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经济年均增速和教育最好是哪里

陕西高校116所&每10万人口中有在校大学生居西部第1位
陕西:高等教育有力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日08:09&&&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8月16日省政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专场召开,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介绍了五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的提问。目前,全省现有高等学校116所(其中普通高校79所、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校18所,军事院校7所),在校人数133万人,每10万人口中有在校大学生3209人,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陕西一张亮丽的名片。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高等教育工作,确定了高等教育“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两增强”(整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和“两提高”(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的总体目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科技贡献率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保持和巩固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有力支撑了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来,我省培养大学生148.9万,其中博士研究生1.48万,硕士研究生11.8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各项核心指标(国家各类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示范中心)居全国第3―5位,12所高校进入国家“卓越人才培育培养计划”,居全国前列;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得到加强,3所高校进入国家“985工程”,8所高校进入“211工程”,有博士授权高校16所、硕士授权高校30所,国家重点学科126个,“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博士授权单位、硕士授权单位、优秀博士论文等数量分居全国2―5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分居全国3―4位。近5年来78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011年高校年度科研经费首次突破70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省高校有“两院”院士38位、比2007年增加了8位,“三五人才”312位、比2007年增加了38位,2009年开始实施“三秦学者”计划、已聘25位。
在建设高教强省的具体工作中,省委、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使高校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07年解决了省属高校5600名教师的工资台账问题;2008年为24所高校办理了20063亩新校区用地手续;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省属高校教职工绩效工资补助;2010年出台了实施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意见;2011年统筹资金化解高校债务51.6亿元,占总额的45%。省属高校教育经费总支出168.83亿元,同比增长57%;2012年将化解高校债务的70%,并大幅度提高生均拨款标准,从2007年的3271元提高到本科12000元、高职9000元,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生均经费低水平运转的局面。
为引导高等学校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一流,省政府出台了加强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意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定位和优势,对不同的高校采取不同的措施,重点支持各层次高水平大学发展。“十二五”期间,支持“985、211工程”7所高校13.5亿元,确保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支持7所省属教学研究型大学10.5亿元、4所地方特色大学2.24亿元,提升省属高校综合实力;支持6所国家级和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012年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3项。
我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办学模式上,大力推动省部、省企、省市共建,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目前已建设省属高校重点学科152个,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32个,撤销了8所高校30个就业率低、教学水平不高的专业,新增国家新兴战略性专业5个,学科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在人才培养上,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31名、视频公开课19门、教学团队56个,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55个、精品课程166门,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设立教改研究项目320项,引导高校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7所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举办两届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博览会,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12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启动“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发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34种类型的1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目前已设类别的89%,4所高校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上,围绕服务西部大开发,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一体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方面,组织高校开展专题研究,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地方政府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项目对接,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立6个研究院,搭建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平台,实施产业化项目90项,带动投资76亿元,孵化企业31家,实现产值16亿元。
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多项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是陕西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出台了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按照是否营利分类登记,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学校运转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发展能力,将8所民办高校纳入“本科教学工程”,开展民办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对招生简章和广告进行审核备案,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
陕西省把提高高考录取率作为工作重点,2011年我省高考录取率达到67%,较上年度提高了6.8个百分点。今年录取率预计达到全国平均录取率。我省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每年组织高校举办规模较大的招聘会50余场,校园小型招聘活动8000余场,网上招聘活动10余场,为毕业生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信息50余万条,使约50%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招聘会实现了就业。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并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记者 吕 扬 实习生 舒 典 姚 飞)
(责任编辑:李源(实习)、程宏毅)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
中央人民政府
陕西省政府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网站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教育出版信息网
中国语言文字网
中国信息技术远程培训
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中国职业成人教育网
中国留学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基础教育网
国家留学网
各省教育门户网站
河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
青海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陕西教育网站
陕西省学生体育网
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网站
陕西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网站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陕西教育网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陕西职成教育网
陕西语言文字网
陕西留学网
陕西校外教育网
市级教育局网站
西安市教育局
宝鸡市教育局
咸阳市教育局
铜川市教育局
渭南市教育局
延安市教育局
榆林市教育局
汉中市教育局
安康市教育局
商洛市教育局
县级教育局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陕西省教育厅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邮编:710061
值班电话:029-
门户网站编辑室电话:029- 邮箱:mhwz@
本网站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 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日常维护当前位置: > 陕西省人民政府
题材分类: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来源网站发布日期:
所属地区:
文&&&&号:
关 键 词:
公文发布日期: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教育事业重点专项规划
    序言  充分发挥我省教育资源优势,加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关系着我省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实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九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九五期间,我省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两基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全省有81个县实现了普九目标,人口覆盖率达81.64%,基本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年;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6%,在校生达8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1.5%,在校生达48万人;职业教育取得突破进展,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再就业培训、文化技术业余学习等成人教育蓬勃发展。五年来,共培养研究生1.5万人,本专科毕业生4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63万人。  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央部委院校划转及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学校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先后有22所普通高校合并成9所,43所成人高校调减成29所,接收中央部委属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划转省主管的达22所。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大、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社会力量办学实现新的跨越,经国务院授权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安翻译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民办高校。另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条例,使我省的教育逐渐纳入了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的轨道。教育的育人观念和培养模式正在由应试教育开始向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正在成为新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实效。教育经费年年有所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校舍危房得到全面改造。普通高校校舍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比九五分别增加了45%和85%。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78%和58%。虽然我省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能较好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行政指令性管理在教育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广大群众对扩大受教育机会的强烈愿望,与实际教育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教育供给滞后于教育需求;教育投入不足,投入渠道过窄,难以有力支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基础教育薄弱,高、中等教育的科类、专业设置与实际社会需求对接不够;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追求学历文凭的应试教育倾向尚未根本改变。克服与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教育新的发展目标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赋予了我省教育事业新的内涵和新的历史发展使命。教育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思路、步伐,迈向新的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省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实施科教兴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动力,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导向,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使教育更好地适应、促进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体系完备,有较高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我省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强省。  十五期间我省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跃上全社会普及的新台阶。到2005年全省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省小学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巩固扫盲成果,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内。  -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升入高中阶段就学。高中阶段在校生在2000年的90万人基础上力争达到150万人左右;积极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发展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城镇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高中阶段就学的目标。  -高等教育跨入初级大众化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05年,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达到70万人左右,其中高等学校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含专科)的在校生达到50万人左右,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使陕西成为面向西北、辐射全国,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中西部教育基地。  -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到2005年,全省高校全部建成校园网;高中阶段学校基本普及计算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基本覆盖全部初中阶段教育和部分小学;全省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中小学能够收看教育电视节目;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每所中小学都要设立计算机室。  三、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将义务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确保普九目标的实现。未实现普九目标的26个贫困山区县,要结合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等措施,推进普九进程,扩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确保普九目标的如期实现。已完成两基任务的县,要把重点放在巩固和提高上。通过依法治教、加大投入、调整布局和扩大规模等多种途径,突出解决好学生辍学、薄弱学校建设等问题,努力创建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要求的示范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使全体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更大提高。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尤其是残疾和弱智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  (二)积极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  1、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度出发,结合普通高校扩大招生对优质生源的要求,以及广大群众要求子女求学的愿望,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建设,调整学校布局,扩大办学规模。认真实施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在充分发挥和挖掘普通高中现有潜力的同时,加紧危旧房改造,采取增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适当提高收费标准等措施,加快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得到充实和提高。  2、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促进与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的战略角度,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格局,采取有力措施对现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进行调整合并,通过资源重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集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制。要调整中等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实行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过渡。通过合并、联办、升格等方式,使全省所有的中等师范学校进入大专层次。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优化科类和专业结构,扩大工科和应用专业的培养能力,调减需求明显不足的科类和专业招生数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岗位职业技术的能力。面向社会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对转岗、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为全面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和劳动预备役制度服务。  (三)加快普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壮大人才队伍。  1、进一步增加高层次专门人才资本存量。  (1)扩大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普通高校建设,构筑10余所学科综合的教学科研型大学,创建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完善20所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加快培养规模和速度,增加高层次专门人才资本拥有量,为西部大开发陕西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知识技术支持。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平均招生总量增长保持在10%以上。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置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通过培养、培训、建立优化机制、改善工作条件等措施,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课程体系。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和科研设施装备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培养结构的力度。正确处理普及和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增强整体高等教育发展能力的同时,重点加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六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学校二期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力争使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占领科技前沿的制高点,使其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解决我省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能力的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增强我省的科技竞争实力;优化科类和专业结构,结合西部大开发,社会需求的实际变化,调减需求量明显不足的长线科类专业招生数量,加强培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生物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医药、自动化等科类专业的人才,加快培养加入WTO急需的法律、金融、贸易、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2、加快普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普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和挖掘各学校现有潜力,对部分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国外贷款和赠款资金,开发教育设施建设;争取银行信贷资金,采取学校贷款、政府付息的方式,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鼓励社会集团、企业、开发商等参与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充实办学条件,以适应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的要求。  3、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根据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经济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突出职业技术特点,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学院,使高职教育尽快覆盖全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部分普通高校设立高职二级学院;以现有普通高校为依托,面向有关地市的师专,同当地相邻的成人高校或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合并,改制为高职学院,实行省、市(地)共建;以现有部分成人高校和部分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为主体改制、改建为高职学院;将现有普通专科学校转变为高职学院;民办高校以实施高职教育为主体着重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需要的高职招生、就业制度和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对高职学院实施重点建设和改造,加强教学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培训,为我省培养一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四)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改革管理体制,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2、继续深化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办学体制要走出过于依靠政府投入、过于单一国有政办的圈子,实行社会化和多元化投入,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在继续办好国有政办的同时,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整体改制,注入社会资金,实行国有民办;可以由社会各方面筹资,以股份形式合作办学,实行公有民办;社会个人出资,实行民有民办;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力量共办二级学院,实行公有民办,普通高校以其声誉、师资和管理力量投入,社会力量出资建设教学、生活设施和购置仪器设备。  (五)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十五期间,要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水平,使教育跟上时代发展进程;积极建设和完善高校校园网工程,在校园内实行网络化教学管理,实现电子化图书馆,学生在网络条件下自主选修各种课程,加强重点学科资源建设和多媒体硬件建设,发挥各个学校办学优势;努力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重点扶持公共课多媒体硬件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教育资源无偿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有信息资源,形成社会化、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学习机会。  四、推进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建设工程  实施十五教育发展规划,是落实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省上实施以下重大建设工程:  (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进一步改善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农村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建设和改造教学用房,添置补充教学仪器设备,为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办学质量奠定物质基础。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省地、县各级政府安排配套资金。  (二)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重组,每县重点建设一所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建设,扩大培养能力,提高培训质量,面向农村培养和培训实用技术人才。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省县安排配套投资。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  集中力量对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较好的高职学院实施重点建设和改造,加强教学和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使之形成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争取国家职教专项资金,学校安排配套投资。  (四)教育信息化工程。  建设完善高校校园网工程,在校园内实现网络化教学管理,电子化图书馆。建设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工程。争取国家建设资金,学校安排配套投资。  (五)教育211工程二期建设工程。  在九五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加快重点学科建设进程,使之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西北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由省上筹措专项资金,学校配套,其余五所学校由国家筹措专项资金,学校配套。六所学校二期工程按省上重点建设项目实施。  五、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实现十五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是:  (一)采取超常规举措突破教育投入瓶颈。  1、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2、继续采取专项教育拨款方式,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推动和引导涉及全局性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3、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调动起社会个人投入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在落实各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同时,合理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增加教育的社会投入资源。  4、制定有关法规和优惠政策,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按产业方式经营,较大步伐地引进社会资金,以加快扩展教育培养能力。  (二)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1、毕业生就业改革要转向市场选择轨道。毕业生就业制度必须向接受劳动力市场选择的方向转变,理顺毕业生就业机制,选择市场体制下的就业方式,彻底打破行政的包揽和干预,完全走入劳动力市场,充分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政府要规范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采用现代技术,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准确和有效的需求信息、就业政策、择业指导、心理咨询;采取减免教育贷款、经费补贴等经济杠杆,引导毕业生走向艰苦行业、艰苦地区以及基层单位、国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2、通过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与效率。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计划管理方式,要改变从发展规模、速度、计划以及招生政策和方式等仍以从上到下方式制定、学校被动按设计的框子运行的计划经济模式;改变政府部门仍通过多种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学校人、财、物和日常运转的局面,真正赋予学校作为办学实体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自主权,确立和落实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学校拥有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人员安排、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经费安排等办学自主权,进入市场竞争发展,在提供反映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中,获取声誉、地位和资源奖励,激发起应有的活力与效率。  (三)营造有利推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1、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要修改和完善现有教育法规、条例,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依法行政,依法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推进教育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社会环境。  2、建立教育社会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督。加快探索建立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制度,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措施与办法,改变主要由教育部门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情况。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积极建立和发展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社会中介组织。公正、公平的评价意见要作为衡量工作、制定政策、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监督。  3、大力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在调整分配政策和努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的同时,允许学校在国家确定基本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的工资分配标准,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特聘教师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建立起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强化用人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合同制。实施现代人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任用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建立激励、竞争、淘汰机制。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体系。积极编写和推广采用区域经济和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地区性教材。高等院校教材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脱离时代的现状。  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允许报考双学位或双学历教育。实行公开公正的选拔制度,推行高考全过程网络录取和文凭电子注册制度。在部分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或部分院校联考试点。  3、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4、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发挥综合性院校的培养优势,拓宽师资培养渠道,提高师资后备力量的质量。五、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实现十五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是:  (一)采取超常规举措突破教育投入瓶颈。  1、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2、继续采取专项教育拨款方式,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推动和引导涉及全局性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3、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调动起社会个人投入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在落实各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同时,合理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增加教育的社会投入资源。  4、制定有关法规和优惠政策,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按产业方式经营,较大步伐地引进社会资金,以加快扩展教育培养能力。  (二)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1、毕业生就业改革要转向市场选择轨道。毕业生就业制度必须向接受劳动力市场选择的方向转变,理顺毕业生就业机制,选择市场体制下的就业方式,彻底打破行政的包揽和干预,完全走入劳动力市场,充分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政府要规范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采用现代技术,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准确和有效的需求信息、就业政策、择业指导、心理咨询;采取减免教育贷款、经费补贴等经济杠杆,引导毕业生走向艰苦行业、艰苦地区以及基层单位、国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2、通过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与效率。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计划管理方式,要改变从发展规模、速度、计划以及招生政策和方式等仍以从上到下方式制定、学校被动按设计的框子运行的计划经济模式;改变政府部门仍通过多种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学校人、财、物和日常运转的局面,真正赋予学校作为办学实体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自主权,确立和落实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学校拥有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人员安排、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经费安排等办学自主权,进入市场竞争发展,在提供反映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中,获取声誉、地位和资源奖励,激发起应有的活力与效率。  (三)营造有利推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1、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要修改和完善现有教育法规、条例,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依法行政,依法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推进教育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社会环境。  2、建立教育社会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督。加快探索建立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制度,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措施与办法,改变主要由教育部门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情况。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积极建立和发展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社会中介组织。公正、公平的评价意见要作为衡量工作、制定政策、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监督。  3、大力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在调整分配政策和努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的同时,允许学校在国家确定基本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的工资分配标准,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特聘教师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建立起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强化用人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合同制。实施现代人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任用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建立激励、竞争、淘汰机制。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体系。积极编写和推广采用区域经济和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地区性教材。高等院校教材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脱离时代的现状。  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允许报考双学位或双学历教育。实行公开公正的选拔制度,推行高考全过程网络录取和文凭电子注册制度。在部分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或部分院校联考试点。  3、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4、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发挥综合性院校的培养优势,拓宽师资培养渠道,提高师资后备力量的质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中级经济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