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偶句式仿写句子,在构建构建和谐社会前面加一句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5届】浙江宁海柔石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宁海柔石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位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商贾/蛊惑& 修葺/蹊跷 &蓓蕾/并行不悖 &炽热/叱咤风云
B.跻身/畸形
&凫水/辐射& 干涸/一丘之貉 &信笺/草菅人命
C.桔梗/攻讦&
&惬意/锲而不舍&
对峙/鳞次栉比
D.阴霾/埋怨 &场院/徜徉 &甄别/日臻完善& 翩跹/屡见不鲜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B.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辩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朴树《那些花儿》)
C.你总不小心把倩影靠在月亮上面,万倾月光舞动着你优美的梦幻。我闻着芬芳跋涉着无限远,只为看清你的容颜。(云朵《我的楼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9月19日,苏格兰公投55%选民反对独立,继续留在英国。英国首相卡梅伦迫不及待地与反对独立的“在一起更好”运动领袖达林通话,对他在这场艰苦的竞选中的表现表示祝贺。
B.在习主席抵达印度之前数天,中国军队与印度安全部队陷于剑拔弩张的对峙状态,这一事件严重到足以惊动印度总理莫迪办公室。
C.在截止1257%919212.12
D.在仁川亚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比赛中,由郭文珺、张梦圆、周庆媛组成的中国队以1146环的总成绩获得冠军,斩获本届亚运会同时也是中国代表团首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GSKCI30
C.在历史研究中,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运用和整理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用在这几个方面。
D.现在,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
5.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3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印度“曼加里安”(Mangalyaan)号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中飞行10个月后,有望于2014年9月24日抵达火星轨道。按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科特斯瓦拉·拉奥的说法,“印度由此将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亚洲国家”。
“曼加里安”号去年11月从印度南部斯里赫里戈达岛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个重达1.3吨的探测器,跋涉6.66亿公里后预计下周三将抵达火星,其任务是探测火星是否存在甲烷气体以帮助证实火星是否曾存在原始生命形态。
拉奥介绍说,印度9月21日将校正探测器的飞行轨道。这枚探测器眼下以每秒22.2公里的速度飞行,之后将减速至每秒2.14米,以便平稳进入火星轨道。
迄今只有俄罗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登陆火星的计划获得成功。印度火星探测项目开支仅7000万美元,仅为美国航天局去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开销的零头,该项目的开支为6.71亿美元,并且预计两个探测器大约将在同一时间抵达火星。
&&&&&&&&&&&&&&&&&&&&&&&&&&&&&&&&&&&&&&&&&&&&&&&&&&&&&&&&&&&&&&&&&&&&&&&&&&&&
6.2014年9月19日,第17届亚运会在韩国仁川开幕,(4分)
7.随着“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从下面两则车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40字),并自拟一则车标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内容健康、不低俗。(5分)
①距离产生美。②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1)鉴赏性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2014.3《人民日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8.下列关于“信息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时代使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
B.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C. 传统出版业较多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而网络信息则相反。
D. 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但事实并非如此。
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 经典阅读对童年、少年和青年尤为重要。比如读四大名著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
C. 经典阅读,能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也能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D. 经典阅读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
10.为什么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请简要概括理由。(3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
&盛夏7点钟的阳光照在雕花旧木床上,照见尘埃在光线里浮沉,水母般忽明忽暗,也照见一个女婴的落生。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我落生在一个叫楚门的江南小镇,在阳光、灰尘与血水奶水混合的气息里,发芽。
  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我看到过树,也如同,我一定看到过祖先们,虽然我的记忆里并没有他们。祖先,就是墙上黑白照片里英俊的外太公和墙下佛龛前日夜诵经的外太婆,简单而神秘的构成。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源于祖先们的爱恨情仇,而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像一棵树,它一定是有来历的,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时,树还是树,我还是我,同为平凡的生命体,离祖先一步之遥,离大地一步之遥。
  然后,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还比如一棵棕榈树,它长在那儿,和没有长在那儿,有什么区别呢?还有,学校里有两棵枇杷树,会结可以吃的枇杷,可是,更多的时候,它身上爬满了棕色的毛毛虫,让人毛骨悚然。我想,身上每天被毛毛虫爬着,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棵老桂花树,我跟母亲说,那棵桂花树闻着很臭。母亲说,怎么会臭的呢?你的鼻子有问题吧?其实是太香了。我又想,它那么香,却被冤枉成臭的,那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小镇边的山上,也有很多树。但是,它们长在那儿干什么呢?又不会吃东西,也不会玩,更不会说好听的话,大多也不会结好吃的果子。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
  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
&&&&&&&&&&&&&&&&&&&&&(选自201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
&&&&&&&&&&&&&&&&&
12.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
&&&&&&&&&&&&&&&&&&&&&&&&&&&&&&&&&&&&&&&&&&&&&&&&&&&&&&&&&&&&&&&&&&&&&&
&&&&&&&&&&&&&&&&&&&&&&&&&&&&&&&&&&&&&&&&&&&&&&&&&&&&&&&&&&&&&&&&&&&&&&&&&&&&&
&&&&&&&&&&&&&&&&&&&&&&&&&&&&&&&&&&&&&&&&&&&&&&&&&&&&&&&&&&&&&&&&&&&&&&&&&&&&&&
&&&&&&&&&&&&&&&&&&&&&&&&&&&&&&&&&&&&&&&&&&&&&&&&&&&&&&&&&&&&&&&&&&&&&&&&&&&&&&
15.文章结尾说:“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假人”——有着虚假的躯壳,过着虚假的生活;还是是个真实的人,有着真实的内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22分)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崕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颠,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声。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
都 大 邑 则 好 游 者 踵 相 接 也 顾 乃 置 之 于 荒 遐 僻 陋 之 区 美
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
仄:狭窄&&&&&&&&&&
B.穷山之颠,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C.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薪采:砍柴
D.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
摈斥:人被赶到很远的地方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三楹之室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C.溪之外翠壁千寻&&&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洞以此三人得名&&&
以其无礼于晋
1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与微之会于夷陵
A.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
不拘于时&&&&&&&&&&&&&&&
&&D.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夷陵州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陆行二十里,靠近大江的南岸,就是所谓的下牢关,开篇就点出了此次行程的路线和大致方位,用笔简洁洗练。
B.第一段对地形的详细描写衬托出众人克服疲劳和艰险,一心寻访美景的执著精神,同时暗示三游洞地处偏远,为后文作者的议论埋下伏笔。
C.第二段颇多写声音之处,有石声,有人声,还有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这些声音以动衬静,显得三游洞更加神秘幽静,令人沉醉其间。
D.三游洞虽然风光秀丽,但地处偏僻、难以攀登,若不是借元白之名,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最后一节,作者由自身推及到众山川,这些山川就如同自己的境遇一样,胸怀凌云志,下笔有千钧,言语中包含着欣喜之情。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 然山川 之 胜 使 其 生 于 通 都大邑则好游者踵
相 接 也 顾 乃 置 之 于 荒 遐 僻 陋 之 区 美好 不 外见 而 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2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
&&&&&&&&&&&&&&&&&&&&&&&&&&&&&&&&&&&&&&&&&&&&&&&&&&&&&&&&&&&&&&&&&&&&&&&&&&&
(2)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22-23题。(7分)
&&&&&&&&&&&&&&&&&&&&&&&&&&&&&&
明① &&&黄庭坚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22.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
&&&&&&&&&&&&&&&&&&&&&&&&&&&&&&&&&&&&&&&&&&&&&&&&&&&&&&&&&&&&&&&&&&&&&&&&&&&&&&
2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
(1)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为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绿云扰扰,&&&&&&&&&&&&
,&&&&&&&&&&&&&&&&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抒怀》)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这是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儿子写过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流传于各大网站。
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宁海柔石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A.葺(q&)/蹊(qī)
、C.镌(juān)/隽(ju&n)、D.(m&i)/埋(m&n))
C. 倾—顷 D. —)
3.C(“截止”应为“截至”)
4.B(A.赘余。“付诸于”改为“付诸”;C.语序不当。“鉴定、运用和整理”改为“鉴定、整理和运用”D.“看到”与“乡音”搭配不当。)
5.(3分)印度将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亚洲国家。
6.(4分)会徽主体为ASIA(亚洲)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的大写,像一个巨大的翅膀,其左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象征着全亚洲人民手拉手一起飞翔。
7.(5分)(1)(4分)示例:选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地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2)(1分)车标语示例:①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②人与人近点,车离车远点;③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④别“吻”我,我怕“羞”。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B(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D(“经典阅读”应为“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
10.(3分)①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②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③能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情感模式;④能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答出其中3点给满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没世俗之心,纯真自然的状态。
12.(4分)我顺应世俗的眼光追求了几十年,(2分)终于拥有了符合世俗眼光的职位和地位。(2分)(解释出“应该”、“高度”在文中的含义,各2分)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将阳光比喻为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细微和在叶子上的变化移动状态;(1分)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幸福得微微颤抖”将叶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在楼房中偶尔感受到一丝阳光的细微情态。(1分)
14. (4分)①遇见棕榈树,我明白应坚持本心,拥有纯真的生命状态。(1分)
②遇见桂花树,我明白应该“长大”,去追求人生的“高度”。(1分)
③遇见幸福树,我明白应该回归自然,向往自由。(2分)
15. (6分)答案示例:A.我认为文中的“我”是个“假人”。(1分)“我”出生于江南,感受过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的味道,拥有着自然、纯真的生命。(2分)然而长大后,我却为了所谓的“应该”,为了达到人生的某种“高度”,做着顺应世俗眼光的事,追求了几十年,拥有了好的职业和地位,但“我”却像离开了土地的“幸福树”一样,失却了自然的状态,“幸福树”尚且知道向阳光生长,而我却“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因此我觉得“我”是一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始生命状态的“假人”。(3分)(观点1分,答出“我”“真”的生命状态2分,答出“我”假的生命状态3分)
B.我认为文中的“我”是个真实的人。(1分)文中的“我”虽然顺应着世俗的眼光追求和拥有,但却是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做顺应自己本心的行为。(2分)文章最后从“幸福树”的身上感悟到了自己的“逆来顺受”,认识到了自己长期生活的“假”,更是表达了对原始、自然生命状态的向往之情。因此,我认为虽然“我”的生活方式或许有“假”的成分,但内心却是一个真实的人。(3分)(观点1分;答出自己“应该”去做,也是一种在特定阶段顺应本心的真实行为2分;答出自己通过“幸福树”感悟到了应拥有真实、自然的生活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22分)
16.B(危:高)
因为,连词(A
句末语气词,不译/哪里,代词&
B代词,那/还是,语气词 C
的,助词/音节助词,不译)
18.C(C是被动句)
19.D(包含着自己不为人知、不被重用的悲凉和愤怒之情)
20.(3分)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21.(4分)(1)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谁排斥过我呢?谁使我贬到这里的呢?
(3分)(2)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22-23题(7分)
(3分)以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答对比的酌情给分)
23.(4分)①用典,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②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三)古诗文默写。(8分)(每小题1分)
24.(1)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雕阑玉砌应犹在&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梳晓鬟也&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四、作文(60分)
25.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从陆地走二十里,靠近江的南岸,(这就是)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狭窄不能行走,于是下了车登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两崖之间有很大水声。于是再次下船登陆,顺着狭窄的小路曲折地向上攀登,一直登上山的顶峰,然后又用绳子拴着从高处滑了下来。(只见)下面的土地渐渐平坦,有一块大石头覆盖压着挡住了道路,于是弯着腰低着头,经过巨石下面出来。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的平地,却又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开门的房子。
中间的室像正屋,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石头像乳房下垂着,敲击它,那声音像钟声一样清脆。左室外面有一块小石头突出直立,(形状)方方正正,敲击它声音像磬声。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击它就发出“逄逄”的鼓声。背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两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帮助它使它更响亮了。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的。深溪的两岸,是高达千寻的翠绿的山壁,山壁下面还有小路,樵夫们唱着歌,歌声缕缕而不断绝。
&以前白乐天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刺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恰好从通州将要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微之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高兴,留恋不舍不忍离别,于是一起来这洞游玩,三游洞因为他们三人而得名。后来,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贬谪到这里,相继来此洞游玩,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载这件事。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谁排斥过我呢?谁使我贬到这里的呢?陪同我一起来游玩的,是本地学使陈公的儿子叫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能一起来。既然如此那么(如果)他来了,那又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像乐天、微之这类人,就是世俗所说的伟人,能够在那一时代名声显赫,所以凡是他们足迹到过的地方,都有用来传到后世的,而这个地方也能够凭借人而很显耀。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这样,但山川的美丽景致,如果使它们处在大的城市或交通方便的地方,那么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不过放置在荒凉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在外面,人们也无法来亲自领略它的美好。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对偶句式仿写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