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vr pay的Pay Watch是只什么表

热门推荐:
  文/陈根(微信公众平台:陈述根本)
  根据有关媒体9月28日的消息,上周阿里旗下所发布的首款智能手表 Pay Watch 正式亮相 YunOS 官网,同时它还登录了淘宝众筹。截至目前,100 万元的众筹目标超额完成近一倍,100 个 199 元档的众筹名额也已经被抢光。
  据了解,Pay Watch 号称 & 可线下支付的智能手表 &,它能够迅速生成支付条码或二维码。用户支付的时候先双击手表侧面按钮调取支付码,商家再用扫描枪扫一下支付码,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支付。
  Pay Watch到底是什么手表
  从这只手表的名称上我们就能看出它主要针对的是支付的功能,也就是最近都在解读的智能支付手表。如果要从这只手表上找出与当前智能手表的差异点,无外乎是围绕“支付”功能所形成的一些其他功能。Pay Watch内置了支付宝,通过扫描来支付。单一就这样的功能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新奇特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普遍技术。
  不过阿里要想更好的占领移动支付的入口,必然要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或者说是能够让用户的每一个冲动都不会因为技术性的限制而错过,那么此时其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离线支付。借助于内置的支付宝,阿里的Pay Watch通过二维码与扫描枪来解决了离线支付的问题。
  此外,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放心的购买与使用Pay Watch,其必然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根据Pay Watch的介绍信息来看,其重点突出了这一功能,在手表上使用了红外线感应装置,手表脱离手腕1厘米以上就会自动上锁。
  除此之外,其它的一些功能可以说既没有亮点也没什么创新,无外乎是所有号称智能手表标配的功能,也就是心率监测、运动监测之类。总的来说,阿里此次推出的Pay Watch更准确定义,其实就是一款金融支付智能终端,一款支付手表。
  概念大于实际的手表
  随着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场景是接下来重点拓展的趋势与方向。而阿里的Pay Watch并非新鲜事物,从本质上而言也并非独特技术,在这之前国外已经由基于智能手表所构建的可穿戴银行,国内也有基于智能手环所构建的支付系统。从目前国内一些公司基于智能手环所建构的支付系统来看,主要是集中在“轻支付”领域,也就是一些金额比较小的领域,比如地铁、公交之类的支付。
  我之所以称这类支付为“轻支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类支付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品本身的安全措施都相对较低,出现遗失、被盗等情况时,并不会给用户的生活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与银行卡被盗,或者其它一些形式的财产损失,从对用户造成的损失层面来说,显的并不是非常“重”。
  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我们的日常金融方式将围绕可穿戴设备构建与展开,那么安全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这也就意味着可穿戴金融能否顺利普及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生物识别技术。尽管从阿里Pay Watch的营销宣传层面来看,是希望解决支付安全这一用户的心患症结,因此重点并突出宣传了手表脱离手腕1厘米以上就会自动上锁这一功能。其实这一功能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并不具备安全保护的可能性,更多是只是一种营销概念。
  如果只是脱离了手腕就自动上锁,那么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就是他人拿到手环戴上去之后是否就能解锁了呢。可以说这种功能没有太多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具备技术层面的安全性。至少从阿里的这只Pay Watch上看出阿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理解并不透彻,或者说是对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体系与载体产品的技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体系,其关键就在于生物识别技术,也就是说承载着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一定是融合了生物识别技术,不论是心率识别、脉搏识别、血液流速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还是其它形式的人体生命体态特征的一种独特的、唯一性的识别。基于这种人体唯一性的识别就将可穿戴设备与人体深度绑定在一起,而可穿戴设备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人体的身份ID。而没有融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其所构建的人体身份ID只是一种假象。
  这种绑定一旦建立,当可穿戴设备离开用户,就从真正意义上锁定。正如最近火爆的碟中谍5中的一个桥段,借助于英国首相的声音这种生物识别技术构建了安全体系,只有借助于其本人的声音才能有效开启。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阿里此次所推出来的Pay Watch并没有从安全的根本上进行构建,而更多的是从一个概念的角度,借助于营销给缺乏专业知识的大众一种心理的安全感错觉。
  保险赔付徒有其表
  当然,为了更好的加强用户内心的这种安全感错觉,Pay Watch在众筹宣传的时候重点突出了安全险这一附加服务。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来看组数据。2015年上半年,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财产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平均值为1.41件/亿元。其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位的公司依次为:史带财险(35.02件/亿元)、众安在线(17.16件/亿元)、众诚保险(6.05件/亿元)、国泰财险(5.97件/亿元)、富德财险(5.85件/亿元)、安盛天平(5.03件/亿元)、信达财险(4.53件/亿元)、长安责任(4.41件/亿元)、利宝保险(4.39件/亿元)和永安财险(4.2件/亿元)。
  而支付宝则是由众安保险承保,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保监会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中排第2位的保险公司。在当前的保险监管体系下,我们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健全性,大部分经历过财产保险与医疗保险人都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投保的时候各种“热情”,理赔的时候各种“折磨”。
  从目前媒体关于支付宝理赔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支付宝关于这种保险的理赔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尤其是牵涉到一些金额相对较小,地方公安部不给予立案的财产损失案件如何理赔等。再则,其实这种支付宝的保险业务并不是为智能手表量身定做的,而只是支付宝本身的一种保险业务。而此次Pay Watch只是把支付宝的这种保险方案,做为一种营销概念搬到了智能手表上。那么,这个投诉量排在第二位的众安是否能够让大众安心,或许只有遇到了才能知道。
  如果有钱的阿里也是这样一种价值观
  如果说今天的这只Pay Watch不是打着阿里的旗号,而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出这样的一款产品我倒认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创业者本身就不具备太多资源,并且资金相对有限,为了让自身的项目与团队活下去,不得不与现实妥协推出各种并不“完美”的产品。
  而作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如果在进入科技产业领域也是这样一种心态,也是借概念来讨巧,这总给人带来一丝不安。应该说今天的阿里巴巴代表着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传递、影响,并且拥有着雄厚的资金,也有能力组建相应的研发团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看到了可穿戴设备的趋势,为什么就不能真正的去研发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能在今天赚钱的时候为我国的可穿戴设备产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说今天的阿里还是这样一种“投机”的价值观,或许在这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回过头来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在科技时代又一次错失了高端产业链的话语权。或许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更能理解阿里推出Pay Watch这一行为。阿里布局智能手表一方面是为了抓住趋势;另外一方面为了抓住移动金融的一个入口;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于智能手表的支付方式来打通O2O的商业体系,实现有效的线下线上导流。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来说:阿里推出Pay Watch对于推动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来说,其价值还是有的,至少巨头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的层面上培育市场,同时打破一些制约的“体制”约束,给智能手表这个市场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而就阿里这只手表本身而言,尽管当前的众筹超过了预期,但相比于苹果的Apple Watch而言更像是一只初级智能手表。或许很快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这只没有自己核心技术与核心特性的Pay Watch,带给用户的并不是美好,而是失望。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智能产业与商业的思考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阿里YunOS进军智能手表背后:憋了这3个大招?--百度百家
阿里YunOS进军智能手表背后:憋了这3个大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入局智能穿戴的时机似乎难说太早,其能否打开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拭目以待。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翰阳 漠影
今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发布了YunOS for Wear智能穿戴操作系统,正式宣布进军这一潜力巨大且势力尚未划清的市场。
事实上,这是阿里巴巴的YunOS版图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车载系统之后扩展的第4个领域,而沃邦科技、映趣科技(inWatch)、君正、国通世纪等也成为了其首批公布的合作伙伴。
根据阿里巴巴OS事业群YunOS事业部智能硬件负责人顾志诚官方介绍,YunOS for Wear主要的核心特点在于4个方面:
1. 基于阿里巴巴的云平台开发和运行,整合了其账号体系及旗下天猫、支付宝、聚划算、高德地图、快的等“阿里系”服务;
2. 阿里巴巴提供免费的FOTA数据传输基础服务和实时数据同步、存储支持。对于前者,官方宣称通过境内外54个CDN节点可达到99.9%的传输成功率,而推送服务可实现亿级并发推送;
3. YunOS团队与智能手表厂商有着深度合作,包括概念解读、设计开发、测试量产到市场营销,全流程参与;
4. YunOS团队将帮助智能手表厂商整合上下游资源,创业者可以快速接触到芯片商、供应链、方案商、运营商等资源,与大厂商“平等对话”。
此外,阿里巴巴的电商销售平台也是其的天然优势。官方举例称,YunOS团队与沃邦联合研发的PAY WATCH手表历经1个多月,在登陆淘宝众筹后上线12个小时就筹资100万元,达成众筹目标;6天时间筹资430万元,截至今天已达到700万元。
基于此,阿里巴巴也将自己为智能穿戴创业者提供的价值以16字概括:基础服务、全程参与、市场营销、资源整合。
在技术方面,阿里巴巴OS事业群YunOS事业部智能硬件产品经理胡国文也介绍了相关情况。据悉,在芯片架构方面,YunOS for Wear支持MIPS和ARM,未来也会加入X86;而在设备配对和系统接入方面,其除了支持自己的YunOS,也会支持Android和iOS。
而据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了解,YunOS for Wear与Android均基于Linux系统开发,但中间层的技术体系并不一样,故很难说起属于Android生态的一部分。不过,YunOS for Wear也能兼容Android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YunOS for Wear可以让智能手表具有离线支付功能,并通过扫描实现1秒内支付。同时,其也可以共享支付宝商家生态,用户可以查找附近支持支付宝的商家和对应的折扣。
实际上,基于一个5mm平方的SIM IC模块,YunOS for Wear正试图让智能手表成为一个独立的云设备。换句话说,基于YunOS for Wear的智能穿戴产品在很多场景下并不需要和手机相连,也能实现很多数据的记录和功能的独立运行。
在发布会现场,YunOS for Wear合作伙伴沃邦科技和映趣科技和分别推出了基于这一系统的智能手表新品PAY WATCH和inWatch Run。
就是这个货(PAY WATCH),附几种表带:
和这个货(inWatch Run):
对于前者而言,其此前已有曝光,而主打的功能也是所谓“线下支付”。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用户支付的时候双击手表侧面按钮,无需网络,调取支付码,支持支付宝的商家用扫描枪扫描支付码,即可完成付款。
硬件方面,PAY WATCH采用316L不锈钢机身,配备1.63英寸AMOLED显示屏、双核CPU和4GB内部存储空间,续航时间为10小时的通话和5.5小时的健身运动;可选4款真皮表带和1款陶瓷表带,在淘宝的众筹价格分别为699元和799元,市场价格则各高出200元。
而对于inWatch Run来说,其主打的是“智慧马拉松”概念。支持GPS实时定位、手表导入地图及路线、路程振动指示等功能。其将于10月18日在淘宝开启众筹。
不过,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也发下一个有趣的事情。在4个月前,inWatch刚刚联合腾讯发布了基于Tencent OS(TOS)的智能手表inWatch T,外观也有那么几分相似。对于后者来说,其与阿里巴巴之间可算不上是合作的关系。为此,我们也向映趣科技的内部人士了解了相关情况。
据其介绍,inWatch与阿里巴巴YunOS的合作始于推出inWatch T之后,且是在三方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其看来,腾讯着墨社交,阿里倾注支付,两家在智能手表生态上的侧重是不同的,而与Tencent OS的合作也不具有排他性。不过,其也强调,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合作项目都是“高优先级”的项目,但会寻找“多一些发展的机会”。
实际上,不论是以社交为噱头还是以支付为卖点。对于智能手表当前的进展和未来的走向,业内一直有着较多的争论。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极果CEO刘鹏和君正总裁刘强、国通世纪总裁赵东锋、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阿里巴巴YunOS运营专家吴海进行了对话。
而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首次将“计算带在了身上”,这与当年刚刚面世的Apple I个人电脑和第一代iPhone发布时的市场环境有几分相似。也正因如此,现在说智能手表已能颠覆传统行业还为时尚早,“传统手表的地位是智能手表所不能取代的,目前还不是刚需;但在特殊人群、在细分市场,是刚需。”
而回到阿里巴巴刚刚推出的YunOS for Wear,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看来,智能穿戴领域是其必须切入的一个市场,而当前的做法也是为了快速占领这个市场。
从目前来看,阿里巴巴的招数有3个:
1. 整合产业链的一些玩家,包括前文提及的芯片商、供应链、方案商、运营商等资源,一个案例便是阿里巴巴与富士康此前的合作;
2. 强化“阿里系”在支付宝体系下的支付优势;
3. 通过提供免费的云服务和其它资源做“诱饵”,既拉拢开发者也吸引消费者,并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建立起自己的智能穿戴圈子和江湖。简言之,圈地。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入局智能穿戴的时机似乎难说太早。而在市场前景尚不是太清晰的今天,其能否打开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拭目以待。
智东西:智能硬件第一媒体,全媒体覆盖千万读者,20万业界人士每日必读。专注报道智能硬件创新人物、公司和产品,连接智能硬件产业生态。看懂智能硬件行业,就在智东西。
每日一头条: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深喉爆料、投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9291
热门文章HOT NEWS
昨天消息,说深圳推出了一个6平米的小户型,一口价88万,相当于...
不八卦会死星人
百度新闻实验室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您现在的位置:
独家:支付手表PayWatch是什么? 阿里支付表概念股有哪些?
独家:支付手表PayWatch是什么? 阿里支付表概念股有哪些?
  南方财富网(作者小鱼)
  今天小鱼带大家关注的话题是&手机支付表&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支付宝,是支付表,我们知道,在苹果手表里,苹果将的智能手表配备短距离无线技术,此款产品将具备数字支付方面的功能。配置近场通讯(NFC)技术意味苹果iWatch将超越健康追踪监测功能,定位更高。而在9月23日讯,阿里巴巴手机事业部市场总监微博用户@阿里成力放出了一款手表的图片,引来了众多猜测。没想到其中&支付表&的看法正好符合。这款叫作PayWatch的产品翻译成中文正好是支付表,该产品将于10月15日在淘宝开启众筹。
  该手表与支付宝深度合作,官方宣称&可线下支付的智能手表&。用户只需要售价手表侧面按钮,甚至无需网络,就可以调去支付码,商家扫描之后就可以完成付款,不想手机支付宝钱包那样还需要网络,相比之前更加方便。
  概念股一览:环旭电子(601231)、华天科技(002185)、晶方科技(603005)、中京电子(002579)、联创光电(600363)、高德红外(002414)、恒信移动(300081)等。
  公司分析:
  中京电子:公司与子公司乐源数字出席了下属公司中京智能股东会会议,并共同签署决议。决议将中京智能的股东出资比例调整为:乐源数字50%,中京电子50%(原为公司占70%)。调整后,中京智能首期投资1400万元,中京电子出资700万元,乐源数字700万元。同时,决议规划中京智能在2015年二季度推出智能手表,将以中京云-Icloud品牌推广。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阿里的Pay Watch是只什么表?
根据有关媒体9月28日的消息,上周阿里旗下所发布的首款智能手表 Pay Watch 正式亮相 YunOS 官网,同时它还登录了淘宝众筹。截至目前,100 万元的众筹目标超额完成近一倍,100 个 199 元档的众筹名额也已经被抢光。
据了解,Pay Watch号称 " 可线下支付的智能手表 ",它能够迅速生成支付条码或二维码。用户支付的时候先双击手表侧面按钮调取支付码,商家再用扫描枪扫一下支付码,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支付。
到底是什么手表
从这只手表的名称上我们就能看出它主要针对的是支付的功能,也就是最近都在解读的智能支付手表。如果要从这只手表上找出与当前智能手表的差异点,无外乎是围绕“支付”功能所形成的一些其他功能。Pay Watch内置了支付宝,通过扫描来支付。单一就这样的功能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新奇特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普遍技术。
不过阿里要想更好的占领移动支付的入口,必然要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或者说是能够让用户的每一个冲动都不会因为技术性的限制而错过,那么此时其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离线支付。借助于内置的支付宝,阿里的Pay Watch通过二维码与扫描枪来解决了离线支付的问题。
此外,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放心的购买与使用Pay Watch,其必然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根据Pay Watch的介绍信息来看,其重点突出了这一功能,在手表上使用了红外线感应装置,手表脱离手腕1厘米以上就会自动上锁。
除此之外,其它的一些功能可以说既没有亮点也没什么创新,无外乎是所有号称智能手表标配的功能,也就是心率监测、运动监测之类。总的来说,阿里此次推出的Pay Watch更准确定义,其实就是一款金融支付智能终端,一款支付手表。
概念大于实际的手表
随着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场景是接下来重点拓展的趋势与方向。而阿里的Pay Watch并非新鲜事物,从本质上而言也并非独特技术,在这之前国外已经由基于智能手表所构建的可穿戴银行,国内也有基于智能手环所构建的支付系统。从目前国内一些公司基于智能手环所建构的支付系统来看,主要是集中在“轻支付”领域,也就是一些金额比较小的领域,比如地铁、公交之类的支付。
我之所以称这类支付为“轻支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类支付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品本身的安全措施都相对较低,出现遗失、被盗等情况时,并不会给用户的生活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与银行卡被盗,或者其它一些形式的财产损失,从对用户造成的损失层面来说,显的并不是非常“重”。
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我们的日常金融方式将围绕可穿戴设备构建与展开,那么安全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这也就意味着可穿戴金融能否顺利普及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生物识别技术。尽管从阿里Pay Watch的营销宣传层面来看,是希望解决支付安全这一用户的心患症结,因此重点并突出宣传了手表脱离手腕1厘米以上就会自动上锁这一功能。其实这一功能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并不具备安全保护的可能性,更多是只是一种营销概念。
如果只是脱离了手腕就自动上锁,那么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就是他人拿到手环戴上去之后是否就能解锁了呢。可以说这种功能没有太多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具备技术层面的安全性。至少从阿里的这只Pay Watch上看出阿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理解并不透彻,或者说是对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体系与载体产品的技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基于可穿戴设备所构建的金融支付体系,其关键就在于生物识别技术,也就是说承载着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一定是融合了生物识别技术,不论是心率识别、脉搏识别、血液流速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还是其它形式的人体生命体态特征的一种独特的、唯一性的识别。基于这种人体唯一性的识别就将可穿戴设备与人体深度绑定在一起,而可穿戴设备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人体的身份ID。而没有融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其所构建的人体身份ID只是一种假象。
这种绑定一旦建立,当可穿戴设备离开用户,就从真正意义上锁定。正如最近火爆的碟中谍5中的一个桥段,借助于首相的声音这种生物识别技术构建了安全体系,只有借助于其本人的声音才能有效开启。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阿里此次所推出来的Pay Watch并没有从安全的根本上进行构建,而更多的是从一个概念的角度,借助于营销给缺乏专业知识的大众一种心理的安全感错觉。
保险赔付徒有其表
当然,为了更好的加强用户内心的这种安全感错觉,Pay Watch在众筹宣传的时候重点突出了安全险这一附加服务。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来看组数据。2015年上半年,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财产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平均值为1.41件/亿元。其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位的公司依次为:史带财险(35.02件/亿元)、众安在线(17.16件/亿元)、众诚保险(6.05件/亿元)、国泰财险(5.97件/亿元)、富德财险(5.85件/亿元)、安盛天平(5.03件/亿元)、信达财险(4.53件/亿元)、长安责任(4.41件/亿元)、利宝保险(4.39件/亿元)和永安财险(4.2件/亿元)。
而支付宝则是由众安保险承保,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保监会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中排第2位的保险公司。在当前的保险监管体系下,我们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健全性,大部分经历过财产保险与医疗保险人都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投保的时候各种“热情”,理赔的时候各种“折磨”。
从目前媒体关于支付宝理赔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支付宝关于这种保险的理赔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尤其是牵涉到一些金额相对较小,地方公安部不给予立案的财产损失案件如何理赔等。再则,其实这种支付宝的保险业务并不是为智能手表量身定做的,而只是支付宝本身的一种保险业务。而此次Pay Watch只是把支付宝的这种保险方案,做为一种营销概念搬到了智能手表上。那么,这个投诉量排在第二位的众安是否能够让大众安心,或许只有遇到了才能知道。
如果有钱的阿里也是这样一种价值观
如果说今天的这只PayWatch不是打着阿里的旗号,而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出这样的一款产品我倒认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创业者本身就不具备太多资源,并且资金相对有限,为了让自身的项目与团队活下去,不得不与现实妥协推出各种并不“完美”的产品。
而作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如果在进入科技产业领域也是这样一种心态,也是借概念来讨巧,这总给人带来一丝不安。应该说今天的阿里巴巴代表着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传递、影响,并且拥有着雄厚的资金,也有能力组建相应的研发团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看到了可穿戴设备的趋势,为什么就不能真正的去研发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能在今天赚钱的时候为我国的可穿戴设备产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说今天的阿里还是这样一种“投机”的价值观,或许在这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回过头来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在科技时代又一次错失了高端产业链的话语权。或许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更能理解阿里推出Pay Watch这一行为。阿里布局智能手表一方面是为了抓住趋势;另外一方面为了抓住移动金融的一个入口;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于智能手表的支付方式来打通O2O的商业体系,实现有效的线下线上导流。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来说:阿里推出Pay Watch对于推动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来说,其价值还是有的,至少巨头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的层面上培育市场,同时打破一些制约的“体制”约束,给智能手表这个市场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而就阿里这只手表本身而言,尽管当前的众筹超过了预期,但相比于苹果的Apple Watch而言更像是一只初级智能手表。或许很快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这只没有自己核心技术与核心特性的Pay Watch,带给用户的并不是美好,而是失望。
.cn/543/5438422..cntrue中关村在线.cn/543/5438422.htmlreport6336根据有关媒体9月28日的消息,上周阿里旗下所发布的首款智能手表 Pay Watch 正式亮相 YunOS 官网,同时它还登录了淘宝众筹。截至目前,100 万元的众筹目标超额完成近一倍,100 个 199 元档的众筹名额也已经被抢光。据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pay watc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