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立医院改革在编人员在编人员国家是否给予拨款补助之类的?

关乎千万人“铁饭碗”!高校、公立医院或取消事业编_凤凰资讯
关乎千万人“铁饭碗”!高校、公立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原标题:关乎千万人“铁饭碗”!高校、公立医院或取消事业编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工作进展情况是做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工作。岗位设置方案的备案核准和变更工作有序开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他还说,下一步工作安排是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继续扩大聘用制度推行面,研究提出解决编外用人问题政策思路。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启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分行业制定公开招聘办法。出台促进事业单位创业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的意见,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始于2011年,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任务,主要内容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归或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确定为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确定为公益二类。公立医院、高校等公益二类单位取消事业单位编制,探索“公益”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将是下一阶段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内容。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同为财政供养的“国家单位”,随着事业单位编制不断扩大,人员逐渐增多,财政供养压力越来越大,公益服务的效率却越来越低。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精简事业单位编制,减轻财政供养压力,同时提高公益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第一阶段,基本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而在分类改革的第二阶段,取消公立医院、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编制,同样也要努力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公立医院、高校等的事业单位编制要取消,其提供公益服务的属性和功能却不能取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当有所强化优化。这就内在地要求,公共财政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作用丝毫不能削弱,政府不能借取消公立医院、高校事业编制的机会“甩包袱”。公共财政的投入保障作用表现在,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那部分公益服务,公共财政仍须全额拨付经费,而不能把这些统统推向市场;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那部分公益服务,有的需要向公众收取费用维持非营利性运作,有的可以改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公共财政予以补贴和保障,如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院、高校就会提高收费标准,由此加剧“看病贵”、“上学贵”,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公众提供的医疗、教育服务,也会因政府购买价格过低而影响质量。这些代价最终会转嫁到公众身上,公众将成为政府“甩包袱”的受害者。取消公立医院、高校的事业单位编制,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创新之举。在此过程中,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功能不能弱化、打折扣,而应当继续加大力度、优化结构,以体现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为此,要从完善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监督入手,针对公立医院和高校建立成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包括成立公立医院拨款委员会、高校拨款委员会等第三方监管机构,推动政府切实履行对公益事业的保障责任。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大约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对于这部分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具体做法将实行实名统计,之后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而对于高校的非在编人员,官方尚未统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分人员的数量十分庞大,“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能占到一半,少的也有20%—30%左右。”下一步,在高校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光明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959949
播放数:532642
播放数:483719
播放数:433187依鄙人之见:当然应该给个人。中国目前的医疗系统90%以上是公立医院,虽然从80年代起,卫生部对医院让权放利,但国有医院目前还是政府的附属物,医疗系统也还是由政府垄断,民营资本和公益组织进入还有很多障碍。因此医疗系统还是官僚垄断行业。但是国有医院中又下放了经营权和药品定价权,医院与医生的收入与经营挂钩,在这样的经济利益激励下,很多医院和医生都惟利是图。这样的医院越给钱越黑心。
10亿农民的合作医疗,政府才给10亿,去年北京一个大医院改建,一下子就拨款18亿,这笔钱给的公正吗???
把钱给个人,只要政府为患者的医疗保险买单,不管是公立、民营还是公益组织,只要是合格医院谁来提供医疗服务都是一样的。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其后果恐怕只能又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老百姓只能是望梅止渴!!!
公立医院的设备更新、改造、人员工资福利,因该由国家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有计划地拨款!
依鄙人之见:当然应该给个人。中国目前的医疗系统90%以上是公立医院,虽然从80年代起,卫生部对医院让权放利,但国有医院目前还是政府的附属物,医疗系统也还是由...
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外国合营...
武汉市有的,远城区一年600元,独生子女的加100
不能全部的退给你,有具体的标准,如果入的社会保险(城镇在职职工在劳动社会保障局入的),也只能退还给你个人账户的部分,不能全部退还的。
··所谓的公民,是相对于法人而言的。 单位是法人,公民是个人。
与并无发生劳动纠纷,应当是公民与法人的关系。但,如果只是与法定代表人个人,则是公民与公民...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可以直接转到其他行政类单位不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可以直接转到其他行政类单位不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这个要看你家人关系了。如果你爸不是李刚,建议你还是别想了。中国的社会就是如此。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人社部: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
 日,人社部召开了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大约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对于这部分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具体做法将实行实名统计,之后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众所周知,中国针对事业单位的政策,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全额拨款、差额拨款都是按照在编人员的数量,由财政全部或者部分负担,业内称之为&人头费&,编制外人员享受不到国家财政的&庇护&,那么,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后,引发业内最为关注的是,国家对高校、公立医院的差额拨款政策,未来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同时也有专家担心,如果要让高校和公立医院靠创收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那教育和医疗的费用肯定会大涨,最终会转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
本类最新资讯
考研直通车产品,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高端产品,集名师、导师、答疑、资料四位一体。专业辅导,专注考研直通车!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也可以一举成功!考研直通车产品,适合四大考研群体,专注考研。
主讲老师:陈文笠、朱伟、田静、王诚
你可能想看
研究生招生信息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成定局 人员数量庞大
【摘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
  7月25日讯 综合报道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尘埃落定,企业转制、编外人员安置问题日渐浮出水面。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众所周知,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政策,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全额拨款、差额拨款都是按照在编人员的数量,由财政全部或者部分负担,业内称之为&人头费&,编制外人员享受不到国家财政的&庇护&。
  那么,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后,引发业内最为关注的是,国家对高校、公立医院的差额拨款政策,未来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同时也有专家担心,如果要让高校和公立医院靠创收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那教育和医疗的费用肯定会大涨,最终会转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大约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对于这部分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具体做法将实行实名统计,之后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而对于高校和公立医院的非在编人员,官方尚未统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分人员的数量十分庞大,&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能占到一半,少的也有20%&30%左右。&下一步,在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齐鲁)
上海九院余东医生疑似性侵患者事件愈演愈烈!此前,据微博网友“一 ...
2017年春运首日火车票将从明日(15号)开售,目前网站购票预售期缩短为 ...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补助 财政拨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