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黄金乡金沙村平坦林场被开发光伏发电吗?

新宁县黄金乡:践行群众路线服务项目建设-中共邵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邵阳市监察局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 当前位置: >>
新宁县黄金乡:践行群众路线服务项目建设
发表日期:日&&&&作者:蒋耀刚&&&&来源:本站原创&&&&访问次数:
&&& 8月7日,新宁县黄金瑶族乡投资近5个亿的省重点项目——黄金牧场风能发电已有20台机组完成组装,有4台机组实现了并网发电,整个工程项目已完成了90%的建设任务,这个项目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和拉动该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该乡干群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缩影。 &&&
&&& 黄金瑶族乡地处湘西南边陲,新宁县的西部,全乡平均海拔1100多米,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980亩,楠竹面积5万亩,草山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现有人口8700人,境内居住有瑶族、苗族、侗族、壮族、黎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同胞,其中,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今年以来,该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打基础、优环境、谋发展、构和谐”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坚持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科学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做到在发展中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在发展中凝聚民力民智,在发展中增进民族团结,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
教育为先,为项目建设聚力 &
&&& 该乡属边远、高寒、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思想观念还很落后,发展理念还很滞后,“等、靠、要”思想还很严重。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还有相当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这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推进。为此该乡推行“三轮驱动”策略,为项目建设开民智,聚民力。首先是抓学习培训,积极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等方式,以“两争一创” (争做群众贴心人,争群众满意干部,创建优秀党支部)和“五比五看”(比谁对村情了解多,看干群鱼水情;比为民解难多与少,看作风是否好;比谁进村入户多,看办事是否实;比谁对党史知识了解多,看学习是否够;比对“三重点”工作服务的多与少,看谁的贡献大)为抓手,加强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思想教育,特别是认真组织和用好“七一”全体党员培训会、党员“冬训”会和乡村干部联席会议三个平台,尤其是在每年一度的“七一”全体党员培训会和党员“冬训”会上,还专门从县委宣传部和县委党校专门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授课或讲座。第二是抓政策宣讲,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司法、公安、教育等部门,组成联合法律政策宣讲小分队,结合“三联三送”和“三联两访一帮”活动的开展,每年分四期,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为群众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帮助群众解疑惑。第三是抓工作机制创新,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并推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的督查倒逼机制。让每一名干部头上有压力,肩上有责任。 &
服务为基,为项目建设给力 &
&&& 首先是千方百计引项目,该乡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由书记、乡长挂帅的项目建设工作组。通过内联外引的办法,抓好项目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构建了乡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推动、社会各界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基层为民服务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方便项目实施单位办事。第二是全心全意服务项目,该乡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前提,以服务建设为抓手,争创三个“一流”(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工作态度)为目标,充分发扬“5+2”、“白+黑”的崀山申遗精神,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和挂牌跟踪服务机制,坚持对项目建设实行日联系、月督查,全面铺开项目建设环境大排查和大整治活动,着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优化项目施工环境,维护企业生产和经营秩序,稳定项目业主的投资和发展信心,努力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特别是在投资5个亿的黄金牧场风力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该乡协同县指挥部完成征地300多亩,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妥善调处了大岔林场与麻林乡黄沙村的山林纠纷和大龙村华世刚“91.11.1”惨案后续相关事宜为代表的一系列矛盾纠纷,为整个项目顺利推进付出了艰辛努力。目前,风能发电场升压站已全面建成、25个风机机座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风电特种设备运输已完成。 &
实干为本,为项目建设添力 &
&&& 该乡针对项目建设少的难题,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抓手,坚定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发展战略,采取主要领导包项目,中层干部任项目助理等措施,深入在建项目工地,协调督导在建项目。近两年来,该乡项目建设成效初显,民生改善稳步推进。建成高标准笋竹两用林基地2个,完成高标准楠竹低改3多万亩;建成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4个,种植厚卜等中药材近2万亩;种植延季节果蔬2000多亩,产品在省内外畅销;兴建水电站12座,装机容量达2万千瓦时。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粟田至黄金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加固了引水渠道30多公里,有效解决了人畜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灌溉困难;完成了5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投资1200万元新修了110千伏变电站,为该乡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争取了邮政储蓄网点落户黄金,建成通乡公路52公里,实施15个村的通畅公路40公里,实施15个村的通达公路4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8个村组组通公路的目标。2012年,通过招商,投资3000多万元的圳水富邦石业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全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该乡先后荣获了省“六好先进基层工会”、市“平安乡镇”、县“文明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40多项殊荣。
【责任编辑:戴求兵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主办:中共邵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邵阳市监察局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细数湖南新宁县下属的小镇_新浪城市_新浪网
细数湖南新宁县下属的小镇
  金石镇
  金石镇,古称扶阳城,清光绪十九年(1895年)取金城村与城郊石桥村之合称更名为“金石”,民国初改名为“金石镇”。位于县境中部,东与金子岭林场接壤,南与~山风景名胜区相连,西与飞仙桥相邻,北与高桥镇交界,扶夷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整个镇区。1995年撤区并乡,金石镇与水头乡合并为金石镇。镇政府位于县城解放路。全镇总面积247平方千米,共辖36个行政村,6个社区,336个村民小组,10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6800人。先后涌现出的历史名人也很多,如清朝云贵总督刘长佑、两江总督刘坤一、农民起义领袖李源发、著名古典文学家刘永济、中国建筑学奠基人刘敦桢、原国家高教部副部长刘子载等,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光添彩。
  金石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山地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1331毫米,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镇内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珍贵树种有铁杉、长苞银杉、银杏、连香树、水青树等30种,珍奇动物有红腹角雉、水鹿、苏门铃、大灵猫、云豹、锦鸡、娃娃鱼、猴等36种,珍贵药材有绞股蓝、三七、天麻、白芍、党参、厚朴、金银花、百合等。另外,还盛产27种野生食用真菌。金石镇有农业人口43466人,耕地面积2430公顷,其中水田2109公顷,旱土321公顷,属县内传统农业大镇,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等。八十年代初,全镇除大云、金云、金岭、培子园等岭区村种植一季中稻外,普遍推广双季稻。至1988年,双季稻播种面积达1657公顷。1990年后,逐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脐橙、药材等。到2004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472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8781吨,柑橘、脐橙产量36200吨,种植药材333公顷。2004年,全镇年财政收入476万元,农民年人平收入1349元。
  镇内企业迅速发展,1982年镇内有30个社队企业,1995年以后,逐步形成造纸、建材、陶瓷、机械、电子、针织、食品、印刷、木材、修理、水电等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至2004年有434个民营企业,培育和组建12个年产值上100万元的龙头企业,其中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3个:满师傅食品罐头厂、鸿鑫木材加工厂、新宁金顶木业责任有限公司;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2个:家家红有限公司、~山牌实木有限公司。当年,在县城郊区建成工业园区。
  镇内有省重点学校新宁一中和市重点学校新宁三中等18所普通学校,在职教师721人,在校学生16000人。另外,有教师进修学校、卫校、职业培训学校、职业高中等学校8所。医疗单位有人民医院、中医院、骨伤科医院、康复医院、金石综合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民办大型综合医院――阳光医院正在修建之中。群众文化休闲场所有:田径运动场、湘南武术馆、业余体校、~之韵广场、摩诃岭公园、城南林科所等。全镇突出的民间剧团有4个,另有刘家井、凝秀、锦绣等民间腰鼓队。
  水庙镇
  水庙镇位于县西南部,东与飞仙桥乡相接,南与~山镇相接,西与麻林瑶族乡相接,北与万塘乡和武冈市毗邻。1978年为水庙公社,1984年,改为水庙镇。1995年5月撤区并乡,水庙镇和万丰乡合并为水庙镇,镇政府驻地新中村,距县城18千米。全镇总面积118.08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18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25公顷,旱地260公顷。共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会,1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0人。2004年,该镇财税总收入10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35元。
  该镇是山区种植镇,以种植水稻、脐橙、柑橘为主,所产脐橙果形美观,味道香、甜、脆,成为全县脐橙的主要产地。2004年,全镇脐橙年产量达4600吨,粮食年产量达1.02万吨。全镇有林业用地720公顷,活木积蓄量达18万立方米,楠木积蓄量为3000多万根。林业生产是双阳、官田、新桥、新中、火烧庙、双桥等村的支柱产业。养殖业以生猪为主,2004年饲养量达到1.8万头。
  镇内水利资源丰富,邵阳大圳总干区从境内通过,有小二型以下水库5座,大小山塘98口,蓄水总量达386.81万立方米,年产淡水鱼50吨。镇内建有小水电站14座,其中云里坳的倒虹吸管,配有两台装机容量各为50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境内交通便利,有江黄公路、石武公路从境内通过,全镇21个行政村都通公路,总里程达110千米。2004年底,全镇有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移动用户1200户。
  全镇有2所初中,7所小学,在职教师147人,在校学生2475人,学校总面积5.04万平方米,其中运动场地1.15万平方米。有村级以上的医疗单位24个,镇中心医院有医护人员32人,病床14张。年,全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水庙镇人民政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水庙镇山青水秀,境内名胜古迹、化石文物及溶洞甚多。西面有一险地叫隘门口,犹如斧削,宽尽两丈余,傍依峻岭,民国以前为驻军之地,素有“西之要冲,八峒第一隘”之称;西南有险要的隘口――鱼洞口,亦为古战场。明成化四年(1468年)兴建的水利工程“五里石圳”,风景如画,被称为“五里画廊”;地下喀斯特溶洞多处可见,已开发游览的有“八音岩”、“玉女岩”、“响水岩”等,八音岩洞内有神奇石钟,只要用木棒轻击它便能发出八种音符故而得名,原省政协副主席徐君虎赠给“天下第一绝”的题词,原邵阳市市长彭茂吾游览后兴奋地书写“八音岩”洞名;距镇政府1.5千米的鸭蓬岩还出土剑齿象股骨化石、猴头化石等,县级保护文物石门村内的报国庵和高坪村内的青云庵,以及旺水阁、广济庵、清龙庵、金子庵、晴岚寺、地府殿等亦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2004年,水庙镇镇区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4000人,1480米的主街道为水泥硬化路面,并安装了标准路灯,两旁法国梧桐绿树成荫,商贸繁荣,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游客旅游住宿十分方便。
  ~山镇位于县境西南边陲,地处湘桂边界要塞,东、南与广西自治区交界,西面与飞仙桥乡接壤,北面与金石镇相邻。1985年,撤销肖市乡,成立窑市镇。1995年5月,~山乡和窑市镇合并为~山镇,镇政府驻窑市街上,距县城22千米。全镇总面积239.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06公顷,其中水田1412公顷,旱地194公顷。共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7人。2004年,该镇财税总收入167万元,人平纯收入1217元。
  ~山镇历来是商贸云集之地,窑市街素有“小南京”之称,镇内的主要农业产业:种植优质水稻、玉米,栽培优质脐橙、中药材、楠竹,养殖生猪、牛、羊、鹿等。全镇粮食总产量17182吨,沿新全公路两旁建有333公顷的金银花生产基地,沿石高公路两旁建有1000公顷的厚朴杜仲药材生产基地,年产金银花100吨,种苗10万株,药材625吨;镇内养猪36501头,养羊9592头,其中鲤溪养殖有黑山羊。
  境内有宝丰园艺场、八一场、红卫林场、新宁县林业化工厂、东岭铁合金厂、窑市竹木加工厂等14个乡镇企业。水能资源相当丰富,水能蕴藏量达1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10处,建有鲤溪、东岭、玉带桥等5座电站,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还有6座小二型水库,2条标准水渠和306口山塘,旱涝保收面积达1.8万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到71%。
  ~山镇交通方便,通讯便利,省道218线穿境而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1987年全镇大多数农户家开始用高压电。1993年前,窑市街居民都是从河里挑水饮用,1993年从省建设厅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建起了窑市自来水厂。全镇共有农户7695户,已拥有移动电话5000多户,固定电话用户3000多户;全镇建有卫星电视转播站4个,90%的农户看上了电视。
  全镇共有中、小学学校9所,在职教师208人,在校学生547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1983年,镇里建立图书室,到2004年藏书已达4000余册,累计办理借书证2000多本。~山镇卫生院占地870平方米、在职职工38人、病床位15张、拥有B超、心电图、X光机、全自动洗骨机,以及多个现代化的医技科室,医院已经能够开展下腹部手术和各种妇幼手术,全镇建成了医疗服务网络体系。
  ~山镇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风景秀丽迷人,既可以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可以瞻仰古老的~山人文景观,在黄背村可以欣赏到丹霞地貌之魂的八角寨和亚洲一绝的天生桥;在石田和联合村可以观看到栩栩如生的骆驼峰、辣椒峰、燕子寨和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在~山、~笏村可以细细品味到幽深雅致的紫霞洞和形象逼真的将军石;在茶亭村可以纵览“天下第一巷”,去窑市、六坪可瞻仰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的诞生地和练兵场,以及里溪漂流难怪当代著名诗人艾青作诗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山山水赛桂林”。
  2004年,~山镇镇区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6000人,街道路面全部水泥硬化,两旁房屋均为园林式二层建筑,绿色玻璃瓦屋面,清心醒目。
  白沙镇
  白沙镇地处县境中心腹地,东临横铺,北接黄龙镇、烟村乡,西北与南面分别与白马田、金石镇接壤。1995年5月撤区并乡,原白沙镇和西冲乡合并成白沙镇,镇政府驻白沙街,距县城10千米。全镇总面积为78.56平方千米,有耕地1429公顷,其中水田1112公顷,旱地317公顷。共辖24个村,1个居委会,2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8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78人。2004年,该镇财税总收入11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75元。
  白沙镇地形东高西低,东部一线山岭陡峻,沿扶夷江河谷地段较为平坦,扶夷江和省道218两大“动脉”贯穿全镇,把整个白沙镇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白沙镇是新宁县农业大镇,主要农副产品有:稻谷、脐橙、柑橘、西瓜、大棚蔬菜、花生、大豆、板栗等,是全省“~山牌”优质脐橙的三个优势主产区之一。白沙镇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6419吨,已形成1333公顷的优质稻基地,月汉村优质脐橙示范基地,枫木、云里优质西瓜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8大特色规模经济项目。镇内有林地2162公顷,其中经济林1007公顷,特别是1996年推行脐橙新扩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林木积蓄量达160000立方米,脐橙年产量突破9560吨。
  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洞门口水库、落家塘水库、芦茅塘水库、玉家冲水库等小二型以上水库四座,大小山塘108口,蓄水总量达486.72万立方米,年产淡水鱼68吨。另外,镇内的灌溉渠“五七”高圳,是罗干村、云里村、枫木村、白沙村等九个村的主要农田灌溉水渠。1995年,投资30万元,兴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2000吨。
  境内公路交通十分便利,S218线公路、芦园公路分别贯穿河东、河西全境,全镇村村通公路,村道总里程达120千米,月汉村的环村公路,云头岭、山石两村的盘山公路开创了县内通村公路建设的新模式。白沙镇境内,有白沙花炮厂、西冲石灰材料厂老牌企业,新建脐橙冷冻储备库、枫木机砖厂、白沙塑料厂、沿扶夷江线9家河沙厂等企业,2004年,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69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
  全镇有8所中小学校,教职工有220人。2004年,白沙中学推出的“代管家长制”荣获中央文明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二等奖,并在全国迅速推广。镇内建有藏书达2000多册的文化站图书室,有村级以上的医疗单位28个,中心医院2所。2004年,白沙镇镇区面积0.7平方千米,镇区人口4000人,主街道实现水泥硬化路面,兴建绿化带5000米,居民基本饮用自来水。
  黄龙镇
  黄龙镇地处县境东部,南与舜皇山森林公园毗邻,东与东安县交界,西与高桥镇接壤,东靠清江桥乡。1985年2月,改黄龙乡为黄龙镇。1995年撤区并乡,黄龙镇、横铺乡合并为新的黄龙镇。镇政府驻黄龙村,距县城17千米。全镇总面积152.85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339公顷,其中水田1088公顷,旱地251公顷。全镇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3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41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9人。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4216吨,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8900万元,财税收入12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68元。
  境内地形东高西低,省道218线与扶夷江贯境而过,东部一线山岭陡峭,扶夷江两岸较为平坦。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黄龙镇以脐橙为主、楠竹为支撑、小水电开发带动镇内经济发展。全镇脐橙总面积达733公顷,年产优质脐橙超过3万吨,居全县前列;省农业厅在镇内投资建成湖南省无病毒脐橙母本园。2003年,全镇干部集资15万元种植脐橙,在羊坪村建成一个34公顷的高标准示范基地,包括原有的投产面积,已达到集中连片67公顷的规模。横铺村的楠竹面积达1000公顷,年产值300万元左右,镇内新办上规模加工企业永兴单板厂、横铺两家拼板厂。全镇水力资源丰富,通过“引进外资、利用民资”的方式,新建横铺、铜梓坝、粗石、舜皇山、跳石二级、天花坝东岸等6座电站,加上原有的跳石、天花坝、三联、架枧冲电站,共有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3010千瓦。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黄龙大桥始建于1998年,桥宽9米,桥长166米,下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T”梁板桥,共耗资328.8万元,历时4年,于日顺利竣工通车,实现黄龙镇人民群众“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梦想。2004年,投资120万元的镇政府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黄龙自来水厂修建成功,日产水量120吨,解决了黄龙居民饮水问题。
  镇内文化、教育、卫生、交通事业发展迅速。2004年,有中学1所,小学6所,幼儿园1所,全镇在校学生2988人,在职教师175人。有医院2所,防保站1个,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镇内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和公路,有程控电话2300台,有线电话2058台。
  2004年,黄龙镇镇区面积0.8平方千米,镇区人口3900人,镇区主街道路灯整齐明亮,店铺林立,市场内交易繁忙。坐落于扶夷江边的柳山树绿樟香,依山傍水,风景十分迷人。
  高桥镇
  高桥镇地处县境西北部,东接回龙镇,南靠金石镇,北连隆回县,西与武冈市交界。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将高桥乡、烟村乡并为高桥乡,1996年改为高桥,镇政府驻高桥村,距县城24千米。全镇总面积157.04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969公顷,水田1492公顷,旱地477公顷。共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5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3人。2004年,镇内财税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211元。
  高桥镇是全县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镇政府贯彻“以粮、烟、果、畜兴镇”的发展方针,至2004年,粮食总产量26208吨。烤烟种植217公顷,总产量350吨,实现税收63万元。柑橘、脐橙种植达到405公顷,产量2362吨,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年产值达420万元。
  高桥镇有林地面积8267公顷,森林覆盖率61%,木材蓄积量30.27万立方米,年采伐木材量在2000立方米以上。有全县最大的社教煤矿和7座持证小煤矿;境内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7座,骨干山塘3273口,拥有装机容量1700千瓦的井坪电站和中型变电站1座,有日供水量1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1座。同时,有突出本镇特色的常青食用菌基地、千秋人造板厂、大富食品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310人,从2003年起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过2000万元。
  镇内建成移动通讯基站2座,联通通讯机站1座,程控电话、宽带网均已开通,村村通了电视。有新宁八中等初级中学3所,中心完小4所,在校学生4842人,在职教师280人。镇内设中心医院1所,并已建立农村防疫保健体系。村民自编自组的乐队15个。2003年,在全县率先成立老年科技者协会,会员59人。
  2004年,镇区面积0.77平方千米,人口4500人,新建水泥硬化街道长1320米,宽32米,两旁全部绿化并安装路灯,镇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镇内名胜古迹较多,尤以烟村古道、千秋寨远近闻名。
  回龙寺镇
  回龙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巡田接壤,南与清江桥乡、东安县为邻,西与马头桥乡毗邻,北与邵阳县交界。1995年撤区并乡,回龙寺镇和莲山、军田、塘尾头三个乡合并成回龙寺镇,镇政府驻回龙寺建设街,距县城52千米。全镇总面积202.66平方千米,有耕地3911公顷,其中水田2539公顷,旱地1372公顷。共辖55个行政村、531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9个居民小组、1个园艺场,总人口754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12人。2004年,该镇农业总产值10525万元,财税总收入31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40元。
  镇内以河谷、平地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1322吨,种植药材的村达到37个村,种植面积713公顷。双滩村生产的白花蛇草通过国家GAP认证后,成为国家级的生产基地。养殖业推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共有197户养猪专业户,每年出栏生猪19700头。
  该镇锑、锰、煤、铁等矿藏资源丰富,其中以锑、锰储量为最,锑矿主要分布在军田、龙口等村,锰矿主要分布在塘尾头、小水一带。龙口锑矿是境内最大的采矿单位,拥有职工240人,总产值1473万元。2003年筹建的宏泰铁合金厂是大型锰矿冶炼厂,全年总产值2131万元。2004年,镇内共有企业1439家,其中规模企业2家,规模以下企业54家。玲珑购物广场是境内唯一家大型的百货超市。
  回龙寺镇是新宁县的第二大镇,也是湖南省重点建制镇,2004年,城镇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27000人,城镇路面全部水泥硬化,街灯和绿化完备,建有2个自来水厂。有修建于1976年兼具发电和灌溉的老虎坝电站,其桥面沟通了县城至回龙寺镇的西线公路。镇内有24个行政事业单位。邵阳市重点高中之一的新宁二中坐落在镇区之中,还有乡镇初中4所,民办初中2所,小学23所,民办幼儿园24所,在校学生10910人,在职教师389人。有县第二人民医院,医资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位于军田村的皮肤性病医院,能治愈各种奇难皮肤病,邵阳市内享有盛名。
  距镇区3千米的“风神洞”景区,因洞口有夏凉冬暖而闻名,洞内各种景观多姿多彩,堪称一绝,是县内主要旅游胜地。
  一渡水镇
  一渡水镇地处县境东南,东南与东安县相邻,西南与靖位乡相接,西面与巡田乡、邵阳县交界。1995年撤区并乡时,原一渡水乡、三渡水乡、对江乡合并为一渡水乡,1996年撤乡建镇。境内龙源水自南向北迂回而下,以前人行十里,须三渡其水,镇政府驻地为第一渡,故名一渡水镇,镇政府驻一渡水村,距县城约72千米,距东安火车站30千米。全镇总面积241.0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177公顷,其中水田1632公顷,旱地545公顷。共辖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4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72人。2004年,财税收入10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209元。
  境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日平均气温为170C,年降水量1250毫米,年无霜期280天。一渡水镇农业颇具特色,主产稻谷、玉米、猕猴桃、大豆、西瓜、魔芋及各种中药材,2004年,农业总产值6290万元。其中,粮食总产量24125吨,养猪26119头。镇内猕猴桃、银杏闻名全省,2004年石楼村猕猴桃基地种植面积33公顷,年产量120吨,还建有200立方米库容的猕猴桃专用冷藏库1个,“~山牌”猕猴桃远销广东、上海等20多个省市。3个银杏基地,共有银杏树10000余株,年产银杏250吨。有魔芋种植面积60公顷,杜仲18万株。境内森林覆盖率69.3%,共有楠竹2667公顷,活立木积蓄量在38万立方米以上。该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创办了全省首家股份制林场――谢家岭林场,坐落在镇内西北,面积达6万亩,被称为一渡水镇的“绿色银行”。
  镇内锑矿储量10619吨,水能蕴藏总量2.6万千瓦,具有矿业和小水电开发前景。全镇已出现天宝锑矿、溢洋针织厂、云珍糖果厂、赵家街珍珠玉石厂、三渡水木材加工厂等优秀企业,年产值均达100万元以上。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790万元。
  2004年,一渡水镇区面积0.6平方千米,人口5500人,主街道宽达24米,路面水泥硬化,两旁绿树成荫,路灯齐全;居民都用上了自来水。镇内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7000人,在职教师2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镇农村医院设备先进,2 004年成功完成一例罕见颈蹼整形手术。境内的山溪书画社,精神文明宣传队,老科协等组织的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一渡水镇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九龙庵、高挂山等风景区自然奇特,西村坊古民居、三渡水牌楼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艺术极为精湛,为世人赞叹,有“武冈城墙宝庆塔,三渡水牌楼甲天下”的美誉。
  黄金瑶族乡
  黄金瑶族乡地处县境西南边陲,东与麻林瑶族乡相邻,西南与城步县毗连。1982年黄金公社改为黄金瑶族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黄金瑶族人民公社,恢复黄金瑶族乡,乡政府驻黄金村,距县城60千米。全乡总面积127.18平方千米,有耕地402公顷,其中水田393公顷,旱地8.8公顷。共辖15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7984人,有瑶、苗、侗、壮、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54%,80%的中老年人能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自称“峒话”。每年的4月初8,瑶族人都以吃“乌饭”来祭祀昔日的瑶族英雄。2004年,全乡财税总收入2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206元。
  境内森林覆盖率43%,楠竹面积3333公顷,是全县重要的竹木产地,销售量占全县的40%。年,全乡荒山造林面积近万亩,山上以种植厚朴为主,还盛产冬笋、天麻。丰富的草山资源,适宜于发展畜牧业,境内除有县属黄金牧场外,还有4家麋鹿、梅花鹿养殖专业户。2004年,全乡养牛5895头,养猪7290头。境内因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只能种植一季中稻及少量旱粮作物,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西瓜,单项收入达到种植同面积水稻的5倍。至2004年底,全乡农业总产值为2000万元。
  黄金瑶族乡人民政府
  黄金瑶族乡的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修建了大龙、百宝、岩头桥、金粟、水口、花竹山、马家坪等水电站,装机容量均在600千瓦以上,其中大龙梯级电站是全县的水电龙头企业之一,装机容量共计达12000千瓦。
  境内交通方便,新宁至城步的县道贯穿全境,每天有发至新宁、城步、武冈三个县城的中巴车12车次。2004年底,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全乡摩托车的人均占有量居全县首位。全乡有中小学校6所,教职工61人,在校学生844人。近几年修建了中学教学楼与学生宿舍楼,中心学校开设了电脑课程,拥有电脑24台。90%的农户拥有了电视机,并拥有无线电视接收机。
  麻林瑶族乡
  麻林乡位于县境西南之边远高寒山区,北邻武冈市,南接广西,西连黄金乡,东通水庙镇。1982年,麻林公社改为麻林瑶族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麻林瑶族人民公社,恢复麻林瑶族乡,乡政府驻麻林村,距县城35千米。全乡总面积168.09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559公顷,其中水田546公顷,旱地13公顷。共辖15个村,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15人,有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人口84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7%。2004年,全乡财税总收入3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207元。
  全乡平均海拔1000米,粮食作物以一季中稻为主。2004年,粮食总产量4303吨,养猪10026头。该乡是湘西南重要的冬笋产地,年产冬笋200吨,外销江浙等沿海地区,玉兰片、小笋、薇菜、水库鱼、野生天麻是麻林知名的物产。境内楠竹面积达4667公顷,村民多以楠竹加工为主要经济收入,办有民族、承益、兴隆、兴旺、庆宏等7家造纸企业;
  境内建有游鱼塘、沉利电站,即将建成的有竹林、太平桥、上阳等电站,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麻林瑶族乡是大圳灌区大坝水库所在地,水利条件优越。
  乡内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村都配备医疗室。有县立民族中学和其他中、小学学校8所,教职工82人,在校学生1420人。乡政府的文化站藏书近2000余册,配有阅览室、活动室。
  到2004年,麻林瑶族乡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并启动砂改油工程。乡政府所在集镇实现了水泥硬化路面,还装上了路灯,新建的乡政府办公大楼和民族中学宿舍楼为麻林集镇建设增添了光彩。2003年,麻林瑶族乡被省里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飞仙桥乡
  飞仙桥乡位于县境西南,东邻金石镇,南邻~山,西北与水庙相接,北与万塘乡交界。乡政府驻地飞仙桥村,距县城3.5千米。全乡总面积96.67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606公顷,其中水田1411公顷,旱地202公顷。辖19个行政村,1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9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人。2004年,财税收入11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89元。
  飞仙桥乡有新宁“粮仓”的美誉。从1984年开始,飞仙桥乡就是全县稻谷制种基地,制种面积134公顷,总产量18915吨;同时又是全县脐橙制种基地,种植面积893公顷,产量2493吨,产值2300万元,产销形成规模。其中,岩口冲村是最大的脐橙专业村,有20年种植优质脐橙的历史,年均产量2500吨,产值500万元,2003年被评为全市的小康示范村。1990年,双罗村开始南瓜、冬瓜等瓜类制种;1996年,隘头、飞仙桥夏家等村开始种植葡萄;还利用粮食丰盛的特点,大力发展畜牧业,至2004年有养猪专业户210户,全乡养猪78220头。
  全乡有林地面积6433公顷,森林覆盖率63.7%,木材蓄积量为19680立方米,主要有杉树、马尾松、楠竹。2004年,全乡退耕还林面积458公顷,楠竹低改108公顷。高寒山区的罗源村,有成林杉木156公顷,楠竹173公顷,是有名的楠竹加工专业村,村中有307户楠竹加工专业户,用自产的楠竹加工成箩、凉席等产品再往外销售。乡内企业有刘德平木材加工厂、古秀家具厂、绵亿家具厂、飞跃铁合金厂等几家。2004年,该乡乡镇企业总利润104万元。
  境内建立了农田保护区,配有高标准水泥硬化渠道水圳和4千米长的机耕道。罗源水库和三击坝水库的灌溉面积达300公顷;2002年,两个水库开始租给村民养鱼。罗源、忠罗、金童等电站,总装机容量1470千瓦。
  乡内有中、小学校8所,教职工219人,在校学生2280人。卫生院1所,服务设施完善,并于2003年建立了农村防疫保健体系。2004年,乡文化站的图书室藏书达1000余册,读书协会会员达100余人。同年5月,乡里还成立脐橙协会。境内民间还流传着群众喜欢的唱山歌、打渔鼓筒等民俗节目,在隘头、飞仙桥、戴家一带更为突出,组建了黄河、戴家两村农民文艺演唱队。
  境内的主要公路是一条长9.5千米的黄砂路,其他通村公路也都是泥砂路。2003年,江黄线(江口桥-黄金)砂改油工程开始施工,至2004年10月完成。境内的古马头桥,系石墩木亭风雨桥,位于飞仙桥境内距县城3千米处的戴家村,跨新寨河,有6孔,长85米,宽4米,高5米,始建于明代,康熙27年(1688)改建,民国16年(1927年)整修,至今完好。境内的五里圳系明代修筑,有“五里画廊”之称,河岸圳塘,驼腰古柳,酷似千叟垂钓;荆刺木盘根错节,千姿百态。沿途柳暗花明,流水潺潺;江心鹅鸭成群,嬉戏欢歌。五里圳行至龙潭村,一千年古桥飞凌其上,名曰“龙潭桥”,明清以来,历代维修,虽久经风雨沧桑,现仍保存完好,木质结构,飞檐层叠,雕梁画栋,华美秀丽。
  万塘乡
  万塘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接白沙镇,南邻金石镇,西界水庙镇,北交高桥镇、武冈市。1984年改万塘公社为万塘乡,1995年与白马田乡合并,仍以万塘命名,乡政府驻万塘村,距县城15千米。全乡总面积106.14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514公顷,其中水田1141公顷,旱土373公顷。共辖26个村,2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4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5人。2004年,全乡财税总收入7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52元。
  万塘乡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拳头产品有脐橙、西瓜、白蜡、生姜。拥有全县的“十里脐橙绿色走廊”,脐橙年产量4500吨。所产白蜡洁白如银,誉满中华,有“六月雪”之名。另外,民营企业高丰铁合金厂年产值900万元。
  万塘乡处于潭邵干旱走廊,多旱少雨,但境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具规模,拥有大小水利工程149处,蓄水总量达696.2万立方米,旱涝保收面积113公顷。自2000年以来,相继建成装机140千瓦的石塘冲电站、160千瓦的陡洞电站、140千瓦的杨家桥电站、450千瓦的三关二级电站。乡内交通便利,1846省道穿境而过。2004年,村级雪白公路(雪山口-白马田)纳入县乡公路修养管理计划,完成后将实现全乡村村通公路。
  至2004年,乡内有中学2所,小学7所,共有教师169人,在校学生2600人。全乡医院2座,医疗室22所。电信业也较为发达,已有程控电话2379门。万塘乡文化站图书室藏书400多册,并开展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为群众学技术、找信息、拓市场提供了窗口。
  万塘乡人们每逢“三六九”日,全乡人民汇集到万塘街赶集,日成交量在3万元以上,在赶集日还有居民自发组织的山歌会。万塘境内景观众多,清代广东水师提督翟国彦、主和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刘光才出生在这里,万象山石狮雕和石像雕,雕刻技术精湛,声名远扬。千年古刹义兴寺,香火缭绕的水口庵,昼分夜合的夹山口等景点,给游人以朦胧、神秘之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清江桥乡
  清江桥乡地处县境中部,东毗东安,西濒高桥,北邻回龙镇,南接黄龙,自清朝以来便是新宁县的重要集镇,素有“锑矿之乡”、“慈姑之乡”的美称。1995年撤区并乡,清江桥乡与堡口乡合并为清江桥乡,乡政府驻清江村,距县城25千米。全乡总面积129.87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27847亩,其中水田1172公顷,旱地685公顷。全乡共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4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0多人。2004年,全乡财税收入8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24元。
  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80-21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乡内传统农业基础较好,支柱产业有脐橙、慈姑、杂交水稻、网箱养鱼等。全乡种植脐橙面积400亩,玉米1137亩,面积、产量均居全县第一;清江、红星等村种植慈姑57公顷,年产量1275吨以上,为全县之最。
  境内水利、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发展工矿企业生产的条件优越。通过招商引资建成装机容量为200千瓦的胡家坝电站、150千瓦的猴子坝电站,张家电站也正在建设之中。锑矿、铁矿在境内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其中红星铁矿探明储量在48万吨以上,清泉铁矿储量在60万吨以上。2004年,招商签约有红星代冲铁矿和清泉巴林冲铁矿,年产值均达3000万元以上。全乡有小型水库3座,骨干山塘35口,水利条件较好。1990年,在境内开工建设全县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堡口电站,投资1.2亿元,1998年建成投产,它是集发电、防洪灌溉于一体化的水利工程,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乡只有8个村有通村公路,其中省道218线经过之地就占5个村。1989年开始,用两年的时间,修通堡口至白云的公路,贯穿玉石、楠木、堡口等村;1996年修通冻江至黄固村公路,并与堡口公里交汇形成乡内的主体公路。2004年,新石、玉石通村公路建成,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乡内通讯设施齐全,电信、移动、联通均在境内建起了基站。有线电视开通了12个频道,入户率达48%,。2004年,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点3个,率先在全县乡镇中建成了电子政务系统。乡内有新宁四中和1所中心小学、9所村小学、1所幼儿园,全乡在职教师152人,在校学生2640人。有卫生院1个,村医疗室35个,乡村医生60名。
  扶夷江的赤木河段形成了广阔的湖面。2001年9月,邵阳客商投资500万元开发了集旅游休闲、沙滩沐浴、游泳健身、水上运动于一体的赤木湖水上娱乐中心。
  安山乡
  安山乡位于县境的西北边陲,与武冈市交界。1980年前隶属白沙区,后隶属高桥区,1995年5月撤区并乡,安山乡与温塘乡合并为安山乡,乡政府驻地安山村,距县城37千米。全乡面积106平方千米,耕地1629公顷,水田11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山坡草场5000亩。共辖25个行政村,2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7人。2004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3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740万元,总财税收入7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09元。
  安山乡是县内有名的干旱贫困乡,境内年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7оC。改革开放以来,安山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种养模式,到九十年代曾提出“以漆兴乡”和“百合兴乡”的设想,但都未成功。2001年以来,安山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形成了生猪、辣椒、药材三大支柱产业,并建成沙田垅生猪基地。到2004年,全乡饲养生猪3.4万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突破50户。辣椒加工企业伟伟食品罐头厂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药材种植面积400公顷,年收入240万元以上。年完成退耕还林533公顷,建成红豆杉基地10公顷,丫底场建速生桉树基地10公顷。
  另外,利用境内黄龙江、大水江水系丰富的水电资源,引资新建电站5座,装机容量达3000千瓦,电力供应并入中南电网;办起石桥单板厂、白洋山煤矿、3家红砖场。
  全乡社会事业发展较好,2002年建成千秋寨移动通讯机站;2004年建起自来水厂,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程控电话。乡政府与县图书馆合作出贡献建成县内首家乡镇图书馆,藏书达到2000册,成立了读书协会,会员80多人。全乡改水、改厕、沼气能源建设成绩突出,以车头村为示范形成“猪―沼---稻(果、蔬)的良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共建成沼气池150口,卫生旱厕350座。全乡先后有14个村纳入省定贫困村笼子。
  境内具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煤、锰、铁,旅游资源有溶洞群、千秋寨和高安寨的古迹、水面宽阔的大水江水库。
  丰田乡
  丰田乡位于县境北部边缘,南靠马头桥乡,东濒回龙寺镇,西和武冈邓家铺镇毗邻,北与邵阳蔡桥乡、金称市镇接壤。1956年2月,境域从武冈划入新宁县组建丰田乡,1995年5月,碧田乡与丰田乡合并为丰田乡,乡政府驻地丰田村,距县城84千米。全乡总面积78.07平方千米,有耕地1487公顷,其中水田1059公顷,旱土428公顷。共辖23个村,2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4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6人。2004年,全乡总财税收入8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40元。
  该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山峦起伏,形成若干山冲田垄。主产粮食、油料、海椒等,森林资源丰富,松、杉、茶油是丰田一大特产,油质淳清明亮,供不应求。丰田有几十年种植烤烟的历史,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烤烟“兴农富民”战略,其规模、质量每年节节攀升,到2004年种植面积突破200公顷大关,产量305吨,产值350万余元,创税70多万元,丰田已成为常德卷烟厂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丰田烟叶是“芙蓉王”的重要配方。此外,该乡是全县柑橘定点种植基地之一。境内地下蕴藏具开采价值的煤、石灰岩等矿产。
  昔日的丰田十年九旱,解放后境内建有邵阳大圳碧田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大小山塘712口,总蓄水量1008万立方米,形成了大圳丰田过境支干渠,东风支圳,新江支圳和白斗岩四大灌溉水系,总灌溉面积467公顷,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10492吨,油料总产量达1357吨,农业总产值实现3100万元。
  丰田乡境内公路与207国道和城乡公路连成网络,可直接通往县城、东安、武岗、隆回,邵阳县等地。丰田村的街道全长2千米,宽敞平直水泥路面,两旁绿树成荫。乡内以集镇街道建设为中心,发展第三产业,到2004年境内有集体、个体商业企业共536个,总产值达550万元,创第三产业增加值84万元,利税45万元。全乡有学校9所,学生4598人,教师143人。卫生院2所,拥有病床36张,有电影发行站1个,电影放影队8个。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户户有电灯。长凤、吉山村已成为丰田乡小康建设示范村。
  境内有游龟岭的七仙女下凡,猫儿山的五个金猫嬉戏和五朵莲花斗艳等名胜风景。
  马头桥乡
  马头桥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与邵阳县,武冈市毗邻,东靠回龙镇盐田、双滩,西接安山乡,南通清江桥乡。1995年撤区并乡,马头桥乡、洞头乡、白云乡合并为马头桥乡,乡政府驻马头桥村,距县城62千米。全乡总面积183.28平方千米,有耕地3012公顷,其中水田1826公顷,旱地1186公顷。共辖52个行政村,4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5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20人。2004年,全乡财税总收入145万元,农民纯收入1329元。
  马头桥乡属典型的江南山区,境内有小江小河30多条,没有大的河流,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331.1毫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等,水果有脐橙、板栗等。2004年,全乡四大基地初具雏形:以洞头、九龙、界址、红星为中心的脐橙基地;以金盆、槐花、毛坪、莲花等为中心的烤烟生产基地;田心的生猪养殖基地;坪山的稻田养鱼基地。同时,还发展了石门、光彩养鹿,红旗、金禾养牛,金星、双桥养牛等一批专业养殖村。
  至1988年,全乡已建成小一、二型水库9座,基本形成水库、山塘为基地,大圳灌区为枢纽,蓄、引、提三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灌溉体系,同时促进了电力发展,当年全乡人民结束了千百年来用松脂、桐油点灯,石碓舂米的历史,全部照上了电灯。
  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境内主要矿藏有锰矿、煤炭,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有广源、雄师两家锰矿开采企业落户马头桥,投资额400万元。另外,以奇康花生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年产值将突破200万元。
  全乡有362个村民小组建成通车公路,村道里程达到180千米,并已成为以马白公路、马洞公路、白石公路为主体的环形交通网络。2003年,马头桥乡引进外资600万元,进行城镇建设,将马头桥街道进行改道延伸,开发新区,共拆迁民房68座,拆迁单位4个,修建砼道路1000米,钢筋砼桥粱1座,到2004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境内村村通程控电话,并建有移动基站4座,有线电视普及率达68%。
  乡内现有中心医院4所,医护人员33名,年底,省投资110多万元的重点工程马头桥中心医院建成完工。有县属中学1所,乡属中、小学17所,民办中学3所,学生6128人,教师307人。2001年,该乡台胞蒋剑峰先生捐资创建马头桥乡小太阳基金会;2003年,在该乡石洞村创办至上小学。乡内群众生活丰富多彩,2001年10月,由乡政府组织筹办,成功地举办了马头桥乡第一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自发组建腰鼓队5个,民间乐队10多个,逢年过节,轮番表演,热闹非凡。
  巡田乡
  巡田乡位于县境东部,东接邵阳县河伯乡,东南、西部与东安县交界,北与回龙镇相邻,南靠一渡水。乡政府驻地巡江村,距县城& 68千米。全乡总面积94.62平方千米,有耕地1319公顷,其中水田888公顷,旱地431公顷。共辖17个行政村,1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0人。2004年,财税总收入7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279元。
  境内东、西部多高山峻岭,中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乡的森林面积达9633公顷,覆盖率51.4%,再加上地质特殊的原因,东部水量充足,西部水源缺乏,其中大禾、甘井、花田最为明显,经常发生干旱现象。
  乡内经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盛产稻谷、玉米、红薯、药材、大红枣、烟叶等。全乡烟叶种植面积达67公顷,有“烟草之乡”的称誉;在腊元村建有1个种植面积达20公顷的大雪枣基地。另外,在甘井村大部分村民都在自家进行仔鸡和苗鸡交易,年交易量达到260万羽。乡里的牛市交易集中在柳山和巡江两个牛场,吸引了四邻商贾,年交易量达1.4万头。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企业有星之岩和天宝的锑矿,石井和石山的锰矿,全乡的矿产总量达20万吨。境内还办起了杨盛和茶花两家冶炼厂,年产红砖300万块的西蒋村新世纪红砖厂。
  乡境内有207国道纵贯南北,乡村公路纵横总里程达86千米。全乡水利设施比较健全,有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4座,山塘365口。桂山金桂电站,年发电量50万千瓦。2004年,全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200户,移动用户达3000户,有线电视广布全乡各村落,规模大的是西蒋村有线台,覆盖4个村1200户,边远地区有300农户安置了地面卫星频道接收装置。
  全乡有中小学8所,教职工111人,在校学生2360人。乡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7个,卫生防疫站1所。全乡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达6000人次,年创收1500万元以上,每年银行储蓄达3500万元。乡内零售业发达,各类商店齐全,民间定期赶墟。
  靖位乡
  靖位乡位于县境东部边缘的舜皇山右侧,东与一渡水镇相连,西南两面均靠东安县地界。1961年建立靖位公社隶属于一渡水区,1995年撤区并乡,设立靖位乡,乡政府驻地靖位村,离县城108千米。全乡总面积60.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26公顷,其中水田371公顷,旱土55公顷,林地5510公顷。共辖7个村,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62人,其中源水村为瑶族村,全乡瑶族人口508人。2004年,全乡财税总收入4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08元。
  全乡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烟山村的轿子顶最高峰海拔1406米,东南部的笑岩、源水等村,平均海拔400米。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流经靖位全境,然后南出东安县汇入湘江。
  该乡有“山下是粮仓,山上是银行”之称。主要种植百合、猕猴桃、雪枣、金秋梨、葡萄等经济作物,其中,连片种植优质葡萄120亩。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竹木加工也得到发展,全乡有楠竹面积1867公顷,每年出产楠竹30万根,2002年,该乡由干部人平集资3000元,共投资29万元,创办靖位乡农工贸集团公司,生产的竹筷等产品通过长沙外贸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港、澳、台等东南亚市场,年产值突破200万元,解决800多人的劳动就业。
  靖位集镇建设初具规模,水泥硬化路面1000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开发临街门面36个,建成一条长340米,绿树成荫、街灯闪烁的靖位新街。2001年,对靖公路(对江-靖位)修通,全长11.2千米,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同年,还实现了全乡通程控电话。2004年,在境内修建移动基站一个,在笑岩村、靖位村建起了有线电视差转台。
  全乡共有学校5所,教师56人,在校学生865人。乡里还有文化站、图书室,共有藏书6500册。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7个,医卫人员36人。其中乡卫生院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有病床15张,拥有价值20万元的X光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境内有远近闻名的笑岩龙泉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客。此地还有“三月三,看笑岩”的传统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各地商贾游客云集于此,或赶集购物,或观光浏览,热闹非凡。
更多关于 &的新闻  09:43:41
  12:29:07
  11:14:17
  11:02:45
  16:01:48
  20:00:31
  12:05:46
  11:12:29
  18:31:44
  18:27:37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宁县光伏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