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 生活 事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航天技术“落地”影响人们衣食住行-搜狐IT
---------------
航天技术“落地”影响人们衣食住行
&&时间:日08:34&&
来源:北青网—竞报&&
作者:张华念
  目前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的《神舟》,观众不仅了解了我国航天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且还知道了很多航天技术。“其实像GPS系统一类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物品都是通过航天科技不断完善最后运用到老百姓生活中的。”中国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原副主任潘厚任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从事太空科技工作四十余年的潘厚任说:“航空航天技术把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变为现实之时,也不断影响改变着人类的衣食住行。”潘厚任具体举例说,方便面蔬菜包、运动鞋、太阳能屋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早都是为太空所用。
  吃:方便面蔬菜包
  打开方便面的蔬菜包,里面就会撒出一些干菜叶、葱、胡萝卜。这些干菜叶就是我们常说的脱水蔬菜,它是将蔬菜中所含过多水分脱去,而鲜菜中所含叶绿素和维生素仍能保存,这样一来便于贮存、保管、运输出售。“阿波罗”计划中人们首先使用这种技术让航天员吃上含有蔬菜的太空食品。现在这种太空食物已经成为我们最普通的食物之一。
  穿:运动鞋
  大街上年轻人穿的各类时髦的运动鞋也是航天成果的“产物”。生产运动鞋的“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来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服的制作技术。当时的科学家为制造一个完整并且厚度均匀能耐受很大压力的宇航服内胆,发明了把一团耐压软材料加热软化,放在一个模具中,然后再向这个模具中吹入高压气体的方法。之后,运动鞋制造商发现这种工艺可以快速高效地来制造一个完整的鞋帮,于是便广泛地使用起来。
  住:太阳能屋顶
  太空中有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源,而浩瀚的太空探索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推动航天器行进。因此,太阳能就成为航天器的重要能源之一。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多数是靠电来工作的。现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太阳能技术直接来源于航天技术。太阳能技术凭借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无需消耗燃料;无机械转动部件、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建设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现在为我们生活中熟知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服务其实最早也是被用于航空技术中。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航空航天专家就着手卫星定位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后产生了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鉴于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存在的缺陷,航空航天专家最后研制出了现在的GPS。现在我们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也可以给自己的汽车安装上接收GPS的设备,并根据该服务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此外,潘厚任还介绍说,航天工业开发的各类材料也被日益推广和应用,其中最常见的有玻璃钢和碳纤维材料。
  玻璃钢
  玻璃钢是由基体树脂和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具有强度高、比重小、防腐蚀、耐老化、隔热隔音等优异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器部件的制造中。60年代初,航天工业在我国率先使用了玻璃钢复合材料。其后的三十多年里,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我国取得了飞速进展,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学、汽车、交通、机电、体育等部门,产品多达上千种。目前北京很多商铺和银行所使用的玻璃就是不怕敲砸的玻璃钢。
  碳纤维材料
  一些的外壳材料———碳纤维材料首先被用于火箭壳体等航天器材的制造中。碳纤维材料是一种可回收的环保材料,也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电流屏蔽的作用。另外,碳纤维材料耐腐蚀、耐压,散热性好,手感舒适细腻,重量减轻,其强度和韧性是铝镁合金的两倍。最后还要提到的是,碳纤合金的清洁性也较好,圆珠笔、油性水笔等在上面留下的污迹都能轻松抹掉。据了解,1998年IBM推出的笔记本电脑就使用了碳纤维材料。(责任编辑:苏昌茂)共找到 3,978,329
个相关网页.
图片新闻&() ()
页面功能&&
【字体:&&】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
-- 给编辑写信生活中有哪些航天高科技?(图)_网易新闻
生活中有哪些航天高科技?(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生活中有哪些航天高科技?(图))
  提到航天,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都是金盔银甲的飞船、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但事实上,航天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里无处不在。
  它给你指路,让城市环境有序,它还是保障税收的“利剑”,甚至悄悄地保障着你的生命安全。它看上去那么远,但其实是那么近。
  卫星导航
  我国北斗卫星是继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底,航天五院圆满完成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将它广泛应用于了智能交通、减灾、应急响应和控制、国家安全、精确授时等多个领域。
  目前,北斗卫星已进入第二代系统研制工作,预计“十三五”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研制发射4颗北斗二号区域组网备份星。同时,记者了解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北斗车载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车辆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实现车辆、人员定位监控管理,驾驶员身份识别及安全管理,智能调度及辅助决策,图像视频监控及语音通信,信息发布,统计报表等功能。监控系统采用北斗GPS双模导航定位技术,能够为用户实现车辆规范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财政支出、减少事故,提高车辆及人员安全性。适用于军用车辆、公务车、警务车、公交车、物流货车、出租车等。
  医疗装备
  你以为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仅仅研究火箭吗?其实航天研究团队还研发出了人工心脏、供气系统等一系列贴近民生的医疗装备。
  自2009年联合某心血管专科医院开展样机研制以来,航天人新研制的人工辅助心脏突破了磁液双悬浮、血液流场仿真、无位置传感器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完成了数十台产品样机的投产和各项试验。经数十次的溶血试验和动物试验,产品样机已经批次性达到国际溶血指标且优于指标一个数量级,动物试验羊健康存活120天,目前已经开始了临床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此外,1983年受国防科工委委托,航天人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成功研制了中国首套医用中心供气系统,成为该行业的领航者。借鉴长征系列火箭相关技术并改进,保证了系统使用寿命可以超过20年。
  安保科技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工程师鲍海涛告诉记者,他们承担了多项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建设工作。大型活动安保指挥系统能够实现对安保区域的整体防范安全态势显示、警力部署指挥控制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联合指挥,从整体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反恐和处突能力。
  对广场地铁站点、机场、居民区、商业街等,进行全方位、多种类、多手段感知信息的智能综合分析,实现了重点区域安全事件的预警报警、治安态势的立体掌控、事件处置的科学决策和高效的指挥调度支持等功能。
  例如北京奥运会安保科技系统就是航天科工人的杰作。系统包括奥运安保仰山桥前沿指挥部指挥系统,108套奥运场馆指挥系统开发与集成部署94个场馆和58个奥运场馆周界及区域技防和监控系统,奥运安保电子票证系统,场指挥系统安全及骨干网安全系统,场馆及设施的网络通讯骨干网等。
  此外,国庆60周年天安门地区整体安全防控也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安保系统采用了高清数字摄像机、远距拾音器、红外设备等多种新型监控传感设备,将大范围扫描和重点监控跟踪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防控。
  逃生面罩
  近日,研制“灭火导弹”的航天人又研发出一款逃生面罩,防毒、供氧它都行。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自主研发的“生命卫士”逃生面罩可以称为火场逃生新神器。
  研制团队人员葛晓飞介绍道,目前火灾现场人员自救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呼吸,在低氧的环境中,有毒气体也会对他们造成致命的伤害。对于上述问题虽然市场上早已有防毒面具,氧气瓶等装备予以应对,但防毒面具只能防止有害气体,不能提供氧气;而氧气瓶则属于专业装备,太过沉重。
  记者得知,该产品能够使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置换成等体积的氧气,让使用人员无需再背负沉重的氧气罐。同时能在全过程均与外界空气环境隔绝。
  从外形上看,该装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使用也非常简单,只要戴在头上用呼吸面罩捂住口鼻即可。不但可以满足安全生产、应急逃生及救援、国防及反恐等重大需求,也能应用于各种复杂灾害环境,大幅提高各种复杂灾害环境下被困人员的逃生自救能力。
  无人机+
  航天科工三院引入“无人机+”概念,面向警用侦察、应急监视、现场处置消防救援、森林防火、边海防巡逻等对空中视角或空中投掷手段的新需求。
  通过海鹰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系留式无人机开展大范围搜索、小范围快速侦察、大型活动安保、群体事件处置,为现场执法力量提供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侦察画面,或抛撒传单、喊话、投掷催泪弹、灭火弹、救生绳索,并将现场情况和方位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卫星、微波、4G、专网等方式传输到远程指挥大厅,为科学决策提供直观、及时的有力支撑。
  通过查看应急指挥调度一张图,可以为周边执法力量的调度部署提供参考,无人机用于公共安全,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在侦察或处置方面,1个无人机的监控范围和执法效率等效50名徒步警察或者10辆警车,是无人机的跨界应用。
  保障税收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作为国家“金税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方案核心研制生产与服务商,航天信息不负重托。此次营业税改成增值税,意味着从征税方式、群体、税率到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等环节都发生复杂变化。
  航天信息配合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这又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
  记者得知,升级后的新系统,企业开发票时,卖了什么、卖给谁了、交了多少税等信息,都可实时传输到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随时查询分析税务信息,一改过去由各省自我监管的形式。同时,新系统顺应电子发票发展趋势,以新技术适应新情况,从以票控税逐步过渡到了信息管税。
  港澳通行证
  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自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全面启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而这张电子证和中国航天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的人员剧增,纸质往来港澳通行证已不再便于签发和通关。为此,航天人组建了一支核心研发团队,包括信息安全硬件设计、打印技术等相关各领域的资深工程师进行封闭开发。
  据该项目负责人马振洲介绍,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制证系统拥有许多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系统创新性地集成了信息安全、射频识别等领域的多项先进技术,使得新版通行证的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制证设备使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都独立使用一个高性能中央处理器进行逻辑控制,增加了制证设备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单联机、多联机可以任意搭配组合,遇到紧急情况时,处理起来将更加便捷。
  本版稿件综合《法制晚报》《北京晚报》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两天我们沉浸在神舟十号发射成功的喜悦中。我们聊着聂海胜第二次进入天空的荣幸和勇敢;王亚平从小就品学兼优、擅长跑和她的家乡保密工作做的好,逢记者采访到此都被告之:“看着吧!”的有趣儿。聊天中也有人认为开发利用太空是高尖端技术,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对我们的意义不大。
其实,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有力证明,它不但能提高我国军事安全水平还是维护、巩固我国国家利益的擎天支柱。国家要发展要进步必须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对于一些妄图侵占我国领土、威胁我国主权安全的国家,我们先进的航天技术就可以发挥威慑作用,使不怀好意的人不敢轻举妄动,就是打起来,我们也可以战无不胜。这就像在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决定发展核武器,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爆炸成功。这样使得一些对我国虎视眈眈妄图吃中国这块肥肉的成了缩头乌龟。保证了我们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使我们得以安心的投入社会主义搞建设。
其次,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快速推动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进步。航天技术是一项高科技的综合技术,它集宇宙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等众多尖端科技成就于一体。一方面代表了我国在高技术领域最新成就,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新成果之大成,另一方面,为研发这些高端产品而产生的新技术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机会,成为新技术不断问世的不竭动力。“从‘神一’到‘神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控、加工自动化、新型材料等科技领域,都因航天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迅速发展。
最后,航天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都有航天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再有像用于抢救重症病人应用的监护病房,就来源于“阿波罗”计划对登月航天员进行健康检测的需要,还有我们常吃的方便面调料中的干菜叶,也是来源于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菜。
所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上可助飞船直奔太空,下更可满足民生需求。”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离我们很近很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握住科学钥匙 打开科学之门
航天探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航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明显,民用航空让我们的出行生活变得迅捷而又舒适。在军事上的作用更是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走势。但是航天技术看上去离我们的生活很远,那么,世界各国投入了这么多钱来进行航天技术的研究,值得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两个大国在很多方面开展了竞争,其中就包括“太空竞赛”,两国这个项目上都投入了巨额的奖金和人力。先是1961年,前苏联的加加林首次将人类的足迹扩展到了外太空,随后,1969年,“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就将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持续了近30年的太空竞赛,客观上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很多高新技术迅速的转到民用,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拿阿波罗计划来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至1972年间,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全部用来登月和研究月球,而且当年的美元比今天要值钱的多。从阿波罗计划结束至今,已经过去40多年了,人类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轨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太费钱了!但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在阿波罗计划中,美国先共获得了3000多项专利,大大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这些技术已经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2万亿美元的收益。
航天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卫星电视、移动通信、电视转播、数据传输、远程医疗、救援等上百种服务,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运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预测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能观察海洋的物产情况以及预测病虫灾害对作物的影响。
汽车、手机导航
现在的汽车上基本都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导航也成为了流行的方式。通过卫星定位,结合地图资料,我们不仅能知道自己在哪里,还能选择一条最方便的出行路线。
用航天技术研制出人体组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了“生物反应器”,在失重的环境下制造人体组织比如韧带。中和了地心引力,所以人造组织能够像细胞一样在身体里生长。还根据航天飞机的燃油泵技术,研制出来了微型心脏泵。2001年7月,美国为一位心脏病晚期患者换上了人造心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
太空上的微重力和强辐射等环境,为培育植物性状带来了很好的条件,通过太空育种,我国自1987年以来,完成了50多个品系的大面积种植推广。
水净化系统
在阿波罗计划中,由于登月仓所能携带的水有限,因此将日常所用的水循环使用是最佳的办法。这项讲述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自来水净化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水中的藻类、细菌和病毒消灭。
在我国近年来发现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将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到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航空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船药,假肢技术,新药物,运动鞋,方便食品,太阳能电池,烟雾警报,绝缘材料,廉价芯片,燃料电池,卫星监控,数码相机,摄影机防抖技术,CT机,红外线温度计……
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天宫一号与神十顺利对接,再到如今“玉兔”月球巡航,中国正不断向伟大“航天梦”的实现迈进。也有人发出质疑:“嫦娥”登月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目前中国还有很多社会问题,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探索太空?
对这个问题,刘慈欣举了一个例子,印度政府的回答是: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永远是伐木人和挑水工。大刘说:“这个回答让人肃然起敬。拥有伟大的梦想,确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尊严,否则钱再多也只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土豪而已。”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学原理一点通
[责任编辑: 范作言]
阿波罗,太空,登月社会观察:中国航天技术如何“接地气”?
《社会观察》编辑
关键字:&航天科技航天技术中国航天航天高科技航天技术转化民用技术民用航天技术军转民航空航天嫦娥奔月
嫦娥三号今天凌晨成功发射,许多网民留言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当然,也有人表示,希望航天技术能够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不禁令人想起在神十成功升天、再次对接天宫一号不久,国内某杂志刊载的文章《航天技术如何&接地气&?》。题目看似很大,却单单列举了美国航天技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数例,用意在鞭策中国航天,仰望星空之余,还要狠接&地气&。
不过,&知彼&而不&知己&,不免缺憾;己身之&玉&硬度不明,&他山之石&便会效用大减。
与辉煌的&飞天梦&相比,中国航天在&接地气&方面,人们确实知之不多。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中国航天早已不再孤居&象牙塔&,高、精、尖的中国航天技术已逐步走下神坛,航天技术和民品开发的互动十分活跃,许多远在天边的航天技术和高科技产品其实近在眼前。
不为人知的航天科技
2008年奥运会的祥云火炬,令国人骄傲。在130多天的传递过程中,祥云火炬经历了暴雨、大风、高寒、缺氧等多种恶劣天气,却始终熊熊燃烧。实现这样的奇迹,离不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支持。
据专家的介绍,保持火炬在恶劣环境下持续燃烧的关键是燃烧系统。火炬设计时,为了避免地面空气直接冲击火焰,采用了火箭发动机技术,在火炬入口处应用了类似电风扇叶片的螺旋结构,把空气排在下面。空气入口设计再加上双火焰设计,使火炬能抵抗11级大风和暴雨,在最低零下6℃到最高45℃时都能正常燃烧。
不过,我们口中常常咀嚼的木糖醇,会与航天高科技沾边吗?相关专家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原来,木糖醇的生产需要一种叫超大型苯烯酸反应器。这一反应器对焊接技术的要求极高,不能有任何一个点发生泄漏,否则将引发整个反应器的燃烧和爆炸。由于设计加工难度特别高,长期以来这一类型的产品都被国外技术垄断。
然而,焊接技术是中国航天系统的拿手绝活,航天设备对于不同部件间连接密度和彼此间的热力转换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西安某公司利用了这一航天焊接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国产的超大型苯烯酸反应器。这一反应器直径长达7米,由3万多根钢管焊接而成,有12万多个接口,每个接口都保证了零渗漏。这一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赢得了国内市场75%的占有率。
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航天技术还有不少,许多也像木糖醇一样,看起来丝毫不起眼,让人很难联想到与航天高科技有关。
家庭装饰中常用的五彩缤纷的壁纸,壁纸上的图案凹凸不平、形状各异,这些特别效果的实现借助了航天服里的金属网设计原理。&神五&防护耳塞,在飞船升空的巨大噪音干扰下,为航天员提供了生命保障,如今这种耳塞走出国门,成为澳大利亚采矿工人的防护装备。还有我们到银行办事见到的存折打印机,企业中广泛推广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识伪税控系统,这些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系统就开始打造的为老百姓直接服务的民品。
还有更多众人比较熟悉的航天技术,无须细说,已经和我们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像每天的天气预报、电视广播、通讯及其新近的北斗导航等等,均是受惠于中国航天发射的卫星系统。
走出&象牙塔&的航天人
航天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独居&象牙塔&,&不着地气&。走进中国的航天系统,会发现航天技术与民用技术的互动十分活跃,而航天系统正在面临更加贴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汤卫平博士风尘仆仆,刚从青海回到上海。距离青海省会西宁还有800多公里之遥的盐湖群,是他从事盐湖卤水提&锂&工作的基地。
汤博士掌握着破解盐湖提&锂&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核心技术,是中国航天八院811所从日本引进回国的&千人计划&人才。航天八院为他配备了一支优秀的&锂&想团队,正在致力于&锂&资源的开发和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在新能源行业勃兴的当前,锂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锂电池在中国航天领域上的应用尚未普及,但是相比较传统电池,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这决定了锂电池是新一代航天用蓄电池的发展方向。要知道,对于要上天的航天器来说,电池重量若能轻几公斤、十几公斤,意义重大。&针对锂电池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汤卫平说。
不过,锂电池在更广阔的民品领域像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所以,身为&航天人&的汤博士与电动车研制领域的许多企业人士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在汤博士看来,航天技术和民用技术本来就是互动互通的,&像我们是研究锂电池上游的资源和材料两级的,我们的技术既能服务于航天,也面向一般的民品。&
汤博士所在的811所,从事的是空间电源研究和生产。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上的电源系统都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但是811所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航天系统,新能源汽车领域就是他们瞄准的一个行业。当前,依托811所的核心技术,上海航天已开发出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组系统,与上汽集团、东风集团等汽车厂商进行了配套合作。
当然,就中国航天走过的轨迹来看,也经历了一个从相对封闭走向日益开放的历史过程。
天宫一号的副总设计师周旭东,现任811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是当代航天人中的杰出者,自上世纪80年代末投身航天事业,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
他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叫做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春天&,这是&两弹一星&的时代,也是专注于军工发展,立足于为国防事业服务的时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航天步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火箭发射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气象通讯等商业卫星大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收获丰硕成果,航天科技的目标和任务显然发生变化,已经扩大为进一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伴随着航天事业的转型发展,航天系统的体制改革一直在深入推进。811所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发展阶段,1999年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为一个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当前,811所也正在紧锣密鼓着手事业单位改革,到2015年,811所将正式转制为企业。所总产值8个多亿,转企后的2015年,总产值目标为12亿-15亿,到2020年预计将达30亿-35亿。周旭东介绍说:&转制为企业,对811所是一个重大挑战。在未来,总产值的60%要靠进入市场、在民品项目上实现。&
通过接轨市场的体制改革,可以预见,中国航天高新技术将会更加便捷地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航天产品&不可维修性&的特性将会给久困于质量之忧的民众带来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航天技术衍生效应多大?
《南方周末》的文章提供了一个数据:美国有3万多种民用产品是航天飞机的衍生技术和产品,在航天项目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获得7美元的收益。其实,中国载人航天产业也有类似的统计。
专家对载人航天工程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曾进行过量化核算。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上海航天局主要承担了飞船推进舱、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以及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三舱推进子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部分设备的研制生产任务。上海载人航天项目投资活动必然会通过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据测算,年间,载人航天投资每年拉动上海GDP多增长0.08个百分点,到2007年,载人航天产业投资已经使上海GDP累计多增加33.77亿元,并且这种长期效应还将在以后8年内使上海的GDP多增加21.71亿元。总体而言,载人航天产业平均每1元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拉动上海经济产生2.70元的总产出,而在长期可以使上海经济产生3.58元的总产出。
虽然与美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小,但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随着中国航天产业的更加开放,今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还有数据显示,建国后研制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因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航天研制部门用于研制火箭和各种卫星的投资,60%-80%转移到了其他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而这些投资和高科技含量的需求直接带动了这些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
具体以长征2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为例。在研制过程中,航天部向有关部门辐射出4800多项科研、试制和生产项目,涉及25个省、市、自治区共1300多个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仅仅在火箭第三级的研制中,就辐射出397项研究项目,其中冶金部门88项、化工部门129项、建材部门86项、石油部门25项、纺织部门8项、中国科学院6项、轻工部门45项。仅航天工程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就达15个门类,约2000个品种,分布在全国的300多个厂家和研究部门。由此可以得知,航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带动、渗透、衍生和辐射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是极其强大和持久的。
如果说,开发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类航天产品是&接地气&,那么,航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强大的带动、渗透、衍生和辐射作用,可以说是更大规模的&接地气&。
然而,航天人的抱负和追求远不止此。在参与过神舟系列和天宫一号研制的周旭东眼中,建设空间站不过是中国人进入深空的中转站,当前,他又投身于登月、上火星等深空探测的预研和技术论证。对于中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计划,他有一张个人分析的时间表:中国人2025年登月,2060年登上火星。
&地球总有爆满的一天,人类总要寻找新的家园。&航天人&先知先觉&、&未雨绸缪&为人类在深空寻找新家园的探索,所要接续和延绵的不正是孕育人类的精灵&地气&吗?
对&普世价值&孜孜以求的人们,不知会不会有一天幡然醒悟,也许航天人的&普世&追求才是真正&脚踏实地&的。
(本文的写作得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1所的大力支持,并参考了《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延伸的长城&&中国航天技术产业化之路》《中国载人航天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等著作和文章,特此感谢。)
其实中国航天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社会观察》杂志
责任编辑:梁哲浩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