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板富公路通山太平山寺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某研究小组在通山县太平山附近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部分影像如右图),树龄360余年.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  ) A. 调查法B. 观察法C. 测量法D. 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所以题目中的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方法应是调查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测量法通过仪器来获得某些参数的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是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尽量利用收集原有资料,因此是对过去红豆杉历史分布特点的研究.故选:A.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本题考点:
调查的基本方法.
考点点评: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扫描下载二维码湖北省通山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湖北省通山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通山县辖8个镇、4个乡、1个管委会。2009年通山县常住人口总数为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全县最大横距71千米,最大纵距60千米,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6万亩,森林面积110万亩。县人民政府驻地通羊镇洋都大道100号。
湖北省通山湖北通山县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最大横距71千米,最大纵距60千米。面积2680平方千米。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宋乾德二年(964),即南唐后主李煜即位第二年(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工业有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镁粉为主的冶金业;以大理石、玄武石、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小水电为主的能源业。农业以山区竹木畜牧、丘陵茶叶油菜、库区水果水产、城效蔬菜
湖北省通山湖北通山县
苗木为主导产业。
湖北省通山历史沿革与区域演变
历史沿革 古籍载,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隋改阳新为永兴,唐属鄂州永兴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隶鄂州。开宝八年(975)属江南道。太平兴国元年(976)属荆湖北路永兴军,太平兴国二年属江南西道兴国军,太平兴国三年降为羊山镇,不久复为县。崇宁元年(1102)属江西路兴国军,南宋绍兴四年(1134)再次降为镇,翌年复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江淮行省蕲黄道,至元十九年属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属湖广省兴国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洪武九年(1376)属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三年(1664)属武昌府。  民国期间,本县始终属湖北省辖。元年(1912)属第一区,3年(1914)属江汉道,16年(1927)直属湖北省辖。1930年建苏埃政府时,属湘鄂赣省鄂东南苏区辖。21年(1932),国民县府属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1936)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属大冶专署。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8年11月与崇阳、通城合并为崇阳县,1959年3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2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  区域演变 自宋建县至清,县域未发生大的变化。1929年东南革命根据地形成,经大冶中心县委决议,阳新所属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划归通山县辖。这一时期,苏维埃县府与国民县府并存,国民县府的辖域只限于楠林、城关、厦铺一线数点。1933年后,革命趋向低潮,苏区渐转向边缘山区,国民党政区扩展,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仍归旧新县辖。1934年5月,湖北省政府决定将阳新县的黄沙、九折、慈口、大畈、燕厦与通山到的富有、横石潭大桥背等地,划为“大畈特别区”,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辖。1935年6月撤销特别区,各地复归原县辖。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日军在占领区建伪政权;伪省府将阳新县大畈区划归通山县辖。抗日战争胜利后,阳新、通山两县参政机关争议纷起,经省决议,大畈区仍归阳新县辖。  建国后,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阳新县燕厦、大畈、黄沙等地划入通山。1954年南林区高桥乡的黄泥档、三界宕、张家、孙家、花红等村及雨山乡的廖家山村划归崇阳县。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71年,通山县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
湖北省通山资源优势
通山县有以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为龙头的建筑业资源,有以风电、水电、核电、蓄能电为主的能源业资源,有以九宫山、富水河、隐水洞、太阳溪、古民居为主的旅游业资源,有以商品羊、“两鱼一虾”为重点的畜牧、水产业资源,有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业资源。  通山境内矿产资源有40余种,已探明中、小矿床14处、矿点95处,矿化点15处。煤矿有石煤、烟煤、无烟煤和沥青煤4种,总储量约1534.7万吨;金属矿资源以钢、钨、锑为主。钢矿总储量约5000万吨,钨矿储量约2.8万吨,锑矿总储量2.2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大理石、白云石等居多。大理石总储量约7000万立方米,白云石总储量约18亿吨,石灰石总储量约20亿吨,巨晶方解石D级储量450万立方米,石英石(硅石)总储量2050万吨,远岭土(耐火粘土)储量500万吨,建筑花岗石总储量5000万立方米。  通山又是一个资源大县。林特资源方面,人均林地和人平木材蓄积量均比全省高1倍以上,楠竹面积40万亩,居全省之首。旅游资源方面,有国家级风景区名胜九宫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隐水洞,太阳山也已经和河北环渤海经济集团签订开发协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石古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电力资源贮量巨大,其中水电贮量11万千瓦,可供可发的有7.5万千瓦,风电资源仅九宫山装机容量达15.7万千瓦,目前,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山风力发电站,核电站已经落户通山大畈,蓄能电厚积待发。
湖北省通山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径114&14&—114&58&,北纬29&51&。以治所通羊镇为中心,西北距咸宁市所在温泉37公里,北距武汉市124公里,东北向径直32公里至石栏桥界的新县,东南向径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宁县,南向径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宁县,南偏西向径直35公里至老虎头主峰界江西省修水县,西向径直21公里至冷铺崇阳县。县城最大横距71公里,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折合40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44% 。  通山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8镇4乡1区(九宫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及国营林、茶、农、果、渔、畜牧场21个。18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17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耕地面积26.6万亩,是一个集老、库、山、穷于一体的山区县。2004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6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3.34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936万元,财政支出1.78亿元。年末全县金融部门存款余10.76亿元。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04元。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单项369家,医疗保险175家,享受城镇居民低保待遇的达8752人。
湖北省通山人口
“十一五”期间,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目标是: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5%以上,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 44.25万人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缺陷率降至5‰以下;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逐步扩大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范围,综合避孕率和避孕有效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育龄妇女享有生殖保健优质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效、制度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80%以上地方基本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湖北省通山经济体系
近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的“四大战略”,加快山水、矿产、旅游“三大开发;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以招商引资促进发展,以结构调整增产增收,以改善环境提供保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打造“活力通山”、“开放通山”、“特色通山”、“信用通山”和“文明通山”。  具有通山特色的经济体系逐步显现。在工业上,形成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镁粉为主的冶金业;以大理石、玄武石、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小数点小水电为主的能源业。在农业上,形成了山区竹木畜牧、丘陵茶叶油菜、库区水果水产、城效蔬菜苗木大产业带和金信作业公司、颚南酿造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在旅游业上,形成了“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旅游格局。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5:32.2。当前位置:&>>&&>>&&>>&&>>&正文
通山: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 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12-09-21 08:01:00   编辑:liuhuafang
核心提示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南部,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有13个乡镇,46万人。交通便捷,106、316国道贯穿全境,107国道和京广铁路邻近境北,大沙线贴近境南,杭瑞、大广、咸通三条高速穿过全境,江西宜春至咸宁、鄂州至通山两条铁路过境通山,为通山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城距武汉、黄石、九江、长沙、岳阳等大中城市仅百余公里。
  通山是个老区县。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王平、肖克、张体学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在这块热土上,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在册烈士有5600多人。解放后,胡耀邦、胡启立、王任重、陈丕显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通山视察,都十分关注老区的开发和发展。
  通山是个山区县。地形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中、低山区约有243万亩,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山林面积280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可养殖水面10万亩。境内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通山是个资源富县:
  ──通山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九宫山,南宋时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道场之一。古人诗云“庐山天下秀、钟灵数九宫”。山上古木参天,翠竹如海,幽谷纵横,泉瀑奔涌,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有被誉为“神奇的地下迷宫”的大型溶洞──隐水洞;有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的陵寝──李自成墓;有惊险刺激的太阳溪漂流、银溪谷漂流;有各具特色的农家院、农家乐、农家旅馆160余家;有保护完整的明清风格的古民居,现已形成“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大旅游格局。2008年获得“湖北旅游强县”称号,旅游业已成为通山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通山特产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蓄积量达143万立方米,年产木材2.5万立方米;楠竹生长量达3300万根,年产200万根,出口量居全国第七、全省第一。植物资源达2100多种,动物资源933种,土特名优产品共8大类300余种,各种名贵中药材592种。
  ──通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达12类48种,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石煤、锑、硒、巨晶方解石等均居湖北省之冠。
  ──通山电力资源丰富。内陆第一核电厂落户通山大畈,湖北省五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候选站址,该县占其三;境内有大小河流64条,水能蕴藏总量达10.67万千瓦,现仅开发2.6万千瓦;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内陆第一风电九宫山风电场已并网发电。
  新定位,大担当;新目标,大跨越。当前,通山县正认真贯彻落实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的强大气场,紧盯建设“富裕通山、宜居通山、畅通通山、文化通山、平安通山、和谐通山”的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产业突破、城乡统筹、开放先导、生态持续、人才保障、文化支撑”六大战略,着力推进通山绿色崛起,全力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倾力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
旅游经济强势增长
  今年来,通山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精心谋划,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发展跨上新台阶。
  元至8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21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207.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8.8%、21.1%,年度目标完成比例分别为91.5%、80.2%、83.3%。旅游经济总体呈现良好增长势头,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去冬今春以来气候寒冷,九宫山滑雪旅游异常火爆,“滑雪+温泉”组合深受游客喜爱,拉动了春季旅游市场持续火爆。九宫山、隐水洞景区在旅游淡季推出优惠价格,九宫山对旅行社推出“门票+住宿+一早餐两正餐”二日游标准旅游产品,对旅行社和团队拉动较大。加上清明节、劳动节和“5·19”中国旅游日等一系列优惠活动,扩大了客源。
  二是九宫山避暑旅游持续火爆。九宫山改造升级成效初显,景区景点改造和部分酒店新建改造提前完成,九宫山今年夏季维持了较长的火热态势。
  三是随着杭瑞、大广高速的通车,该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改善,中三角城市群和“咸岳九”小三角旅游交流合作取得实效,九宫山、隐水洞等主要景区到湖南、江西周边市场开展宣传促销和业务对接,组织了江西媒体旅行社踩线团,开拓新市场取得明显突破。
  四是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效凸显,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通山旅游对市场和游客的整体吸引力逐步提高。
标准创建扎实推进
  该县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继续加快九宫山镇旅游名镇建设,积极向省旅游局争取在全省第二批旅游名镇评估验收时一并参加验收。力争吴田村旅游名村今年参加全省验收。积极发动全县宾馆饭店开展星级创建,争取有一家创建四星级,确保三星级有1至2家。向上申报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4家。
  同时,全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闯王文化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通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九宫山旅游区总体规划》3个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九宫山索道建设、云中湖酒店改造、大城山旅游规划、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等一批重点规划初步完成,旅游规划对旅游开发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景区建设火热蓬勃
  项目建设是推进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也是该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该县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2月份组织了旅游项目开工周活动,督促在建的旅游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今年有11个旅游项目被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县领导挂帅,部门和乡镇牵头负责,明确专人联系协调服务,高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九宫山景区升级改造的四大项目中,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已接近完工,预计今年“10·1”对游客开放;陶姚仙洞景点改造已经完成,贯穿整个景区的游步道系统正在完善,游客可以在景区停留更长时间;索道项目已经通过国家住建部审批,线路勘探工作基本完成,云中湖至石龙峡段将于今年暑期之后启动,预计2013年暑期前投入运营;云中湖酒店改造规划已经全部完成,暑期之后将全面启动建设。龙图生态度假山庄一期农庄建成营业,二期温泉开发、老年活动中心正在建设。其他续建和新建的9个项目均按照规划要求加紧施工,力争今年有2至3个项目建成对游客开放。
  同时,该县积极围绕“十二五”重大旅游项目策划储备和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规划储备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后劲。
通山向全国新型能源基地迈进
  秸秆炭气联产发电、动物粪便液氧沼气发电、芭茅粉碎成型制成新型燃料……这是记者在位于通山县九宫山镇的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据该公司介绍,生物质能项目是2011年通山县作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的主打项目之一,依托现代牧业集团公司在该县建成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装机规模达到1000千瓦,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年产沼气690万立方,年发电970.9万度。同时,年制气54.75万立方,生产竹炭547万吨的秸秆炭气联产工程已建设完毕,即将投付使用。
&  通山县高举绿色崛起大旗,充分利用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机遇,大力发展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基地、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
  该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大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力度。由中广核和湖北能源集团共同投资的咸宁核电站,目前已完成投资34亿元,场平、核电专用公路等前期准备已全部建成竣工,并于5月底成功拿到国家能源局首批“路条”。九宫山风电一期项目已经运行5年,二期正在积极筹建中。
  该县还积极引进华能集团华中分公司开发太平山风电,目前前期测风工作已进入尾声,引进中电投、远景能源等公司开发大幕山风电,进行风能集中开发。同时,规划建设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抢抓小水电代燃烧项目实施、扶贫开发等机遇,大力加强小水电电源点建设,着力推进农村电气化进程。
  该县已完成各类新能源项目投资66.5亿元,各类新能源产业发电装机规模5.34万千瓦;建成大中型沼气池3座,农村沼气发电用户达到3.54万户;建成水电站50座,水能开发量达到4万千瓦。
  目前,通山县已初步形成核能、风能、抽水蓄能、生物质能、小水电并举,多点开花的能源开发格局。未来将充分利用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的机遇,加大新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末期,使全县新能源产业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6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达到540万千瓦,全力建成全国新能源基地。
旅游城市满眼秀色
  近年来,通山县着力打造全国旅游强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 该县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科学、超前抓好中心城区、中心集镇、中心村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投资300余万元,聘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城市总规,全面完成了12个乡镇总体规划和4个重点镇的控制性详规、3个宜居村庄及15个中心村规划编制。重点实施了城市畅通、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清洁家园、城市生态、街面改造、城市亮化等系列工程,隧道延伸线、绕城路连接线工程建设已近尾声;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通羊河综合治理、城市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工作;徐家桥、凤池山森林公园、马肚山山体公园、井湾、柏树下片区改造等项目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了新提升。
  同时,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的总体思路,重点支持中心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启动了石垅等一批中心村建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村庄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快了资源、产业、人口向中心村聚集。全县路网建设加速了城乡融合,杭瑞高速连接线、省道咸通公路改造、闯王至九宫山镇公路等交通项目改造全面完成,旅游的可进入性明显提高。
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今年来,该县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好戏连台。县委、县政府先后举办“四季相约通山游”推介会;组团参加了青岛国内旅游交易会、长沙中部投资贸易旅游博览会和宁波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精心组织景区和旅行社参加了7月初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华中旅游博览会,突出宣传清凉避暑特色,收到良好效果,直接拉动了避暑旅游旺季的到来。
  该县积极做好咸宁旅游一卡通发行工作,九宫山、闯王陵两个景区加入了一卡通。深入开展“咸岳九”小三角旅游合作,九宫山、隐水洞、闯王旅行社大力开拓长沙、南昌等地客源市场,九宫山滑雪场在武汉、长沙大力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通山旅游知名度,扩大了客源市场。开展了湖北旅游英文网、12301旅游热线的信息采集工作,加快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绿色崛起先行先试
  绿色崛起,先行先试。作为旅游大县,通山经济发展坚持走“绿色之路”。今年来,该县按照“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咸宁次中心城”的新的战略定位,抢抓重大项目建设年机遇,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该县今年确定的8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新建项目27个,续建项目61个,总投资60亿元。荣浩电子、赛钻石英建材二期、武钢新辅料基地、工业泡棉、酿造公司、玉龙机械二期、建材废弃物加工利用等有7个工业续建项目全面建成,其中3个已投产;万头奶牛基地存栏达8821头,日产液奶72吨,日产沼气1.2万方;科奥医疗器械完成投资2.3亿元,龙图度假山庄基本完成建设,咸通公路改造顺利完工。
  目前,该县入库项目569个,投资总额136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69个,新开工项目29个,前期推进项目50个。同时,抢抓省推进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编制《幕阜山片区通山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共计231个,总投资1314.59万元。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局面。
  九宫山风力发电场是我国内陆首个风力发电项目,也是通山县重大新能源项目,年发电量为2800多万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煤9818吨。该电厂也是游客争相游览的一道风景。
  隐水洞地质公园位于通山县大畈镇,是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神秘的地下明珠宫殿”。其游览长度达5180余米,1/3为水路,1/3为车路,1/3为陆路,游览方式多样化世属罕见,亚洲惟一。
  银河谷漂流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东麓,全长9公里,是湖北省唯一以竹林景观为全景的漂流河道,漂流河段长5公里,落差138米,有78级跌水,是旅客体验漂流刺激的理想之处。
  《白云深处》是通山县精心打造的民俗歌舞音画,以通山的民间艺术为素材,将通山的山歌、山鼓等独特民俗文化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艺术展示,是该县文化名片,美誉中外。
  闯王陵位于九宫山西麓, 收藏有李自成生平、特殊资料和金马镫等珍贵文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通山县正在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楚天第一大夫第”位于大路乡吴田村,是清末知县王明璠的府第。这座百余年古宅,占地6600平方米,是湖北省现存的明清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民宅,被称为“江南第一宅”。
  通山富水湖方圆260平方公里,境内碧水翠林,千岛落珠,渔村隐隐,渔帆点点,水天一色,是湖北省著名的湖泊、湿地。2011年,富水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相关新闻:
咸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3001号
2005-.cn 鄂ICP备号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咸宁新闻网举报电话: 网站技术服务QQ:
咸宁市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不良信息专项行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通山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