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我们店百万葵园旁边的酒店上班

他先是一名书店店员,后来创业做了选书集团_绿茶书情-爱微帮
&& &&& 他先是一名书店店员,后来创业做了选书集团
总有一盏书店的灯光等待温暖人心BACH办公室的书架,看得出是经过“编辑”。“有限公司BACH”代表 、Book Director,媒体如此介绍幅允孝。Book Director,可译为“选书师”或“选书家”,也有人管 他叫“书店陈列设计师 ”。幅允孝的工作确实是“选书 ”和“陈 列 ”的综合 ,但并不仅仅是如此而已 。采访中 ,他多次强调自己的目标是“把未知的图书送到大家的手里 ”。他深信书的力量和不可取代的存在感 ,只要书能够在人们的身边 ,其蕴藏的智慧和故事,就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六本木日本国立新美术馆里的店铺“SOUVENIR FROM TOKYO”、东急Hands银座店 的“Hands Books”、新宿的时尚咖啡馆“Brooklyn Parlor”、 国 立 东 北 大 学 的“book+cafe BOOOK”、骏河银行“d-labo”书架陈列 ,这些都是他的心血之作 ,他同时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书评 、接受访谈 、担任文学奖的评委,你还能在《孤独的美食家》第二季第三集的原作者探店环节 中见到他 。在满载“销售锐减 ”等负面消息的出版界 ,无止境的幅允孝“人气”散发出灿烂的光辉,也让人反思图书和人的关系,是否能更自由、奔放。1976 年 ,幅允孝生于爱知县津岛市 ,距名古屋大约 40 分钟电车车程 ,过去是以津岛神社的门前町而出名的经济中心 ,但他描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乡 ,只是“到处都是稻田的‘田舍(乡 下 )’”。幅允孝从小喜欢看书 ,却并不是一个书呆子 ,从 3 岁到 18 岁尝试了不少运动 ,如游泳 、排球 、Boy Scout(童子军 )等 等 ,个性也偏外向 。他透露 ,在初中时自己喜欢近代文学 ,读 完川端康成的短篇《一只胳膊 》觉得很好看 ,但不太好意思和 朋友们分享这个阅读经验 — “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一个女孩 把自己的右手臂拆下 ,并借给欧吉桑 。我觉得挺好呀 ,也有点性感么 。但当时我就是初中二年级 ,早上到学校 ,和同学们坐在木 桌上聊天时 ,怎么跟人家解释 ?我昨晚看到一个故事 ,欧吉桑 把一只手臂借来舔一舔 ?不行 ,顶多被当一个变态 。现在想想 , 当时的我确实喜欢看书,但还没有自己的语言能讲述一本书。”后来留学 、世界漫游和书店店员的经历 ,是让他获得“自己 的语言 ”的巡礼 ,他靠这种独特的语言和思考方式 ,创造出世界 唯一的 Book Director 职业 。在庆应义塾大学就读期间 ,他在东 京日本桥邮局做夜间警卫 — 一个晚上(包括三小时小睡时间 ) 可得 12000 日元 ,毕业后用这些打工赚来的钱去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学英语 。短期留学结束后 ,他利用剩下的资金周游世界 ,看到 了加拿大国际爵士节 、法国的环法自行车赛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 古根海姆美术馆 ,还有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的建筑作品 、芬兰当地的集合住宅 。看完这些东西 ,日本青年肯定感动不已吧 ?“也不完全是 。有的没有想象中的好 ,自己的期待也落了个空 。但是呢 ,这个实际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亲自看一眼 ,你才有自己和那些文化 、美术及建筑的一种距离 。在你身体里有了这个实际的感 觉 ,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说出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我现在的 工作是 ,把书推荐给大家 。用自己的语言 ,也就是用变成自己的 血肉的语言推荐给大家 ,和从哪儿学到的语言描述一本书相比 , 这两种语言的热度不一样的 。”为采访幅允孝,我从表参道地铁站出来,经青山通而 上—— 一路是 PRADA、山本耀司品牌服装店和藏有国宝级佛教 美术作品的根津美术馆 ,慢慢走近南青山地区 ,这就是书籍服务集团BACH的办公室所在地 。虽然幅允孝抱怨这里的租金太高 , 但去年房租到期时他还是选择了续约 。这也是有道理的 ,人们来 他的办公室 ,路上无意中发觉到书的潜力 :只要懂得和它如何打 交道 ,你也可以和这些名牌店 、美术馆并肩 ,威风凛凛地开设办公室。BACH的办公室是木造独栋 。靠马路边上有一棵醒目的柳树 ,所以人们叫它“Willow House(柳屋 )”。我到达后没多久 , 幅先生开着奥迪豪车匆匆回到办公室 ,打开木门和我打招呼 。活泼而充满好奇的眼光,表情里并没有失去少年般的纯真和诚恳。幅允孝,著名选书师,编辑、撰稿人。曾在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株式会社JI就职,2005年创立选书集团BACH。著有《幅书店的88本书》、《虽然书并不一定要读,但……》等。用书架创造一个世界观——专访 BACH 代表 、选书师幅允孝&采访时间 :2015年12月幅允孝(以下简称幅 )_ 让你久等 ,不好意思啊 。上午的事儿拖到现在。吉井忍(以下简称吉井 )_ 没事 ,你们办公室的书很有意思 ,读着读着就忘了时间 。从这里的书架能看出您和贵司的“个性 ”:小说 、 艺术书 、地图 ......站在这个书架前 ,它在我眼前呈现出古今交融 、东西文化交汇的感觉 。幅_ 这就是书架很有意思的部分 ,所以我说书架是要“编辑 ”出来的 。把书随便放一放 ,就没办法把书本身带有的message好好传达给读者 。就像一本书纳入写手的想法 、经验和图片的编辑 ,书架也要用摆书的方式——书怎么放 、和什么书放在一起——充分地将书的魅力呈现出来 ,同时用整个书架创造一个世界观 。这样书和书架 ,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吉井_ 我听说 ,有一家东京的书店 ,选书和摆书方式委托贵司后 , 平均每个客人的购书额涨了三四倍 。具体来说 ,您是如何摆设 、陈列图书的呢 ?幅_ 图书馆和一些书店 ,就按照“日本十进分类法 ”摆书 ,比如给 “料理 ”相关图书以596 开头的号码 ,按这个号码类分类图书 。这样的摆书方式 ,若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很方便的 ,但没办法吸引还不知道要看什么书的人 。我的摆书方式不是按照政治 、历史等主题 ,不管虚构 、非虚构、文库等形式 ,作家的名字也不在乎。比如你有一个“旅游 ”的概念 , 不管是文库本、漫画、摄影集、哲学书,我都会摆在一起。有的平铺, 有的竖着放 ,尽量让视觉效果有点变化和活力 。书架本身看起来很好玩 ,客人的大脑自然会受到刺激 、想出很多点子 。这让人多兴奋呀 。 好的书架,是有这个能力的。吉井_ 您进行书架的“编辑(direction)”,所以是Book Director。 您的职业可以这么理解吗 ?幅 _ 我很少自己说“我是 Book Director”,而更习惯说“我是 BACH 的幅允孝 ”。Book Director 是几年前上电视节目《情热大陆》的时候 ,制作公司说我一定得有个title,所以才想出来的。电视节目一播出 ,很多人邀请我去选书 ,这个讲法也就慢慢固定下来了。做Book Director之前 ,我是在书店工作了一段时间 。大学毕业后 ,我觉得英文能力还不够。英文也好 ,其他外语也好 ,这些都是和别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而且我渴望看懂还没翻译成日文的原著。一旦开始上班就很难找时间加强语言 ,所以觉得自己进社会之前如论如何要学好英文 。本来有点想去美国 ,但觉得学费贵 ,父母也不肯出钱 ,就选择了加拿大 ,用我打工赚来的钱也可以去 。回国后我的第一份工作 ,是“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 ”的店员 ,大概是2000年左右吧 。系围裙 ,照顾图书 ,负责订货和退货, 也会操作收银台的那种 。ABC这家书店的员工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 , 自己选书 、摆书 ,所以店员对自己的书架有一种亲手养大 、无限关怀的感情 。我负责的书架是建筑和设计 ,有一次我看到美国建筑师莱伯斯 · 伍兹(Lebbeus Woods)的概念建筑的书 ,觉得有意思 ,很有视觉效果。但它有一段时间没能卖出 ,于是我把它挪到平面设计的书架上 ,结果呢 ,很快被买走了。我想这就是一个契机 ,发现一本书和周围环境的结合之妙 。吉井_ 可以说您在 ABC 担任店员的时候发觉到选书的乐趣 。一本书的旁边放什么书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大家对这本书的看法就有所变化 。幅_ 是的 。同时我也感受到当时很多书店店员都感受到的危机 :有这么多好书 ,但并不好卖 。这不只是从销售统计才能看出来 ,你站在书店里面 ,视线所及之处没有几个客人 ,很冷清。这种体验 ,用身体 感受到的危机 ,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亚马逊进入日本市场是 2000 年, 当时身为书店店员的我们并没有危机感 ,对它的理解很有限 ,“美国公司的网站 ,开始卖东西了 ,用网络可以买东西 ,有意思 ”,就到这个层次而已,真没想到影响这么大。但我并不是要把责任都推给亚马逊 。很多书店利用“自动订货 ”, “取次 ”按照销售记录来安排每一家书店 ,这确实很方便 ,但书店本身的存在感会削弱很多 。书店变成一个只是把旧的书换成新刊的地 方 ,若卖不出去 ,就认为是书做得不好。这样的书店 ,没办法发出自己的信号给读者 。就像我们在杂志上看到一篇美食介绍 ,说什么菜如此好吃 。我们不知道是谁说好吃 :是店里的人自己说很好吃 ,还是采访的人吃了之后觉得好吃 ,还是某位客人说的话 ?这样模糊不清的信 息 ,我就觉得很没劲 ,可偏偏这种信息现在到处都是 。一家书店 ,或 某一个书架也是一样 ,以后的书店要推出自己的信息 ,店主 、店员对店里的书负责任 ,有信心才摆出来 。这样的书店也许会有一点“偏向 ”,但那才是个性和书店存在的理由 。在书店里 ,很多人会瞄一下书架看看有没有听说过或自己认识的书 ,若有 ,就拿在手里翻一翻 。但我认为最理想的书店 ,是能让大家把从来没听说过的书拿在手里 ,是能够创造出这种机会的书店 。网上买书这么方便 ,而去一次书店要花时间和交通费 ,书店一定要为客人 提供惊喜和与书相遇的机会 。吉井_ 后来您离开了书店店员的岗位,是为什么呢?幅_ 原因之一是钱比较少 ,当书店店员就是这样 。我喜欢看书 ,也想买书 。在书店上班 ,自己周围全都是书 ,但我买不起呀 ,好痛苦。我这个人对大房子或汽车都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是希望自己赚的钱能达到可以买下喜欢的书、吃吃想吃的东西这个程度 。辞职之后 ,机缘巧合开始在石川次郎先生的事务所“株式会社 JI”上班 。拿到 JI 给的第一份薪水后 ,我就跑到六本木的 ABC 买了一堆书 ,那感觉简直是美梦成真 。我个人认为自己花钱买的东西 ,才会成为你的血肉 。我到现在还是经常去书店买书,买大量的书。我和石川先生的缘分是这样的 :我还在书店上班的时候开始写点文章 ,在杂志上写书评什么的 ,是这样认识了他 。我在株式会社 JI 开始上班之后 ,公司接到“TSUTAYA TOKYO ROPPONGI(茑屋东京六本木店 ) 店面设计的活 ,石川先生把里面近两万册的选书作业统统交给我 。交给才 26 岁的小伙子 ,就是因为我在六本木 ABC 卖过书 。记得当时石川先生跟我说 ,“你看的书多 ,对书的专业知识已经够多了 。现在你把那些从脑子都卸下来 ,你要做出一个让人容易理解的书架。”这句话给我的影响很大 。他告诉我 ,把一件事情或一本书传达给对方的时候 ,要表现得更亲切 ,要容易理解 。以尖锐 、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的态度 ,是无法让更多的人理解书的魅力的 。我想 ,刚离开 ABC 时候的自己 ,就是那样 ,有点 maniac(着迷 、狂热 )。若一直是那样,恐怕我做不出现在的工作。茑屋六本木店的配书 ,我经过多次采访和讨论后决定了几个主 题 :旅游 、艺术 、食物 、艺术和设计 ,这家书店的书就这些 。后来这家书店成功了 ,这改变了大家对茑屋的印象 ,也有很多媒体来报道这家书店 ,还有不少公司打电话到 JI 咨询选书 。我在 JI 上班是 25 岁到 29 岁那几年 ,那段时间里我慢慢发觉 ,选书这一行也许可以当一个单独的职业 。茑屋六本木店的选书业务 ,我独立之后石川先生还允许我继续做 ,前后负责了五年 。可以这么说 ,茑屋的选书经验 ,就是我现在做图书服务的缘起 。京都动物园的“动物图书馆”动物园的图书馆吉井_ 书的种类实在太多 ,每天都有新刊 。这种情况 ,我们很容易 把自己出手的范围控制下来 ,只愿意翻阅自己熟悉的东西 。就像网络 搜索一样 ,网上信息太多 ,看上去什么都能搜索出来 ,但实际上 ,我 们自己能观照到的信息,还是限于自己比较熟悉的范围。幅_ 是的。而且现在网络的方便性,导致大家更加要求“效率”。 现在畅销的大部分书 ,就是给大家提供快速解答的 。什么“让你三个 月减五公斤 ”、“按照这个习惯生活 ,你能达到幸福 ”之类的 。大家看看这种答案和书的定价 ,加上读这本书所需的时间来算一算 :这本书 1000 日元 ,大概花两个小时能看完 ......好的 ,买吧 。可是 ,书本来不是这样的东西。看书的最大收获不是你获得某种答案 ,而是在你心 里产生一个疑问 。产生疑问的过程才能让你心里充满喜悦 。从这个角 度来看 ,书是一种工具 ,是一把钥匙 ,让你思考 ,是让你不停地思考 一辈子的伙伴。它的价值绝不能用那种效率来计算的。吉井_ 我看了贵司网站 ,发现有选书需求的客户 ,本来和书没关系 的领域比较多 ,比如银行 、制造业公司的研究所 、美术馆 、机场 、百 货公司、医院等,也有电子书平台。贵司的服务范围非常广。幅_ 确实 ,我们公司到底干什么的 ,很难一言而尽 ,可以解释为“进行关于书的各种事情 ”的公司 ,选书范围从几本书到几万本书都有 , 属于“利基(niche)”产业 。让书店拥有更加丰富的魅力 ,是我的工 作之一 。如果大家还是不会来书店怎么办 ?那么 ,只能把书带到人在的地方了 ,这也是我的另一项工作 。另外 ,我觉得大家对书的看法也开始有了变化 。不少企业家发现 ,书可以激活员工的思考能力 ;同时 , 通过书架可以更具体地展现出企业的理念 。书是别人写的 ,但一旦把几本书放一起 ,这个总和就显出了你的个性 。好的书架可以呈现出一 家公司的个性和独特魅力 。最近我们的业务中 ,公共性的项目多了起来 ,比如动物园 。我2015年为京都市动物园选书 ,它是在明治时代1903 年开业的动物园 ,很有历史。迎接112 周年之际 ,他们决定把正门和邻接 的“动物图书馆 ”重新装修 。之前的图书馆呢 ,也是不错的 ,藏书量有六千 ,但问题就是没有那种温度 ,空间给人的感觉比较冷 。所以 , 他们把图书馆挪到正门外面 ,也就是说 ,过去买票后方可进来的图书 馆 ,改在了动物园外面 ,让它变成一个公共场所 。同时邀请京都本地的咖啡专卖店 SLOW JET COFFEE 入驻 ,比过去时尚了许多 。我的工作就是利用过去的藏书 ,再加上新的书 ,通过这些书的结合来吸引更多的人群 。图书馆同时也得兼顾动物饲养 ,动物园工作人 员比较感兴趣的是学术性和研究性强的 ,这确实有意思 ,但一般人都看不懂 。所以我选了一些关于动物的随笔 、绘本 、漫画等 ,为这个空 间增添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我对动物的理解并不多 ,这个时候给我 帮助最大的是《人到底多像动物 》(2006 年 ,新潮社 ),是动物行为学家日高敏隆先生的随笔集 。他对动物很是了解 ,又善于把这些专业 的知识用平易的文字来向大家解释 。我先通过这本书来理解动物 ,了 解到动物这个关键词能延展到什么样的领域 ,再来进行动物图书馆的“ 编辑 ”。吉井_ 若跟书店进行商业合作 ,对方会向您要求一种销售方面的成果吧 ?那么这种公共性的地方 ,如何评估您的书架是否达到对方的要求呢 ?幅_ 商业性合作 ,确实有数字上的要求 ,比如销售额平均要提高多 少 ,多久要来更新一下内容等等 。公共场所的目标不在于数字上的效 率 ,而是“功能 ”。是不是人多了起来 ,氛围是否比过去活跃 ,到访的人反应如何 。目前来说 ,这些反响都不错 。我也不喜欢做完书架就 不管这种做法 ,所以有机会就过去办些活动 ,保持热度 。比如今年我 在京都市动物园办了一次活动 ,叫“京都画坛与动物园 ”。这所动物 园历史很长 ,竹内栖凤等当地著名的画家都曾多次去那里写生 。把这 些画家的画册展示出来 ,也能表现出这所动物园的历史和当地的密切 关系。挖出动物园的这些魅力并推广给大家,也是我的工作之一。为女子学校选书要聊出“结接点 ”吉井_ 市场上虽说书卖得不好 ,但总有一定的人是要看书的 。而您的目标是将不看书的人也拉进书的世界里 。您如何突破看书和不看书 之间的这个天堑的 ?我喜欢做菜 ,和食物有关的书会感兴趣 ,但对推 理小说兴趣不大 ,建筑 、天文 、IT 等话题也都不太动心 。类似要让 这样的人发现天文书的魅力 ,选书的具体操作方式该如何呢 ?幅_ 这我用另外的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 ,横滨的高木学园女子高中 让我重新安排图书室的书架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 ,作为 40 岁的欧吉桑,现在的高中女生看什么书,我一无所知。不管谁要我选书 ,我的工作一开头都是这样的 ,就是倾听大家的 心声 。也就是说 ,要做多次访谈 、调查 。在这所学校 ,我从每个年级 随便抽出 5 个学生 ,三个年级共有 15 个学生 ,我邀请她们来图书室 , 并听取她们对书的看法 。做访谈的时候我请老师离开图书室 ,好让学 生随心所欲地说出来 。好 ,我面对学生 ,首先问问有没有看过村上春 树的书 。15 个人当中 ,看过的只有一位 。吉本芭娜娜呢 ?零 。大家都没看过 ,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再来 ,我把自己拿来的几十本书摆出 来 ,听听她们的意见以及个人的阅读经历 。有的学生干脆跟我说 ,自 己从来不看书 。有的学生看到我拿来的关于自行车的书 ,突然聊起漫 画《飙速宅男 》,说个不停 。还有两三个学生向我拼命推荐游戏“Fate/stay night”的衍生产物 、SF 轻小说《Fate Zero》。这你看过吗 ?吉井_ 没看过。不好意思。幅_ 没关系 ,当时我也没看过 。而对这些学生来说 ,我没看过《Fate Zero》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你说自己是书的专家 ,没看过《Fate Zero》是什么意思 !?”我要虚心接受这个批评 ,我觉得她们不知道吉 本芭娜娜很奇怪 ,而对她们来说我不看那部小说才怪 。这里面没有所 谓水平的高低,只有年龄的不同,接触故事的方式的不同。吉井_ 您后来看了这部小说吧 ?幅_ 看了 ,而且很喜欢 。后来看完所有的动漫版 ,还花 3500 日元 买了 Play Station 2 游戏“Fate/stay night”,一边玩一边感动地流眼泪 , 太棒了 ,喜欢到这个程度 。我跟你说 ,这虽然是个游戏 ,但玩这个游 戏的过程 ,和读书体验是一模一样的 。她们玩这个游戏 ,等于是看书 。 你要我说“Fate”系列 ,我还可以讲给你半个小时 ,但先说完这所学 校的经验吧 。我想说的是 ,这些学生还是对故事感兴趣的 。只是怎么 样体验故事,这个方式和我们这年代的人不同而已。我的任务还是要让她们看书 ,既然知道了她们喜欢的东西 ,也聊 出了她们兴趣所在 。接下来我就找突破口 ,动动脑筋如何把她们的兴 趣和书连接起来 ,我们把这个叫做“结接点 ”。她们通过游戏“Fate” 认识到轻小说 ,后来去动漫专题店 Animate 买些相关商品 ,对“Fate” 的兴趣就这样结束了。我想,其实这个兴趣链还可以延续下去的。游戏版“Fate”的脚本是小说家奈须蘑菇写的 ,我找出他的访谈 , 发现他曾经说过喜欢看绫辻行人的小说 ,还有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猎 人 D”系列 。若我直接把《十角馆事件 》拿给学生 ,她们可能不会感 兴趣 ,但若知道“Fate”的脚本家喜欢这系列 ,她们的反应该是会不 一样的 。摆书的方式我也提了个建议 ,在学校每一层楼定期地推出图书角 “PICNIC BOOKS”,并摆出几本书 ,比如蛋糕系列 、推理系列 、世 界风景系列 。这样 ,不知道图书室在哪儿的学生都有机会碰到书 。而 介绍推理系列的时候 ,我想绫辻行人《十角馆事件 》等作品是不会缺 席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写一个 POP 广告 ,提起“Fate”和奈须蘑菇的名字 。所以 ,我这种工作 ,很难复制 。先采访 ,按照当事人的感受慢慢编辑出一个空间,按他们会喜欢的方式邀请他们踏进书的世界。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采访的重要性与不能问的问题吉井_ 在外面帮人家选书,您每次都要采访、调查吗?幅_ 是的 ,很重要 。比如最近从神乐坂 * 迁移到中野 ** 的东映动画株 式会社(TOEI ANIMATION Co.,Ltd.),新办公室里的图书角就是由 我们公司来选书 。因为是动漫公司 ,我刚开始以为员工想看的应该是 可以充作动漫素材的画册或摄影集 。后来访谈 、调查后发现 ,这个预 测不符合他们的需求 。第一 ,动漫业界的人坐下画画的时间特别长 ,很多人有腰酸背痛 的问题 。这些人对颈椎保养 、身体锻炼方面的书感兴趣 。第二 ,业界 的报酬普遍不是特别高 ,为了节省午餐费用 ,带便当的人也不少 。这 些人想看看便当菜谱的书或常备菜那种食谱 。还有 ,因为刚搬迁过 来 ,大家对中野这个地方不熟悉 ,所以介绍中野商店街的杂志 、JR 中央线附近的散步地图也很受欢迎 。你看 ,这跟我刚开始的预想很不一 样吧 。这些员工的声音 ,是经过多次采访才获得的 。当然 ,除了这些 实用性强的书 ,我们也选了媒体的发展史 、日本动漫史相关的书 。这 样做出来的书架 ,刚好能够作为 ON 和 OFF 状态的桥梁 ,也就是由 工作相关的书和私人生活相关的书组成的 。吉井_ 记得我之前工作的日本媒体公司 ,书架上大都是和工作相关 的 :日本企业历史 、亚洲各国的经济解读 ,还有司马辽太郎的历史系 列 ,好几卷那种 。对我来说 ,这种书架看着就很累 ,很没劲的 。若是 像您刚说的那种书架,很能减轻压力。幅_ 减轻压力 ,这确实是书的很大功能 ,关键是怎么选 、怎么摆出 来 ,还有环境 。在九州佐贺县 * 道祖元町的心疗内科医院里 ,也有我们 花了一年的时间 ,经多次采访和调整才做出来的书架 。这家医院是收 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有的病人在那儿长期住院 ,也有挂号来看病 的 。医院很新 ,设计得相当不错 ,没有其他医院那种封闭感 ,有一条 走廊带有落地玻璃窗 ,面向绿地 ,这里坐下来看风景或走一走都很舒 服 ,书架就设置在这条走廊上 。我第一次拜访这家医院的时候 ,行李 箱里装了四十多本书 ,但很快被大家指出这些几乎是没用的 。第一 , 这里的病人和老人家 ,都没办法捧着太重的书 。我们都没感觉到 ,但 凡稍微厚一点的书 ,给手指的压力都比较大 。第二 ,他们已经没有注 意力可以继续读字书 。所以只能看看哪页翻开都可以看的书 。这种情 况下,视觉效果比较强的绘本、画册和摄影集才是适合他们看的。其实 ,这种地方对我们来说 ,挑战性很强 。不仅挑战我们选书 的水平 ,还毫不留情地挑战到书本身和我们的存在意义 。他们在那里几乎是不看书的 ,身体和大脑机能都不适合好好坐下来耐心看书 。我 们之前累积的图书经验 ,到了这里不太能运用 ,所以采访很重要 。我 们的采访对象不限于这些患者 ,还有患者的家人 ,大夫 、护士和助 工 。有时候一边喝酒一边聊 ,这样轻松的氛围中 ,大家比较容易说出 真心话 。什么样的摄影集大家比较喜欢看 ?大自然 ?还是动物 ?都不是 。 著名摄影师拍的东西 ,也不一定会喜欢 。有一本书在这家医院受欢 迎 ,是三轮汽车商品广告的图片集《从商品目录追忆国产三轮汽车 : 》(2010 年 ,三树书房 )。里面都是马自达 、大发 、三菱等 汽车公司上世纪三十到七十年代制造的三轮汽车广告 ,一般是特殊的 车迷才喜欢 。而这家医院里不少病人过去是种地的农民 ,这些三轮汽 车在日常工作中都用到过 ,对他们来说这是回忆起过去日子的一个很 好 的 契 机 。 有 一 位 老 爷 爷 翻 到 这 本 书 中 的 一 页 就 停 下 来 说 :“ 对 对 , 就 是这个 。我那年用‘月赋 ’* 方式买的 !”就这样 ,和一位病人聊完天 ,再找一位聊 ,慢慢发现这位老爷爷很怀念大阪世博会 、那位老太太喜欢看手翻书 、这位男性看到摄影集 《木村伊兵卫的巴黎 》鼓励自己出院后再去巴黎看看风景 ......我把这 些细节收集出来 ,最后这些细节的总体自然就有一种“普适感 ”,成 为这个空间最合适的书架结构 。其实书架的“编辑 ”是这些小事的累积 ,还有把书搬来搬去的体力劳动而成 。(笑 )道祖元医疗院里的书廊。吉井_ 所以那家医院邀请贵司选书 ,不是为了治疗 ,而是为了让大 家放松 。幅_ 为了放松 ,绝不是为了治疗 。我刚说那本摄影集可以帮助病人 回忆起过去的日子 ,确实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有这种“回想法 ”, 可以预防或减缓病症 ,但院长让我选书 、医院开设书架的目的 ,都不 是在于治疗 。病人看着图片开心就好 ,再说 ,看书本来就是开心 、快 乐的事情 。一旦变成有了目的 ,这个快乐感很快就消失 。不过 ,看书 本身对病人来说也是挺好的“康复 ”运动 ,用手指捻起页面 ,翻阅 , 用手感觉书的重量 ,鼻子也许能闻到墨水淡淡的气味 。很多养老院整 天播放电视给病人看 ,因为方便嘛 ,但我个人认为 ,看电视是被动的 , 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 ,也很难自己把它停下来好好看一看 。比 如 ,刚说到的老爷爷 ,若在屏幕上出现自己喜欢的车 ,他能马上反应 并按遥控器暂停画面吗 ?这很难 。而书呢 ,人的主动性更强 ,你喜欢 的地方 ,你只要停驻自己翻阅的手就好 ,想停多久就可以停多久 。书 是可以这样陪伴着你的 ,很温柔 。书的这种功能 ,是我经过这次的选 书才发现的。人生要学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哈。关于这家医院的选书 ,我还没说完 。给病人看的书占一半 ,还有 一半是给家属看的 。阿尔茨海默病给病人带来很多麻烦 ,但是呢 ,病 人的周围 ,尤其是他的家人也会很辛苦 。他们每天几乎没办法休息 , 得一直看护着病人 ,很累的 。这些日子里 ,他们稍微能放松下来的 , 就是把病人送到大夫那儿的几十分钟 。院长希望让这些家属 ,也能在医院里获得慰藉 。那我就想 ,这些人若看到“详解阿尔茨海默病 ”或“护 理老人该如何 ”这类书 ,肯定无法放松 ,搞不好反而感到更大的压力 。 所以我结束采访后 ,在门口附近的书架上 ,放了一些“看天空 ”主题 的绘本 、摄影集以及插图本 。这家医院书架的反响挺好的 ,但我还打 算不定期地去那儿,再听听大家的建议调整调整。这也是必要的。吉井_ 通过采访 ,察觉大家心中的需求 。这听起来不难 ,实际上能 让对方说出要什么样的书,并不是很容易。幅_ 是不容易 。对他们来说 ,我就是一个外来者 ,我不能期待和他 们一见面就能聊出很多心里话 。但这个时候你不能放弃 ,你注意他们 的每一句话 ,总能找出潜藏在他们心里的一丝想法或渴望 。比如 ,一 位老太太得病之后看不懂文字了 ,但她不会直说这个 。我把自己带来 的书给她看 ,刚开始她敷衍我 ,就说“哦 ”或“不错啊 ”,后来不耐 烦吧 ,骂了我一句 :“这些我都看不懂 ,烦死我啦 !”这一句对我来 说很重要 ,我才知道她不想看有文字的书 。还有一位老爷爷 ,和我聊 日常的时候不小心说了一句 :“医院这个地方 ,缺少色情这个元素 。” 你看 ,这一句能告诉我他心底真正的“需求 ”是什么 。有些甲方跟我建议 :“哎 ,您也挺忙的 ,不用来走访 ,做个问卷 就好 。”现在你就知道了吧 ,问卷是没用的 。一定要面对面 ,一个一 个耐心地问下去 。这还有一个秘诀 ,也是为什么不能靠问卷的原因 :你不能直接问 对方要哪一本书 ,也不能问对方喜欢的作家是谁 。这个路子是错的 。 若你问了这些 ,对方当然会期望你的选书项目中有那本书或那位作家 所有作品 。这样的书架 ,没有什么惊喜 ,也没有偶遇 。只能让对方确 认 ,他认识的书在这儿 ,这很无聊 。调查的目的 ,不是要问他认识哪 些作家,是要问出更深层次的需求。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选书师的阅读习惯吉井_ 每一件选书业务 ,都有各自的意义 ,真有意思 。最近在日本 , 选书这个行业也热闹起来 ,2015 年在涩谷开业的“HMV & BOOKS TOKYO”(由本屋 B&B 内沼晋太郎负责选书 )、无印良品也在国内外 开办 MUJIBOOKS(国内部分由松冈正刚任代表的编集工学研究所负 责 选 书 ), 还 有 涩 谷 的 大 型 连 锁 杂 货 店 “ L O F T ” 也 开 始 要 卖 书 * ( 由 移 动本屋 BOOK TRUCK 店主三田修平负责选书 )。冒昧想问一下 ,这 些图书相关服务 ,是能赚钱的吗 ?比如 ,贵司可以靠选书服务负担所 有员工的生活吗 ?幅_ 确实有人怀疑这样能不能赚钱 ,我的回答是可以的 。我们公司 已经开了十年呢 。我们四个人每个月的薪水 、健康保险和养老金 ,若 员工结婚或生小孩 ,还会有一份“祝福 ”,这些都是靠图书相关服务 赚来的 。公告或宣传方面没有花特别的力气 ,我们做出来的书架 、每 次的工作结果,就是我们的广告。吉井_ 为大家选的书,都是您自己看过的吗?幅_ 大部分都是我看过的 。还有 ,BACH 共有四个人 ,至少是其中 一个看过的才会选进书单 。选书之前的采访 、调查完毕后 ,我会把整 个的选书主题和概念都写下来 ,并做大概一百本的图书清单 。根据这 个清单 ,另外三个人各自搜集其余的图书 ,一边商量 、一边阅读做出 整个书架 。这样做出来的合并式书架肯定比一个人做的好一些 ,因为 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太能有一种跳跃 ,会有一种框架 ,做出来的书架很容易给人感觉门槛太高、不太容易出手拿起去读。高木学园。吉井_ 事情这么多,您怎样保证阅读的时间,如何分配?幅_ 我自己每天看书的时间大概两三个钟头 。你觉得多吗 ?哈 ,还 是工作么 。你想想 ,对我来说 ,在办公室里看《周刊少年 JUMP》,也 是工作啊 。(笑 )我看书 ,很少让自己勉强看完一本书 。有时候自己选的一本书 , 看了几页不知为何看不下去。比如我有一次看保坂和志的《未明的斗 争 》,看了一半就停掉了 。若遇到这个情况 ,我把书放在马桶上方 。 我家那里有一个专门的书架 ,把没看完的书都放进去 ,每天都有机会 看到它们 ,总有一天有心情看其中一本的 。《未明的斗争 》我停了四 个月,可一旦有了心情,三天就看完了。吉井_ 所以您是倾向于同时读几本书的“并读 ”派 ,而不是“精 读 ”派 ?幅_ 看情况吧 ,一般情况下 ,我会一口气买下几本书 ,看看这本又 看那本 。看书的心情每天都不一样 ,就像你的身体情况 ,你今天很想 吃肉 ,但明天也许有点感冒 ,就想吃清淡点的东西 ,嫩豆腐上撒点葱 末 ,加生姜那种 。今天也许你很会看重量级大作家的书 ,但明天没心 情,那就看漫画也挺好的。看完的书怎么放 ,若某一本书我觉得很好看 ,那就放在离自己最 近的地方 ,书桌上的书架最前面那些位置 。感觉还好的 ,就放在后面 一点的位置 ,其他就放在另外一个房间 。不过 ,书是不能藏起来的 , 总得要放在能看到的地方 。哪怕是一天只有一秒钟 ,你有机会看到它 的书脊 ,你的大脑就会认出它的存在 ,帮助让你想起它的内容 。对我 来说 ,这就是和电子书不一样的地方 。电子书我也会看 ,挺方便的 。 但看完的电子书 ,我很少再读一遍 。若觉得不错 ,我还是把纸质书买下来 。我自己分析这是为什么 ,我想 ,我还是喜欢自己的生活里能感 觉到书的温度和它具体的存在 。吉井_ 说到电子书 ,有些人认为以后的纸质书需要一种附加价值 。 您认为 ,日后还能够被人所喜爱的纸质书 ,需要什么因素 ?幅_ 没有过多的装饰 ,比较直接表达作者的一种热情和冲动 ,这样 的纸质书人们比较会想留在自己手里吧 。就是没有那种迎合潮流的打 算,而保有创作初期那种热情的书。吉井_ 您最近在看什么书 ?幅_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最近对宗教方面有点感兴趣 ,还有《结 结 巴 巴 读 出 声 的 叹 异 抄 》,这 是 诗 人 伊 藤 比 吕 美解 读《 叹 异 抄 》的 一本书 。此外 ,吉本隆明的几本书 ,漫画家三浦纯的“见佛记 ”系列也 在看 。我呢 ,一旦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 ,就会集中看该领域的几本书 。诗歌 、短歌类的书也在看 。还有 ......哦 ,2013 年的芥川奖作品《ab さんご》,黑田夏子女士的文体很棒 。据说她会把稿子改写几百次 ,比 如 ,这里的助词到底用“が”还是用“に”,她会想得特别仔细 。这种 文章你不能一下子看完,就像把糖果含在嘴里融化,适合慢慢地看。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书中的猎人吉井_ 您看书 ,虽然范围很广 ,但好像还是有一个核心 。怎么看书 , 怎么买书 ,我很容易陷入困惑 。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幅_ 凭感觉就好 ,别那么紧张 。去书店的时候 ,你身上带的东西注 意不要很多 ,东西尽量少 ,至少两只手得是要空着的 。别忘了带钱 , 而且多带一些 。比如你遇到 2800 日元的书 ,比一般的新刊还贵一点 , 但你觉得有点儿意思 ,那么还是要买下来 。这就像猎人一样 ,哪怕你 没听说过这个作家 ,只要你觉得书中的某一小部分有意思 ,那么这个 直觉你是可以相信的 。说到底 ,看书是一种与身体相关的动作 ,你身 体告诉你的直觉 ,是值得相信的 。现在是网络时代 ,大家都忘记聆听 自己的声音。我想至少在书店,你可以好好用你的直觉寻找猎物。还有 ,估计很多人去书店的时候 ,看的书架是比较固定的 。我建 议还是每个书架都要看 ,书店每一个角落你都要走一遍 ,随时注意有 什么书引起你的兴趣 ,就像一只猪在松林里寻找埋在土里的松露一样 。说到读书 ,很多人认为读书越多越好 ,比如“我今年读了两百本 书 ”等等 。看书越多越厉害那种想法 ,我觉得是错的 。是否看完一整 本也不是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 ,一本书里面的某一个部分的文字一直 留在你心中 ,和你一体化的那种感觉 。说白了 ,我们看完一本书 ,里 面的内容多多少少都会忘记的 。不然 ,也没办法看下一本书 ,是不是 ?据说格伦 · 古尔德 * 去世时 ,他枕边只有两本书:《圣经 》和夏目 漱石的《草枕 》。据说他读《草枕 》二十多年 ,读一次 ,又读一次 。《草 枕 》是一篇小说 ,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艺术论 。他那么喜欢 ,也是有原 因的吧 。我觉得他和《草枕 》的这种关系 ,是很幸福的读书状态 。吉井_ 您的购书习惯,是小时候养成的吗?幅_ 是的 。这点我运气很好 ,母亲在这方面挺慷慨的 。小时候 ,离 我家骑车十分钟的地方就有一家书店 ,大概 25 坪 ,按当时的小书店 标准来看 ,就是普通 、中等的大小 。老板欧吉桑基本不管站着蹭书看 的客人 ,不少小朋友还坐在地上看书 ,也很少被赶走 。我当时的每月 零用钱是 500 日元 ,吃些薯片等零食 ,买个模型 ,不出十天就会用完 。 但我从不用担心买书 ,买书的钱母亲会另掏腰包 ,只要告诉店主自己 的名字 ,到月底母亲会付清这个费用 。杂志 、参考书 、小说 、实用书 或漫画 ,只要是书都被允许购买 。我现在想来 ,喜欢捣鼓书架 、把各 种书放在一起,这个源头,应该是小时候养成的。因为年纪小 ,当年信息也比较闭塞 ,我不管对图书的评价 ,也根 本不顾排行榜 ,只要自己觉得好玩或有意思 ,就拿在手里翻阅 。先坐 下看一看 ,若足够有意思 ,想带回家继续看 ,我就把书带到收银台 , 告诉店主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 ,我认识了儒勒 ·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 里 》、斯蒂文森的《金银岛 》,《亚森 · 罗宾智斗福尔摩斯 》也挺让人 兴奋的。这些书,我到现在还留着。茑屋东京六本木店吉井_ 小时候的经历果然很重要 。对了 ,您之前去过北京 ,是吗 ? 幅_ 去过 ,但有一段时间了 ,大概北京奥运会之前去过几次 。当时我是和《BRUTUS》编辑一起去的北京 ,到 798 艺术村和北京几家书 店取材 ;那时 ,好像也去了上海 。对了 ,我挺喜欢中国的 art book, 比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中岛英树》,我觉得挺好看的 。(边说边 从身旁的书架拿起这本重量级图册翻看 )大学的出版部门出了这么豪 华 、厚实而能够让人目瞪口呆的书 ,在日本很少见 。我当时就想 ,大 学的出版部门能表现出这种先进的做法,其实是很健康的状态。后来就没再去中国 ,但这几年去了几次亚洲其他地方 ,因为接到 各地的合作方案 。比如韩国现代汽车 ,他们在首尔办公楼要开设一个 图书室 ,藏书量要达到一万多 。为他们选书的 curator(策展人 )共 有 4 个 ,是从世界各地找来的 ,日本则是莫名其妙选上我 。我负责的 是关于旅行的图书 ,并不是观光指南书 ,而是摄影 、图画等艺术书或 小说 。我不懂韩文 ,平时经手的图书也以日文和英文书为主 ,还有一 些图片为主的外文书 。所以我为他们选书的时候也先提交了一批日英 文图书的书单 ,若有韩文版就直接用上 。我们发现韩国的译介出版特别发达 ,有些图书没有日文版 ,韩文版早就出了 ,很厉害 。另外 ,我 感觉韩国人特别讲效率,从首尔飞来和我聊完,当天就回去了。吉井_ 翻译引进的差别 ,我也感觉到了 。个人感觉中国的翻译出版 种类之多,也超过了日本。幅_ 有意思 。很多事情还是得自己体验过才知道 。最近我去了马来 西亚 ,你知道那边最大的书店是什么吗 ?是纪伊国屋 ,开在首都吉隆 坡的商业中心里,我们负责选书和图书陈列。吉井_ 随着选书服务客户扩展到海外 ,您的感受和在日本国内做事 有何差别呢 ?若文化背景不同 ,一个书架给人的感觉也应该有一点不 一样。幅_ 确实有点不一样 。我参加过 2013年的 Baselworld,是在瑞士举办的珠宝 、手表展 。我的任务是替日本精工公司布置一个 6 米长的书 架 ,主题是“日本的留白 ”,陈列介绍关于枯山水 、Minimal Art(极 简主义 )和日式庭院的图书 。我在那儿接触到了各个地方的客人 ,发 现日本人感兴趣的多是书和书的关系 ,他们想知道这本书的旁边放那 本摄影集 ,是有怎样的关联和考虑 。而大部分的海外人士感兴趣的是 书本身和背后的事情 ,类似这本书作者的经历等等 。我是想 ,尤其是 西方 ,书架摆放方式是 A to Z,以搜索方便为主 。所以像我这样 ,以 书和另外一本书的关系来构成或曰编辑出一个书架 ,算是挺日式的 。 这种书架 ,我们叫“编辑棚 ”。书架的重点在于“关联 ”,要让客人读 出这本书和那本书的关联性和文脉所在 。不过 ,不管是在哪里摆书 ,我还是认为调查 、访问是很重要的 。 刚提到的马来西亚那边的书架 ,也是我进行了走访 ,不止一次哦 ,实 地走访了好几次 。不同地方的书店店员 ,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很有 意思 。那家马来西亚的书店也是 ,那里书店店员的工作节奏和日本一般的书店店员相比 ,慢了许多 。我没有机会和客人聊 ,不过我还是逮 了几次空向书店店员询问,同他们一边商量一边选书。吉井_ 看来,您还是很重视和人直接的沟通。幅_ 那是呀 ,图书的存在意义 ,是被作者之外的另一个人翻开的那 一瞬间才开始有的。书架做得再漂亮,若当地人不觉得好玩而不碰它, 那就没意义了。真心希望那些书架能够被马来西亚的朋友们接受。吉井_ 您对中国的书店感兴趣吗 ?幅_ 有啊 ,很感兴趣 。上次去北京的时候也逛了几家书店 ,我觉得 中国人对编辑还是有敏锐的 taste 和热情 ,我很喜欢 。不管是从成本 还是思考方式来看 ,他们做的杂志和书 ,都有那种超乎预想的感觉 , 很有意思 。有机会我蛮想去中国做点事情 。你回去北京帮我多多跟人 家宣传啦 。(笑 )吉井_ 若太多人来找您怎么办 ?幅_ 欢迎欢迎 。可能合作方式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 ,但以我到现在 的经验 ,整个亚洲人的感觉都挺接近的 。希望下次在北京能和你一起 喝喝酒 。吉井_ 好,下次北京见。本文经授权选自吉井忍《东京本屋》世纪文景 20016年8月出版-END-出版机构或作者来信来稿请发更多书单读神来了|
阳台晒书|
书谍日报|&&&&&&&&&&绿茶书情|
& 友书可读|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只负责告诉你有哪些好书可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桑园旁边的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