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大悟山 新四军 总指挥五支队司令员是谁

您当前的位置 :
&&&&&&&&一、从“小李木匠”到“不下马的将军”  出身微寒的“小李木匠”,在革命浪潮激烈的冲击下,毅然投身革命,历经千辛万苦,成为被毛泽东称为“不下马的将军”。少小苦难,农民运动的急先锋,率众参加黄麻起义。  李先念日出生在大别山区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九龙冲乡李家大屋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乳名全伢,号先念,在异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八,年龄最小。年幼的李先念从小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8岁起便开始下田、拾柴、放牛,帮持家务,从而也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9岁时李先念被家里送进了李家大屋的私塾念书,他知道家里供他读书很不容易,因而学习上特别勤奋。两年后,由于李家家境贫困,而不得不辍学,去当地地主吴之久开的货杂店当学徒。由于李先念不愿在地主面前逆来顺受,只干了一年时间便愤然离去。  为了继续谋生,父母亲又送李先念去学木工,他先后拜过三个师傅,最后一个师傅叫袁学福。通过与师傅一起出去做木匠,李先念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凡是贫苦人家找他做木匠,他都热情相助,而当财主家要他做活,他要么不干,要么也敷衍了事。他的这种朴素的阶级情感,得到许多穷苦大众的喜爱和赞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李木匠”。  此时的黄安县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建立,并秘密发展党员,宣传革命。特别是董必武培养的一批在武汉求学的学生党团员,每年暑假都回家乡,在集市上演讲,宣传革命道理。李先念经常听他们宣传“反对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这使他开阔了视野,在内心里也深深地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5岁时,李先念经袁师傅介绍,去汉口球场街陈福记寿器店当学徒谋生。在这里他对社会的不公平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这个黑暗世界进行改造的欲望更加强烈。他参加革命后,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做棺材出身的”,李先念风趣地回答说:“我是给旧社会做棺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先念对旧社会的仇恨和改造的决心。  1926年北伐运动如火如荼,革命大潮风起云涌。10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昌城。武汉三镇军阀统治土崩瓦解,革命风潮进而席卷周围各县区,农民运动随之蓬勃兴起。所有的这些变化更深深地影响着李先念,促使他做出新的选择。当他获悉家乡的农民运动正热火朝天地开展,便毅然返乡,投身到了农民运动的洪流之中,这成为他走向革命道路的起点。  李先念回到家乡后,就饱含革命激情地投入了工作。李先念当选为九龙冲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并在当年冬天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李先念带领农会会员发动群众,积极搜寻和捕捉各村藏匿的土豪劣绅,并认真清查他们的不义之财,深为群众称道。当年春季,李先念当选高桥区工会主席。夏季,又当选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改变,革命形势直转急下,李先念所在的高桥区的革命形势也面临严峻考验。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0月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黄安、麻城地区发动起义,李先念被指定为黄安县高桥区工人纠察队大队长。他感到非常振奋,积极工作,在各村建立义勇队、自卫队,加紧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日黄麻起义爆发,革命群众攻占了黄安、麻城。黄麻起义的成功,开创了大别山区工农群众武装夺取政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先河。  黄麻起义胜利不久,就遭到了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反扑和镇压,李先念和他的战友们,经受着更加严竣的考验,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李先念没有被吓倒。12月中旬李先念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严峻形势下,毅然绝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李先念被任命为高桥区九龙冲乡游击队队长,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这里原先有从黄安县城突围而出的鄂东军而再次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红第十一军三十一师。1929年春,李先念率九龙冲乡游击队编入了新扩建的红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代理班长。3月,中革军委派徐向前抵鄂东北接替红三十一师的军事指挥工作,任副师长。红三十一师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在春秋两季,连续粉碎了“罗(霖)李(克邦)”、“鄂豫”、“徐(源泉)夏(斗寅)”三次“会剿”。通过参加一系列战争,李先念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对游击战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增长了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克敌制胜的本领。  粉碎国民党军三次“会剿”后,1929年底李先念被派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黄)陂(黄)安南县委书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号召,要求根据地人民坚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准备粉碎国民党军的新“围剿”,同时努力扩大红军,支援红军作战。此时的李先念已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枪杆子的极端重要性,于是李先念亲率该县的3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重返部队,李先念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的政治委员,团长吴云山。  李先念刚到团里,便遇到“肃反”工作,他担任团的肃反委员会主任时头脑比
&&&&&&&&较清醒,没有大搞逼供信,未造成严重后果。摆在李先念面前的另外一个难题便是如何指挥打仗,李先念只是念过三年私塾,当过代理班长,打过游击战。而现在的红军已经从游击红军转变为正规红军,从游击战转为正规战,而且他现在所指挥的已经是一个团。  面临新的挑战,李先念从最基本的军事知识学起,谦虚地向其他同志请教,自己拼命钻研军事,如饥似渴的阅读日本兵书、苏军战斗条令,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日,是一个令李先念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吴云山、李先念率领红三十三团参加了成立大会。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际,敌人“围剿”的兵力已达15个师,已经驻扎在鄂豫皖根据地周围。但由于九一八事变引起全国抗日高潮,蒋介石应急外患,不得不推迟第三次“围剿”时间。而对这一形势,徐向前等方面军领导人,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发起外线进攻,提前打破敌军的“围剿”部署。李先念与团长吴云山带领三十三团参加了外线进攻中的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在战役的准备和战斗过程中,李先念不是和吴云山在一起,就是和二营营长孙玉清在一起。他完全放下政委的架子,向二人不停地请教、询问,同时他还注重观察和学习判断敌情,行军步阵、通迅联络、配置火力、构筑阵地、战斗动员、战地鼓动、后勤供应等组织指挥的本领。  战争是最大的学校,战场是最好的课堂。李先念经过四大战役的磨炼,凭着他的智慧和勇气,凭着他那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的精神已经初步掌握了指挥战争的基本要领,真正从战争中学会了战争,为其以后成为骁勇善战的军事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其领导的红三十三团也因在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任务,被方面军总部授予“共产国际团”的光荣称号。  反四次“围剿”失利,披荆斩棘,蹈险历难,转战突围,西行五千里。打破“三路围攻”,开创川陕根据地立奇功。迎接中央红军北上,胜利实现红一、四方面军大会师。  红四方面军在四大战役中先后消灭国民党正规军近40个团6万余人,根据地迅速扩大,这引起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极大震惊。1932年5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发动了第四次“围剿”。面对敌人的“围剿”,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坚持要红军实施不停顿的进攻,立即南下麻城,以实现其威逼武汉的计划。  行军麻城中,李先念被任命为红十一师政委,师长为倪志亮。李先念带领红十一师参加了攻打麻城的外围战役
&&&&&&&&,在此期间,“围剿”敌军已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逼近。形势万分紧急,这时张围焘才被迫决定将红军主力投入反“围剿”战斗。  任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时的李先念。8月10日晚李先念率红三十三团为前卫,向西疾进,11日下午5时左右,李先念率领的数千人抵达冯寿二地区,适逢红十二师正与卫立煌部李默庵第十师杀得正异常激烈,难解难分。徐向前总指挥马上令李先念率团参加战斗,后由于实力不济,13日凌晨撤出战争,向七里坪转移。8月15日七里坪战役打响,红军5个师全线出击,发挥夜战特长,给敌以沉重打击,七里坪之战后,红军主力被迫转移。在此期间李先念曾与母亲见过一面,母子俩自从李先念参加红军以来这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两年后,李先念的母亲因病,怀着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与世长辞。  1932年夏,李先念任红十一师政治委员。10月1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主力红军暂时撤出根据地,转移到外线作战。  10月12日拂晓,红军抵达京汉路附近,当夜越过京汉路。10月19日,方面军进至枣阳南80余里的新集以西地区,准备在这里稍事休整。然而由于情报不准,当指战员正睡入梦乡时,敌人突然袭来。这时李先念所在的红十一师的营地首当其冲,面对如此形势,倪志亮、李先念临危不乱,沉着应战,组织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为全军赢得了展开兵力,抢占地形的时间。  20日,方面军总部被敌逼近。当时指挥部只有张国焘、徐向前等领导人和警卫、通信、机关人员300余名,情势万分危急。距总部不远的李先念闻讯,他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提着驳壳枪,大喊一声“跟我来“,带着师部通信队上去就是一阵猛冲,锐不可挡,打退了敌军,总指挥部方化险为夷。如若没有李先念的带兵来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天傍晚,西南方向敌范石生第五十一师赶至,北面胡宗南第一师也压迫过来,形成了对红军的合围之势。为摆脱困境,红军继续向北转移,红十一师担任前卫。次日上午,部队到达枣阳西南20多里的土桥铺地区,略作休息,这时红军又一次陷入敌人的合围之中。  面对敌人的合围,红军的惟一出路就是从北面击破敌人的沙河防线,再向西转进。危急时刻,开路军的选择至关重要,徐向前当机立断将此艰巨重大的任务,托付给了红十一师,令倪志亮、李先念火速组织部队向北突围,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全军开路。结果证明徐向前的选择是英明的,是正确的。  倪志亮、李先念受命后,当即令孙玉清团长率三十二
&&&&&&&&团打先锋,向沙河地段冲过去。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搏杀,红三十二团终于击溃守敌,控制沙河地段,同时,红八十三师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也分别击退两侧三敌,打开了通道,至此敌人将红军消灭于襄、枣、宜地区的计划完全破产。但红军原定转回根据地的打算也无法实现,只能继续西进,行进途中,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经徐向前提议,增补李先念为军委委员。  在途中,李先念还负过一次伤。行军途中,后卫红十一师在子午镇被敌截断,徐向前、陈昌浩当时跟红十一师行动,急令红十师一部返回支援。正当战斗最激烈时,李先念的臀部和臂部两处负伤,倒地难起。徐向前发现后当即叫人给他包扎伤口,抬上担架,对他说:“你先跟部队走吧!这里我来指挥!”在随后的行军过程中,李先念伤口未愈,有时坐着担架,有时拄着拐棍行走,继续坚持指挥战斗。这次负伤后,打入臀部的一颗子弹一直未取出,伴随了李先念60年,李先念去世后火后,家人特意把这颗子弹从骨灰中找出,作为永久的怀念。  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历经磨难,转战突围,于12月10日夜胜利渡过汉水,进驻上元观地区,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堵,取得了立脚和休整的时机。  红四方面军进入陕南不久,决定进军川北,建立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部队刚在陕南落脚,又要进军川北,许多指战员缺少思想准备。李先念与倪志亮等研究后,决定分头下到各团,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日倪志亮、李先念率全师从林家坪出击,向川陕地区行进。行进途中,李先念率领队伍击溃敌军反扑,并积极进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红军入川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1933年2月中旬,川北军阀田颂尧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分兵左、中、右三个纵队向红四方面军围攻。红十一师根据总部的部署,由李先念率红三十一、三十二两个团,去南江西南木门、长池一带,抗击敌左纵队。在战斗中,李先念再次负伤,没几天,伤口刚一愈合,李先念便立即投入了战斗。历时4个月,反三路围攻胜利结束,反三路军围攻的胜利,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立下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部队改编,红军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年仅24岁的李先念升任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在巩固和扩展川陕根据地的过程中,指挥部队参加了一系列战役、战斗。1933年10月,李先念在宣(汉)达(县)战役中,率部奇袭达县城,缴获大批物资。此时,蒋介石令四川军阀刘湘纠集110余个团约20万人,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
&&&&&&&&长达10个多月的六路围攻,李先念与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负责西线部队抗击四路敌军。当反围攻作战转入反攻时,徐向前、李先念率三十军及九十三师克巴中,准备进而从西北的黄猫垭、旺苍坝地区,对敌一、二两路实施大纵深迂回,以求围而歼之。  此时张国焘忘了东线浅近迂回作战失掉机会的教训,又从后方打电话令部队向巴中正北的长池方向前进。徐向前说这样迂回太浅,很可能是追着敌人屁股打,张国焘仍固执己见,徐向前感到很为难。这时李先念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嘛,你叫我们往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打,我们听总指挥的!”徐向前说:“好!我们来个机断专行,这回就是犯了错误也不听他的,错了我负责。”  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李先念率三十军沿仪风场、雪山场火速奔袭,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黄猫垭天险,川军10余个团皆成瓮中之鳖,悉数被歼。10个月的反六路围攻,红军终以全胜告终。李先念作为徐向前的得力助手和方面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为创建和保卫川陕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绩,然而连年的征战也给根据地造成了严重困难,同时敌人的新围攻——“川陕会剿”正加紧准备。为冲破敌人的“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从而标志着大规模转战——长征的开始。  李先念指挥所部参加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并率一部兵力先后攻克了青川、平武,抢占了战略要地摩天岭,打破了敌军夹击红军的计划,保障了主力红军侧翼的安全。  5月,红四方面军决定由三十军政委李先念、九军军长何畏率领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和九军第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开往小金川地区去迎接转战中的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6月李先念率部进抵懋功后,立即投入迎接中央红军后续部队的紧张准备工作中。6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和红一方面军的几位领导人抵达懋功,当晚在天主教堂的东厢房里,亲切会见了李先念。  长期远离党中央,在鄂豫皖和川陕边转战的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中央领导人,心情特别激动,也有一点拘谨。毛泽东对红四方面军的战绩给予很高的评价,李先念向毛泽东等详细汇报了川西北的形势和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坚定了党中央率军向川陕甘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两军会合后,围绕战略发展方向问题,张国焘便与党中央发生了分歧。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懋功县两河口召开会议,讨论战略方针问题。28日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同时中央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规定两个方面军分别组成左、中、右路和岷江支队,向北开进。  李先念带领的红八十八师主力,暂编入右路军行动,归红一军团指挥。8月初中央军委决定放弃松潘战役计划,重新拟定了《夏洮战役计划》,进军部署分左右两路军,李先念随右路军行动。右路军出动后,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再次召开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向,李先念列席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随后,党中央和红军前敌指挥部率右路军,开始了穿越大草地的艰辛历程。  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第三十军为右翼,坚决贯彻党中央北进的战略部署。2月29日,李先念与程世才指挥了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第四十九师,打开了党中央北进的通路。包座战斗,李先念坚持贯彻了前敌指挥部的作战意图和部署,正确地判断敌情,选择战场诱敌深入,围歼援敌,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时包座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路,为党中央实现北上战略方针,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占领包座后,张国焘固执己见与中央意见分歧,率红一、三军先行北上。9月下旬张国焘发布南下命令。李先念、程世才率三十军撤离包座,再次穿越草地南下川康边。在此期间,李先念深知分裂不得人心,他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  1935年6月张国焘宣布取消“第二中央”,成立中共西北局,领导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李先念被任命为北上先遣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领由红三十军直属队和八十九师与总骑兵师组成的先遣军,提前出发,为红二方面军和后续部队筹集途中所需的粮食、牛羊,6月26日李先念率先遣军第三次踏上了穿越草地的征程。历经一个月艰苦行军,北上先遣军终于走出了草地,抵达包座,李先念率领的先遣军为红军三大主力的成功会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危难之时统率西路军千余将士,浴血奋战。西征失败后,率余部数百人,回到陕北。  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最终结束。会师后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决定派李先念率领红三十军开至靖远附近秘密造船,侦察渡河点,准备渡河事宜。李先念领命后,立即与程世才带领队伍进行紧张的渡河准备工作。  经过一次渡河未成的挫折后,李先
&&&&&&&&念、程世才心中十分焦急,赶紧又察看地形,选择了虎豹口为新的渡口,10月25日在李先念的指挥下,红军“渡河先遣连”的将士终以顽强的斗志战胜了汹涌咆哮的黄河,突破了黄河天险。当晚,李先念、程世才率红三十军全部渡河完毕,然后沿着黄河西岸北进。行进途中,又在兄弟部队的协同下占领了战略要地一条山、五佛寺。  11月11日,党中央和军委下达命令,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执行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远方的任务,李先念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这样,从1936年秋至1937年春,西路军两万余人孤军血战河西走廊,上演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极为艰难、惨烈、悲状的一幕。李先念统帅的红三十军是西路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与数倍于自己的优势敌军血战4个多月,突出表现了他与指战员们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李先念率红三十军西进于11月下旬集中于永昌迄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一线,而此时马步芳正集中兵力于北线,企图及早消灭西进红军,因而红三十军成了敌人大举围攻的主要目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先后在凉州和永昌之间进行了四十里铺、八坝、水磨关之战,共歼敌4000余人。  从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西路军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粮食、武器、药品匮乏,同马匪接连不断的厮杀,共毙伤敌6000余人,但自身损失亦重,由过河时的2.1万余人减至1.5万余人,减员得不到补充,战斗力下降。李先念看到许多伤病员缺医少药,境况悲惨时,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为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路军位于永昌、凉州地区不进不退,丧失了乘虚而进的战机,陷入愈加被动的境地。  12月底,西路军根据军委主席团最新指示,再次西进,李先念、程世才率后卫红三十军跟进,进驻临泽东南倪家营子。此时,马敌亦在其前敌总指挥马元海的率领下尾追而来。日中央为策应河东需要,又指示西路军东返。东返中,李先念、程世才组织兵力反击了追兵一部的进攻,但因敌集中兵力在东面防堵,于西路军不利,遂于28日重返倪家营子。马敌发现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即集中兵力,层层包围,一场历时40个日日夜夜的空前未有的恶战、血战、苦战开始了。  红三十军阵地是敌进攻重点,李先念等领导人冒着生命危险亲临一线指挥。西路军将士团结一心,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在异常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先后击毙伤敌万余人。倪家营子血战所显示出的西路军将士的
&&&&&&&&英雄气概,风云为之变色,大漠为之呜咽,雪岭为之惊泣!  从倪家营子突围后,西路军仅剩不足1万人,血战仍在继续。不几天,西路军又损失过半,被迫向南边祁连山区转移,西路军面临着万分危急的形势。  1937年3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含泪宣布命令由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并率红三十军主力5个营和总直属支队共1500余人,组成左支队,到西南大山打游击。  李先念具有惊人的革命胆略和坚强的毅力,愈是在革命事业处于艰险危难的时刻,他愈是充满必胜的信心,排除万难。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李先念,首先是鼓舞指战员们振奋精神,昂头挺胸,决不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根据当时的敌情、地形条件,李先念断然决定率领仅剩的千余人西越祁连山分水岭,甩掉追军,从人迹罕至的冰峰雪岭中闯出了一条生路。  翻过分水岭后,他立即起草电文,向中央及军委报告西路军余部的情况,电文中说到:“现已脱离敌人,深入祁连山中,夜宿雪山,无粮食,仅觅一些牛、羊肉充饥,势被困。但我们决不灰心,执行中央指示,在自动独立与依靠自力的路线上,克服任何困难,求得最后胜利。”部队西进途中,接中央电示: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设法进入新疆,中央将派陈云等前往迎接。后又指示李先念率部向星星峡行进,中央派人在此地迎接。  在中央指示的鼓舞下,经过47个日夜的艰苦行军,战胜饥饿、严寒、病伤、追敌、暴风雪,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滩,李先念终于率领400余人到达星星峡,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在红军战史上写下了九死一生,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毛泽东对李先念在西路军建树的卓越功绩和英勇的精神,曾给予高度的评价,称“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徐向前元帅也曾经说过:“李先念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二、开创中原抗日根据地  李先念高举抗日大旗,奔赴中原抗日新前线,开始在敌后纵横驰骋,反击侵略,仅仅一年,就在武汉外围立住了脚跟,打开了局面,开启了中原敌后抗战的伟大斗争。  1937年底李先念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10月,日军相继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后,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1938年11月李先念被任命为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  1939年初,李先念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
&&&&&&&&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竹沟南下,进入豫鄂地区,深入敌后,会合和聚集中共领导的零散武装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  李先念从竹沟南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扩大武装的问题。试想单凭160余人的武装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后方立足?无论对于谁,这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而李先念十分重视武装建设。于是,在没有主力部队作骨干和同其他战略区域相隔绝的情况下,李先念以“滚雪球”的方式,先后会合和聚集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分散在豫南、鄂中、鄂东等地区的武装,于1939年6月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公开打出新四军的旗帜。  11月中旬,又将豫鄂边、鄂豫皖、鄂中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相继担任支队、纵队司令员。挺进纵队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战略单位,同时也提供了在特殊艰难的敌后缔造党的武装力量、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宝贵经验。对此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挺进纵队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成绩,并证明在一切敌后地区的党均可建立武装,而且可以存在和发展。  在创建革命武装的同时,李先念始终高擎抗日大旗,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敌后坚持抗战,创建根据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大小战斗136次,平均每三日即与敌战斗一次,共毙、伤、俘日军1700余名,伪军3500余名,伪军反正和投降者2000余名,缴获大小炮等武器弹药无数。  从南下第一天起,李先念便在兵力十分弱小的情况下,毫不退缩,同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战斗,1939年2月下旬,他率领仅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在应山余家店与伪军200余人激战数日,击退日伪。7月以后,他指挥豫鄂游击支队,机动灵活地对日伪展开了一系列作战,先后进行了花园附近的憨山寺对日军车队的伏击战,越家棚三昼夜的反扫荡战,以及重创日军,使新四军威名远播的新街战斗。  1940年2月,他又亲率部队南渡襄河,进攻汉阳侏儒山伪军汪步青部,毙俘敌120余人,直叩武汉西大门,震动了武汉,日寇宣布戒严三日。5月,当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进攻,襄樊、宜昌相继失守时,李先念率纵队主力从鄂东返回平汉路西作战略展开,进军白兆山,控制战略枢纽平坝。7、8月间又继而渡过襄河,开辟襄西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在抗战同时,李先念还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同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
&&&&&&&&发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从1940年1月至4月,李先念指挥纵队主力发起了大小悟山战役,连续还击国民党顽固派程怀汝部,控制了大小悟山,配合了华东新四军的反顽斗争。毛泽东对李先念纵队反对顽固派向鄂中和鄂东进攻的自卫战争作出了充分肯定的评价,认为“不但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而且还支持了其他地区的反顽斗争。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后,顽固派的反共挑衅并没有停止。6月2日,当桂军第七军和鄂东顽军1940年李先念在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分数路进攻大小悟山时,李先念一方面于6月20日通电全国,向他们提出强烈抗议,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血腥罪行,一方面率纵队主力,对顽固派的进攻给以坚决反击。  在从事武装斗争的同时,李先念还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日,豫鄂边区党委在京山八字门召开第一届军政代表大会,李先念、陈少敏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边区最高行政机关——军政联合办事处,标志着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从1939年初到1940年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李先念以其大智大勇,开创了中原敌后抗战的新局面。在敌后建立了一个控制14个县、500万人口、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抗日武装近1.5万人、民兵10余万的根据地。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原敌后抗战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41年初到1942年底,李先念率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创建了新四军第五师,在错综复杂的敌伪顽我“三角斗争”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同时调动近10万兵力,妄图于4月底消灭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摧毁豫鄂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对险恶形势,李先念处乱不惊,运筹帏幄,做出周密的战略部署,还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1月23日李先念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的名义发布了《粉碎国民党反共军队的新进攻》的命令。按照战略部署,于2月中旬至4月初,发动了大小悟山战役,大小悟山根据地失而复得。接着又反击了五战区顽敌第四游击纵队,恢复了罗礼边根据地。然后又反击了五战区顽敌第一游击纵队,收回了四望山根据地,稳定了豫南局面。  皖南事变期间,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统一整编华中部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2月28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
&&&&&&&&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五师共1.5万余人,他指挥部队跳跃回旋,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蚕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武汉日军频繁调动。李先念抓住时机,指挥主力一部历时两个半月,发起了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5200余人,解放了(汉)川汉(阳)沔(阳)地区,震惊了武汉日军。  1942年春,蒋介石命令第五战区加紧反共的军事活动。从5月1日起,国民党军先后以12个正规师,4个保安团,11个游击纵队和5个独立支队计10万之众杀气腾腾地向边区扑来,掀起了长达8个月的反共高潮。另外日伪军也频繁“扫荡”,与此同时边区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边区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异常困难。面对这种敌顽夹击和生活困难的空前紧张局面,李先念以一种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智谋和胆略,指挥五师将士,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首先,李先念和边区党委提出了“咬紧牙关,熬过困难,沉着应战,坚决自卫”的方针。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确定避实就虚,把主力部队适当分散隐蔽,配合地方武装,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尔后再集中兵力,突然袭击,打击敌顽。6月5日,李先念指挥部队进行了圣场战斗,歼灭了来犯的国民党顽军暂一师第二团,有力地保卫了边区,并鼓舞了边区军民。7月国民党顽军继续向边区根据地中心推进,形势十分危急。7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五师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这时,李先念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果断决定主力部队暂停与顽军进行大规模战斗,派一批精干去顽后袭扰牵制顽军,同时以相当大的主力向鄂南发展,把鄂南建成一个独立战略单位。8月,他把根据地划分为五个军分区,要求各分区独立坚持辖区内的游击战争。  12月15日伪军1万余人,从东西两面共分14路向根据地中心、五师领导机关所在地大悟山进行“铁壁合围”,妄图全歼五师主力。这时李先念又显示出了他那临危不乱,纵横挥阖的高超指挥能力,他根据敌人的弱点,冷静思考,仔细分析,部署第一第二军分区部队在鄂中、鄂东袭扰敌据点,配合主力反“扫荡”作战。  部署妥当后,李先念则亲率五师主力和机关干部8000余人,趁敌包围圈尚未合拢,于16日夜分路跳出日伪的合围圈,向安全地带转移。然后李先念又指挥部队内外线相互配合出其不意,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迫使其撤出了大悟山,日军的“铁壁合围”也最终落了空。这次反扫荡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先念在复杂危急的困境中灵活应变的卓越军事才能。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对此役称赞道:五师在鬼子伪军的重重包
&&&&&&&&围下,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突出了重围,真是好样的!  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李先念十分注意部队巩固和建设,非常重视修明政治,保证法纪对打仗的重要保障作用。早在1940年8月在白兆山主持召开军政干部大会时,李先念就从总结部队作战的经验教训中,说明反对分散主义,加强统一指挥,严格纪律的重要意义,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从思想上政治上达到统一,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贯彻执行。  1941年6月五师在白兆山召开全师政治工作会议,李先念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的任务和要求。会后,又完善了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另外还强调各级干部的团结,发出了《干部团结原则》的指示,他还注意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创办成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并亲任校长和政治委员。与此同时,又根据中央指示,在全师开展了“战时整顿三风”的运动,亲自作了《严正军风》的重要报告。所有这些工作,对于巩固部队,增强战斗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两年的艰苦奋战中,李先念领导的部队和根据地不仅没有被敌伪顽势力所打垮和吞掉,反而在战火之中,更加地强大起来。  从1943年起,李先念全面主持边区和五师领导工作,审时度势,运筹帏幄,迎来了光辉的1943年。尔后又挥师北上、南下,向两翼发展,开展战略反攻,迎来全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3年2月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在蒋家楼子召开。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任命李先念为区党委书记兼五师师长、政委。会议还确定了“一切服从战争”的战略部署,通过了边区1943年军事建设计划。  蒋家楼子会议一结束,李先念就立即着手落实军事建设计划,领导五师部队,全面加强了军事、政治、兵工等各方面工作的建设。  李先念组织和指挥鄂豫边区部队、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在1943年把军事斗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更加重大的胜利。这一年日伪的扫荡更加频繁和残忍,蒋介石也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五战区顽军更加肆无忌惮地进攻新四军第五师。  1940年1月,李先念与陈少敏(左一)、郑绍文(左二)、朱理治(左三)、刘少卿(左五)在湖北省京山县。在这种险恶形势下,李先念联合一切武装力量和人民群众,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春、夏季扫荡;与此同时还顽强反击了进攻边区根据地的顽军,先后在陂安南和浠水白石山战斗中,重创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三十九军五十一师和顽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并于6月底至
&&&&&&&&10月间共粉碎了顽军的4次大规模的“进剿”,为制止第三次反共高潮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胜利开展反“扫荡”,反“进剿”作战的同时,李先念还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及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果断决策和实施向根据地四周扩展。当日军进犯襄南后,李先念指挥五师向襄南敌后进军,从西线推进对武汉之敌的战略包围,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襄南根据地;在发展襄南的同时,还恢复了襄西根据地,使其起到西部屏障的作用;当日军进攻湘北、鄂西时,李先念又率五师进一步向湖北敌后发展,创建了江南桃花山根据地,使边区最终形成了对武汉日军的全方位的战略包围态势。  截至1943年底,豫鄂边区已发展到拥有51个县,总人口由1942年底的473万多人发展到1943年底的1020余万人,并已在21个县内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五师部队也发展到近4万人。  对于这个时期的军事斗争,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嘉奖五师和豫鄂边区“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赞扬他们“背敌以对顽,背顽以对敌”,灵活地执行了攻守策略,充分利用敌顽矛盾求得生存和发展。  李先念渊博的军事知识和超群的指挥才能来之于勤奋,他善于从战争中学习,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发动和领导中原敌后抗战的同时,李先念不断总结经验,用来指导部队不断取得胜利。在五师建军前的1940年10月,他就写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一文,总结了豫鄂挺进纵队在军事、政治、群众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五师成立以后,他又于1941年12月在五师和边区干部大会上,作了《扩大和巩固地方武装》的报告,总结了3年来边区工作的成就和不足。同月22日,在给中央军委并华中局的电报中,他又报告了《日寇“扫荡”之战术及我反“扫荡”之经验》。1943年12月,在《1943年鄂豫边区的斗争》一文中,李先念从对日军224次作战中,系统地剖析了日伪军战术的新特点和“扫荡”的新规律;从200多次反顽作战中,分析了围攻五师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桂军、川军和土顽的特点,全面论述了反“扫荡”和反顽作战的战略战术。李先念的这些文章、报告和讲话及其他一些文电闪耀着他军事思想的光辉,是我军军事思想的宝贵财富。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转入最后胜利的反攻阶段。李先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并向华东、华南发展的战略总方针,指挥五师及边区地方武装,向南向北进行攻势作战。4月间,日军在河
&&&&&&&&南发起了河南战役,驻河南的国民党40万大军在敌人进攻面前,37天失城30余座,损兵30万。面对日军铁蹄蹂躏河南的惨状,李先念于5月1日致电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呼吁“团结抗日,抢救中原”。7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河南的指示,李先念又决定从五师主力部队中抽调1200余人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河南敌后进军,尔后,根据形势发展,又三次增兵北上。经过英勇斗争,从而开辟了东起汝南,西至泌阳,南至信阳,北接舞阳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了中原地的抗日力量。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湘赣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1月李先念在大悟山迎接王震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随后,在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上,贯彻中共中央“向南北两翼发展”的指示,确定了以发展为主的工作方针。会后,李先念派两个团南渡长江,进入湘赣边界地区,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作战。4月,李先念为牵制日军西进,指挥6个团,分别从大悟山和确山挺进,恢复了白兆山和四望山根据地。  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接中共中央命令,李先念当即指挥五师部队迅速占领所辖地区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令日伪军在一定时间内缴械投降,并在指定地区驻扎,否则予以消灭。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李先念立即率部开展受降工作,在8月下旬,共受降日伪数千人,歼灭拒降敌军35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攻克大小城镇12座。  从1939年初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7年中,李先念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依靠边区和五师党委的集体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创建了一块地处要冲、孤悬敌后的根据地,建立了拥有5万人的正规军和30万余人的民兵武装力量,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解放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300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从战略上配合了华北、华东解放区战场,同时也支持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在中原的正面战场,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李先念在中原敌后抗战的光辉实践充分证明,抗日战争时期,是李先念的政治谋略、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走向新高峰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三、中原突围显神威  抗战刚一胜利,蒋介石便便调集数万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率中原将士,克服困难,就地进行了10个月的战略坚持,为全党全军实现战略转变赢得宝贵时间。  抗日战
&&&&&&&&争胜利后,蒋介石急不可耐,下山摘桃子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心里明白,“得天下者,先得中原”这一古训。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并不大,中原军区的兵力也有限,然而它的存在对国民党政府却是一个潜山的威胁。他们认为,以中原为根据地的共产党军队“可北出黄淮平原,以扰中原;南下武汉,以窥两湖;西略随枣,以控制荆、襄;并可切断我平汉路中原之大动脉”。对此,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日本刚一宣布投降,蒋介石就调集5个战区20多个师及9个游击纵队,从四面八方向中原扑来,先后侵占了我鄂中、襄西、襄南、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大片土地。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险恶形势,李先念又一次显示出他那审时度势,处乱不惊的军事家气魄,从抗日战争的硝烟炮火中走出来的五师将士们是不会让蒋介石的计划得逞的。  李先念认识到日本投降后兄弟解放区可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而中原则不可能,因而指挥五师较早进行了反内战的准备。8月11日李先念和郑位三等联名上书中央,提出准备反内战,建立反内战基地,汇合主力、整编部队的战略构想。对于此建议,中央给予了肯定。1945年9月李先念和五师党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领主力由大悟山转移到四望山整编,将五师部队和起义不久的豫南第十三游击纵队编成五师野战军,准备反内战斗争。  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力量,中共中央根据李先念和郑位三的请求决定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及晋冀鲁豫军区水东区部队同新四军第五师会合,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的成立,统一了中原我军的领导,形成了一个“铁拳”,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出川的大门。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李先念的请求给予高度赞扬,这是从战略全局出发的一个伟大决策。  李先念立足中原,着眼大局。9月28日他致电中共中央提出了夺取桐柏山区的建议:“桐柏山区地处豫鄂要冲,我如打开这一局面,阵地即可大开展,河南、湖北之根据地也可连贯起来。同时,从战略上考虑,对华北、华东之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可起很大的牵制作用。”10月20日李先念率五师野战军3个旅发起自卫反击的桐柏战役。经半个月的连续作战,歼敌2000余人,解放了桐柏、枣阳、新野等县城,控制了桐柏山广大地区。  1945年,李先念与王震在一起。1945年11月,中原军区成立,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委。中原军区成立后,给国民党军造成了严重威胁。蒋介石先后调动十几个军二十几个师的部队向
&&&&&&&&中原解放军进攻。面对敌人进攻,李先念又指挥中原部队进行了桐柏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先后在唐河、枣阳等地反击国民党军,歼敌5000余人,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在11月份“肃清”中原解放军的计划。11月28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原局:“你们最近在豫南、鄂北的行动已取得重要胜利,吸引了刘峙五六个军对着你们,这就大大帮助了刘伯承在平汉路北段作战。”  12月中旬,国民党又集中五、六战区11个军,以及大量地方武装,向桐柏山地区逼进,企图南北夹击中原部队。李先念洞察了敌人的阴谋,果断指挥部队越过平汉路,到大别山区寻机歼敌,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夹击计划。  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同时下达了停战令。李先念命令中原部队恪守停战协定,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然而,由于中原地处蒋介石政治的中心区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而蒋介石把中原军区和中原解放区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之而后快。  然而蒋介石的险恶用心自然瞒不过毛泽东的眼睛。1月17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原局:“停战命令公布后,斗争形势将更复杂,一方面要进行合法斗争,开展和平民主的政治攻势,瓦解对方的内战阴谋,一方面又要随时提高警惕,坚持自己原则,防止与打击对方突然袭击。因为我们的对手是有经验的很狡猾的反动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松消灭我们的企图。”  3月李先念派王震到延安请示工作时,毛泽东要王震记住告诉李先念: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原则是“能消灭的则坚决消灭之,现在不能消灭的则准备条件将来消灭之”,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毛泽东要求中原军区部队,继续完成牵制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任务,并要准备做出重大的牺牲,即使是全军覆灭,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果然不出党中央、毛泽东所料,山雨欲来风满楼。从1月10日到4月底,蒋介石调集围攻中原军区的兵力增加到26个正规师,30余万人,向中原部队进攻1170余次,占领村镇1072处,修筑碉堡6000余座,把中原解放区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时大搞经济封锁,使中原我军得不到任何物资和武器弹药的补充。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已不及原先的1/6,6万大军被压缩到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困难重重,处境危艰!  在这种情况下,李先念等率领中原军区部队,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坚决自卫还击,进行合法斗争,并从思想、组织上,后勤保障、军事技术上,做好应
&&&&&&&&付国民党突然袭击的准备。与此同时,李先念还先赴汉口,后在宣化店,协助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谈判。经过斗争,国共双方达成了《罗山协议》、《应山协议》、《汉口协议》。《汉口协议》是周恩来谈判斗争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根据这一协议,中共方面争取合法转移了800余名伤员、妇女、儿童到晋冀鲁豫解放区,这就解决了中原突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同时还先后就地复员了近百名年老体弱的干部战士,化装转移了上千名干部到其他解放区,精干了部队,便于更好地应付突发事变。  这样,中原突围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李先念长松了一口气,下一步就要集中精力解决军事问题了。  面对国民党的围攻,李先念指挥中原大军,展开了震惊中外的中原大突围。这又是一场秘而不宣的大战。一方企图获得突袭的奇效,一方希望得到突围的开局。战幕在中原拉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6月中旬,蒋介石确认他长久等待的围歼中原共产党军队的时机已到,一份密电终于从南京飞向郑州、飞向武汉。蒋介石密令刘峙、程潜“速歼李先念部”。  黑云压城城欲摧。对于李先念及中原军区来说,形势确实严峻,兵力相差悬殊,在重兵包围之下,回旋余地又小,搞得不好,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久经沙场的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并没有因环境险恶而惊慌失措,他毫不畏惧,沉着冷静,依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与中原局、中原军区的领导人一起,及时作出了中原突围的决定,并对突围方向,时机作了全面的分析和周密部署。  1945年初,李先念在湖北省大悟县白果树湾与美军联骆人员合影。左起:刘少卿、夏农苔、吴若岩、李先念、栗在山、艾格斯、童世光、比格勒、索尔斯。蒋介石的密令发出不久,中原军区的情报部门便对密令的内容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立即意识到,暴风雨就要来了。6月20日紧急军事会议在中原军区司令部里召开。大家对“立即准备突围”的看法是一致的。形势明摆着,不突围就没有生路,然而对主力突围方向,却有不同的看法。一是东进,至王河一带与新四军靠拢,但此招意图明显,敌易察觉,沿途会遭敌包围和截击;二是北进,沿平汉线向晋冀鲁豫地区转移,刘邓大军由北向南接应,但因敌交通方便,易于集结重兵对我围堵;三是西进,穿越平汉路,向陕南和鄂西北转移,但无大部队接应,要靠自己力量与当地游击武装会合。中原局决定将这三个方案一并报告中共中央,并提出执行第三个方案的倾向性意见。  6月21日鉴于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日益加剧,形势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
&&&&&&&&突围的地位。郑位三、李先念以中原局名义致电延安。电报说:“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西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我们认为就时间和敌情来说,现在主动突围过去虽大大困难,在突围过程中虽可能遭受一定损失,但如再不主动突围,则以后更难了。如何?请即复示。”  毛泽东对李先念的这一决定,甚为赞赏,在收到中原局电报的第三天就复电中原局,批准了中原军区的突围计划。毛泽东在复电中强调:“(一)二十一日电悉。所见甚同,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今后行动,开始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三)希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党中央、毛泽东这一复电充分显示了对李先念的高度信任。  就在宣化店和延安之间电文往返,密商突围大计之时,国民党围攻敌军队从6月22日起开始收缩包围圈。蒋介石和刘峙决定,7月1日正式向中原我军发起总攻。  6月24日李先念令所属部队开始在解放区内秘密集结,神不知、鬼不觉地向预定的突围方向运动。兵不厌诈,为了迷惑敌人,李先念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疑兵之计。他命令掩护主力突围的皮定均旅,从6月25日起故意在解放区的东北前沿阵地加固工事,并频繁地进行军事调动,夜间把部队拉到西边,白天又大模大样地向东开进,以造成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  中原大地的上空,阴霾满天,电闪雷鸣。战幕即将拉开!6月26日早晨,在中原解放区的边缘地区,在信阳、罗山、光山、经扶等地,突然枪炮鸣起。一发发炮弹呼啸着掠过长空,飞向我军阵地,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的外围战正式打响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李先念指挥中原军区部队于当日晚主动作战略转移,中原突围正式开始。李先念和郑位三率领北路军,共1.5万人,以秘密、神速的行动,连夜撤离宣化店地区,朝西北方向平汉铁路突进。  “生存第一”,29日夜,李先念率领部队开始了艰难的突围。29日下午,西路突围的主力部队与中原局领导机关一起到达平汉线东侧20华里的长冲。每个人都明白,突破平汉线是突围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突不过平汉线就意味着全军覆没。作为最高指挥员,李先念知道自己肩上的分量。他亲自观察地形并选择了突围点。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29日夜,李先念指挥北路军,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打响了柳林、李家寨战斗,突破了敌人重点把守的“钢铁防线”,胜利越过了平汉铁路。  突破了
&&&&&&&&平汉线,部队大踏步前进,一口气奔出十几里。在休息过程中,我军侦察电台截获一份情报:蒋介石的南京总部正在命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全力追击、堵截,限期“围歼”北路军于天河口、高城地区。为迅速摆脱敌人,部队由河南信阳南部的大庙畈继续前进。  关于这次突围行动,敌人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误认为我军这次行动“其蓄意在鄂北豫南一带,形成一广大新割据区”。为防这一计划实现,蒋介石急令刘峙调集重点,火速调往天河口。企图于7月4日前,在天河口对我北路突围军实施南北夹击。  李先念深谙兵贵神速,于是北路军稍事休息后,即轻装前进,于7月4日前即越过天河口,待敌军赶到,早已见不到我军踪影。  接着,蒋介石又命刘峙调集部队,日夜兼程前进,企图在7月7日前,把我军聚歼在苍苔地区。谁知,李先念率北路军又以一天一夜180里的急行军,抢先过了苍苔地区,渡过唐河、白河,进入伏牛山南麓。  7月7日,李先念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反对蒋军违约进攻》的谈话,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原军区部队穷凶极恶的“围歼”阴谋,使“究竟谁守条约和平,谁在违约进攻”的事实直接告白于天下。  7月11日,李先念率部到达内乡县师岗地区。鉴于敌人追堵日急,为了缩短行军距离,加快行军速度,李先念决定兵分两路:他亲自率领五师一部主力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领导机关为左翼,王震率三五九旅与干部旅为右翼,同向淅川方向前进。  荆紫关、南化塘地区,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入陕的咽喉。蒋介石数次电令刘峙、胡宗南,“务于荆紫关以南将李部包围歼灭”。  7月13日,我部队进到淅川一带时,敌人正从三面包围拢来。李先念当即决定:以十三旅的两个团断后,三五九旅迅速包围淅川城,三十八团迅速包围马蹬铺,机关部队迅速抢渡丹江,摆脱敌人。李先念立即组织了抢渡丹江的战斗,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指战员们手拉手徒涉滚滚激流,突破了敌人的天然防线,继续西进。  17日,李先念率部进抵南化塘,而国民党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第一军第一师,却盘踞在鲍鱼岭、南化塘,顽固地堵住我军去路,企图与尾追我军的两个师及从其它方面增援来的五六个师配合起来,歼灭我军于南化塘一带的山谷之间。  我军闯入了虎口,两翼都有敌人的重点,后有紧紧尾追的敌人。面对如此险情,李先念亲临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与郑位三、陈少敏等人研究决定:从正面突破,杀开一条血路!于是,李先念下达了攻击命令:三十七团从正面主攻,三十
&&&&&&&&九团从南面掩护,三十八团从三十七团的左翼进攻,以四十五团断后。经过异常激烈和艰苦的战斗,终于从敌人的制高点玉皇顶西南打开了一条突围的通道。将近黄昏,机关、部队冒雨沿着这条杀开的血路继续前进!  7月28日,李先念带领北路军突围部队、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终于到达了陕西南部之商南,与巩德芳率领的原在陕南活动的游击队会合了。与此同时,王震率部也渡过丹江,绕道突进陕南,后进入陕甘宁解放区。  李先念在亲自率领北路突围的同时,还站在驾驭全局的高度,时刻关怀和指挥着其他各路突围部队,给他们通报敌情,明确方向,坚定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杀出重围,夺取中原突围战役的全面胜利。  从6月27日离开宣化店起到到达陕南止,李先念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所在的北路军,历时一个多月行程3000里,与敌人10万的兵力相周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歼”和10次有计划的围堵截击,胜利地实现了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是一次胜利的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原突围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埋葬蒋家王朝的光辉开端。  中原突围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李先念统帅大兵团同强大敌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李先念在我军历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  突围后,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创建豫鄂陕边区根据地。战略进攻时,挥戈重返中原,转战大别山,迎接全国解放。  中原突围后期,李先念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新的战略决策,将北路军的战略转移点,选定在豫鄂陕边,决心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创建豫鄂陕边区根据地。7月23日中原局会议在山阳县的白鲁础召开,李先念与中原局领导人研究决定:中原军区各路突围部队在指定地区,停止前进,迅速投入创建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肩负起在外线牵制敌人的光荣使命。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李先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和无畏无惧的革命斗争精神。8月初,他和任质斌在留仙坪同陕南游击队领导人巩德芳等会合后,又确定与陕南游击队合编,随后又动员部队整编,划分军分区和共同创建根据地。  为推动豫鄂陕根据地的开创工作,8月22日,李先念、任质斌以中原局名义,向北路军各部发出了《为创建豫鄂陕根据地而斗争》的指示,系统地阐明了创建根据地的方针、原则和方法。随后,李先念抓
&&&&&&&&住有利时机,指挥各军分区广泛动员群众,建立了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很快开创了新局面。与此同时,李先念还指挥各军区部队反击敌人的“清剿”。  9月24日,李先念在封地沟召开会议,宣布豫鄂陕边区党委和军区正式成立,汪锋任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文建武任军区司令员,并在会上讲了话。  李先念在亲自领导创建豫鄂陕根据地的同时,还从中原敌后游击战争的全局出发,对其各部的行动进行了认真部署。  对李先念从中原突围后到领导创建豫鄂陕根据地这一时期的工作,毛泽东在1946年10月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三个月总结》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分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日,根据中央指示,李先念和任质斌一起动身,北上延安。11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原局设在延安。在延安,李先念同其他人一起,继续指挥中原军区仍在外线作战的各路部队和在敌后新创建的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的斗争。  月间,李先念与中原局等他领导人商议,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命豫鄂陕军区部队北渡黄河休整,留陕南游击队及部分正规军坚持根据地斗争,这些都为反攻中原做了准备。  1947年11月,李先念在豫鄂陕革命根据地。5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新的中原局,由邓小平任书记,李先念为第二副书记,同时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会后,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的李先念率部抵达晋城,同豫鄂陕军区会合。7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鲁西南战役,豫鄂陕军区部队编入晋冀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8月5日,李先念率领第十二纵队8300余人从晋城出发,挥戈东进,继而南下中原。11月2日,李先念率部到达河南光山,同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胜利会师,参加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12月6日,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与中原独立旅在黄安县华家河胜利会师,奉命组成了新的江汉军区,李先念在江汉军区党委会议上,在重建江汉根据地、军区任务划分和作战部署等方面作了指示。  1948年2月,李先念随刘邓大军出大别山,北渡淮河。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11月李先念带病同邓子恢一起在开封
&&&&&&&&领导了准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2月,李先念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解放后先是担任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1954年后,李先念调到中央一直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从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李先念从一个小木匠投身革命,历经长征中的懋功会师,西路军失败后进军星星峡,中原突围、创建陕南根据地等一系列的严峻考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千锤百炼,成为一位有着灵活斗争艺术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李先念在各种领导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日22时36分,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董明发)
----政府网站----
金坛市人民政府
溧阳市人民政府
武进区人民政府
新北区人民政府
天宁区人民政府
钟楼区人民政府
戚墅堰区人民政府
----党建网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常州党建网
苏州党建网
南通党建网
镇江党建网
淮安党建网
盐城党建网
泰州党建网
宿迁党建网
扬州党建网
连云港党建网
----高等院校网站----
上海交通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常州工学院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培训网站-----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干部在线学习中心
南京干部在线学习中心
无锡干部教育网
苏州干部在线学习中心
扬州市党政干部网上学习城
中共淮安市委手机党校
----友情链接-----
常州市委党校
常州市经信委
常州市人社局
版权所有: 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技术支持: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四军第五支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