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仙村低保名单网上查询单

佛山市政府网
概况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紧靠西江,东与南海、三水隔江相望,南临鹤山,西接新兴,北与高要接壤。全区面积960平方公里,下辖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和更合镇,户籍人口30万人,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10万人,是广东省侨乡之一。2005年,高明区委、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重点、促提升”的工作方针,集全区之力,攻发展之坚,有效破解了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不少难题,推动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为“十五”计划的完成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建设&&& 全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86.39亿元,增长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3亿元,增长15%;新批外资项目32宗,同比增长23.1%;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实际利用外资5123万美元,同比增长46.2%;进出口总值8.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出口总值5.91亿美元,增长31.1%。&&&& 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已形成多元化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得到提高,并涌现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打造了一批名优产品。主要体现:一是工业保持高速增长。工业经济月均增速都在33%以上,创造了近年来工业发展的最高记录;二是大中型企业的行业龙头作用凸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7.44亿元,同比增长37.7%,增幅高于全区工业增幅3.9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明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合成革产业基地”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二个同类产业基地。加强与澜石不锈钢企业合作,启动佛山市澜石不锈钢(高明更合)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荷城石化城、杨和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明城建材产业基地建设也取得新成绩;四是园区发展水平有新提升,全力推进海天大道、三和桥等14项总投资3.8亿元的园区主体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沧江工业园(东园)2005年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18001)认证。
【招商引资】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组织招商团赴欧洲、美国等地招商。全区全年累计引入项目119个(其中:合同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94个,含亿元项目24个);合同投资总额108.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4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108.23%,招商引资连续3年突破100亿元。&&&& 项目引进的规模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项目规模大。2005年引进的项目中,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94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79%。二是引进项目质量高。高明区侧重选择有一定规模实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以及与该区产业链形成有着带动作用的相关项目,如凯建运输设备公司、高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宝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和德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等。三是合同利用外资总额大幅提高。全年引进的外资项目有34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28.57%;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4亿美元,占招商引资合同投资总额的10.5%,同比增长32.3%。四是引进项目落实早,动工快。引进的119个项目中已动工有46个,动工率为38.7%,其中:已投(试)产的项目13个,在建33个。五是欧洲投资项目逐步增加。新引进欧洲的投资项目6个,其中佛山奥绿思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凯建运输设备(佛山)有限公司成为投资该区的大项目之一。六是企业增资扩产不断增多。据统计,全区“三资”企业增资超过10亿元,内资民营企业的增资扩产超过20亿元。七是土地投资密度提高。2005年高明区引进的工业项目合同投资总额82.15亿元,平均每亩工业用地投资密度79.25万元,比上年的平均每亩土地投资密度66万元提高了13.25万元。
【农业】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抓重点,促提升”的工作方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居民增收,保持了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种植业产值5.64亿元,下降1%,林业产值2386万元,增长5%,畜牧业产值7.44亿元,增长15.1%,渔业产值6.45亿元,增长4%,农业服务业产值1414万元,增长5%。农村人均纯收入5252元,比上年增长5.5%。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据统计,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8.61万亩,总产量6.2万吨,顺利完成了市下达的粮食考评指标。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23万亩,亩产371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是农业生态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招商引资有新成效。全面完成农业园明城崇步中心园区首期2万亩的高标准改造整治,粮食平均增产10%以上。农业生态园“一园四区”完成农业招商项目15个,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是近年最多的一年。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扶持了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20多家,其中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户5000多户,实现产值3亿多元。三是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出口实现新的突破。经济作物生产总体稳定,叶菜类、瓜类、粉葛等的价格都比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鱼养殖面积占42%,6个主产品种平均价格水平比往年增长7.7%,养殖户收入稳中有升。四是农村居民负担减少,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农村大局稳定。高明区严格执行减轻农村居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扎实开展减负工作,确保农村居民负担不反弹,继续实现了农村居民负担“零收费”。
【财政金融】坚持执行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财税部门的沟通和协作,落实征管责任,强化征管措施,提高征管质量。组织财税工作专题调研,积极探索提高经济增长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新途径。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财税收入明显提高。全年全区财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增值税)12.93亿元,增长9.2%;地方本级财政收入5.19亿元,增长33.7%(按可比口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9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
【旅游业】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一是加强行业管理。通过监督旅游企业规范服务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24小时投诉和咨询受理值班,协助旅行社完成年审工作并建立信誉档案,组织导游、酒店管理培训等,提高旅游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抓好全区旅游资源的规划工作。以发展“大旅游”的思路编制高明旅游发展规划,委托广州中山大学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作《高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皂幕山旅游资源调查及总体规划》和《皂幕山入口区修建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高明旅游发展战略及其产业定位,以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快整合旅游资源的步伐,重点打造高明旅游品牌。围绕建立全区旅游圈整合旅游资源,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文化产业、生态休闲、宗教美食等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设计旅游景点和线路,建立全区统一的旅游市场,提高全区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大力推介高明旅游,积极动员盈香生态果园等企业申报农业旅游示范点,成立旅游协会,注册高明区“山林水都”、皂幕山、香山、茶山等标记,切实保护和控制好皂幕山、香山、凌云山等几个重点待开发旅游景区,努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打造高明两大旅游品牌,即以皂幕山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以梁发、谭平山为重点,打造人文文化旅游品牌。
【商品流通】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9.89亿元,同比增长14.3 %,餐饮服务业5.94亿元,同比增长17.3%。高明区消费品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稳步发展。随着香江连锁超市、民润超市、嘉业商场等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大型电器超市营运商苏宁电器正式进驻高明,全区商品销售额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0.76亿元,同比增长24.6%。二是农村消费市场持续升温。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镇级购物、消费环境的改善,高明区农村消费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亿元,同比增长17.8%。
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海天大道、三和桥等14项总投资3.8亿元的园区主体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沧江工业园(东园)2005年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18001)认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实现重大突破。溢达纺织公司的“溢达”牌纯棉色织布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成为高明区首个全国名牌产品;全区新增省级名牌产品2个和省级著名商标1个。
【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广明高速公路(西樵至更楼段)成功实现业主转换并在年底正式动工;成功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对江肇高速公路在高明境内的路线走向进行调整优化。全面铺开一批重点骨干道路的扩建改造工程。高明大道西(禄堂至新圩段)整治工程全长12.84公里,整治后为双向6车道,工程总投资概算为6000万元。更合大道(新圩至合水黄象段)扩建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中:新圩至白石段全长10.2公里,全线扩建为双向6车道,总投资8000万元。工程于11月动工,200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白石至合水黄象段全长9公里,全线扩建为双向6车道,工程于2006年1月底前建成通车。合塘公路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量97%,现正加紧硬路肩沥青铺设和道路标志、标线设置;明云线改建工程如期推进;杨西大道北段于2004年底动工,南段征地拆迁工作加紧推进;更楼大道扩建工程完成工程勘察设计。
【水利】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088万元,完成工程量:土方51.8万立方米,石方9.47万立方米,混凝土1.06万立方米。实施城乡防灾减灾工程,西江干堤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良好,成功抗击了“6·24”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确保了全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一是高标准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和安全鉴定工作。完成马宁水闸引水泵站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完成西江干堤富湾段二期达标加固工程(白石段、旧粮所段,属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西坑水库安全鉴定;完成了尖峰坑水库、竹坑水库和洁净水库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二是严格实施水利工程施工、质监工作。认真抓好荫岗水库等6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监工作,该6宗工程均已通过竣工验收;抓好西江干堤富湾马宁段等4宗堤围达标加固工程的施工质监工作;认真抓好“05·6”洪水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针对洪水过后部分堤围、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或损坏情况,组织专项工作组对全区47宗水毁工程或险工险段的险情进行排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修复计划。
【供水】2005年,做好供水管网建设、农村水改工作,确保生产生活用水供应。全年供水407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20%;最高日供水量13.7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23%,创历史新高;实用水量366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22%;回收率88.2%,总产值4689万元,实现扭亏增盈,盈利113万元。为满足园区经济发展用水需求,进一步强化水厂管理。一是合理调配供水。根据供用水规律、水厂分布情况,制订高明水厂、更楼水厂、西安水厂在供水高峰期生产调配方案,提高供水效率。二是加大水厂技改力度,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高明水厂生产设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结合供用水规律制订维护保养措施,在用水高峰期之前,维护保养、更换、改造高压机组、阀门、真空泵等生产设备,使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保证安全供水。投入10多万元改造更楼水厂,加大、加固吸水点截水坝,增大截流水量,提高吸水头水位,确保水源充足;对水厂变压器进行扩容,增加机组,更换滤沙,提高生产能力,确保更合全镇用水需要。三是加强水质管理。增设水质管理职能,加强对高明水厂化验室指导、监督,做好原水、出厂水、管网水检测分析。经区防疫站检测,水质合格率100%。
【供电】全年完成供购电量15.7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14.4%;售电量14.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13.57%;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综合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分别达99.7%、99.8%。至12月31日,供电连续安全运行2956天,实现3个百日安全记录。按“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控制要求,加快电网建设进度,完成新建110千伏仙村输变电工程、110千伏秀丽站综合改造(该项目是高明有史以来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技术最复杂的一次变电站改造)、220千伏高明站#1、#2主变大修、110千伏明城站#2主变大修等一批重点大修技改项目。110千伏禄堂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合水站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完成2005年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省民心工程及沿江路10千伏电缆改造工程等92个项目。
【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发展。年末电话用户数11.7万户,增长11.2%。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5.2万户(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增长22.9%;小灵通达到2.96万部,增长24.8%。
社会生活【人口与计划生育】高明区紧紧围绕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这项中心工作,积极应对区划调整和村(社区)撤并等情况,有条不紊地推进宣传教育、依法行政、“关爱女孩行动”、流动人口管理、技术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建设和谐高明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人口计划执行良好,全面完成年度人口计划任务。2004年10月~2005年9月,全区常住户籍人口出生3129人,出生率10.5‰,自然增长率5.47‰,计划生育率92.81%,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低出生、低增长的良好局面。
【科教与人才】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明区2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溢达公司完成全区首个省级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荷城街道被评为省教育强街,杨和镇、更合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的验收,被认定为省教育强镇,使该区成功实现了省教育强区的建设目标,成为全省第18个教育强区。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优秀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69人。加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首次组织部分区领导、镇(街道)以及区直有关单位领导到清华大学参加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
【就业与社会保障】组建职业培训就业局,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力度。全年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062人,占年初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1.7%,其中3360人通过培训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培训就业率达66.3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全征地农村居民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全区已参保全征地农村居民2875人,参保率为25.4%。进一步抓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全年全区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4.86万人,参保率97.1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特困居民子女教育救助制度等得到不断完善。全年应收社会保险费2.22亿元,实收2.19亿元(其中养老保险费应收1.48亿元,实收1.45亿元;失业保险费应收1271万元,实收1263万元;工伤保险费应收568万元,实收564万元;医疗保险费应收5622万元,实收55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46万元,收缴率98.6%。社会保险费的及时征收,确保了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的正常支付,提高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水平。
【环境保护】高明区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管理、执法工作力度,各项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高明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方面:一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完善创模通报制度。区信息中心协调35个责任单位,将每月创模工作进展情况汇总形成月报,向各级领导、各责任单位通报进展情况。二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动全民参与。采取制作专题片、公益广告宣传片、开展环境咨询活动、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年内,完成27项考核指标中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全年API空气质量监测、城市水质、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等19项指标,另外8项考核指标工作正进行中,为2006年实现创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环境质量方面: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二级以上天数327天,空气质量100%“良”以上;区域环境噪声、2个功能区噪声均达标;城市生活饮用水源(西江河)达到二类标准,高明河除杨梅新桥段(Ⅲ类)不达目标水质要求外,其余河段全部达标;城区降尘月均值3.7吨/月·平方公里,比上年6.57吨/月·平方公里下降43.7%,达标率100%。年内,采集降水样品68个,其中酸雨样品60个,酸雨频率88.24%,pH值平均值4.65,较上年(5.09)下降0.44。&&& 环境管理方面:全年受理建设项目申报608个,审批517个,不予审批77个。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需要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验收检查新建工业项目46个,对24家企业下发验收整改通知,18家企业通过验收。加强监管污染水资源严重的钢铁、五金加工行业,完成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企业12家,5家在建设施工中,处罚未落实污染治理建设、未开展治理工作企业1家。
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文明镇、村等各项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新闻事业,对内、对外宣传富有成效。亚洲艺术节高明区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成功承办了2005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人民武装、征兵及民兵预备役训练成绩显著,“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得到落实。一人荣获广州军区“国防之星”称号。
【社会治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狠抓严打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多发性案件,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等赌博活动,快速侦破建国以来佛山首宗持枪抢劫金铺案。刑事案件升幅控制在6%以内,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加快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新增封闭式安全文明小区10个。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领导包案、督查和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继续实施信访督查专员制度,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案件。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区政府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重大事项提请人大审议,加强与人民政协及各方面的联系。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1件,办复率达100%。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普法工作和依法治区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政务公开水平和成效进一步提高。
附:各镇(区)介绍:【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区东部,是高明区委、区政府驻地及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荷城街道的辖区包括原荷城街道、富湾镇、三洲街道和西安街道除崇步村委会、潭塱村委会、新岗村委会、苗迳村委会以外的区域,总面积178.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4万人,下辖24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 2005年,荷城街道切实把区划调整作为新的发展机遇,狠抓入园项目的落实,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年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农业总产值243.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工商税总收入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国税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地税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固定资产投资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8.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人均纯收入5469元,比上年增长5.5%。&&&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园区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44.97%;工业销售产值2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4.5%。新投产和新增资扩产的项目成为推动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建成投产和增资扩产的企业有38家,新增工业产值22.1亿元。重点建设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原有农业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有企业进行帮扶、提升,使农业园区形成规模效益,带动农村居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利用石洲无公害水产基地,扩大优质水产业的规模,在范洲、南洲、塘南一带规划4000亩鱼塘,作为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示范点,引导农村居民按农产品安全标准来发展水产业,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出口份额。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共引进项目65个,合同投资总额达54.13亿元,合同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82%。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企业。&&& 按照“既适度超前、又量力而行”的原则,着重抓好园区和中心城区的市政建设、管理,确保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的落实。园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的高明荷城污水处理厂于9月通过首期工程现场验收投入运作;总投资约2100万元的海天大道一期(三洲段)道路及排水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达到优良标准;总投入1680万元的高明大道西安段市政配套工程、总投入3000万元的高明大道三洲段市政配套工程等,近期竣工验收。在中心城区市政建设方面,完成的工程项目主要有:市政休闲公园、荷富大道景观改造及路灯安装、沧江路改造、新客运站东侧道工程、万成路道路工程等8项工程,总投入约为6080万元。为配合“四创一整治”工作的开展,对官当村道路、沧江路西段人行道、升平街道路、培正街小区道路、景和巷、桂花巷等一批道路进行了改建扩建;投入736万元对滨江路、高明大道B段、中心城区新增花圃、纪念公园、黄翁山公园、沿江路等进行绿化美化,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事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高明一中附属小学于8月奠基,建成后可提供2400个优质学位。合并后的荷城街道9月顺利通过省的验收,被重新认定为省“教育强镇”。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任务指标,人口出生率为10.24‰,自然增长率为6.28‰,计划生育率为93.02%。继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年荷城街道共参加医疗保险的村(居)民4.31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7.78%,超额完成区下达的95%的任务。社保方面,荷城街道应参保6315人,已参保3587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户及群众性文体活动,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11月,荷城街道健力社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平安和谐先进社区”。全街道已创建安全文明小区38个,其中,荷城街道综治办会同社区办、居委会和派出所在中心城区创建了“紫京花园”等10个封闭式安全文明小区,使荷城街道刑事发案大大减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全年刑事发案3111宗,杀人、涉枪、爆炸、绑架等严重暴力性犯罪发案明显减少,治安案件发案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破获刑事案件1082宗,比上年同期上升8.9%,实现了“刑事案件升幅控制在6.7%以下”和“刑事破案率提高”的目标。有效遏制了“两抢”、“两入”、“盗窃机动车”等多发性案件上升的势头,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杨和镇】2005年5月,高明区实行行政区划调整,原杨梅镇和人和镇撤并成为杨和镇。杨和镇位于高明区中部,地处广(州)海(安)中线(高明大道)与江(门)肇(庆)线交汇处,东、北与区政府所在地荷城街道相连,镇政府与区政府距离8公里,南与鹤山市龙口镇相邻,西与明城镇接壤。全镇面积242.5平方公里,下辖3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105条自然村,户籍人口3.59万人,外来人口2.65万人。&&& 杨和镇以镇(街)区划调整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园区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3亿元(现行价,以下同),同比增长35.61%,人均生产总值58681元,同比增长32.45%;工农业总产值74.42亿元,同比增长56.38%,其中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同比增长70.3%,农业总产值4.12亿元,同比增长7%;农村人均纯收入5114元,同比增长5.4%;税收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44.3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亿元,同比增长8.57%;全镇售电量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工业快速增长,规模工业领跑带动作用明显,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17亿元,增长75.5%,其中金属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建材装饰业的工业产值为44.64亿元、8.28亿元、4.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3.5%、11.8%和6%。对外贸易增幅较大,28家出口企业实现出口总值2.4亿美元,增长35.2%。物流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发展中,旅游、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逐渐兴旺。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引入项目20个,合同投资总额30.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1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7个。&&&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增长49.67%,其中产业项目投资8.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6.48%。全镇共投入8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加大投入推进工业园区路网建设,三和路、和风路、和意路等多条道路的建设基本完成;杨和行政功能楼、杨和供电所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杨和镇的城市品位;工业园区的填土和排污、排水管道的铺设正有序进行。加强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长2.1公里的沧江河大沙围80亩险段的扫尾工程建设,维修加固9座水库的堤坝,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教育方面,投资4500万元新建的杨和中心小学于9月投入使用,全镇形成了“两中、四小、两幼、一成校”的新格局;投入300多万元完善了杨和中心小学的校园网、计算机室和30个电教小平台;投入200多万元逐步完善杨梅小学、石水小学、沙水小学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镇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投入30多万元完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配套设施。杨梅中学、人和中学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石水小学、人和幼儿园被评为高明区一级学校。杨和中心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并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的评估验收。&&& 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镇农村人口3万人,参保2.95万人,参保率占98%;共报销金额125万元,其中有28人享受足额报销。积极推进医疗救助工作,共有15人次得到医疗救助,救助金额6.06万元。为解决全征地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推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镇已有30位农村居民领到养老金。积极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养人数1250人次。组织举办“大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场招聘会”,共有40多家企业进场设摊招聘、600多人进场应聘。坚持不懈抓计生工作,深化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做好帮扶农村计生家庭工作,实行政企联手,共为60户计生困难户解决了就业问题,115名老人每人每月享受80元的计生奖励金。抓好查孕查环工作,应查孕查环对象9077人次,已查8972人次,平均每季度查孕查环率98.84%,计划生育率92.68%,出生率10.72‰,人口自然增长率4.68‰。全国1%人口抽样工作通过了区的验收。坚决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加强路面布控和流动人口管理,并积极开展打击抢劫、盗窃、地下“六合彩”、吸贩毒等的专项斗争,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明城镇】明城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是高明区中心腹地。高明区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全镇总面积186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15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22万人,是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也是著名侨乡。&&&& 2005年,围绕建设农工商贸重镇的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化建设战略,狠抓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深化各项改革,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39亿元,增长58.9%;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6.8亿元,农业总产值4.59亿元,分别增长58.6%和5.02%。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4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全镇实现工商税收66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人均纯收入5213元,比上年增长5.98%。全镇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4.59亿元,增长60.1%。落户明城的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家,其中建材企业18家,年产值16.6亿元,化工企业16家,年产值7.0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45.1%和19.1%。全年固定资产投入6600万元,厂房施工面积2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招商引资取得好成绩,全年共引进企业15家,合同投资完成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完成全年任务的123%。其中,引进外资企业4家,合同投资额为767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97.27%;实际利用外资581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6%。新引入的15家企业项目质量明显提高:投资规模较大,合同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13家;投产和动工率高,新引入的15家企业中,有1家已试投产运营,另11家也相继动工,投产和动工率达到80%;结构有所优化,外资比例高,发展前景好。&&&& 全镇从事农业生产的村委会有11个,村民小组149个,农业人口3.37万人,耕地面积5.48万亩。全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农村人均纯收入5213元,比上年增长5.98%。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农业园区占地面积1.95万亩,总投资6968万元,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投入1300万元,3月全部完成,农业园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田综合生产力大幅提高,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增收500元。继续推广水稻、蔬菜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2%。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镇共进行了近4万头次生猪口蹄免疫;6万头次生猪链球菌免疫,完成了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禽流感免疫工作。畜牧业产量2.17万吨,生猪上市量1.51万吨,三鸟上市6240吨,其中肉鸡上市量5512吨。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年举办22期农村劳动力岗前培训班,有11家企业参加,635人报名,其中578人成功就业。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镇共有3.39人参加农村医保,占全镇应参保农村居民总数的99.35%。报销金额118.76万元,656人次受益。&&&& 市政建设,投入100多万元进一步配套和完善了城区的基础环境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初步呈现出“中心镇”的雏形。工业园区建设,全年累计投入2550万元,完成土方工程量170万立方米;完成排水方涵190米;直径600毫米以上排水干管8240米;砼路面0.9公里,石渣路面3.7公里,完成10KV以上供电线路3.5公里。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投资6000多万元进行高明大道明城段12.84公里6车道标准扩建工程;投资730多万元进行明云线改造工程;投资640多万元进行苗潭线改造工程;投资35万元完成了4条自然村1.9公里道路工程。到年底,全镇108条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底化,完成村道工程61.9公里,普及率72%。投入1032万元新建和改造农用电网,完成10KV四回、双回线路1.3公里,完成整改项目14个,电费回收率99.76%。投入400多万元安装及维修供水大小管网1.6万米,16个村民小组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45家落户明城的企业开通自来水。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入100万元完成了潭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15万元完成了部分小型农水工程;完成了投资60万元的崇步围大涌段灌浆工程。由于工作到位、管理得当,安全度过2005年夏季的洪峰。&&&& 科教文体事业再创佳绩。2005年高考、中考成绩喜人,参加高考309人,其中上本科线46人,上重点本科3人;东洲中学中考成绩再创新高,500分以上138人,考入高明一中和高明纪念中学的94人。做好申报教育强镇的准备工作:加大整合资源力度,撤并了大简、云水等学校;投入800多万元完善了东洲中学的教学设备设施,使其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投入近100多万元配备崇步小学的教学设施,并成功申报区一级学校;投入40万元完善明城中心幼儿园设施,顺利通过市一级幼儿园的评估验收;启动总投入为6000多万元的文昌小学建设工程。此外,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率也都比往年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生指标任务,全镇出生480人,出生率10.85‰,自然增长率3.5‰,计划生育率93.13%。2005年被评为“佛山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成效。明阳村委会团结和西门两个村民小组被评为“高明区文明村”,全镇被评为“高明区文明户”26户。在征兵工作中,明城镇420多名应征青年参加了新兵初检,33人通过了区的体检和政审,最后确定入伍16人,其中进藏新兵2人。安置退伍义务兵15人,安置率100%。为232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共28.5万元。配合开展高明区首届“移动杯”十大新星演唱大赛,举办明城镇选拔赛,徐秀云等4名选手进入高明区决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年侦破刑事案件50宗,查处治安案件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0人,年内接待上访群众12批97人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6个,调处各类纠纷16宗,疏导信访5起,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更合镇】2005年5月,高明区实行行政区划调整,更楼镇(除罗稳村外)、合水镇两镇撤并成为更合镇。更合镇全镇面积34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万人,下辖1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84个村民小组,山地面积33万亩,耕地面积6.64万亩,是高明“西部组团”的主要部分。&&& 更合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工农业总产值6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5.01%,其中工业总产值57.53亿元,比上年增长63.34%,农业总产值6.52亿元,比上年增长6.08%;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37%;实现两税入库7144.47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本级收入21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人均纯收入5197元,比上年增长5.5%,较好地实现了全年的各项指标任务。&&&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引入工业项目19个,其中新引入项目14个,增资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超3000万元的规模企业10家,投资超亿元的企业6家,预计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年产值45.8亿元。进一步增强专业镇意识,整合不锈钢和新材料技术产业资源,积极推进申报省不锈钢型材加工专业镇,加快花卉世界规划建设,紧抓几大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佛山澜石不锈钢(更合)生产基地落户小洞开发区的建设,该区首期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抓好“863计划”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动工,另一“863计划”项目众鑫科技有限公司已签订正式合同;大力支持花卉乐园工地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全年共投入1.44亿元扩建更合大道,投入350万元复建金城大桥,投入130万元完成长江农场、潮兴发公司一带道路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东水西送管道安装迁移工程,投入776万元完成50多千米的高低压线路修建改造。更合大道、金城大桥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更楼大道扩建工程已完成初测外业验收工作;新行政中心也进场动工。&&& 全镇全年累计投入森林防火经费100多万元,投入“三防”经费154万元,投资326万元用于国家农业综合农田整治项目,建成硬底化灌渠1136米,修筑机耕路5600米,涵窦93米,渠系建筑物43米,扩建蓄水塘1宗,改善灌溉面积达3000多亩。积极实施农业园区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建设。加速龙头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温氏、举世、鸿基、顺昌源、阳光科农等5家企业分别申报并获得了市、区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化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基本形成了巨泉、田村的粉葛种植基地,小洞、泽河的生姜种植基地,香山的白鸽养殖基地,更楼的肉鸡饲养基地以及新圩的水产养殖基地等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种养格局。&&& 认真做好农村居民基本保险扩面工作,2005年更合镇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9万人,占农村居民的95.73%。加强农村财务的管理,全镇184个村(居)民小组全部实现村帐镇代管,代管率达100%。建立村(居)民小组政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居)级财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对200多名富余劳动力进行了培训,领证就业率77%,积极推荐农村居民入厂务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成功推荐660人次进厂务工。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年人口出生率10.77‰,自然增长率4.08‰,计划生育率92.15%,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任务,顺利通过省、市对更合镇人口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投入1500多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检查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中惟一一个山区镇。另外,11月通过了省卫生先进镇的复查验收。投入40多万元改造和发展有线电视网络,提高有线电视清晰度和普及面。对合水医院进行改革,转让其经营权,引入外来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改善医院的办院条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积极抓好领导干部学法,通过开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水平,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有效保证了全镇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管 雪 陈志芬)
附录:2005年高明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书& 记:邓伟根副书记:马亮照& 谭定生& 黄 坚& 周建华常& 委:陆帜然& 潘忠明& 吴耀棠& 严 冰& 张明生& 黄小毅& 吴金宁 潘东生 区惠娘& 罗& 雄区 长:马亮照副区长:区锦勤& 徐& 平& 黄棋泰& 周& 文& 俞宙虹& 潘东生& 林& 征
现任高明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书& 记:邓伟根副书记:马亮照& 谭定生& 黄 坚& 周建华常& 委:吴耀棠& 严 冰& 张明生& 黄小毅& 吴金宁& 潘东生& 区惠娘& 罗& 雄区& 长:马亮照副区长:潘东生& 区锦勤& 黄棋泰& 俞宙虹 林& 征& 余中伟(2006年6月高明供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城区低保名单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