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寺现在还在建设持国天王殿殿吗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据《营口县志》记载楞严寺:&嗣于十三年(1924年)春规划地基鸠工突起一座梵正宫殿……。该圭工程既竣业于二十年(1931年)秋九月间开光&楞严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共有佛殿99间,为东北&四大禅林&之一。楞严禅寺位于辽宁省营口市新兴大街,是辽宁省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寺院呈规则长方形,南向,南北长164米,东西宽49米,占地8036平方米。1985年,由市传教协会主持重修。楞严禅寺始建于1922年,1931年竣工。是倓虚法师多方募化经费在原佛教宣讲堂旧址上建成的。据传,当时浙江宁波观宗讲寺倓虚法师来 营口宣讲佛经,产生在该地建寺的构想,即与众人商讨,逐在此修建禅寺。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南北一线排在寺院 中轴线上,两侧有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殿。山门为双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左右各有一耳门。越过山门便是一进院落,钟鼓二楼坐落于院前东、西两侧。钟、鼓楼皆为歇山双层飞檐楼阁式。钟楼正梁悬吊一兽首环铸铁大钟,重约二吨,钟上铸有&营口楞严禅寺&铭文。建在高一米馀花岗岩条石台基上的天王殿,大殿前后有廊,后廊有一明间。殿内原来雕有弥勒佛一尊,其后有韦驮站像,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塑像造形生动。二进院落的正殿--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面阔五间, 硬山式建筑。正脊、两侧为游龙戏珠浮雕塑,正中为塔式火珠,小塔正中,明镜高悬,银光灿灿.原殿内正中雕释迦牟尼佛像,右为东方药师佛,左为西方阿弥陀佛。两侧则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像,大佛端庄肃穆,罗汉千姿百态。这些木雕像今已不存,现陈列于殿内的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等铜铸佛像。铜铸十八罗汉是东北地区现存较完整的一组,这些佛像神态不一,栩栩如生,为大雄宝殿增色不少。这里还是一处庙会活动的场所,营口地区至今仍保持赶庙会的习俗,每逢旧历四月十八,远近百里的僧俗人士不计路途遥远,数百上千人会庙内,是时寺内香烟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成了一年当中寺内最兴旺、最热闹的日子。第三进院落正中的藏经楼是寺院内最后部的一座建筑,原楼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为二层硬山券棚抱厦式建筑,楼内设有通风道,阁内干燥,适于存放经书,原藏有哲学、医药、地理等各类书籍和经卷数千册。藏经楼因1975年辽南地震遭受损坏,从1979年开始重建。重建后的藏经楼改为歇山式、大屋顶、四面回廊楼阁。寺院内还有配殿四座立于院落两侧,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形成一组完整的寺院建筑群。楞严寺该建筑群的独特之处是各殿均是用磨制的花岗岩条石砌筑台基,用青砖磨砖对缝砌成墙壁,施工极为讲究、精细。寺内供有西藏佛舍利一粒,倓虚法师舍利五粒,珍藏有《龙藏》、《大藏经》各一部。1979年,楞严禅寺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注百科官方微信:hudong_baike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百科资讯
保存二维码
分享词条给好朋友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风雨楞严寺
&&&&&&&&&&&&&&&&&&&&&&&&&&&&&&&&&&&&&&&&&&&&&&&&&&&&&&&&&
远去足音忆旧影&
钟鸣鼎磬断肠情
&&&&&&&&&&&&&&&&&&&&&&&&&&&&&&&&&&&&&&&&&&&&&&&&&&&&&&&&&&&&&&&&&&&&&&&&&&&&&&&&&&&&&&&&&&&&&&&&&&&&&&&&&&&&
&&&&&&&&&&&&&&&&&&&&&&&&&&&&&&&&&&&&&&&&&&&&&&&&&&&&&&&&&&
风 雨 楞 严 寺
&&楞严寺是我家乡的一坐庙宇。记得小的时候,每逢阴历4月初8,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为佛祖释迦牟尼过生日。这里简直就是热闹的海洋。那时,我对寺庙的感情并不深。更主要是热闹和好奇,有一种童心未泯的感觉。小商小贩的叫卖。使我积攒的一些零用钱变成了玩具刀和一些印着各种神仙鬼怪的小人图案的硬纸片。而对那些善男信女烧香拜佛并不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大,那座庙宇始终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那一代代僧人的晨钟暮鼓。一代代善男信女的烟火纷绕,祈求来世今生的平安世界。构成了半个世纪楞严寺的风雨岁月。
过去的营口,曾经是一个小渔村。自明代发祥以来,因靠渤海辽河,逐渐发达起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殖民者的入侵,辟营口为商埠。东西方列强纷至沓来。昔日的渔村逐渐演变成为名噪中外的水陆码头。我们无法想象当年的老营口的繁华似锦。
富而建庙。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座传播佛教教义的宣讲堂。当年,一个叫王寿春的人开始了在营口修筑楞严寺庙宇的计划。这里曾经是日本人管理的一块菜地。进入二十年代,宣讲堂首倡修庙,经当时的政府批准,破土动工。历时十载,于公元1931年8月落成开光。山门悬挂巨匾一块。由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题字的“楞严禅寺”
悬挂在山门之上。
&走进楞严禅寺。我们看到楞严寺共有佛殿99间,站地一万多平方米。全寺气势辉宏,山门中各式各样的大屋檐,琉璃瓦顶金碧辉煌。东西建有钟鼓楼巍峨壮观。正面的天王殿更是造型生动。
那二进院落的大雄宝殿气宇轩昂,各种佛像塑造的栩栩如生。这是一种佛教文化的艺术体现。
楞严寺的藏经楼共存有明清版本的经卷七百二十种。其中,有最著名的全部《金刚经》,全部,《大藏经》为藏书中的精品。
楞严寺建寺以来,香火不断,每年有大批的善男信女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烧香拜佛,好不热闹。文革前,这里是一座佛教的圣地。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打破了这里的寂静。鞍山的红卫兵来到这里,将这里的佛像等物统统打坏。1975年,营口市又遭遇海城大地震。藏经楼在地震后被拆除。这里成了文化系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馆。展出一些英雄人物事迹的展览馆。而我在这时从农村选调回城来到这里。
那是一个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踏进了楞严寺。
经过一场天灾的洗礼,楞严寺一片颓败。破旧的山门。残破的大殿。倒塌的藏经楼显得是那么的的凄凉。配殿里存放着各种佛像。还有一个殿里放着许多图书馆的藏书。
寺外一片低矮的平房里,还有几个年老体弱的僧人,在那里苟活着。周围的王家花园里是杂草丛生,脏水横溢。一到下雨天,到处是坑坑洼洼的臭水沟,蚊虫满天飞。
听我的同事讲,文革期间,鞍山的造反派叫“横空出世”的组织来到营口破四旧。而后,又有许多造反派到这里破四旧。文革期间,庙宇遭到破坏是十分常见的。但据说,藏经楼的图书被国家调走保护了起来。由郑孝胥写的“楞严禅寺”的匾也不知道被仍到什么地方。这是一场文明的浩劫。佛教的普渡众生也躲不过去这一劫。
藏经楼在一场大地震中倒塌,那旁边屋里住着的几个小孩和老人被砸死。这又成了一场天灾酿成的人祸。
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当人们反思自己的过错时,那场浩劫岁月结束了。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占据在庙里的那些文化单位搬了出去,国家又拨了专款重新修缮庙宇,和尚们又回到了这里,开始了出家人新的生活。这里又是香火不断,每年到了庙会时节。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到这里烧香拜佛,好不热闹。
楞严寺旁又修起了一坐宝塔,巍峨壮观。成了一大景观。庙宇的周围也修建了一座漂亮的公圆。还有回廊曲水,静静的湖面,游船在上面川流不息。假山把这里点缀的十分漂亮,楞严寺经历了一场风雨后,又回到了平静的岁月。
历史的反思时时在我的头脑里萦绕,我们一次又一次不能面对着惨烈的一幕是多么荒唐可笑。我们自己的文明一次又一次的衰落。愚昧无知的变革的到来是那么的唐突。从一座寺庙的风雨岁月的变迁,验证着对往事的回想。我们为什么创造了它,而又去破坏它。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吧。
从古代巴比伦神像的残垣断壁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火焰,当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刻。破坏的爆炸声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有破坏就有创造,也许这就是历史吧。
楞严禅寺,我家乡的一座庙宇,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
2005年于镜湖之畔家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左云县 楞严寺
发布时间:
左云县政府网
<a href="../../xhtml/javascript:;" onClick="if(parseInt($('#content p,#content span,#content div').css('font-size'))
(图为:解放前被毁的楞严寺)
位于左云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近7000平方米。寺院山门为砖砌悬山顶式,门内两侧有四大天王神像;前院是主持僧人斋舍;二院是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是香亭,大殿为垂檐歇山顶,殿内释迦牟尼雕塑像居正中,十八罗汉陈列两旁;三院是毗卢殿,上奉毗卢,前有弥勒佛像;四院是白衣殿,观音菩萨身坐莲花池,手持佛珠,仙女排列两旁;后院是藏经阁,三层木结构高约17米,呈方形,前有明柱6根,柱基是石鼓盆。三层楼顶为歇山顶式,拱斗托檐,四角镶嵌龙头,口含铁环,下垂铜铃,琉璃瓦、脊兽。每层有名人题匾,一层檐匾曰“人间天上”,二层曰“天竺圣境”,三层曰“空中楼阁”。在一楼内,四角塑有飞天神像,腾空护法;二楼四周陈列藏经橱窗,是诵经场地;三楼有释加牟尼、韦陀铜像和其他雕塑佛像共居。寺的西跨院为十殿阎君庙堂。整个寺院殿宇台阁57间,大小神佛雕塑像718尊,壁画总面积600平方米。在二层藏经阁内原存有明万历时相传吴道子所绘佛帧四张和崇祯十四年(1641)《妙法莲花经》一部七卷。
该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万历、天启、清康熙年间和咸丰九年(1859)有过六次扩建、重修,民国35年(1946)秋焚毁。
<img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300" height="200" src="http://www./Article/UploadFiles/7.jpg"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p=""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楞严寺)
2006年,该寺由民间发起重修,重修后的寺院,原貌依然,景象一新。远望之,飞檐重叠,丹壁交辉,气势恢宏,甚为壮观。占地252亩。新增广场、公园、观景台、戏楼等景点,成为塞上又一胜景。
责任编辑:zb楞严禅寺 - 营口地名趣谈 - 营口市图书馆
营口民间传说
营口自然风光
营口名胜古迹
营图大事记
营口史话轶闻
营口地名趣谈
营口老地方
最新热点词汇及事件
节日纪念日
学海轻舟2005年
学海轻舟2006年
学海轻舟2007年
学海轻舟2008年
图书推荐第一期
新刊推荐第一期
期刊电子版
报纸电子版
活动报道2005年
活动报道2006年
活动报道2007年
活动报道2008年
成员单位简介
写作与应用
2016年期刊名录
图书推荐第二期
图书推荐第三期
图书推荐第四期
图书推荐第五期
图书推荐第六期
图书推荐第七期
图书推荐第八期
图书推荐第九期
图书推荐第十期
图书推荐第十一期
图书推荐第十二期
图书推荐第十三期
图书推荐第十四期
图书推荐第十五期
图书推荐第十六期
图书推荐第十七期
图书推荐第十八期
图书推荐第十九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一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二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三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四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五期
青少年专栏
活动报道2009年
新书推荐第二十六期
展播厅节目预告
与科学发展同行百题知识
新书推荐第二十七期
学海轻舟2009年
新书推荐第二十八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九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一期
新书推荐第三十二期
新书推荐第三十三期
新书推荐第三十四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五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六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期总第37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2期总第38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3期总第39期
团支部工作动态
中央领导论青少年工作
中国共青团史
团中央领导讲话
团支部活动
共青团知识
团支部工作
新书推荐2010年第4期总第40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5期总第41期
学海轻舟2010年
新书推荐2010年第6期总第42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7期总第43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8期总第44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9期总第45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0期总第46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1期总第47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2期总第48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期总第49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2期总第50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3期总第51期
展览服务通知
学海轻舟2011年
图书馆联盟
新书推荐2011年第4期总第52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5期总第53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6期总第54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7期总第55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8期总第56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9期总第57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0期总第58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1期总第59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2期总第60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1期总第61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2期总第62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3期总第63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4期总第64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5期总第65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6期总第66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7期总第67期
《世说新语》
《动画西游记》
抗日小奇兵
《口号振奋中国》
《罗荣恒》
《任弼时》
《伍味草堂》
《走遍中国》
《走向和谐》
伟大的历程
七集系列片《破冰》
十六集系列片《解放战争》
民谣吉他弹唱“风”
永远的丰碑
红色历史文化专题片
新书推荐2012年第8期总第68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9期总第69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10期总第70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11期总第71期
文化共享杯
新书推荐2012年第12期总第72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期总第73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2期总第74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3期总第75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4期总第76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5期总第77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6期总第78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7期总第79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8期总第80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9期总第81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0期总第82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1期总第83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2期总第84期
活动报道2010年
活动报道2011年
活动报道2012年
活动报道2013年
历史上的今天
学海轻舟2012年
学海轻舟2013年
新书推荐2014年第1期总第85期
活动报道2014年
新书推荐2014年第2期总第86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3期总第87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4期总第88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5期总第89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6期总第90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7期总第91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8期总第92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9期总第93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10期总第94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11期总第95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12期总第96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1期总第97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2期总第98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3期总第99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4期总第100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5期总第101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6期总第102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7期总第103期
活动报道2015年
新书推荐2015年第08期总第104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9期总第105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10期总第106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11期总第107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12期总第108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1期总第109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2期总第110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3期总第111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4期总第112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5期总第113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6期总第114期
活动报道2016年
新书推荐2016年第07期总第115期
年度计划和年报
新书推荐2016年第08期总第116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9期总第117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10期总第118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11期总第119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12期总第120期
2017年期刊名录
新书推荐2017年第01期总第121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2期总第122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3期总第123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4期总第124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5期总第125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6期总第126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7期总第127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8期总第128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09期总第129期
新书推荐2017年第10期总第130期
营口地名趣谈
[发布时间:]&[已浏览:1560次] [文章来源:李桂椿]
&&&&楞严禅寺,也称楞严寺,取楞严经之意而得名。为埠内主要佛门寺庙之一。遗址位于现站前区境内、通惠门市场北邻。其名声传至关内海外。&&&&据《营口县志》记载楞严寺:"嗣于十三年(1924年)春规划地基鸠工突起一座梵正宫殿……。该圭工程既竣业于二十年(1931年)秋九月间开光"楞严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共有佛殿99间,为东北"四大禅林"之一。&&&&楞严寺建筑古典雅静。内有院墙、山门、钟楼、鼓楼、佛殿、藏经楼。全寺布局由南向北分三进院落。第一进院为天王殿,第二进院为大雄宝殿,第二进院为藏经楼。此外还有配殿四座。&&&&山门,又称三门,为重檐歇山式屋脊,琉璃瓦顶,彩耀眼。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进山门即一进院。左右便是相隔东西的钟楼和鼓楼,内有大钟和大鼓。钟鼓楼为双层梁飞檐式,顶部四边翘起。 &&&&正面为天王殿。殿身建筑在石台上,硬山屋脊,屋脊鸱尾上弯形龙尾外弦并插宝剑。殿堂内侧两侧供奉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手执各种神械。正中弥勒佛樟木神像端坐其上,金光耀眼。弥勒佛神像后悬韦驼菩萨画像。&&&&向北为第二进院,便是大雄宝殿。这是楞严寺的主要建筑,人们进香拜佛的主要殿堂,座落在寺内中心位置。其结构特点为大木架硬山式,殿脊正中设火明珠一颗,殿身高于天王殿。大雄宝殿内正面并坐神像三尊,居中者释迦牟尼,左边为药师琉璃光佛,右边为南无阿弥陀佛。下设坛座,刻有西游记图案。释迦牟尼神像后有观音菩萨画像一幅。其殿两旁十八罗汉神像排列。殿东侧配殿设关帝神像一幅。除此还有风薄铜佛神像、鎏金千手千眼佛等。整个寺院收藏大型佛像42尊(幅)。&&&&三进院便是藏经楼。主要是收藏楞严寺中的经卷、书籍等。该楼当时收藏明、清版本经卷720余部。藏经楼原为硬山式屋脊、二层,七架檩抬梁式屋架,楼南北均有栏杆。1975年营口地震时山墙损坏,之后,重建藏经楼,现已不是原来模样。此外,楞严寺内还有四座配殿,均为单面明柱,七架檩抬梁式屋架。&&&&楞严寺修建以来,寺内香火不断,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释迦牟尼生辰日),寺内大开道场,寺外搭台唱戏,热闹非常,焚香进供者络绎不绝,寺内方丈、僧尼忙得不可开交。"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一切庙事活动。&&&&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楞严寺开光之日以解放之前先后有三任方丈。第一任方丈禅定,原籍浙江,曾在宁波观宗寺剃度为僧,此时为楞严寺鼎立盛时期。二任方丈智眼,接替禅定,不足两年。第三位乐果,是宣讲掌"四少"之一陆炳南,但他因故推辞,未能接任,随禅定到处讲学,解放前夕,陪同禅定到上海,后转赴香港。&&&&楞严寺自修建至本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完好,"文化大革命"初期寺内佛像、经卷遭受损毁和破坏。画卷、经卷及各种珍品存数无几,损失惨重。1978年后,国家拨款逐年修复楞严寺。日楞严寺举行重新开光盛典,至此楞严寺香火又旺盛起来。
主办单位:营口市图书馆&&版权发布: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王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