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及冷战时期的英国期间英国的地位怎样以及发生在英国的重大事件

二战回,冷战期间英国为什么丢了所有的直民地?_百度知道个人概况:&&&&&&&&&&&&&&&&&&&&&&&&&&&&&&&&&&&&&&&&&&&&&&&&&
姓&&& 名& 汪&&&&& 婧&&&&&&&&&&&&& &所属院校& 陕西师大
专&&& 业& 世& 界& 史&&&&&&&&&&&&&& 导&& 师&& 白建才教授
研究方向& 美国史、冷战史&&&&&& &&&
博士论文选题& 《美国对意大利政策研究(1945-1960)》
通信地址&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博士 &邮编& 710062
访学经历:
2008年3-7月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 导师:崔 丕&& 教授&
学术论文:
《中央情报局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评估与美国政府的应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冷战史研究的互联网资料利用问题》&&&&&& &《史学月刊》2008年第2期
已修课程:
世界史通论、美国史、美国外交史、史学理论与方法、苏联史、俄国史、欧洲史、国际关系史专题&
访学兼修课程:
世界史通论、国际政治理论、20世纪世界史、世界史专题研究、冷战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冷战文献导读、日本冷战史研究
&&&&&&& 去年6月,我因有幸参与沈志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交流会与&档案收集与解读培训班&,获益良多。为了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视野,获悉经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批准,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部研究生访学基地(冷战国际史)&,接收国内外冷战史研究方向在读博士进行短期访学,便积极提出申请,幸运地成为第一批短期访学博士生的一份子。
&&&&&&& 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是国内目前唯一专门进行冷战史研究的学术机构。一方面,中心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冷战史专家,如沈志华、杨奎松、戴超武、余伟民、陈兼和崔丕等教授,他们在冷战史领域的研究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中心藏有规模庞大的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料,如苏联历史档案和多种美国冷战时期历史档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关于中苏关系的苏联档案原件、《杜鲁门总统历史文献汇编》(35卷)、国外出版的档案集若干本以及美国外交档案缩微胶卷1800多卷,还有&美国政府解密档案系统&(DDRS)等冷战文献数据库。可见,从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理念上讲,中心试以各国原始资料为基础、从中国的视角对冷战史进行高水准学术研究,以此促进中国冷战史学科的发展,加强中外学者在冷战史研究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理解与沟通。
&&&&&&& 我幸运地通过申请,基地给我们提供了三位资深教授(分别是沈志华、戴超武和崔丕教授),具体负责指导给我们这第一批短期访学博士生在中心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其中我的指导老师是崔丕教授。在我看来,沈志华教授是个传奇,是天将降大任之人。他为人豪爽、开朗,讲起话来振奋人心,学术研究功底深厚,崔丕教授在冷战史学界负有盛名,著有《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年》和《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过多篇高质量论文,他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次访学将受到崔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实属幸运。
&&&&&&& 非常感谢前来接我的陈波老师,那天下着雨,他将我送至同普路研究生公寓,并帮我安排好宿舍,梁志师兄帮我把那个无比沉重的大箱子一口气扛到六楼,真太谢谢他了。办好住宿之后,在蒙蒙细雨中,陈波老师带我走进恬静美丽的华师,并参观了国际冷战史中心,中心的资料收藏规模令人震撼。
&&&&&&& 为了让我们打好基础,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任务,即搜集和整理1995以来的冷战史研究成果,按照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著作、档案汇编等类别展开,并进行汇总,以全面了解近年来国内冷战史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具体问题。于是,我们三人认真分工并迅速行动,在网络上细心搜索,可以说近乎废寝忘食。经过近一个月的搜集和整理,我们终于汇总出一份非常厚实的《1995年以来中国冷战史研究成果表》,其中档案65份,档案汇编92本,专著247本,回忆录著作89本,回忆录文章35份,传记31本,资料25份,资料性著作16本,期刊论文734份,学位论文143份。当然,我们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肯定疏漏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讲,通过整理汇总和逐篇浏览,我们对国内冷战史研究的大致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 总的来说,我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国内冷战史研究硕果累累。从汇总结果看,学者主要关注冷战期间与中国有关的历史事件以及美苏冷战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关注中国在冷战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情况,除此之外关注的不多。二是我国的冷战史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从汇总结果来看,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是期刊论文,而研究专著相对较少。由于原始档案资料仍然相对不足,因而微观研究不太深刻和厚实,宏观研究更难以进行,只有少数几位专家学者做得较为深刻和透彻。三是国内的冷战史研究趋向良好。一方面学者们越来越注重档案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其中沈志华教授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积极与国际学者进行对话,争取冷战史研究的话语权,冷战史中心在这一点上积极作为,如邀请多国学者来华师大进行短期讲学。我相信此行定当收获巨丰。
&&&&&&& 在前期对国内冷战史研究有一个比较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基地给我们定下的第二个任务便是熟悉原始档案。冷战史中心的档案极其丰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关于中苏关系的苏联档案原件、《杜鲁门总统历史文献汇编》(35卷)、美国外交档案缩微胶卷1800多卷以及国外出版的档案集若干本。这些档案一部分是沈志华教授个人斥巨资从苏联和美国购得,一部分是教育部和华东师大的经费支持购买的。
&&&&&&& 这个月我主要熟悉和翻阅的原始档案主要是《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和《杜鲁门总统历史文献汇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共34卷、36册,分为277个专题,由沈志华等国内近百名专家翻译整理编辑而成,收录俄国解密档案文献(年)约8000余件(含附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上起1917年初,下迄90年代初近70年期间前苏联内政、经济、外交、军事、社会、国际共运和文化各个方面,有会议记录、电报电话、往来公函、请示报告及批示、审议案件及申诉、日记及回忆录、私人信件等10000余件档案文献。这些文献来自俄国10余个档案机构的原始卷宗以及美国、德国、荷兰等有关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研究机构。《选编》采取分专题汇编的方式,每卷包括一至两三个重大问题,按文献的始初收藏年代顺序编录并做必要注释,每一专题前均附有编者概述和提要,不但保证了文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真实性,而且查阅简捷方便,十分实用。就专题而言,《选编》中收录了经济建设问题、党内斗争问题、知识分子问题、肃反问题、托洛茨基问题、基洛夫案件、出兵阿富汗问题、宗教问题等一系列为世人所关注的重大事件的各种文献,其中大多是从未公开和翻译的绝密原始文件,包含了正反各方面的意见和争论,发人思考。《选编》为研究前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不仅为研究世界近现代史、苏联兴亡史、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是一部珍贵而难得的资料集。
&&&&&&& 《杜鲁门总统历史文献汇编》共35卷,由Dennis Merrill主编,美国大学出版公司(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America)出版。全套汇编的专题主要包括杜鲁门政府的内政、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其中有:对日投放原子弹决定;战后世界规划:波茨坦会议上的杜鲁门总统;二战后美国在德占区的政策:消灭纳粹、解散垄断集团、解除武装和民主化;复员和恢复:重建二战后和平时期的经济;缔造日本多元民主:占领政府,1945-1952;中国内战与马歇尔来华,1945-1947;冷战的意识形态基础&&&长电报&,克利福德报告和NSC68号文件;杜鲁门主义与冷战的开始;劳工政策争论:杜鲁门总统与国会在塔夫脱-哈特利法案上的斗争,1947年1月-7月;杜鲁门总统统一陆海空三军的斗争,1945-1949;杜鲁门政府的民权计划:民权委员会报告和总统1948年2月的国情咨文;确定马歇尔计划,1947-1948;幕后运作: 1948年杜鲁门总统竞选运动的策略;公平施政-杜鲁门总统对美国未来的设想;冷战对抗:杜鲁门,斯大林和柏林空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起源和建立,1948-1952;朝鲜战争:对北朝鲜入侵南韩的反应,1950年6月25日-1950年11月;朝鲜战争;对中共介入的反应,1950年10月-1951年4月;朝鲜战争:杜鲁门总统对麦克阿瑟将军的免职;二战后原子武器计划的发展;美国对外政策中亚太圈的出现;中央情报局的成立及其任务的争论,1945-1954;美国承认以色列;杜鲁门总统与麦卡锡主义的对抗;预备逃离原子袭击:杜鲁门总统的民防计划;第四点计划:向欠发达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杜鲁门丑闻:总统面临政治危机,1951-1952;伊朗石油危机;1952年杜鲁门总统查封钢铁工业的宪法危机;杜鲁门政府的民权计划:陆海军三军废除种族歧视;美国对外政策亚太圈的起源:菲律宾,印度支那,泰国,缅甸,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移民政策:杜鲁门总统否决《1952年美国移民法》(McCarran-Walter Act);杜鲁门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联合国组织的发展,1945-1953。除熟悉档案外,崔老师将来就日本学术界冷战史研究状况讲学一周,美国奥本大学的翟强教授也给我们讲授了西方冷战史研究近况,我们的收获都非常大。
&&&&&&& 在崔老师讲学之后,我对日本的冷战史研究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启发。
&&&&&&& 第一,日本学者在冷战史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国际水平,并且日本学者冷战史研究的视角非常有意义,至今仍有研究成果涌现。崔老师提醒我们应该注意日本战败投降前后美国东亚政策与亚洲民主主义运动之间的矛盾或关系问题。此外,崔老师指出,美国政府内部职责各有不同,观察的视角就有差异,所以在研究时美国政府的决策者要细分。日本学者研究冷战时候的方法论上追求&把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作为整体考察(政治外交史研究模式)&,如东京大学坂本x和与五十岚武士。坂本的&双重冷战说&影响了一批学者。国内冷战包括三方面问题:1.美苏冷战逼迫世界其它国家必须在外交上选择如何处理与美苏的关系;2.国内政治力量的分化与重新组合(政治力量重新洗牌);3.当国内政见极端对立时,一个民族就会分裂成几个国家。美国对日占领政策是双重因素结合的产物。
&&&&&&& 第二,亚洲冷战与欧洲冷战的根本区别在于亚洲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次热战整体上对东西方冷战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二者的地位其实不同:1,从中苏关系角度看,朝鲜战争促使中苏结盟,越南战争中苏矛盾一以贯之,并激化了中苏矛盾,还恶化了中越关系。2,从中美关系角度看,朝鲜战争中美国确立了对中国遏制的政策,中美形成全面对抗;越南战争是中美间接对抗,但给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引发了重要问题(美国反战运动与中苏对抗的强化),这些问题又影响了中美缓和。3,从亚洲国际政治区域视角看,朝鲜战争使亚洲冷战转向热战,朝鲜战争是东北亚区域战争,战争的停止使东西方重回到冷战对峙局面(不能过高估计日内瓦会议对亚洲冷战的影响),东南亚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亚洲冷战缓和是从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开始的,美苏关系的阶段性变化使欧洲冷战停滞和恢复(新冷战),亚洲的冷战缓和没有受到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影响,中美缓和反而得到了强化。4,后冷战时期残存的冷战痕迹主要是与领土主权相关的问题,如千岛群岛、库页岛、主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问题。冷战使这些近代以来就产生的问题与冷战相交织。第五,亚洲冷战史中的&东南亚冷战&。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欧洲殖民国家在东南亚力量和影响的衰落。其中很少人注意研究将英国影响与日本影响的此消彼长作为东南亚冷战的焦点研究,这一点却反映了西方联盟政治内部的转变过程。
&&&&&&& 第三,崔老师提出了冷战史研究的新问题。其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输出问题(美中缓和的限度);其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转让重要技术成为美日安保体制的纽带问题(细节仍不清晰);其三,当东南亚从抵制中国着眼与发达国家外国资本来解决南中国海的争端问题;其四,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海外采购制度&还没有人进行研究。
&&&&&&& 翟强教授介绍的西方冷战史研究近况。新冷战史研究,就其&新意&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视野、新角度。由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导致的冷战结束,使学者们能够将冷战作为一个有头有尾、完整的事件来重新看待,重新解释。二是新材料,新证据。冷战结束前,西方冷战史研究所利用的主要是西方档案,尤其是英美的档案,因此冷战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美国外交史、英国外交史的研究,而不是真正的冷战全球史的研究。冷战结束后,随着前共产主义国家档案的大量公布,使得冷战研究可以建立在多边的、多国档案的基础上。对于学者们来说,前共产党政府档案的解密,给了他们一个可以重新探讨冷战的机会,尤其是从共产主义阵营的角度研究冷战的机会。在新冷战史的研究中,除了从传统政治史和外交史的角度开展讨论外,还有不少学者将目光转向了社会和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个可以叫作&文化冷战史研究&(Study of Cultural Cold War)的热点。
&&&&&&& 在听取了崔老师的讲学和翟老师的讲座后,我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反复思考,获益良多,尤其对我的美国对意政策研究启发很大。此外,我们开始了熟悉原始档案的第二部分工作&&利用中心购置的先进机器将美国外交档案缩微胶卷扫描和转换成图片文件。
&&&&&&& 上个月底我们在中心听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博士Bob Davis给我们做的关于美国太空政策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交流。Bob Davis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太空知识和有关太空的国际条约,对美国的太空政策及太空政策制定历史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指出,管理太空的国际协定是在冷战的框架内发展确立的,这些协定对太空的自由使用、和平目的、自我防御权利、禁止核武器和核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限制。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太空的重要性,制订了一批与太空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创建国家宇航局(NASA)以及商业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领空等政策。Bob Davis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了美国太空政策制订的过程,还向我们介绍了与美国太空政策制订和之行相关的部门,并讲述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俘虏纳粹空间专家经过,美国太空飞行器研究计划、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和现代美国国家安全太空组织的发展等。
&&&&&&& 除了听报告、参加学术沙龙和做自己的课题研究之外,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和整理中心那数目庞大的美国外交档案缩微胶卷。这些缩微胶卷分为两批,第一批共有8个系列:系列1.政治史。包括总统的苏联租借草案委员会文件:通信、电报和报告(28卷);杜鲁门总统官方文件,1945-1953(朝鲜战争7卷、杜鲁门日记和手写笔记文件2卷)。系列2.中央情报局研究报告。包括中国,1946-1976(6卷);苏联,1946-1976(5卷);越南和东南亚,1946-1976(7卷);越南和东南亚补充(6卷)。系列3.美国国务院机密核心档案。包括美中关系,1940-1949(7卷);中国:内部事务,1950-1954(47卷);中国:外交事务,1950-1963(21卷);中国:内部事务,1955-1959,第一部分(31卷);远东:内部事务和外交事务,1945-1963(84卷);台湾:内部事务和外交事务,1950-1954(17卷);印度:外交事务,1945-1954(6卷);印度支那:内部事务和外交事务,1955-1963(74卷);老挝:内部事务与外交事务,1960-1963(20卷);越南:内部事务与外交事务,1960-1963(24卷);德国:内部事务,1945-1949,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09卷);联邦德国:外交事务,1950-1954(9卷);德国:内部事务与外交事务,1955-1959(37卷);联邦德国:外交事务,1960-1963(5卷);埃及:外交事务,1955-1959(7卷);苏联:内部事务,1945-1963(155卷);苏联:外交事务,1945-1963(47卷);苏联:主题数字档案,1963-1969(57卷);刚果:内部事务与外交事务,1960-1963(40卷)。系列4.美国国务院机密特别档案。包括日本,1947-1956(39卷);日本,第一次补充,1946-1966(25卷);韩国,1950-1966(11卷);韩国,第一次补充,1951-1966(12卷);东北亚,1943-1956(24卷);东北亚,第一次补充,1945-1966(38卷);东南亚,1944-1966(39卷);东南亚,第一次补充,1951-1966(34卷)。系列5.国家安全档案。包括肯尼迪政府国家安全档案,1961-1963(72卷,亚太、苏联东欧、越南);约翰逊政府国家安全档案,1963-1969(112卷,苏联东欧、越南);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档案,1963-1969(18卷,苏联东欧)。系列6.战略情报局/国务院,情报和研究报告。包括中国和印度,1941-1961(11卷);苏联,1941-1961(14卷);战后欧洲,1945-1961(21卷)。系列7.特别研究系列。包括核武器、军控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61-2006(119卷);恐怖主义,1975-1995(17卷)。系列8.参谋长联席会议记录。第二部分,1946-1953(70卷,欧洲和北约、远东、参联会会议、中东、苏联、战略问题和美国);第三部分,1946-1953,远东(22卷)。第二批补充的有:系列1,增加美国共产党和激进组织,1953-1960(7卷);系列2,增加日本、韩国和亚洲安全,1946-1976(5卷);系列5,增加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档案(91卷)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档案(68卷);系列6,增加战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和远东(13卷);系列7,增加恐怖主义补充(43卷)、占领日本(3651张胶片)和日本重整军备(1124张胶片)。增加系列9: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和会议文件(92卷),增加系列10:政策设计委员会文件(1张光盘)。
2008年7月(学期总结)
&&&&&&& 首先感谢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基地给我了这次宝贵的机会来访学,衷心感谢中心的沈志华教授、戴超武教授、崔丕教授、余伟民教授、杨奎松教授在研究和学习上给予的指导,令我终生受益。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沈志华教授对中国冷战史研究前景振奋人心的描绘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让我们激动不已。感谢陈波老师、周娜老师和王老师,在访学期间他们在学习研究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极大帮助,尤其是陈波老师,不辞劳苦,不仅帮我们查找资料,提供非常细心且周到的考虑,还在生活上关心和体贴我们,甚至节假日还要加班加点,帮助我们尽快完成计划好的任务和课题研究。感谢梁志师兄、郭洁师姐和王卓、邵笑等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同学们,他们敏于思考,勤奋努力,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感谢同我一起参加访学基地学习的另外两位成员,来自南开大学的杜娟同学和来自南京大学的丁祖煜同学,和他们一起进行的学习和交流让我感受到不同学校之间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碰撞的火花。在与杜娟同学共同生活的四个月里,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并成为益友良伴。
&&&&&&& 我此次来访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接受知名专家指导,做好访学课题,即《美国对意大利政策研究1945-1948》,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培养较为全面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二是借助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中心这个平台,了解和获取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聆听一批国际学者来华东师大的短期讲座;三是充分利用国际冷战史中心庞大的资料库,收集有关冷战史研究重要课题的原始档案材料,以作现在和未来研究之用,并努力在中心各位教授的指导下,提高处理原始档案文件的能力和水平,做好现有课题和博士论文。
&&&&&&& 一、具体访学活动
&&&&&&& 本人从2008年3月7日抵华东师大冷战史研究中心,至7月初结束学术访问返回西安,在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基地访学研究共四个月,我在华东师大的访学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听课、座谈和交流
&&&&&&& 在同导师商量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的同时,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历史系的一部分课程,如世界史通论、国际政治理论、20世纪世界史、冷战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冷战文献导读、日本冷战史研究等,既丰富了知识,也开拓了眼界。
&&&&&&& 在访学期间,沈志华教授、戴超武教授等冷战史中心的几位老师和我们三位访学博士生进行了多次座谈,一方面与我们讨论访学目标和访学安排,制定访学任务,还一起讨论我们访学课题中将会涉及到的问题,并对我们怎样有效地运用原始档案和解密文件进行了指导。通过座谈,我们明确目标,拟订日程,并对个人做出具体要求,及时进行检查考核。
&&&&&&& 此外,我们还同历史系的同学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主要涉及冷战史研究课题、冷战史研究方法及其展望等问题。历史系同学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强,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也有很多方面,一般都不会拘泥于常规思路,而且对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能够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让我颇受启发。
&&&&&&& (二)整理研究成果和原始档案
&&&&&&& 整理研究成果指的是根据基地导师拟订的访学要求,搜集和整理1995以来的冷战史研究成果,按照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著作、档案汇编等类别展开,并进行汇总,以全面了解近年来国内冷战史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具体问题。经过近一个月的搜集和整理,我们汇总出一份非常厚实的《1995年以来中国冷战史研究成果表》,其中档案65份,档案汇编92本,专著247本,回忆录著作89本,回忆录文章35份,传记31本,资料25份,资料性著作16本,期刊论文734份,学位论文143份。当然,我们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肯定疏漏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讲,通过整理汇总和逐篇浏览,我们对国内冷战史研究的大致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一是国内冷战史研究硕果累累。从汇总结果看,学者主要关注冷战期间与中国有关的历史事件以及美苏冷战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关注中国在冷战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情况,除此之外关注的不多。二是我国的冷战史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从汇总结果来看,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是期刊论文,而研究专著相对较少。由于原始档案资料仍然相对不足,因而微观研究不太深刻和厚实,宏观研究更难以进行,只有少数几位专家学者做得较为深刻和透彻。三是国内的冷战史研究趋向良好,很多学者们越来越注重档案资料的整理和运用,注重与国际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 整理档案指的是扫描和转换美国外交政策缩微胶卷。与一般的纸质文献和网络数据库相比,缩微胶卷的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信息密度高,节省存贮空间,便于收藏和保存,保存时间长达100年;复制性能好,既可缩小,又可放大,复制任意数量,不走样,不变形;不会遭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内容不可修改,并且完全保持原始文档资料的原样和完整性。国内藏有美国政府外交档案缩微胶卷的单位除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之外,有关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档案缩微收藏最为丰富的应该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国际冷战史中心的收藏主要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国家安全档案、中央情报局档案、。美国国务院机密核心档案、美国国务院机密特别档案等。我们三人进行了分工,其中我个人完成了452卷胶卷的扫描转换工作。国际冷战史中心购进了一台非常高级的转换缩微胶卷的精密仪器,大大提高了胶卷转换为图片文件或PDF文件的速度,并且图像更为清晰。因此在转换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既学会了扫描缩微胶片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原始档案的形态,又对这些档案有一个比较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极大帮助。
&&&&&&& (三)学术演讲与讨论
&&&&&&&华东师大的学术讲座非常丰富,并且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让听者无不受益匪浅。除了其它学术讲座之外,我参与更多的是历史系和冷战史中心短期专家讲座。
&&&&&&&&&&&&&&& 4月27、28日,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教授、越南战争研究专家翟强教授来讲学,分别作了《毛泽东、胡志明与冷战》和《西方冷战史研究近况》两场精彩的报告。在第一场报告中,翟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潜心研究成果,对冷战时期中越关系的演进历史,特别是两国关系中的重大历史节点予以分析介绍,从而使学生对亚洲冷战研究的认识更趋全面。第二场报告也是广大研究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学术流派的回顾和梳理有利于更加系统地发掘学科方法论,从而对目前的研究起到指导和启发作用。翟教授以美国学界冷战史研究现状为例,介绍了目前西方的研究动态。他着重介绍了新冷战史,特别是1990年以来新冷战史发展的两股潮流。其中,以更加关注第三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二波学术浪潮认为美苏在冷战时期的价值观和制度竞争代表着冷战历史的本质,也是当前国际政治结构和重大事件的发生根源。翟教授的讲座不仅扩大了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而且了解到冷战史研究最新的学术关怀,大家纷纷感到收获很大,也希望更多邀请国外高水平专家来系讲座。
&&&&&&&& 5月21日和29日,我们在中心听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博士Bob Davis给我们做的关于美国太空政策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交流。Bob Davis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太空知识和有关太空的国际条约,对美国的太空政策及太空政策制定历史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指出,管理太空的国际协定是在冷战的框架内发展确立的,这些协定对太空的自由使用、和平目的、自我防御权利、禁止核武器和核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限制。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太空的重要性,制订了一批与太空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创建国家宇航局(NASA)以及商业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领空等政策。Bob Davis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讨论美国太空政策制订的过程。
&&&&&&& 6月3日和5日,夏威夷大学Vincent Pollard给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一是&中美关系:遏制,反遏制,地方主义与东南亚联盟和东盟的起源&。教授指出,东南亚联盟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新型的国际组织。中国政府的官方报道中偶尔会忽略这一事实。中国的报道把东南亚联盟和东盟视为东南亚条约的扩充,事实上,东南亚条约不仅包括菲律宾共和国,泰国和新加坡,还包括澳大利亚,新泽西,法国,英国和美国。中国的这种报道是对东南亚条约作为反共产主义同盟没有取得成效的一种讽刺。但是中国对东南亚联盟和东盟的批评有价值吗?现在有官方、媒体以及档案的证据能证明东南亚联盟和东盟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是简单的、无政治歧视的地区性国际组织?1961年至1967年期间,东南亚联盟和东盟的这三个目标反应在美国媒体以及公开的政府文件中,此外也可以从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的秘密文件得到证实。在研究者的要求下,其中包括Pollard教授本人,这些文件得以解密。他建议将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中国与东南亚联盟和东盟的关系,中国与美国在亚洲的关系。二是&核武器、美国军事基地、民族主义外交政策以及1986年宪法委员会:冷战在菲律宾的结局&。教授认为,冷战的最后十年里,中国对全球经济开放改变了中国社会,也改变了中国与亚洲邻国和美国的关系。同时,美国前殖民地菲律宾,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挫败了美国在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时期扩大军事基地条约的企图,并且对风云突变的国内外形势做出了有效的反应。驱逐马科斯总统()四个月后,1986年6月至10月间菲律宾宪法委员会成为另一个斗争的场所。阿基诺总统()下令宪法委员制定新的宪法。大部分宪法委员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主义者。但是,一小部分委员借民族主义阵营的名义秘密地与美国大使和马尼拉的新闻中心保持联系,成功获得阐明独立外交政策议程的权利。考虑到对阿基诺合法性的挑战,美国总统不情愿地削弱了民族主义阵营希望制定新的宪法的热情。同时,美国特务情报的失败使得美国低估了民族主义的力量。通过阅读珍藏在美国大使馆政治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才了解到美国这些政策失误。这些电报是Pollard教授在写作论文期间要求政府根据信息自由法解密的。
&&&&&&& 二、访学主要收获
&&&&&&& 在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基地访学的四个月里,我不仅仅深深感受到了那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得到了沈志华、崔丕和戴超武三位导师热情细致的关心和指导,使我从专业学习、研究交流和资料积累三个方面努力充实提高自己,通过访学,我增长了学识、开阔了视野,更加深了思考,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奋斗目标。
&&&&&&& (一)&&&&&& 在华师访学,得到资深教授的学术指导,感受到不同的育人风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并能够分享其他高校优秀人才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实现不同高校学科之间的深层次学术交流,还分享国内国际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成果。从事冷战史研究的余伟民教授、沈志华教授、戴超武教授和特聘&紫江学者&崔丕教授,都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华东师大在冷战史研究方面不仅有国内最大的研究中心&&国际冷战史中心,而且拥有唯一的、完整的前苏联解密档案,还有大量的美国政府档案文献和缩微胶片。从3月到6月间,来到华东师大进行学术演讲和座谈的国内外学者有十几位,给我们带来来一道道学术大餐。另外,国际冷战史中心的学者非常注重冷战史研究的国际交流和掌握话语权。&&&&&&&&&&
4万字的初稿,还有一篇小论文,已投稿。访学期间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我顺利开展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通过对1995年以来国内冷战史成果的整理,我认识到,国内冷战史研究硕果累累,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原始档案资料仍然相对不足,微观研究虽较多,但也只有少数几位专家学者做得较为深刻和透彻,而宏观研究就很少。但是国内的冷战史研究趋向良好,学者们越来越注重档案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并积极与国际学者进行对话,争取冷战史研究的话语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英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