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木产业业 “供给侧”改革到底怎么改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
& & &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在结构方面:有些农产品库存多,比如玉米;而有些品种比较缺,比如大豆。同时,在农产品质量方面,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尚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而改革的好处则在于,一是使我们的农产品能够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也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我们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扬长补短,一方面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使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得到改善。从这三方面来讲,我们都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改革?-
  我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打造新产业、新业态。
  ●调整产业结构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调减玉米。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们现在小麦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点。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甚至有些地方要开展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
  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们是大豆原产地,我们的高蛋白大豆还是有优势的,做豆腐、生豆芽,还是我们自己的大豆好。现在大豆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们进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难免的。但我们还要把国产大豆的优势发挥出来,具体讲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另外开展大豆品种攻关,还有要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包括产业链建设。
  第三件事,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关心,近年来我国的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奶制品营养和卫生指标也都符合国家的标准,有的是和世界标准接轨。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奶业曾经出现过问题,而且偶尔在局部地区还出一点负面信息,所以市场对国产牛奶缺乏信心。
  ●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把握六大点
  1.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将长期凸显,在新常态下可在三个方面着力化解:一是农村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让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体面、受益、情愿地离开土地,承包土地的农户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行之有效、富有活力的新型经营方式;二是推进三产融合,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三是进城农民市民化,让进城农民共享市民待遇和利益均等分配。
  2.为农村土地制度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加强制度建设,打好基础,注入活力。当前重点有三:一是打牢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基础,其基础性工作是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要借鉴成功的试点和已开展实践的经验,稳妥有序积极推进;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基于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与农村经济现实存有距离,如《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承包期30年不变的表述与长期不变需进一步予以界定,从维护农民权益出发急需加以修订;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现在需要体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成为生产要素,赋予物权的权能,保障经营权的权益。
  3.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传统产业要打造升级版:在种植业,粮食生产要在品种、结构、质量上提档升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具备条件的地方可稳妥开展休耕轮作试点,科学发展大棚温室种植,向蔬菜、花卉、园艺等工厂化多功能拓展。在畜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扩大规模,开拓市场,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产品大步跨入国际市场。在水产业,充分利用安徽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提升水产养殖向精养延伸,与休闲渔业、家庭景观等融合。
  4.培育新业态、新产业。一是培育新型产业,在传统农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上,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间文化、田园教育、户外运动、农家餐饮等融为一体,创新供给,丰富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创建新型业态,如石台县天方茶业公司将承包的茶园以万元1亩价格租给上海、北京等城市居民,签订租赁合同,不仅产业有稳定收入,还推动三次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深度合作。三是延伸产业链,如蚕桑产业在延伸产业链、发挥多功能上展现出老产业新业态;桐城的养蚕户承包100多亩桑园,利用废弃桑枝生产的食用菌品质高、口感好,产品畅销,其收入与养蚕收入相当;肥西县更新桑树品种,派生出的优质桑果深受市民欢迎;和县台商利用新鲜桑果加工成桑果汁,提升了附加值。如是等等,值得总结推广。
  5.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安徽农业国际合作空间大、潜力大,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开拓和深化。一是发挥合作平台的支撑作用,如安徽与津巴布韦签订开发50万公顷耕地合作经营,与以色列农业部、泰国正大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需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二是构建合作联盟抱团走出去,如安徽农垦集团牵头成立已有40多家成员的&皖企赴津巴布韦农业合作开发联盟&,降低了企业风险和成本;安徽朗坤集团牵手12家企业成立&皖以农业合作联盟&,促进安徽与以色列深入合作。三是发挥合肥农交会的窗口作用,利用农交会平台邀请跨国企业参展洽谈、交流合作,发挥会展经济的窗口效应。四是发挥国际合作重点区域特色作用,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互补优势,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务实合作,如在&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开展水稻、瓜莱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粮食精深加工等;在非洲国家重点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贸易,带动农机、农资、农用建筑等上下游产业;在欧美国家重点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品牌创建;在南美国家重点从事粮食精深加工、作物品种培育。
  6.加快美好乡村建设。一是编制好美好乡村规划,彰显区域特色、乡村特色、现代特色、节俭特色;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交通、文化、医疗、网络、教育、环保等建设纳入城乡统筹,加快补短板,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创新资源利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通过科技创新转化为沼气、有机肥,充分利用潜在资源。将美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让农民积极参与,创新业态,增加收入、丰富生活;四是坚持共享发展、精准扶贫,把贫困地区的乡村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加快建设,使当地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总而言之,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们农业的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使我们的生产和消费两端、使我们的农民和市民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好处。
  -改革有哪些风险?-
  农业的特殊性决定&去库存、降成本&过程具不可控性,不能低估改革的复杂性,要切实搞好风险应对,做好为改革付出成本的准备。
  ●粮食减产甚至滑坡风险
  粮食生产存在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政府托市收购农民粮食,事实上替农民分担了部分市场风险,这是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以调动,粮食不断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粮食&十二连增&是政策资源累积和透支生产环境基础上取得的,粮食产能并不稳固,特别是随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和农民收入主渠道变化,粮食供给弹性有所加大,需求刚性特征随总人口增长、城镇化推进等更加明显,发生产量和价格波动的基础依然存在。
  测算发现,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对种植面积的弹性系数从0.21增加到0.65,这就意味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种植行为的效应在递减,价格变动会带来更大的生产波动。如果去库存等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把握不好,就可能带来粮食产量的较大波动甚至多年下滑。
  从历史来看,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年,政府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连续几年丰收后出现卖粮难问题,价格随之走低,随着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订购,粮食种植面积减少6000万亩,产量大幅减产6.9%,之后连续4年仍未恢复到1984年的产量水平;1998年粮食生产进行第二次结构调整,农民种粮意愿下降,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多年下降。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较1998年减少15.9%,年均递减3.4%。
  ●区域性农民减收风险
  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效避免了粮食增产条件下&谷贱伤农&问题的发生,农民从粮食增产和粮价提升中得到双重实惠,家庭经营性收入得以持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引擎之一。为了解决库存高企等问题,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临储价格,对玉米主产区农民收入带来一定影响。2015年我国玉米单产785.6斤/亩,临储收购价降低0.13元/斤,农民种植玉米平均每亩收入就减少102元,初步估算使实施玉米临时收储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农民共减收251亿元。
  2016年国家开始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要求,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农民收益,但在生产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条件下,政府补贴对价格下降造成的减收的替代作用不能过高估计。特别是我国玉米生产和流通组织化程度滞后于市场化进程,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取消政府托市收购后,很可能造成&卖粮难&问题重现。
  从历史上看,在粮食丰收集中上市时,容易出现加工企业不愿收购甚至竞相压价的情况。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在持续多年较快增长后疲态已经显现,其中作为增收主引擎的工资性收入受经济减速影响,增速从&十二五&前两年超过20%下降至目前的个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庭经营性收入再出现较大幅度减少,部分区域农民收入不排除陷入增长徘徊期的可能。
  ●政策效果&漏损&风险
  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来理解并求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加入WTO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际市场,这既为我们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业市场调剂国内农产品供给,减缓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参与全球供应链建设提升农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带来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保护压力加大的挑战。在加入WTO之际,我们为争取对制造业、服务业薄弱领域和环节的保护支持,在农业方面作出过高承诺,导致目前在应对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口冲击上手段不多,国内农业宏观调控效果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只有15.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粮食、食糖、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但配额外关税最高也只有65%。从农业价格支持政策实践看,由于关税门槛过低,国外大量享有补贴的低价农产品涌入国内,打压了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侵蚀了支农惠农政策效果,这是导致农产品收益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年,我国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成本利润率由49.7%下降到11.7%,两种油料平均由54.6%下降到-0.8%,棉花由30%下降到-30.1%,糖料由11%下降到-7.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生产支持、进口管理等政策工具不能形成合力,国外低价农产品冲击和市场价格波动就可能扰乱国内改革的步伐和节奏,造成政策效果&漏损&。
& & & & 源地址:河南农业信息网
无相关信息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
最佳浏览效果:.“供给侧改革”究竟改什么?_新浪新闻
  原标题:“供给侧改革”究竟改什么?  核心提示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
  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对此进行解读。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供给侧改革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改革涉及的重点领域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企业家、创业者等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约束政府的“有形之手”,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及时淘汰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等,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是什么?10月8日至10日,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给出了部分回答。刘鹤表示,要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重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这意味着,在产业层面,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激发企业活力,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
  改革成效的决定因素
  制度因素、组织创新能力能否突破束缚,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也决定着“供给侧改革”的成效。
  事实上,在制度因素方面,能否改进供给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比如,在人口红利衰减的趋势形成后,应当制订什么样的人口政策保证充足和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供给?在中小企业天然缺乏高等级信用的情况下,应当制订什么样的金融政策让中小企业得到资金供给?在放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预期中,应当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既能让房地产行业发挥经济引领作用,又避免形成过大价格泡沫?这些问题都是老问题,但一直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调控历史表明,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必须跳出短期利弊的思维视野,从长远利益考量,让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的长远目标相匹配。让“供给侧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制度供给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前提。
  此外,组织能力的优化对供给侧改革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推进或正在部署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既涉及政府组织,也涉及政府资金主导的大型企业组织,这些都属于组织能力优化的新探索。当前,大量微型组织生存发展困难较多,优化这些组织的能力,为其提供宽裕的市场进入空间,通过减税等措施减轻其压力是当务之急。如此才能提高其生存能力,创造鼓励创新的应有环境。
  (综合)
  专家热议
  供给侧改革
  ◇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供给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侧重于企业微观机制的重构,提高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减少“僵尸”企业,让资源要素重新流动起来。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煤炭等上游产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必须及时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是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加强产权保护,营造一个企业家能够有创新、创业激情的激励机制和环境。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供给侧的改革是一个中长期定位,需求侧的调整是一个短期定位。如果没有短期定位,中长期定位也会失准。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能放松需求侧的调整。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在存量退出的进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外溢效应,引发总量性的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的萧条。这些现象一旦出现就需要全面启动需求侧管理。
  ◇高培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进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加快推进新一轮财税、金融等配套改革。经济继续低迷,决定了未来一个周期将以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为主,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要么减收,要么增支。因此不管是从发展的角度讲,还是从改革的角度讲,本轮调整都存在着大量的减税空间。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应该是一系列改革举措整体发力,包括鼓励创新创业的改革举措,推进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实施减税降费和大规模减少行政审批,积极推进新一轮财税、金融等配套改革。
放着现成的例子不研究学习,就知道空谈近景和远景目标这些务虚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任何具体怎么干的举措出来。这种会就是每月开,除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外,没有任何价值而言。
王石最后是被围猎绞杀,还是两下各自劫掠散去,或者以第三条道路实现和解,都会有隐秘埋下,也都没看客什么事。许多分析中国社会阶层的,无外乎是梭子型多一点或金字塔型少一点,翻来覆去。实际看是剧场型的,他们演你们看,只许看不许动。
按照这样的收入,在上海买房子真的是不知猴年马月!所以,现在有人给我介绍男朋友,我的首要条件就是得有房子,不管是在浦东还是浦西,不管多大,反正必须有。唉,看来我也被逼成为“势利”女了。
近年来,黑龙江是中国最萧条的省份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不考虑通胀因素,其经济产出同比下降2.2%。供给侧改革如何改
  日报记者 孙敏坚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的热门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改革?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挑战,如何推动湖南进行供给侧改革?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供给侧是什么――蛋糕太难吃没人买,就需要改革成“好吃的蛋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省人大代表、泸溪县红山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永峰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  假设我们是蛋糕店的老板,店里只提供一两种口味、样子也不好看的蛋糕。为了增加生意,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招揽尽可能多的顾客来买蛋糕,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来买这些难吃的蛋糕,卖不出去的蛋糕都积压在店里,生意越做越差。  谭永峰代表说,“卖蛋糕”的故事背后,折射出了产品生产方对“供给侧”的疏忽。这些低端供给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却得不到什么回报,紧接着投资不足,库存加大,利润更低……如此便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现在说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努力把蛋糕做得更美味、更精致,这样就不愁没有人买蛋糕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产业升级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省政协委员、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云才解释说,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扶持实体经济,增加有效供给;基本要求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什么改革――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不了,低端的产品没人要  从需求到供给,这一变化自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经济刺激进行的需求管理难以帮助我们走向预定的目标。” 谭永峰代表认为,从李克强总理关于“圆珠笔”的发问中,可以找到理由。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钢铁基本不用愁卖不出去。在经济发展和政府刺激政策下,钢铁供不应求。2014年,粗钢产量高达822.7百万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9.5%。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对钢铁的需求不足导致大量劣质粗钢的过剩;与此同时,一些高质量的钢材却需要进口,比如圆珠笔笔头上的钢珠、汽车的滚珠轴承等,因此,虽然中国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但笔尖上的钢珠仍需大量进口。面对这种境况,再从需求侧解决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  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亚斌认为,前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秘密就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说白了,就是依靠需求侧发力。但是,不断扩大的投资在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即结构性矛盾。以湖南为例,一方面钢铁、有色、水泥等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库存增幅均超过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很多产业、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不高,不能满足个性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  对此,省人大代表、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赞同。他说,时下海淘、代购都非常流行,奶粉、化妆品和马桶盖、手机等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其实国内也有这样的产品,但有些品质不好,所以消费者宁可不远去国外买。  这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它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的矛盾。刘洋说,高端的产能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国内供给解决不了;低端的产能、劣质的产品没人要,从而导致大量过剩。因此必须从供给端进行改革。  市场怎么做――百姓需要什么,市场就生产什么  如果把湖南经济发展比喻成一头前进的耕牛,那么“供给侧改革”就是“牛鼻子”。如何牵住“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省人大代表、湖南天马龙成集团董事长陈喜萌认为,应该主要靠市场来调节。  他用一个形象的故事来解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一次我在外面,突然下大雨,5分钟之内,街上出现了好多卖雨伞的,为什么?它有需求。雨一停,卖雨伞的人又都散开了。为什么?还是需求。”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明确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压缩无效供给,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以结构优化为新一轮总量增长奠定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陈喜萌代表指出,企业要积极行动,降成本、去产能、加快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产品生产商”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他说,很多人认为是生产制造业企业,其实,它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而硬件生产只是一个载体。华为就是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要注重通过联盟和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与重组,优化优质产能。比如,在农业和生产制造业中嫁接服务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产业资源,用资本的力量来优化供给,用金融的力量来升级换代落后产能,用服务的思维来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有的(,)卖难,但是优质、安全、有机农产品仍然供应不足。”谭永峰代表表示,作为农业企业,就是要在发展农业生产时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增长,一定要看需求,从供给方面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例如,过去主要通过施化肥、打农药追求产量的增长,现在要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生产更多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政府做什么――简政放权,当好“服务员”和“监管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交给市场,政府要做什么?代表委员们说,政府要做的就是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助推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当好“服务员”和“监管员”。  “制度问题是湖南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省政协委员、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峰认为,湖南有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如超级稻、超级计算机和高铁牵引电传动系统,但湖南企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政府应规范、减少、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加大普惠性减税力度,加快税制改革,进一步降低其非税收入的比重,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宽裕环境。在制度创新方面,政府要朝服务型政府转型,在打造竞争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构造科研体系方面为企业提供周到、完善的服务。  他表示,其次要在结构创新上痛下决心,对于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市场潜力、高附加值,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一定是需要出手相救的。但对于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僵尸企业”,则应该坚决予以清除。同时,要给人才松绑,给各类人才充分、自由发展其才能的空间和环境,特别是要让各类人才获得与其贡献相对应的经济收益与社会地位。  张亚斌委员总结“加减乘除”法,来破解(,)的结构短板。加法,就是培育战略性,增加高品质、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减法,就是要去除高污染、高能耗、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的产能,加快淘汰“僵尸企业”。乘法即融合,比如“四化”融合,就是用信息化来推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升级和改造,放大乘级效应。除法是要去杠杆、去泡沫,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使产品生产能耗降低。  “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享受到"供给侧改革"的红利。”省人大代表、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国武指出,政府要打破教育、医疗、等行业垄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提高市场竞争,逐步增加有效供给,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李国武代表说,“通过供给侧改革,社会办学带来供给多元化、民间资本涌入解决"看病难"、"海外抢购"将成为过去,这就是老百姓最愿意看到的改革成效。”  “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并不是说要否定扩大内需。”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张早平提出,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将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政府要坚持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创新消费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在网、绿色、信息等领域的新兴消费。
(责任编辑: 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改革 产业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