看好坏。
本人准大三,有过两次实习经历,刚好一次大公司,一次小公司。大一暑期实习的公司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集团,在全国都有连锁校区,光北京就有5家线下教育基地,说是一家大公司应该够格。在公司里我的实习岗位是运营实习生,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每天运营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因为我在教育公司的舆情部门,所以很容易想到实际上就是监控两个平台上的负面信息并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要在平台上进行文案的创作,宣传我们公司的课程。这么乍听之下跟“5毛”没什么区别啊!事实上,这份工作的内容确实很枯燥无聊(即使里面的门道和学问确实不小),但对我来说因为才大一,所以暑假实习的目标就是感受工作的氛围和积累经验,我也不能要求太高。即便如此,无论我怎样告诉自己并且尽力去找寻乐趣和新意,连续两个月重复同样的工作还是让我非常反感,以致于对工作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最后实习结束的时候感觉这份工作带给我的知识和经验虽然有,但是并不多,有时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兼职的。大二暑期实习的公司是做在线教育的,只有A轮融资,公司上下一共也只有170多人。我所在的部门是一个新的产品线,我的岗位是产品运营实习生。工作内容很多很杂:问卷+访谈来调研用户需求,思考产品形态,学习写PRD,尝试画原型图,运营社群,整理笔试面试题,写微信推送,分析运营数据,后期还会有商务合作。经常是996的生活节奏,但对我来说却非常充实和有收获。讲完这两段经历后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资源上看:大公司无疑拥有很好的资源,并且你能够在其中学习正规的管理方式。小公司名气小,并且随时可能死掉,管理也不会非常规范,一切以效率和速度为重。从薪资上看:大小公司不能一概而论,大公司有低薪资的,小公司也有提供高薪的。从工作内容来看:大公司因为人数多,业务会比较分散,往往一个人只能负责很小的一部分,并且长时间重复同样的事情,只为把它做精。小公司因为人手少任务重,往往都是打了鸡血一般要非常努力地去拼,一个人身兼数职,虽然很累,但是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从日后发展看:大公司有了名企的背书,今后跳槽会很方便。小公司虽然名气很小,但是你学到的东西都是货真假实的,今后在跳槽时也会很有用处。所以综合来看,我无法提供给你一个明确的选择,这需要结合你的个人需求。像我哪怕公司名气再高,工资再高,我真的不喜欢重复从事同样的工作,我喜欢在年轻的时候去拼搏,通过团队拼尽全力实现一个产品的诞生会比我在大公司进行小修小补有存在感的多,哪怕很大可能项目会死掉。而一些同学会比较喜欢安逸稳定的生活,那么无疑大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s:补充一下,现在很多人会先去大公司学习管理流程,培养职场素养,再去小公司或者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也有一些人会在小公司学得一身本领,等年轻的盛气耗尽想追求一个稳定生活的时候再去大公司也很常见。大公司小公司,无论哪个选择,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即使选择了其中一个也未必没有修改的机会,听从自己的内心,结合多方面做一个选择就可以了。一旦决定了就认真工作,在你的岗位上创造你的价值。祝你好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阳县辉煌五年成就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