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是个什么鬼?看他说什么就知道,林说,邓狗导致中国贫富悬殊殊的主要矛盾

林毅夫为何选择冒死回到大陆?
考虑到被两岸士兵击杀的危险,游泳本身的危险,逃亡后家里人的处境,说林毅夫是“冒死”绝对不过分。而林毅夫本身在台湾过得并不差,军队里有一官半职,据说还受过蒋家提携,是重点培养对象。他认为来大陆会轻易得到更好的地位吗?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大陆的经济可以说是远不如台湾,即使是当时的两岸高层,也未必料想得到现今的局面。而作为一个年轻人,林毅夫竟然有如此高的判断力,能够看好大陆甚于台湾?说句玩笑话:大家有时候说达芬奇、特斯拉是穿越者。在我看来,明明林毅夫更像穿越者。林的成就也许不及达芬奇、特斯拉,但他“返回大陆”这一行为的惊人程度,比起达、特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附上林当年游泳来大陆的地图,图中红线为当年林毅夫所游的距离,区区2200米(右下方有比例尺),对于游泳健将林毅夫而言,哪里需要篮球或其他漂浮物的辅助?当年林毅夫是循着大陆岛上的广播声,在深夜游泳过海,并手拿军用手电以示意大陆士兵不要开枪。林的选择,对于国民党内那些大佬们而言,无疑是一记重重的耳光,以至于时隔四五十年,林毅夫生父去世,当时有民进党立委为林毅夫申请,国台办也隔空喊话,甚至陈水扁都出言嘲讽马英九“一国两区的话,何叛逃之有”,但国民党内那些一辈子反共的军中大佬,依然以叛国罪也就是死刑相威胁,禁止这位已经是世界银行副行长的台湾子弟回乡奔丧,以至于林只能让夫人代为前往。详情可以参见维基百科的条目和当时的新闻报道。除了当年“前线投敌”,回归大陆以外,1982年林毅夫获得芝加哥大学前任系主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所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出国,就读于当代经济学顶级牛校芝加哥大学,并成为舒尔茨的关门弟子,在他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嗣后在1987年博士后毕业时携妻儿一同回国,回国时距离其妻子拿到博士学位才仅仅八天。林带回了大量的经济学资料,他是中国的第一位海归经济学家。如果要富贵荣华,1987年的美国难道给不了他吗,以他的学历以他的博士研究以他的师门network,留在美国肯定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至少一个常青藤的full professor甚至某经济研究中心的director都是有可能的,然而他依然选择了回到那个并不富裕的中国。关于林毅夫的学术成就,知乎有很好的讨论,在此不做赘述,请参见对于1979年他所做的选择,当事人自己的回答最有说服力:[注:林的这封信是寄给在日本的表哥,并非公开信。当时台湾还处在戒严时期,林改换姓名藏踪匿迹唯恐牵连家人,即使是1982年以后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期间也是隐藏身份的,所以这封家书不存在公开信所需要的对外宣传问题,当为兄弟之间的肺腑之言。]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 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 寫給表哥李建興的家信林毅夫 建興兄:臨別之際,未及問你將來在東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僅以姑且試之的心情投寄,真沒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轉眼離家已近一載,雖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兒女私情,而忘卻肩上的責任;但是思鄉之情卻是隨著日月的增長而加深。捧讀來信之際,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書抵萬金」之心情。 回國以後,原想儘速給家裏捎個消息,但顧及親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從事。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給了大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台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大陸這段時間,經組織的安排,我參觀了許多地方,雖然總的來說,大陸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相當落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還很低,但基本上每個人是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的,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項突出的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應該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亂,使整個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實事求是地檢討建國30年來的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以便為現代化的中國之建設而努力。 自從「四人幫」倒台以後,整個大陸正在以一個飛躍的速度向前進步,人民充滿朝氣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華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基於對歷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跡,但是長城的雄壯,故宮的華麗,並沒有在我心裡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築的都江堰。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台灣的未來,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份,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 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 現在大陸對台灣這30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陸在提出和平統一台灣政策的同時,也再三保證,尊重台灣現行的狀況和現行制度,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從我所接觸中,感覺到大陸當局是充滿誠意的。當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而我覺得將來台灣統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經濟方面。因此,目前我準備再以三年的時間,對經濟理論問題再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 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上次在佳佳餐廳,我原有意將雲英、小龍、小麟托你照顧,而如今你也已經離開台灣。雲英一個女子要撫養兩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小龍已經三歲,正是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但卻只能和他母親相依為命。小麟出生,連跟父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我母多病,我未能盡人子應有之孝道,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抱歉,但望團圓之日早日來臨。 對雲英請代我多鼓勵她。也請你轉告大哥大嫂,要他們對家庭多負點責任,將來我會十倍、百倍奉還。雲英的生日是2月16日,我母親是農曆五月份生的,我父親是農曆八月初七生,小麟應是陽曆8月5日左右生的吧?小龍則是12月12日生日,這些日子若方便,請代我向他們送些禮物,我和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在禮物上寫上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消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現在你大概忙著準備四月份的考試吧!等考完試再進一步聯繫。請代我向建成兄嫂問好。最後,我們台灣人應有一個志氣,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為中國的統一、富強而努力吧!◆
根本没有题主想的那么复杂,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四个字:家国情怀。知乎的主流价值是“只想过好自己的人生”,但世界上还就是有林毅夫这种人。拿前途,钱说事的,都是夏虫不可语冰。
林毅夫是1979年5月游过去的,那年中美互设大使馆,台湾还没解严,两边都还是一党制。值得提出来的是,同年12月台湾爆发号称二二八以来台湾最大的、民众集体挑战台湾当局的美丽岛事件。当年林毅夫在台湾满腔热血跑去参军,被国民党当作一个典型拿去宣传按wiki上写的则是1971年的事。从1971年到1979年跑往大陆,加起来期间有近八年。中间台湾是什么状态,这有张1972年的报纸,大家可以看一下72年台湾报纸上写些什么。林毅夫旧名是林正义当天同一张报纸还有这些内容。国民党花式黑TG手上刚好有一些以前长辈订的杂志,时间轴是1982年,国民党的传媒,预言改革开放要失败,中国要崩溃。这本杂志叫联合月刊,发行人是王必成。身边没有扫描器,摘一段给大家看看中共在七月一日『建党纪念日』之前,发起全面的『整顿基层党组织』活动,此举显示邓小平、陈云的政策普遍受抵制,文革利益集团的势力仍不小。中共『副总理』万里七月五日告诉日本『读卖新闻社』社长小林,中共定九月间招开『党十二大全会』,年底再举行『全国人代会』。万里并且透露,中共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之外,增设『顾问委员会』,已容纳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迈头目。上面是时政分析的中国大陆部份。另外有一个标题为『轰动大陆的初夜权作品』,这就更黑了。写出来都是不宜讨论的政治内容。足可见1982年国民党跟他们的宣传机构还是在搞这套。如上,对林毅夫从国民党的"样板,到投奔大陆 年左右的台湾政治环境有了一点点理解。简单的说就是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TG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那在这样的环境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林正义也就是林毅夫放弃有可能的大好前程逃离台湾呢?我认为他1970年初投笔从戎的爱国行动很有可能并不是装的,在这个阶段,他很有可能抱持着国民党当年教育给老百姓的心态,反共抗俄杀朱拔毛解救大陆同胞。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接受国民党的资源栽培,进了军校以后还接着去国民党党校政治大学念研究所。在他念完研究所下放部队以后wiki上有个重点,就是他改名子叫林正谊,原因是和部队长官同名。跟部队长官同名还要改名?长官官威有没有很大?是什么原因?背后发生了什么事?这只能问本人。但从一个受国民党教育反共抗俄的爱中国青年,到进一步转而彻底的对国民党绝望的人,在台湾一点也不少,真是一点也不少。(当然有一大票受国民党教育反共抗俄的人,近一步转而跑去大陆一边捞钱,一边榨取两岸和平和大陆发展红利宣传国民党优越论的人也不少,但林毅夫肯定不是这一种。)我就认识一个台独青年现在二十四~五岁,他初中的时候可是想要念军校的,要干麻?要打倒万恶共匪反攻大陆,要解放自由中国。幸运的是,人家家里老头子的眼光也是雪亮的,没让他去念军校。当年他可是在台北的废弃工厂里面,捡了一面脏脏的中华民国国旗,拿回家洗了洗,偷偷藏起来的青年。真是一个爱国的好青年.......后来他转台独,我没具体的问过原因,但可能随着年龄和教育还有实际环境的改变,从一个要解救大陆同胞的青年,他妈的还变成台独了。但要我说原因为何?厌恶国民党而已,很讽刺的是,他还是列宁跟毛粉,黑邓公黑的都出翔了,说我这种觉得小平好的就是标准的右倾机会主义,走资王八蛋,真是尼玛。当国民党开始和TG交沟,这一票人是彻底的被国民党噁心到了。以前有一次我问我爸,你怎么不好好当党员,好好给国民党干事,争取和平演变。我爸突然很愤怒,他说他以前被国民党愚弄了好多年,以前他是真的相信国民党那套教育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吗!以为国民党真是比TG好的。我爸觉醒了以后(他在60年代的国军负责监听高级将领,对那些国民党大官人感到很噁心)那真是转为国民党终身黑,他很早就在给党外捐款了,对TG的好感还比对国民党高。他不支持台独,可有两个凡是,凡是国民党的对手都支持,凡是能拉国民党下台就是正义。年长的绿绿支持者很多都是相信国民党教育的那套价值体系崩溃以后的结果。和那个青年相反,呵呵,我从小就很反动,很厌恶蒋介石,十分的厌恶,太噁心了,人类的救星,民族的伟人,先总统蒋公遗训....实在太他妈的噁心了(以前台湾还有蒋公诞辰纪念日)。我姐初中的时候在学校作文批判国民党,结果还被老师警告,高中联考除了三民主义每科都拿满分,我姐也很反动。从我有记忆以来,我看国民党和它建立的国府都是黑的。这跟我家倒过国民党的霉有很大关系,例如我妈就因为帮禁书编辑被国民党查过,不用什么搜索令,警察就冲进来,呵呵。曾经一度我也以为自己会去念军校,在我初中快毕业最顽劣的时候,那时我爸老恐吓我『学校在管不了你,就把你送去念军校,让军队管你。』后来才发现,父母之爱子,不过说说而已。从我那一位在废墟中捡起中华民国国旗的青年朋友他爸、我爸,还有我,举凡在台湾入过的伍的人,都不难理解,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个爱国青年为什么会叛逃。因为他们爱的从来就不是国民党。当然,如果是典型的国民党人,他们肯定是不愿意面对国民党在台湾跟TG干的事根本没两样的真相,并且一边宣传着国民党优越论一边在大陆捞着钱。林毅夫在那个年代叛逃,我们可以合理的怀疑是由于对当年的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党军中可笑的文化失望,加之对改革开放的祖国有足够多的期待。 我服义务役那几年刚好在闹要不要给林毅夫回台奔丧的新闻,反对让林毅夫回台湾的基本都是国民党,民进党还表示过支持。国防部做了不少教育。一边是『国军绝对不会原谅林毅夫』正再教育阿兵哥,另一边,旅长一次小阅兵当着全旅的面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旅长阿,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没有什么卵用,但我们是来保护并听命于自由民主的,中国人打不打中国人如果是我们所能够决定,那也就证明这民主已经走到尽头了...
1月27日再更新,补充题主有关倾向性的疑问,此论点援引自wiki, wiki引自湾湾媒体哦TAT. 陈良榕. . 财讯杂志. : 1[] (中文(台湾)?).同是校友的也认为,林毅夫“虽然对国府的幻想破灭,但并没有失去对台湾前途的关切,而他新认识到的台湾前途却是在于中国的统一。......,这也是他当时冒着九死一生游到对岸的心志所在”。当时就读台大哲学系、也参与校园运动的郑鸿生表示,他相当程度可以理解林毅夫入伍之后的惊人之举;当过兵的人,或多或少体会过军队体制的腐败与落后,热血青年林毅夫受到的冲击肯定更大,“那个年代,对理想破灭的人多得是,有人加入党外,那他在部队里怎么办?他有个机会在。再补充,关于长官被害与否2,. 今日新闻网.
[] (中文(台湾)?).有传闻“林毅夫当年叛逃后,直属营长侯金生因受到责难而”。日本人即已出面澄清自己并没有自杀,《》报道:“侯金生表示,林毅夫当年是国家刻意栽培的军官,所以大家对他印象相当深刻,正当林毅夫前途看好之际,却叛逃到,造成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当年年仅34岁就任营长的侯金生,在林毅夫叛逃三个月后就退役,不过,侯金生澄清,林毅夫‘失踪’后,他本人没有遭到任何压力或责备,相关连的军士官也无人受罚,甚至连申诫都没有,大家可以调阅当年的考勤资料就可证实。当年是自己申请,和林毅夫的案件没有关连。3. 许绍轩. . 联合报.
[] (中文(台湾)?).有同样由台大转军校发展背景的学弟,为林正谊叛逃事件所累,被军方暗中列为“重点考管人员”,虽有升迁,但逢重要敏感的职务或受训机会,就会受到多般横阻,因此陈宪良一直关心林正谊的生死。当年台大毕业投笔从戎的陆军前上校,受林毅夫波及,军旅并不顺遂。他曾在一场中批评林毅夫,“是在这个的身上捅了很多刀”。前几年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当年误传是他叛逃,他还被军方找去接受访问以杜绝传闻,但确因此案受到牵连不易升迁,后来国防部前部长派他到任职才有改善。--------------------------------------------------------------我是分割线--------------------------------------------------------------1月27日更新:今天一天没看知乎,晚上一瞄300赞....简直吓尿了。人生最多赞答案,不要不要的。看到评论区有讨论谄媚与否的问题。我想了一下,自己揣摩着回答一下。提问者
说,这封信的政治色彩浓厚,我觉得要说完全没有政治色彩肯定是假话。但是我更愿意用 的词,时代色彩比较妥帖。1980年WG刚结束,思想还没有解放,审查还很严格,要想把这封信寄出去然后还公开,不对我党歌功颂德一番肯定是不行的。中间有几段话,(比如“四人帮倒台...”),我觉得确实有点唱赞歌的意思。不过,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想要写出一篇“优秀范文”,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首先肯定是要按照讨论来,比如记叙文,一开始描景叙事,文末升华抒发感情。我觉得文中的有些文字就像:
“啊,多么美丽的景色,我深深地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震撼,发誓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报效祖国!”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地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刘叔叔的高风亮节让我沉思,我下定决心,以刘叔叔为榜样,长大之后努力成为像刘叔叔一样的为伟大祖国奋斗终身的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都是这种假大空的句子的话,这个作文肯定很一般,要想写好,必然会有一些自己的真情实感。回到这封信。首先,林毅夫没有必要把这篇信写成动员稿,他已经在台湾臭名昭著了,当时小蒋刚刚执政,台湾社会跟大陆一样都很封闭。我不知道,林写的时候有没有打算公开,不过就算公开,我非常认真的觉得台湾当局会把这封信压下来。其次,我个人看这封信的时候觉得很受感动。看完之后,觉得有些文字还是饱含深情的。比如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父子在所築的。由於都江堰,使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你要是说个长城故宫天安门这种烂俗的也就罢了,都江堰说实话其实并没有像前两者那样成为大陆的象征性地标,莫名其妙的说这些,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我只能觉得这个人太虚伪了。还有这段, 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乍看之下,觉得确实有点假。但是我很赞同
评论中的他这句“国民党只是利用我”,确实我读起来也觉得过于主观了,如果今天谁这样说,我确确实实会认为是赤裸裸的跪舔tg,但是,但用这一句否定全篇,推论全篇通通只是一个政治审核下的产物,是否也有些以偏盖全呢?我个人没经过像他那样的理想幻灭,也没有他那样高的抱负,所以,这一句,我仅理解成他个人的理想破灭而得来的愤怒与抱怨也未尝不可,把自己讨厌的东西描黑,确也是人之常情啊所以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印证这个论断。以下节选自WIKI”林毅夫叛逃事件“词条()林毅夫叛逃事件经过:
日,林正谊成为284师连,军衔。马山位于金门主岛的东北角,距中国大陆的据点仅约2,是国军前线的最前哨,可以掌握、、、、等一线解放军的动态。马山还设有对大陆心战喊话的播音站,因此马山连连长经常要向到前线视察的长官和外宾们简报,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由此也可见蒋经国对林正谊这位台籍青年的提携眷顾之隆。日夜,从台湾探家回到约一周后,林正谊身上携带军籍证明及有关资料,从金门泅海约2公里到,投奔。林正谊的行为并不属于个案,国共内战中,国共双方即存在互相招降对方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愈演愈烈,至1990年代台湾海峡两岸气氛趋缓后鲜见。下列部分内容主要源自于台湾作家《》一文中的描述:林毅夫时,是284师851旅步5营2连连长。时任陆军284师作战科科长,是首先接获叛逃回報的高勤官;萧如波时任284师政战科长,同是参与调查这起叛逃案的成员之一;而当时284师师长是、851旅旅长是、步5营营长是;事发前三个月林毅夫刚从前一个单位,852旅担任营长的单位调任现职。方面,5月18日18时晚餐时,马山连连长林正谊缺席;至19时士兵还找不到林本人。连上开始紧张,士兵四处寻找,直到半夜仍不见人,遂向师部报告。师部全面清查后发现,不仅连长失踪,连旗和防卫作战机密资料也不见了。全师一万多人立刻全体动员展开搜寻,照明弹从凌晨打到天亮,50机枪与105榴炮不断射击海面可疑漂浮物,但打到的都是浮木。5月19日开始,金门防卫司令部举行全岛“雷霆演习”,10万官兵与5万平民,每人手臂上绑上一样的白臂章识别,手持木棍翻遍岛上每寸土地。但找了好几天都全无结果,军方研判他是带着篮球浮具从海上潜逃的,后来有关林毅夫“抱着两个篮球游过海峡”的不实传闻显然源于这一错误研判。林正谊的叛逃与机密作战资料的失踪使金门防卫司令部立刻下令将驻守金东的284师与驻守南雄的319师紧急对调换防。1979年6月,158师移防台湾,127师改驻,146师驻守金中。短短一个月,驻守大、小金门的五个师全部移防,同时“通讯密码表”和金门的作战计划都全部重新制订。金门防卫司令部调查报告称,林毅夫一开始很排斥被派为马山连长,觉得像是被利用。日,林毅夫从台湾休假返金,情绪明显不稳定,曾表示希望能回兼课教书,也对没有被排入考试感到很失意。军方事后在调查报告评论,林毅夫自视甚高,性格急功近利,才会有见异思迁之举。根据军方调查,5月16日晚间,林毅夫穿着由保管的,趁著大退潮游泳到金厦之间的角屿投敌。军方透露,角屿距离马山连2130米,那天的退潮恰好是当年最大的一次退潮,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不到二小时就能到角屿,水文因素让林毅夫叛逃成功概率大增。调查报告指出,5月14日林毅夫巡查海岸班哨时曾吓唬班兵,遇到共军,如果对方没招惹,就不需要开枪,以免死后报复;他还在5月16日上午向连上文书兵廖振柱索取表查阅,而根据潮汐表,当天下午四时满潮,晚间十时退潮。军方表示,当晚最后见到林毅夫的人是连上文书兵童进耀,他在晚间8时30分于伙房向林毅夫报告将到营部接新兵,但当他在晚间9时30分接到新兵想向连长报告时,林毅夫已不在寝室,研判林毅夫叛逃时间应该就在这一个小时之内。马山连内部搜索未果,17日零时上报师部,周仲南指派副师长刘国屿前往仍然找不到人,后来在马山连阵地前缘斜坡雷区内,一条通往海边的小路找到一双写有“连长”的球鞋,这也是军方研判林毅夫可能叛逃的证据之一关于叛逃,林毅夫后来有这样一番话:2010年,林毅夫接受《》杂志采访时表示,在时,他的想法已经经历一场剧变,只想着:我想让富强,但是绝大部分都住在;所以,如果我到大陆,可以有更大的贡献。林毅夫也首度说出泅海游往大陆的经过,他用游了近三个小时,上了岸,因认为海滩必埋有,不敢擅自走动,便用打信号,驻防部队派出一名士兵逮捕他。2012年4月,林毅夫回忆当年“叛逃”事件谈及外界称他为“现代吴三桂”,对他有两大质疑,一个是“伤害很多人”,另外则是“携带机密文件到对岸”。林毅夫表示:“当时政府以人间蒸发的方式把影响降到最低,原先的营长仕途未受影响,离开时的营长侯金生也正常退伍,旅长、师长也从中将、上将退伍”,并认为“选择日离开,是很困难的选择,因为女儿尚未出世。他说,我在2月16日离开高营长(高华柱),因为当时规定一个人离开三个月,过去的长官不负政治责任,到任不到三个月,当时的长官也不用负责;选择当天离开,两位长官因此没事。”林毅夫忆述,当时到大陆只带两种东西,一个是能证明他是中华民国军官的证件,另外则是、等救生用品,没带四颗和机密文件渡海。并略为激动的说:“有没有带机密文件,两边都可以查。此外,他服役的连上没有四颗篮球,而且怎么驮著四个篮球,重点是连上并没有那些机密文件。”单单从叛逃时间的选择就可以看出来,此人确实是有情有义的汉子。也印证了下面那封信确实是出自林的肺腑。而且,林来了大陆之后,确实跟军队完全脱离了关系,首先是想去中国人民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的,但是却被人大拒绝了,后来是北大收留了他,正因为如此,他才如此感激北大。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来,就算来了大陆,他也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成为宣传工具。。。林本身是很厌恶的,我怀疑这个也是他再三要求的。人呐就都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林毅夫绝对不知道,作为一个志愿入伍,报效祖国的大学生,怎么弄成了“感动台湾十大人物”,“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 了,所以建丰同志同林讲话 “中央都决定了,让来当我们的标兵。” 林说另请高明吧,实在也不是谦虚。 一个想当兵的大学生怎么就到了金门前线去了呢。 但是,建丰同志讲“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后来又念了两首诗,诗是啥我记不住了。可是去了之后才发现,虽然我跟团长谈笑风生,但是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啊,我们的部队啊,太腐败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还是要遵守基本法的嘛。我都快30多岁了,人生的经历是有限的嘛,所以只能弄一个大新闻咯暂时就膜到这里,大家有啥问题,欢迎讨论!--------------------------------------------------------------我是分割线--------------------------------------------------------------以下是原答案:这个问题,林毅夫自己有个回答…1980年,林毅夫写给在的表哥李建兴转交的家信中谈到了他由金门游过海峡逃离台湾到大陆的动机建興兄:  臨別之際,未及問你將來在的地址,因此上封信僅以姑且試之的心情投寄,真沒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轉眼離家已近一載,雖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兒女私情,而忘卻肩上的責任;但是思鄉之情卻是隨著日月的增長而加深。捧讀來信之際,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書抵萬金”之心情。  回國以後,原想儘速給家裏捎個消息,但顧及親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從事。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臺的知名度,更給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臺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大陸這段時間,經組織的安排,我參觀了許多地方,雖然總的來說,大陸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相當落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還很低,但基本上每個人是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的,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項突出的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應該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的混亂,使整個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實事求是地檢討建國30年來的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以便為現代化的中國之建設而努力。  自從“”倒臺以後,整個大陸正在以一個飛躍的速度向前進步,人民充滿朝氣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為一個,是值得驕傲,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基於對歷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跡,但是的雄壯,的華麗,並沒有在我心裏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父子在所築的。由於都江堰,使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的未來,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份,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  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  現在大陸對台灣這30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陸在提出和平統一台灣政策的同時,也再三保證,尊重台灣現行的狀況和現行制度,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從我所接觸中,感覺到大陸當局是充滿誠意的。當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而我覺得將來台灣統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經濟方面。因此,目前我準備再以三年的時間,對經濟理論問題再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  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上次在佳佳餐廳,我原有意將、小龍、小麟托你照顧,而如今你也已經離開台灣。雲英一個女子要撫養兩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小龍已經3歲,正是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但卻只能和他母親相依為命。小麟出生,連跟父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我母多病,我未能盡人子應有之孝道,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抱歉,但望團圓之日早日來臨。  對雲英請代我多鼓勵她。也請你轉告大哥大嫂,要他們對家庭多負點責任,將來我會十倍、百倍奉還。雲英的生日是2月16日,我母親是農曆五月份生的,我父親是農曆八月初七生,小麟應是陽曆8月5日左右生的吧?小龍則是12月12日生日,這些日子若方便,請代我向他們送些禮物,我和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在禮物上寫上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消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現在你大概忙著準備4月份的考試吧!等考完試再進一步聯繫。請代我向建成兄嫂問好。最後,我們台灣人應有一個志氣,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為中國的統一、富強而努力吧!——林毅夫,《给表兄李建兴的信--台湾人也要做中国的主人》
-一、那时代回大陆的台湾人多矣,有的下场不好,比如「」陈若曦写的「尹县长」把我们看的头皮发麻。二、进中国大陆的台湾人,除了商人之外,多一半有「李敖情结」。有人问李敖,你不是说中国近百年白话文只有三人「李敖、李敖、李敖」吗?(这句话叫韩寒给抄了去用)「为什么李敖,你在文学上的声名如此之小?」李敖恨恨答了:「谁叫我它妈的困在台湾?『因其小而小。』」(大意如此。)但「因其小而小」这五个字是确实的,当年读到时,真把我吓了一跳。我也是见了这五字,才下定决心进陌生的大陆,一个人不认识。勇闯海峡。想大,就得找个大处所。花盆,养不出参天巨木。三、「海岛」上长大的人,有时看到「大陆人」会有一种敬畏感。李登辉最祟拜的「」生平最祟拜三国演义。他说了句名言(大意),「三国里随便一个中国英雄,放到日本历史上,都找不见第二个人。」日本太小了。中国太大了。所以,想作正经事,冒死也得游到中国来。四、说个外话。台湾有不少独派人士,我说过很多次,他们不是恨「中国」,而是怕「大陆」。生活在大陆的人,不会理解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不干拘限於小岛的。丰臣秀吉如是。李敖如是。司马辽太郎如是。林毅夫,更加如是。(诸位离乡背景,独身在「北、上、广」奋斗的人,亦如是。)(大家都是林毅夫。)-
在台湾就能搅动风云,说明有鲲鹏之才。来大陆后第一件事是上大学,说明有万里志向。相比于海峡天险,金门厦门只有一线之隔,虽千万人吾往矣。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做到以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林毅夫这种人,生来伟大。
有关“林毅夫游过海峡”的一些细节:1. 林毅夫当时在台湾军队当时是属于被宣传的楷模,接受过蒋经国接见,绝对属于党国“重点培养对象”行列,如果留在台湾,想必做做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长是很有可能的,(正院长就算了,毕竟有诺贝尔得主呢)如果从政,想必至少“立委”打底吧,(据不负责任的消息,林家大哥做过立委相关)2. 林毅夫游过海峡的时候,家里已有一子,太太怀有身孕,虽然林家和太太家在台湾都不是普通人家,但在台湾戒严令还没解除的时代,这种行为可能给家里人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预估的。3. 林刚到大陆的时候,虽然进入了学校学习,但在军中亦有职务。4. 林本来想去人民大学读书,因为当时的人民大学属于第二党校,从政路径更清晰,无奈人大不受(据说是受到了人大马克思经济学泰斗的反对),而后进入了北大。5. 林从最早的公开言论中就提到过来大陆的原因:他的志向在于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而实践,则必须在足够大的舞台上,究人的一生,大陆的改革开放恐怕是唯一能面对的舞台——实际上,他的确达到了目标,他的台湾同学们,和他,已经不是一个级别上的竞争了。也许,历史大势,顺之者昌;无论林的初衷中,有多少家国情怀,有多少男儿志向,又有多少一己私利,可能都不重要,毕竟,他在那个时代下,做出了一般人不敢做出的判断,承担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风险,毅然决然,而且还能坚持几十年,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和地位。作为后来者,何必只关注于他究竟为何投向大海,或是到底抱的是不是篮球呢?利益相关:和林,陈均有交集,世界太小,就匿了吧。
记得林自己说, 促成他去大陆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听到了中美建交的消息。中美建交, 说明台湾反攻大陆是零概率的事情,也说明中国马上会走向完全的世界舞台。如果他想要在中国这个大舞台施展才能, 只能去大陆。林是一个有鸿鹄之志的人, 他关心的不是谁掌权, 而是哪里是他能施展的最大的舞台。 如果台湾有反攻大陆成为中原之主的能力,他肯定留在台湾。 他的心态,和战国那些离开故乡跑到秦国去的谋士差不多。根据评论再补充一下。林当年回大陆的风险是有的, 但也不是那么严重。首先林游过来的经历被演义化了. “台湾军方透露,角屿距离马山连2130米,那天的退潮恰好是当年最大的一次退潮,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不到2小时就能到角屿。” 当然林一定是心思细密作了充分的准备, 没有极大的把握他是不会冒然过海的。其次当年大陆和台湾处于敌对状态,两岸对投诚的人都是极度优待,这在两岸各自向对方的广播宣传中都大力传播的, 而且也有活生生的先例摆在那里。林虽然在台湾被培养, 他在大陆被培养和重用也是毫无悬念的事情,所以前途被埋没的风险,他是远小于战国时候跑到秦国的客卿的。大陆即将开放之际从台湾投诚的大陆, 就如48年入党,90年代初入股市,00年代初入楼市一样,只要有本钱,胆子够大, 是稳赚不赔的。林就是这样有眼光,有本钱,有胆量的人。
林毅夫在我心里,好比当代辛弃疾。当然,只论经历和为人,不论作品(一个搞经济的一个写词的,这个领域没法比)。我在这个回答里曾经提到过辛弃疾。辛弃疾出生之时,他的祖父在金国为官,金国已经统治中原一二十年了。他起兵反金归宋时,金国已经在中原盘踞三四十年了——三四十年,足以改朝换代,足以让人适应苟且的和平,足以让人忘记故国山川。大部分百姓,真的是这么做的。和林毅夫一样,在辛弃疾的那个年代,他也是大部分人眼中“不正常”的少数人——虽然他俩一个南渡,一个北归,心中所有的,总归都是一样的家国天下。台湾的格局太小,对于一个真正胸怀天下的人来说,根本展不开拳脚。泅水过海峡,中二吗?中二无双。奇葩吗?举世奇葩。他对得起父母妻子朋友吗?或许对得起,或许对不起——但理想现实家庭朋友都顾全的又有几人?自古以来,有理想有胸襟有抱负的人都是极品(此处为褒义词),都是极少数人,都注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燕雀(很遗憾,我只能把自己归到这一类,尽管我多么不想),没有鸿鹄之志、之力、之远见卓识不要紧,最要命的是,我们总爱以”常识“、”常理“去揣度英雄人物——是的,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先考虑顾全父母妻子才管其他的,人都是图个虚名,人都是无利不往的——所以,邱少云是假的,黄继光是编的,董存瑞是吓得腿软跑不动的,至于林毅夫,不是间谍就是脑子有病。当年辛弃疾南渡之后,也曾因自己北人的身份备受排挤打压——你生于金国长于金国,你爹娘祖宗的灵位都在金国,谁能保证你就没有一点问题呢?所幸的是,历史不是他们评定的,也不是我们这些人来评定的。分析林毅夫的已经很多了,我再说个人——马英九。我始终相信,马英九也是个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人——虽然由于自身和历史的种种原因落得声名狼藉的下场。在马英九上《康熙来了》的那期,有个小细节让我感慨不已。(全凭记忆,大体情节没错)小S:马市长你的人生就一直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吗?马英九:也不会啊。我在法务部的时候,当时刚好第一次有俄国人到台湾来,当时正要成立跟莫斯科的联系,我们副院长招待我们跟俄国人吃饭。俄国人就拿出伏特加来。我们就跟他们拼酒。我一看到俄国人就想到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失去的领土,这是涉及到民族尊严问题,非要把他们喝赢不可。我总觉得,他的国家观念,他的格局,也不是一个小小的台湾。他想做的”名垂青史“,也不仅仅是两千万人的历史。但决定他去留命运的,却是那两千万人的票。所以他经常会做出一些很别扭的政策,弄得两岸人都骂他,也算是不得志吧。——————————————————我进大学那年的开学典礼是林毅夫做的发言。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谁、干过什么事儿。听他的发言,说实话,当时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竟然有人能把“理想”、“责任”、“担当”这些本应该假大空的官话讲得如此质朴而情深意切。后来才知道,他讲的那些话,他是真的相信的。——可悲的是,我们已经不再相信。
题主说:“林的成就也许不及达芬奇、特斯拉,但他‘返回大陆’这一行为的惊人程度,比起达、特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不惊人怎么能成英雄豪杰呢!林毅夫游过来之后,1980年给在日本东京的表哥李建兴写了一封信,把他的想法解释得很清楚。从他以后的轨迹来看,美国求学,为国建言(我读过他和蔡昉、李周写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很有启发性的一部杰作),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创建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派,为年轻学子指点方向(),以至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出谋划策(),确实是按他这封信里的思想走的。我觉得,这足以证明他的真诚。最伟大的成就,必然是阳谋,而不是阴谋。普通人看英雄豪杰觉得难以理解,在英雄豪杰看来做事是顺理成章的,非如此不可。这就叫使命感。世界是由大多数人的顺流而下与少部分人的逆流而上推动的,我们对后者应该给予充分的敬意。下面是林毅夫给表哥的信:建兴兄:  临别之际,未及问你将来在东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仅以姑且试之的心情投寄,真没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转眼离家已近一载,虽说男儿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儿女私情,而忘却肩上的责任;但是思乡之情却是随着日月的增长而加深。捧读来信之际,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书抵万金”之心情。  回国以后,原想尽速给家里捎个消息,但顾及亲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从事。我的回国对台湾当局来说,当然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给了大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但为了在台亲友的安全,经我的要求,组织终于同意,只要台湾当局不对我的家属和亲友采取迫害行动,这边也就不以我的回国做文章。  在大陆这段时间,经组织的安排,我参观了许多地方,虽然总的来说,大陆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相当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还很低,但基本上每个人是可以吃得饱、穿得暖的,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项突出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中国应该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使整个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现在中国从上到下正在实事求是地检讨建国30年来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以便为现代化的中国之建设而努力。  自从“四人帮”倒台以后,整个大陆正在以一个飞跃的速度向前进步,人民充满朝气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华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是可以抬头挺胸昂立于世界之上的。基于对历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长城的雄壮,故宫的华丽,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战国时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筑的都江堰。由于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还在惠及众生。当我站在江边,听那滔滔的水声,真让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为后世子孙千万年之幸福,贡献一己之力量,实有愧此生之叹!  台湾的未来,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长期维持那种妾身未明的身份,对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来说,并非终久之计。因此何去何从,我辈应当发挥应尽的影响力。正如你来信所说,台湾不该独立,更不应该再次沦为次殖民地。那么台湾到底应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题。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  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长期的分裂,对大陆不利,对台湾不利,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损害台湾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国早日再度统一,是我辈有志青年无以旁贷的责任。  现在大陆对台湾这30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陆在提出和平统一台湾政策的同时,也再三保证,尊重台湾现行的状况和现行制度,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从我所接触中,感觉到大陆当局是充满诚意的。当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我觉得将来台湾统一以后,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经济方面。因此,目前我准备再以三年的时间,对经济理论问题再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台湾我虽也曾是被吹捧的对象,可是国民党对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养;现在这边则是真正重视我,培养我。  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单调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满意。上次在佳佳餐厅,我原有意将云英、小龙、小麟托你照顾,而如今你也已经离开台湾。云英一个女子要抚养两个孩子,其艰辛可想而知。小龙已经3岁,正是最需要父亲的时候,但却只能和他母亲相依为命。小麟出生,连跟父亲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我母多病,我未能尽人子应有之孝道,对于他们我实在有说不尽的抱歉,但望团圆之日早日来临。  对云英请代我多鼓励她。也请你转告大哥大嫂,要他们对家庭多负点责任,将来我会十倍、百倍奉还。云英的生日是2月16日,我母亲是农历五月份生的,我父亲是农历八月初七生,小麟应是阳历8月5日左右生的吧?小龙则是12月12日生日,这些日子若方便,请代我向他们送些礼物,我和云英之间有个小名叫方方,在礼物上写上这个名字,她就会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联系的亲人就是你,但是你也应该特别小心,不要给国民党当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来一身麻烦。消息最好采用口传,以免留下痕迹。现在你大概忙着准备4月份的考试吧!等考完试再进一步联系。请代我向建成兄嫂问好。最后,我们台湾人应有一个志气,不但要做台湾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国的主人,让我们为中国的统一、富强而努力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贫富悬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