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少数民族代表节日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一共有蒙古族、朝鲜族、傣族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等。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时间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在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祭龙节), 过小年(称&男人节&,又称&喊魂节&),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节,春节,陀螺节,花朝节 ,吃立节,蚂拐节(青蛙节)。此外,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飓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最大的节庆。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拉萨城,购买各种年货。此时是拉萨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节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西藏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习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十月十四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篝火节。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每年6月8日,在新疆塔城地区的达斡尔人民过&沃其贝&节,祭拜、祈福、聚会、欢歌起舞等形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Copyright(C)
闽ICP备号-2当前位置: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截止2011年数据,云南少数民族超过一百万人的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6个民族;超过10万人不到100万人的有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9个民族;超过1万人(含1万)不到10万人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水族9个民族;超过1000人不到1万人的有独龙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等,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到1545.18万人(2011数据)。
  云南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其少数民族的多种多样,所以云南民族节日也是相当丰富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云南少数民族都有哪些风俗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彝族节日:
  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
  白族节日: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男人节、祭祖节
  哈尼族节日:
  六月年、吃新谷、十月年、姑娘节、敬老节、里玛主节、捉蚂蚱节、吃新米节
  傣族节日:
  浴佛节、入夏节、出夏节
  壮族节日:
  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
  苗族节日:
  苗年、龙船节、四月八节、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游方节、姊妹节、牯藏节、舟溪芦笙节、捕鱼节、吃信节、砍火星节、客家年、晾桥节。
  其他的还有瑶族干巴节、夕九节;藏族花儿会、赛马节,等等。
  以上就是大部分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可能还有一些节日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想要知道就好好游览一番吧!
相关文章推荐
本周热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的风俗及服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