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基督教协会琪鸡岗墓地如何去

更多教会内容
更多事工内容
更多神学内容
更多社会内容
更多文化内容
更多家庭内容
更多商业内容
更多环球内容
更多专栏内容
2013年广州基督教各堂(点)受难节、复活节活动一览表
来源:广州市基督教两会网站
二O一三年广州基督教各堂(点)受难节、复活节活动一览表
日期、时间
月日上午:
月日晚上:
月日晚上:
月日上午:
月日上午:
月日中午:
月日下午:
月日下午:
月日晚上:
受难节崇拜
受难节爱筵
受难复活节赞美会
纪念救主复活主日崇拜
纪念救主复活主日崇拜
纪念救主复活主日崇拜
纪念救主复活主日崇拜
纪念救主复活主日崇
复活节赞美会
月日下午:
纪念救主受难聚会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上午:月日晚上:
纪念救主耶稣受难烛光默想会
复活节聚会
复活节聚会
复活节聚会
月日上午:月日上午:月日上午:
受难节崇拜
复活节主日崇拜
复活节普通话聚会
月日中午: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中午:月日晚上:
纪念主基督耶稣受难默想聚会
纪念主基督耶稣受难、复活圣乐崇拜
纪念主基督复活崇拜
纪念主基督复活崇拜
纪念主基督复活崇拜
月日上午: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中午:
纪念救主基督受难日聚会
纪念救主基督受难烛光赞美会
纪念救主基督复活主日聚会
纪念救主基督复活普通话聚会
月日上午:月日上午:
受难节聚会
复活节聚会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下午:
纪念耶稣基督受难默想会
纪念耶稣基督复活崇拜
纪念耶稣基督复活崇拜
月日中午:月日上午:月日中午:月日中午:
复活节圣乐会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下午:
纪念救主基督受难日崇拜
纪念救主基督复活日崇拜
纪念救主基督复活日崇拜
月日下午:月日下午:
纪念救主基督受难日崇拜
纪念救主基督复活日崇拜
月日下午:月日上午:月日下午:
受难节聚会
复活节聚会
复活节聚会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下午:
基督受难默想崇拜
基督复活感恩崇拜
基督复活感恩崇拜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上午:
纪念基督受难聚会
庆祝基督复活聚会
庆祝基督复活聚会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上午:
基督受难默想崇拜
庆祝基督复活聚会
庆祝基督复活聚会
月日下午:
庆祝基督复活聚会
南沙区榄核点
月日晚上:月日下午:
纪念耶稣受难聚会
复活节聚会
月日上午:月日晚上:月日上午:
受难节崇拜
受难节崇拜
复活节崇拜
月日下午:
复活节崇拜
月日上午:
复活节崇拜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月日下午:
受难节聚会崇拜
复活节崇拜(粤语)
复活节崇拜(国语)
月日晚上:月日下午:
受难节聚会崇拜
复活节崇拜
月日上午:
复活节崇拜
月日下午:月日上午:
记念主受难聚会
庆祝主基督复活感恩崇拜
月日下午:月日下午:
记念主受难聚会
庆祝主复活感恩崇拜
月日下午:月日上午:
记念主受难聚会
庆祝主复活感恩崇拜
月日下午:月日下午:
记念主受难
庆祝主复活感恩崇拜
月日晚上:月日上午:
纪念救主受难擘饼聚会
庆祝救主复活主日崇拜
月日上午:
受难节聚会
月日上午:
受难节聚会
广州市基督教两会
月日上午:
省墓(大窝岭坟场)
省墓(琪鸡岗坟场)
复活节大连玉光堂活动安排:24日(周日)棕枝主日(四场);周一、周二下午有培灵会;周三晚上祈祷会;周四晚上活动(春雨负责,在主堂);周五纪念主耶稣受难圣餐礼拜(早8:00-9:00、晚18:00-19:30);周六望复活-烛光礼(晚18:00);周日(即31日)复活节,有四场圣剧在主堂。更多教会内容
更多事工内容
更多神学内容
更多社会内容
更多文化内容
更多家庭内容
更多商业内容
更多环球内容
更多专栏内容
广州基督教会举行2013年度省墓崇拜
来源:广州基督教两会网站
广州基督教会举行2013年度省墓崇拜
广州基督教会举行2013年度省墓崇拜
日,值受难节与复活节之间的周六,广州市基督教两会组织全体广州教会全体同工,分别在广州基督教大窝岭及琪鸡岗坟场举办了本年度教会省墓崇拜。
在大窝岭的省墓崇拜由广州市基督教救主堂主领,由该堂副主任曾善美牧师主礼,赵立道同工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证道。500余人参加了该场崇拜。
在琪鸡岗的省墓崇拜由广州基督教芳村堂主领,由该堂宣教师潘玉珍同工主持,该堂同工郑怡宣教师以《复活的盼望》为题证道。200余人参加了该场崇拜。
在省墓崇拜中,广州基督教办公室同工还特别向西人传教士墓地敬献了鲜花,并缅怀先人的脚踪。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台湾一位牧师去世之后,他的经历却仍可以活生生的活在我们中间。日前,台湾一位去世的牧师之子,为父亲建造了一座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墓碑,以纪念父亲的“恩宠一生”。手机 广东省情网 | 宗教志
《宗教志》
一、慈 善 事 业 ??
基督教的慈善事业,多以老、弱、病、残及社会底层群众为对象,如育婴堂、幼稚园、安老院、瞽目院、聋哑学校和麻风病院等。在发生战争、饥馑和其他自然灾害时期,教会常常进行多种救济活动。到民国38年(1949年),仅在广州基督教差会就设有各种慈善机构10所以上,省内其他地方的这类机构更多,无准确统计。建国后,以往机构由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接收或停办,有的教会又陆续开办新的服务性事业。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有进一步发展。
1.?两广浸信会恤孤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广浸信会联会湛罗弼牧师倡议在广州开办恤孤院,收容信徒的遗孤加以教养。经广西梧州开会获得通过,并选出湛罗弼和杨海峰等为董事,即时捐得800余元为开办费。清宣统三年(1911年),又筹得建筑费3000余元(湛夫人捐1000元),便在广州东山购买土地,兴建院舍。民国8年(1919年),恤孤院改称孤儿院,郑杏圃为院长,张立才任义务院长。民国11年(1922年),张立才辞职,请冼慰民任干事。民国19年(1930年)前后,沙河新院建成,孤儿院便从东山迁往沙河,并自办小学。民国25年(1936年)唐化日接任院长,致力改善在院儿童的健康与营养问题。民国27年(1938年)广州沧陷前,全院儿童由教师率领沿西江撤退,在肇庆莲塘渡过了8年抗战的困难时日。抗战胜利后,许韶阳担任院长,经他不懈努力,得到美南差会的资助和信徒与社会人士的捐献,才使残破不堪的孤儿院得以恢复。建国后,由民政部门接办。?
2.?浸信会慕光瞽目院? 由浸信会宣教士惠理敦女士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后经纪好弼夫人接办,在广州东山建一院舍,有院地180平方米,经费由美国兰山大学浸信会一小组信徒负责。民国24年(1935年),纪夫人因年老失明回美国休养,将院务移交给中西人士合组的一个委办会代理,经费来源照旧,全年经费约7000元。当时有女学生70名。学生功课有宗教、音乐和织工等。建国后,该院由人民政府接办。?
3.?两广浸信会安老院? 原是东山浸会的事业,民国11年(1922年)8月,在美经商的会友卢连提议筹办老人院,并捐1000元作为创办经费。民国13年(1924年)卢连又在中美各地募得港币1.6万余元。教会选出冯达纯、钟树荣等9人为筹委,规划建院工作,购得广州东山河东街冯达纯新建的平房四间,经装修后于民国15年(1926年)9月13日举行开幕礼。当时入院的有李二婆等6人。民国17年(1928年)东山教会将安老院送与两广联会接办。民国21年(1932年)在沙河另建新院,遂卖掉旧院。新院可收容老人50名。民国27年(1938年)广洲沦陷后,老人一度寄住两广浸会医院。抗战胜利后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恢复院舍,增添设备,重新开院。建国后,由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管。?
1.?广州仁爱社会服务中心 ?1985年4月,由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及广州市基督教协会发起组织的一个由基督徒主持、非牟利性质的社会福利服务团体,宗旨是联合海内外热心社会服务人士,为祖国“四化”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尽力。会址在中山四路34号(原惠爱堂堂址)。仁爱中心组织设董事会、正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之职,办公室有专职人员7人,另有义工多人。董事长是正宝杰牧师(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广州市基督教协会代会长)。经费自筹,主要来自海内 外人士及团体的捐助。服务中心于1985年5月,在东山堂牧师楼办东山园招待所;1988年9月
,又在仁爱中心内办仁爱幼儿园;1989年4月,设立为老人服务的“松柏俱乐部”,有体能
锻炼室、文娱康乐室、理疗室、交谊厅等,会员431人,其中退休工人占43%,另有青少年会 友339人。仁爱社会服务中心自1985年5月成立至日,接待来自美国、英国及港 澳台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约327批、1451人次。?
2.?仁爱幼儿园? 现已改为普通幼儿园。专门吸收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HB2Ag)儿童,为全省第一家。该园是一间兼有教学、治疗、科研综合性质的幼儿园。园址在仁爱中心内。1988年9月建成开学,园地约547平方米,有两幢两层楼房,课室6间以及医疗室、办公室、工作人员卫生间(含衣帽间、淋浴室、厕所)、厨房(生间、熟间、配餐、消毒、储物5室),污水处理池和工作室等,还有供儿童活动的小操场,除备有大型玩具、钢琴、手风琴等教学设备外,还有雪柜、高温消毒炉等设备。仁爱幼儿园于日招收首期学生100人,分大、中、小3个班。1990年扩至5个班,入学儿童205名,年龄3—6岁。学生以工厂企业工人最多,有75人,占36%;工商业从业人员家长66人,占32%。该园得到广州市传染病院指导,派出主任医生林静娴驻园工作。幼儿园对入园儿童实施医学监护,定期复查肝功能,尝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开展一些医学科研工作,尝试通过观察和实践寻找一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广州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曾给予多方鼓励和支持,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广州市宗教事务处、文教办、卫生防疫站、教育局、卫生局、市托幼办和东山区托幼办、东山区委、东山区人民政府和芳草街办事处也给予多方面大力支持。香港、海外有关团体和人士或捐赠款项,或亲自前来参观访问。?
3.?教会坟场 ?基督教各公会或礼拜堂置有坟场多处,供信徒身后安息。原在广州市先烈路黄花岗附近,有二望岗、三望岗、茶树岗、马蹄岗(包括六堂四公会坟场)。民国25年(1936年)4月,中华基督教会六堂(仁济、中华、七株榕、芳村、黄沙、东山)在北郊土狗窿设公共坟场,面积540平方米。还有二望岗万善堂坟场、永福村美以美会坟场、沙河崇真会坟场、东朗白鹤洞堂坟场、海珠区燕子岗播道会与远东宣教会坟场、石溪水上福音坟场、南石西(今广州市塑料二厂)西人坟场等,建国初期被保留下来。日,经市政府同意,在白云区银河乡琪鸡岗拨出部分土地作为基督教公墓地点。1956年,因建设需要征用上述教会坟场,由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拨回广汕公路银河火葬场左边的琪鸡岗、银河革命公墓右边的宝鸭岗及广从公路旁的大窝岭等3处作为广州基督教公墓所在地,由广州市基督教协会管理,原有教会坟场多于1959年迁基完毕,只有原播道会、崇真会及西人坟场的坟墓尚余部份未迁。至1998年, 教会坟场有琪鸡岗和大窝岭两处。?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基督教徒 墓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