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财政局办残疾证几号可以办

内江市市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内江市市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机关介绍内江市市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地址设在千年历史、民风民俗传承积淀的内江,四川 内江 沿江路139号,机关注册资本未提供相关产品基本资料主营产品
行政区号511002
机关地址 四川 内江 沿江路139号
邮政编码641000
电话(0832)
注册资金未提供网址/neijiang/co/417.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119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内江市市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机关,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内江市市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内江市市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内江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内江相关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单位 内江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133毫秒,缓存: 0:03:10市中区(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_百度百科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
市中区隶属于,地处、两座特大城市中段,是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素有川中枢纽之称。位于地带中南部,中下游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4′36″─105°05′41″,北纬29°25′11″─29°40′30″;东、北部隔沱江与相望,南部与市相邻,西南部与接壤,西北部与毗邻。2010年,市中区幅员面积387.54k㎡(包含经开区),常住人口531563人,管辖7个街道、13个镇,是内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四川省5个“星火西进工程”示范县之一。2010年,市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8450万元,比2009年增长16.0%。[1]
市中区有圣水寺、翔龙山摩崖造像等著名景点,有等著名人物。[2]
市中区历史沿革
以前,辖区为以蜀族为主的氏族部落活动地区。[3]
殷商到,为奴隶制东部边境地区。
至汉初,为蜀郡地。[3]
建元六年(公元前140年),属资中县地。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析资中县以南地区置汉安县,取汉政权长治久安之意。
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置汉安戌。同年,改置中江县。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因避父讳(父名“忠”),遂改中江县为内江县。
初至,内江县疆域及隶属关系虽屡变,但县建置未变。
初,资州内江一带战乱频仍,地荒人稀,内江县废。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复置内江县。元末至,内江县建置无大的变化。
日,内江县解放。同年12月21日,川南行政公署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内江县隶属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日,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川南行政公署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内江县隶属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9日,川南行政公署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内江区专员公署,内江县隶属内江区专员公署。[3]
1951年4月,内江市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7月9日,内江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同年7月17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设立内江市(内江专署辖市),以原内江县城区及东兴镇为内江市行政区域。同年9月25日,内江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内江市中区地图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政公署,复置四川省。同年9月,川南行署内江区专员公署更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内江区专员公署,内江市隶属四川省内江区专员公署。
日,内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内江市隶属内江地区。1978年4月,根据四川省委决定,取消革命委员会,内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为内江地区行政公署。[3]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内江地区,内江市升为地级市,并设立内江市市中区,以原内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内江市市中区的行政区域。同年5月29日,内江市(县级)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内江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同年6月1日,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行使职权。同年6月12日,内江市(地级)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的内江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市中区隶属内江市。[4]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内江县,设立内江市东兴区,将原内江县所辖史家镇、四合乡划归内江市市中区管辖;将原内江市市中区所辖东兴乡、东兴街道办事处和城西街道办事处的桐梓坝片区划归内江市东兴区管辖。[3]
日,经省政府批准,将原内江市市中区管辖的处于沱江河以东的国光乡、椑木镇划归内江市东兴区管辖;将原内江市东兴区管辖的处于沱江河以西的凌家镇、朝阳镇、永安镇(不包括沱江河以东的原水晶乡)、全安镇、靖民镇、沱江乡划归内江市市中区管辖。两区区划调整后,形成以沱江河为界,两区隔江而治。[3-4]
内江市市中区全景图
市中区行政区划
市中区区划沿革
1997年,市中区辖6个街道、8个镇、3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楼街道、壕子口街道、、、史家镇、、、朝阳镇、全安镇、靖民镇、交通乡、、沱江乡。行政中心城东街道。
2000年,市中区管辖6个街道、8个镇、6个乡。
日,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签发《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经济开发区托管市中区部分乡镇(街道)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发〔2013〕55号),实施市中区壕子口街道,交通乡交通社区、汉晨社区、顺江村、幸福村、晨光村、协力村、曙光村、同意村、前进村、红星村,四合乡,白马镇湛家村、海棠村、九盘村,靖民镇双堰村、凉风村、石谷村、柏林村移交经开区托管。其中,靖民镇双堰村、凉风村、石谷村、柏林村移交交通乡托管,白马镇湛家村、海棠村、九盘村移交四合乡托管,交通乡临江村、新光村、永兴村、三元村移交乐贤镇托管。经开区幅员面积44.34k㎡,户籍人口80555人,托管壕子口街道、交通乡、四合乡,经开区管委会驻地交通乡。
日,经开区正式托管壕子口街道、交通乡、四合乡。[5]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4〕31号),同意东兴区撤销胜利镇,设立胜利街道;撤销椑南乡,设立椑南镇;撤销永东乡,设立永兴镇;撤销平坦乡,设立平坦镇。市中区撤销乐贤镇,设立乐贤街道;撤销龚家乡,设立龚家镇;撤销四合乡,设立四合镇;撤销交通乡,设立交通镇。[6]
内江市中区行政区划图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5〕14号),同意东兴区撤销中山乡,设立中山镇;撤销柳桥乡,设立柳桥镇;撤销双桥乡,设立双桥镇;撤销富溪乡,设立富溪镇。市中区撤销凤鸣乡,设立凤鸣镇;撤销伏龙乡,设立伏龙镇;撤销沱江乡,设立龙门镇。
市中区区划详情
截至2015年,市中区管辖7个街道、13个镇:、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经开区托管)、、、、、、、、、、(经开区托管)、(经开区托管)、、、。[2]
市中区地理环境
市中区位置境域
内江市中区政府
内江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地带中南部,沱江中下游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4′36″─105°05′41″,北纬29°25′11″─29°40′30″;东、北部隔沱江与东兴区相望,南部与自贡市大安区相邻,西南部与威远县接壤,西北部与资中县毗邻。市中区(包含经开区)幅员面积387.54k㎡。。东西跨度26.4千米,南北跨度28.3千米。一般海拔320~350米,平均海拔339米,城区平均海拔324米。最高点海拔448米,位于全安镇三登寺,最低点海拔277米,位于沱江乡大溪口。[7]
市中区地形地貌
市中区辖内无高山、平原,亦无大山脉。溪流、河谷、冲沟纵横交错,沱江蜿蜒曲折穿境而过,地形被切割成许多高矮不同、形状各异的山丘。一般海拔320~340米,是四川盆地低值区之一。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其高程自西北向东南呈起伏下降,为典型的切割形地形地貌特征。
市中区辖内丘陵起伏,多为浅丘宽谷。沱江自西北进入,沿东南自西南曲折流出,使城区三面临江,呈弧形半岛状。其地貌在中国地貌单元划分中,属于四川盆地川中浅切丘陵区,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河谷阶地、丘陵区、河流三部分。[8]
市中区气候
市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从历年情况看,市中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无霜期长,有雪日少;春温较高,秋多绵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集中,雨量充沛;平均风速小而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度差异不大。这种气候特征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9]
市中区水系
沱江和乌龙河流经本区。沱江流经本区干流长69.5公里,流域面积169.63平方公里。[10]
市中区自然资源
市中区土地资源
市中区森林资源
市中区可使用土地面积3.42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1 万公顷,商业用地0.1万公顷,住宅用地0.43 万公顷,农业用地2.79 万公顷,其它用地0.09万公顷。[11]
林业用地面积中,林业用地总面积6487.25 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642.3公顷,疏林地面积3.8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1.3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80.26公顷,苗圃地面积14.8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中,四旁树占地面积2428.54公顷。宜林地面积为4719.7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地3500 公顷。
市中区森林资源
市中区区森林覆盖面积为4092.3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56%。市中区活立木蓄积85592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128立方米,防护林蓄积14508立方米,特用林蓄积1871立方米,疏林地蓄积61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291立方米,四旁树蓄积67733立方米,杂竹92319吨。[11]
市中区水能资源
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2596 千瓦, 可开发量为20035千瓦。截止1999年建成小水电站6座,装机7台,725千瓦,年发电69万度。[11]
市中区水资源
乌龙河在境内流域面积183平方公里。另有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下的大小溪流8条。过境水资源108.46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9570万立方米。 全区现有水利水电工程2044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4座,山平塘1815口,石河堰134道,总蓄水量4430万立方米。全区有地下水资源1710万立方米,可开发量1152万立方米/年。[11]
市中区人口民族
市中区人口
2014年,市中区户籍总人口535549人,较上年略有增长。出生人口4862人,出生率为9.08‰,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116人,死亡率为5.82‰,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6‰,比上年下降0.63个百分点。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32815人,占总人口的43.5%,且呈增长趋势。[1]
市中区民族
市中区有、、、、、、,、、、、、、、、、、等18个少数民族。[12]
市中区经济
市中区综述
市中区经济
2014年,市中区不含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835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122825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1055434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350100万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0:69.1:22.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93947万元,同比增长9.8%,占GDP比重达58.5%。[1]
2014年,市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2495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14233万元,增长19.5%;产业投资177703万元,同比下降40.8%;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173204万元,同比增长21.75;房地产投资177355万元,同比增长101.1%。全年在建项目158个(不含房地产),其中新开工项目111个,续建项目47个,竣工项目112个。[1]
2014年,市中区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136万元,同比增长20.3%(其中:税收性收入27041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77.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8335万元,同比增长4.1%。从总量上看,财政收支差距仍然巨大。全年完成入库税金85646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地方税收完成41428万元,增长6.0%,国家税收完成44218万元,同比增长18.7%。[1]
市中区第一产业
凌家镇高洞村与永安镇白杨村交界处-旮旯沟
2014年,市中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49212万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98548万元,增长4.8%;林业产值2858万元,增长4.5%;牧业产值122958万元,增长2.5%;渔业产值13675万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173万元,增长3.5%。全年水产品产量完成9491吨,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4800吨,实现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6.45亿元。[1]
市中区第二产业
2014年,市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44902万元,同比增长7.9%,工业贡献率为61.5%。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7户(不含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538984万元,同比下降6.7%;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实现销售收入2509147万元,下降8.7%;实现利润总额110225万元,下降28.3%;全部工业入库税金38933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中,五大支柱实现产值2456565万元,其中冶金建材增长10.9%,电力能源增长7.5%,成为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分别实现产值219388万元、315230万元。全年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1.98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耗3.08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8%。[1]
市中区第三产业
2014年,市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批发零售业发展势头快、市场份额大,实现零售额361453万元,增长1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1.1%。住宿餐饮业总量低于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4235万元,增长11.2%。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065.1万美元,同比下降67.9%,其中,出口2065万元美元,进口0.1万美元。全区获权企业30户,其中:新增获权企业1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0.3万美元。[1]
2014年,接待游客442.7万人次,增长28.6%,接待入境旅游5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8600万元,增长25.5%。全年完成客运量1512万人,同比增长9.6%,客运周转量10833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4.0%,货运量完成1533万吨,同比增长38.7%,货运周转量完成9482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8.0%。[1]
市中区交通
内江市市中区西北距成都市和东距重庆市直线距离均为150公里左右,地处成(都)渝(重庆)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中段,为内(江)昆(明)铁路、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和内(江)遂(宁)高速公路起点。沿高速公路,西北距成都市172公里,东距重庆市170公里,西南距自贡市40公里,东北距遂宁市120公里。[7]
成渝铁路、内六铁路,沱江、G321、内(内江)遂(遂宁)高速、内(内江)峨(峨眉山)公路、在市中区交会。[13]
2014年,市中区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7779.2万元,其中:完成农村公路改善工程59.4公里,投资3143万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44.5公里,投资2692.2万元;完成安保工程(路侧护栏)28.9公里,投资1217万元;已完成渡改公路桥投资62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渡改人行桥115延米/座,投资107万元;建设完成4个公益性渡口。内威荣高速公路市中区段、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市中区段、吴荣路市中区段、内自快速路通道市中区段等道路建设正有序推进。[1]
市中区社会事业
市中区教育事业
2014年,市中区完成2所幼儿园、12所学校食堂改扩建,维修改造教师周转宿舍16套,学校教学用房建设4360㎡;资助困难儿童1608人、中职学生584人、普高学生1065人,中职学生免学费1792人;选派对口支教教师到民族地区对口支教17 人,三次送教到松潘、黑水,城区、乡镇、城乡之间干部教师交流144人次;开展各类教师培训3261人次;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11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建成电子备课室,基本实现数字校园;购置电脑装备410台,更新网络教师11间,完成农村义教薄弱学校装备改造20所。
截至2014年,全区(含市直)共拥有各类学校144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42所、幼儿园64所、职业中学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8294人,招收新生30567人,毕业生30326人,专任教师4820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3-5岁幼儿入园率达88.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初中入学率达99.7%,“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9.0%。[1]
市中区科技事业
2014年,市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9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6%;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2项;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项;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项;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认定国家级7家、市级2家;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个、战略性新兴产品4个;新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推广工业新技术5项,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1项;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个;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成功创建创业型城市;完成专利申请127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全年共争取省、市项目资金545万元;聘请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专场460余场次,各类培训共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抓好了“三个一”科技特派员服务圈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特派员下基层3600人次,技术指导4500人次,解决技术问题410个,受理咨询3100件。[1]
市中区卫生事业
2014年,市中区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建设项目17个,新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村卫生室建设项目32个,建设面积1920平方米,总投资256万元;自筹资金并通过吸引投资建成区精神病医院业务用房一期工程,建设面积2176平方米,总投资525万元;“新农合”实际参合人数29.25万人,参合率99.8%,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积极探索推进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遏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全面启动实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并取消药品加成,截至9月底区人民医院已让利于民达549.35万元;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全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49.30万份,建档率为98.7%;加强传染病防控力度,对适龄儿童进行一类疫苗11种免费接种,全区常规免疫共报告接种免疫规划疫苗10.73万剂次,全年儿童基础五苗接种率为99.4%;成功创建“四川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
市中区社会保障
201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完成939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243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5%,控制在4.0%以内;全区失业保险参保8167人,征收失业保险基金3371.34万元(其中失地农民2937.82万元);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0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40人;成功打造黄桷井创业孵化基地,现入驻项目25个,吸纳投资254万元;农民工品牌培训170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603人;引导农民工规模输出就业10.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78亿元;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狠抓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已累计发卡16.18万张,发卡率为99.8%。
2014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10.61万人,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24万人,征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9172.1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7万人(含退休人数),基金征收3517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7万人,基金征收379.21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8万人,基金征缴达133.17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1.38万人,参保缴费6.32万人; 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单位239个,参保人数1.05万人,计划征收养老保险金14371万元,实际征收14359万元,征收率99.9%;计划发放养老金14244万元,实际发放14244万元,发放率100%。全区72户单位,1977人参加了公务员工伤保险。[1]
市中区名胜古迹
市中区有大将军纪念馆、筑路民工纪念堂等纪念地和“中川第一禅林”圣水寺、翔摩崖造像、三元塔、等名胜古迹。
大将军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人民公园。日广州起义,由于敌我悬殊,喻培伦将军身中数弹,不幸被捕遇害。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追赠他为大将军。1981年内江市政府在人民公园修建喻培伦纪念馆。纪念馆于日喻氏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开馆。
坐落于四川中区西北部壕子口,右岸,距市区约2公里。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翔龙山石刻,有造像61龛,计有大小造像368尊,高者达8米,小者仅数厘米,保存摩崖题刻9处。翔龙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盛于宋,延至明清,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塔坐落在城南3.5公里的沱江右岸三元山上,始建于唐代, 明末倒毁,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重修,历时3年竣工。
市中区著名人物
张大千(日-1984年),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最负盛名同时又因多彩人生而极具魅力的艺术大师。[14]
喻培伦(1886年-1911年),清末民主革命家,为之一。
晏济元(1901年-日),四川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誉院长,曾任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市中区区方志办 [引用日期]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国家级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省民政厅
.市中区区方志办[引用日期]
.市中区区方志办[引用日期]
.市中区区方志办[引用日期]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企业信用信息欢迎访问济南市市中区政府门户网站!
服务特定对象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江市市中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