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百年大酒店主要领导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江西百年大酒店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不落伍

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
【摘要】:江西省自1999年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随着2003年、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先后建立,逐步建立了包括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在内的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在制度上的全覆盖。然而在医疗保障领域,我国城乡间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是一直就存在的,江西省作为“中部崛起”城市之一,在整体经济欠发达及突出的“二元”经济特征等情况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呈现典型的“二元”特征。城乡分割的“二元”医保不但阻碍“人人享有健康”的全民医保的进程,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如何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上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和努力。本文从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针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部缺陷和外部环境的问题,从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财政投入等角度入手来对基本医疗保险城乡整合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规范分析法,首先,从江西省目前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出发,以公共品理论作为探讨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整合的理论基础,并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加快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医保公平、社会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三项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存在的制度差异,并从制度内部差异和制度发展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借鉴试点地区在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确立了江西省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即要打破户籍、部门和地域界限,通过统一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建立省内自由流动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人群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明确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后,就加快整合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江西省医疗制度进一步公平、公正和服务的均等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在文章最后的总结部分,得出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的基本结论:在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的基础上,内部制度调整和外部环境优化相结合,加之各种保障措施来给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保驾护航,促进制度整合稳定健康发展,并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预期设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42.684;R197.1【目录】:
摘要7-8Abstract8-101. 导论10-17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1.1.1 研究目的10-11
1.1.2 研究意义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1.3.1 研究内容14
1.3.2 研究方法14 1.4 论文结构图14-16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16-172. 实现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理论基础17-24 2.1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基本内涵17-18
2.1.1 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概念界定17-18
2.1.2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实质18 2.2 公共品理论与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18-19
2.2.1 基本医疗卫生的公共品属性18
2.2.2 基本医疗保险产品的提供和生产18-19 2.3 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实依据19-24
2.3.1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实需要19-21
2.3.2 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21
2.3.3 实现医保公平、社会公平的需要21-22
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22-243. 江西省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问题与原因分析24-35 3.1 三项基本医疗保险之间的制度差异24-25 3.2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存在的内部缺陷25-28
3.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内部缺陷25-26
3.2.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内部缺陷26-27
3.2.3 新农合的内部缺陷27-28 3.3 医疗保障基金结余有待控制28-30
3.3.1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基本情况28
3.3.2 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过多的危害28-29
3.3.3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29-30 3.4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30-35
3.4.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31-32
3.4.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32-34
3.4.3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健全34-354. 江西省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制度设计35-44 4.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实践及评价35-37
4.1.1 东莞模式35-36
4.1.2 经验评价36-37 4.2 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整合的思路37-39
4.2.1 打破户籍界限,实现人群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7-38
4.2.2 打破部门界限,统一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38
4.2.3 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省内自由流动的医疗保险制度38-39 4.3 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措施39-44
4.3.1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9-40
4.3.2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41
4.3.3 建立全省城乡统筹的缴费比例和待遇标准41-42
4.3.4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体制的整合和统一42-445. 结语和研究展望44-45参考文献45-48致谢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启鸿,姚岚,陈迎春,刘华;[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01期
姚岚,陈迎春,陈启鸿,刘华,陈克涌,吴之寿,彭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01期
田孝;[J];卫生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李凯,温小霓,张育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刘娟;[J];医药世界;2002年02期
;[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10期
张晓冬;雷江平;;[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刘小兵;[J];财经研究;2002年11期
;[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1期
;[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甄博;闫鸿;付元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张芙蓉;;[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朱铭来;奎潮;;[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石孝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金哲锋;李冀南;王明叶;;[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浙江省劳动保障厅医保处课题组;;[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潘利;;[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陈妍;;[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韩煦;;[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高兴民;;[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孟祥华;[N];博尔塔拉报;2007年
戴宏;[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沈文虹;[N];南京日报;2007年
吴媛清;[N];中国社会报;2007年
;[N];宜春日报;2007年
;[N];威海日报;2007年
庞俊峰 实习生
王凌云;[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史吉明;[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谢利江;[N];张掖日报;2008年
石向军;[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黎明;[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贾洪波;[D];辽宁大学;2007年
夏芹;[D];山东大学;2010年
陈埙吹;[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琦;[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欧阳竹云;[D];南昌大学;2013年
周亚勤;[D];宁波大学;2013年
唐雪艳;[D];苏州大学;2009年
李敏敏;[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段欲军;[D];四川大学;2005年
杜娟;[D];四川大学;2006年
唐敏;[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昌小海;[D];苏州大学;2003年
徐海涛;[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只有更勤奋才能不落伍:自考生跨专业考研成功
《北京考试报》
去年9月,刘洋以研考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成为北师大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硕士研究生。
  一个晴朗的午后,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门口见到了刘洋。他刚刚借了几本中国先秦思想史的参考书。作为历史学院2007级80多名研究生中唯一的生,刘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告诉自己,只有比别人更勤奋,才能不落伍。
  一分之差,毕业晚一年
  考研前,刘洋已获得了自考新闻学专业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期间,他经历过在一次自学考试中通过6门课的成功,也经历过为一分之差拖后一年毕业的失落。
  高考时,平时成绩在540分左右的刘洋只考了不到500分,他的情绪一落千丈。和家人商量后,他于2001年9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自考新闻学专业。在随后的一年半里,他一共通过了16门课考试,将班上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后面。这时,刘洋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基础不错,考前稍加复习就能轻易通过考试。2003年10月的自考给了他重创,报考5门课只通过了1门。专科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只考了59分。由于该门课与另一门必考的课程在考试时间上冲突,他的毕业时间被迫推迟一年。原打算2006年参加考研的计划也被打乱,刘洋在朋友面前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挫折并没有使刘洋就此消沉,他调整心态,决心把剩下的科目一次考过。每天,除了正常课堂外,还要额外学习七八个小时。凌晨两点,他伴着寝室同学的鼾声入睡;早上7点整,他又是第一个起床学习的人。国庆长假,当别的同学回家或去外地旅游时,教室里只有刘洋一人。
  经过刻苦的学习,2005年10月刘洋通过了所有自考科目,同年,他考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06年6月,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毕业证。
11本厚书,看到流泪
  在刘洋的书架上摆放着11本书,是北师大中国古代史专业课初试规定的教材,包括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乍看之下没什么特别,随意翻阅其中一本书,惊讶地看到书中几乎每一页都有密密麻麻的笔记。
  自考本科毕业后,刘洋准备考研。一直向往能当一名历史老师的他认为报考北师大中国古代史专业能实现理想。买齐专业课后,刘洋一下蒙了。厚厚一摞,一共11本。刘洋决心一本一本地“啃”,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看得很仔细,当时难理解的地方,就在空白处做详细笔记。
  每天,刘洋用于看书的时间超过了16小时。长时间看书使他的酸痛不堪,经常会不自觉地流泪,他就靠滴眼液缓解疲劳。几个月下来,他用光了七八瓶滴眼液。
  凭着顽强的毅力,刘洋在短短4个月内读完了历史专业学生要4个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因为前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后面的复习中越看越快,最后只用4天就能将专业课复习一遍。凭借自学考试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直到考研复试阶段,刘洋没有报任何公共课辅导班,备考全凭自己。
二次复试,问鼎北师大
  刘洋以总分333分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除他以外进入复试的人都毕业于全日制高校历史学专业,情况对他很不利。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刘洋只回答上来一半,结果首轮复试后,他未被录取,而被调剂到史学所的学术思想史方向参加新一轮面试。
  刘洋没有被暂时的失利打倒,经过短暂的心理调节,他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次面试中,刘洋改变了过于保守的作风,在自我介绍环节就亮明了自考生身份。他对考官说,“自学考试让我学会了主动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我本科没学上历史专业,但我认真学习了历史专业本科段的全部专业课程,请各位老师能够对我进行公平的评判。”在提问环节中,刘洋也未受前日面试的影响,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最终被顺利。
  研究生入学后,刘洋用行动证明考官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研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6门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其中3门主干专业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他也以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导师的赞赏。
- 只有更勤奋才能不落伍:自考生跨专业考研成功_新东方自考_新浪博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美刊:中国不是减排落伍者
&&&&:&& 10:52:18
&&[&浏览字号:&&]&&?热线&&
  美国《新闻周刊》12月7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中国走向绿色
  上世纪末外交人士制定《京都议定书》时,把中国排除在控制排放要求之外。他们认为,中国太穷,还有更多当务之急要处理。10年后的今天,那种想法变了。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它现在被视为落伍者。
  但现实却不一样。近几年来,严重污染和对依赖化石燃料的担忧,促使中国政府大刀阔斧地改变该国能源使用方式。中国采用能效标准,限制污染,投资绿色新技术。当前,大多数国家最优先考虑应对失业及经济崩溃带来的其他影响,而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没有停止绿色改革。中国通过自身更多努力,加上来自其他国家帮助,最终可能成为清洁技术革命的领头羊。这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好事。中国已迈出关键一步:节能减排。此外,中国也在设法摆脱化石燃料。中国把建设风电视为推进中西部发展的途径。中国使用西方技术建设最节能的煤电厂,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
  所有这些举措累加起来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污染造成巨大影响。到2011年,节能所带来的减排量将相当于德国年排放量的近两倍,或许还要超过整个议定书的减排效果。
  加大减排有赖于新技术。二三十年前,中国在世界能源研究投资中毫不起眼;今天它已成为一颗迅速上升的明星。事实将证明,中国可以减排,可以视其他国家情况作出额外减排努力。这种立场将迫使美国让步。迄今,美国不愿拿出自己的计划,部分原因在于美国议员以中国不采取行动为自己无所作为找借口。担当绿色领袖对中国来说绝非易如反掌,但总算姗姗来迟。中国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充当更积极的角色不仅有可能重塑世界政治,也会有助于拯救地球。
作者:汪析译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王建亮
新闻热线:&&监督电话:6730687&&&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中国江西”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江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江西省委省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_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江西省委省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下是其中的三项:举措一:江西省从日起试行阶梯电价,试行方案将全省居民用电需求划分为三档:,一档电量每月不超过150度,电价不变;二档电量为151度至280度,每度上调5分钱;三档电量为280度以上,每度上调3角钱。举措二:住房问题一直是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江西省从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租售并举新举措。举措三:江西省代省长鹿心社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2012年江西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将得到多重支持。结合以上举措分析,江西是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西省中考真题①举措一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答题也可) ②举措二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党的宗旨、“三个代表”角度答题也可)③举措三有利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角度答题也可)考点:考点名称: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以人为本,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①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谐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考点名称:党的基本路线及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地位:兴国之要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立国之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意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 ④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历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目的:为了更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921年党诞生时(一大):马列主义; 1945年党的七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002年党的十六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它。一,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就从根本上坚持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改革开放,是为了建立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政治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则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使生产力的发展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基本路线三位一体的主要内容,都正确地反映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考点名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我国环境形式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自然资源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严重后果及措施: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严重后果及措施: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后果: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能源匮乏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原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消耗。后果: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原因: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后果: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使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命受到威胁。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后果: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和措施:原因: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后果: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措施: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①增强环保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③加强综合治理,走防治结合道路。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怎样相处: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中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校园: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乱丢垃圾,不浪费资源、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珍惜纸张,搞好教室、公区环境卫生。家庭: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社区:保护鸟类,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保护野生动植物,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小事:1 使用布袋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考点名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原则: 1、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的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2、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已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已的消耗标准。3、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4、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5、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6、阶跃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2.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国策;3.实行计划生育,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4.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公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开展节约资源活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过度消耗及人口的不断膨胀、自然环境被破坏,使得自然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应对“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我们中学生应面对现实问题,我们中学生应该不断提高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举例说明:①不乱扔垃圾,不乱图乱画,积极进行卫生大扫除;②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⑤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⑥节约用水、用电、纸张,不浪费粮食等。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战略。计划生育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的核心;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污染和改善生态)则是保证一.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要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力争全国人口2000年要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要控制在14亿以内。(2)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多胎生育,并把控制农村和流动人口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三者相结合。(3)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观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逐步建立起适应老龄化社会所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提倡家庭子女赡养和组织老年自养。2.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1)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目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因素有:土地退化、林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故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二.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1.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对于我国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任务是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因为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以及资源、环境的支持。高素质的人、丰富的资源和优化的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要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否则,经济发展难以持久,甚至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可持续发展。2.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长期和总体上观察,人口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就短期(一定历史阶段)和个案(具体国家或地区)说来,资源丰富不等于发展快,资源贫乏不等于发展慢,甚至可能出现相反情况;但将人类社会作为长期历史过程和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则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都离不开自然资源,一切发展都是资源的物质变换。发展同资源紧密相联,是自己已有资源或通过贸易等手段取得所需资源的物质变换过程,直接或间接受制于资源的供给。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节约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3.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一个特定角度观察,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的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口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已经摒弃了先建设、后治理,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确立了先治理、后建设的方针,保护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并驾齐驱于基本国策之列。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1.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严格限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对污染危害较大的企业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增强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2.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制定工业发展的地区布局规划。要在不同地区建立起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要求的合理利用资源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 .提倡崇尚节俭的消费方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仅决定了我国居民食物和衣着的消费要节俭,而且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道路都不能太宽绰。总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应当是方便实惠型的。四.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1.要加快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2.开展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协调管理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
相关阅读: &
&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百年古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