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有几个县有解放服务站吗

&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供应信息请先注册为金农网新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
> 供应信息
德宏哪有卖国五的解放小三轴平板拖车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 中 】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德宏哪有卖国五的解放小三轴平板拖车
发布时间: 12:17:01
信息编码:.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水溶性肥料被誉为肥料 &新宠儿&,但目前还有很多农民不了解水溶肥,不知道水溶肥是什么东西,甚至一些农资零售商也不甚了解。近日,记者就陆续接到一些读者来电咨询:水溶肥有哪些优点?怎样科学使用?其市场热度及现状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省相关肥料研究专家。
  水溶肥更易被作物吸收
  &水溶性肥料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多元素复合型肥料,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等品种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特点是用量少,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作物吸收快,营养成分利用率极高。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朱宏斌所长介绍说,水溶性肥料是一种速效性肥料,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带肥,它的有效吸收率高出普通化肥一倍多;而且肥效快,可解决高产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
  &水溶肥的推广十分有必要。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友华表示,传统的复合肥易造成肥料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破坏土壤结构。而水溶肥料作为新型环保型肥料,避免了传统复合肥的缺点,且水溶肥使用方便,可喷施、冲施,并可和喷滴灌结合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水溶肥还有传统复合肥所不具备的优点,即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减少作物的生理病害。此外,当前传统复合肥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利润逐年走低,而水溶肥料比传统复合肥的利润要高,为了追求高利润,经销商乐于接受和经营新型肥料。
  安徽省农委土肥总站专家胡芹远告诉记者,安徽省水溶肥料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岳西的撞钟、淮北的福乐定为代表,引领了安徽水溶肥料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省已实际拥有70多家水溶肥料生产企业,推出了120多个产品。特别是近三年来,水溶肥料产业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土肥所、省化工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加大了对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型水溶肥料的研发力度,全省土肥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步加大对优质水溶肥料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力度。
  水溶肥的使用有讲究
  &水溶性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不但配方多样,施用方法也非常灵活。 &朱宏斌表示,水溶性肥料可以土壤浇灌,让植物根部全面接触到肥料;可以叶面喷施,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物内部,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也可以滴灌和无土栽培,节约灌溉水并提高劳动效率。
  &要想合理使用水溶性肥料,还得掌握一些施肥原则。 &专家表示,水溶性肥料虽然施用方法十分简便,不但节约了水、肥和劳动力,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且见效快,一般2-3天即可被完全吸收,一周左右即可看见明显效果,但是,水溶性肥料对施肥时期要求相对较严格,特别是叶面施肥,应选择在植物营养临界期施肥,才能发挥此类产品的最佳效果。
  此外,在施肥过程中,要结合水溶性肥料的特点,掌握一定的施肥技巧。避免直接冲施,要采取二次稀释法。由于水溶性肥料有别于一般的复合肥料,所以农民就不能够按常规施肥方法,造成施肥不均匀,出现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等现象,二次稀释保证冲肥均匀,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要严格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是最重要的原则,可以满足植物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由于其速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所以要严格控制施肥量。
  质量过硬才能赢得信任
  目前,我国市场流通的水溶肥料主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磷酸二氢钾、微生物类水溶肥料,也有极少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前6类产品,国家已出台相对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不但明确规定了各类产品的有效成分、包装规格、标签制作、商品名称等,而且对产品的使用说明也作了规范性要求,明确规定不得有误导、夸大产品效果宣传等现象。
  &纵观水溶肥市场,生产厂家多,品牌杂乱,效果良莠不齐,真正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让老百姓接受的产品不多。 &胡芹远表示,水溶肥料要想在农资市场站稳脚跟,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过硬、技术含量高,打造真正的好产品,在农民心中树立威信。因此,生产企业应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部门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通过试验示范,筛选优质、高效、合法的产品,及时向农民宣传推广。
  &任何新事物被大众普遍接受推广运用均需要一个过程。水溶肥在市场上推广开来,让农民普遍接受还需要时间、需要功夫。&安徽勤胜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负责人郝胜利认为,水溶肥只要质量稳定、效果好,百姓也愿意去买。虽然目前水溶肥仍然不能取代传统复合肥料,但是水溶肥符合&低碳节能、高效环保&的要求,因此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前途一片光明。
德宏哪有卖国五的解放小三轴平板拖车平凉市东风小三轴220挖机250挖机装载机运输车价钱&nbsp&nbsp--程力专汽工程车厂,专业生产东风、解放、江淮、重汽、楚风等挖机平板运输车,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挖机、钩机、装载机。蓝牌单桥平板车可以拖8吨,有南京跃进、四川现代、东风福瑞卡、重汽豪沃。黄牌单桥的可以拖16吨,有东风特商单桥轴距,东风多利卡福瑞卡,东风153,解放j6,解放龙v,楚风单桥后八轮的可以拖25到30吨,有东风特商,东风神宇,江淮,解放,楚风<img src="http://im
以上信息由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梁经理(女)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湖北省随州市南郊区程力汽车工业园
邮政编码:441300
电子邮箱:
信息标题:德宏哪有卖国五的解放小三轴平板拖车
金农网农业百科:
  8月18~25日,中国农村技术协会棉花种植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湖北省洪湖、仙桃、枝江、天门、汉川等市及荆州市的产棉乡镇考察棉花生长情况时,多数农户反映,今年的棉花长势要比去年好,单株成桃比去年同期多两个左右。但也有的农户反映棉花枯萎病发生比较严重。的确,今年有的棉花品种在蕾期至初花期发病率较高,但经历过一段高温后病菌侵害受到抑制,大多数感病品种已基本恢复正常生长。可仍有农民认为枯萎病在扩大蔓延,当我们到他们说的发病田块调查时,现场解剖棉花茎叶,其实不是枯萎病,而是轻度和中度缺乏钾肥的症状,少数最严重缺乏钾肥的棉田,棉花已经焦枯落叶垮秆,这是与枯萎病完全不同的症状。
  农民们不解地问道,我们已经施过钾肥,为什么棉花还会缺钾肥呢?当我们问施了多少钾肥时,有的说每亩棉田施用钾肥5~10公斤,有的说,只施用了复合肥,复合肥中有钾肥。当问什么时候施的钾肥时,有的说是蕾期施的,有的说是花铃期施的。当问是怎么施用时?有的说是撒施的,有的说是单独施用,而未与氮肥、磷肥混合施用。
  这些情况说明,尽管有的农户施过钾肥,但施用技术没有完全到位,一是施钾数量过少,二是施肥方法不妥,以至于有不少棉花仍然呈现缺钾症状。
  在8月8日于安徽省安庆市召开的2011年中国棉花学会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等几个学校的专家所作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很大,而转基因抗虫棉对钾肥的吸收转化速度较慢,需要量较大。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植抗虫棉花的,一般每亩需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30公斤,复合肥中虽然含有一定比例的钾肥,但数量有限,必须再补足钾肥。我国长江中下游棉区土壤含钾量低于北方棉区和西北棉区,所以施用钾肥增产效果较其他棉区更为显著。
  关于钾肥施用方法问题。一是撒施钾肥浪费很大,因为钾肥中所含的氧化钾速溶性很强,撒于棉田土壤表层,降雨后极易流失,应改撒施为深施;二是单一施用钾肥虽说也有效果,但与氮肥或氮、磷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佳;三是施用钾肥的时间,现在普遍施用较晚,一般分底肥和蕾期两次施用较好。
  目前,大面积棉田缺钾程度表现不一,缺乏钾肥,既影响棉花的单铃数和铃重,又降低纤维品质,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对缺钾棉田,要立即结合防虫根外喷施硫酸钾及其他速溶钾肥两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作者:&&日期:&&访问量:659&】
【州境】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地处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南麓,属滇西峡谷区。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其东和东北与保山地区的龙陵县、腾冲县毗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均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有24个乡镇、600多个村寨与缅甸村寨毗邻。全州东西最大横距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70公里,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德宏州首府驻潞西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陆距省会昆明649公里,空距427公里。
【口岸】 &&&云南省有5个国家级口岸,其中2个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即畹町口岸和瑞丽口岸。此外,德宏州还拥有2个省级口岸,即陇川章凤口岸和盈江小平原口岸。它们不仅是中国对缅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口岸。据考证,中国大西南的货运经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直入印度洋,可缩短运距5000公里,其运输费用最低。
&&& 畹町口岸:它与缅北九谷(捧赛)口岸毗邻,1937年成立畹町海关。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畹町成为重要的国家级口岸。二战期间,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通过畹町口岸,将国际上的大量援华物资运入我国。中国的10万远征军也从畹町出境,征战缅甸。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畹町时,每日进出境运货机动车达200余辆次。1985年畹町撤镇设市。1989年边贸商号达59户,进出口总值2.33亿元。按照当时汇率换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美元,已跨入小康生活水平。同年,畹町被列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4000元的189个城市之一。1999年初,国务院决定撤销畹町市,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瑞丽市。
&&& 瑞丽口岸:瑞丽是320国道终点。1987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口岸,与缅甸的国家级口岸——木姐毗邻。历年来,通过该口岸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值占云南省的70%以上,全国的34%,被誉为“口岸明珠”。1991年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在姐告设立边境贸易经济区,建立跨国的中缅一条街,姐告迅速崛起,被誉为“云南的深圳”。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瑞丽为沿边开放城市,并撤县设市。1996年瑞丽以全省最大的边境口岸被国家评为“全国先进口岸”。1998年瑞丽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据统计,2000年瑞丽市接待中外游客1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亿人民币,占全市GDP的31%。
&&& 瑞丽地理位置特殊,东南、西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在长达169.8公里的国境线上,进出口通道多达33个。瑞丽与缅甸木姐、南坎,畹町与缅甸九谷共处瑞丽坝子之中,畹町与九谷、姐告与木姐,仅国门之隔。瑞丽优越的地理条件,构成了“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个省邦(云南省、掸邦、克钦邦)交界,四大口岸,五座城镇(畹町、瑞丽、九谷、木姐、南坎)”和“一国两城”的独特地域景观。畹町九谷桥把320国道与滇缅公路直接连通。被称为“天涯地角”的姐告是320国道的终点,同时也是史迪威公路的交汇点。
&&& 瑞丽是年轻的城市,1954年才开始建设新城。从90年代起加大了城建力度,如今的瑞丽城区面积达12平方公路,城市道路总长291公里,年供水量468万立方米,建成了华丰大型综合商场、景成大酒店、口岸联检大楼、南卯湖水上公园、瑞丽江广场、珠宝城等一批上档次的硬件设施。
&&& 1999年,畹町加盟瑞丽市,从而使瑞丽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2座边境开放城市、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市内)、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畹町)、1个省级边境贸易经济区(姐告)、1个州级经济开发区(弄岛),成为云南省口岸和开发区最多的县市,也是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周边条件最好、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县市。
&&& 陇川章凤口岸:它与缅北雷基(洋人街)口岸相依。陆距缅北重镇八莫最近,仅92公里,而八莫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第一港口。据史料载,1924年经章凤出口物资8万驮。1991年被列为云南省省级口岸。1997年缅政府定雷基为克钦邦与中国通商的唯一口岸。1998年8月13日,中缅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开通口岸典礼。
&&& 盈江小平原口岸:盈江古代便是滇缅通商要道,并在驿道上设有驿站。1894年中英《滇缅通商条约》签订后,曾一度成为滇缅最繁荣的商道,英国领事馆、海关等机构在芒允相继建立。经芒允出口的商品销往缅北、印度等大部分地区,进口的商品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境贸易重新崛起,成为盈江县经济主体之一。至20世纪90年代初,口岸公路网络以县城小平原为中心,分别经芒允、那邦、昔马、卡场、苏典、支那通向边境。其中经芒允出境的公路直通八莫,陆距131公里;经那邦出境的公路与“史迪威公路”连接,北上可达克钦邦首府密支那,陆距197公里。
&&& 渡口:1950年前,德宏无常设渡口码头,其水运是季节性的,由民间组织竹筏摆渡。1951年后,随着边境经济的日趋繁荣,民间往来频繁,沿江渡口昌盛。较大的渡口于1960年后改用载重1至20吨的木船,1980年后启用机动船。1990年已形成39个渡口。
【人口】&& 据考古证明,早在3000至5000年前德宏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史书中的“濮人”、“朴子蛮”、“布雷”等便是今天德昂族的先民;“滇越”、“金齿”、“掸”、“百夷”等则是傣族的先民。明末清初,由于战争和屯垦戍边等原因,景颇族、傈僳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相继迁入。1950年前,由于瘟疫、战争、毒品等危害,各族人民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发展”状态。据1950年人民政府抽查估算,1949年德宏地区约有65000户,总人口约30万人。1950年后,国泰民安,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口发展失控,增长迅速。至1978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12.72万户,总人口69.39万人。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80年代中期,控制了人口盲目发展的势头,人口发展纳入了计划轨道。
&&& 2003年德宏州有24.7万户,104.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2%和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92人,比上年增0.86人。人口出生率12.98‰,比上年增0.19‰;人口死亡率5.02‰,减0.37‰;人口自然增长率7.96‰,增0.56‰。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4.43万人,比上年增0.56万人,增0.7%,占总人口的80.56%;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4.1万人,增0.46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39万人,占总人口的31.86%;景颇族12.78万人,占12.19%;阿昌族2.76万人,占2.63%;傈僳族2.54万人,占2.4%;德昂族1.29万人,占1.23%。
【政区】&&& 200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即瑞丽市、潞西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辖64个乡镇,340个村(居)委会,3730个村民小组。
【开发区】&&& 200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5个经济特区:一、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于1990年12月26日建立,是云南省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经贸、旅游型的经济开发实验区。2000年6月2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瑞丽召开“姐告边境贸易区”现场办公会,会议明确了姐告边境贸易区是经国务院同意,由云南省政府决定设立,并按“境内关外”方式管理的边境贸易区,是集贸易、加工、仓储、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口岸和云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和实验区。同年8月28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在瑞丽姐告举行“中共德宏州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工作委员会”、“德宏州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管理委员会”揭牌仪式。
&&& 二、瑞丽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12月3日建立,是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的云南省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
&&& 三、畹町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12月3日建立,是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的云南省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
&&& 四、弄岛经济开发区:1992年12月28日由瑞丽市委决定建立。
&&& 五、芒市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4月9日建立,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地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的一块自东北向南西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全州最高点是盈江县北部的大娘山(大雪山),海拔3404.6米;最低点是盈江县西部的羯羊河谷(那邦坝的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处),海拔210米;一般海拔800至2100米。州府驻地芒市,海拔920米。其地表景观主要由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三山”与“三江四河”构成。“三山”即大娘山、打鹰山和高黎贡山尾部主脉,“三江”即怒江、大盈江和瑞丽江,“四河”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与芒东河。
&&& 按海拔高度,德宏的地貌可分为七类地带:
&&& 一、海拔2700至34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0.22%。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多呈“V”型谷,跌水瀑布发育,森林茂密;冬有积雪,夏秋雨多雾浓,气候寒冷,无人居住。
&&& 二、海拔2200至27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5.64%。其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20至30度,森林较多,局部地方已开垦为轮歇地,可种植苦荞、土豆等,林间牧场可饲养牛羊等牲畜。
&&& 三、海拔1800至22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6.52%。此类地带多为州内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多,陡坡垦植也多。
&&& 四、海拔1600至18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44.1%。谷坡一般在15至30度,相对高度一般在100至500米之间。由于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此外,该地带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亚热带水果的主产地。
&&& 五、海拔950至11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5.25%。其谷坡一般在10至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 六、海拔600至95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7.92%,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57.03%。此类型属州内低热层地带之一,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与热带水果的主产地。
&&& 七、海拔210至6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0.39%,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其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
【盆地】&&&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错综复杂的山峦河谷中,散布着28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俗称坝子),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其中:10万亩以上的坝子有5个,即盈江坝(55.23万亩)、陇川坝(29.72万亩)、芒市坝(21.44万亩)、瑞丽坝(20.42万亩)、遮放坝(11.82万亩),其面积约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4.32%;1至6万亩的坝子10个,即罗卜坝(57210亩)、户撒坝(48600亩)、南甸坝(45165亩)、勐养坝(43950亩)、轩岗坝(40890亩)、盏西坝(40320亩)、勐典勐弄坝(20340亩)、支那坝(13680亩)、昔马坝(13620亩)、苏典勐嘎坝(10920亩),其面积约占全州土地面积2.33%;万亩以下的坝子13个,即南面坝(8700亩)、畹町坝(8010亩)、芒海坝(5250亩)、潞西腰刀坝(4230亩)、勐来坝(3300亩)、那邦坝(2550亩)、买桑坝(2010亩)、南俄坝(1980亩)、陇川腰刀坝(1230亩)、戛独坝、芒市轩岗坝、南多坝、芒捧坝,其面积约占全州土地面积0.43%。这些坝子,多系河流冲积的河谷平原,或陆盆型山间盆地,绝大多数处于海拔1300米以下地带,主要坝区平均气温18.3~20℃。它们是德宏的主要粮蔗产地,也是城镇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 一、气候简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太阳辐射量大,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20℃,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9~12.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8~24.3℃,年较温差11.8~12.8℃,因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德宏属云南省的多雨区,年降雨量毫米,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90%,其中7月是全年降雨高峰月。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较少,仅占年降雨量的10~20%,冬、春旱较突出。州内有四种气候带:一、北热带气候,年积温8000℃左右,年降雨量2655.5毫米;二、南亚热带气候,年积温℃之间,年降雨量毫米;三、中亚热带气候,年积温℃,年降雨量毫米;四、北亚热带及其它气候,一般年均温小于15℃,年积温小于5000℃。德宏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秋多雨,冬极短,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德宏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德宏州农、林、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 二、2003年的气候
&&& (一)气候特点
&&& 2003年,德宏总的气候特点:全州各县市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偏少值均在250毫米以上,其中陇川、瑞丽偏少30%,其它县市偏少20%,是近年来少有的少雨年;年平均气温全州较常年偏高0.5~1.4℃,是继2002年后的又一高温年;本年日照时数与常年比较,除陇川偏少外,其它县市均比常年偏多,盈江偏多达到308.5小时。由于5月降雨较为集中,盈江、梁河、瑞丽于5月初相继进入雨季,比正常年份提早20多天;潞西、陇川于5月中旬进入雨季,与历年平均值比较潞西偏早10余天,而陇川属于正常年份;6~8月全州降水偏少,但是分布不均,产生局部暴雨天气,也出现了多年没有出现过的夏旱,由于10月降雨偏少,潞西、瑞丽、盈江10月初雨季结束,陇川、梁河稍晚几天结束,与正常年份比较各县市均属提早结束年份。年内虽然没有出现因气象因素引发的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但是,部分县市仍然出现了冬季霜冻、低温冷害、大风、冰雹、夏旱以及单点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不利气象因素同样给全州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 1、气温
&&& (1)年平均气温:瑞丽21.4℃,潞西20.5℃,盈江20.2℃,陇川19.3℃,梁河18.8℃,与历年平均值比较,瑞丽偏高1.4℃,潞西偏高1.0℃,盈江偏高0.9℃,陇川偏高0.5℃,梁河偏高0.5℃,全州均属偏高年。瑞丽、潞西、盈江为少有的高温年,瑞丽为历年来最高年份。
&&& (2)年内气温变化:1至4月,潞西、瑞丽出现了少有的高温,每月的平均气温偏高均在1.5℃以上,盈江偏高1.0℃左右,陇川、梁河偏高0.5℃,全州基本属于暖冬;5月,全州气温与历年平均值持平;6至7月,全州各县市温度回升,均比历年平均值高出0.5~1.0℃之间;8月,各县市气温继续维持偏高趋势,一般偏高1.0~1.5℃,出现了少有的8月高温年;9月,各县市气温较常年偏高1.0℃;10月全州气温偏高幅度更大,都在1.5~2.2℃之间;11月潞西、瑞丽、盈江偏高0.3℃,梁河正常,陇川偏低0.4℃;12月,全州气温比常年偏高较多,潞西偏高1.7℃,瑞丽偏高2.4℃,陇川偏高1.2℃,盈江偏高1.9℃,梁河偏高1.1℃,虽然12月已是冬季,但是让人感到不冷。全年看,每月温度基本都比常年偏高,积温比较丰富,冬不冷、夏偏热是今年温度变化最大的特点。
&&& (3)年极端气温:最高值为35.3℃,出现在潞西,时间为5月31日;最低值为-0.5℃,出现在陇川,时间为1月21日。
&&& (4)霜:潞西12月30日初霜,1月27日终霜,霜期29天,有霜日数7天;陇川12月28日初霜,3月9日终霜,霜期72天,有霜日数9天;盈江12月30日初霜,1月22日终霜,霜期24天,有霜日数6天;梁河12月23日初霜,3月2日终霜,霜期70天,有霜日数30天;瑞丽全年无霜。
&&& 2、降水
&&& (1)年降水量:潞西1295.9毫米,瑞丽998.0毫米,陇川1079.3毫米,盈江1206.0毫米,梁河1121.8毫米;与历年平均值比较,潞西偏少329.6毫米,瑞丽偏少411.0毫米,陇川偏少520.6毫米,盈江偏少291.0毫米,梁河偏少254.4毫米;从距平值看,潞西、陇川、瑞丽属特少年份,盈江、梁河为偏少年份。
&&& (2)年降雨日数:全年潞西降雨日数为197天,(其中大雨日数8天,暴雨日数3天),瑞丽192天(其中大雨日数10天,暴雨日数1天),陇川194天(其中大雨日数11天,暴雨日数1天),盈江189天(其中大雨日数8天,暴雨日数5天),梁河178天(其中大雨日数9天,暴雨日数3天)。
&&& (3)年降水变化:本年各季节各月降水总量分配不均,与常年比较,较为典型的是:2月降水偏多;3月特少,全州各县市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4月偏少;5月除陇川稍偏少外,其它县市均为偏多;6月潞西、盈江属正常年份,梁河偏多,瑞丽、陇川较常年偏少3成;7、8两月全州各县市均为特少,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情况,尤其是8月各县市的降水总量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9月潞西、陇川正常稍偏多,瑞丽正常,盈江、梁河仍然持续偏少;10月全州各县市降水量均出现偏少,潞西、瑞丽、盈江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而陇川、梁河也比常年少了3成,由于10月降水少,各县雨季相继于10月初结束,比正常年提前20天;11月除盈江、梁河下了一点小雨,其它4县市几乎滴雨未下,全州各县市降水量为历年来的极值;12月盈江、梁河、潞西降雨量出现特多,陇川、瑞丽正常。
&&& 3、雷暴、大风和冰雹
&&& 2003年,潞西雷暴次数为82次,部分乡镇出现过2次大风和冰雹天气;瑞丽雷暴次数为67次,出现1次大风,没有下过冰雹;陇川雷暴次数为26次,部分乡镇下过2次冰雹,吹过3次大风;盈江雷暴次数为45次,部分乡镇出现了2次大风和冰雹天气;梁河雷暴次数为42次,吹过3次大风,下过1次冰雹。
&&& 4、日照时数
&&& 2003年全州各县市日照时数在2284.4~2664.8小时之间,其中盈江日照时数最长为2664.8小时,其它依次为:潞西2508.3小时,瑞丽2454.6小时,梁河2419.7小时,陇川最少只有2284.4小时。与历年平均值比较,盈江偏多308.5小时,潞西偏多48.3小时,瑞丽偏多121.1小时,梁河偏多13.7小时,陇川偏少89小时。
&&& (二)气象灾害
&&& 2003年是继上年后的又一个灾害较轻年份,由于降雨量偏少,尤其是主汛期降雨特少,相对大雨、暴雨发生的次数较少,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较轻,但是也发生了大风、冰暴、霜冻、冷害、夏旱和局地的洪涝灾,仍然给全州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害,造成损失。
&&& 1、冬季霜冻低温冷害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8" Month="12" Year="年12月28日至<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3" Month="1" Year="年1月3日和2003年1月20至28日,陇川相继出现了2次霜冻天气,陇川站测得极端最低气温为-0.5℃,产生冻害,霜冻使陇川农场种植的甘蔗大面积受冻。据统计,受害面积1299公顷,严重受冻的有558公顷,受冻严重的甘蔗芽、茎全部死亡,损失甘蔗126000吨,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
&&& 2003年2月27~28日全州出现2次强降温过程,使得全州气温明显下降,给正在生长的甘蔗、油菜、冬玉米、西瓜、甜瓜、冬早蔬菜、冬豆类遭受低温冷害。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此次冷害共造成1.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减产8.09万吨,折合人民币2085万元。
&&& 2、春季大风冰雹灾害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6" Month="2" Year="年2月6日23时50分,陇川县户撒乡发生特大冰雹灾害,使长势较好的油菜大面积受损。据统计,受灾面积703公顷,成灾面积612公顷,绝收23公顷,受灾人口13210人,成灾人口923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3万元。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4" Month="2" Year="年2月14日至15日凌晨五时左右,潞西市江东乡、芒海镇等多个乡镇发生冰雹灾害,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灾,其中豆类、瓜果、蔬菜等最为严重。据统计,受灾面积186公顷,成灾71公顷,绝收17公顷,受灾人口2931人,成灾人口1334人,直接经济损失287.65万元。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1" Month="3" Year="年3月21日23时40分陇川陇巴镇、赛号乡、城子镇及王子树乡,出现大风、冰雹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灾,其中油菜、小麦、玉米受害较重。据统计受灾面积865公顷,成灾面积802公顷,绝收面积16公顷;受灾人口14273人,成灾人口13233人,因灾伤病15人;倒塌房屋37间,其中居民房6间,损坏房屋65间,直接经济损失1913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632万元。
&&& 2003年4月16~17日,全州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风伴有冰雹灾害天气,致使全州多个乡镇遭受损失。其中:
&&& 潞西:4月16日21时至17日17时中山乡,西山乡邦过村,三台山乡,遮放镇户闷、户弄村,五岔路乡梁子街,石板村等乡镇、村寨遭受了全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风灾,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和大量民房受灾,其中农作物以玉米受害最为严重。据各乡镇统计:此次风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351公顷,成灾面积1480公顷,绝收面积668公顷;受灾人口4691人,成灾人口2749人,因灾受伤2人;倒塌房屋12间,损坏房屋828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2.7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21.5万元。
&&& 瑞丽:4月17日21时13分至22时30分遭受近年来罕见的大风灾害,使居民住房、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据统计,受灾户数631户,受灾人口1890人,成灾人口1431人;民房倒塌67间,损坏2809间,柠檬断枝落果56392株,受灾面积80公顷,成灾面积4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92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18万元。 
  陇川:4月16日18时12分陇巴镇弄安村发生大风灾害,路边部分电杆被刮、吹断,38户村民的民房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安居工程铁皮瓦被掀开,瓦片刮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万元。
  盈江:4月16~17日出现罕见的大风、冰雹灾害天气,使昔马、铜壁关、芒允、太平、岗勐、弄璋、姐冒等7个乡镇3187户、12748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袭击,使大面积农作物受灾。①冰雹灾害情况:4月16日下午,昔马镇遭受百年罕见冰雹灾害天气,冰雹最大直径2.5厘米,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使一些地方冰雹堆积厚度达30厘米,到处呈现出白茫茫的景象。使1084户、5031人受灾,损毁油毛毡房368间,秧田63公顷,马铃署80公顷,豆类83公顷,苗圃1.3公顷,苦荞13公顷,油菜23公顷;大牲畜死亡302头,山羊死亡49只;损失折合人民币222.4万元。②风灾情况:4月17日21时30分左右,铜壁关、芒允、大平、岗勐、弄璋、姐冒等乡镇同时遭受大风袭击,使2103户,7717人受灾;房屋倒塌56间,损坏369间;农作物被毁99公顷,经济作物被毁81公顷,损失折合人民币189万元。以上造成经济损失411.1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25.4万元。
  梁河:4月16日15时左右,河西乡部分地区遭受冰雹袭击,造成油菜受灾66公顷,成灾43公顷,绝收10公顷,减收油菜籽142.5吨;水稻受灾67公顷,成灾45公顷,绝收12公顷,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3万元。
  2003年5月5日20时20分左右,盈江县太平乡发生大风、冰雹灾害,使5个村民小组的基础设施、电线、电杆被吹倒,通电中断,4公顷经济林被损坏,受灾216户、1078人,其中受灾特别严重的有86户、529人,无家可归的8户、62人,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万元。
  3、夏季洪涝灾害
  2003年5月中旬,全州出现明显的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陇川、盈江、梁河发生洪涝灾害,其中盈江伴有泥石流滑坡灾害,各县灾情如下:
  陇川:5月17日凌晨降大雨,日雨量为47.9毫米,造成南畹河水暴涨,使360公顷水田受灾,成灾305公顷;受灾人口2288人,直接经济损失236万元。
  盈江:5月16~20日连降大雨、暴雨,其中16日雨量50.6毫米,17日44.3毫米,20日58.3毫米,造成支那、盏西、姐冒、弄璋、太平、芒允、苏典、那邦等各乡镇大小江河水位暴涨,使1866公顷农作物受灾,成灾1302公顷,绝收33公顷,因灾减产粮食1535吨;损坏房屋216间,直接经济损失565万元。
  梁河:5月16~20日普降大雨、暴雨,其中16日雨量53.2毫米,17日32.7毫米,19日33.6毫米,20日29.5毫米,使全县西瓜受灾8公顷,甘蔗受灾24公顷,玉米受灾3公顷,双季稻受灾2公顷,民房倒塌6间,房屋损坏6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1万元。
  2003年7月29日梁河降暴雨,日雨量67.9毫米,造成6个乡镇受灾。据统计:水稻受灾74公顷,成灾51公顷,绝收8公顷;甘蔗受灾43公顷;玉米受灾20公顷;居民住房损坏20间;直接经济损失57万元,其中农业损失45万元。
  2003年8月10日凌晨,盈江那邦镇降雨较大,使护市街的大小沟河水暴涨,引发洪涝及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河道挡墙受损300多米,弹石路面受损300多米,全镇3000多名群众饮水设施和排洪主水流道损毁,30多户居民受灾;8个木材加工厂受损,损失大车4辆,摩托车3辆,木材20多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
  2003年9月5日20时至6日08时,潞西降暴雨,12小时雨量为52.3毫米,使法帕镇450户、21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33公顷,冲毁取水坝5道,田间道路3条、长4000米,广沙河河堤损坏300米,鱼塘0.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43万元。
  4、夏季干旱灾害
  德宏州2003年6月下旬至7月28日降雨量持续偏少,8月降雨量全州特少,整个主汛期(6~8月)降雨量偏少189.2~476.9毫米,出现了多年不遇的夏旱,使全州山区农作物受灾3321公顷,成灾1650公顷,绝收60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由于夏旱持续时间较长,加之高温等原因,导致全州山区大面积玉米、水稻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以“大小斑病”、“青枯病”、“百叶枯”最为严重,受害面积达12174公顷,成灾7236公顷,绝收253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三)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1、气候与粮食
  总体上看,2003年的气候对德宏州的粮食生产是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全年温度高、积温好,5月降水充足,确保了水稻在最佳节令完成了栽插,在大春生长的关键季节,无大的洪涝灾害,秋季无长时间的连阴雨,光照充足,光合作用较好。不利条件是:春季发生的大风冰雹以及夏季发生局部地区的洪灾并发的泥石流,对粮食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6~8月长时间的夏旱,给大春作物的生长也造成较大的危害。
  (1)小春生产。2003年气候对小春作物的生长是利大于弊,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小春生长期的气候呈现出光照足、温度高、积温好、雨水均匀,无春旱的有利条件,2002年11至12月,全州天气较好,有雨但不多,全州各地均抓住有利天时播种,冬春季节雨水基本属于正常范围,有利于小春作物的生长,多光照、温高的天气促进小春作物产量的形成,收割期间无明显的降水过程使得收割凉晒顺利。所以,在播种面积继续减少的情况下,单产增加,全州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总体上看,2003年气候对小春作物来说,属中偏上年景。
&&& (2)大春生产。2003年大春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是比较好的。有利条件是:今年5月降雨偏多,雨季来得早,各地抓住最佳节令实现了满栽满插;进入6月以后雨水基本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7月、8月全州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少雨天气,无洪涝灾害,充足的光照和偏高的温度非常有利于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水稻的生长,由于近几年水稻栽插节令普遍提前,相对成熟期也提早,大面积的水稻基本上在10月初以前便已收割完毕,达到了丰产丰收的目的。不利的条件是:6~8月全州雨量偏少,发生的夏旱,部分灌溉条件不好的地方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高温高湿的天气引发的病虫害,使水稻的生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全州农科人员指导农村加强防治取得很好的成效。这样就大春而言,年景属中偏上年景,全州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 2、气候与甘蔗
&&& 2003年的气候对甘蔗生长来说,条件是比较优越的。有利的条件是:全年温高、多光照,雨量适中,所以在甘蔗的整个生长期,水份供应好,光合作用强,这对于喜温的甘蔗来说,无疑是难得的。不利的条件是:一、部分地区发生了冬季霜冻,对甘蔗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二、部分地区发生的大风冰雹天气,吹倒了甘蔗,打坏了蔗叶,这样对甘蔗产量的提高和糖分的积累,有一定的影响。总之,2003年的气候对甘蔗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全州甘蔗产量基本与2002年持平。
&&& 3、气候与茶叶
&&& 2003年的气候对茶叶生长来说是属中等年景,原因为:一、今年温高,湿度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也容易诱发病虫害;二、3~4月水份供应好,光照好,茶树发芽早,长势好,产量高;三、6~8月雨量少,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尤其是本州茶树都是种植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半山区,会影响来年茶叶的产量。综上所述,2003年的气候对茶叶生长而言,属中等年景。
【水系】&&&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有“三江四河”。“三江”即大盈江、瑞丽江(陇川江)、怒江;“四河”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萝卜坝河)。大盈江和瑞丽江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四河皆为其支流。怒江干流从潞西市东南角擦境而过,属萨尔温江水系。
&&& 大盈江:在德宏境内流长114.6公里,流域面积3546.8平方公里,上游分为槟榔江和南底河二支。大盈江南流20余公里后,至37号界桩处出境,流入缅甸伊洛瓦底江。
&&& 瑞丽江:在德宏境内流长112公里,流域面积5576.3平方公里。至瑞丽市弄岛乡榕棒旺附近出境,流入伊洛瓦底江。
&&& 怒江:在德宏境内流长13.7公里,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至潞西市中山乡小街丫口以南曼辛河的汇合处出境,进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
&&& 芒市河:发源于龙陵县荆竹坪乡和潞西市象滚塘乡诸山溪,至木康以下进入芒市坝,至遮放坝尾南蚌汇入瑞丽江。河长102.1公里,流域面积1830.5平方公里。
&&& 南畹河:发源于陇川县清平乡野油坝和蕨叶坝诸山溪,进入陇川坝即称南畹河,至等戛寨沿国境线经瑞丽坝西南55号界牌处汇入瑞丽江。河长65.7公里,流域面积1426.3平方公里。
&&& 户撒河:发源于陇川县户撒乡诸山溪,贯穿户撒坝,至虎跳石下汇入大盈江。河长38.5公里,流域面积273.6平方公里。
&&& 芒东河:发源于梁河县杞木寨乡水箐山,贯穿芒东坝(萝卜坝),至坝尾汇入龙江。河长38公里,流域面积514.4平方公里。
&&& 此外,州内还有属大盈江水系的三级支流:即大盈江水系的支那河、芒牙河、永海河、曩宋河、油竹坝河及户宋河,瑞丽江水系的轩岗河、红丘河、三岔河、芒回河、汤涨河、勐戛浪河、南卡河、红那河、南洼河,怒江水系的朗洼河、朗比河、香柏河、晒干河、万马河、芒杏河、勐古河。直接出境的河流有木笼河、勐戛河、勐典河、勐来河等37条。总流域面积11187平方公里。
【资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现有山坝土地总面积1728.9万亩,其中已垦植233.2万亩,非农用地122.2万亩,尚有农林牧可利用地1373.3万亩。这些土地分布在三个层次:即海拔210—1400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1400—2500米的面积,约占43.8%;海拔2500—3400米的面积,约占5.86%,因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大多尚未开发。
&&& 州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按1999年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2.18万立方米,均高于全省、全国人均占有量。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目前,德宏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占拥有量的2.3%。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62.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102.15万千瓦。2000年全州水电量仅有46390万千瓦小时,可见开发潜力极大。
&&& 全州在地热异常带内有温泉50个,其中水温在40℃以下的12个,40~70℃之间的28个,70℃~100℃之间的9个,101℃的1个(即瑞丽市棒蚌温泉)。
&&& 全州有草场1088.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其中山地草场193.1万亩,疏林地草场221.9万亩,灌木丛草场81.68万亩,林间草丛类草场535.7万亩,旱谷轮歇地草场33.67万亩,农隙地草场22.64万亩。因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质条件好,牧草生长旺盛,近年来德宏喂养存栏草食大牲畜已达20多万头。通过有选择地人工种植牧草,可进一步开发利用草场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森林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北热带季雨林,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主要植被为龙脑香、阿萨姆娑罗双、柚木、美登木、肉楂、竹类等;在亚热带,主要植被为阔叶林,以红椎、栎类、栲类、木荷、红椿、楠木、柚木、油茶、松树等为主,面积约占57.2%;在温暖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松树、油茶、核桃等,面积约占36.1%;在温带山地,主要植被为铁杉、高山栎、杜鹃灌木丛等,面积约占1.3%。珍稀保护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四数木、董棕、滇洞、云南黄连、香果树、云南石梓、鹅掌楸、铁刀木、大树杜鹃、云南娑罗双、野茶树、云南山茶花、鹿角蕨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顶果木、菠萝蜜、盈江龙脑香、瑞丽山龙眼、天料木、滇楠、紫薇、木姜子、厚补、林生芒果、木莲、红椿、铁杉、多果榄仁、苏铁、香樟、云南肉豆蔻、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等。德宏竹类品种繁多,历史就有“竹乡”美誉。还有普通野生稻、野生甘蔗、胡秃果、西番莲、橄榄、篓瓜、猕猴桃、番石榴等。此外,云南大叶茶群体种遍布全州,德宏小粒咖啡以味香质优享誉世界。
据初步调查,现有国家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绿孔雀、孔雀雉、白颊山鹧鸪、红腿小隼、黑颈长尾雉、赤颈鹤、红腹角雉、白尾稍虹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蜂猴、叶猴、金丝猴、熊猴、豚尾猴、马来熊、熊狸、黑颈长尾雉、巨蜥、长臂猿、云豹、云猫、金钱豹、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扭角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草鸮(猴面鹰)、原鸡、缘斑鸠、竹啄木鸟、穿山甲、太阳鸟、岩羊、水獭、水鹿、麝、蟒、眼镜王蛇、秃鹫等,其中兽内50余种,爬行动物30余种,鸟类近100种。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白琵鹭、胡兀鹫、游隼、灰鹤、蛤蚧、娃娃鱼等。据不完全调查,仅盈江县便有脊椎动物554种,其中鱼类56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34种,鸟类356种,哺乳动物86种。
&&& 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0多种。有色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铬、镍,黑色金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煤和石油,稀有金属矿产有铍、铀、锗、粘土,特种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云母、水晶、宝石、石灰石等。此外,还有10个重砂金测异常带。德宏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储量少,开采少。
【旅游胜地】 &&&德宏州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神话之乡”和“歌舞之乡”。
&&& 德宏拥有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瑞丽市。德宏四季如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德宏山川秀美、平坝广阔、翠竹遍野、四季鲜花、热带水果、独树成林、傣家竹楼、景颇山寨,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不愧为是东南亚和南亚的精典画卷。参加瑞丽江原始森林漂江游,既可欣赏热带雨林景观,又可领略共饮一江水的中缅两国风光,“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座县城”的奇观将使你留连忘返。潞西市的主要景点有芒市民族文化宫、树包塔奇观、芒市镇教派齐全的南传上座部佛寺和三仙洞;瑞丽市的畹町原始森林漂江游、滇缅公路的终点——畹町桥、畹町生态园、扎朵佛脚印风景区、姐勒金熊塔、麓川古城、淘宝场、姐告口岸、中缅一条街;陇川县的景罕玉兔塔、诱人的景颇绿叶宴、邦角景颇山官衙门;盈江县的允燕佛塔、榕树王、马嘉里事件纪念碑、明代所建的“八关九隘”、姐冒仙人洞、虎跳石与落水洞奇观;梁河县的南甸土司衙门建筑群等风景名胜,美不胜收。
&&& 德宏具有特殊魅力的边贸集市和异国情调。德宏与缅甸的国境线长达500多公里,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有2个国家级口岸和2个省级口岸,还有许多陆路通道和渡口。中缅两国人民历史上友好往来,有着边境贸易、通婚、互市的习惯。1985年4月8日,德宏州人民政府向国内外发出开放公告,把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在瑞丽等口岸城市,不仅有来自缅甸的边民和华侨,还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及泰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客商。在这些现代化的边境城市,尤以珠宝玉石等商品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独领风骚。神秘的南方丝绸之路经过梁河和盈江,从芒允镇出境,这条古道将吸引无数的寻古探险者。此外,德宏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遗迹,如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和旧战场等。
&&& 德宏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是全国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德宏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观光民族风情,品尝民族餐饮,参加民族节日,对游客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亦可跨出国门,饱览缅甸风光,领略异国风情。德宏之旅风光无限,前途无量。
【简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宏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学家曾在陇川江流域的梁河勐养、潞西五岔路、瑞丽芒约及陇川芒胆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 公元前364年后,傣族先民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遗址尚存。约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线“西南丝路”开通,中印贸易便已开始,德宏即为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即指今德宏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为益州郡哀牢地。
&&& 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今盈江县)。魏晋南北朝属西城县(今盈江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和丽水节度。宋大理国时,属永昌、腾越金齿部地。元代置茫施(潞西)、镇西(盈江)、平缅(陇川)、麓川(瑞丽)四路及南甸(梁河)军民府,隶属金齿宣抚司六路军民总管府。1287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元军南下,途经德宏地区,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德宏见闻。明代设南甸(梁河)、干崖(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原莲山)、遮放副宣抚司,芒市、勐卯(瑞丽)安抚司,隶属永昌府腾越州。清沿明制,乾隆年间增设腊撒、户撒两个长官司(今属陇川县户撒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设勐板土千总(今潞西芒牛坝一带)。南甸、干崖、陇川、盏达、勐卯、户撒、腊撒土司隶属腾越厅管辖;芒市、遮放土司和勐板土千总隶属龙陵厅管辖。1874年在今盈江县芒允乡发生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1911年10月27日,盈江土司刀安仁、张文光(均为同盟会员)领导“腾越起义”,推翻清政府在腾越边地的统治,宣告成立“滇西军都督府”。民国时期改府厅置道,设弹压委员;1917年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设立政区,隶属腾越道。1927年废腾越道,隶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1932年改行政区为设治局,设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6个设治局(为准县级),属殖边督办。1940年废殖边督办,隶属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1942年5月,日军入侵,德宏沦陷。1945年1月国土光复后,仍置设治局,先后隶属云南省第六区(保山)及第十二区(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潞西设治局改为潞西县,县城设在芒市。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1" Month="4" Year="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潞西,德宏解放。军政代表团接管设治局,建立潞西县和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5个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隶属保山专区。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改设县,并设畹町镇(县级镇),均隶属保山专区。1953年7月,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5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1958年10月,莲山县与盈江县合并为盈江县。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地区的建置分开,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1985年改畹町镇为县级市。1992年6月瑞丽撤县改市。1997年4月潞西撤县改市。1999年2月8日,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至此,德宏州辖2市3县,即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
【傣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约占全国傣族总人口的30%,是傣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傣族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坝区和山间河谷地带。有傣德和傣勒之分。傣德,意为下边的傣人,主要居住在瑞丽市和潞西市遮放坝尾一带;傣勒,意为上边的傣人,分布于潞西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及瑞丽市勐卯镇。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族语支傣语的傣那方言,使用“傣那文”。
&&& 傣族历史悠久,据傣文献记载,公元前424年(周威烈王二年),就有关于傣族部落战争的记述,公元前364年,傣人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卯果占壁王国,在汉文史书中,先秦时称其为“百越”,汉晋时称“滇越”、“掸”或“擅”,唐宋称“金齿”,元明称“白夷”或“僰夷”,清至民国称“摆夷”。傣人则自称为“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傣族。11至15世纪,勐卯果占壁王国称雄于世,被尊为“勐卯弄”,即“大勐卯”。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元明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清袭明制。民国置县制。1949年前,傣族已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受南甸(今梁河)、干崖(今盈江)、盏达(今盈江)、陇川、勐卯(今瑞丽)遮放、芒市7个土司统治。
&&& 傣族文化灿烂,有珍贵的《贝叶经》、《嘿勐沽勐》、《俄并与桑洛》等傣文典籍。有著名的傣历、傣戏、傣医。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孔雀舞》、《象脚鼓舞》及大型民间集体舞蹈《嘎秧》是其精品。自11世纪后,普遍信仰巴利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分摆奘、润、朵列和左底四个教派。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残余,供奉树神和白马庙,每年皆按时祭寨神、勐神。实行一夫一妻制,恋爱自由,盛行“猎少”。服饰多样,傣勒和傣德差别较大:傣勒着传统、古朴、典雅的服饰,傣德则着缅装。傣勒多居土竹木结构的四合院瓦房,傣德则多居杆栏式竹楼或铁皮顶吊脚楼。傣族精农耕,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多依水而居,好洗浴,较卫生。主食大米、喜饮酒,好酸辣。常以“撒苤”、“巴撒”、“撒达鲁”等传统佳肴待客。男子有文身习俗。年长者尚保留嚼槟榔习俗。其民族节日多与佛教活动有关,主要有泼水节、进洼、出洼、干朵、堆沙塔、烧白柴节等。
【景颇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约占全国景颇族总人口的95%以上,主要分布在各县市的亚热带山区。有景颇、载瓦、喇期(茶山)、浪哦(浪速)、波罗五个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其中载瓦语支系的语言属阿昌语支的载瓦语。20世纪初开始使用拉丁文拼音文字,1957年创制了新景颇文和载瓦文,现通用景颇文和载瓦文。
&&&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约在1000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至17世纪末逐渐定居在德宏一带山区。其先民属氐羌,在史籍中唐代称为“寻传”、“裸形蛮”;元明称载瓦支和浪速支为“峨昌”、“莪昌”;明史称“羯些”,“遮些”、“结些”等;民国称为“山头族”,称景颇支为“大山”,载瓦支为“小山”。然而,各支系却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哦、波罗。1953年7月德宏建州时,统一定名为景颇族。
&&& 景颇族历史悠久,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至1950年仍处于原始酋长制经济末期,由山官直接统治。犁耕农业和个体家庭所有制虽已确立,但刀耕火种普遍存在,人民生活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直接过渡”政策,于1956年彻底废除山官土司制,使景颇族获得跨世纪的飞跃。信仰原始宗教,信鬼不信神,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主要靠巫师口耳传承,如创世史诗《目脑斋瓦》等。男女青年社交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通行单向姑舅表优先婚模式,形成独特的“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保留幼子继承制。居竹木结构干栏式住房。服饰式样不多,但特色鲜明:男子一般着黑布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喜裹白布包头,以长刀和肩包为饰物;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式左襟短上衣,下着编织艳丽的红毛线围裙,裹毛织裤腿,喜佩带银饰物。经济以农耕为主,辅以采集狩猎。主食大米,嗜烈酒,喜酸辣。民风豪爽骁勇,热情好客,常以各种舂筒菜和特制的水酒待客。男女老少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便跳集体舞“整戈”,当壮年人去世时,则跳集体丧葬舞,尤以祭祀、欢庆性大型集体舞“目瑙纵歌“著名和壮观。其主要节日是每年正月十五至十六日举行的目瑙纵歌节,届时人山人海,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阿昌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阿昌族约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梁河县、陇川县和潞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有九保、曩宋、户撒三个阿昌族乡。有昌撒和傣撒之别:昌撒主要聚居于梁河的九保、曩宋及潞西的江东一带,傣撒主要居住在陇川的户撒与腊撒。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阿昌语支,有陇川、梁河和潞西3种方言,一般都兼通汉语或傣语等。没有文字,使用汉文与傣文。
&&& 阿昌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约在13世纪从澜沧江流域的云龙一带进入德宏,多定居于依山傍水的平坝或半山区。其先民属氐羌,在史籍中汉晋时称“嶲”,唐宋称“峨昌”、“莪昌”、“阿昌”等。阿昌人则自称“蒙撒”、“掸撒”、“汉撒”和阿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阿昌族。
&&& 1949年前,阿昌族已进入封建社会,受领主、地主的双重统治。阿昌族的口头文学丰富,其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咪麻》是巫师口耳传承下来的精品。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对歌是他们最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盛行“山歌恋”。结婚由父母决定,如女方父母不同意,则进行“抢婚”。实行一夫一妻制。住房多为土木结构,以穿斗瓦顶楼房居多,一户一院。在服饰方面,本民族衣着特点以腊撒地区保留得多,其妇女戴的黑包头,高达一尺,为国内外罕见。傣撒多信仰巴利语系佛教。昌撒过去多信鬼神,也供奉祖先。主食大米,好饮酒,嗜酸辣,常以“过手米线”待客。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每年3月20至21日举行。
&&& 阿昌族精于农耕,擅长栽培水稻。相传水稻之王——“毫安公”,就是阿昌培育的。在经济作物中,户撒烟享有盛名,畅销州内外。手工业较发达,有打铁、铸犁、木匠、石匠、银匠等,其中以打铁著名,制造刀剑的技术较高,其产品“户撒刀”远销国内外。
【傈僳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傈僳族约占全国傈僳族总人口的3.3%,主要聚居在盈江县西北的苏典一带,也散居于各县市山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有苏典傈僳族乡。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傈僳语。原有拉丁文变体形文字,1957年又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全民通用,并出版《德宏团结报》傈僳文版。
&&& 傈僳族先秦时期属氐羌,汉晋时属“叟”的一部分,“栗粟”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蛮书》,宋称“施蛮”、“顺蛮”,元明清称“力些”、“栗粟”等。自称为“傈僳”。“傈僳”这个名称,除有关史籍用字稍异外,一直沿用至今。公元8世纪前,其先民居住于四川雅砻江及金沙江两岸的广阔地区;8世纪后,逐渐向云南西北迁徙。公元11世纪时,其先民为“乌蛮”的组成部分,与彝族、纳西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12世纪后,受元朝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和明朝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16世纪中叶,由于丽江土知府木氏与西藏两个统治集团之间的长期战争,有大批傈僳族因不堪忍受本氏土司的压迫剥削与战乱,便在部落首领“土必扒”的率领下,迁入怒江地区。17世纪末,一部分傈僳族又“沿着太阳落的地方迁移”,从片马、古永进入德宏盈江地区,后又向四方迁居,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 1949年前,靠近坝区的傈僳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生产力接近汉、傣族水平;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傈僳族虽已确立私有制,但还残存着原始公有制和氏族制残余。
&&& 傈僳族多信仰原始宗教,自19世纪以来,有部分群众改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德宏傈僳族系“花傈僳”,故妇女服饰较为鲜艳美观,衣裙镶数十片五色布块,绣五彩花边,头缠缀满流苏的花巾,耳戴铜环或银环。男服饰为黑布大包头,粗布长衫或短衫,宽裆裤长及膝,小腿另套布筒,喜佩腰刀、弓弩和皮箭袋。住房主要为竹木草结构,有木叉房和穿斗房二种。盖房采取互相帮助的办法,数天内将新房落成,进新房歌舞达旦。1980年后,部分傈僳族住上了瓦房。傈僳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采用唱调子的形式,把本民族的历史和重要的生活经验(即叙事长诗),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成为傈僳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习惯用自然历法,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将一年划分为花开月、鸟口斗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盖房月10个季节月。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实行幼子继承制,以大米、包谷、荞为主食。好饮酒,并以水酒为主。主要节日有“阔时节”,每年正月至九十日举行。
【德昂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德昂族约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75%,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山区,以潞西市三台山居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有三台山德昂族乡。分“梁”(汉语称花德昂)、“别列”(红德昂)、“绕买”(黑德昂)三个大的支系,其他还有“绕景”、“雷陇”等。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原有本民族文字,仅用于佛教界,群众主要使用傣文和汉文。其先民古代属百濮族群,汉晋时称“闽濮”、“苞蒲”,唐称“扑子蛮”,元明称“蒲人”,清和民国称“崩龙”。德昂族自称“德昂”,意为居住岩洞的有道德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崩龙”之名,至1985年9月,正式更名为德昂族。德昂族是德宏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与“哀牢”关系密切,远在公元前2世纪,德昂先民便居住在怒江西岸一带。被史书称之为“茫蛮部落”。元代前,德昂族处于奴隶制阶段;元明时期属于傣族封建领主经济的一部分;晚清和民国时期属傣族封建土司和汉族地主管辖,社会发展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其实行“直接过渡政策”。德昂族以农耕为主,种水稻、玉米、薯类等。擅长种茶,是最古老的茶农之一。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杆栏式,楼上住人,楼下关牛。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盛行姑舅表婚,很少与外族联姻。男子着盛装时,裹黑、白布包头,戴大耳环和银项圈,穿蓝、黑色侧襟短上衣及大裆裤,缠裹腿。妇女裹黑布包头,戴银耳筒和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衣,下摆边沿用彩色小绒球装饰,着长裙,腰系黑漆篾圈。男子有文身习俗。中年以上男女多嚼槟榔。信仰巴利语系佛教的左底教派,过去仅饲养牛、公鸡和猫。以大米为主食,嗜酸辣,饮食清淡,好饮茶喝酒,常以烤茶煨水招待客人。由于宗教信仰与傣族相同,故许多风俗都与傣族相同。主要节日是泼水节。
【汉族及其他民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汉族及其他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8.2%,其中汉族占47.2%,白族占0.5%,回族占0.2%,彝族占0.17%等。主要分布在全州山区和集镇,其次分布在农垦系统垦区(多为坝区)。
&&& 唐宋时期,今德宏系南诏辖区,有白族、彝族等官兵驻守德宏。据历史记载,元时召募内地民众赴该地屯田。公元1277年,缅蒲甘军5万余人入侵今盈江、梁河一带,元朝庭派遣大批军队捍卫疆土。1441年,明朝庭派10余万大军“三征麓川”。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为保卫边境,筑八关,开22屯甸,驻军数千人。清雍正二年(1724),又增补为27屯甸,计151村。据《南甸司谱》载,汉族及其他后来少数民族“至明中叶,迁入定居者浸多。清乾隆征缅,道光禁烟以及洪杨杜(太平天国运动及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发难,入居者愈众,山区全部为汉族所居有,坝区亦有不少杂居。”清代移民主要来自保山、腾冲等邻近地区。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1937至1950年春),汉、白、回等民族的商贩、工匠、流散军人等陆续定居集镇。如1945年末,仅在芒市定居的各省籍抗日将士和海外华侨就达600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保卫和建设边疆,从内地调派干部、职工和复转军人到德宏工作,并组织部分农民到德宏落户。1959年12月至1960年11月,从内地移民12819人至德宏农场,其中来自保山地区8266人,来自湖南4416人。1969年11月,昆明知青16000人到德宏农村安家落户;1970年3月,上海、北京、成都、昆明知青13782人安置到德宏农垦系统(知青于1976年后大多返回原籍)。1970年2月,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从保山、施甸组成3700人的“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瑞丽、陇川、盈江安家落户。1996年8月,为开发位于潞西市与陇川县之间的龙江河谷,先后从东川市和巧家县移民132户,534人,其中东川16户,64人;巧家116户,470人;2001年5月,再次从昆明市东川区和巧家县移民500人。
&&& 由于德宏汉族的先民祖籍多为江苏、江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区,并先居云南省内地,之后再渐入边区,故习俗大致与内地相同。其他少数民族因人口较少,故多被中原文化同化。
【原始宗教】& &&系统宗教传入前,德宏各民族皆信奉原始宗教,均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景颇族和傈僳族仅有鬼的观念)、圣贤崇拜、圣物崇拜。其中尤以景颇族和傈僳族的原始宗教发展得较为丰富、完整。如在景颇族的鬼类中,仅叫得出名的就有130余种。时至今日,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仍有原始宗教的残留,每年皆定期举行祭祀寨神、地方神等活动。景颇族与傈僳族的原始宗教则迄今基本保留完整、祭祀采用不同的牺牲,祭大鬼要用牛、猪,祭小鬼须用鸡或鸡蛋,有的仅用干鱼之类。1951年德宏约有800名巫师,其中傣族巫师200余人。据1989年初德宏州委统战部宗教科对瑞丽、陇川、盈江三县景颇族与傈僳族地区原始宗教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记载:共有大巫师20人,其中景颇族16人,傈僳族4人。
【巴利语系佛教】&&& 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11世纪初传入德宏,首建“雷奘相”(今瑞丽市芒约佛寺);14世纪中晚期麓川王思伦法皈依佛门后得到大发展,傣族、德昂族已多数信奉此教;14世纪末,阿昌族的“傣撒”支也改奉此教。清初仅芒市地区就有62座木结构瓦顶佛寺。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及阿昌族,但受戒信徒仅占信教群众的五分之一,且多为五旬以上长者。1999年全州有巴利语系佛教寺院642所;佛塔22座;僧侣1353人,其中法师59人,比丘84人,比丘尼20人,沙弥29人;居士1161人;信教群众36.29万人。
&&& 德宏巴利语系佛教分为摆奘、朵列、润和左底四个教派。其主要不同点是持戒的程度不同,并由此造成信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互有殊异。1949年前,各教派间矛盾较深,几乎不往来。1950年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疏通下,各派间的关系逐渐缓和。1982年德宏州佛教协会作出统一过泼水节、入夏安居(进洼)、出夏安居(出洼)等重大宗教节日的决议,由此形成了各教派同庆佛节的局面。目前,各教派的门户之见日趋消失,彼此团结尊重。
&&& 巴利语系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主要区别是:一、上座部把释迦牟尼视为主教,认为只有一尊佛;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无数佛,并视佛是离情绝欲,威力无边的神。二、上座部追求个人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达到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三、在饮食方面,上座部僧侣日食二餐,即早餐和午餐,可吃荤,但超过12时则不许进午餐,只能用糖果汁充饥;大乘则可日食三餐,但只能吃素。四、服饰方面,上座部僧侣头顶不燃香迹,披黄单,着人字形圆头靸鞋;大乘僧侣则燃香迹,着衣服袈裟,穿鞋袜等。
【大乘佛教】&&& 亦称汉语系佛教。德宏的大乘佛教主要在汉族、阿昌族和城镇“傣勒”中传播。9世纪,滇僧李贤至今梁河一带传教。元代建今梁河县九保太平寺。主要有禅宗和常斋教二个教派。禅宗主要分布在梁河、盈江、陇川、潞西4县市汉族与傣勒聚居的城镇;常斋教于19世纪末自腾冲、龙陵转入德宏,主要分布在潞西市山区和梁河县山区。常斋教以观音、玉皇、释迦牟尼、韦驮及弥勒为本尊,以禅宗六祖慧能为祖师,经典全系大乘经典,主张佛、儒、道三教同源。1999年全州有寺院64所;僧侣350人,其中比丘5人,比丘尼54人,居士291人;信教群众3.4万人。
【基督教】&&& 1894年,基督教内地会派遣美籍牧师高曼自六库到今潞西市中山乡木城坡传教。1942年前,德宏基督教属英国教会领导,分两股教会势力直接控制:一股是缅甸密支那总会与八莫总会,另一股是国内的内地会。境外教会的势力大,控制范围有瑞丽、陇川、盈江(含莲山)。内地会仅控制潞西、梁河。1945年抗战胜利后,德宏基督教属美国教会管辖。1947年,缅甸八莫教会在陇川广山成立海洋教会,此后传教速度加快。1950年4月,欧美籍神职人员全部撤离德宏,但仍通过代理人直接控制德宏的教会组织。基督教主要在景颇族、傈僳族和山区汉族中传播。同年底,全州有教堂30余座,信徒6000多人。1951年3月,陇川县300多名基督教徒签名要求坚决执行中国基督教的“三自革新”(自传、自治、自养),提出“爱教必须爱国”的口号。1956年10月,在云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帮助下,在陇川县广山成立“中国基督教浸礼会广山总会”。此时,全州信教户有1467户,信徒10166人,教堂61座,牧师7人,传道员43人。1958年至1961年,中国的宗教政策受“左”的干扰,全州基督教神职人员与骨干大部分外流。10年浩劫,宗教活动被迫停止。1980年陇川县广山和户撒乡的平山寨同时恢复宗教活动,并举办圣诞节。1999年全州有教堂209所;教职人员294人,其中牧师7人,传道员39人,长老31人,礼拜长、执事209人,教师8人;信教群众32133人,其中入教受洗者17749人。
【天主教】&&& 1930年,法属圣心会大理教会派遣法籍神父郑绍基至盈江县傣族寨沙坡传教。1948年后发展教徒较多,截止1949年末,全州共有教徒148人,其中男62人,女86人。1950年外籍神父虽撤至境外,但仍操纵代理人建立吕保总堂,管辖陇川、瑞丽、盈江(含莲山)的天主教。1953年底,全州共有教堂11座,信徒169户,共875人。信徒为了有别于基督教,在住房的门头上插蓝色十字架为标记。1956年4月召开“德宏天主教上层人士座谈会”后,德宏天主教与境外教会脱钩。1958年天主教受到冲击,停止了公开的宗教活动。1980年后开始恢复宗教活动,当时全州仅有教徒百余人。1987年瑞丽、陇川两县先后成立天主教爱国领导小组,并联合在户兰举行圣诞节活动。1999年,全州有教堂7所;教职人员18人,其中执事、教师各9人;信教群众1756人,其中入教受洗者1031人。
【道教】&&& 1381年明朝廷派平西侯沐英率军进驻德宏,道教随之传入梁河、盈江、陇川等地,主要在汉族、阿昌族和部分傣勒中传播。德宏道教属全真龙门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因佛教先于道教传入德宏,故道观名称皆袭用“寺”。主要道观有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陇川县户撒乡皇阁寺和建于1733年的报恩寺;约1665年建的盈江县油松岭青云寺。1999年有道观1所(青云寺),道姑1人,信教群众约3000人。
【伊斯兰教】 &&&19世纪中叶,腾冲龙江乡回族马姓迁入今陇川县户撒乡,新建拉七寨,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不久,马家又邀龙江回族柳姓迁居洗马塘,并建老马寨。德宏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马家寨有一座土木结构的瓦顶清真寺。1966年底拆毁清真寺,赶走阿訇。1980年逐渐恢复宗教活动。德宏州人民政府于1984年7月16日作出决定,并下发24号文件《关于划固定的回族坟地和建盖水房的通知》。同年7月1日,瑞丽市回族首次举办开斋节,共80余人参加,其中旅缅华侨和巴基斯坦商人10余人。1986年潞西县人民政府给回族划7亩固定坟山和盖水房的地基2亩,州人民政府拨专款8万元建“芒市回族服务站”(即水房)。瑞丽县人民政府也给回族划面积约70余亩的坟地。1987年2月,来自全州各县市的回族500余人在芒市举行水房落成典礼。1999年有滇真寺(老马寨清真寺)1所,阿訇1人,信教群众1396人(不含流动暂住人口教徒约4000人)。
【泼水节】&&& 德宏傣语称“摆爽南”,德昂语称“拱拍”,阿昌人称“浇花节”。它是傣历新年;也是佛教节日,即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衍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过年、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 其传说较多,现德宏普遍流传的是民女智杀魔王,但魔头落地即起火,于是民女们只好轮流抱魔头,一人抱一天,交换时互相泼水冲洗的传说。
&&& 节期是傣历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月二日,约在清明后7至10天后举行,一般欢庆3至7天。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民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固定为阳历4月12日至14日。第一天是傣历除夕,人们上山采花,装饰佛亭,把水注入水龙浴佛。从元旦开始,各户都端着供品入寺,由法师主持滴水仪式。节期内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唱歌跳舞,放孔明灯等。
&&& 傣族、德昂族及阿昌族认为,泼水可消灾祛病,吉祥如意。1985年后,地方政府对这个节日赋予了诚邀四海佳宾,以水会友,进行经贸洽谈,振兴德宏的新内容。
【目瑙纵歌节】&&& 是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传说:很久以前,只有太阳的子女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鬼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去参加目瑙纵歌盛会。太阳宫的盛会结束后,鸟类便返回地球,途中,它们见果林中硕果累累,就高兴地跳起在太阳宫跳过的舞蹈。景颇族的祖先宁贯娃听到鸟类跳目瑙纵歌的消息,便赶去观赏。他被目瑙纵歌所陶醉,于是向鸟类学跳此舞。从此,天上的目瑙纵歌就移植到人间。不久,他在“木转省腊崩”(今青海一带)的日月山下举行了首次目瑙纵歌盛会。
过去,景颇支称其为“目瑙”,载瓦等支则叫“纵歌”,均为大伙跳舞之意。举办庆祝胜利、五谷丰收、迎接贵宾、纪念重要节日或嫁娶喜事等都举行目瑙纵歌。盛大的目瑙纵歌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为期3至7天。为便于组织节日活动,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 节日里,景颇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一早便结队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进行欢庆。目瑙纵歌由两位德高望重的“瑙双”领头。瑙双头戴犀鸟嘴和孔雀帽,手中挥舞长刀,边歌边舞。舞场中央竖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栋”标志,上刻目瑙纵歌的路线,人们围着“目瑙示栋”尽情歌舞,参舞者少至数百人,多至数千人,故有“万人舞”之称。目瑙纵歌从早跳到晚,通宵达旦,颇为壮观,称得上集体舞蹈之最。
&&& 1950年前,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区域内较大的祭祀活动,是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而举行的隆重仪式。1985年后,目瑙纵歌节成了广交朋友,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盛会。
【阿露窝罗节】& &&是阿昌族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四举行。关于它的来历,较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和歌颂阿昌族祖先“遮帕麻”和“遮咪麻”战胜危害人类的妖魔“腊訇”的壮举。据《阿昌族创世纪》记载:远古时无天无地,是天公遮帕麻造天,地母遮咪麻织地,从此人们安居乐业。然而腊訇却造了个假太阳,钉在天幕上,毁灭了人类的幸福。天公和地母为了世间万物的生存,用神箭射落太阳,降妖降魔,使人类获得新生。
&&& 窝罗节的前身叫“蹬窝罗”——即跳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的祭祀舞蹈,也是昌撒支系的传统节日。“阿露节”(亦称“赶会街”)则是傣撒支系富有佛教色彩的节日。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统一为“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期2日。
&&& 节日期间,阿昌人在舞场中央竖起壮丽的“阿露窝罗”标志,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抬着白象和青龙,手持青枝绿叶,在象脚鼓声中围着阿露窝罗标志耍龙舞象,载歌载舞,欢迎佳节。
【阔时节】&&& 亦称“拉歌”节,意即新年歌舞节。每年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届时,各地选定场址,搭起台棚,附近村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跳三弦、芦笙或“木瓜瓜切”舞,举行火枪、弩箭射击比赛及对歌等活动。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9" Month="4" Year="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定为傈僳族阔时节。1987年2月,在盈江县城允燕山建了阔时节的永久性标志“木多依”塔。1990年陇川县弄贤村也建了阔时节的永久性标志塔。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撰稿除署名外,均为张建章)
【州党委】&&& 2003年,中共德宏州委在党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州委四届六次全会在服务和服从全国全省大局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全州各族人民求变求发展的意愿,提出了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全州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
&&& 一、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 2003年,州委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狠抓落实,国民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达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8.5%,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5亿元,增3.5%;第二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27.4%;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增3.5%。物价总水平稳中有升,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社会就业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州社会就业人数60.09万人,比上年末增1.1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11.47万人,增0.4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升1.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1万亩,比上年调减6.63万亩;糖料面积94.58万亩,比上年扩大1.92万亩;油料面积17.1万亩,比上年扩大0.8万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17万亩,比上年扩大3.92万亩。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名特优产业开发力度加大,优质糯稻种植面积29.6万亩,冬季马铃薯、甜脆玉米等近8万亩;柠檬、咖啡、魔芋、坚果、山苍子、麻竹等作物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3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6.3%,其中:农业产值13.09亿元,增6.3%;林业产值27136万元,增5.2%;牧业产值36809万元,增5.3%;渔业产值8355万元,增1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10172万元,增5.1%。畜牧业发展稳定,全年肉猪、肉牛、肉羊出栏和禽、蛋、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肉类总产量达33666吨,比上年增5.1%。乡镇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年末乡镇企业13903个,从业人员41389人,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1.12亿元,比上年增10.2%;营业收入13.2亿元,增12%;利税总额13214万元,增3%;实现增加值27821万元,增8.1%。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952瓦特,比上年增10.5%;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389台,增26.1%;农用小型拖拉机32716台,增1.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0万瓦特,增16.9%;机动脱粒机1936台,增12.%;联合收割机222台,增23.3%;碾米机5652台,降1.1%;磨面机1467台,增17.5%;农用运输车976辆,增24.6%;农村用电3020万千瓦小时,降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48万亩,比上年增0.6%,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11.57万亩。瑞丽江、大盈江等河堤加高累计完成357.83公里。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51万亩。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3年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2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40%,其中,国有经济产值51267万元,增0.7%;集体经济产值11537万元,降18.7%;其他经济产值17.55亿元,增71.2%。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413万元,比上年增741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4274万元,比上年减亏3981万元,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8399万元,比上年减亏5280万元。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307万元,比上年增22.79%;实现增加值6780万元,增49.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13万平方米,增14.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67万平方米,增51.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86亿元,比上年增7.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6677万元,增11.3%;新改造投资5541万元,降56%;其他投资36361万元,增26.3%。重点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年内芒市广场一期工程、各县市城区改造“三线入地”工程、潞西市城区供水工程、瑞丽市污水处理等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建工程中,麻栗坝水库完成2150万元,勐板河水库完成1481万元,瑞丽江界河治理完成7070万元,勐典、勐乃河二、三级电站完成4861万元,大盈江一级、三级、四级电站完成5500万元,勐戛河三级、五级电站完成3407万元。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9亿元,比上年增2.2%。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3760万美元,比上年增17.5%,其中:进口总额5983万美元,增14.4%;出口总额17777万美元,增18.6%。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10.2%。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284万吨,比上年增27.5%;货物周转量67370万吨公里,降4.5%;旅客运输量610万人,增10.1%;旅客周转量57656万人公里,增9.3%。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194万元,比上年增53.3%;年末用户交换机总容量19.4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8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7820户,乡村电话用户40559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6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3.2部/百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5.1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32万人次),比上年增1.3%;实现旅游总收入14.07亿元,增4.8%。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757万元,比上年增17.4%。金融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87亿元,比上年增23.6%。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6687万元,比上年增11.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5886人,医疗保险70329人,有敬老院4个,福利床位43张,收养孤寡老人1814人,有1128户28233人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 科教兴州战略取得新成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并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文化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有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工、青、妇等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依法治州的大环境进一步形成;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顺利完成了边防部队进驻德宏和接管边防守备任务,边防守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一年一个新气象的目标基本形成,三年大变样目标正在顺利落实之中。同时,认真组织建州50年庆典活动,更好地宣传了德宏,提高了德宏知名度。
&&& 三、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 全年工作中,认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形成了学习十六大精神、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局面;组织了两次州委中心组学习,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深入开展,县市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也开展得扎实有效;完成了州和县市两级班子的换届工作;认真开展了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得到认真贯彻,初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积极预防和惩治腐败,查处了一批严重违法违纪的重大腐败案件,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州和县市两级班子及州直主要部门领导参加的党政考察团,赴红河、玉溪、保山3地州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全州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
【州人大】&&& 2003年,德宏州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实现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良好开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继续加强立法工作,立、改、废并举。为适应德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常委会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成立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制定了2003年至2007年立法工作方案,并注重处理好立法中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结合德宏州实际,首先把边民互市、城镇建设和管理、“两江”名胜保护、民族教育4个条例作为本届常委会的立法重点,并把修改自治条例、禁毒条例和废止边贸条例纳入五年立法规划。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按照依法监督,讲求实效的原则,多种方式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年内,召开了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了州人大常委会7次,完成议程48项;召开主任会议12次,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10多个方面的工作汇报,常委会做出决定、决议32项。三、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加强对任命干部监督力度。任免工作中按照党管干部,依法任免原则,贯彻党委意图,做到组织认定,人民认可,对拟任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增强拟任干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意识,把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选任到领导岗位上。四、认真贯彻省委8号和州委22号文件精神,加强代表工作,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举办第一批州级人大代表培训班;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制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日制度;组织代表参加视察和执法检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加强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重视处理公民来信来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五、加强对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圆满完成州县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召开全州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汽解放服务站目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