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竞争冒险现象自由竞争将产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

是自由经济会形成垄断,还是政府主导的经济会形成垄断?
【acelrovsion的回答(114票)】:
市场竞争当然会导致垄断。
自由市场行为被预设为一个自发秩序,自发秩序中包括共同体形成(人被联合到一个企业或者经营团体中,即生产集中),以及共同体分割(因为模式或者需求不同所造成共同体纵向差异,比如形成一个一个行业和行业层级。),在此形成议价体系,而自发秩序中议价共同体的话语权随着共同体体量的增大而几何扩大。
由于议价共同体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利用规模优势进行行业资源的控制,或者利用提高行业议价成本以挤兑竞争对手。即,通过自身议价话语权,规模优势,资源优势等方式,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或者议价成本,来形成单一主体的独占。。
此为自然垄断或者资源垄断。
当这种垄断现象使得竞争方趋近于单方面,议价能力达到顶峰,行业流动性到冰点,公司能够自行控制价格和生产的决策,而无需受到任何竞争力量影响,因为所有潜在的竞争力量都已被阻绝于市场之外了。
此为强迫性垄断(Coercive monopoly)
主导的经济在某些行业可能实行行政垄断,在某些行业会以一个强势的参与者或者监管方,来保持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作为市场规则引发的议价不平衡的仲裁者,当然他本人也有可能成为不平衡的因素。
这个东西没有什么争议,争议的在于:
1,垄断是否是常态。
2,垄断是否是反竞争的。
3,市场原则是否是天然且合理的。
【冷哲的回答(172票)】:
自由的市场经济必然产生垄断。这是历史上多次在理论和实践中证明了的。换言之,自由市场的自由竞争,始终带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垄断企业可以依赖其金融、传媒、游说等领域的优势压制新进企业。几个企业还可以联合起来形成垄断,从而获得额外的利润。
比较近的一个是Archer Daniel Midland公司,在1965年到1998年间通过与四家竞争对手的进行了五次秘密垄断协议,其中一次将赖氨酸价格由0.8美元一磅提升到了1.2美元一磅。最后由于内部人员告密,被联邦政府处以严厉惩罚。在被窃听的会议中,该公司首脑公然对竞争对手说:你们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你们能让我们赚更多的钱,消费者是我们的敌人。
政府主导经济既可以是垄断的,也可以是竞争的。这在我国尤其明显。另一方面,可持续的自由市场,总是需要政府力量来维持。
【focout的回答(59票)】:
气势恢宏的回答,不仅容易空洞,而且常常偏颇。像第一名的回答中:
“自由的市场经济必然产生垄断。这是历史上多次在理论和实践中证明了的。”
这种既无完整逻辑,又非事实陈述的说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单以个案而非逻辑或者实证,来支持如此宏大的陈述,此实与前几天被Acemoglu所批评的Piketty有异曲同工之处。
对于这个问题,不重细节,不分情形而作唯一武断,其危险不言而喻。即便仅靠生活中的观察,我们也会看到事情远非一句话那么简单。我们的确见过相对自由的PC行业或者手机行业形成了寡头(你也可以说垄断),但同样相对自由的服装,快消等行业,却很难出现寡头。这至少说明,在某些情况下自由市场会自然导致寡头/垄断,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不会。
我们可以看看一篇在小范围内出名的文章《》(by Kamien and Zang). 这是一篇用数学模型论述的正规文章。这文章有一个结论是:如果一个行业中企业数目很小,那该行业可能通过并购形成垄断,但是,对于企业数目很大的行业,无需任何政府管制,垄断,哪怕是局部的垄断,也不可能发生。虽然支持这个结论背后的逻辑和直觉或许超出了未受过训练的读者之接受范围,但我想,即使对于门外汉,结论本身听起来还是十分符合我们直觉的。
举这篇文章做例子,并不是要说明它的结论是正确的,只是为了说明现实很复杂。在这种理论问题上一上来就下笼统论断,辅以特殊的例子的做法,实在是和不问当事人情况就胡乱给人生建议的行为没什么区别,其源头都是思维上的惰性与对自身智力的自大。
------------------第一名不知道为啥掉下去了,那我继续吐槽新的第一名答案--------------------------
“...自发秩序中包括共同体形成(人被联合到一个企业或者经营团体中,即生产集中),以及共同体分割(因为经济模式或者需求不同所造成共同体纵向差异,比如形成一个一个行业和行业层级。),在此形成议价体系,而自发秩序中议价共同体的话语权随着共同体体量的增大而几何扩大。槽点:为什么包括”共同体”的形成?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所谓的“共同体”?难道一点前提条件都没有吗?谁被共同体包含在内,谁又被排除在外?难道对于最终的结果,这个会没有影响吗?
“由于议价共同体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利用规模优势进行行业资源的控制,或者利用提高行业议价成本以挤兑竞争对手。”槽点:在任何情况下,难道所谓的“共同体”成员,都会追求“总体”的利益最大化吗?有没有可能,“共同体”成员中有个别的成员,发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是更可取的,但是这个确需要偏离共同体的目标,从而导致“共同体”的崩溃呢?“共同体”本身在这个作者所描述的过程中,难道始终是可以持续的吗?
“当这种垄断现象使得竞争方趋近于单方面,议价能力达到顶峰,行业流动性到冰点,公司能够自行控制价格和生产的决策,而无需受到任何竞争力量影响,因为所有潜在的竞争力量都已被阻绝于市场之外了。”槽点:看到此处我才明白了,答主虽然看似有个理论框架,可惜却没有任何逻辑推理,只不过是用某些词语对自己所想象的过程做一种描述罢了。
“此为强迫性垄断(Coercive monopoly)."这意思是说,按照答主描述的这个过程,自由市场最后会导致强迫性垄断。
我随便找了一下维基百科
“ Advocates of free markets say that the only feasible way that a business could close entry to a field and therefore be able to raise prices free of competitive forces, i.e. be a coercive monopoly, is with the aid of government in restricting competition. It is argued that without government preventing competition, the firm must keep prices low because if they sustain unreasonably high prices, they will attract others to enter the field to compete. In other words, if the monopoly is not protected from competition by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t still faces , so that there is an incentive to keep prices low and a disincentive to price gouge (i.e., competitive pressures still exist in a non-coercive monopoly situation).”
即便这只是自由市场支持者的一家之言。
----------------------------------突然发现第三名槽点更大----------------------------------
“垄断是市场的常态。有利润的地方就有垄断,否则大家都一样怎么赚钱。”
这句话简直就是太搞了,垄断要是在所有行业里都是常态,那我们早就惨死了。
有利润的地方就有垄断?我靠,难道不是有利润的地方才会吸引更激烈的竞争,有利润的地方才有新的进入者吗?有垄断才能挣钱吗?沿海地区做服装,都不挣钱吗?
【韩思齐的回答(36票)】: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垄断,那就是政府主导的垄断,因为政府拥有暴力机器,可以强迫任何人接受它的垄断。
除了政府垄断之外,任何通过自由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都是短暂的,因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组织技术都在进步,而且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在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力量实现长时间垄断的企业,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在经济学意义上,只有一家企业完全控制某个行业,才能称为垄断。两家或几家企业瓜分某个行业,只能称为寡头,不能称为垄断。由博弈论基础可知,超过两家企业共同控制某个行业,注定是不稳固的,不可能产生长期的合谋行为,也很难损害消费者利益。关于这一点的现实例证,参见欧佩克。
【姚晓天的回答(20票)】:
垄断是市场的常态。有利润的地方就有垄断,否则大家都一样怎么赚钱。
自由市场的概念在于,不需要除了市场交易、价格体系以外的方式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垄断不是区分自由非自由的标准。
在完全竞争的均衡市场中,是没有利润的。想要有利润,要么运气好多收了几些钱,要么有一定程度的垄断,不论是资源、资金还是天赋。我们想要优秀、想要超越、想要独一无二、想要我有你没有,这种一直追逐的就是垄断。垄断是常态。
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很多。技术上,微软的操作系统垄断了pc;天赋上,迈克尔杰克逊垄断了太空步;地理上,小区小卖部垄断了附近的百货供应。当然,还有行政上,政府规定不让别人玩,只有亲儿子才能做的一些买卖。所谓反垄断,反的就该是行政壁垒造成的垄断。那样的垄断不是来自自由竞争,而是人为干预。如果要做价值判断,自由经济反对行政垄断,它以非市场的方式形成了垄断。
再多写点垄断,什么是垄断?行业里只有一家企业就是垄断吗?中石油中石化2家算不算?移动电信联通3家算不算?多少家算?
所谓垄断者,面对的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意思是,垄断者有自己的定价空间。某个商家因为他的产品匠心独运无法被模仿,或者拥有别人都没有的资源成本低廉,使得他定了一个价格,别人出不了这个价格,于是这个商家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价格话语权,才有了租值和利润, 这背后便是垄断,一种别人不能和它竞争出价的能力。
苹果的产品有技术,市场上独一无二于是它能定出卖肾价。海边的餐馆有地段,非海边的餐馆没法和它竞争,于是菜贵得多。卖服装的工厂,不去占有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怎么来得利润。快消行业,没有打广告的两把刷子哪能做的起来,于是市场上的寡头玛氏,宝洁,可口可乐等,都定出自家的价格,都能左右市场的价格。他们都是垄断者,区别在于垄断程度的高低而已。
真实的市场上,垄断就是常态,各家有自己的独门资源才有定价的空间,才能过得滋润。所以商家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差异,都是在追逐别人不能竞争的领域。当你看到琳琅满目的品牌,并且钟爱某个品牌,即便它涨价也会买时,商家的垄断愿望就实现了。
【ArthurWang的回答(17票)】:
政府主导就是计划经济,谈不上垄断不垄断,因为整个市场都在统一规划内。
垄断应该是自由经济的概念,而且如果纯粹的“自由”几乎必然产生垄断。
垄断其实并非全无好处,有时候垄断会提供更廉价的商品——虽然挺违反逻辑的……
【小飞侠Fly-Guo的回答(12票)】:
最赞同的答案。
两种情况都有垄断,但垄断的性质和主体很不同。
记得张维迎和中移动高管在达沃斯上曾经争论过一个问题:目前,电信运营商(中移动)是否为垄断?
中移动高管坚持目前中国有三大主流运营商,竞争十分激烈。
而张维迎则反驳说:三大运营商就是垄断,他们不是竞争,而是混战。不能领域内以企业数量来说明是否为垄断,而应该看其中是否有退出机制,即企业是否会因为竞争不力而破产。如果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下不用担心破产倒闭,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是垄断。
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垄断,就是行政垄断。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行业霸主只不过凭借其初始资本和规模获得了某种阶段的垄断状态,但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是暂时的。开放、竞争的市场会从技术手段、商业模式、消费者偏好等多个角度去颠覆某个行业里的霸主。垄断会存在,但是垄断的主体不断地易主。
而行政垄断则是凭借暴力和规则建立获得的,确切地说是政府(国家)垄断了垄断的机会和权利,扼杀和否定进退的机制。
当然这里并不否认政府监管的作用,没有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我本人也不认为仅仅把“把价格弄对”会造就一个繁荣持续的经济体,但是行政垄断的范围太大,这绝对不是好的现象。
欢迎大家评论有关张维迎那个对于垄断的定义!
【刘振宇的回答(4票)】:
张维迎《反思经济学》
……最初的垄断指经英国皇家特许的经营,好比东印度公司,这个生意只能你做,别人不许做,这叫垄断。企业最大化价值如果高于边际成本社会就有损失,所以需要有政府干预,这就是《反垄断法》的基本经济依据。《反垄断法》反这些垄断,本质上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比方说国有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则需要更好的技术,这样需求曲线一定是下降倾斜的,如果这个企业不能把产品和别的企业分开,而是纯粹模仿别人去生产(生产的产品和别家的一样),企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只有和别人不一样才能有竞争力,这才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但这个在我们经济学理论中被看作是垄断,所以政府就要收拾这样的垄断行为,否则就没有效率。我们假设这些东西都存在,再分析它,没有想过我们的政策是那样的话,这些东西不存在。假定英特尔的芯片都是存在的,他是垄断,定价太高,如果微软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微软产品就不会在市场上存在。如果一个技术谁都可以免费使用,就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发明这个技术。所以我们才需要专利,专利就是给企业特殊的垄断权利,这是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我们现在讲的不完全竞争,从历史看这个东西也不存在。有一个人1972年出了一本书,对于所有的反垄断案例进行大量的研究,包括IBM的等等,发现所有理论学的东西都是不对的,理论上说哪个企业合并以后,它的垄断市场大了,就会提高价格,减少产量,但事实不是这样。我们回头看看英特尔,英特尔几乎垄断了芯片市场,但芯片市场按照计算能力来算,现在的价格是30年的几千分之一。如果按照每个人的工作小时来算,过去一百年,所有大企业主导的行业价格都在剧烈下降。
所以,没有竞争,也就是没有技术进步。我们搞管理的人一定要懂得什么叫做创造性破坏,创造性破坏在索引里面,使用的频率仅次于看不见的手。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创造性的破坏,就不能理解资本主义的过程,不能理解市场经济是怎样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我们的经济学一直是排斥这个东西。
我强调一点,垄断当然是要反的,我们要反什么样的垄断?反政府强加的垄断,这事只能你来做,别人不能做,这是真正需要反的。如果政府没有强制,没有制度性的限制,允许自由竞争,就是自由进入的话,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形成持续的垄断。
我们看看历史。一个市场是充分竞争还是不充分竞争,是自由竞争还是不自由竞争。如果非要用充分,我只能这样讲,竞争充不充分和这个行业有多少企业没有关系,最重要是有没有自由主义。微软占平台市场70-80%,但它是充分竞争的。像比尔盖茨讲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哪怕拥有70-80%的市场份额,只要不努力,微软就垮了,因为它是充分竞争的。我们国家很多行业里有很多企业,但有很多规定,规定一些事情民营企业不能做,只能国有企业做,这不叫充分竞争,更不是自由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讲的垄断毛病才真正的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个和教科书有差别的概念。就像我们上海交大培养人,要抓住自己的特点,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所有方面都是和别人一样就是没有价值的。我们的价值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这就是竞争的本质。中国大学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没有竞争。为什么没有竞争?因为政府限制了自由竞争。
给大家讲一点旁的事。你们知道学术界最难搞的是什么吗?是办杂志。理工科还好一些,人文学科没办法办杂志,因为杂志的刊号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给的,他不给你发刊号,你就没法办杂志。我们很多的学术杂志是以书代刊的。有一次我见到新闻出版署的一位副署长,我就跟他抱怨,他说不对啊,我们很支持,只要你能办成世界一流的杂志我一定给你刊号。我说你不给我刊号我怎么能办世界一流的杂志。世界一流是办了后竞争出来的。学术发展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个是社团,像美国经济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第二个就是杂志,学术期刊。这两个东西在我们国家都不自由。现在很多的杂志用于另外一种目的,而不是学术的目的。
所以,每个行业都需要自由竞争,政府不要限制个人,政府可以做包括医疗卫生等事业。但是没有权利不让别人做事情。一旦不让别人做,就没有真正的竞争,那个社会不会有真正的进步。
【张绍东的回答(3票)】:
自由市场中的行业壁垒/门槛有哪些呢?原材料渠道、专业技术人员、专利、销售渠道、大额资金?专利保护是挺明显的行业壁垒。科技界为例,老公司如微软等,甚至能用专利获得某些年份半数以上的营收。虽然有实力的同行没有因此停止脚步,但也是经常受挫,个人性质的创新崛起则难上加难。从市场效率角度讲是不够优的。那就废除专利法吗?当然也不行,还需要专利来保护开发研究者的积极性。所以我看不如把专利保护期缩短。目前的保护年限是20年。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不可能放到20年的时间跨度去考量。一种专利甚至会保护到彻底作废没人用了,这不符合专利法的本意。一种专利保护技术被推广三两年后基本上就大获其利了。将专利保护期限定为5年绝不会打消研发资本的积极性。粗浅想法求拍砖。渠道控制在垄断里非常常见,也是普通消费者最恶心的一种。有原料渠道控制、销售渠道控制、运输渠道控制等等。控制上游(原料)的像管仲的盐铁资源国有政策,欧佩克,非政府的在制药领域很多。(产品也是原料/原料也是产品的复杂情况先忽略)控制下游销售的有烟草专卖局、沃尔玛。从上到下一起控制的有两桶油、三星之类吧。如果只讨论非政府的渠道垄断,其中利润空间足够大(也就是我们说的垄断超额利润),环伺的资本力量应当不会袖手旁观吧,财大气粗到能把整个渠道买下来。买下台积电,再把三星的研发人员高价挖来。买下制药厂,降低原料联盟的价格扩大份额。公立医院这朵奇葩能垄断药品价格,主要还是行政力量投入了畸高的医疗资源,虽然表面赚钱多,但资本利润率不高。排除行政力量,垄断如果不是瞬间,也会慢慢崩溃。我想之所以大资本没这么干,应该是因为利润空间没那么大。所以渠道垄断应该是无害的。大额资金垄断也就是金融垄断。银行们抱团把实业的利润吸干,这是近几年媒体上常见的论调。资本市场根源上是资金价格问题(利率),银行集体惜贷来推高资金价格?表面上看如此,但是银行终究是寄生在实业上的,实业不繁荣,银行把持的价格再高,他们的利润也有限。优质实业贷不到款、融不到资、借不到债,那就令人怀疑他到底算不算优质实业了。民间借贷市场上真正的香馍馍不也是优质借款人,而从来不是资金么~放眼美国市场,优秀商业模式振臂一呼,资金自动趋之若鹜;垃圾企业哭爹告娘,资金还是避之不及。总之利率垄断肯定是行政力量;贷款专员嫌私爱国,是因为国企有行政力量背书,符合风险收益法则。如果排除行政力量,金融垄断也难自圆其说。题主,我不是成心捣乱,最后来为你表一下忠心吧。
自由经济会形成垄断,政府主导的经济(行政经济)也会形成垄断。自由经济的垄断是无害的,或者说微害的,只有当这微量的害处显现,才可施加微行政力,无效的话说明用错了力,而不是用轻了力。行政经济的本意就是垄断。这里的特殊情况是,行政经济想跳过市场生长阶段,直接应用大额资本、先进技术、高效管理这些高富帅因素,来掩盖自己土肥圆的本质。没想到高富帅没长成,长出了一坨一坨的良性/恶性肿瘤,名曰“既得利益方”。当然,此路倒不是完全不通,日韩台新都干过。脑力浅,想不明白为什么人家能成功。知乎首条长答案,求赞。
【xiahua的回答(2票)】:
两种都会形成垄断,但两种垄断的后果又是不同的。垄断造成的本质原因是对新进入者的阻碍(entry barrier),而这种阻碍可以有千百种形式。
在自由经济中,集中的大量生产,平均成本降低,出现规模效益,并且转换成本(transaction cost)降低,自然而然会形成集中和垄断。另一种门槛,比如高精尖技术,不是每家公司都可以轻易拥有,这显然会形成垄断,再加上现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很多公司都会利用知识产权来抵制进入者,实现自己的垄断。
而政府主导的垄断,本质上也是对新进入者的阻碍,区别在于这个阻碍是政府定的,人为的门槛。
垄断大大削弱了消费者的利益(CS)但垄断并非不好,科技产业中,垄断的高利润激励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在研发,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这种垄断是不断形成,不断被打破的。一项新技术出现,必然产生短时的垄断,但慢慢被大众熟悉,更多的进入者进入,垄断不复存在,又开始新一轮的研发,垄断。那为什么很多人对政府设立的垄断怨声载道呢?那是因为政府设立的没有办法打破,除非政府自己打破。这种人为的垄断既不是充分竞争,通过集约自然形成的强者垄断,也不是有新技术产生而有的垄断,一切都是人为的。消费者在利益被削弱的同时既没有得到更高效率的服务,也没有得到新技术新科技。
很多领域,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制造垄断,但在水,电,等影响国家安全和民生的领域,国家设立垄断是正常的,应该的。这些领域需要人为的门槛,就像医生需要从业资格证这个门槛一样。
【马克的回答(2票)】:
我们假设企业数量越多单个企业规模越小竞争越激烈,越不存在垄断。每个行业一开始可能会有许多企业,那么竞争为何会一步步减弱的呢?
所谓规模经济是说,在达到一定程度前,企业产量提升(规模扩大)会导致企业总成本下降。
这样一来,企业自然存在扩大自身的需求。当市场扩张速度不如企业扩张速度时便会发生企业之间的较量。多数以破产、兼并收购下场。少数幸存企业或相互制约,形成有限度的垄断竞争,或相互合作组成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所以你看在比较成熟的,有一定进入壁垒的产业中一般都是一家或几家独大,而新兴产业就比较刺激。
谈及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一般都绕不过进入壁垒和自然垄断。
所谓进入壁垒通俗说就是你没钱没技术进不了这一行。比如说开银行,钱不够根本应付不了挤兑的,保险,钱不够出一次事就赔不起。进入壁垒很自然地将不够资格的个人或企业拒之门外,只有少数个人或企业能够进入该行业。
所谓自然垄断,是指某行业由单一企业进行生产是最优的,在这些行业竞争会减少各方的利益。例如城市供水电气,如果存在竞争企业那竞争各方就需要各自铺设管网,成本会变得很高。
所以自由经济从来无法防止垄断。当然某些行业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垄断,比如北京街头煎饼果子,进入壁垒太低了规模经济又不明显,所以一直是百花齐放一派繁荣景象。
而所谓政府主导,一方面可能是直接的国营经济。这种情况下国营企业绝对是主导者和垄断者,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拥有定价权,甚至不一定能够盈利,因为国营企业的目的不一定是盈利。一般认为,国营企业的效率低于私营企业,很重要的原因是国企高管不以盈利为追求。
而如果政府只是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积极参与市场,那很可能会减弱垄断。至少只有政府才能切实有效地反垄断。对此有疑惑可以参见标准石油公司的例子。垄断很多时候会降低市场效率,政府也是有反垄断的动机的。
又没做题跑来答题了摔………………
【方程的回答(1票)】:
政府主导的经济形成垄断就不必多说了:中石油,中石化,移动,联通……若非政府背后撑腰,敢这么嚣张?所以最近发改委也只敢拿奔驰宝马开刀,但摆在眼前的垄断却立案三年无果。
题主所说的自由经济是否源于亚当斯密?如果是这样,那限制条件太多了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没有一个人可以左右产品价格所有交易的产品是完全同质的信息和资源自由流动这样的市场,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的(尽管所有的卖家收获的只是正常利润,但资源总是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不过很可惜,全世界没有一个这样的市场(农产品市场也许近似)。所以说,任何市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质,垄断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垄断竞争(餐饮服务业),寡头(银行),垄断(戴比尔斯)。如果政府放任自由经济不管,那么市场因为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就会失灵,继而形成垄断(这一点楼上很多人已经提及了)。
是人的社会就会有人的问题,正如大卫·休谟所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正如天与地之间的差别。所以信息和资源不会平等地分配,交易的产品也不可能是完全同质的,所以,垄断就是必然的,能控制的只是它的程度。
【XieYipeng的回答(0票)】:
自由经济是一种理论设想,现实中不存在,但有程度之别
最终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垄断地位的大公司一般会开展内部竞争,否则无法保持内部正常机制
【ManChing的回答(0票)】:
哪个都垄断。。。
【刘胜的回答(0票)】:
以我22年的经历来看,两者都会垄断,无关理论,只要有人必然垄断
【漫哈盾的回答(0票)】:
都会形成吧,但政府会有更强的控制力,马太效应造成的?
【WinterSky的回答(0票)】:
如果是政府主導經濟的諾基亞永遠是人手一台的諾基亞,如果是自由經驗主導的諾基亞是埋入歷史的諾基亞。
【龙一的回答(0票)】:
这里答题的人——能否先写出你心中的”垄断“定义。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自由经济就是市场完全竞争,一个新兴行业,刚开始肯定是百花齐放,准入门槛低。随着行业的发展,两级分化,弱的企业会被淘汰或者被收购,优质的企业会越做越强,大浪淘金。最后只会剩下几家巨头企业,他们会构建壁垒,形成市场垄断。例如现住的阿里,微软。
而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形成行政垄断。
结论: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会造成垄断。
最好的解决方式:发展市场经济,运用政府的力量,加强立法,监督,防止形成市场垄断。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政治经济学(财)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同业竞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