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社会关系演变与社会发展关系

试论述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历程
一、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产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这种思想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二、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能力的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因此产生.其核心思想是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发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一味地从人类自身的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这种思想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的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三、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自身行为对地理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环境的关系,逐步建立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人地伙伴论.其 核心思想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该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这种思想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人“求大同”的思想演变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党建论文-上海论文网
上海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
||||||||||||
||||||||||||
您现在的位置: >
> 中国人“求大同”的思想演变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
中国人“求大同”的思想演变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次
  习近平同志在 2014 年 2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明确地将中华优秀文化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的根基和源泉,并明确指出&求大同&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理念.另外,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理想.他在两次国际演讲中,再次向世人明确宣示了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这就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②.这两次演讲准确地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并指出中国梦不仅是现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是中国古人的不懈追求.这种不懈追求的理想,就是古人长期以来追求的&大同&理想,即&求大同&.而且,在笔者看来,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有感召力、凝聚力,最简约、最概括的当代中国国家和人民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述,中国梦的理想也一定是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的,现代中国梦与古人大同理想一定有某种一致性,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使中国梦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深厚文化根基,对于揭示中国梦的历史根源、中国特色,进一步加强民众认同并为之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回溯中国人&求大同&的思想演变,并比较分析大同理想与中国梦的一致性,进而揭示&求大同&思想对促进中国梦实现的意义与价值.
  一、求&大同&一直是古人的中国梦
  早在先秦时代,诸子都有对社会理想的不同筹划.老子崇尚的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物质的匮乏和战乱的争斗,人人都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1].孔子曾向弟子述其志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
  他所追求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的儒家伦理政治理想,不同的人得到应有的对待,整个社会其乐融融.孟子则鲜明地反对霸道政治,称&黎民不饥不寒&为王道之始.又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3].
  并通过其所倡导的&王道政治&以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把&兼爱&、&非攻&、&尚贤互利&等标准作为社会理想.他说:&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4]
  在基于相对于天的原始平等和互爱互利观念的基础上,他进而呼吁&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5]的社会风气.
  先哲虽属不同流派,很多思想主张也有不尽一致之处,但在求大同的社会理想方面却有着很多价值共识,这即是:追求人际关系的融洽,社会的均平和谐以及国家的和平强盛.
  成书于战国末年和秦汉之际的《礼记&礼运》篇,对以往的这些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首次系统地提出并论述了中国古人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大同理想,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此目标而不懈奋斗.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众多仁人志士努力为民族复兴奋斗时,这种大同理想更成为鼓舞他们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以期实现&大同之世&.他在《原道醒世训》中说:&遐想唐虞三代之世,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选举尚德.&虽然借助于西方的宗教,但他企图实现的仍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朴素均平理想.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康有为撰《大同书》,将儒家固有的社会理想与西方政治观念&民主、平等、博爱&等相结合,并进而认为&其唯行大同太平之道&,破除&九界&,消灭诸种不平不公才是救苦之道.他还倡导一些具体的制度,诸如公有制和民选、重教育、消灭等级、人人平等,为老人、妇女、儿童兴办福利事业等.他把人类社会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大同世)&三个阶段.他赞美大同社会:&遍观世法,舍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致其大乐,殆无由也.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治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6]
  耳闻目睹于灾难深重的人情世态,他设想了一个消灭族界、国界等划分的&大同世界&.康有为提出的这种改良主义思路是近代从固有文化资源中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并试图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嫁接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但是正如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戊戌变法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康有为&大同世界&理想的破产.但是康有为致力于以传统资源寻求中国自身道路的民族自信和理论关怀,使我们深受启发.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把&大同&社会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孙中山曾多次题写&天下为公&,他写给黄浦军官学校的训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天下为公&和&大同世界&的政治信念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政治理论和实践.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之中,首先特别强调&民生主义&,即完成民族解放和实现政治民主之后特别强调把以平均地权为基础的&民生主义&作为落脚点.他要建成的是&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社会,而&民享&则显示了他对传统中崇尚均平和共享的&大同社会&的价值理念的继承.同时,孙中山更是坚持了世界大同的和平主义思想理念.他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8]
  可见他所追求的并不是称霸世界的政治目标,而是要回归传统中国&王道政治&的理想.并且,他明确将&和平&作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的重要内容.
  在&民族主义&中,孙中山更清楚地表达了和平主义的思想:&中国人的心理,向来不以打的为然,以讲打的就是野蛮.这种不讲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义的真精神.我们要保守这种精神,扩充这种精神,是用什么做基础呢?是用民族主义做基础.&[9]
  他还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9]
  可见,在孙中山那里,民族独立是首要前提,而独立之后并不是要步西方殖民称霸的后尘,而是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理想主义来协和万邦,以建立一个和平互助的大同世界.
  二&、大同&理想的精神内涵
  (一)&大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政治与道德理想
  《礼记&礼运》篇所集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大致可分为制度和民风两个层面.在制度方面,是&天下为公&的公有制,包括权力和财产的公有.这区别于&朕即国家&的私天下.实行的是以德行为评判标准的禅让制,所以是&选贤与能&.&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推举贤能之士掌握国家公共权力,以此来获得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长久性,而非长官意志或任人唯亲.《尚书&泰誓》把这种重视民意,无偏无私的&公天下&高度概括为&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儒家的民本思想可谓是发展了这个传统.在这个公有制之下,人们各得其所,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社会中&鳏寡孤独&的弱势群体不被社会随意抛弃而得到给养和关怀.
  而在民风方面或社会风气方面&讲信修睦&,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诚信友善.欺罔争夺之心息,而互敬互爱之意起.&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爱人如己,把别人的亲人看作和自己的亲人一样.人们相互之间无防范之心,各尽其力并自觉于自己的使命,尽职尽责,而不自私自利.爱物惜物,不随意丢弃浪费.这就是大同社会的愿景,既是对&三代之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社会的期许.
  (二)&大同&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
  &大同&不仅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更是一种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价值信念.这个价值信念使&大同&不仅是对一定政治制度层面的构想,而且是看待社会、看待世界的态度.&大同&是囊括了区别之上的同一,也即&和而不同&;是对看似相互矛盾的事物之间各自具有的独特性的理解与认同;是打破了分别和界限,消弭了仇视和敌对之后的相互支撑和彼此参照.这种承认差异性的&大同&,可做两方面理解:一是在社会层面,我们无法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同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尊重彼此的不同和差异.既然是生活在同一社会中,就要求我们形成最低限度的共识和目标,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完成各自的期许,从而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二是在国际社会层面,各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对彼此文明和政治制度互相尊敬和理解.孙中山先生继承了孟子的&王霸之辩&的古训,以此来解释大同世界区别于以往强权政治的理想信念,他认为&王道政治&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要以自己的实力去侵略或欺凌后起之国,而是自己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秉持平等相待的国际关系,在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时,以中国固有的仁义道德来统和世界,以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而不是像西方强国一样用霸道强权来压迫人.
  (三)&大同&思想是追求安身立命、传承文明、万世太平的民族精神
  宋代大儒张载着名的《西铭》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正是&大同&理念,是一种士人理想与终极关怀的体现.&大同&思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早已化为了民族信仰.人们对&三代之治&的向往早已超越了其所包含的现实内容,而深入到了价值信仰的层面.让人与天地合德,让生民&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10],衣食无忧,道德高尚,即能安身立命;让文化、文明得以传承,可以&为往圣继绝学&;让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从而&为万世开太平&,这种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已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液里,鼓励人们为理想而矢志奋斗.这种追求大同的理想支撑中华民族作为古老文明延续至今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大同&理想作为终极目的,作为中华民族对未来的美好企盼,滋养孕育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凝聚着民族的共识和价值认同,贯穿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
  以上考察了先哲求大同的理想脚步与精神实质,在我们看来,大同理想与中国梦是有内在一致性的,或者说中国梦是植根于大同理想的文化土壤之中的,是大同理想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对照大同理想的价值追求,在我们看来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在于:
  (一)中国梦是富裕梦、强国梦
  经济富裕不仅是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而且是民生的重要内容,发展经济,使人民物质生活幸福,这是中国梦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经济富裕,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将发展目标定为两个阶段:这就是先实现小康,再实现现代化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借鉴古代关于&小康&的论述,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构想.&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1]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日子普遍好过&[11].后来,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又被分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层面.全面小康是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这又是对传统小康概念的继承发展,并把 2020 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期限.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意味着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伴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已基本实现.那么,小康之后,就是实现&大同&的中国梦,它确实离不开经济富裕这个物质基础,但区别于&小康&社会的特征在于它不局限于一个经济指标,而是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内容.
  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民众富裕,而且要国家强大.要重新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有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丧权辱国的历史将不再,今天的&甲午&将不再是 120 年前的&甲午&,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实现主权独立和维护领土完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
  (二)中国梦是公平梦、和谐梦、幸福梦
  追求富裕,固然是民众的重要价值追求,但追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分配正义、公正公平、人际关系上的和谐以及人生的幸福,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永恒追求.&不患寡,唯患不均&,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显然贫富的差距也在扩大.因此,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如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这对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愿天下男女尽是兄弟姐妹,&有饭同吃, 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亲亲、仁民、爱物,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以助人、财以济人、教以勉人,建立一个&天下为公&、人人友善的和谐社会,也是中国人的梦想.人生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含分配正义的实现,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友善,这一切都构成了人生幸福的要素.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社会人际理想的当代诉求.
  (三)中国梦是文化梦、道德梦
  从上述大同理想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的理想,不仅有经济、政治、社会的价值诉求,更有文化与道德上的诉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罕有的几千年来延续至今的文明形态,它区别于别的文明的重要特点,就是崇德向善.
  在中国人的理想中,也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即&大同&理想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更包含了丰富的道德理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演讲中明确指出了中国梦的文化梦、道德梦的实质,他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③
&&& (四)中国梦是和平梦、世界梦
  在追求天下邦国文明的态度上,一直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中国的大同理想追求和平主义,因此,中国梦所追求的崛起与发展是一种和平崛起、和平发展,而不会走逢强必霸的某些西方列强的老路.中国的和平发展只会为世界带来机遇与发展,而不是威胁与危害.协和万邦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和平主义一直是中国的民族特性.中国的和平梦正因为其对和平价值的珍视与实践,也必将成为受世界人民认同和欢迎的世界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就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习近平最近在德国的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④通过以上分析,中国先哲的&大同&理想确实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其价值追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中国梦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同理想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四、以&求大同&推动实现中国梦
  既然大同理想与中国梦, 有着文化基因与精神实质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提倡宣传&求大同&的理想来推动实现中国梦呢?或者说,大同理念的推广对推动中国梦实现有哪些助益与价值呢?
  (一)&大同&理念可以提升全民对中国梦的价值共识和凝聚力
  &大同&理想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追求的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理想,渴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实际上也是大同理想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孙中山先生曾明确表示&真正达到民生主义的目的,此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9]
  &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9]直接把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民生主义看作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而名之为大同主义.大同社会的理想汇聚了人们关于理想社会的所有想象和期待,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大同&这个古老的社会文化信念比任何一种社会愿景都更有群众基础,是一个更易于被接受和认可的精神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中国特色&,除了其他方面的独特性之外,更应包含传统大同思想的印记,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包含着中华民族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在理解上的同一性和情感上的契合性.这样的民族复兴才是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的复兴.
  所谓&复兴&,不只是在以往的中国社会所达到的固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之上的再次繁荣.之所以&复兴&,也是由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来有自,延续着的正是这条割不断的文明的血脉,流淌着的正是对&大同&理想孜孜以求的民族精神.
  (二)&大同&理念的提倡有益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在&大同&理念丰富的内涵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是大同社会的前提条件.而社会的稳定和谐首先是在社会财富增长的条件下,对平均分配和普遍共享的要求.这也与我们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内在一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理念.历次的社会动荡、历史朝代的兴衰更迭无不与此相关.这就形成了&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作为普通大众朴素的社会均平理想.大同理想正是因为顺应了自古以来普通大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才被历代奉为政治治理的典范.可以说公平正义是大同社会的一个门槛式的标准,是社会和谐的核心要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分配,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是一个善治社会的政治诉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只有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红利,克服贫富差距过大,才会从根本上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大同理念的提倡,有益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水准,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小康社会基本达成,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如何面对更深层次的精神饥荒,重新构筑国民的意义世界成为现实而紧迫的命题.中国梦是在民族和国家现代化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提出的, 一个关乎中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任何一种理想,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目标,也必然包括一定的道德目标,如共产主义理想,就不仅包括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按需分配,而且还包括人民的觉悟大大提高,使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由人的联合体,让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中国的大同理想,具有鲜明的道德性,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等,这一切的道德追求就是让人人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才.正是这种鲜明的道德色彩使它具有了永恒的价值与魅力.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道德、精神文明的跃升,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一个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高度精神与道德文明的国家,只有令人感到惧怕与威胁,而不会令人尊重.道德文明是中国梦的内在诉求和目标,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加强社会文化与道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唯有此,才会重塑礼仪之邦的文明大国,才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大同理想有助于塑造中国梦的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的和平主义国际形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以欺凌和争夺别国为目的,更不是要在国际舞台上称王称霸,而是以独立平等的姿态,广泛地协作,互通有无,以达成文明的对话,促进文明的交流.康有为和孙中山对&世界大同&的阐发,对人类文明交融的远见,已经为我们今天所认同.和谐世界观念的提出,体现出我们将会运用和平、和谐、和睦、和合等这些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与协作.正如习近平最近在德国的演讲中所阐发的那样&: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孟子.道德经&第八十章[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孔子.论语&公冶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孟子.滕文公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墨子.法仪[M].北京:中华书局,1993.
  [5]墨子.尚贤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康有为.康有为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 10 卷)[M].北京:中华书局,.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 1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 9 卷)[M].北京:中华书局,3-254、394、355.
  [10]孟子.梁惠王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162.
版权所有:上海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1)人文主义;(2)人权宣言;(3)马克思主义;(4)实事求是;(5)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它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革命走向成功。或: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意思相近即可给分。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可以直接推断出指的是文艺复兴,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但丁的代表作,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运动的相关史实,依据题干中“启蒙运动领袖”“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是神圣的”可以直接判断指的是卢梭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主张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等。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率先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可判断指出的是李大钊,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图片及材料信息等可以直接判断出指的是事实就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决不是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这场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是伟大而深远的。首先,它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其次,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基础。第(5)问,主要考查分析归纳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它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革命走向成功。或: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②③
D.①③④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称:“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并把这一事件称为“新冷战”。下列关于新旧冷战的说法错误的是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
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由神手上的火炬也不例外,人们送给‘照亮世界的人’的美誉。”这位发明家是(  )A.贝芬
B.爱迪生C.瓦特
D.玻利瓦尔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是由下列哪三个共同体合并而成?(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欧洲地区防务联盟A.②③④
D.①②③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A.兴办乡镇企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人民公社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95年,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贺州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新闻报纸。它报导了当时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