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经济学解释非典时期的永川区物价水平变动变动原因

【图文】关于“非典”时期导致部分物价剧烈变动的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非典”时期导致部分物价剧烈变动的分析
&&是一个不错的ppt,希望能对初做者有所帮助,望采纳!
大小:80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作者: &&| 来源:
&&| 日期: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其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当前党和政府、经济学家及社会各界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韩康对此有一番深入的研究。韩康的观点独树一帜,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与对策。&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乐观
  主持人:韩教授,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许多专家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非典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是暂时的,全年的经济运行会出现‘U‘字形增长态势,到今年的八、九月份,最晚第四季度就会迅速回升。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而且擅长于宏观经济分析,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韩康:我的观点是,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乐观。这种影响不仅是短期的、局部的,而且由于其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因而还具有滞后性和扩散性。我个人估计,非典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冲击至少还将维持6-8个月。
  非典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突发性流行,使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已有西方学者指出,这是一个全新的人类学课题,要完全搞清这个灾难性事件的机理,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理性思维和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如果在非典本身的蔓延尚未结束的时候,就对其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作出乐观的判定,这至少在学风上是轻率和不严肃的。
  主持人:您的观点非常新颖,也非常另类。但是,那些主流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的专家,他们有大量的数字为依据。比如,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出现了9.9%的高增长率,之后的4-5月份的经济增长态势也未出现大的波动,今年1-4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0.5%等等,再加上非典疫情目前已经得到初步抑制,防治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所以,他们认为乌云很快就会过去。您是怎么分析的呢?
  韩康:我首先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的。有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决定了非典的影响面比较大。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性的商品交换活动,特别是以人为主体的交换活动。中国的市场经济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经济和虚拟经济尚不发达,电子商务也不成熟,以人为主体的市场交易形式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大多数领域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为防治非典而对社会交往活动的控制,必然要对广阔领域中各种形态的市场交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有人提出,在人员交易活动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但这肯定是缓不济急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活动水准及其所依托的金融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并非短期之功。
  二、非典对财富存量和需求增长造成双重损害。
  有人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例,认为抗非斗争也有两重性,一旦‘抗‘过去,就会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件。抗洪斗争的过程,确实可以产生某种经济学理论所指称的‘破窗效应‘,即洪水在严重破坏社会财富的存量的同时,又引发和刺激了更大的需求增长,从而为更大规模的财富增长提供了条件。而且,非洪地区的正常经济生活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抗非斗争却完全不同。抗击非典需要耗费大量的政府财政和社会财富的存量,这个行为虽然也会刺激和扩大某些领域需求的增加,也可以算作一种局部的‘破窗效应‘,但是,非典影响着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生活,使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社会人群都因防范疫病传染而大量减少经济活动,少外出、少购物、少旅游,并且延缓和减少了贸易与投资项目的进行,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对需求增长的抑制和减少。即使非典完全得到控制,能否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全国范围的需求增长,也仍然是个未知数。
  三、非典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滞后性影响不容忽视。
  非典不但会给当前的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冲击,并且还将具有不可低估的滞后性扩散影响。这种滞后性扩散影响,是由社会心理形态及其社会人群的行为预期决定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非典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形态,已经逐步从初期的恐慌、疑虑转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预期,包括居民消费行为的不确定预期和厂商投资行为的不确定预期。居民将进一步提高储蓄存量,即期消费也将更加谨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防范预期则会在增加自我保障费用和谨慎投资方面有所反映。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6大影响
  主持人:韩教授,您刚才从总体上分析了非典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那么,您能不能用数字来进一步说明这种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
  韩康:由于非典持续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计量参数就不是很准确,因此要对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出一个精确的、量化的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很多变数在里面。我带了一个课题组,这个课题组的任务就是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把非典对中国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分析出来,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根据我们的分析,非典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大致分为6个方面:一是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二是对投资增长的影响;三是对就业的影响;四是对社会劳动力造成的流动性障碍;五是对通货紧缩的影响;六是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消费需求增长下降
  消费需求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政府的消费需求。非典对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据我们对北京市居民4月份的消费水平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只达到了去年同期的30%。居民的消费需求下降的有:旅游、餐饮、教育以及一般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等,这些消费在2002年的居民消费类项中占70%的份额,这就是说,居民的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是下降的。当然,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有一部分是上升的,一是大中城市的汽车消费,二是保健品的消费。这两大项目的上升非常之快,4月份,北京出现了购车高峰,许多品种的汽车都脱销了。但是,这两项在居民的消费类项中只占15%的比例。所以,总体来说,居民的消费增长是下降的。
  政府的消费有增有减。用于公共卫生的开支及其相关项目的开支虽然增加了,但是,政府的商务活动减少了。而且,增长的那部分是单项增长,其他大量的政务活动没有了。两者相比,政府的消费增长总体上也是下降的。
  ■未来新增项目投资受影响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也叫非政府性的社会投资。非典时期,政府投资的力度没减,甚至还有增加。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今年的项目投资总量不会减少,投资的力度还要增加。此外,还要追加财政支出,用于非典防治。
  非政府的社会投资的增长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投资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的社会性投资,一部分是国外投资,即外商投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国内的社会性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增长情况还比较稳定,但是,分析其内部结构就可以发现,这种稳定是非典前期投资项目的积累效应和惯性运作的结果。因为投资是有周期性的,你不可能中断周期来投资。可以这么说,非典对已经进行着的项目可能影响不大,但是肯定会影响到未来的新增项目。从北京和广东的情况来看,外商投资增长率的下降是很显然的。据广东方面的消息说,该省外商投资的增长率下降了10%,全年可能下降30%。
  ■失业人数将多于新增就业人数
  总体而言,失业人数会大大多于新增就业人数。
  抗击非典的过程会增加一部分人的就业:一方面是对原有药品,包括医疗药品和保健药品的扩大生产,需要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另一方面是高精尖医疗设备、医疗药品的研发,也需要一部分劳动力。但是,这一块对于就业的贡献不大,因为该领域是资金密集型、设备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就业门槛很高,需要很高层次的劳动力。我很注意这方面的招聘广告,许多都要求是研究员,要求对病毒学有相当的研究,甚至要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成果。另外,汽车制造业也会增加一部分人的就业,但是,这方面增加的就业人数也是有限的。因为,我国在汽车制造方面的生产能力很大,供过于求,原有生产线的开工率只有70%,所以,不需要增加生产线,只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足够了。而且,非典时期对汽车的突发性需求是短期性的,理智的企业家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追加投资。此外,对于消毒剂、口罩等消费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一部分人的就业。
  然而,造成劳动力失业的行业却很多,如航空、铁路、运输、旅游、餐饮以及文化娱乐业等,其中除了航空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社会劳动力造成流动性障碍这是我们当前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中国有1亿多的民工,而且这些民工大都是跨地区务工的。有一些已经返乡的民工,由于对非典的恐惧心理,不愿意再返城务工。目前,北京就出现了民工大量短缺的问题,造成工期拖延,投资周期拉长,费用增加。有些行业可能出现劳动力非常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有可能出现非正常性提高,对这些行业的竞争力造成影响。
  ■通货紧缩回升受到新压力
  由于市场供过于求,中国的物价指数已经连续十四五个月出现了负增长。这种物价的负增长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回升现象,这使困扰中国已达若干年的通货紧缩趋势似乎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拐点。但是,这个拐点目前正面临新的压力。在抗击非典期间,物价出现了非正常的、投机性的波动,这种波动是怎样熨平的呢?靠的是政府的行政政策而非市场的手段来解决的。
  在非典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消费的总体增长水平仍然呈下降趋势的话,那么物价指数很可能还会回落到负增长的水平。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物价指数还会从非常微弱的正增长退回到负增长。也就是说,非典的滞后性因素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带来的压力,对刚刚开始有所回升的通货紧缩趋势会有一定的影响。
  ■对国际收支影响严峻
  总体衡量,非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比较严峻的。
  国际收支可以分成这样两个项目,一个是非贸易项目,一个是贸易项目。目前看来,非贸易项目肯定大幅度下降,这方面的项目包括劳务输出、旅游等,这是完全被禁止的。因此,非贸易项目的损失是无须争论的。
  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目前的出口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仍然是过去订单的延续。广东省目前已经面临这种状况,即在非典期间,企业的对外订单大幅度下降。北京估计也很快就会遇到这个问题。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我国的出口贸易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然而,就在货物的出口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货物的进口却没有受到限制。所以两者相比,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虽然还不至于会出现逆差,但目前的局面很快就会被打破。
  应借机调整宏观经济发展整体思路
  主持人:听了您的分析,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非典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提醒我们的企业,不能盲目乐观。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政策与措施,才能将非典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呢?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韩康:作为一个学者,我认为非典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领域的、滞后性的、扩散性的,对此,我们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综合性的、果断的、配套的。而我国政府目前出台的政策还主要是局部性的、应急性的,因此,应该借非典这个机会调整一下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
  我提出的建议是,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也就是把需求调节政策和供给调节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方面的建议,经济学界的同仁已经提了很长时间了,我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因为非典所暴露的不仅仅是社会需求方面的矛盾,还有整个社会的供给方面的矛盾,其中包括怎样提高经济的微观效益等,而这些并不是需求调节政策就可以改变的。要想拉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应该逐步地将稳健政策调整为扩张政策。
  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有:
  一、利税降低的层面应该进一步扩大。目前,享受减税政策的主要是眼下受非典影响最大的那些行业。仅仅在这些行业进行短期性的降税,效果不是很大。因为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行业,它会慢慢扩散,最终影响到社会总需求。对部分行业减免税费,这从经济学角度讲,也特别不合理。产业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只是对其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减税,那么别的环节还是那么细。因此,局部性的、短期的减税政策,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二、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非典时期,政府追加了一部分财政支出,但是这部分支出主要用于购买与非典防治有关的医疗物品和器械,使这方面的相关行业的需求和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增长。非典一旦过去,这些增长起来的领域不可能继续成为新的增长点。比如说口罩,其使用量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大。非典把对汽车的消费拉动起来了,但这种拉动也只是让潜在需求提前了。政府的这种追加支出仍然不能弥补消费增长总量和投资增长总量下降而造成的GDP增长的缺口。所以,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
  那么,在哪些方面增加开支呢?
  一是增加社会保障的开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战略意义绝不小于三峡工程。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列车越跑越快,但由于社会保障体制没有同步发展,使经济列车出现了晃动。而且随着经济列车的动力越来越强,车子的晃动也越来越大。即使没有非典的出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人提出,政府没有钱来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怎么办?其实这里边有个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所谓加法,就是政府通过财政的追加投入和政府进行金融法操作,比如说债务资金,来增加政府投入的增量。但这是很有限的。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做减法。减什么呢?减项目,减掉那些重复建设的项目。
  二是增加政府采购,特别是国际间的政府采购,甚至可以把明后年的项目适当地提前。增加政府采购能带来两种效应,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贸易顺差,或者弥补可能出现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有利于恢复外商对我们的投资信心,树立我们的形象。
  三、落实外贸政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目前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我们鼓励出口,并为此制定了出口退税政策。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欠账太多,据了解,这种欠账达到若干千亿。政策的出台和实际的操作存在很大缺口,这对于那些出口增长很快的企业,其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如此,政府的信誉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问题必须抓紧落实。
  四、增加消费信贷。目前,我国已有的信贷规模达五、六千亿,但是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离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支持汽车和商品房这两个领域的消费信贷,加大信贷规模,增加信贷品种,刺激其迅速发展,这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将非常有利。
  韩康简介
  韩康,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课题评审委员会委员。原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兼任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杂志社总编等职,在许多高等院校担任客座教授。致力于比较经济理论与比较经济体制的研究,多次参与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的研究。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理论、体制、对策》(副标题为‘当代中国前沿经济问题探讨‘)、《公有制经济再生产分析的5个支点》、《中国的大公司战略》、《21世纪―――发展战略的挑战》等。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00多篇。与人合写的研究报告曾获孙冶芳经济学奖,其它十数篇论文获各类重要科研奖。所撰写研究报告《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已被政府有关决策部门所采纳。传略已被辑入《当代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中华学者名人辞典》等。被港、台学界评为大陆最有影响的50位经济学家之一。
                           据《中国化工报》
【】【】【责任编辑】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电话号码:010- 传真号码: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4区16号楼中国化工大厦 &&&&邮编:100723&
技术支持: &Email:
ICP经营许可证040822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非典”时期导致部分物价剧烈变动的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众网-财经专题-非典时期的经济
┆┆┆┆┆┆
┆┆┆  ┇┇┇
财 经 动 态
※ 世界经济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8.300元(亚马逊价)更新于1278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前沿问题分析
¥8.800元(BooksChina价)更新于1527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
¥12.30元(BooksChina价)更新于1527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前沿问题分析
¥18.30元(文轩网价)更新于1天前
11区-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
¥18.50元(BooksChina价)更新于1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
暂无¥19.80元(当当价)更新于1304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
¥22.50元(互动价)更新于1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
¥25.00元(蔚蓝1星会员价)更新于735天前
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走向
满99免运费
¥111.1元(亚马逊价)更新于1565天前
&&&&非典是一场影响到经济的危机,而不是一场经济危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增长模式。尽管危机重重,我对中国处理事件的反应感到乐观。虽然夺命肺炎带来严重站击,但疫症过后,饱受危机磨炼的中国将会变得成熟。事实上,我对中国爆发疫症后的前景,反而比疫症爆发之前更乐观。
导言:中国经济快车撞上了拦路石一、经历非典考验的中国经济亚洲经济度过了大考非典是如何影响经济的焦点:今年GDP增幅会是多少兼听则明――来自海外的观察“倒春寒”将短期而有限繁荣趋势不会逆转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后非典时期的宏观经济走向非典中的经济学心理因素与经济发展非典影响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非典后的社会消费趋势非典后的制造业前景非典后的投资流向非典后的外贸形势中国经济的特殊免疫力与恢复力三、千方百计把损失夺回来――后非典时期的产业走向(上)旅游业:从偃旗息鼓到重整旗鼓交通运输业:折戟之后再度起飞餐饮业:分餐送餐蔚然成风房地产业:“健康”概念成为新口号商业零售业:适应购物方式新变化会展业:弥补黄金档期,网络展览出水家电业:与季节赛跑,以产品互补其他行业:立足自救,放眼未来四、抓住特殊的发展机遇――后非典时期的产业走向(下)医药业:特殊角色要继续演好日化业:非典催生除菌消毒大市场银行业:推广新理财手段保险业:风险之中迎风而上汽车业:迎接汽车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非接触经济”全面开花五、非内激荡中国股市六、政府救市的经济效应七、冲出旋涡后的反思八、从危机中抓转机九、中国经济决胜非典……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首季增长高达9.9%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倒春寒”。逐渐蔓延开来的非典病毒将中国推到了国际舆论审视的最前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中国经济能否抗过如此严峻的自然大疫继续保持高速没行?中国还会像1997年金融危机袭来时那样一枝独秀吗? 中国经济从来不是在无风无浪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次风浪都让它在磨难中变得更坚强。在“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促进发展”的抗击非典斗争中,中国经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努力展现了和灾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随着非典疫情的回落和经济活动的稳步恢复,进入“后非典时期”,中国经济将以怎样的表现来回击世人疑问的眼光,来证明自己经受危机之后靓丽依旧的成熟风采和不可阻挡的前行步伐?
导言中国经济快车撞上了拦路石2003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迎来了近年来难得的“开门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第一季度,中国经济GDP增长达到9.9%的高水平。在这个令人眩目的数字背后,是一连串的靓丽数据: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5亿元,同比增长27.8%,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首季大增36.7%,增幅创近10年最高;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近一倍;国有商业银行首季经营利润大增,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前3个月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147.1亿元,同比增加47.7亿元,增幅48%;首季全国乡镇企业同比增长15%,上交税金660亿元,同比增长17.78%。在西方社会以降低成本为主旋律的调整期,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全球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环境下,在美伊动武和恐怖袭击的重重阴影中,中国和中国经济几乎成为全球惟一的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价值生产基地和避风港。相对于欧洲和日本经济步履蹒跚和受到战争冲击的美国市场,今年前3个月,有超过130亿美元投资涌人中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一颗令人瞩目的明珠。面对一系列喜人的数据,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前景一片大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冲淡了我们的欣喜。令人诅咒的非典,一种传播极快、让人胆寒的SARS病毒,突袭全球,而中国不幸成为重灾区。虽然我们的国家采取了果断的措施,虽然战胜非典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非典已经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最早的冲击,是口罩、消毒液等商品的抢购风潮;尔后是“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无数的人选择了滞留家中,旅游、航空、餐饮业告别了几年来黄金周的辉煌。非典的影响在不断延续,经济领域不幸成为重灾区。相比第一季度的良好势头,非典的出现,给中国经济近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抗非典这场公共危机的成效,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何时走出这一不利阶段。而针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经济特点,有经济学家称之为“非典经济”。逐渐蔓延开来的非典病毒将中国推到了国际舆论审视的最前台:中国经济能否抗过如此严峻的自然大疫继续保持高速滑行?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能安然度过此次危机吗?中国还会像1997年金融危机那样一枝独秀吗?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猜疑目光,都是建立在非典所制造出的残酷现实基础之上的。正如人们所感觉到的,旅游及旅游相关行业受到了非典的严重打击。非典期间,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进行的一次大型专项调查向我们展示了如下结果:――对北京20家四星级以上的星级宾馆进行的调查表明,4月份以来,这些宾馆的人住率较2002年同期下降了30%,其中,6家以商务客人为主的五星级宾馆的人住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0%。由此,我们可以想像航空业、餐饮业、旅游业蒙受的损失。一对48家总部在美国、日本、欧洲的跨国公司的电话访问发现,这些公司明令禁止其员工到中国旅行,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运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北京5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公司中有36家采取措施减少国内商务旅行。――对160位北京居民的访问表明,这些居民中,有72%通过取消旅行计划、减少购物或聚会活动,来应对非典。尽管这些数据由于样本的原因而不具统计价值,但从这些数据及相关的情况出发,我们不难断言,非典对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已是昭然若揭。一方面由于此次非典病毒的传播与航空有关,另一方面人们出于对非典的恐惧而减少外出,我国航空业也面临着挑战。许多航班被迫取消,航班乘客数量减少,都将使我国航空业的收入受到影响。按照里昂证券航空业分析师的估计,今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利润将损失15%~20%,而东方航空公司将损失更多,约为20%一25%;同时与航空相关的机场等相关行业也会遭受损失。……
书摘通过纵览历史,疫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已经可以估量。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何启忠研究认为:“不管是全世界,还是亚洲,或者小到香港,都能从很大打击中慢慢恢复过来。”对于非典的侵袭,他指出:“目前医疗设备和科学的发达及全球卫生防疫系统等均与历史情形有天壤之别。我们相信,这次疫情虽会对香港及亚洲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厂但应该能更快地恢复过来。”人类不是第一次面对疫病,中国经济也决不是第一次面临考验。不必追溯太远,就在5年前的1998年,外有愈演愈烈的亚洲金融风暴;内有长江、嫩江、松花江爆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局面之严峻,也曾让许多人为中国经济捏了一把汗。但此后,中国政府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充分体现,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国家投入,同时重视和鼓励企业、集体和个人等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千方百计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等等。这些有力措施,使中国经济的旺盛生命力不仅没有因此而消退,反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演绎出了一枝独秀的壮阔诗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由此而生。日前,《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非典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有限,综合多家著名投资银行的报告,他们认为,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因非典下降的幅度可能仅为0.2%。美国制造商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视为一个罕有的亮点,仍对中国情有独钟。《远东经济评论》在最近的一篇封面文章中说:“非典是一场影响到经济的危机,而不是一场经济危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增长模式。”通过对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访,他们认为,中国吸引各跨国公司的因素是能获得原材料和廉价的技术工人,这比非典疫情的影响更持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联部官员道森认为,尽管现在还很难精确评估非典对于经济的影响,但是因为中国经济有着强劲的基础,加上现在非典疫情正逐步得到控制,其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国内众多经济学家也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走势不会因为非典而改变。疫情将使年度内的经济增长曲线有所改变,但年度间的经济增长曲线不会发生变化。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中国经济免疫力之强,历史已经证明,现实则更具有说服力。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中国经济的根基没有因为非典而动摇。在较早遭受非典袭击的广东,全省经济在非典阴影下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至4月份,全省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在上海,非典还没有造成大的经济影响,上海市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加12%。这些都应该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和各级政府在非常时期的紧急应变能力。政府的措施坚决而果断。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张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布控网迅速铺开,上传下达,全民动员,筑起了抵御非典的坚固防线。4月23日,中国财政部宣布,拨款20亿元人民币,设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同时,各地方也纷纷响应,启动紧急机制,拨出巨款应对非典。面对非典对经济的冲击,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一手抗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并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必须着重做好的八项经济工作。同时,国务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5月6日,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今年的进出口任务,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5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5月1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紧急通知,决定对受非典疫情直接影响比较突出的部分行业在5月1日到9月30日期间实行税收优惠政策;5月13日,财政部决定对中央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一段时期来,有关部门严格执法,打击了一批借非典疫情哄抬物价、制售伪劣商品、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政府部门全力应变,许多行业和企业积极响应。短时间内,11家保险公司迅速推出了针对非典的17项新险种,市场销售火爆;一大批医药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品种,加班加点生产抗非典物资;网络企业加大营销力度,在非常时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沟通和商务活动方式……一场对抗非典的经济保卫战已经打响。不可否认,非典对经济的影响还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显现,但是,中国对经济的灵活应变能力足以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更深入一层思考,祸兮福所倚,与非典的对抗,又何尝不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健康的契机。非典一方面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至少在四个方面,中国经济的免疫力可以通过此次战役得到提升。第一,信息披露体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信息的透明程度在一个经济体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与否、及时与否。在非典疫情蔓延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保证了信息交流的准确、及时、畅通,政府的诚信度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将来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二,中国经济有望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正常的经济运行中,各部门可以各行其是,但在非常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权威的快速反应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包括与国际社会的合作。这种应急机制在与非典的战斗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各级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的成立就是例证。这将为在今后面对类似问题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第三,经济调控手段将得到丰富和完善,经济调控艺术趋于增强。例如,财政支出中增加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改善了经济运行的环境;减税政策的运用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和启动司法保护控制某些产业风险的扩散;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营建全球营销网络等等。这些手段的运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受非典影响,各式各样的消毒家电也水涨船高,成为当前家电市场中最为抢眼的商品,消毒柜、空气净化器以及微波炉、吸尘器等家电产品在销售淡季里也显得热闹起来。为了抓住商机,各商家纷纷将消毒家电产品的广告招牌摆到了卖场最显眼的地方。丽在各晶牌的产品促销柜台前,厂家也尽力放大“杀菌”的功效。某消毒柜厂家打出“杀菌率达99.9%”的招牌;某微波炉厂家则在其每款产品旁摆出卫生检验中心对其产品杀菌功效的检验报告。一些家电厂家、商家为了增强产品的卖点,纷纷以抗菌、消毒等功能来进行武装。国内微波炉龙头企业格兰仕的统计数字表明,“五一”期间,微波炉、光波炉的销售与去年同比增长50%以上。格兰仕光波炉在全国各地的火爆创造了一个新名诃――星期三现象,即“星期一发货,星期二卖货,星期三断货”。具有国家专利的光波炉已成为格兰仕一张王牌。许多消费者也正是冲着光波炉具有光波消毒、微波消毒两大超强消毒杀菌功能而来的。值得庆幸的是,微波炉的热销并没有引起市场的涨价行为,格兰仕已经明确限定了光微波炉的价格,而且还在扩大其促销活动。与格兰仕一样,消毒柜厂家康宝也在封杀不法经销商趁机哄抬炒高物价的行为,并向其全国经销商和代理商发出紧急通知,严禁商家在未经公司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提高消毒柜零售价格牟取暴利,否则,将按双方有关《代理销售协议》条款作出处罚。家电企业的自律行为不但为自己赢得了商机,同时也为消费者营造了放心的消费环境。其实,这几年家电市场消毒产品一直就没闲着,只不过没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已。当年“甲肝”活跃的时候,微波炉就曾经大显身手。非典带给人们的种种不利因素反而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抗菌消毒家电市场,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现在为了防疫,以光波炉、微波炉、空气净化器、消毒柜为代表的家电产品多以“消毒”为卖点,正好迎合了眼前人们抗非典的需要,所以销量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灾难总会过去,消费者冲动型购买会逐渐恢复正常,消毒家电热还会持续下去吗?微波炉专家对此十分乐观,从战略的角度看,微波炉市场正处在重新定义的战略转折点上,正在发生着“三大转移”:一是从一般的热饭热菜功能转向特殊的消毒杀菌功能;二是从家庭消费市场转向集团消费市场;三是从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微波炉市场转向高科技的光波炉市场。随着中国人卫生防疫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健康教育的普及,一个更大更持久的“消毒家电”消费市场正在浮出水面。 与消毒家电产品一样,电风扇也迎来了淡季的热销。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专家提醒消费者要尽量开窗通风,避免使用空调。因此,在本应是空调旺季正式到来的时候,电风扇却捷足先登、取而代之。不但家庭购买电风扇的越来越多,在近期还出现了集团大批量购买电风扇的情况,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因为非典的缘故,“五一”放假期间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了在家度过,从而导致彩电、DVD影碟机和家庭影院类产品销量大增。“五一”当天,上海永乐22家门市店彩电共计销售3965台,比去年同期上升36%;国美的一个卖场仅DVD影碟机就卖出300多台,彩电销量达到平时的1.5倍。此外,为预防非典,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带有杀菌和消毒功能的家电产品。一些带有负氧离子、换气、杀菌功能的空调、洗衣机、冰箱,价格比普通同类产品高10%~30%,但消费者掏起钱来毫不犹豫。由此也可以看出,高端家电产品几乎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反而出现意外的增幅,不过,一些平日里支撑门面的低端产品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非典疫情在给家电产品销售结构带来变化的同时,也改变了两种行为方式:一类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一类是商家促销行为。非常时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减少了盲目性,显得更加理性和有目的性,而这一变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商场客流大幅降低但直接成交率却持续走高。在没有疫情之前,消费者喜欢东挑西选货比三家,购买大件产品一般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斟酌考虑才能做出决定,而且购买的时间大多选在商家或厂家促销的时候。非典时期,由于医学专家建议,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因此消费者就将考虑的过程放在了家里,翻阅报纸广告或浏览商家网站或研究厂家产品资料,或打鬼话咨询,做出决定后再去商场完成购买。这样的一种行为方式,客观上提高了商场的成交率。于是在商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商场内人员稀疏,闲逛的人很少,但在收银台旁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就说明,商场的销售额并不能根据商场的人流量来进行对比。第二种行为的变化来自于商家,这一点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五一”期间必然是各大商家“大斗法”的日子,各种促销方式都应悉数登场。但今年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各大商场不许举办任何大型促销活动,因此京城各商家门前自是消停了许多。不过,翻开节前的各类都市报刊,商家的大面积促销广告依旧跃然纸上,其内容也更有针对性。显然,商家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抗击着非典。……
号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2006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