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经济前十名都有那个全国省份经济排名2016

2014年31省GDP含金量排名:沪京粤意外跌出前三
&&&&来源:&&&&
原标题:2014年31省GDP含金量排名:沪京粤意外跌出前三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
  【封面故事】GDP含金量哪个省份更高
  沪京粤跌出前三 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份占据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朱禁| |北京报道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有何变化?不同区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说,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据《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两会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数据中,有24个省份GDP过万亿元。
  以最能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角度考察,31个省份中,有天津、北京、上海等9个省份的人均GDP过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的分类标准,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
  GD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GDP过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观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截至日,经《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累计有20个省份的统计部门权威发布了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让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在这20个省份中,浙江以32658元位列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榜首。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
  正是由于今年有了官方权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的GDP含金量榜单与往年大不一样。2014年的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创历年最高值。较2009年的0.3856增长了11.8%,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应有之义。
  “GDP含金量”的排名反映了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也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大排名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其中云南等12个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将表格中的省份分为三个梯队进行了解读。
  第一梯队(全国平均数之前)有13个省份: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
  第二梯队有9个省份: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
  第三梯队有9个省份: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沪京粤跌出前三 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份占据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关的首要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从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于GDP含金量排名,但鉴于自201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已经连续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无变化,故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应该依然会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单的领头羊。
  但是,2014年的排名甫一问世,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都甚感意外:沪京粤竟然不在第一梯度之列。上海虽然在第一梯队,却从首位跌到了第7位;北京更是从第二跌到了第17位。2014年的前三名被云南、安徽、江西取而代之:一个西部省份,两个中部省份。
  然而这三个中西部省份也并非“无名之辈”。自2010年以来的GDP含金量排名中,3省份均位列前十。
(责编:胡晓、陈健)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部分省份经济排名靠前民生落后|经济排名|民生|民生指数_新浪新闻
&&&&&&正文
我国部分省份经济排名靠前民生落后
  部分省份经济排名靠前 民生落后
  南都讯 记者王卫国 实习生朱煜 昨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了中国统计学会最新测算的2011年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这套指数不仅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加突出反映民生改善情况。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以69.53%的指数领先全国,而西部地区的增速最快。&&&&
  东部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最高
  “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大方面,共42项指标。指数的计算与合成借鉴了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等有关方法。中国统计学会昨日介绍指出,指数一般介于0至100之间,一个地区的发展与民生指数越大,表明这个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状况就越好。
  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四大区域的发展与民生指数,东部地区最高,为69.53%;东北地区次之,为60.2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58&.33%和55&.41%。从指数的增速看,西部地区最快。
  2011年,国内31个省(区、市)的发展与民生指数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和重庆,指数均在60%以上。指数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甘肃、重庆、青海、河南、海南、安徽、贵州、新疆、四川和云南,均达到5%以上。数据还表明,自2004年后这项指数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表明省际间差距在缩小。
  衡量地区发展标准不再唯GDP论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和人均GDP的比较来看,差异较大。有些省份人均G&D&P排序相对靠前,但发展与民生指数排序相对靠后,如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一些省份人均GDP排序虽然相对靠后,但发展与民生指数排序相对靠前,如四川、江西、海南、安徽等省。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成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关键指标。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经济增长质量比增长速度受到更多关注,以往唯G&D&P论的评价体系已经难以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我国十二五规划还特别提出,“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为引导和转变发展观念,中国统计学会组织专家,成立课题组,制定并发布了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记者在民生改善类指标中看到,体现地区生活质量的指标包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均预期寿命、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等。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SN01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经济排名2017省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