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援藏干部工作组组长

葛红林在成都市对口支援藏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努力推进对口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 邓修明出席会议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 黄颖)昨日,我市召开对口支援藏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讲话中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推进我市对口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出席会议。&&自省委、省政府作出对口支援藏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创新,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会上,市援藏办、10个对口支援区县分别通报了对口援藏工作进展情况,市纪委(市监察局)通报了对全市对口援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有关情况。与会人员还结合市上和各对口支援区县在项目推进、人才援助等一些具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了深入研究,就开展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明确了有关事项。&&葛红林对前一阶段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向大家在对口援藏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对口支援藏区工作,事关全省发展稳定大局,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下一阶段,一要进一步提升对对口援藏工作的认识。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二要进一步取得民生、产业和人才援藏的新突破。要将援藏资金和项目向民生领域倾斜,做好做实民生项目;要因地制宜帮助藏区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增强藏区“造血”功能;要根据藏区需要选好配强援藏干部人才队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受援方干部人才培养。三要进一步扎实推进援藏项目建设。要加快进度,及时解决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尽快建成一批藏区群众急需急盼的援藏项目;要树立精品项目意识,把每个援藏项目都做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四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援藏工作氛围。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更加关爱和支持援藏干部人才;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援藏工作的良好氛围。&&市领导朱志宏、陈建辉、赵苗、谢瑞武出席会议。
[] [] [] []
发帖区已有条跟帖&&&&
html +='立即抢购';
html +='';
$("#tg-content").html(html);新闻热线:028-
精准扶贫 成都市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启程
记者:戴璐岭
编辑:王晓勇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9日讯(王跃翔 记者 戴璐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全身心投入藏区精准扶贫工作……”9月8日一大早,成都市武侯区28名援藏人员奔赴白玉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临行前,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兰海表达了对口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真情帮扶 一茬接着一茬干
  9月的白玉,天高云淡,野花绽放。位于甘孜和西藏交界处的白玉县城,一条条宽敞的大马路,仿佛正振臂迎接新一轮援藏工作队的到来。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的正式启程,标志着《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完美收尾和第二个五年规划的良好开局。
  “2012年,我区与白玉县签订了五年对口支援框架协议,为第一个对口支援五年规划的制定指明方向;2013年,支持白玉县产业发展、药品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2015年,与白玉县共同制定街道乡镇结对共建实施方案,13个街道与白玉县13个乡镇开展党建共建、人才培养、产业扶持、爱心帮扶等活动。今年,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动员有实力的区内民营企业参与对口支援白玉行动。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对于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起到了积极作用……”武侯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
  5年援藏以来,16个援建项目中已竣工11个,今年,第一个五年援藏规划内的16个项目全部竣工后,将全面改善这个边远县城的面貌。
  “在新一轮援藏规划中,我区将投入1.5亿元援建资金,大力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的‘头雁工程’;帮助建好惠民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让白玉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对接 “量体裁衣”式援助
  “武侯区的工作队来了以后,看到我们搞修建很费时费力,就送来了一台挖掘机,现在我们这里的变化可大了!村民住进了新房子,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还新建了卫生服务站,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白玉县灯龙乡的刘大爷高兴地说。
  尽管灯龙乡离白玉县城只有70多公里,但是今年已经60多岁的刘大爷却很少到县城。层峦叠嶂的高山,阻隔了灯龙乡老百姓通往外界的道路。
  灯龙乡负责人说“这里几乎没有产业可言”,灯龙乡是白玉县最贫困的地区,贫困户发生率高达51.2%。
  而对年迈的刘大爷来说,比起发展产业,让全家9口人“住上新房”这个愿望来得更加直观和迫切。
  “不是不想修,是根本修不起。”灯龙乡负责人表示,在当地建一栋两层楼的藏式房屋,至少需要14万元,很多人家要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还是很困难的。
  刘大爷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去年4月,在“基层党组织跨区域结对共建”活动中,武侯区机投桥街道和灯龙乡结对共建。灯龙乡负责人第一次到机投辖区参观,一眼就看到了遍街销售的挖掘机。“只要乡上有一台挖掘机,提供给村民建房用,可以在建房时为他们节省至少4万元,相当于给了村民一笔不小的建房补贴。”该负责人的思路和机投桥街道援建人员“四两拨千斤”的想法不谋而合。
  今年4月,价值30多万元的挖掘机运抵灯龙乡,刘大爷和另外两户村民成为了第一批受益的群众。如今白玉县13个乡镇与武侯区13个街道“1对1”结对,得到了“量体裁衣”式援助,有效解决最迫切的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武侯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和区总工会等部门,携手区内民营企业家多次前往甘孜州白玉县,开展了对口帮扶活动,在对口帮扶活动项目对接会上,区总工会每年对口帮扶白玉县总工会的10万元专项资金;区工商联总商会与白玉县工商联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另外,区属7所名校与白玉22所中小学,区属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白玉13所乡镇卫生院都先后在制度建设、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结对共建……精准扶贫真正扶到了点子上。
  落地生根 项目建设重在民生
  在白玉县,中藏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高原紫皮马铃薯种植、林下资源加工、民族特色手工、藏式民居接待、昌台牦牛养殖等惠民产业示范基地从无到有,成为农牧民就业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以产业发展项目改善民生是我们帮扶白玉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思路。”武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投入2000万元引导资金加快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产品有市场、公司有利润、农户有收入、家庭有就业的良好发展格局。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中藏药材种植基地、金沙乡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等项目,实现种植户人均增收500元的良好效益。
  武侯区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结合藏区高原的施工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取得预期效益。在基础设施类民生项目建设中,共投入援藏资金5550万元,特别是昌台中心卫生院的建成,解决了2万名基层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和就医问题。投入援藏750万元建设的白玉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和文化设施竣工投入使用,并配备24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60台电脑等,帮助白玉中学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投入援藏资金4000万元的偶曲河防洪避险综合工程,预计今年全部竣工,项目建成后,3万平方米的广场可容纳1万余人,能有效应对县城受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发挥集休闲景观、河道治理及灾害防范等一体的多功能效应……把援建项目建成了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松南亲切关怀援藏干部、援藏工作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今天是:
&■ 欢迎访问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欢迎访问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
&&&&&&&&&&&&&&&&&&&&&&&&&&&&&&&&&&&&
&&&&&&&&&&&&&&&&&&&&&&&&&&&&&&&&&&&&&&&&&&&&&&&&&&&&&&&&&&&&&&&
&&&&&&&&&&&&&&&&&&&&&&&&&&&&&&&&&&&&&&&&&&&&&&&&&&&&&&&&&&&&&&&&&&&&&&&&&
&&&&&&&&&&&&&&&&&&&&&&&&&&&&&&&&&&&&&&&&&&&&&&&&&&&&&&&&&&&&&&&&&&&&&&&&&&&&&&&&&&&&&&&&&&&&
&■ 欢迎访问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欢迎访问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欢迎访问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栏目导向 -& 返回首页 -& 文章内容...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松南亲切关怀援藏干部、援藏工作
来源: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队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
Netscape6.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中字符集曾咏梅:援藏不是工作 是融入生活中的坚持
09:14 &&来源: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援藏对于她来说已经不是工作,而是融入生活中的坚持。在白玉县,她到处结对认亲、慈善捐款,不到两年捐款2万余元,还发动亲戚朋友捐款10.158万元,带领援藏工作队每名队员牵手认领一名贫困中小学生。
曾咏梅,是武侯&崇州援藏工作队的领队,援藏对于她来说已经不是工作,而是融入生活中的坚持。在白玉县,她到处结对认亲、慈善捐款,不到两年捐款2万余元,还发动亲戚朋友捐款10.158万元,带领援藏工作队每名队员牵手认领一名贫困中小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真情援藏写华章
 来源: 袁飞
来源:作者:袁飞责任编辑:
“安逸!巴适!巴塘县的藏族歌舞好听又好看,果真是原生态……”在“2016巴塘·新津民族歌舞汇演”活动现场,欢乐的藏族歌曲和优美的藏族舞蹈吸引了不少前来赏花的旅客驻足观赏,纷纷称赞。
今年3月,以“幸福新津、弦舞巴塘”为主题的“巴塘新津文化旅游活动周”在新津县拉开帷幕。作为此次活动策划者之一的新津县援藏干部、巴塘县副县长王蕾告诉记者:“此次在新津县举办的巴塘·新津文化旅游周活动,旨在以文化歌舞汇演、旅游资源展示为载体,推进对口支援巴塘工作、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和巴塘县一起,将巴塘旅游包装推出,寻找到优质的合作伙伴。”
牵线搭桥 传播文化
2014年8月,王蕾带领新津县第二批援建工作队的17名队员赴巴塘县开展援建工作,初到巴塘,王蕾发现位于川、滇、藏交界处的巴塘县,自然风光旖旎多姿,特别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巴塘弦子,更是让世人肃然起敬。王蕾认为,在已有援建工作安排的基础上,还应加大智慧援藏力度,引导两地优势产业互动,促进受援藏区的产业提档升级和跨越发展。要实现“造血”援建,必须从思维上“输血”,从产业互动上发力。新津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花经济”的崛起之路,积累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丰富经验和新的思路及人才。王蕾深深地被巴塘灿烂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所震撼,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一名传播民族文化的使者。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今年3月30日,新津县在国家4A级景区——花舞人间为巴塘文化旅游产业搭起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借助花舞人间景区的巨大影响力和爆棚的人气,推介和展示巴塘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让更多的游客和新津群众知晓巴塘、了解巴塘,带动更多的游客到巴塘旅游和消费,从而带动巴塘文化旅游发展,促进藏区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近年来,巴塘在新津县和双流区对口支援下,以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大型文艺活动、产品推介等多种形式提升巴塘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让优美的巴塘景色、久负盛名的巴塘弦子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巴塘文化旅游知名度,拓展了游客客源市场,这也是受援双方以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为载体的一项扶贫举措,更是民族文化互融、汉藏一家亲的最好体现。”巴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平树如是说。
以身作则 多做奉献
在王蕾的带领下,新津援建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援藏纪律等纪律要求,严格按照《双流、新津援建巴塘干部人才日常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全面规范了在巴援藏干部人才的行为规范,通过民主生活会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工作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引导援建队员不断磨练意志,提升素质,多做奉献。同时,临时党支部还积极组织开展援藏干部讲堂、援藏干部歌咏比赛、小药箱、小厨房等活动,丰富了大家的政治和业余生活,既提升了队伍凝聚力,又体现了组织对大家的关心关爱,充分展现了援藏干部的素质和风采,新津县援建工作组临时党支部荣获巴塘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王蕾刚到巴塘时,按照“了解、熟悉、融入”六字工作方针,在受援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把在内地工作中积累的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藏区实际,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做到帮忙不添乱,当好了参谋助手。同时,他将学习作为援建工作的基石,为使援藏工作更好地“入乡随俗”,他很快便熟悉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及民风民俗。工作组邀请了当地老干部详细讲解民族历史,要求援藏干部必须以友好和蔼、虚心积极的态度向挂职单位同事、当地干部群众进行请教咨询。在他的倡导下,援建工作组制定了集体学习计划,把每周五下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并请巴塘县委组织部适时选派干部进行专题辅导,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央和省州藏区政策、藏区文化风俗和民族语言。
在“传帮带”中支真招、“结对认亲”中献真情。王蕾认为援藏不仅是建项目,搞资金,更是要把内地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到藏区,因此,真帮、真带、支真招始终贯穿于新津工作组援建“传帮带”活动中。援建两年来,他不仅带出了“徒弟”,更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第二故乡——巴塘走“亲戚”,已然成为援藏干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常到藏族“亲戚”家转转已成为生活常态。通过走“亲戚”,访民生,切实解决藏族群众实际困难,扩大与藏族同胞的交往交流,办好惠民实事,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更增进了汉藏友谊。
真情援藏 用心援藏
援藏之初,王蕾提出了“智慧援藏、真情援藏、用心援藏”的口号,并带领全体援藏干部认真践行,同时,会同双流县在新津县实施了“格桑梅朵绽放工程”,藏区莘莘学子通过
“三进”(进成都、进学校、进家庭)活动,走进成都、走进新津,拓展了视野,树立了走出大山、学好本领的意识,并进一步增强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自豪感、对学好知识报效党恩的使命感、对汉藏一家亲的幸福感。王蕾根据巴塘县的交通建设和发展状况,持之以恒向上反映和汇报,通过努力获得了省交通厅的支持,解决了近年来巴塘县交通发展部分遗留问题:省道S459、S460已纳入我州重点工程实施;国道318线巴塘县城12公里过境路段改造正式启动,省公路设计院已派员进驻巴塘开展前期工作;巴塘县1020公里通村道路错(漏)报事项已及时处理并予以纠正,同时争取了省交通厅专项资金790万元。王蕾还为社会各界援助巴塘县社会事业发展牵线搭桥,来自北京的爱心人士薛峰一次性向巴塘教育局捐赠善款100万元,用于巴塘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成都市计量院与巴塘县签订了友好互助协议,将长期给予巴塘县相关技术服务和支持,并一次性支持巴塘县社会事业发展资金25万元;新津县总商会倡议新津企业家成立了“光彩耀巴塘”基金,该基金今年首次向巴塘捐赠了近20万元的教育物资,并将长期给予巴塘教育资金和物资支持,为新津教育援藏增添了新的活力;成都同森公司、成都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一批企业正在筹备援助巴塘事宜。去年以来,援建工作组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牵线社会各界援助巴塘县社会事业发展资金达1100余万元。
[责任编辑:]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第四批援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