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简历韩中和简历

复旦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5页
……………………….………………………………………………………………………………… 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1页/共5页
寻找更多 ""焦扬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魏小鹏被免(图/简历)|复旦大学|焦扬|党委书记_新浪新闻
资料图:焦扬。
  原标题:最新|焦扬履新:复旦新书记,上海“熟面孔”
  焦扬,复旦新书记。这个名字,上海人最不陌生。2003年到2008年,她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新闻发言人,成为上海的“门面”、上海的“嘴巴”,这期间无数上海市重要新闻发布会上,都能看到她。在近期大家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职多有议论之际,这个会说流利上海话、在上海读书并工作过的“熟面孔”,让一切猜测尘埃落定。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是否会有人事变动?今年3月刚刚就职的魏小鹏“因涉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案辞去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职务”消息传出后,关于这个问题的猜测,一直不断。
  12日,中组部负责同志在复旦大学宣布,免去魏小鹏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焦扬接任。
  焦扬,这个名字,上海人最不陌生。2003年到2008年,她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新闻发言人,成为上海的“门面”、上海的“嘴巴”,这期间无数上海市重要新闻发布会上,都能看到她。在近期大家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职多有议论之际,这个会说流利上海话、在上海读书并工作过的“熟面孔”,让一切猜测尘埃落定。
  焦扬的“上海印记”
  先来看看焦扬简历——
  焦扬,汉族,1957年8月生,山东龙口人,1974年10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主任编辑。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阎公社知青、大队团总支书记。
   山东省委知青办工作人员。
   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学习。
   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
   上海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调研员。
   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对外宣传处处长。
   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2003.01正局级)(其间:06.0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市版权局局长。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妇联党组书记。
  13.10 上海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14.3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上海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15.7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16.10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中共十八大代表。
  这段经历中,关注度最高的“首位省级政府新闻发言人”,曾有人说,这是当年那场非典”催生“出来的。在2003年5月至6月间,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的焦扬临危受命,主持了8场防治非典例行新闻发布会,每周都与媒体记者见面。日,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的杜家毫正式宣布上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每两周举行一次,并且如果有需要,还会临时增加次数。目的是在上海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为中外媒体记者提供规范的新闻服务。焦扬成为上海市政府首批新闻发言人之一。
  当时外界有人担心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后,政府是否会报喜不报忧?政府会不会垄断信息?有关职能部门是否会把新闻发言人制度当作挡箭牌,拒绝记者采访?对此,焦扬回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宗旨是倡导一种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因此对报喜不报忧的担忧大可不必。”她举例,“在像非典等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上,绝没有内外有别,绝不能内外有别,绝不是内外两个口径。我举这个例子来说明政府是公开透明的,但不是说所有的家底都通过发言人来公开。新闻垄断我个人是反对的,如有这种情况,我愿意和我的同事一起帮助你来解决。”
  在担任新闻发言人的近5年时间里,她就上海机动车管理、上海水污染、社保基金案等重大事件的棘手提问,一一作出了回应。日,焦扬作为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完成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工作,发布内容是“2008年上海市政府九大实事项目”,但整个发布过程中,焦扬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她职务变更的信息和细节。在上海东方网“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频道中,焦扬的身份已更改为“历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复旦的“新闻书记”
  原来的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当了复旦书记。在宣布之前,复旦新书记的传言已有不少,焦扬的名字也在其中。
  事实上,新闻媒体,倒是跟复旦书记这个岗位有些渊源。往前数,第二任书记杨西光,1954年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后兼副校长。1959 年任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1978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主持修改并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 从而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第四任书记夏征农 ,曾任《读书生活》、《太白》杂志编辑,《新认识》杂志主编。 1978年任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79年任上海市委常委、书记,还历任上海社联主席,上海文联主席,《辞海》主编等职。
  1999年至2011年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此前于1995年至1999年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2010年3月当选上海市社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责任编辑:张小雅
中韩关系自2016年年初以来急剧恶化。此前饱受中国媒体宠爱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其形象也迅速从端庄贤淑的“朴姐姐”滑落为因为得罪中国而惴惴不安、日夜为糟糕的韩国经济状况担心的“绝望的女人”。
一提到领导奇葩怪癖,我脑子马上闪过的就是前一任分管副局长,虽说去年已调离,但每次想到他,我就会腿疼。
一个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采矿业发展,本是好事情。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矿业可能催生腐败。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285人已关注
上海复旦大学校园版
发布了一个日程
发布了招聘项目
添加了新话题
发布了一个日程
发布了招聘项目
发布了一个日程
同时评论给系所中心--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所中心
& & 复旦外文学院目前下设七个系:英文系,法文系,德文系,日文系,俄文系,韩文系,翻译系,同时还设有学术研究机构: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法语国家研究所,北欧文学研究所,双语词典编纂研究室和莎士比亚研究室。外文学院的每个系都设有硕士点,并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和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文学院现在已经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 &&外文学院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现代英语研究、英语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翻译学研究、理论语言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现代俄语语言学;法语翻译理论研究、法语文体学研究、法语语言学研究、中法文化交流研究;德语文学翻译理论、德语文学、西方语言学;日语语言研究、日本文学研究、日汉翻译学、中日对译、中日比较文学、中日比较文化;韩语语言学,中韩对比语言学,韩语历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研究等。
在长达一百年的历程中,&英文系的几代教师承上启下,锐意探索,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语言+文学+专业”的战略,培养出一大批“语言功底深厚,博学多才,兼有操守”的优秀外语人才。&在国家十一五期间成为上海市第一期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成就显著,至今共申请获得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英语系目前有教师近30人,其中大半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将近80%具有高级职称,大部分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
英语系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5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6篇,在英汉双语词典编纂与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莎士比亚研究、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翻译研究等方面尤为显著。其中双语词典编纂学、莎士比亚研究、英语语言学等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具有影响,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是我国英汉词典中的杰作,先后获多项国内学术成果大奖。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学制4年,开设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英语、中级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口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报刊等,高年级还开设莎士比亚选读、英美影视、英美新闻媒体、英语讲演技巧等。&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3年,博士研究生为3-4年,主要课程和研究方向包括:英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英汉双语词典编纂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研究等。
英语系的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专业学生在各类全国及国际英语讲演、辩论竞赛中屡获殊荣,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中一直名列前茅。本专业每年还向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赴欧美大学短长期学习机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重要政府部门、国内外主要的教育、文化、传媒、商务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现任系主任:朱建新副教授,副系主任:郑咏滟副教授。
法语语言文学系始建于1970年,是国内最早获得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为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在教育和科研上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法语系汇聚了我国三代法语语言文学和翻译界的专家教授,他们学养深厚,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所有现职教师都曾长期留学法国,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博士学位,已有四位教师因对法语教育的杰出贡献而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棕榈骑士称号。
法语系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文化基础和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高级专门法语人才。我们的毕业生熟悉我国国情和各法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具备出色的双语表达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历年举办的国际“法语写作”、“法语听力”、“法语演讲”等比赛中,本系学生曾多次获得金奖;在每年全国法语专业水平四、八级统一测试中,本系学生均名列前茅。每年约有30%-40%的优秀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本科毕业生多在法国驻华机构、跨国企业和我国重要政府部门如外交、外经、外贸和新闻媒体等单位就职。
法语系和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的许多国际著名学府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联系,学术交往密切,相当数量的本科生和全部研究生都能到海外留学一年,每年有2名外籍专家常驻,担任各个层次的课程。本系每年组织10次以上不同专题的国内外名师学术讲座,为学生开阔学术视野。
2010年,在复旦大学和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等驻沪总领馆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复旦大学法语国家研究中心”。这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平台,该中心努力推动法语国家文化研究,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了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现任系主任:袁莉副教授。&
复旦大学的德语教学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归入其它高校,70年代初德语系恢复招生。德语系是最早获得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系科之一。经过多年建设,包括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完整教育体系已然形成,德语系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德分委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主持全国德语专业调研等重大项目,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著名日耳曼学家和翻译家、德国一级十字勋章获得者董问樵教授曾在此任教。德语系现有教师多数具有高级职称,均曾在德语国家留学,学有专长。另有德国DAAD外教和奥地利OeAD外教常年任教。德语系教师也在国内外学术机构担任职务,获得境内外多种奖项。
德语系培养高素质的德语人才。学生掌握扎实的德语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日耳曼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出人文追求、批判能力、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全国德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得集体和个人的最高分。在全国德语专业学生辩论赛中获得冠军,在各类翻译比赛中也屡屡获奖。学生毕业后在各类学校、政府部门、德语国家驻华机构、文化部门、跨国企业、基金会、银行和会计事务所等就职。
德语系和德国、奥地利的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和密切的交流关系,相当数量的本科生和几乎全部研究生在学期间有机会赴德短期留学半年至一年。德语系与国外同行交流频繁,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经常邀请德语国家学者、作家、官员等前来举办讲座。德语系教师也常去德语国家交流讲学或从事文化交流工作。
在培养高素质德语人才的同时,德语系教师还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及省市项目,在国内外包括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国内外出版专著,还有大量的译著、教材、教参问世,并主持编辑国内唯一专门发表德语文学译文和研究文章的年刊《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德语系学生也积极参与科研,发表了初步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获得前辈的鼓励和首肯。
现任系主任:魏育青教授,副系主任:刘炜副教授。
一、发展历史和现状
复旦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悠久历史,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的俄语硕士点之一,也是复旦外文学院历史第二悠久的专业(排在英语之后)。曾有一大批著名的学者、教授在此任教,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如今的俄语系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阶段的完整教学培养体系。现任系主任是姜宏教授。
二、师资队伍
俄语专业教师队伍学源组织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学术方向多元,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目前在职教师一共9人,其中有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俄国专家2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中国教师的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达到100%,均有博士学位,都有国外留学经历。俄语系大多教师为女性,曾获得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和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可以说,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一个与众不同的集体:热情有朝气,团结有力量,努力有理想。
三、学术研究
依托复旦的环境和氛围,俄语系教师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仅仅近十年来,出版的学术专著、译著12部、参编教材和词典等5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的科研项目共15项,包括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4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其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人均获得率在国内相关专业中占据较前位置。
四、教学与培养
本专业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体系受到复旦作为百年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氛围的影响,无论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或是传统思想和国际视野,还是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复旦俄语学科培养的学生均受到较高评价。在外语专业的各种比赛和测试中,本学科学生历来成绩名列前茅;在众多国家重大活动中(包括世博会和世界残奥会等),都有本学科学生的参与,其良好的素养和强烈的责任心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俄语专业本科生总学分为156分(含综合教育课程和文理基础课程),为专业本科生设有初、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实践会话、俄语泛读及俄语写作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有俄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品选读、俄语词汇学、俄语语法学及实践修辞学,选修的课程包括外贸俄语、报刊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诗歌与戏剧、俄罗斯概况等。
五、国内和国际交流
俄语系积极推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不仅每年定期邀请2-4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来复旦大学讲座并进行学术交流,而且每年派送80-90%以上学生去俄罗斯及东欧和中亚国家学习和进修。目前俄语系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项目主要包括:1)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教育部公派项目(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面的交流以及攻读学位);2)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和莫斯科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的院际交流项目(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面);3)俄罗斯教育部给优秀外国学生提供的免费交流项目;4)复旦大学和欧美国家以及港台高校的校际交流项目。
六、课外活动
为了营造较好的俄语学习氛围,俄语系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定期举办俄语朗诵、书写、俄汉互译、国情和歌曲等与俄语相关的比赛,不定期举办俄罗斯文化周或俄罗斯阅读季活动,并且创办了“俄语白桦社”定期放演俄罗斯电影和排练俄罗斯戏剧。而最有影响的也是最具传统特色的则是一年一度的俄语新年晚会。每逢圣诞节来临,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聚集一堂,共同演出多种多样的与俄语和俄罗斯相关的文艺节目,用歌声和欢笑庆祝节日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七、毕业去向
俄语系历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付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留学(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芬兰等)、在国内继续深造、去国家各大部委和机关(如外交部、公安部、中宣部等)、各大国企外企和银行工作(如中石油、中石化、联合利华、欧莱雅、华为等)。我们相信,以俄罗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俄罗斯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俄罗斯和中国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两国合作和交流的重视,俄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会越来越好。
现任系主任:姜宏教授,副系主任:赵艳秋。
复旦外文学院日语语言文学系是在复旦前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热情关怀下建立的,是上海最早设立日语专业的高校之一,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悠久历史,目前是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校单位。
复旦日语系有一支敬业团结、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以严谨的治学风气著称,坚持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为特色,长期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取得了喜人成绩,所培养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屡屡在国内和国际专业比赛、考试中摘金夺银,为学校和复旦日语赢得了荣誉。我们培养的日本语言文学、中日对译、中日文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专业人材,一直普遍受到好评,我们源源不断地为涉外机构企业、金融、传媒、文教等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高级日语人才。
我们系授予学位:日语语言文学学士、日语语言文学硕士。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学制4年,主要课程有日语、听音、会话、日语写作、翻译、词汇学、语法、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本现代作家及其作品研究、日本报刊、日本文语文法、古典文学选读等课程。高年级增设多门选修课及第二外语。我们每年选派多名的优秀学生赴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东京大学等日本著名学府留学。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方向为:日本语言学、日本文学、中日翻译学、中日文学文化比较研究。主要开设日语词汇学、日本文学作品研读、高级日语表达、日本文学作品分析、日语语法研究、日本近现代日本文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史、作家论、都市文学、日汉对译实践与理论、中日语言比较研究、日本文化特殊研究、近代中日文学比较论等课程。
我们系除了承担着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及相关教材研发,还大力开展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等学科的科研任务。在中日关系交往日益频繁地区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我们积极加强以语言文化为核心的日本研究,为加深两国和地区间相互理解和沟通打下文化、认识和心理上的基础。
现任系主任:邹波副教授,副系主任:刘佳琦。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韩语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1995年,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上培养着高素质创新型韩语人才。韩文系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综合实力在全国180多所大学的韩国语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其骨干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和各类教学奖项。韩文系教师国际化程度很高,所有教师都曾赴韩国、朝鲜、美国、加拿大等国留学或讲学,并每年聘请一名韩国资深教授来华任教。韩国语系还设有“中韩文化比较研究所”,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扎实的本科生教育和精湛的学术研究基础上,韩文系拥有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培养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博士生,重点研究方向有韩国语语法理论研究、韩中翻译理论与技巧、韩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韩中文学比较研究及南北韩语法研究对比等。
韩语系教师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国际韩国语教育学会、国际韩国语言文化学会、韩国国语学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21世纪韩国语系列教材编委会等学术团体中都担任重要职务。
韩文系的科研成果丰硕,总计出版了二十多部专著、词典和教材,并发表了百余多篇学术论文。韩文系教学团队在教学科研领域获得了“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韩国学术院颁发的“优秀学术图书奖”、“卧龙学术奖”等荣誉和奖励。
韩文系与韩国的国立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庆熙大学、梨花女子大学,中央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亚洲大学,加土里大学,全南大学,圆光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学生交流关系。在校期间,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机会去韩国交流学习。另外,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韩国留学生同学会分别在韩文系设立了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
韩文系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曾主办了“韩国(朝鲜)语言文学教育与研究国际学术大会”、“高丽学国际学术大会”等大型学术活动。并经常举行“研究生学术系列讲座”和“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研讨系列讲座”,经常邀请国内外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者前来讲学。
韩文系旨在培养高级韩语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很强的韩国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韩中双语互译技能,历年来就业情况良好,学生就业率高达100%,毕业去向主要分为三类;30%的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20%的毕业生在外交部、海关、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使馆等单位就职;50%的毕业生在三星、现代、LG、花旗集团、上海汽车集团等大型跨国公司及韩资企业就职。
现任系主任:姜宝有教授,副系主任:郭一诚。
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前身是1957年开始建立的普通英语教研组。60年代初,全校以英语取代俄语作为第一外语的系科逐年增加,普英组也随之而更名为公共英语教研室。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1985年公共英语教研室升格为大学英语教学部。在董亚芬、李荫华、翟象俊等一批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教职工几十年的努力,大学英语教学部迅速发展。年度为全国高等院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2003年大学英语教学部并入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现设第一分部(本科)、第二分部(本科)、第三分部(枫林校区)、第四分部(研究生)。
大学英语教学部目前共有教师近九十人,其中将近三分之一拥有博士学位,大多数拥有硕士学位。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英语课教学工作。每年选修英语课程的学生人数近万人。目前的课程设置分为综合英语课程、英语专项技能课程、学术英语、英语文化类课程和第二外语课程五大模块。教师们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89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本科生英语教学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研究生英语教学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功;2003年《大学英语》首批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尝试》获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获2007年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级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及《英语公众演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获2010年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英语公众演说》、《高级英语》课程分别于2010年、2011年获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另有5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在全国四、六级考试中的通过率和优秀率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历年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英语教学部设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从1995年起,经教育部批准,举办了同等学历高校英语师资硕士班。另外,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培养英语语言教学硕士研究生,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正式批准,获得了我国第一个MEd&in&TESOL(英语语言教学硕士)项目。
结合教学开展科研、编写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强项,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从60年代至今,先后编写了多套(本)供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其中影响广泛的教材是:《文科英语》,该教材1984年获上海文科科研成果三等奖;《新文科英语》,该教材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大学英语精读》,该教材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此外,《研究生综合英语》、《博士生英语》、《大学英语自主听力》、《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一册)》、《管理学专业英语教程》、《新21世纪大学英语》均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些教材被全国大部分高校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部的老师还发表了译著几十部,论文数百篇。
大学英语教学部积极开展国际性学术活动,经常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教学研讨会及学术交流活动。大英部主办的语言教学暑期研习班和英语教学与发展的高峰论坛在中国的外语教学界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教学辅导团队带动下开展的全校第二课堂形成了常年运转的课外英语学习和训练活动,并以竞赛带动英语教学工作,前景可喜,成绩可观:2006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全国优胜奖、2007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冠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冠军、2008年世界大学生辩论赛EFL组别亚军、2008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全国总冠军、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全国最佳辩手、2010年“21世纪杯”全国亚军及“最具潜力奖”和“托业最佳风采奖”单项奖、2010年China&Open英语辩论赛亚军、2010年IDEA-BFSU国际英语辩论赛冠军、2011年中欧青年英语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等。
现任部主任:季佩英教授,副主任:范晔副教授、王建伟。
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于2004年成立了翻译系,自2005年秋季开始招收“英汉双语翻译方向”的本科生。2006年复旦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正式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经这些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的翻译系朝气蓬勃,学科建设日趋走向成熟,在教学科研和翻译实践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翻译系在继承优秀翻译传统的基础上,依托复旦大学深厚的综合人文底蕴,发挥外文学院在语言学及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等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致力为国家培养“学者型、善思辨、口笔译技艺俱佳”的复旦品牌翻译人才。
在翻译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翻译系根据新世纪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提出并实践了翻译教育的新思维,即:优秀的翻译人才应当是双语功底扎实、国学基础略备、杂学知识广博、思辨能力灵锐,实践能力过硬的翻译通才。在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及教材编写方面,都紧紧围绕并服务于这样一种思维。在课程设置方面,翻译系在全国首创了一系列新颖课程,如“古汉语选读”、“翻译与思辨”、“英语读译”、“听说与译述”、“多文体阅读”等。&我们的教学实践探索得到广泛好评,于2009年获得“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翻译系于2007年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全国首批获准该专业招生的15所院校之一。在MTI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我们努力创新,全系教师通力合作,在不断的探索中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还结合MTI学生的特点,开创了“拓展翻译思维”系列讲座,邀请学界、译界和业界的学有专长人士来复旦讲课,深受学生欢迎。
翻译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师资队伍,他们熟谙翻译理论,也有丰富的口笔译教学实践和经验。翻译系目前有专职教师十余名,近年来翻译系教师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出版了10部专著,9本比较有影响力的教材,并在《外国语》、《中国翻译》、《翻译季刊》(香港)、《外语界》、《外语学刊》、《上海翻译》、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40余篇翻译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在翻译实践领域,我们的教师出版了多部译著译作,承担了大量社会翻译实践活动,并经常在各类大型国际国内会议担任主要口笔译工作。
翻译系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全国性的“优萌杯翻译竞赛”,目的是发扬中国文化,褒扬青年翻译人才,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果。2008年起,翻译系为促进高校翻译教学和科研研究,在外文学院的支持下发起创办《翻译教学与研究》论丛,面向海内外征稿,探讨当下国内外的翻译教学与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译系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翻译家和学者前来作专题报告,展开积极的对外交流。
我们积极推进学生的海外交流,选派学生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Irvine分校、加拿大UBC、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等名校交流。翻译系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完全胜任在政府涉外部门、新闻宣传文化传播单位、出版单位、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外贸及商务机构、翻译公司、驻外机构、外资企业等部门担任口译和笔译及相关的文字交际与沟通工作。毕业以后我们的学生有去耶鲁大学、美国蒙特雷高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的,也有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就业前景喜人。
现任翻译系主任:汪洪章教授,副系主任:陶友兰副教授。
外文学院下设7个学术研究机构:
语言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研究所
法语国家研究所&&&&&&&&&&&& && 北欧文学研究所
莎士比亚研究室&&&&&&&&& &&&&& 双语词典编纂研究室
美国本土文学研究室
多语种中心成立于2016年3月,旨在贯彻复旦大学“国际化本科教学的创新战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以世界一流高校标准为我校师生国际化学习与研究提供多语言教学服务,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
中心为本校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二外、三外,为全校其它院系提供非专业多语种外语课程。中心以外文学院为主体,在教务处、外办的协助和指导下承担课程规划、教师聘任,实施课程管理、多语言水平测评及本科生语言国家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并根据学校全球人文与科技创新研究战略,综合规划外语教学布局,及时提供所需语种的优质课程。
我院常年向全校开设英、日、法、德、俄、朝等多种外语基础课程。多语种中心成立后,根据我校师生国际学习与研究的需求开设了更多不同语种的课程。已开设的课程有: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瑞典语、丹麦语等,正在积极筹备开设的课程有:希伯来语、爱尔兰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
中心提供的外语课程主要由外教讲授。根据语言国外交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及与复旦有校际交流关系的高校推荐,选聘优秀母语教师来复旦任教。部分课程已经实现“1+1”模式。即我方学生在复旦学习一年基础语言课程后以交换留学方式前往语言国高校学习一年,在继续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修读对方国家语言课程,做到“专业与语言学习并进”。
中心与志德书院合作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多语言学习者社区“巴别塔之友”,参与课程介绍与推广、学习者需求反馈、第二课堂、多语言校园文化等活动。促使外语学习成为激发学习者异文化探索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契机。并将适时通过e-learning等平台让学生共享优质的语言课程资源,开发慕课等公共平台课。
中心主任:孙 建 教授&&&&&
副主任:艾 菁
>> 系所中心
>> 英语语言文学系
>> 法语语言文学系
>> 德语语言文学系
>> 俄语语言文学系
>> 日语语言文学系
>> 韩语语言文学系
>> 大学英语教学部
>> 学术研究机构
>> 多语种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旦大学简历封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