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保研个人陈述侯静哪里人1

国防科大侯静:让“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_网易新闻
国防科大侯静:让“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国防科大侯静:让“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侯静。 谢琦 摄
中新网长沙3月8日电 (王握文 吕超 谢琦)新学期伊始,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侯静,又一头扎入到她钟情的激光世界里,课题攻关、学术研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多年心无旁骛地不懈探索与创新,她率领课题组在“超连续谱光源”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中国在该领域一跃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相关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高挑的个头,齐耳的短发,和蔼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刚进入不惑之年的侯静,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863计划等10多个项目研究。作为中国“超连续谱光源”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侯静感到自己的一切已经与“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似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27岁获得博士学位、31岁出国深造、35岁晋升为研究员、36岁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凭着在“超连续谱光源”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侯静已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让我有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梦想的好平台。”侯静说。
1993年,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女兵的侯静,如愿以偿地考入国防科大应用物理专业学习。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成为学校第一批联合培养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中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从事自适应光学研究。
2002年,侯静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在一次学术交流中,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院士提到“超连续谱光源”能覆盖光电传感设备的整个工作波段,无法进行防护,堪称未来光电对抗的“完美光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一次听到“超连续谱光源”的侯静下定决心:开展“超连续谱光源”研究。
为了点亮“强军之光”,侯静从此在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壁影孤灯,清苦相伴,凭着坚定的信念,她从零起步,执着前行。2007年,侯静申请到赴英国巴斯大学深造的机会。在这里,侯静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拼命地采集知识的花蜜,她的勤奋和创新性研究,给实验室的专家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回国后,侯静将国防科大与巴斯大学在光学领域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出合作开展“光谱可控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研究。她的这一建议,很快获得中英两国相关部门批准,成为学校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从此,侯静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短短几年时间,侯静率领研究小组以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纤化为攻关目标,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和研制出两种新型金属光子晶体光纤,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研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打破美国保持4年之久的纪录,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超连续谱光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时,侯静着力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战斗力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谈到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侯静说,改革将使我们的军队更有战斗力,军队科技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让科研成果转化为能打胜仗的“利器”,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作为研究生导师,侯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乐于跟学员交朋友,更能于细微之处发现学员的思想变化。一次,侯静了解到一名学生父亲患重病急需手术,却因家庭困难凑不齐手术费。她二话没说,从工资中拿出5000元让他赶快寄回去,解了燃眉之急。这名学员将教师的关爱转化为学习动力,毕业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在学员眼中,侯静既是导师,更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姐姐”,他们有什么事都愿意跟自己的导师说,就连谈朋友、找对象也少不了请导师指导把关。用爱和责任熔铸师魂,甘为“红烛”育英才。在侯静指导和协助指导的研究生中,目前已有2人获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全军优秀硕士论文提名,连续5年获得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余人被推荐进入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
秀肩总是挑重担。2012年,侯静担任激光技术研究室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课题研究怎样艰难,她总保持着乐观开朗的阳光心态,并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同事和学员都说:“和侯教师在一起,很开心。”
科技词典中说:“超连续谱光源”具有光谱范围宽、亮度高、空间相干性好等特点,而侯静也像这一束绚丽多彩的光源,不断散发出光和热,默默点亮强军之路,照亮学子向强军目标一路前行。(完)
(原标题:国防科大侯静:让“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信念点亮“强军之光”――记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侯静
信念点亮“强军之光”――记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侯静
每日军事说法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侯静作为一位女性,在科研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着实令人佩服。侯静是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27岁获得博士学位、31岁出国深造、35岁晋升为研究员、36岁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6年侯静率领课题组在“超连续谱光源”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中国在该领域一跃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相关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凭着在“超连续谱光源”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侯静已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侯静偶然听到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介绍“超连续谱光源”能覆盖光电传感设备这一理念,并且这种光源是无法进行防护的,称得上是未来光电对抗的“完美光源”。这是侯静第一次听到“超连续谱光源”,当时她就下定决心要开展“超连续谱光源”研究。很快侯静就开始了工作,他提出结合国防科大与巴斯大学在光学领域的优势合作开展“光谱可控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这一研究,得到了中英两国相关部门批准,并成为了国防科大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之后,她就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短短几年侯静与她的研究小组把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纤化为攻关目标,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顺利研制两种新型金属光子晶体光纤,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研制技术,这一主要技术指标竟打破美国保持4年之久的纪录,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超连续谱光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时,侯静更注重创新成果向生产力、战斗力转化,使取得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更为显著。美国中国女人核弹伴随激光武器发展的是中国卫星网络的完善国外军事专家指出,中国将美国的电脑网络和卫星网络看成是“软肋和战略缺陷”,正向电脑网络和卫星网络的发展投入巨大精力,这使中国在可能的军事冲突中有潜力打败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称,中国在其快速发展的空间项目上采取了富有侵略性的姿态。仅在今年,中国已经发射了15枚运载火箭和17颗卫星。英国《卫报》在报道中称,中国已经广泛发展了其卫星系统,现在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外,迅速定位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精确位置。这将帮助中国对目标进行准确打击。此外,中国已经断定太空会成为将来大国角力的主战场,已经在去年成功进行了反卫星武器试验。加上中国已拥有成熟的激光武器系统,并拥有利用激光武器“屏蔽”美国卫星的能力,这样,中国完全可以破坏美国的卫星网络。中国军工科技人员在一种脉冲激光光源的研究上获得了全新突破,打破了美国保持的记录,为中国激光武器的发展拓展了新道路。有媒体报道,中国在“超连续谱光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技术指标甚至已超过美国。美国当然不会甘心被超越,美国方面也正在积极研究“超连续谱光源”。在美国人眼力侯静的能力比核弹的爆发力还厉害,研发的武器让美国短时间内追赶不上。“超连续谱光源”具有光谱范围宽、亮度高、空间相干性好等特点,侯静的人生就如同“超连续谱光源”是束绚丽多彩的光源,不断发光发热,为祖国奉献着。她是强军之路一道强光,照亮未来使得我国强军之路更为顺畅。&“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让我有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梦想的好平台。”侯静说& “女学霸”的作为:打破美国保持4年的纪录&&&&短短几年时间,侯静率领研究小组以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纤化为攻关目标,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在国际上率领提出和研制出2种新型金属光子晶体光纤,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研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打破美国保持4年之久的纪录,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超连续谱光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时,侯静着力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战斗力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侯静说,军队科技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让科研成果转化为能打胜仗的“利器”,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每日军事说法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作者最新文章激光武器侯静简历,国防科大侯静简历_侯静_激光武器专家侯静_激光武器侯静_激光镭雕技术员的简历_侯静青春放纵33_侯静简历_302宿舍青春放纵侯静_创鑫激光蒋峰简历 - 一点通信念点亮“强军之光”――记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侯静
新华网长沙3月8日电(王握文 吕超 谢琦)高挑的个头,齐耳的短发,和蔼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侯静已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863计划等10多个项目研究。作为我国“超连续谱光源”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侯静的一切已经与“光”紧密相连。
“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让我有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梦想的好平台。”侯静说。
“女学霸”的理想:寻找光电对抗的“完美光源”
1993年,从小有着军营梦的侯静,如愿以偿地考入国防科大应用物理专业学习。本科毕业时她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从事自适应光学研究。
2002年,侯静博士毕业回校任教。在一次学术交流中,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院士提到“超连续谱光源”能覆盖光电传感设备的整个工作波段,无法进行防护,堪称未来光电对抗的“完美光源”。第一次听到“超连续谱光源”的侯静瞬间下定决心:开展“超连续谱光源”研究。
2007年,侯静赴英国巴斯大学深造。
回国后,她将国防科大与巴斯大学在光学领域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出合作开展“光谱可控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研究,她的这一建议,很快获得中英两国相关部门批准,成为国防科大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从此,侯静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女学霸”的作为:打破美国保持4年的纪录
短短几年时间,侯静率领研究小组以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纤化为攻关目标,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在国际上率领提出和研制出2种新型金属光子晶体光纤,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研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打破美国保持4年之久的纪录,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超连续谱光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时,侯静着力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战斗力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侯静说,军队科技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让科研成果转化为能打胜仗的“利器”,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女学霸”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
在侯静指导和协助指导的研究生中,目前已有2人获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全军优秀硕士论文提名,连续5年获得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余人被推荐进入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
作为研究生导师,侯静更乐于跟学员交朋友,更能于细微之处发现学员的思想变化。一次,她发现一名本科生上课时心不在焉,心事重重。下课后,侯静主动找这名学生交谈,了解到这名学生父亲患重病急需手术,却因家庭困难凑不齐手术费时,侯静二话没说,从工资中拿出5000元让他赶快寄回去,解了燃眉之急。
在学员眼中,侯静既是导师,更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姐姐”,他们有什么事都愿意跟自己的导师说,就连谈朋友、找对象也少不了请导师指导把关。
[责任编辑:欢迎光临海能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当前位置: &
PPT制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防科大侯静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