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阅读无障碍改造工作制度的人适合什么工作

什么是阅读障碍
2013,运气极好,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研究。
感谢D,更要感谢T,同时也感谢自己,始终没有放弃。
尽管痛症天天在,从头痛到脚痛。
&&&&&&&&&&&&&&&&&&&&&&&&&&&&& 阅读障碍患者毕加索的作品
&&&&&&&&&&&&&&&&&&&&&&&&&&&& 乔布斯也有阅读障碍症
&阅读障碍症&(Dyslexia)是一种学习障碍和特定的语言障碍,起源于基因和神经系统。它的特征是,对语言处理,音韵辨识和解码书面文字存在困难,表现为认字、阅读、写作和拼写的问题(Bj&rklund,2011)。阅读障碍是一种隐形残疾,全世界大约有8-10%的人受到阅读障碍的影响(Nielsen,2006)。2-3%的人有严重问题或根本不能阅读。
阅读障碍属于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缺陷,在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常常受到排斥,给他们本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痛苦。但阅读障碍者完全可能健康成长,融入社会甚至服务社会。阅读障碍人士的智商并不低下,相反,有些患者是极具天赋与才能的。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甚至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等这些伟大的人物,虽然都患有阅读障碍,却在不同的领域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有的国外有设计师甚至因为阅读障碍者具有独特的创意,愿意招聘他们参与设计。
维基百科的解释:Dyslexia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iculty in learning to read fluently and with inaccurate comprehension despite normal intelligence.
This includes difficulty with ,
decoding, processing speed, , , language skills/verbal comprehension, and/or .
Developmental reading disorder (DRD), or dyslexia, is the most common .
Adult dyslexics can read with good comprehension, although they tend to read more slowly than non-dyslexics and perform more poorly at
and nonsense word reading, a measure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国际图联从上个世纪起就逐步开始关注阅读障碍群体的服务问题。1979年Petersen在提交给IFLA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者提供各种资源以满足其特殊需求的重要性。1997年和1999年IFLA大会分别组织了&获取信息:服务阅读障碍者&、&阅读障碍无处不在,你的图书馆做了什么?&的研讨会。2001年发布《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指南》标志阅读障碍人群服务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2005年《残疾群体利用图书馆&&检查清单》报告指出:有阅读障碍的用户是图书馆最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人群。
许多国家在阅读障碍服务的研究和实践领域都有所进展,图书馆参与其中,作出了很大贡献。(1)瑞典在年间掀起了国家阅读障碍运动。(2)丹麦弱势人群平等机会中心年间发起&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运动,并在2002年将&图书馆不能充分发挥延伸服务作用&的国家战略置于丹麦图书馆运动倡议中。(3)美国图书馆协会网站上设有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官方博客,用于发布帮助阅读障碍儿童的互动活动。(4)英国拉夫堡大学信息科学系于年间展开&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者的资源提供&研究项目;莱斯特郡图书馆签署了系列指导方针,旨在使图书馆对阅读障碍者更加友好。(5)日本自2001年开始采用多媒体数字无障碍信息系统(DAISY),用以确保包括阅读障碍群体在内的有阅读困难的人士获取信息。
阅读障碍服务的研究涉及图书馆许多具体方面:(1)物理环境;如设置醒目的路标与书架标签(Pottage,1995);使用蓝色阅读障碍标识卡;提供阅读障碍者专用房间(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Library)。(2)技术设备;如易读资料、大字书、有声读物(IFLA易于阅读书籍准则);计算机改编程序,彩色视频放大镜、阅读障碍者学习支持软件、语音合成器、拼写检查器等(Bj&rklund,2011)。(3)工作人员;了解阅读障碍并主动提供额外服务,做好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的宣传工作,图书馆为阅读障碍用户提供&自己的图书馆员&等针对性服务(IFLA,2001)。
我国图书馆界关于特殊群体服务的研究始于世纪之交,吴晞、程亚男、韩继章、谭祥金等人围绕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讨论。2002年以后,范并思、蒋永福、李国新、程焕文、邱冠华、于良芝等学者关于公共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和服务网络体系的研究进一步奠定特殊人群服务的基础。王子舟关于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等相关主题的探讨,使特殊人群服务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但是对于阅读障碍者这一类特殊群体服务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王素芳研究了国际方面对于阅读障碍群体图书馆服务的政策,陈兰、姚炜介绍了多媒体数字无障碍信息技术与日本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的实践。其他关于视觉障碍服务的研究比较深入,对今后的阅读障碍研究会有所帮助。就总体而言,国内的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较为关注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群体,而对阅读障碍、自闭症、抑郁病等相对隐性疾患人群的服务尚未有足够的重视,即使有介绍也未能深入到具体的服务实践与服务政策层面。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1.丰富与发展图书馆服务理论,特别是特殊群体服务理论。目前国际图书馆界对阅读障碍、自闭症等特殊人群的服务非常重视,理论上有大量研究。相比之下我国图书馆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课题将系统研究图书馆阅读障碍者服务的理论,发展和丰富我国公共图书馆理论。
2 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一方面体现于服务的覆盖面与均等化,另一方面体现于为不能正常利用图书馆的特殊人群服务的能力。本课题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图书馆合作,通过阅障障碍人群的服务实践,探索公共图书馆为特殊人群服务的方法与措施。
3 指导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障碍者服务。本课题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1)向实际工作者提供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方法、技能和服务模式;(2)有助于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政策;(3)提升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图书馆和特殊教育机构合作,搞好阅读障碍等特殊人群的服务,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能引起患者及其家庭、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课题研究实践合作方,省市公共图书馆紧急召唤中
暑假定点考察计划:新疆区图书馆、延安中山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等图书馆
非图书馆领域实践机构:北京乐朗乐读、北京朝阳区政府、佛山&语言诊室&等
本研究领域专家访谈:香港理工大学梁文德教授、香港大学谭力海教授、北京乐朗乐读兰紫等
国内图书馆领域专家访谈: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佛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素芳.IFLA弱势人群服务图书馆专业组制定的服务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上).图书馆,2006(6).
(2) 陈兰,姚炜.多媒体数字无障碍信息技术与日本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的实践.图书馆建设,2008(6).
(3)IFLA.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yslexia. The Hague,2001.
(4)Hazel Rutledge. Dyslexia :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libraries.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
(5)Lucy Rosenthal. An Investigation into How Guernsey&s Public Library Can Meet the Needs of Dyslexic Adults. Sheffield, 2006.
(6) Ted Pottage. Dyslexia, IT and related support in libraries. VINE,1997.
(7) Barbara A. Bliss. Dyslexia as Library Users. Library Trends,1986.
(8) Gyda Skat Nielsen. Library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yslexia. Denmark,2006.
(9) Misako Nomura.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yslexia-Asian Experiences. Seoul,2006.
(10) Maria Bj&rklund. Dyslexic Students: Success Factors for Support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
(11) Virginia Ross, Lynn Ak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An E-Survey of Services, Programs, Resources and Training. Public Library Quarterly, 2002.
(12)阅读障碍症的典型表现-名人的实例.[].[EB/OL].http://my./u/vw/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阅读障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作者:李晨
发布时间: 22:27:2
阅读障碍:让丘吉尔头疼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然而,有一种人因为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阅读而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他们就是阅读障碍者。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等世界级名人,就曾受此困扰。发达国家已经把帮助阅读障碍者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我国社会至今对阅读障碍还不甚了解。
□本报记者 李晨
&原来我可能有阅读障碍!怪不得我平时阅读很慢,头疼读书呢!&今年28岁的小柯(化名),刚刚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一家制造精密仪器的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阅读障碍研究的刘丽博士的交谈中,发现了自己可能是阅读障碍者。不过,刘丽强调,要真正确定这是不是阅读障碍,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心理测验。
但是,大多数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却没有小柯这么幸运:能够考上大学,乃至拿到研究生学位。刘丽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只有很少比例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能在没有教育干预的成长情况下考上大学。
在美国,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约占15%到20%,而在中国,已经研究阅读障碍13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舒华告诉记者,这个数字保守估计有5%到10%。也就是一个30人的班级可能有2到3个孩子有阅读障碍。由于阅读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美国将保护阅读障碍孩子写进了法律,规定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费和无偏见的测评以及免费的特殊教育服务。然而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对阅读障碍还不甚了解。
我不笨,我很努力
&简单地说,阅读障碍是指孩子的情感、智力都正常,也接受了正常的教育,但是其阅读水平明显比别人差,与其智力水平不匹配。&舒华表示,阅读障碍是一种典型而常见的学习障碍。
起初,人们认为阅读障碍是一种行为上的问题,后来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这同时也是一种由神经生理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表现为阅读精确度和阅读速度与正常人不一样,如看到字以后不会读,或者读得特别慢。不过,每个阅读障碍者的表现都不完全一样。
&原来这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粗心大意,是我有阅读障碍。&小柯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做数学题,往往自己一个人不会做,但是等爸爸把题目全部念完,他就会做了&&接着就被指责为&粗心大意,不仔细看题&。&这是因为你可能有阅读障碍而读不懂题目,既不是因为你笨,也不是因为你不认真。&刘丽认为,小柯描述的是一种常见的阅读障碍特征。
&我朗读的时候很慢,在课堂上不喜欢被老师叫起来朗读。有时候还会把一个词语的前后两个字颠倒过来念。我最不喜欢学古文,因为没有标点符号,我不会断句。&小柯终于明白,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学习障碍,而不是自己比别人笨。&有阅读障碍不是我们的错。&
&阅读障碍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具体的原因比较复杂。&刘丽认为,小柯的情况更像后者,因为他父母没有明显的阅读障碍倾向。
舒华告诉记者,如果父母有阅读障碍,其子女约有60%的可能性有阅读障碍。但这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会有很多影响因素,而且阅读障碍是一个累积效应,在最初可能不是特别明显,这类学前孩子的家长不会太多地感觉到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他们表现的是一些底层的认知能力缺陷或者落后,但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其中一部分语言能力也是正常的,所以你感觉不到是什么问题。一旦接触文字即上学以后,这个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舒华说。
随着年龄增大,阅读障碍者会产生理解问题,甚至连情绪、社会性都受到影响。&本来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由于不会读、写,老师就不喜欢他,同学就会嘲笑他,后来他不愿意说、读、写,这一问题就会积累。如果我们不及时帮助他,后期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舒华告诉记者,英国研究发现,有些有阅读障碍的人甚至有反社会倾向。
爱因斯坦系错的鞋带
在小柯的印象中,他小时候学习是非常努力认真的,这让他高考的语文成绩超过了重点分数线。&我能迅速记住事物的形状,我看过的人脸一般都能记住;但是我记不住人名。&小柯说,一个由很多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他能很快判断其字母数量对不对,但他却说不出少了或多了的字母是哪些。舒华告诉记者,很多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有很多其他才能,比如动手能力强、绘画好或者音乐好等等,只要不涉及语言,孩子的其他方面都是很好的。
刘丽正在从事阅读障碍者的大脑机理研究。通过与小柯的交流,她认为,小柯可能是一个对&形&比较敏感的人,也就是视觉比较发达,他学习阅读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在字形和语义之间直接建立联系的过程。而大多数孩子,是先学习口语,在大脑中建立音&义通路,随后学习字形时,再通过语音为中介建立起形和义之间的联系。
&阅读障碍者可能更依赖大脑的形&义通路,而不是形&音通路。现在还说不清楚,这种特质的产生和阅读障碍有什么样的关系&&也许这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也许是阅读障碍促使这种特质产生和发展,也许是阅读障碍者对形&音通路缺陷的补偿。&刘丽希望自己未来的研究能够在这个方向深入下去。
可以肯定的是,小柯在自己和父母完全意识不到其有阅读障碍问题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了绝大部分阅读障碍造成的缺陷。&阅读障碍反映的是非常底层的心理过程,不容易发现也不容易恢复。但阅读不光靠这些,还靠很多高级的心理过程。&舒华说,这些孩子可以获得逻辑推理能力,因为他们智力并没有问题。所以,阅读障碍的孩子最困难的时候是在小学,因为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高级心理策略以补偿阅读障碍。但到了高中、大学就能使用这些策略来阅读了。在国外,有很多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的人照样可以上大学,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张玉平博士,关注的是家庭对阅读障碍者的影响。她告诉记者,很多名人都有阅读障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最终成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爱因斯坦,到3岁才会说话,记忆力很差,很难记住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因而有阅读障碍。即使在成人阶段,他说话时要找到适当的词汇仍有困难。但是他的可视化能力非常好。尽管他可能记不清一年有几个月,但是这不妨碍他完美地解决一些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他可能从来不会正确地系鞋带,但他对科学的贡献、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
安徒生,给无数儿童带来美妙的童话故事,但是可以说他是一个阅读障碍的幸运者。他的经历告诉人们,当你决心做一件事,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你获得成功。
达芬奇,一位真正的博学大师: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画家、解剖学家、雕塑家、建筑家、植物学家、音乐家和作家。然而,他也是一位阅读障碍者,很多时候,他是反着书写的。
爱迪生,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直到12岁还不会阅读,他只在正规学校呆过3个月,数学和读写能力很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是一个爱捣蛋的问题儿童。他有阅读障碍是因为小时候听力受到了损害。终其一生,书写拼字都有困难。
丘吉尔,著名的政治家,他将自己描述为&言语障碍&(speech impediment),然而他始终坚持锻炼自己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多年后,他终于认为&我的言语障碍已经好了&。尽管言语障碍可能造成了他的一些语言错乱,但这反而让他忽略了不重要的细节,从而成为一个非常果断的人。
在这个长长的名单上,还有美国总统威尔逊、约翰&肯尼迪、乔治&华盛顿、艾森&豪威尔、托马斯&杰斐逊,科学家法拉第、莱特兄弟,文学家爱伦&坡,运动员卡尔&刘易斯、菲尔普斯,商人比尔&盖茨、洛克菲勒,艺术家贝多芬、莫扎特,还有斯皮尔伯格、巴顿、本杰明&富兰克林、迪斯尼等等。
特殊的汉语阅读障碍
不同语言的阅读障碍不尽相同。
舒华和国外很多研究阅读障碍的团队保持着学术联系。她告诉记者,芬兰语的阅读障碍和英语就不一样。芬兰语是一种浅层正字法(正字法是拼字或拼词的规则)语言,其拼词规则没有变化,也就是一种字母组合只对应一种发音,无一例外;而英语是深层正字法,一种字母组合可以对应多种发音,有很多例外。所以,芬兰语阅读障碍的主要问题是速度,即他们的阅读速度明显慢于正常儿童;而英国阅读障碍则主要是语音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英语和芬兰语比较单一的阅读障碍问题,汉语的阅读障碍更为复杂。舒华告诉记者,汉语阅读障碍往往是若干缺陷的组合。&这跟我们的文字有关系。我们的语音比较简单,每个字都是单音节的;但是汉语在读一个字的时候不光要读出音来,还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汉语有好多同音字,所以这就有词素的问题,这是所有语言里比较特殊的。&舒华说。对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知道读音规则就能读出很多英语单词;但对中国人来说,不认识的汉字基本上读不出来。进一步,中国人在学习阅读时,要快速把形音义结合起来,所以速度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几种因素里面,只要一种有问题就可能导致障碍。目前我们和香港学者认为,汉语阅读障碍是多方面组合的缺陷。&舒华说。
&汉语阅读障碍在脑机制方面也有一些特殊性。&刘丽说,&比如左脑额中回、右脑舌回的异常激活等。&有时,阅读障碍的个体会存在多种语言的阅读障碍。小柯就是这样,他学习英语也有类似问题。
得知自己可能是阅读障碍后,小柯询问能否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训练是可以弥补的。&刘丽说,由于他现在已经成年,识字精确性的问题已经不明显,现在主要的是阅读速度的问题。&推荐你每天坚持反复大声朗读一段文字,在读对的基础上提高熟练程度,最后能够快速流畅地读出来。&
&从孩子出生到6岁开始阅读的6年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阅读。而这6年的时间也给科学家带来一线曙光,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来帮助他们。&舒华说,对于如何帮助阅读障碍者,国际上也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起初是将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单独编班或者单独安排到特殊的学校,但这还是会对孩子自尊心有影响。目前的国际趋势有3层:一是改进正常教学,让所有的老师了解阅读障碍,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受益;第二层措施是在正常的学校中组织小组教学;最后才是对有严重阅读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训练。
给舒华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7年,她到日本参加一个国际阅读障碍学术会议,遇到一位日本母亲非常执著地宣传社会应当重视阅读障碍问题。&日本阅读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人不接受这个概念。&舒华说,这位母亲的小男孩不能被日本的学校接受,但是这位母亲不放弃任何希望,把孩子送到英国去读书,终于得到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他后来上了大学,学的是化学。&男孩的姐姐写了一本书《我家小弟》,用图片和极其简单的话语向大家讲述弟弟的故事。他们希望,每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人都应该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基础研究:
解决阅读障碍问题的钥匙
由于阅读障碍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所以要界定一个人是否有阅读障碍,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和个人努力增强,阅读障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消失。&国际上有很多种语言有标准化的测验,能将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筛选出来,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测验,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舒华现在所做的大量问卷工作,已经为制定汉语阅读障碍的测查量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舒华在北京测查了2000多个孩子,2009年,他们又测查了1600个孩子。&测查量表还没有形成正式的文本。&舒华坦言,他们是怀着左右为难的心情在做这件事。由于国内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他们担心量表制定好之后被滥用。而在发达国家,只有临床心理学家或教育心理学家获得相应的证书之后,才有资格使用相关的量表,并且他们不会将量表向社会上随意扩散。&这个测验使用效果已经非常好了。但是目前怎样拿出来、让什么样的人去使用它,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舒华希望,等到社会环境允许的时候再妥善推出。
然而,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我国的特殊教育多集中在聋儿和盲儿身上。&国际上的特殊教育已经扩展到心理问题了,包括阅读障碍、计算障碍。&舒华说,阅读障碍首先需要基础研究;然后要跟应用研究结合,要让学校、老师、家长、医生、政府官员都知晓阅读障碍。&我们国家的相关基础研究起步晚,国外已经进行了上百年,因为基础研究做得好,很多概念能让社会公众了解,再加上措施有力,民众就容易接受。现在基础研究虽然在做,但还是不够,到应用就差得更远,概念还需普及。&
阅读障碍在西方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知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一个国际学术界长期探索的理论问题,阅读障碍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这个问题。&因为现在阅读是人最重要的行为之一,人所有的知识、交往都是通过阅读和书写获得的。&舒华说。
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普遍接受阅读障碍的概念。刘丽告诉记者,在美国的考试政策里,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以比正常的孩子延长考试时间;可以要求老师把题目念给他们听。而且一旦发现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学校就能从联邦政府获得一笔专门的拨款,以帮助这个孩子。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的态度,香港的情况都让舒华觉得很羡慕。1999年,舒华作为专家应邀参加香港第一次阅读障碍的学术会议。大概有两三百人参会,包括香港、内地和国外的学者。香港参会人员包括了小儿神经科的医生、教育署官员、大学的研究者,还有家长。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香港的研究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努力。如今,香港很多大学都有阅读障碍的研究小组,已经做出了香港地区儿童阅读障碍的标准化常模,并在基础研究、临床干预和教育教学中使用。&因为有政府支持,所以进展非常顺利。&现在,阅读障碍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使很多孩子受益。
虽然与香港的进展还有很多差距,舒华的团队已经坚持追踪290多个北京孩子长达10年了。&我们每年给他们测一次,测查完后针对每个孩子写一个报告,告诉家长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得怎么样,哪些方面可能有问题,怎样帮助他们。&张玉平现在负责这项工作,比较明显的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大概有十几个。家长们的态度基本上比较配合,这让张玉平感到欣慰。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父母的教育水平对阅读障碍的孩子有影响,而且很早就开始起作用。对于语音能力低的孩子,只要他们的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其阅读也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可能有更好的策略帮助孩子。&所以,早期鉴别、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舒华说。
(实习生鹿麟对本文亦有贡献)
& 《科学时报》 ( A1
发E-mail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重精神障碍工作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