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教育局局长简历林卫平简历

Amazon CAPTCHA
请输入您在这个图片中看到的字符:
& , , Inc. or its affiliates16岁花季少女为何轻生?--中国新闻-东方网
保护视力色:
16岁花季少女为何轻生?
  1月16日,正值温州市第七中学期末考试,年仅16岁的初二(五)班女生吴雯雯却永远离开了她熟悉的课堂。由于考试期间遇到了一些挫折,她最终选择了轻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没扎辫子,被拒考场
  1月16日下午,温州市第七中学初二年级将要举行语文考试。下午1点5分左右,吴雯雯由其母送到学校。然而,成绩颇佳的吴雯雯并没有参加当天下午的考试,而是不知去向,晚上12点左右,人们在学校附近的九山湖里找到了她的尸体。
  警方首先排除了他杀的可能。令人惊讶的是,导致吴雯雯死亡的直接原因竟是因为考试当天没有扎辫子。对当天情况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吴雯雯披着头发来到学校,遇上了正在初二(三)班监考的班主任邱老师,邱老师让她把头发扎好再进教室。吴雯雯于是去校外的小店买了头绳,然而,等她再次回到学校时,却被告知已超时半小时,不
能参加考试。吴雯雯的母亲说,女儿离开学校后,哭着打电话给她,"老师不让我进去考试!"等吴母赶到学校,已不见女儿的踪影。
  吴雯雯死后,家长和学校就造成孩子死亡的责任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情绪激动的家长和亲戚冲进了学校,将孩子的灵堂摆进了学校的行政会议室。家长说,邱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责骂他女儿,伤了女儿的自尊,是导致女儿自杀的罪魁祸首;学校方面则认为,邱老师没有责骂,只是按照校纪校规教导了一番。
  "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
  在父亲吴立俊的眼里,雯雯无疑是个乖乖女。"女儿在家里很会撒娇,性格虽有点内向,但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
16日下午15点37分,邱老师给毫不知情的吴立俊打来电话问:吴雯雯找到了吗?她今天没来考试,语文成绩是0分,我先提醒你。"我让邱老师找孩子的母亲,没想到孩子出事了。"
  在同学的眼里,雯雯是个不太合群的女孩。同是初二(五)班的女生孙思思说,吴雯雯成绩蛮好,但平时不爱说话,在班上没有要好的朋友。同学张依磊说,吴雯雯不愿意和别人交朋友,平时和同学的交往仅限于在一起吃顿饭。
  在老师的眼里,吴雯雯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温七中是温州市重点中学,吴雯雯在班上40多名同学中,成绩一直排在10名左右。
  1月19日下午,记者看到了据称是吴雯雯的临终绝笔。在一张纸面的中间,写有一行清秀的文字:"当我离开这世界时,请你们不要担心,就当没有我这个女儿了,免得给你们添麻烦,再见了。"有人根据遗言判定,吴雯雯的轻生是因为家庭原因。吴雯雯的家人则断然否定了这种说法,他们说"家里这一向都没有不顺的事情发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个细节:吴雯雯去校外小店买头绳时,还顺带买了一条项链。小店的女老板说,吴雯雯经常逛她的小店,所以认识。16日下午1点多,吴雯雯慌慌张张地来到小店,要了一个头绳,顺带把已经看好的项链也买了下来。"这么爱漂亮,应该不会想到去死",女老板说。
  "班主任是位好老师"
  18日下午,记者在温七中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邱老师,她坐在靠近墙边的一张椅子上,脸色瘦削、神情疲惫。办公室里或坐或卧着几位死者的家属,在几位警察的维持下,保持着克制。据学校的老师介绍,邱老师已经不吃不睡坐在那一天时间了。
  学生们说,邱老师是位好老师。邱老师是位孝女,自从接下初二(五)班班主任的担子后,因对工作过于投入而忘记了父母的生日。自从邱老师来到初二(五)班后,这个班的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说,"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同学,不希望再失去一位老师。"
  高中政治教师陈小丹与邱老师差不多同时进入温七中,由于工作关系加上年龄相近,陈小丹非常熟悉邱老师的为人。陈小丹说,邱老师工作非常出色,为人和蔼、可亲,决不会责骂自己的学生。
  吴雯雯事件发生后,一些老师觉得委屈。学生披着头发上学,是校规所不允许的,即使老师批评了一下,也是职责所在,怎么就错了呢?
  当地还有一种传闻说,不让吴雯雯进考场的也不是邱老师。因为邱老师当天监考的是初二(三)班,吴雯雯的考点则是在初二(一)班,吴雯雯只是在找考场时遇到了在监考的班主任邱老师。
  中学生心理教育不容忽视
  吴雯雯投湖自杀后,许多人表示了惋惜之情:要是吴雯雯的心理承受力能够强一些、要是老师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让她去考试,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实际上,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也十分的脆弱。据浙江省健康教育所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3.3%的中小学生曾考虑过自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说,吴雯雯事件的教训表明,对青少年的教育的要求,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不但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孩子只有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才可能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和挑战。
  然而,心理教育并不仅限于学生,老师和家长也应接受心理教育和培训。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许百华说,如果监考老师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不让吴雯雯参加考试,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也表明,相当多的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心理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漠不关心。"只有当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自杀问题或许才可能得到解决",许百华说。
中国频道推荐阅读
娃娃鱼可成盘中餐
吉林现"不明飞行物"
成都市委农工办网站被黑
选稿:彭蠡 &
&来源:新华网 &&
&&日 05:40
沪6-13℃ 京-4-0℃ 穗16-23℃
聚焦2006年春运
国民党中央党部延期搬
某医院一天接生两户三胞胎
打工妹成岛国部长夫人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温州教育显示“民间力量”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温州7月8日电(记者沈锡权)市场经济活跃、民间资本雄厚的温州探索“全社会办大教育”的新路子,用民间资金力量来弥补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使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齐头并进的办学格局。
  基础教育民办学校一年为政府财政分担10亿元  记者调查了解到,温州民办学校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均居全国之首。目前每4个温州学生就有1名在民办学校读书。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高校等)共1610所,在校生总数39.3万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5.6%。  温州市副市长陈作荣说,基础教育民办学校为政府分担了近五分之一的财政负担。如果这些民办学校再由政府承办,当年政府财政至少需要追加预算内教育经费10亿元。  民办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执行校长项加方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该学校创办12年来,投入教育设施价值1.5亿元;培养了8000多名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按瓯海区当地的生均学生培养成本计算,为财政分担了约1.8亿元教育经费;创造了560多个教职工就业岗位,每年光“人头费”要1000多万元。“就我一个学校,12年来使政府少花了4亿元。”项加方说。  在温州平阳县,每百名接受幼教的小孩,就有97个在民办幼儿园;每10名高中学生,就有6个在民办中学就读。全县民办学校3000多名老师,一年光工资就要一亿元。这个县教育局局长王振中说:“在平阳县,离开了民办教育,许多学生将无处可学。”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说,从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义务教育,从2002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温州教育事业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民间的力量”。  困境中逼出来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  据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建军介绍,由于人口众多、财政匮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温州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早,民间资金充裕,居民储蓄存款多年来都在400亿元左右。富裕起来的温州人也迫切要求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这迫使政府下决心采取借用民间财力集资建镇和兴办机场等成功经验,依靠民间资金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1985年,温州市创办了第一所民办全日制学校--乐清七里港高级中学,从此社会各界纷纷把投资目光投向民间办学。温州以“保中间,放两头,活全局”为办学思路,积极推进民办教育的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了市场需求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和学校管理规范的民间办学特色,成为国内四种最富代表性的民办教育模式之一。  温州市民办教育的资金来源大致有集资、捐资和投资三条渠道,其主要的还是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厂校联办等投资形式,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有识之士来投资办学。  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温州民办教育仅基础设施投入就达到60亿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总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民办学校就达52所,温州国际育英实验学校等三所学校投资总额均已超过亿元。“全市非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个别年份甚至超过教育总投入的50%。民间办学已成为温州继房地产后的第二大投资热点。”吴建军说。  “六个允许”和“五条新政”,政府不断助推民办教育发展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说,温州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关键原因是当地历届政府出台的政策到位,扶持的力度大。这里把民办和公办学校都当作“亲生”的,许多优惠待遇同样落在民办学校身上,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把民办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民办教育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行之前的多年时间里,温州政府在争论中顶住了压力,坚持从实际出发,给予民办教育6个“允许”:允许民办学校按办学成本收费,允许学生家长向学校捐资,允许投资者在学校具备偿还能力时取回本金并拿取不高于当时银行贷款的利息,允许民办学校自主招聘教师,允许和鼓励民办学校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允许民办学校自定教师待遇。  为进一步推动民办教育发展,2008年3月,温州市委市政府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再次提出了五条新政策:一是财政奖励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高校和民办职业学校办学;二是当地财政按一定比例补助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三是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四要按照事业单位性质为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并依照公办学校教师标准落实“五险一金”政策,使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五是允许校长、教师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按程序合理流动。  这五条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政”公布之后,当地教育界人士评价 “创新务实,力度之大,属于里程碑式的”。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说,作为民办教育事业“先行一步”的地区,温州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成熟壮大。
(责任编辑:廖恒)
08-07-02 00:53·
08-07-01 07:22·
08-06-19 23:38·
08-04-23 06:38·
08-02-29 04:15·
08-02-26 04:25·
07-10-10 09:51·
07-02-08 09:15·
06-08-28 08:31·
06-04-16 13:03·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光明日报发表林卫平局长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
光明日报发表林卫平局长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
  浏览次数: <FONT COLOR="#FF   发表时间: <FONT COLOR="#FF-4-26
  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林卫平局长署名文章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
  编者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是基础性工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光明日报日在B4版刊登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专版,发表了一组5位教育界人士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章,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该报选择的5位教育界人士分别是教育部部长周济、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广西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余益中和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卫平。现将林卫平局长的署名文章全文刊登如下: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林卫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和政府、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也是教育工作者自身责任心的体现和追求。但如何把这种追求变为现实,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地方教育工作,绝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要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批现代化名校、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竞争力。要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继续深化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机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为教育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同样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方法等,以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标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优化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是要看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二是要消除明显的不公平,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三是不能因为消除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就不努力去消除教育不公平,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教育问题。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教育外部来讲,就是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教育内部来讲,就是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现在教育的发展不够均衡,存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关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总之,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教育改革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教育事业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该版本已锁定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徽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6年5月经批准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筹建,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学院系专科层次的公办普通,由举办。学院位于景山公园西南侧,毗邻汇昌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677亩,建筑面积19.8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7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3万册、电子图书58万种。学院现有农业与生物技术系、、、经贸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公共教学部、成教学院等5系1部1院,开设涵盖农林牧渔、轻纺食品、财经、电子信息、制造等五大类22个专业,在编教职工496人,其中高级职称1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98人。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以温州市农科院为基础筹建的。温州市农科院是2000年2月由原来的温州市农科所、温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和温州农校合并组建而成,同时挂“浙江省温州农业学校”牌子,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机构,是全国唯一的农业科研教学合二为一的单位。院(校)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温州农业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8月由省文教厅批准建立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于1983年恢复建设。办学以来共为社会输送了9000多名,其中大部分已担任领导职务或成为业务骨干,在温州有较大的影响力。院校的科研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取得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曾受到国务院嘉奖,获得3项,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市级科技成果奖项200余项。研究领域涉及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园林设计、科技信息等领域,、水稻珍汕资源的育成以及细绿萍繁育技术的发明等享誉农业科技界,与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内、、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建立了比较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在“139富民攻坚战”、 “”、“食无忧工程”、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系名专业农业与生物技术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动物科学系畜牧兽医宠物医学 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水利工程  信息技术系低压电器制造及应用电子商务经贸管理系会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平阳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公共管理部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农业与生物技术系有科研教学工作人员65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副高2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2人。系内设有作物研究所、蔬菜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等五个科研所,还有浙江省重点试验基地 “浙南水稻选育种试验基地”。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环境保全型农业生产研究;作物抗病性研究;食品安全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市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并曾获国务院嘉奖。现承担国家、省、市课题40多项。农业与生物技术系科研设备先进,教学设施完备,总价值超过3000多万元,有浙江省最大的,标准种子检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理、遗传栽培实验室,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冷藏室,大棚5000平方米,学生生产实践基地300多亩等。2007年开招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等3个专业,计划招生150人,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我们已经和在温州的一些大型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办学,明确学生就业方向,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将始终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就业的教育方针,开展多形式办学,成为特殊鲜明,富有活力的科研教学团队,学生成才的推进器。园林系园林系现设有“园林技术”、“商品花卉”、“园艺技术”、“设施水利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为温州市级示范性专业、学院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内设系办公室、园林技术教研室和商品花卉教研室。园林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备高中级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既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又有技能高强的农业专家,注重工学、产学相结合。园林系主编出版教材有全国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教材《》、《》、《》等,主编出版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园林专业本科教材《》。先后完成多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如:温州市农科院河滨绿化工程、苍南玉龙陵园规划、文成东溪乡“青山白化”整治工程等。并承担“良种花卉引试开发”、“现代园艺技术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温州城市河道生态景观修复技术示范研究”、“浙南草坪草种的引选与应用研究”、“技术引进、筛选与应用”、“观赏桉树的引种和开发利用”等科研项目。园林系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习环境优美,专业设施齐备,尤其重视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拥有现代化的智能型大棚5000㎡,并建立有 “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测量”、“园林绘画”、“园林花艺”、“园林制图”等一系列实验室,还有一批知名园林花卉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园林系坚持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紧扣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系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主干教学系部之一,拥有动物科学研究所、动物等部门,畜牧兽医专业为院系部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副教授3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名,10名。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4项,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一些专业教师在担任着行业或企业的技术顾问。动物科学系具有精良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习实训条件。拥有畜牧兽医类四大专业实验中心和宠物医院,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临床应用诊疗仪器设备和分析化验设备先进精良,在满足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生产、技术和科研服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为温州市规模猪场提供阶段性和经常性的免疫监控和监测,保证了温州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开创了浙江省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先河。动物科学系拥有动物品种多样的综合畜牧场,种鸡场和与之配套的孵化厂、饲料加工车间、现代化动物医院及兽药生产与检测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专业学生在校内的专业实习实训。拥有温州基地生猪产销合作社、乐清绿雁家禽合作社、藤桥民鑫畜禽专业合作社、温州康利饲料兽药有限公司、、温州白云山等门类齐全而稳定充足的动物医学、养殖企业、生物制品企业等实训基地,完全满足师生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就业机会。动物科学系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学生为目标,在省市的指导下,积极适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致力培养中高级技术型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专门人才。经贸管理系经贸管理系现开设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国际商务等5个专业。该系拥有一批具备中高级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成立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和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该系现有对抗实训室、财经实训室、会计实训室等实训室,同时在、浙江天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十几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技能竞赛集训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专业技能大赛;组织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以适应市场对的需求。 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下设系办公室、实训科、学工办、计算机网络教研室、数字媒体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研室、电子工程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等部门。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数字媒体、开源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开发、、电子工艺、、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等11支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3 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超过60%。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该系现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或方向)。面向各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等岗位群,培养各单位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系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项科技竞赛。近两年来,我系学生5人获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银奖、铜奖、团队三等奖,一支队获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10人获三等奖, 100多人次在温州市竞赛中获团队银奖、铜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系部拥有各种专业实训设备,价值千万余元,现已建程序设计实训室、操作系统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视频制作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电子电工综合实训室、电子创新实训室、单片机与PLC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实训室、镗床实训室、铣床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等。通过实训,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系部积极发展校企合作项目,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思路,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我系已与中国正泰集团、、、新亚电子、浙江奥乐安全器材有限公司、申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龙星自控设备厂、温州怡联科技有限公司、温州盛利科技有限公司、温州数码科技广场、温州电脑市场等单位签约共建实训基地。并成立了以企业家、行业专家为主的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保障。公共教学部公共教学部是分管全校公共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管理部门,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 公共理论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师配备、质量检查等具体工作。公共教学部下设社科、英语、语文、数学、音体美五个教研室,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有《音乐欣赏选修》、《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等。本部承担全院的、数学建模比赛、体育竞赛、学院运动会等工作,另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体育器材室等相关教学附属设施。在学院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公共教学部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突破口,不断探索高职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团结一心,开拓创新,共谋学院新的发展和飞跃。
学院位于景山公园西南侧,毗邻汇昌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677亩,建筑面积19.8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7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3万册、电子图书58万种。学院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园林系、、经贸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设立涵盖农林牧渔、财经、电子信息、制造等四大类的22个专业,其中,省优势专业1个,省特色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2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实施质量立院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7项、省级奖项129项,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年均孵化小企业25个。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实施科研强院战略,增强。科研工作在历史上获得国务院嘉奖等殊荣。注重应用研究,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研究院、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建有研究所13个。2008年以来,共立项省部级课题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外来科研到位经费6000多万元,特别是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量均超过1000万元,外来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职院校领先水平,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4个、浙江省审定18个。坚持开门办学,服务地方发展。在院地合作、科技示范与推广、科技富民强县、政策咨询服务、服务、培育等方面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年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200万亩;发挥农科教一体优势和农村经济研究所等平台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组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青年科技创业活动,年均培训、指导农业从业人员2万人次、扶持创业农民50余人。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98人,其中,高级职称121人(其中正高15人),博士26人、硕士301人,“双师”素质教师212人;省“151”人才、市“551”人才、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专业人才81人。学院各专业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部分专业实现了“订单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多种和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推荐,定期举办,广开毕业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4%以上;积极为学生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提供“3+2”考试、、远程专升本、函授专升本等多种形式的“专升本”机会。近两年,我院学生“3+2”全日制专升本的考取比例均超过参加考试人数的64%。2013年我院与、达成合作办学协议,2014年学院将选派10多位优秀在校生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学习。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在校生可以通过、、、各类企业等多方渠道获得奖励和资助,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面占在校生数的1/3;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帮扶学生完成学业。2013年学院奖助学金资助约3480人次,总金额达456.8万元。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农科教一体、的理念,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农类特色高职院校和区域性农业科研强院。
7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市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温州市农科院(温州农校)启动了科技职业学院的申报工作。8月,聘请张致光、两位专家担任申报筹建工作顾问,着手编制申报材料。日,邀请市领导和专家召开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论证会。会后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创办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要求。日,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了《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论证报告》。日,温州市委常委会原则同意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初步方案。日,冯志礼副市长来院进行高职院申报筹建工作调研,指出农科院在高职院的申报筹建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增强实力,提高素质,提升形象,加快发展”。9月21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递交《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温政〔2004〕84号)。10月,钱成良副市长,陈光元副秘书长,教育局林卫平局长、副局长等同志到省教育厅向教育厅领导专题汇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申报筹建工作。10月15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温委办〔2004〕66号),成立以冯志礼副市长任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日,市长在我院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钱成良副市长、冯志礼副市长、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日,省高校设置评估组对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工作进行评估。
8月2日,冯志礼副市长来院进行高职院申报筹建工作调研,指出在高职院申报筹建过程中要“坚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两手抓不放松,坚持改革发展不放松”。12月5日,召开“创办高职院专家研讨会”,、丁金昌、周锦成、张致光等专家,谢树华、、吴镜湖、赵明等部门领导及温州市农科院领导班子参加会议。12月15日,刘奇市长在我院召开市政府关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专题会议。12月15日,刘奇市长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就市农科院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冯志礼副市长和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1月4日,市人民政府再次向省人民政府递交《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温政〔2006〕2号)。3月7日,《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园规划设计》文本通过了组织的会审,并于5月完成修编工作。4月14日,钱成良副市长、冯志礼副市长在共同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期间挂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学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并当场签订了挂靠办学协议。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政函〔2006〕55号)。5月11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发文下达我院2006年招生计划500人。6月29日,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任命由冯志礼、徐和昆、吴金法、、王阳、林时进、周剑等7位同志组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党政领导班子,温州市副市长冯志礼同志兼任学院党委书记和院务委员会主任,徐和昆同志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吴金法同志任院务委员会副主任。9月,学院挂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首届高职学生490人,分别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17日,首批高职学生顺利报到注册。9月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授牌仪式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市委书记向学院授牌。12月4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任命苏孝永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院务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业学校)副院长(副校长)。
1月26日,学院首批成立了经贸管理类、会计和计算机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与16个校外实训基地正式签约。3月,学院一期项目基本落实,准备全面开工建设。3月9日,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召开我院一期建设审查会议并通过项目审批。3月24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温州市农科院第三届)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4月27日,中共温州市委发文(温委发〔2007〕75号)任命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育满兼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党委书记、院委会主任。5月30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莅临我院调研,充分肯定了我院在服务三农、学校管理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学院下一步的发展理念、运行管理机制、工作重点与目标以及筹建工作提出了要求。6月2日,学院成立一期建设项目实验设备、图书、后勤保障等物品采购领导小组,制订了《一期项目物品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物品采购工作全面启动。6月7日,学院召开院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院内一期实训基地建设启动。6月26日,学院成立“去筹”工作领导小组。此前及之后,相继成立(调整)了一期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制度,并向学院各部门下达了具体“去筹”工作任务。6月2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我院党委书记、院务委员会主任王育满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就一期项目中学院出入口改造和人行天桥建设等有关问题与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7月4日,副市长莅临我院调研,提出学院要提前去筹,实现2008年自主招生。7月4日,我院向市发改委编制上报了“院十一五校园规划”,要求安排院二期建设项目。7月24日,学院召开中层干部学习会,深入贯彻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院再次掀起高职教育理念学习新高潮。8月下旬,我院2007年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实现继2006年首届招生开门红后的再次突破。招生计划1200名,实际录取新生1206名,并呈现了数较充足、理科分数高,农类专业一志愿满足率较高,新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生源地与合理的可喜特点。9月,学院所有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学院一期建设工程九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并将于2008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9月15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名新生正式报到入校。10月,学院“去筹”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去筹申报材料进入全面调整、修改、完善阶段。11月9日下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暨校外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在我院隆重举行。学院与温州市各大企业分别签订了农类各专业、和等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以及32个校外实习基地名单。至此,我院专业指导委员会达到8个,校外实习基地达到48个。11月18日,何泳生教授等来院对学院“去筹”进行了预评估,并指导下一步工作。11月25日,省人民政府马林云副秘书长、省教育厅副厅长在温州市府副秘书长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学院,并对学院“去筹”及建设发展工作进行了指导。11月28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在我院举行“温州市农村干部与农民培训中心”授牌仪式,首期“温州市自然灾害避灾、减灾及损报技术培训班”同时开班。12月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向浙江省人民政府递交《关于要求正式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温政〔号)。
1月2~3日,浙江省对学院进行“去筹”评估。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正式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政函〔2008〕28号)。4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具有普通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名列其中,标志着学院已具备自主招生资格。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3000人、中期5000人、远期8000人,建设总投资额5.168亿元,总建筑面积21.27万平方米。其中,前期、一期项目工程及配套建设总投资1.97亿元,建筑面积84277m2,工程项目包括:教学楼3幢、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1幢、学生宿舍3幢、图书馆1幢、实验实训楼1幢、400米标准田径场1个、篮球场及排球场各6个、过街天桥、校门及校前广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图书与后勤保障等配套。一期项目将于2008年底前全面建成,届时学院将会由工地式的校园成为一个花园式的高校。院校发展总体目标为:两年高标准去筹,五年全面达标,努力建设成以农为特色、在全省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高等职业学院和区域性科研强院。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温州农业科技的创新中心,成为温州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科技依托,成为温州市农业教育和科技对外合作交流的桥梁,成为温州市与鉴定中心。
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相对稳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根据优势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农类优势专业;根据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筹建特色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原则,稳妥发展普通专业。
培养具有强烈就业意识、创业精神、能适应社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大力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和层次,建设区域性的研究强院。
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支撑。
坚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和作用,建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农字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总体发展目标两年高标准去筹,五年全面达标,努力建设成以农字为特色、在全省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和区域性科研强院,为创建优秀高职院校打下坚实基础。(二)主要发展目标1、办学规模到2010年,实现全日制在校生4500人的规模。2、专业及课程建设经过5年努力,形成以农类专业为特色、其他优势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全院专业数控制在20个左右。建成4~5个院级重点专业,1~2个市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成10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200人左右,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0%,具副高以上的比例达到30%,培养造就5名以上在省内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注重教师“双师”结构,建立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4、科研发展加大现有省重点试验基地建设力度,争取成为省重点实验室。加强分站建设。建立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3个,增设非农类研究所2~3个。增强现有农类研究所实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研究水平和档次,拓宽研究领域,争取承担省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市重大科技发展项目15项以上,育成新品种15个以上,获市级以上奖励30项以上,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5、社会服务大力实施,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与应用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1000万亩以上。年组织社会服务150次以上,指导受益5万人次以上。6、根据高职在校生8000人的规模制订学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总规划建筑面积21.27万平方米,总建设投资4.46亿元。2008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41亿元,建成建筑面积6.68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大楼2幢1.4万平方米,图书馆1幢1.12万平方米,教学大楼3幢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3幢2.1万平方米。2009年启动二期建设项目,投入建设资金1.59亿元,建设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到2010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馆藏图书达30万册。建成各类实验实训室100个,校外实习基地60个以上。建设好藤桥科研与实验实训基地。多渠道拓展各类科研与实验实训基地。7、成教培训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场所,开展继续教育、农村干部和农民培训工作。设立研究生教学点1~2个,达到2000人以上,与鉴定5000人次以上,各类专题培训2万人次以上。8、科技产业开发大力开展科技产业开发,实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立院开发总公司,统一规范管理院办产业及科技产业开发工作,力争科技开发创收800万元以上。9、创造“整洁文明、平安和谐、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坚持适度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走道路;坚持科研强院战略,推动科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坚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农字特色品牌;坚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探索实践社会服务新机制新模式。
吕一军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党委书记徐和昆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党委副书记 院长王 阳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党委副书记苏孝永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副院长谢志远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党委委员 副院长周 剑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党委委员施端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 副院长叶曙光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 副院长叶利勇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党委委员 组织部长许立奎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校)党委委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贤县教育局局长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