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领导说不落每一户重庆市建卡贫困户查询地方官府不实行

当前的位置:
精准脱贫,如何实现不落一人?
——来自湖北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冯华 程远州&  脱贫攻坚,湖北自我加压。到2019年,192万户、590万人全部脱贫,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家庭和个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注定是艰巨的任务。
  巍巍大别山,峰峦叠嶂。车行大山深处,越走路越险,崎岖难行。这里山多地少,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大山里的贫困,正是湖北扶贫的一个缩影。
  半个多世纪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响了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如今,精准脱贫、决战贫困,这里又打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战。
  路径怎么走?
  从瞄准区域到瞄准个体,一户一本脱贫账,分类施策拔穷根
  站在罗田县扶贫作战地图前,一个个贫困村被涂上暗红色,12.1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哪儿,赫然在目。
  何为“精准扶贫”?“不只是瞄准区域,更要瞄准个体,找准一家一户的脱贫路径。”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胡朝晖说。
  106个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察民情,探实情,一户一本精细台账,一个脱贫计划,贫困户的情况具体起来:
  潘家湾,一个典型的高山贫困村,贫困户72户,占到39%。村民王胜家,缺技术、缺资金。“满山是板栗,技术在隔壁”,他家里的栗树田,空苞率高,亩产不过百斤。
  老支书潘文龙,几年前儿子意外离世,儿媳改嫁,剩下他和老伴抚养上学的孙子、孙女,家庭一下陷入困境。
  罗田县扶贫办主任方锡康说,现在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靠普惠政策往往受益小,需要吃特惠政策“偏饭”;靠过去一招管用的办法难以奏效,需要分类扶持。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罗田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为12.1万贫困人口分类制定脱贫路径:
  ——产业扶贫“换穷业”。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扶贫到户能力工程,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发展产业脱贫。这部分贫困户占到60%—70%。
  ——易地搬迁“挪穷窝”。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生态搬迁脱贫。
  ——政策兜底“脱穷境”。对无业可扶、失能弱能的3万贫困人口,实施政策帮扶。
  找准穷因,扶贫项目更精准。林家坳村江仙香说,同样是扶贫羊,过去“跟风”养小尾寒羊,不服南方水土,天热都病死了;现在的本土山羊,得病少,长得快,价钱还不错。
  不只在罗田,大别山片区正积极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径。
  方式怎么转?
  创新扶贫模式,更注重效益到户,让贫困户粘在产业链上
  转变扶贫方式并非易事。一些地方面临两难问题:把钱直接发给农民,小打小闹,难见效;如果扶持龙头企业,产业旺了,老板富了,却难带动贫困户。
  扶贫项目能不能精准到户?关键是模式创新。在罗田,黑山羊养殖创出一个精准扶贫新模式。
  “一斤黑山羊肉能卖50多元!”河铺镇槐树店村刘国池,早就眼馋这个产业,可贫困户养羊,钱从哪来,碰上疫情怎么办?
  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新模式应运而生:政策、银行提供贴息贷款,由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山羊,并全程技术保障,保险兜住网底,“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实现多赢,贫困户紧紧粘在产业链上。
  “农民担心的问题,政府全想到了。”刘国池感叹,签了订单,市场不愁;每年两季防疫、6次驱虫,技术员定期上门;一旦发生疫情,保险公司保本,一只羊赔2500元。“保守算,10只母羊3年能产30只,年收入3万多元。”
  企业同样划算。湖北名羊公司领头人刘锦绣说,资金直接到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乡亲贫困户。
  模式不断完善,黑山羊成为罗田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今后3年,扶持1万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
  找准模式,也要选准产业。英山县政府联手润禾农业公司,政府主导、银行贷款、保险签约,茶乡鸡落户山区。“这个项目好在门槛低、风险小,依山养茶,依茶养鸡,贫困户毫不费力。”莲花尖村村支书柯城说。贫困户收益多大?公司董事长姜新虎算了笔账:一户养300只鸡,一年纯收入1万元。还有股权效益,贫困户每年可申购公司1000股,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大别山腹地孝昌县,探索另一种模式。产业扶贫基金的80%投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带农民脱贫。
  想点子、找路子,有的地方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有的地方鼓励贫困户“量化到户、股份合作”,抱团入股合作社。一个目的,就是让扶贫资源精准落到贫困户身上。
  钱从哪儿来?
  创新机制,资金整合,精准扶贫不撒胡椒面
  2012年湖北将专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今年8月,出台贫困县扶贫资金整合政策,明确项目资金应统尽统。
  “这政策给了基层定心丸,扶贫不再撒胡椒面。”孝昌县扶贫办主任国华桥说。今年王林村实施整村推进,整合了财政、扶贫、交通等11个部门资金,共1242万元。统一规划,效益最大化。走进王林村,清澈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依势建了观景凉亭,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这是贫困村吗?“连我们也想不到,五指攥成拳,穷村一年大变样。”孝昌县王林村村支书沈赫华说。
  在罗田,以政府专项投入为主体,3年时间,每年整合资金3亿元,集中用于精准扶贫。在英山,80%的扶贫资金用于精准扶持到村、到户。
  有了钱怎么用在“刀刃上”?
  湖北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说,湖北提出“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安排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80%扶持优势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如何防止“跑冒滴漏”“扶强不扶弱”?湖北的做法是,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施工方;组织第三方对实施项目、拨付资金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把专项资金精准使用在扶贫上。
  英山县百丈河村,曾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贫困山村。整合资金,提高效益,解决了通电、通路等“卡脖子”问题,成为脱贫的“药引子”。村支书王金初说起规划:村里改建200亩有机茶园,让百丈河茶叶有自己的品牌;建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年收入可增加200万元……如今的百丈河,门前绕绿水,家家新楼房,一派新农村图景。
  责任咋落实?
  挂图作战,签军令状,不脱贫不收队
  湖北贫困县考核不再唯GDP,减贫人口数量成主要指标。
  在罗田,县里专门成立精准扶贫总指挥部,扶贫作战地图上,标明了帮扶措施、脱贫年限、责任人等准确信息。县、乡、村层层签订“竞进脱贫、决战决胜”军令状,106名优秀干部分赴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户一个责任人,精准入户结对帮扶,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夏家铺村陈禾平想不到,7月30日,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在老陈的贷款申请表上签下姓名,给他担保贷款。汪柏坤说:“如果农民贷不到款,脱贫就会推迟。县里号召万名干部为上万个贫困户担保贷款,帮助他们早一天脱贫致富。”
  “扶贫绝不是‘嘴上功夫’,挂图作战,这是公开的承诺,要下真功夫。”罗田三里畈镇党委书记陈建坦言,脱贫攻坚,镇干部“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确保帮扶到户。镇里拿出50万元资金,竞争性奖励扶持种草养羊和易地搬迁贫困户,对25平方米以上的新建羊舍,除县里补贴外,镇里再补5000元。
  工作队进村,脱贫路子宽了。孝昌县笔架村基础薄弱,扶贫工作队协调相关部门改造村道、改造危房;没有产业,工作队带村民走出去,学习天麻种植技术,把专家请进来,传授经验。说起前景,支部书记刘柏成信心满满:“工作队来了后,村里成立茶叶、白木耳农民合作社,今后计划多种茶叶,再依托合作社,发展菌菇养殖。”
  在英山县,每个乡镇绘制一幅精准扶贫作战图,每个贫困户要有一个档案盒,将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帮扶脱贫计划、干部帮扶情况、脱贫评估表等资料建档立卷。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一定三年不变,坚决“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
  精准脱贫,千帆竞发。绿色大别山正迈向富裕大别山。今日共20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第22564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四
& > 要闻(01版)
精准扶贫 屏山“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本报讯(记者&颜婧&吴亚飞)5月6日,立夏,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的千亩茵红李树已挂果。在3亩果园里忙碌的该村建卡贫困户宋安富告诉记者,多亏“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帮扶,村里确定了“茵红李”这一主导产业,“下个月卖了李子,我能挣4000元。”&&&&作为我省乌蒙山片区的重点贫困村,万涡村山高坡陡、异常缺水,共有81户建卡贫困户。甩掉贫困“帽子”是村民们的心愿,更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此,屏山县全面贯彻落实“把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的精神,持续打响扶贫攻坚专项战役:从安排县级部门负责人挂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所有单位齐抓共管、邀请专家“问诊”,确保全县扶贫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向贫困彻底‘宣战’,首先是健全责任体系,激发县、乡、村的整体联动攻坚机制。”据屏山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起,该县坚持干部“驻扎在村、下沉到户”,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与贫困户签订“扶贫脱贫双向责任书”,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中。&&&&5月5日,与万涡村2户贫困户签订了新一轮脱贫责任书的驻村干部郑娟告诉记者,该村的81户贫困户,将由市、县两级扶贫移民局的干部共同对口帮扶,她自己不仅要对帮扶对象负责制定脱贫计划,更要在驻村期间,发动、统筹各部门力量,“大到协调资金、争取项目,小到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制定不同的脱贫时间、脱贫规划和增收目标等”,确保政策、资金等要素都能用在刀刃上,实现逐户帮扶,逐户脱贫销号。&&&&万涡村村支书何久福表示,多级帮扶,党员干部下村入户,不仅给了群众信心,更让扶贫举措更加精准。屏山县自去年起,每年由县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扶贫基金,每户贫困户可申请2.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刚开始,村民都不晓得这个政策,多亏了干部挨家挨户摸底、宣传,现在村里已有50多户贫困户申请到专项资金,10多户已经开始修新房。”&&&&目前,屏山县已形成由县领导任组长的15个乡镇攻坚队,由县级机关与78个贫困村联建党组织,并派驻78个驻村工作组,实现了对全县贫困村的全覆盖。&&&&脱贫,还须预防“返贫”。“必须从单纯的‘输血式’扶贫,过渡到‘造血式’帮扶。”为此,屏山县联动各级部门,在对全县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更注重“授之以渔”。屏山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鼓励贫困户从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全县乃至宜宾市,正大力加强对贫困山村的产业致富路再定位、再开拓,并展开对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依靠双手改变落后面貌。&&&&今年3月,锦屏镇李子村村民想外出学习茵红李种植技术,帮扶单位屏山县委宣传部就为大家联系了全省知名的茵红李基地,“大伙参观回来后士气高涨,决心进一步发展茵红李产业”。4月,市、县交通运输局为对口帮扶的中都镇永富村硬化6公里村道,解决了制约村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新安镇新民村的贫困户,则收到了由县农林局党员干部定制的山鸡放养计划。5月初,该县畜牧局为对口帮扶的书楼镇新大村村民送去鸡苗和养殖技术,“按照目前每户村民成功养殖80羽鸡苗算,今年将助其增收4000元左右。”&&&&上下联动,扶贫战役稳扎稳打。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开展,万涡村年内将实现劳务培训200人,技能培训100人,占当地劳动力近半人数。常年缺水的万涡村,开始招标建设寨子蒙水库,预计投入1900多万元,年内可实现通水到户。淄博日报--日--淄博日报2版--临淄:精准扶贫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当前位置&
临淄:精准扶贫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本报记者 李雪 通讯员 崔立来 李庚源
日期:[日]&&版次:[02]&&稿源:[
]&&作者:[
  “不出正月都是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全家团圆的传统节日春节,临淄区集中开展了贫困户第二轮公示。“全区已经精准识别贫困户1831户、贫困人口3388人。”2月19日,临淄区扶贫办主任王安东对记者说,“我们的目标是在省市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增进人民福祉,是第一民生大事。据了解,临淄区自2013年开展“合理救助帮扶、增进民生福祉”行动以来,通过广泛动员区直部门和企业开展救助帮扶活动,累计募集资金3565万元,实现23个村居人脱贫,大量面上的、共性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剩下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多数是散户、小户,低保户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36.5%,这样的情况也成了脱贫工作的最后一块“硬骨头”。根据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临淄区第一时间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迈出了精准扶贫的坚实一步。  翻开这份《意见》,既有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就业创业、发展集体经济、强化教育资助、完善社会保障五项脱贫途径,又有加大财政投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完善土地政策三项保障措施。其中规定,脱贫攻坚期间,区级财政投入增幅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20%以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外,其他涉农资金20%以上全部用于扶贫脱贫;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从今年起提高到每年50万元……临淄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一目了然。  脱贫攻坚战,精准识别是关键。首先,要确保扶贫开发的对象是真正的贫困群众。为了不漏不错,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临淄区进一步明确了识别方法、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把低保户和系统内五保户、残疾人员、贫困家庭在校生等重点群体弄清楚、搞准确,为扶贫开发大数据综合平台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入户调查时,不仅到群众家里实地看一看,还到左邻右舍问一问,坚决避免不加思考、不加考证的照单全收,真正做到不漏不错。
广告位招商
淄博日报官方网站: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合作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西路1号 邮编:835000&&
技术支持:伊犁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档立卡贫困户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