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遵义 红军长征会议的重大意义,

1.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C)军。A.一B.二C.四2.(C)后,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三湾改编3.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央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A)。A.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B.军长C.总指挥4.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了(C)的光辉思想。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工农武装割据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思想的著作是(C)。A.《井冈山的斗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反对本本主义》6.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A)。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7.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C)。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B)。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西于都9.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B)。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土地革命时期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名称是(B)。A.劳动童子团B.共产儿童团C.少先队儿童团11.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因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位同志年龄稍大,被大家尊称为“五老”。他们中有(B)人参加了长征。A.3B.4C.512.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C)次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A.3B.4C.513.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C.毛泽东周恩来14.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A)。A.“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C.“逐次转移,各个击破”1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C)。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16.党内(A)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是造成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A.“左”倾冒险主义B.经验主义C.主观主义17.红军长征的原因(B)。A.日本的入侵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北上抗日18.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B)撤离,开始长征。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福建上杭1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20.红军长征后,敌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B)道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A.3B.4C.521.当中央红军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C)余人。A.5万B.4万C.3万22.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A)天险,占领了遵义。A.乌江B.湘江C.大渡河23.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C)。A.两河口会议B.俄界会议C.遵义会议24.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A)。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25.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26.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C)。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C.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27.遵义会议取消了(C)的最高军事指挥权。A.王明、博古B.李德、王明C.李德、博古28.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特征是(B)A.经验主义B.教条主义C.盲动主义29.遵义会议结束了(A)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30.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A),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A.四渡赤水B.湘江之战C.娄山关之战31.长征途中,红军(b)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A.强渡乌江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32.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C)。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33.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大渡河,南攻北堵,围歼红军,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B)第二。A.项羽B.石达开C.李秀成34.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A)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A.22B.19C.1735.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A),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A.泸定桥B.赵州桥C.卢沟桥36.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A.长板山B.梦笔山C.夹金山37.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过几座大雪山,到达(A),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A.四川懋功B.四川安顺场C.四川甘孜38.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从四川松藩的毛尔盖出发,经(C)天艰难跋涉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A.15B.6C.739.中央红军(红军陕甘支队)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在甘肃宕昌县(A),得到了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A.哈达铺镇B.榜罗镇C.吴起镇40.(C)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A.包座战役B.突破腊子口C.直罗镇战役41.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命令一部分红军南下重过草地而导致重大伤亡,红四方面军由8万余人减为(A)。A.3万余人B.4万余人C.5万余人42.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C)。A.两河口会议上B.沙窝会议上C.俄界会议上43.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b)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A.朱德、叶剑英B.朱德、刘伯承C.陈昌浩、徐向前44.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B)胜利会师。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45.日,根据中央命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C)任总指挥。A.任弼时B.关向应C.贺龙46.红军长征后,项英、(A)等领导的八省游击战争,在长江南北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A.陈毅B.杨靖宇C.刘志丹47.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A)。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48.日,中央红军到达(C),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A.陕西延安B.四川甘孜C.陕北吴起镇49.二万五千里是(A)所走的长征路程。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50.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全国(B)个省区。A.10B.11C.1251.参加长征的共和国元帅有(B)人。A.10B.9C.852.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将领是(B)。A、陈赓B、粟裕C、徐海东53.诗词(C)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后,行至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写的。A.《七律?长征》B.《念奴娇?昆仑》C.《沁园春?雪》5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登上(B)时的咏怀之作。A.长城B.六盘山C.娄山关55.在红军长征中,(A)是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唯一报纸。A.《红星报》B.《拂晓报》C.《先锋报》56.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的红军领导人(B)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著作。A.叶挺B.方志敏C.夏明翰57.(B)在长征途中创作了24幅写生,成为记录长征唯一的形象史料和珍贵的艺术品。A.廖承志B.黄镇C.舒同58.今年7月19日是《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诞辰(A)周年。A.101B.95C.9059.长征途中,在娄山关战斗中指挥部队担任主攻的南阳籍将领是(C)。A.李雪山B.谭政C.彭雪枫60.1932年10月,红(C)方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向西转移,途经南阳的新野、邓州、内乡、淅川等地。A.二B.三C.四61.1932年11月,红(B)军在战略转移中经过桐柏、唐河、方城、社旗、南召等县,进入伏牛山区。A.二B.三C.四62.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退出(A)开始长征。A.豫皖苏区B.湘鄂川黔苏区C.川陕苏区63.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从(A)何家冲开始出发长征。A.罗山县B、新县C、光山县64.红二十五军途经南阳时,为红军当向导的鄂豫边委书记是(B)。A.郭述申B.张星江C.姜宗仁65.中央红军长征牺牲了约多少人?(C)A8万B12万C17万66.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A)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A.甘肃会宁县和甘肃静宁县B.甘肃静宁县和陕北吴起镇C.甘肃会宁县和陕北吴起镇67.三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渡黄河西进,经艰苦转战,一路由(B)领导,在党中央关怀下经营救进入新疆,后回到延安。A.董振堂B.李先念C.陈云68.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至5月,红一方面军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了(A)。A.东征B.西征C.北征69.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A)第八路军。A.国民革命军B.抗日先遣队C.抗日先锋军70.“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出自毛泽东的(A)一文。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C.《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71.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多少省?(A)A11B12C1472.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时间?(A)A.1936年B.1935C193773.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C)A棋盘山B岷山C六盘山74.红军长征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B)A四渡赤水B抢渡金沙江C遵义会议75.“十大元帅”中谁没参加过长征(A)A陈毅B林彪C彭德怀76.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C)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导致长征的开始?A.三B.四C.五77.长征起始点为(A)A.瑞金B.湘西C.遵义78.长征大致时间为(B)A.1933年至1935年B.1934年至1936年C.1935年至1937年79.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间为(A)A.1936年10月B.1936年11月C.1936年12月80.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点为(C)A.甘肃B.遵义C.陕北81.第五次"围剿"时间大致为(C)A.1933年3月B.1933年6月C.1933年9月82.红军长征开始后第一仗是(B)A.瑞金战役B.湘江战役C.平型关战役83.湘江战役红军人数削减了约(B)A.2万人B.5万人C.7万人84.遵义会议的时间为(A)A.1935年1月B.1935年7月C.1935年12月85.遵义会议时红军人数约为(B)A.1.7万人B.3.7万人C.5.7万人86.遵义会议后红军决定(B)A.南下B.北上C.东进87.红军共渡过(C)次赤水河A.两次B.三次C.四次88.经过娄山关时,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B)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A.周恩来B.毛泽东C.王明89.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A)地区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会议A.会理B.上海C.瑞金90.蒋介石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B)"。A.孙中山B.石达开C.洪秀全91.至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A)渡过了大渡河。A.泸定桥B.古北口C.安顺场92.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为(B)A.小金山B.夹金山C.大金山93.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C)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A.一B.二C.四94.6月12日,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A)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A.张国焘B.王明C.博古95.8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A)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A.张国焘B.王明C.博古96.毛儿盖会议后,红军进入了(B)大草原A.上甘岭B.毛儿盖C.漠北97.日,(A)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以武力分裂和危害党中央。A.张国焘B.汪精卫C.李德98.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是(C)A.徐州会战B.四渡赤水河C.突破腊子口99.(B)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伦吣嗤琛=鹕乘脑蒲屡蠖汕藕崽骱8册荷角Ю镅缶】铡!A.周恩来B.毛泽东C.朱德100.(B),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A.日B.日C.日10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C)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A.吴起镇B.直罗镇C.会宁102.(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A.1934年10月B.1936年10月C.1938年10月10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A)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A.直罗镇B.太原C.徐州10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A.“左”倾错误B.“右”倾错误C.整风运动105.(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娄山关会议10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107,红军长征的原因(D)A.日本的入侵B.北上抗日C.伪满洲国的建立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0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B)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10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D)A.纽约B.伦敦C.莫斯科D.巴黎1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A)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B.陕北会师C.红军攻克遵义D.懋功会师1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D)A.两河口会议B.巴西会议C.俄界会议D.遵义会议1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A.强渡大渡河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遵义会议的召开113,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C)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D.军事和作风问题1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D)A.两河口会议上B.沙窝会议上C.巴西会议上D.俄界会议上1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D)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D.ABC都有11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C.毛泽东周恩来D.朱德陈毅1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D)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118,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119,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D)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120,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B)A.强渡乌江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12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B)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122,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D)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123.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哪里会师?(B)A.西康的甘孜一带B.甘肃会宁C.甘肃平凉D.甘肃天水124.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D)A.战略后退B.突围转移C.突围后退D战略转移125.在哪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A)A.B.C.D.126.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A)A.贺龙B,刘伯承C.任弼时D.肖克127.日,红一方面军部队攻占会宁城,控制西兰大道一段,这为什么创造了条件?(C)A.长征胜利B.战略大转移C.大会师D.建立革命根据地128.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D)A.蒋介石B.杨虎城C.张国焘D.张学良129.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干七百人,开辟了哪个游击根据地?(A)A.鄂豫陕B晋察冀.C.陕甘宁D.冀鲁豫130.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死》、《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的是谁?(B)A.刘胡兰B.方志敏C.叶挺131,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万人。(A)A543B634C544D45513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哪个战役时作的词(A)A四渡赤水战役B二渡赤水战役C三渡赤水战役133,日到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了,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当年,太平天国将领就率数万大军进抵此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A)A大渡河石达开B大渡河李秀成C赤水河石达开D赤水河李秀成134,长征路红军通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A大铜山B大银山C大金山D大铁山135.长征开始的时候红军总共多少人?(D)A.5.4万B.6.2万C.7.6万D.8.6万知识竞赛试题: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知识竞赛: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中的转折点
&&&&来源:&&&&
&&&&&&字号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日 06 版)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了过去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战的正确原则,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
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遵义会议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决定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不久,又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责编:张淑燕、周斌)长征中的周恩来:遵义会议起了关键作用
来源:综合
原标题:长征中的周恩来:遵义会议起了关键作用
资料图:长征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有的历史事件、人物随着岁月流逝冲刷殆尽;而有的事件、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显露出英雄本色,更加光彩照人。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在长征路上发生了一系列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的重大事件。那么作为“三人团”重要成员的周恩来,究竟在长征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说服博古主动交权
  日-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从此进入党的核心领导层。而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党内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发言对于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对中国革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地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品格、胸怀和素质。
  红军到遵义后,就按预定计划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恩来派人通知刘少奇等人参加会议。因为是讨论军事问题,各军团负责人也从前线赶来参加会议。这个会议由博古主持,讲完话后,会场气氛紧张。然后,周恩来作副报告,明确指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主动检查了自己的责任。同时,他又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他的发言使会议出现了转机。关于周恩来的这一重大的关键性作用,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不久,对红一师的师长李聚奎曾说:“这次会开得很好,恩来同志起了重要作用。”出席遵义会议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说:“周恩来、王稼祥同志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对开好遵义会议起了关键的作用。”
  会议开了三天。会议认为,书记处、政治局对军委领导非常不够,书记处应负更多的责任;军事领导的错误应由李德、博古、周恩来三同志负责,而李、博应负更多的责任。会议最后作出下列决定:第一,增选毛泽东为中央常委;第二,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第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第四,取消“三人团”,撤销博古、李德对军事的领导,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是受党内委托在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组建新的“三人团”
  会后,中央常委分工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由于周恩来十分尊重毛泽东的意见,所以从那时起就在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是,直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才正式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从“实际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到毛泽东“名副其实”地担任领导核心职务,这中间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此仅举一个例子。
  红军二渡赤水、二进遵义后,3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和王稼祥决定:“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这个规定只是针对这次战役,战役结束,任命也就结束了。
  二渡赤水后,3月10日,中央在荀坝对是不是进攻打鼓新场之敌发生分歧,毛泽东主张不打,但他是少数;而多数同志主张打。这时毛泽东提出他可担任这次战役的前敌司令部的政委,遭到张闻天(即洛甫)的否决。会后毛泽东还是不放心,就在晚上提着小马灯去找周恩来,劝周恩来暂时晚一点发布命令,再想一想。周恩来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于是第二天一早召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这时毛泽东提出建议: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指挥作战,建议成立一个几人小组指挥。红军第三次、第四次渡过赤水后,中央的同志认识到毛泽东的建议是正确的,在南下渡乌江之前,于3月下旬成立了新的“三人团”,团长仍是周恩来,团员是毛泽东、王稼祥。在周恩来的支持和配合下,毛泽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支持毛泽东任中央军委主席
  随后,召开常委会,有张闻天、博古、周恩来、毛泽东参加,王稼祥、李富春、彭德怀列席。毛泽东提议常委内部分工,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苏维埃工作由博古负责,组织局的工作由周恩来负责。他另外提了一个方案:我做苏维埃的工作,恩来做军事工作,博古做组织局的工作。彭德怀赞同毛泽东的第二方案,同意周恩来做军事工作。周恩来没有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表示他可做军事后方工作,即组织局的工作。
  11月3日,红军到了下寺湾,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参会的有张闻天、博古、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李富春、彭德怀、凯丰、李德、刘少奇、林伯渠、罗迈(李维汉)等。洛甫报告提出:应公开中央直接领导,对外用西北中央局的名义,成立西北中央政府。常委内部分工,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组织局的工作由周恩来负责。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他支持毛泽东提出的第一方案。
  王稼祥说:我身体不好,需要休息。恩来过去做过军事工作,兴趣较大,红军工作还是很重要,前方可增加个把人,恩来同志可到前方去。在这次会议前召开的常委会,决定红军南下直罗镇消灭敌人,中央带中央机关到后方瓦窑堡,到前方就是指挥红军作战。他支持毛的第一方案,但是主张周也参与军事领导。
  毛泽东马上采纳王的建议说:分工方面同意军委7至9人,主席由恩来负责,稼祥应继续干,副主席可由我负责,在后方做。周恩来早有让贤之想,因而在博古之后发言说:分工上次已决定军事领导,现在不必更换。个人工作,愿做军事工作。在后方我可负担动员工作。不必变更军事上总的领导。支持毛的第一方案。他的话言辞恳切,一言九鼎。虽然毛泽东再一次发言说:军事领导,德怀、恩来,恩来为政委,应信托他们。但是洛甫最后宣布:常委决议,军委主席毛泽东兼政委。大的战略问题军委交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可由他们全权决定。恩来做组织局的工作是适当的,后方军事工作由组织局领导。
  会议决定中央军委对外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采纳了周恩来的意见,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至此毛泽东成为全党军事指挥的第一把手。而当时军事工作是全党的重心,这就为毛泽东后来成为全党的主席奠定了基础。
  阅读延伸
  党史上曾成立过四个“三人团”
  三人团为中共党史名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四个“三人团”:1931年,为推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路线,王明接二连三地派出“中央代表”、“中央代表团”分赴各革命根据地,赴中央苏区的中央代表团共3人,即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人称“三人团”;长征前期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作者陆琴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少杰 UM014)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