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摆件工艺品金雕可以吗

原创不易 认可价值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以及来自空军之翼  过去几十年来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已经表明只有夺取制空权才能赢得战争,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国家最先进的战斗机。  美国是第一个研制出第四代战斗机(老标准第三代)的国家,推出了大名鼎鼎的F-15“鹰”式战斗机和F-16“战隼”战斗机。苏联则针锋相对地研制了苏-27“侧卫”和米格-29“支点”战斗机,作战性能与美国战斗机相当甚至超出,例如与早期型号的F-16A相比,米格-29拥有中距空空导弹、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系统、头盔瞄准具(HMS),可在空战中对F-16形成压制。  表面上看美国在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上再次领先,在1981年启动了先进战术战斗机(ATF)项目并最终研制出F-22“猛禽”战斗机。而俄罗斯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FA)项目,T-50到现在还没能正式服役。但实际上苏联第五代战斗机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为了研制能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苏联空军和防空军服役的新一代战斗机、攻击机和战略轰炸机,苏联军方当时一口气启动了I-90(战斗机)、Sh-90(攻击机)和B-90(轰炸机)三大研发项目,可惜最后都未成功。苏联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I-90  这三个项目研究规模空前,有众多机构参加了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试图预测未来作战飞机的发展趋势。在I-90项目中,至少有5个大研究院参加了理论探所和资料分析,根据对手国家的技术发展情况来制定I-90的任务需求和技术性能指标。其中苏联国防部所属的第30中央科学研究院(TsNII-30)及第2科学研究院(NII-2)负责制定未来战斗机整体性能要求,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TsAGI)负责大致确定战斗机的外型尺寸和气动布局等,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TsIAM)负责提出先进发动机、进气道布局、尾喷管的基本构型,国家航空系统研究院(GosNII AS)负责规划第五代战斗机的火控系统、武器、生存能力等指标。  I-90项目的正式研制工作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人为该机制定出“3S”指标,分别是:  -超机动性:必须能以至少60度的攻角(AOA)的持续飞行。  -超音速巡航能力:不开加力实现超音速巡航飞行。苏联人当时的想法是该机只在必要时才开启加力,从而增大航程。  -隐身:低雷达反射面积(RCS)和低红外特征。  此外飞机还需要装备新一代武器和人工智能架构航电,并具有很高的起降性能和可维护性,具有多目标超视距交战能力以及空战大离轴角全向攻击能力。  五代机的综合航电套件成为研制工作的优先重点之一,航电设计人员需要研究出全新的数据呈现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导航(用于显示飞机的空间定位、坐标和地形),还用于真实呈现地面和空中的目标。  “态势感知”对五代机的航空电子设备而言是一个关键性能,制定了以下要求:  -以3D视觉和声音方式显示地面和空中威胁。  -显示友军的行动,使飞行员集中精力于优先威胁并知道哪些目标正被友军飞机攻击。  -显示武器和电子战(ESM)设备的状态。当年西方对苏联下一代战斗机——“米格-2000”的猜测  I-90项目被分成重型和轻型两种型号,并行研制。第一种是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术战斗机MFI(俄语“多用途前线战斗机”的缩写),第二种是单发轻型战术战斗机LFI(俄语“轻型前线战斗机”的缩写)。重型战斗机装备有强大的远程雷达,能挂载大量导弹,轻型机则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与重型机的通用性。  I-90项目据苏联传统采用竞争模式进行,首先开始的是MFI竞标,各大战斗机设计局都提交了各自的重型方案。有趣的是苏霍伊设计局起初对MFI项目并不感冒,当时的总师叶夫根尼·A·伊万诺夫甚至拒绝参加该项目,他认为苏-27的现代化改型才是最适合苏联空军的90年代战斗机。伊万诺夫深信苏-27及其改进型在21世纪前都能保持先进性,历史也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但在航空工业部部长伊万·西拉耶夫的命令下,苏霍伊设计局还是提交了自己的MFI方案。这是一种双发前掠翼设计,气动布局基于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和西伯利亚航空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风洞测试中显示出了很高的敏捷性,在90度甚至更大攻角中仍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操控能力。苏霍伊的S-22前掠翼方案  雅克设计局也提交了一种鸭式三角翼单发双垂尾方案,机身具有明显的隐身外形,鸭翼和机翼都是双折线后缘,垂尾大幅外倾,前机身截面呈菱形,类似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22,发动机矢量喷管只能上下偏转。雅克设计局的MFI方案  雅克方案的单发成为了一个明显缺点,苏联军事专家认为多任务战斗机必须具备两台发动机才能保证生存力,因此雅克设计局的方案首先出局。  米格设计局的方案是一种鸭式三角翼双发双垂尾布局,具有超音速巡航优势,但在跨音速机动性上不及苏霍伊的前掠翼布局。米格的MFI早期方案,两侧进气道布局  苏联空军最后选择了米格方案,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米格设计局是苏联空军战斗机的传统供应者,另一方面是米格方案的技术风险也比苏霍伊的前掠翼方案低。苏霍伊为什么采用前掠翼布局?  虽然米格设计局的鸭式三角翼方案在MFI项目竞争中胜出,但苏霍伊方案也成了备选,同时开始了研制工作。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终止了对苏霍伊项目的支持,但该设计局并没有放弃这个前掠翼设计,自筹资金继续研制。这个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苏霍伊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的高瞻远瞩。后来S-37项目的负责人谢尔盖·科罗特科夫对此解释到:“虽然俄罗斯国防开支在90年代初期大幅削减,但苏霍伊设计局仍决定继续发现这种前掠翼发展,其出发点是必须维持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要知道,在战斗机技术的一代代延续中,即使是一步跟不上也会给独立研制先进战斗机的能力带来损失。德国、英国、日本的战斗机研制比美俄落后一代就是明证。”在前掠翼上,机翼表面气流向翼根方向流动,正好与后掠翼相反,这提高了升力前掠翼则完全不存在翼尖先失速问题,相反是翼根先失速,这意味着在大攻角下,前掠翼的副翼始终能保持有效操控  苏霍伊的工程师为什么要采用非传统的前掠翼布局呢?因为与后掠翼相比,前掠翼具有很多可贵的优点:  -升阻比更高,尤其在低速时。  -配平阻力低,使亚音速巡航升阻比更高,航程更远。  -升力更大,有效载荷更大。  -更好的低速操控性和起降性能。  -更低的失速速度,从而提高了低速飞行安全性。  -极佳的尾旋特性(几乎无法进入尾旋)。  -翼身连接后移创造出更大的机身内部空间,能从容布置内部弹舱,这有助于隐身。  -前掠翼布局能在宽泛的速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所以适应同样宽泛的任务剖面。前掠翼简史  前掠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种前掠翼飞机是德国的荣克斯Ju 287四发轰炸机,其原型机(Ju 287V1 RS+RA)在日首飞。在荣克斯公司的计划中,Ju 287A生产型将能达到815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战争末期,Ju 287V2和V3原型机被苏联红军缴获,后在苏联组装后试飞。世界上第一种前掠翼飞机是德国的荣克斯Ju 287四发轰炸机其中第三架(LL-3)就采用了前掠翼设计,机翼1/4弦长前掠角45度  战争一结束,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前掠翼研究,研究把这种机翼用于高机动性战斗机设计的可行性。1945年,格罗莫夫试飞院的飞机工程师帕维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齐宾制造一系列火箭动力 验证机来研究未来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这些验证机被一架飞机拖曳至高空,然后到释放进入俯冲飞行,在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的推进下加速到跨音速。其中第三架(LL-3)就采用了前掠翼设计,机翼1/4弦长前掠角45度。在1947年的测试中,LL-3达到了1150公里/小时的速度,即0.95马赫。  但前掠翼会出现气动发散现象,一时无法应用在实际设计中。当前掠翼飞机增大攻角时,外翼段会在气动载荷的作用下往上方扭转,这反过来进一步增大气动载荷,导致机翼变形量继续加大。于是飞机在特定空速和攻角下就会变得不稳定,如果此时空速进一步增加,施加在外翼段上的气动载荷会超过结构强度极限,最终折断机翼。当时的技术和结构材料并不能制造出合适的前掠机翼,如果一味增加强度,那么增加的重量也就抵消了前掠翼带来的所有好处。  所以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问世后,前掠翼概念才死灰复燃。空气动力学家门在如何使用碳纤维制造飞机研究中发展出一种机翼刚度的计算办法,攻克了前掠翼的气动发散难题。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前掠翼能通过调整碳纤维的铺设,优化机翼刚度分布,从而彻底消除外翼段的不良扭转。前掠翼会出现气动发散现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前掠翼能通过调整碳纤维的铺设优化机翼刚度分配,从而彻底消除外翼段的不良扭转美国航空专家通过计算发现,如果把F-16改成前掠翼布局,转弯速率将提高14%,作战半径增加34%,起降性能提高35%  巧合的是,美苏两国的研究机构在下一代战斗机研究中都评估了前掠翼设计。美国航空专家通过计算发现,如果把F-16改成前掠翼布局,转弯速率将提高14%,作战半径增加34%,起降性能提高35%。  格鲁曼公司在1981年开始研制Model 712(X-29A)前掠翼验证机,两架X-29A在日开始试飞。但不知何故美国没有沿这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试飞结束后一架X-29A被移交给NASA进行气动研究,另一架被封存。  美国第五代战斗机仍采用传统的后掠翼设计,后掠翼的一个主要缺点是飞机在机动中翼尖会首先失速,随着攻角进一步增大,气流分离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整个机翼表面,除导致升力降低外,飞机会最终失速。前掠翼则完全不存在翼尖先失速问题,相反是翼根先失速,这意味着在大攻角下,前掠翼的副翼始终能保持有效操控。  前掠翼飞机的大部分升力由内翼段产生,这不仅降低了机翼的弯曲载荷,从而能加大机翼的展弦比,还提高的升力系数,降低了机动时的诱导阻力。而且大展弦比机翼还有增大航程的好处。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相对于传统的后掠翼设计,前掠翼飞机具有更低的前半球雷达反射面积。美国人把这个现象地利用在全球唯一量产的前掠翼飞行器——AGM-129空射巡航导弹上,从隐身原理上看,这是因为前掠翼前缘反射的雷达波被弹身遮蔽所致。美国人把这个现象地利用在全球唯一量产的前掠翼飞行器——AGM-129空射巡航导弹上,从隐身原理上看,这是因为前掠翼前缘反射的雷达波被弹身遮蔽所致  考虑到上述所有优点,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们最终为自己的设计选择了前掠翼。这是一种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超机动战斗机,内部代号S-32。不过这个代号之前已被苏-17“装配匠-C”使用过,再次使用的原因可能仅仅是为了迷惑西方情报机构。这个设计也获得了一个非官方绰号:Berkoot(金雕)。设计团队在该机上大量采用了苏联最新的航空科技,如静态不稳定气动布局、新一代致动器和大型机身部件制造新技术。“金雕”的诞生  苏联最优秀的两个航空研究中心——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和西伯利亚航空研究所参加了S-32的气动研究,此外,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还对一个米格-23前掠翼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西伯利亚航空研究所也测试了类似的前掠翼苏-27模型。随着风洞测试小时的积累,S-32的气动布局逐渐成形。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还对一个米格-23前掠翼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西伯利亚航空研究所也测试了类似的前掠翼苏-27模型  苏霍伊设计局采用高科技的滑翔模型来检查这种气动布局的飞行特性,这些模型也被用于研究飞机的失速和尾旋特性以及失速和尾旋改出技巧,机载计算机能操纵模型进入持续大攻角飞行而不陷入尾旋。测试表明S-32的大攻角持续飞行时间是苏-27的3-4倍!高科技滑翔模型  在上述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苏霍伊开始着手研制全世界第一种前掠翼超音速战斗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除前掠翼设计的复杂性外,设计局还要分心于其他项目,如带矢量喷管和鸭翼的苏-27M先进改型。有趣的是,苏-27M和S-32两个项目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了对方的结构和设备以降低研制成本。因此S-32显示出很明显的苏-27血统,反之,为该机研制的一些先进系统也被应用在苏-27M和苏-30MK上。  S-32项目的负责人是苏霍伊总工程师米哈伊尔·波戈相,苏霍伊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负责监督和协调。虽然“金雕”最后成为苏霍伊自行筹资的项目,但在波戈相的主持下,该项目最后成功进入原型机制造和试飞阶段。1998年3月波戈相被任命为苏霍伊航空军工集团综合体(AVPK Sukhoi)的总经理后,他的副手谢尔盖·科罗特科夫成为前掠翼项目的总工程师。目前正为T-50测试发动机的苏-27M 710号正在检查S-37原型机静力测试的米哈伊尔·波戈相(左)、谢尔盖·科罗特科夫(中)、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左),三人并称“苏霍伊战斗机黑手党”  S-32最初计划安装两台哈恰图罗夫R79M-300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全加力推力18.5吨。这种发动机是雅克-141采用的15.5吨推力R79V-300升力/巡航发动机的改进型,具有全新设计的矢量喷管,能在垂直平面内上下偏转各20度。后来苏霍伊工程师改用与竞争对手米格MFI相同的留里卡-土星AL-41F发动机,新发动机能使“金雕”的最大起飞重量推重比达到1.17左右,正常起飞重量推重比达到惊人的1.67,使飞机具有优秀的机动性。哈恰图罗夫R79M-300加力涡扇发动机AL-41F发动机至今仍未量产老旧但属现货的D-30F-6发动机  为了防止AL-41F研制拖延,索洛维约夫D-30F-6M加力涡扇发动机被选为备用发动机。当时这种发动机已被研制中的米格-31M截击机采用,全加力推力接近20吨,比标准型米格-31使用的D-30F-6增加了4.4吨。虽然D-30F-6M并不能保证“金雕”的超级巡航性能,但仍能让飞机的性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可用于飞机的稳定性/操控性、性能和结构强度试飞,以及主要系统的验证试飞。总而言之,这种发动机对研发来说够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S-32早期设计具有二元矢量喷管,外形类似Su-27UB LL-UV(PS)测试机的那个喷管。S-32早期设计具有二元矢量喷管,外形类似Su-27UB LL-UV(PS)测试机的那个喷管  星辰科学研究所(NPP Zvezda)也参加了S-32的研制。大多数战斗机飞行员即使穿着抗荷服也无法承受超过4g的持续过载,为此星辰科学研究所的领导人塞韦林提出了一种能缓和过载的革命性自适应弹射座椅,这将使S-32的飞行员在空战中拉出更大过载,充分发挥出前掠翼优秀的机动性能。  随着设计的进行,工程师们发现S-32超重了,难以达到既定性能指标。同时苏联空军又修改MFI的要求,对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这一切都导致苏霍伊设计局开始大规模修改设计,设计代号也相应改成S-37,但仍保留“金雕”的绰号。  上世纪80年代末,苏霍伊设计局的莫斯科实验工厂和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已经开始为制造S-37原型机做准备,苏霍伊计划制造两架试飞原型机和一个静力试验机身。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防预算大幅削减,俄罗斯空军停止了对S-37项目的支持,苏霍伊设计局不得不自筹资金来制造原型机。  苏霍伊在20世纪90年代初只制造出一架S-37原型机,和米格1.44一样,这架原型机并不是真正的作战飞机,仅被用于前掠翼和超机动性技术验证。苏霍伊设计局没有停止向俄罗斯空军推销前掠翼战斗机,在1996年的一则航空新闻中,出现了摆放在俄罗斯空军高级将领办公桌上的一个S-32/S-37生产型模型。在1996年的一则航空新闻中,出现了摆放在俄罗斯空军高级将领办公桌上的一个S-32/S-37生产型模型  从照片上看,“金雕”的气动布局和格鲁曼X-29A明显不同。X-29A只有一台发动机,鸭翼和前掠翼安装位置较低,单垂尾,后机身两侧有翼根边条和后缘襟翼。这个模型具有两台带二元矢量喷管的发动机,鸭翼和前掠翼安装位置较高,双垂尾内倾,后机身两侧有大后掠三角形平尾。这个平尾的面积虽然比常规战斗机的尾翼小,但稍大于米格1.44尾后的升降副翼,所以“金雕”常被错误认为是一种三翼面飞机,实际上S-37平尾的作用是对鸭翼的俯仰操纵进行补充,这也是“金雕”的鸭翼面积明显小于米格1.44的原因。  模型翼尖安装有类似苏-27的空空导弹发射导轨,有趣的是,后机身下方还有一个尾钩,这不仅让人联想起舰载用途,但更可能的解释是尾钩是为机场紧急拦阻设施准备的。这个模型具有两台带二元矢量喷管的发动机,鸭翼和前掠翼安装位置较高,双垂尾内倾,后机身两侧有大后掠三角形平尾关注“空军之翼”公众号给你最专业的航空感受微信公众号搜索:kongjunzy(空军之翼)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空军之翼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倒计时3天!2016翡翠公盘这些新规一定要知道!
阳台装上它,再也不用担心夏天肉肉露养淋雨了!
夫妻和驴,传疯了!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特长,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当前位置:
欧式办公室门牌标牌门花精雕浮雕图片
原创非商业授权(独家)
编号:上传时间:大小:1.383 M
分辨率:1dpi
尺寸:0×0像素 格式:JDP (5.21)颜色:RGB
扫一扫,下载知聊
关&键&词:欧式 标牌 门牌 镜框 相框 边框 画框 楼层导视图 广告牌 包间标牌 窗花 欧式洋花门花 门贴花 门头花 门顶花 床头花 床花 帽头花 洋贴花 精雕图 浮雕图 灰度图 黑白图 电脑雕刻图 扫描图 JDP BMP 高清灰度图 精雕浮雕图纸 精雕浮雕素材 精雕图源文件 雕刻用图 木雕图 石雕图 门花洋花 设计 文化艺术 其他 1DPI JDP
图片描述:欧式 标牌 门牌 镜框 相框 边框 画框 楼层导视图 广告牌 包间标牌 窗花
欧式洋花门花 门贴花 门头花 门顶花 床头花 床花 帽头花 洋贴花
精雕图 浮雕图 灰度图 黑白图 电脑雕刻图 扫描图 JDP BMP 高清灰度图 精雕浮雕图纸 精雕浮雕素材 精雕图源文件 雕刻用图 木雕图 石雕图
&昵图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
商用正版图片台湾金雕大师吴卿为西安世园会制作5件新作
当前位置:>>动态专题>>
台湾金雕大师吴卿为西安世园会制作5件新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在世园会长安塔中8楼和9楼,有一组耀眼到让人惊叹的黄金艺术品:它们金光闪闪大气磅礴,却同时兼具精致巧妙的细节雕刻这就是由台湾金雕大师吴卿带来的金雕,而这也是吴卿的作品首度在内地展出。昨日,这位金雕大师在世园会接受了专访。
&&&&把在中国内地的首展献给西安
&&&&吴卿被视为台湾当代金雕艺术的先驱者之一,他的金雕艺术作品是以99.99%的高纯度黄金作为用料,结合特殊工艺的精致雕塑艺术。在未尝试金雕创作之前,吴卿已是一位知名的木雕艺术家,就连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都曾对他的木雕作品《蝉》表示赞叹。从1989年起,他改用黄金当创作材料,以精致细腻的雕工,把一般意义中的黄金提升为收藏、欣赏兼具的艺术品。在台湾,吴卿的金雕《瓜瓞绵绵》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应台北故宫博物院邀请而作、之后收入馆藏的作品。
&&&&“我曾来过西安三次,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世园会的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这也和我一贯的创作主旨相通。”
&&&&为世园带来18件金雕作品 价值亿元
&&&&也正因为对西安,对西安世园会的看重,吴卿说,“我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这座城市,分享给来这里的同胞和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而在受到世园会邀请后,他和自己的助手还连续加班,特意为世园会新制作了《大同世界》《天罗地网》《大和谐》《婆娑海洋》等5件金雕,并与自己最钟情的13件旧作一同护送到西安,据悉,这些金雕的总价值达到1亿元,其中最大的一件金雕作品宽达300厘米,高达120厘米,“为了赶制那五件新品,我和助手的所有休假都取消了,我给他们讲,一定要做好这些作品,办好世园会,不然多没有面子!”
&&&&作品充满禅意 细节精致到“蚂蚁脚毛”都清晰可见
&&&&由于黄金贵重且雕工难度高,金雕艺术迄今都是国际罕见的创作艺术。而吴卿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基本都以台湾动植物生态为雕塑主体,内涵则透出作者对生命的领悟,以及浓浓禅意:荷花、荷叶、瓜蔓,以及螃蟹、蚂蚁、蜘蛛、蝴蝶这样的小生灵,是他作品的“主角”。
&&&&吴卿告诉记者,这次参观世园会的游客,也将看到被台北故宫收藏的《瓜瓞绵绵》的“复制品”,“这也算是我特意为世园会而作的新作之一吧,它塑造出台湾早期农村苦瓜棚的自然生态,充分利用金子的延展性,不管是苦瓜的藤蔓,还是攀爬在上面的蚂蚁、蜘蛛,以及在瓜棚中翩然‘飞舞’的蝴蝶,都十分生动活泼,体现出生命的和谐与生机。”吴卿表示,《瓜瓞绵绵》中光蚂蚁就出现了200多只,生物种类多达30种,真实表达出台湾乡村的趣味景象,他还特意提醒大家,“开园以后,作品旁会有放大镜,你一定要仔细看,蚂蚁的脚毛、眼睛都清晰可见。”
[责任编辑:周建新]
Copyright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办公桌摆放风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