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与一漂亮的女佛弟子网站喝茶,我请教她怎样才能见到佛?她说:"你如能做到佛喜欢你,佛就会来追求你。"

中国佛教人物关系
一、佛教人物
&&佛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可分成佛部、菩萨部、明王部、天部、眷属部等五类。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在佛教里面如果从佛祖释迦牟尼向下排的话是:佛,菩萨,罗汉,声闻,帝释,比丘。如果按照佛教僧团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弥(准和尚),居士(俗家弟子)。另外比丘是代表受过具足戒(250条戒律)的出家人。沙弥是受了沙弥戒的出家人(十戒)。居士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
佛有三身: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和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五方佛: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横三世佛:(按空间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
&&&&&&&&竖三世佛:(按时间分)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1.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大日如来是毗卢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
Vairocana)乃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又译为毗卢折那佛、毗卢舍那佛、卢舍那佛、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梵文
Mahavairocana)。
毗卢遮那(Vairocana),意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唐朝实叉那陀译《八十华严》采用此译名。但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出的《六十华严》,译为卢舍那。唐译《八十华严》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刚庄严为际,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住;状如虚空,以普圆满天宫殿庄严虚空云而覆其上,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其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世尊。"毗卢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释迦牟尼。又《八十华严》卷75:"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时太子得轮王位供养佛者,岂异人乎?今释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本中卷29,此段译为"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来是也",可说明梵文《华严经》本中,毗卢遮
&&&&&&&&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由于密宗奉大日如来为教主,因此该宗又名为大日宗,或毗卢遮那宗,该宗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中,都各有五方佛的说法,在金刚界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此五佛以大日如来为中心,分别象征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及成所作智。而在胎藏界的五方佛中,大日如来仍为中心,另外则是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及宝幢如来等四位佛陀。大日如来在五方佛中,居中央,代表法界体性智。净土名号:色究竟土大日如来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至高无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
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密宗认为大日如来不只是本尊,也是密宗教理的核心。由于如来智慧光明遍照一切处,能使无边法界普放光明,而开启众生本具的佛性,善根,成办世出世间之事业,因此以大日作为名号。大日如来的名称有三种含义,依据《大日经疏》卷一记载:1.除暗遍明义。2.众务成办义。3.光无生来义。因为有三种含义所以世间的太阳还是无法为喻,只是取其少分相似,所以名为大日--摩诃毗卢遮那。
那如来与释迦牟尼是可互换使用的。因此嘉祥吉藏大师在《华严游意》说明,卢舍那佛即是释迦牟尼的称号
2.不动如来&
不动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佛,代表大圆镜智。象征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二智。
&东方不动如来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悦净土,藏文名称意思为真乐。它以真乐为名,是因生该土者即不再退转,亦不变异。东方不动如来佛净土名号:喜悦净土
五方佛中的东方佛,即东方世尊阿閦如来也。楞严经五曰:'见东方不动佛国。'维摩经见阿閦佛品曰:'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表觉性,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閦(chu)意为"动"、"嗔怒",阿意为"无"。无嗔怒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是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
&3..宝生如来
宝生如来,五方佛中的南方佛,表福德,象征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宝生佛位于南方欢喜世界,可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南方宝生如来&
代表平等性智。净土名号:具德净土。
&&&&&&&南方宝生如来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赋有光荣。此土之佛赋有光荣,乃因他具有成就正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
宝生如来,五方佛中的南方佛,表福德,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又译为"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宝相佛,宝幢佛等。宝生佛位于南方欢喜世界,可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宝生如来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意即赋有光荣。此土之佛赋有光荣,乃因他具有成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第三佛土之本尊是宝生如来。
宝生,梵名Ratna -sam!bhava ,音译为罗怛曩三婆缚;西藏名 Rin-chen
h!byun-ba。又称宝生如来。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等之五解脱轮中,正南方之月轮中央。此尊以摩尼宝福德聚功德,能成满一切众生所愿;更能于行者升至法王位时予以灌顶。为五部中之宝部所摄,主五智中之平等性智。
4.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梵文读音:Amitābha)为西方极乐世界(又称安乐世界,安乐刹,安乐处等)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Amitayus
,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Amitā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阿弥陀佛系法界藏身,念一佛即等同念无量佛功德。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五方佛中的西方佛,代表妙观察智。横三世佛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西方阿弥陀佛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为极乐,乃因其中从未闻苦、从不受苦。在此阶段所转化的烦恼是贪,所净化之蕴是想蕴。净土名号:极乐净土。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的左右胁士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又名安乐国、净土)位于此娑婆世界(银河系)的西方,距此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之遥,彼土自成就以来至今十劫。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阿弥陀佛”是印度梵文音译,发音ē m& tu& f&
,源于梵文Amitābha,翻译成中文大意为: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等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光、寿,等等),因为原文含无量义,中文中没有含意完全对等的字词可以翻用,所以“阿弥陀佛”是原文音译。
阿弥陀佛也被尊称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发音为nā m&
,源于梵文namas,意为对佛的尊敬、皈依、归敬、归命。阿弥陀佛是过去世一位叫“法藏”的人修学圆满后的称号,所有修学圆满、归真复原的,在印度都尊称为“佛、佛陀、如来、人天师等等”。
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合称“西方三圣”。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净土宗则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特色。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法藏比丘,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于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就佛果,在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接引念佛人往生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十二名号《无量寿经》中载:“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6.不空成就佛&
不空成就佛,五方佛中的北方佛,代表成所作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胜业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行为、完全、圆满。所以此佛土名叫诸行圆满。于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成就。诸行圆满,即是指此易成就性。净土名号:胜业净土。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载,不空成就佛手印是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两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当肩向外。这一手印,乃为救度有情众生与成就佛法的功德。
7.卢舍那佛
  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卢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卢舍那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法身“毗卢遮那”(汉译:大日如来)的简称,释迦牟尼佛在立名时,把他的报身和法身立在同一个名中,表示法、报不二。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质、最圆满的智慧,是无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汉译为大日如来)。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属于报身佛,卢舍那佛也是。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莲华藏世界中,卢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萨,也是卢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来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门修行而成就了卢舍那的报身。
8.释迦牟尼佛
三身佛中的应身佛。竖三世佛中的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
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开显佛教,度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又称如来佛,释迦牟尼原是印度的王子,出家前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结过婚。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为多宝道人,后得升大道开创佛教,为如来佛祖。
释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诞辰日[1](汉语读音释迦牟尼sh&
jiā m&u n&,牟为多音字,在这里读m&u。)
&10.药师如来
横三世佛中的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
药师佛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他手下有十二神将。又与左胁士日光菩萨及右胁士月光菩萨并称为“东方三圣”。
11.燃灯古佛
&&&&&&&&竖三世佛中的过去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过去佛之一。“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燃灯佛于释迦牟尼过去世为其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燃灯佛应生在过去世“庄严劫”,并预言九十一劫后成佛号释迦牟尼。
&12.弥勒佛
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佛贤劫第五尊佛,“弥勒意为“慈氏”,这是佛教菩萨名,《阿弥陀经疏》解释道“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名慈氏。修慈最多,名无能胜”。
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弥勒佛本是如来的弟子,为弥勒菩萨,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弥勒佛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人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四百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就正觉。弥勒为贤劫千佛之第五佛。自今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世于第十之灭劫。继绍释迦佛。于龙华树下以三会之说法,化了一切之人天也。
最初的弥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尤其表现在上生信仰上,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经典;在造像上,最初的弥勒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姿势基本上是交脚坐式,其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晚唐五代之后,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大肚弥勒”流行起来,成为长期流传和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
契此,生活在唐末五代,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的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十分肥胖。作为一个游方僧人,契此是十分贴近民间的,因而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的形象和蔼可亲,虽然不象金身弥勒那样庄严肃穆,却增加了一种亲和力。他虽然显现神通,却又只是暗示于人,更不以此为己谋利,直到临终,他才暗示自己就是弥勒的化身。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
&13.一字金轮佛顶
一字金轮佛顶,别名为一字轮王佛顶、金轮佛顶王。一字轮王佛顶,是大日如来与释迦牟尼佛的本性,一字金轮之中,又分为大日金轮及释迦金轮。
一字金轮佛顶法,其修持法可依:一字奇特佛顶经。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字佛顶轮王经。一字顶轮王瑜伽经。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 其结印,是智拳大印。
其观想,是一刹那,由智轮变金刚轮王遍照如来身,其身形如素月,头戴金刚宝冠,轮鬘是首饰,一切相好,具众宝庄严,持智拳大印,其法座是狮子日轮白莲华座。
  其咒曰:勃噜嗡。
此咒与大日金轮、释迦金轮同一本体,而且与佛眼佛母咒有关,经言:大善男子,若所在之处,持此佛顶咒者。五百由缮那出世世间一切咒王悉无成住。
  又言:十地一切诸大菩萨亦怖是咒威德神力,何况诸天小威力者。若常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时,每当先诵此佛眼咒七遍满已,又乃安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时数毕已,又诵佛眼咒数七遍,则得安稳,无诸挠恼。
  此一字金轮佛顶法是台密六种大密法之一,如果有人诚心诚意的修持此法,就是患癫狂聋哑诸重症者,都可以痊癒的,生产亦可得平安。其功德非常大,而且殊胜广大。
14.开敷华王如来
开敷华王如来,又叫婆罗树王华开敷佛、华开敷佛、开敷华佛。《大日经》说:“南方大勤勇,遍觉华开敷,金色放光明,三昧离诸垢。”此佛住于离垢三昧,以菩提(佛教智慧)心,长养大悲万行,成就遍觉,万德开敷(开敷有开放、繁华意),故称开敷华王如来。一敷华王如来即金刚界之宝生如来。
15.佛眼佛母尊
梵名Buddha -locani^
。又作佛眼部母、佛眼明妃、佛眼尊、虚空眼明妃、能寂母、金刚吉祥眼、一切如来佛眼大金刚吉祥一切佛母、一切如来宝、佛母尊、佛母身。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遍知院及释迦院之一尊。此尊乃般若中道妙智之神格化,系出生金胎两部诸佛、菩萨之总母。以其为生佛部功德之母,故称佛母;又具五眼,故称佛眼。
遍知院之佛眼佛母,位列中央一切如来智印之北方。密号殊胜金刚。身呈肉色,头戴宝冠,耳挂金环,臂着钏环,以红锦为衣,手结定印,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释迦院之佛眼佛母又称遍知眼、能寂母、一切如来宝,位列中央释迦牟尼佛之北方下列第一位。密号实相金刚。身呈金色,右手竖掌,屈中指、无名指,小指稍屈,伸拇指与食指,左手屈臂,持莲花上如意宝,面向左方,微仰视。一般以此尊为大日如来所变,然瑜只经中则说为金刚萨埵所变。其修法为息灾或降伏,最大特色是以星宿为其眷属。又以佛眼佛母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称为佛眼曼荼罗。[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二普通真言藏品、大品般若经卷十四佛母品、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卷下金刚吉祥大成就品、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经卷二画像仪轨品、大智度论卷六十九、大日经疏卷五、秘藏记卷末]
16.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所以在人类所居世界的遥远的东方,除了药师佛教化的净琉璃世界、阿閦佛教化的妙喜世界等佛国净土以外,还有一个东方宝净世界,这片净土上的教主是多宝佛。佛教汉传并经世俗化后,"多宝"之意与人们"求财"之意相吻合,多宝佛遂演变成佛门的财神,而受世人供奉。而古浪属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冲,来来往往者多为经商求财者,故中坛独供多宝佛就不是为奇了。所画之多宝佛,左手给世人散财,右手给饿鬼施食,为佛教世俗化之经典。
多宝如来发心护持《法华经》。在行菩萨道时立下大愿:即使入涅盘,也要出席法华会场,听经闻法。于是,当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准备宣说《法华经》时,突然传来很大的赞叹声:"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用平等的大智慧教授菩萨法,以佛所护念的《妙法莲华经》为大众说法。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所教授的法,都是真实的。"伴随声音出现的是一座高五百由旬、宽二百五十由旬的宝塔。塔外有用金、银、琉璃等七宝合成的幢幡装饰,塔上悬垂着万亿种璎珞、宝铃等等的宝物。"这应是供养大德舍利的高塔,怎会出现在这里,还从塔内发出声音呢?"在场的佛弟子惊异无比,但还是赶紧礼拜;三十三天降下曼陀罗花雨;还未修成神通的人及非人,则用香花、璎珞、幡盖、音乐、舞蹈等来供养宝塔。大乐说菩萨代大众问佛陀:"以什么样的因缘,这座宝塔会从大地涌出,还发出声音呢?"佛陀回答:"这是多宝佛的宝塔来参加我们法华盛会。多宝佛虽已涅盘,但他在灭度前,曾交待弟子:起造一座大塔来供养我的全身舍利。今后十方国土,只要有宣说《法华经》的地方,我的庙塔就会涌现,并在塔中赞叹:'善哉!善哉!'这就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多宝佛塔。"大乐说菩萨又问:"世尊!能否用您的神通力让我们见到多宝佛身?"佛陀回答:"多宝佛有深重大愿:'如果有佛弟子想见到我的全身,必须请讲《法华经》的这位如来,集合在其它地方说法的分身,然后我的全身才会显现。'"大乐说菩萨:"我们也希望见到世尊的分身,并加以礼拜供养!"
佛陀点点头:"大乐说!我在十方世界说法的分身,现在也该集合一处了!"于是,佛陀从眉间白亳放出光芒,大众从光芒中,看到释迦牟尼的分身满布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国土,正在演说妙法。此时,诸佛告诉众菩萨:"我现在要去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处所,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到了娑婆世界,诸佛派遣大菩萨以宝花供养并问候释迦牟尼佛:"少病少烦恼吗?身心安乐吗?"又说:"我们的世尊也希望能见到多宝佛身!"话说毕,一时,娑婆世界变得清净美妙,没有地狱、恶鬼、畜生等恶道。琉璃为地,宝树庄严。
释迦牟尼佛的分身诸佛都到齐了,各各坐在师子座上,听说要一同开宝塔,就从座中起来,安住在虚空中。
弟子们起立合掌,专注地看着佛陀。释迦牟尼佛以右手指开启七宝塔的门,大众看见多宝如来坐在宝塔中师子座上,全身不散,就像入禅定一般。多宝如来说:"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赶快宣说《法华经》吧!我可是为了听闻《法华经》,才到这里来的。"又分出半个座位,说:"释迦牟尼佛,来这里一起坐吧!"释迦牟尼佛就进入宝塔,坐在多宝佛旁边。大众仰望两位如来同在宝塔中的师子座上盘坐,又见到释迦牟尼无量无边的分身安住虚空中,都希望能升到虚空,好看清楚佛的相貌及听闻佛陀说法。释迦牟尼佛了解大众的心意,便以神通力让大众升上虚空。释迦牟尼佛大声地告诉弟子:"我即将进入涅盘,这部《妙法莲华经》咐嘱在场的大众。在我灭后,能受持读诵并深入思维这部经典,是很困难的。大家应当发愿护法,令法久住,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是真正地供养我及多宝佛。"(《法华经·见宝塔品》)
&&&&&&&&&&&&&&&&&&&&&&&&&&&&&&&&&&&&&&&&&&&&&&&&&&&&&&&&&&&&&&&&&&&&&&&&&&&&&&&&&&&&&&&&&&&&&&&&&&&&&&&&&&&&&&&&&&&&&&&&&&&&&&&&&&
摘自《香光庄严》
17.定光如来。
定光,梵名Di^pam!kara
,巴利名同。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出现于过去世,曾为释尊授记之佛。又作锭光如来、然灯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关于其本缘,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三所载,过去久远劫有王名为地主,将统领之阎浮里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统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际,阎浮里内金光晃然,该子颜貌端正,具三十二相,因而名为灯光。年二十九,出家学道,即夜成佛。善明王与四十亿众诣灯光如来,听其说法,如来又至地主王处,为其说法。此处,地主王乃释尊自身,灯光如来即善明之王子,出现于地主王治下,而受其供养。
四分律卷三十一,则以定光如来为胜怨王大臣提阎浮婆提之子,受胜怨王之供养,其时,有比丘名为弥却,以花散如来之上,脱鹿皮衣掩泥泞路,让如来踏过,如来因此为弥却记别,此处即以弥却为释尊之前身。又关于定光如来出现之时劫,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佛本行集经卷三等,谓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则谓过去九十一劫。
定光如来乃过去佛中最有名者,故诸经论多以定光为中心,而说其前后诸佛之出现,如大阿弥陀经卷上载,定光之后有三十三佛,平等觉经卷一载,有三十八佛。于今印度山崎(梵Sa^nchi^
)塔门浮雕中,有定光如来化作大城之图像,此与四分律卷三十一所载相合。
18.天鼓雷音如来
(梵Divyadundubhi
meghanir-ghos%a)密教胎藏界四佛之一。位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的北方。又作鼓音佛、鼓音王、鼓音如来。《大日经疏》卷四云︰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来涅盘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如天鼓都无形相亦无住处,而能演说法音警悟众生。
此佛之形像,依现图曼荼罗所示,其身呈金色而着袈裟,偏袒右肩,顶有肉髻,右掌覆而结触地印,左手作拳仰置于脐下,跏坐于宝莲华。密号为不动金刚。种子字‘恶’(ah!)或‘含’(ham!),三昧耶形为万德庄严印,真言为‘归命,含鹤(ham!
H!ah)莎诃(sva^-ha)’。
20.宝幢如来
宝幢如来,梵名Ratna -ketu
,音译啰怛曩计睹。又称宝幢佛、宝星佛。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东方之佛。此尊主菩提心之德;以宝幢表发菩提心之义,其以一切智愿为幢旗,于菩提树下降伏魔众,故得宝幢之名。
宝幢如来密号福寿金刚、福聚金刚,三昧耶形为光焰,种子为阿(a)。此尊于金刚界曼荼罗中身呈浅黄色,著赤色袈裟,偏袒右肩,左手向内,执持袈裟之二角置于胸前。右手屈臂稍竖而向外开,复稍仰掌垂指,作与愿印,跏趺坐于宝莲花上。三昧耶形为光焰印。
又有谓宝幢如来与金刚界东方阿閦如来、阿弥陀经之西方宝相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西方大宝幢如来同尊。
(二)菩萨部&
1.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又作观自在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坐骑为金光仙,又名“朝天吼”。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是他的道场。观音是佛门的女弟子,但观音,佛,菩萨等等皆是男身,女身是有业力的,不能成佛,化为女相是为了渡女人们。
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也是阿弥陀佛的继任者,候补佛。其实观世音菩萨早就已经成佛,但不居佛位,而是以菩萨的身份普度众生。菩萨与佛是学校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区别,菩萨还未成就圆满。达摩祖师是印度佛教的第二十八位尊者,中国禅宗创始人。
随着观世音崇拜的普及,观世音的形像也发生了丰富的演变,在佛教的诸神中,大约观音的形像是最富于幻化,最丰富多采的了。&
  在观世音众多的形像中,最有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和三十三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是梵文SahasrabhujasabasranetraaVlokiteSvara的意译,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简称“千手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听干光五静住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
  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一般实际都是42臂喻千手,除本身双手外,左右各再伸出20只手,每只手中各有一眼。因每只手各配25“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只欲天等),40乘以25,正好是千眼千手,象征着观世音菩萨广大无边的慈悲和法力。
  千手千眼观世音一般为四十二臂,还有四十八臂的,也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像确实有上千只手,如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大佛湾观音殿里的石雕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布满了整个崖面,共有一千零七只手。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手眼其实是变化无穷的,如山西平遥县双林寺的明代彩塑观世音是26只手。在一些石刻造像中准提观世音为18只手;如意轮观世音为6只手。
  千手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为适应应声而至、解脱苦难的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皆能适应、变化为不同的形像,这就是《楞严经》所说的观世音为拯救苦难能示现三十二种应化身形。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世音则变成了三十三身。唐以后,汉化佛教根据这三十三身,对观世音形像不断进行改造,最后定型为“三十三观音”,三十三观音的名称和造型特点如下:
  杨枝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常戴女式风帽与披肩长巾。
  龙头观音;画作云中乘龙之像。有许多艺术家杰作传世。
  读经观音:坐岩头手持经卷的阅读像。此像颇受知识界喜爱,有许多名家作品传世。
  圆光观音:背后画出炽盛火焰圆光。
  游戏观音:闲适地在五色祥云之上。
  白衣观音:少见。按僧家戒律,不能着白衣。汉族习俗也以白衣为衣,故有避忌。然有偶见之名画,一般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
  莲卧观音:在池中莲花之上。
  泷见观音泷见观音:歌倚山崖眺望瀑布流泉,颇为知识界所喜爱。
  施药观音:常为右手拄颊,左手于膝头捻莲花之像。
  鱼篮观音:脚踏鳖鱼手提盛鱼竹篮之像,或反手提鱼。
  德王观音:坐岩畔,手持树枝制成的杖。
  水月观音:作观水中月影状。水中月,喻诸法无实体。此像深具哲理意味,很受知识界崇敬。名家名笔迭出。
  一叶观音:乘莲花浮于水面漂行。
  青颈观音:密宗所传,近代中国少见,日本较多。按古代南亚次大陆神话传说,降魔大神湿婆吞下从乳海中搅出的毒药。药力在颈部化开,将脖子烧青。“青颈”原指湿婆,后来辗转变化附会,观世音也有了降魔救众生因而服毒青颈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在中国未能传播开。
  威德观音:左手持莲花,坐岩畔。
  延命观音:头上戴顶有佛像之宝冠。
  众宝观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弯膝上。岩户观音:在山洞中打坐的像。能净观音;仁立岩畔望海沉思状。阿褥观音:阿褥是梵语Anu的音译,意为“极微”。只有具天眼、轮王眼和能得佛果的菩萨,才能看见“极微”。常画成远眺海上立像。
  阿摩提观音:乘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密宗所传,近代中国比较少见。
  叶衣观音:坐岩上,垫着草叶。近代中国比较少见。
  琉璃观音:又名“香王菩萨”、“香王观音”,特点是手持香炉。
  多罗尊观音;多罗是梵语Tara的音译,意为“眼、瞳子”。此形象为密宗系统,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近代中国比较少见。
  蛤蜊观音:乘于蛤蜊上,或竞画作居于两扇蛤蜊壳中。
  六时观音:佛家依南亚次大陆之粗略计时法以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合称六时。佛教徒当每日六时奉行佛法不断,六时菩萨取义于此。常作居士装束。六时观音比较少见。
  普慈观音:作大自在天化身形象。少见。
  马郎妇观音:传说唐代元和年间,陕西有一美女,许多人要娶她。她说一夜之间能背会《普门品》的,我就嫁他。到了天亮之时,有二十人会背;她再提出背《金刚经》,又有十几人会背;又提出会背《法华经》,三天后只有姓马的郎君能背出此经七卷。于是择期成婚,但此女在婚前死去并腐乱。葬后,有老憎以锡杖挖拨,见仅存缎子骨化为黄金。者僧说这是圣人点化愚蒙,说完也飞入空中。后来人们便将那点化愚蒙的美女称为马郎妇观音,其形象为民间妇女貌。
  合掌观音:双手合十为其特点。
  一如观音:作乘云飞行状。
  不二观音:两手低垂,在水中坐莲叶上。
  持莲观音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少女面孔。
  洒水观音:又名“滴水观音”,作右手持瓶泻水姿态。塑像中常暗藏滴水机关。
  三十三观音中,除白衣、青颈、多罗尊、叶衣、阿摩提五观音外,皆为中国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奉的观世音形象。可见三十三观音主要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其中的杨枝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洒水观音是民间最为熟悉的观音造像,至到今天,已变为多种工艺品,成为居室摆设了。
  观世音除了三十三种造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造像,这些造像因不同的宗派而有所区别。
  六观音。天台宗所传的六观音是: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密宗所传的六观音是: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千一面观音、准胝(又译“准提”)观音、如音轮观音。
  不空索观音。全称“不空绢索观世音菩萨”,亦称“不空王观世音菩萨”,意为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使一个遗漏。
  此外,藏传佛教密宗还有红观音、白观音、四臂观音等观音形象。
  据统计,在中国所有的神仙谱系中,观世音的造像最多,形态姿势最为丰富。但是,尽管观世音具有千姿百态的造像,自唐以后,观世音的形像就逐渐定型:头戴凤凰宝冠,长发垂肩。圆脸丰润,秀眉弯长,樱桃朱唇,横披天衣,袒胸露臂,挂璎珞,戴项饰,罗裙锦绣,后来观世音菩萨的衣饰略有改变,但形像基本没有变化。&&&&&&&
&&2.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又称十大愿王。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被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坐骑:灵牙仙。六牙白象。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文殊、普贤两位大士,一为诸佛母,一为诸佛长子,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3.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山西五台山是文姝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无量劫前,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出现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灯明佛,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萨,佛入灭后,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萨为师。妙光菩萨教化八王子,令其坚固菩提心,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佛名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如来的本师。时妙光菩萨,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以文殊菩萨,不仅是释尊本师,亦是释尊的祖师。文殊菩萨,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事,于十方佛土中,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岂独在娑婆世界助佛宣扬?不过,娑婆世界的众生,因释迦佛的介绍,始知文殊菩萨的伟大圣迹,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议。
文殊菩萨,既然是三世果位如来,其智慧特殊可知。因此,在释尊一代时教中,凡大乘法会,无不参与,而且担当重任。
4.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坐骑: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谤听”或“善听”。&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个婆罗门女,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发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
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
地藏菩萨的大愿,即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愿菩萨。地藏菩萨屡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5.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大势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音译为“摩诃那钵”。据《悲华经》卷二称,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菩萨跟随佛学法修菩萨行,经过许多阶段之后,才可成佛。菩萨中经历所有的阶段达到最高位的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只要结束菩萨生涯,在下一阶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现佛陀时,必有一生补处菩萨随侍左右,且组合是一定的。阿弥陀佛其左右胁侍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位合称“西方三圣”。
6.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梵语尊称:ākāśagarbha(音译阿迦舍嘎合婆),密号库藏金刚。汉译又作尊上虚空孕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虚空光菩萨摩诃萨。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世人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尽利益,故有此尊上圣名。
(三)明王部
A.明王最为人知最流行的是五大明王。在新、旧两译的《仁王经》中,出现了五大明王的名称。他们是:
1.不动明王
他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被称为不动尊或无动尊,与观音和地藏菩萨并列,成为民间佛像的三大主尊。
不动明王居于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围绕在他身边。不动明王和大日如来关系密切,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或使者。西藏大多数不动明王的造像都是三头六臂或一面八臂的忿怒尊,右手拿剑,左手握罗索,而且多是坐像,少有立像,是沿袭了印度教的忿怒尊的湿婆神的信仰。
2.降三世明王
第二位是东方的降三明王,意为“降服三个世界”,他经常和不动明王并列成一对出现,是密宗名第二的金刚萨多。
降三世明王也是由印度教的忿怒尊湿婆神演变出来,其造像多是三头六臂或一面八臂的恐惧模样,其额头中央有湿婆神特征的第三只眼睛,身上穿着虎皮裙,两足之下分别踩着相当于湿婆神的大自在人及其明妃乌摩,表示自己比模仿对象更强有力。降三世明王两手的小指在胸前勾合结成降三世印,表示降伏过去、现在、未来与佛教为敌的一切障碍。
3.军荼利明王
第三位是南方的军荼利明王,意为“盘绕的东西”。由图像来看,军荼利明王身体各部,都戴着蛇的装饰物。军荼又意为“拙火”,乃是象蛇一样沉睡于身体海底轮之灵热。
军荼利明王又和不死妙药“甘露”的信仰有密切关系,故军荼利明王亦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的造像,通常是一面八臂,左足稍稍上举,做出踏空的姿态,而中央的左右两手各自伸直食、中、无名指,然后再用大拇指掐住小指,将两手在胸前交叉,这种威吓对方的印相,是军荼利明王的代表姿态,其余的手,分别拿着金刚杵、宝轮、三叉戟等法具,表示以他强大的力量祛除种种障碍。
4.大威德明王
第四位是西方的大威德明王,意为“具有大威力德性”。他被视为文殊菩萨的眷属或化身。
大威德明王的一项特性,是他一定骑着水牛,这是反应原始社会所谓魔神征服水牛的神话。大威德明王的造像多是六面、六臂、六足的姿态,因此,又此,又有“六足尊”之称。他的六只手所握持的东西是剑、戟、棒、索、弓、箭。但演变到最后,大威德明王竟然是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的形态,同时脸部成为牛面。
5.金刚夜叉明王
这是五大明王中的最后一位,也是五大明王中唯一拥有“金刚”的称号的一位,与拥有古老历史的其他明王比较,金刚夜叉明王似乎是后来才出现的尊格。
金刚夜叉明王的造像的特色,是他脸上的五只眼睛,有两对是两只眼睛左右上下并排,然后在额头中央,再放置第五只眼睛。五只眼和三张脸,使人有恐怖之感。除此之外,金刚夜叉明王将左脚举高,摆出了丁字形站立的姿势也很特别。他的左右第一只手,分别握着金刚铃和金刚杵,显示他是金刚界体系的尊格。
B、八大明王
八大明王出自《大妙金刚经》,由八大菩萨衍生出来。八大菩萨即上述的观音、金刚手、文殊、弥勒、地藏、虚空藏、普贤、盖障等。这八大明王虽和上述五大明王不同,但其中的不动、降三世、大威德和军荼利等四位明王却是共通的,只是没有最后的金刚夜叉明王而已。
八大明王由八大菩萨衍生或化身成忿怒尊,他们分别是:
降三世明王──文殊菩萨;
军荼利明王──虚空藏菩萨;
大轮明王──弥勒菩萨;
马头明王──观音菩萨;
无能胜明王──地藏菩萨;
不动明王──除盖障菩萨;
步掷明王──普贤菩萨。&
5.大轮明王
大轮明王是转法轮明王之意。法轮是佛教的真理教义。大轮明被画成戴冠上面有逆立的火发,左手持独钴杵,右手高举大法轮。
6.马头明王
马头明王以观音为自性身,把马置于头。又因他有忿怒威猛之形,帮称马头明王。其模样是一面二臂,红色。右手拿着莲花,左手拿着水瓶,脖子和四肢都有蛇缠绕,表现出明王独特的忿怒姿态。
7.无能胜明王,
无能胜明王意为“不被任何东西所打倒”。其造像有四面四臂、三面四臂、一面二臂等,具三上。三面四臂形像的,右边第一只手竖起食指做出威吓对方的期克印,第二只手拿着独钴杵。左边的第一只手拿着斧钺,第二只手拿着三叉戟。
8.步掷明王,
步掷明王是“放开步伐”之意。有记载说此明王有十八臂,但也有记载说只有二臂,右手拿着大伞盖,左手拿着金刚杵。伞盖可说是步掷明王的特征。
C.十大明王
1.马首明王
马首明王,高180cm,三面四臂,赤裸上身,上二手持环及葡萄,胸前二手捧物已残。明王正面头顶火焰,头发上冲。中部现一马首,并从其左额飞出毫光一道,上坐观音菩萨本身像。铭记为:“第三马首明王观世音菩萨化。”
2.降三世明王
降三世明王,高185cm,三面六臂,上二手举山形物或持鞭,中二手当胸作智拳印,下二手持剑及物。明王浓眉豹眼,怒发上冲作火焰状一由额部发出毫光一道,于其顶现降三世明王本身金刚手菩萨像。铭记为:“第五降三世明王金刚手菩萨化”。
3.愤怒明王
愤怒明王,高200cm,三面四臂,上二手作拳状,下右手扶腹,胸前一手塞于口中,嘴咬其指。明王目瞪如铃,獠牙上立,怒发上冲作火焰状,大有怒不可竭之势。从明王额部发出一道毫光,光中现其本身除盖障菩萨(已毁)。铭记残,应为“大愤怒明王除盖障菩萨化”。
4.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高190cm,三面四臂,上右手持金轮,上左手举印,下二手当胸。明王发形同上。其本身像金轮炽盛光佛站于毫光中。铭记为:“第九大威德明王金轮炽盛光佛如来化。”
5.大火头明王
大火头明王,高160cm,三面四臂,上左手持金轮,上右手持物已残,下二手当胸作智拳印。明王发形同上。头顶上方坐其本身像卢舍那佛。铭记为:“第十大火头明王卢舍那佛化”。
6.大秽迹明王
大秽迹明王,高200cm,三面六臂,上左手举金轮,上右手执鞭(残),中二手当胸作智拳印,下二手仅凿出轮廓。明王眼瞪眉竖,怒发上冲。头顶上方铭文为:“大秽迹金刚本师释迦牟尼佛化”。
7.大笑金刚明王
大笑金刚明王”,高200cm,二面四臂,上左手持环,上右手托一菩萨,下左手捧钵,下右手持摩尼珠。全像仅刻出形体,尚未精雕细琢,但已神形毕具。不见榜题,似应为大笑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化)。
8.无能胜金刚明王
无能胜金刚明王,高160cm,三面六臂,上左手持环,上右手持蛇,中左手捧如意珠,中右手持物不可辨,下二手当胸,全像亦未精雕。不见铭记,似应为“无能胜金刚明王地藏菩萨化”。
9.大轮金刚明王
大轮金刚明王”,高170cm,三头六臂,上二手持蛇或执扇,中二手持金轮或作手印有蛇缠绕,下二手当胸。全像仍属未完工之作,无铭记,似应为“大轮金刚明王慈氏尊化”。
10.步掷金刚明王
步掷金刚明王”,高160cm,两面四臂,上二手托印或举金刚杵,两臂有蛇缠绕,下二手当胸。全像为粗胚,无铭记,似应为“步掷金刚明王普贤菩萨化”。
&1.爱染明王
爱染明王是密宗许多明王中代表爱的明王。爱染,是指迷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表示贪爱,贪爱过度,像被染过色的东西,洗也洗不掉。唐朝诗人王维有句云:“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就说明了爱染二字之意。
爱染明王的造像是红色、一面六臂,在莲花跏趺坐,具三只眼睛,现出忿怒的形像,头发呈倒立或怒发状。这种发怒的姿态,配合红色身体的色相,代表“激烈的恩爱”,实际上,信仰爱染明王的人以女性为多。
爱染明王头戴狮子冠,他的六只手中,第一双手的右手握着金刚杵,左手在腰部附近执金刚铃,和金刚萨多的手印相同。第二双手的左右手各自拿着弓和箭,做出欲射向目标的动作。第三双手则右手拿着莲花,而左手结金刚拳手印,或配合修法,改变所拿的东西。在莲花座下,还有能吐出各种宝物的宝瓶,以及形成光圈的鲜红日轮。
2.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是密宗许多明王中代表美的明王,从拥有美丽的孔雀尊格变化而来。孔雀除外表温雅之外,乃是蛇的天敌,因此,自古以来饱受毒蛇祸害的印度人民对蛇的,孔雀特别崇拜。孔雀明王在印度被当作女性尊格来信仰,在我国也被译为“孔雀佛母”等。
孔雀明王形态的特征是,左右手中总是有一只手拿着孔雀的羽毛,同时,坐孔雀背上。孔雀明王的造像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像等,拿的东西增加了佛手果、吉祥果、莲花、月轮、梵夹等。
人们信仰孔雀明王认为真正具有威力的是孔雀明王的咒语,所以佛教历代关于孔雀明王的经轨,大多称为孔雀明王《咒经》。
&(四)天部
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
(五)眷属部
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
二、佛教人物关系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和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3.横三世佛:(按空间分)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
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
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4.竖三世佛:(按时间分)
&&&&&&&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5.西方三圣
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弥陀佛与其两位胁侍观音菩萨(左)和大势至菩萨(右)组成。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于过去久远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发无上道心,弃国出家,号为法藏。其后,彼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起四十八愿,成就佛果,即为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者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然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又称正法明王。然以大悲愿力,欲发起一切菩萨广度众生,而示现菩萨形。
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以智慧力,拔三涂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无差别。
6.华严三圣
释迦牟尼:(另一说为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左胁侍: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文殊菩萨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能的菩萨,称“大智”。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7.四大菩萨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8.五大菩萨
在佛教教育制度中佛菩萨不是神明,而是我们修学的榜样。供养菩萨的意义,是提醒自己要能够见贤思齐,而不是把菩萨当神明看待,或祈求菩萨保佑。中国有五大菩萨,代表佛法五大修学的科目,与人生关係至为密切。分述如下:
  初入门:以弥勒菩萨为代表
  弥勒菩萨的塑像是中国传统寺庙一入山门,第一眼见到的菩萨,代表初学佛的资格与条件。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要教我们的就是放下慾望,知足常乐,并且学习大地:厚德栽物,雅量容人的功夫。
  孝敬门:以地藏菩萨为代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内容是释迦牟尼佛讲述地藏菩萨以孝敬为根本所发的弘愿。中国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唯有孝敬才能开发我们自性无尽的宝藏。净业三福亦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列为第一,因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乃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是人之善良本性的流露。孝敬做到究竟圆满,是超越时空,无始无终,是尽虚空遍法界,只有诸佛如来才可达到的境界,我们若能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心,来看待每一位眾生,并将孝敬做到究竟圆满,就是成佛了。
  慈悲门:以观音菩萨代表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就是要为别人带来快乐,解决眾生的烦恼痛苦,菩萨教化眾生是完全出自内心的爱护,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我们若能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并且了解所有眾生与自己是一体,进一步帮助眾生离苦得乐,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了。
  智慧门:以文殊菩萨为代表
  有了慈悲而没有智慧,往往会流於溺爱与感情用事,这种教育并不圆满,所以文殊菩萨所代表的教学科目,就是教导我们日常生活的智慧,使我们了解:心随境转则苦,境随心转则乐,要做到境智相应;祛除妄想、执著、分别之心,达到但自无心於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的境界,虽面对宇宙万象,心却是如如不动的。培养「不是别人使我们烦恼痛苦,而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改变不了别人,就从改变自己做起的生活信念,凡事学习看顺眼,不与人计较、起衝突或结恶缘,不让瞋念起现行,破坏自己的功德。更进一步让自己精进,学习以较高或较广的观点处理事情,也就是破除我执,当执著一分一分减少,快乐自在就会一分一分增加。
  实践门:以普贤菩萨为代表
  普贤法门是代表实践圆满的法门,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吾人须瞭解: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亦即实践才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的法门,也就是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够依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精神去实践,方能达到佛教教学的最高目标。
&9.六大天王
天王殿内供弥勒佛,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背后倒座韦陀菩萨。与众多寺庙不同的是加上了中国特色的哼哈二将,所以许多人解释成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弟子视频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