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销义工反馈表

反传销志愿者:帮助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家
--山西黄河新闻网
||||||||||
||||||||||
&&您所在的位置:&&&&&
反传销志愿者:帮助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家
编辑:刘芳&&&&&&责任编辑:刘芳
&&&&&&来源:
“小伙子刚才已经坐火车离开太原了,他朋友帮他买了11点半的火车票,没法改签。”近日,网友“希望”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一个广州小伙子在太原陷入传销窝点,希望能得到帮助。记者正联系相关部门时,他又打来电话说事情已经解决。“希望”是一名反传销志愿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通过QQ给被骗到传销窝点的人进行答疑,劝说他们脱离传销组织。从5月份加入反传销队伍到现在,“希望”已经帮助了十几名被骗入传销组织的年轻人。
反传销志愿者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是如何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他们为何走上反传销道路?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希望”:曾两次被骗入传销组织现帮大家认清传销真面目
“我今天又帮助了一个长治的小伙子。”12月18日,记者的手机微信响了。发微信的是“希望”。“希望”是一名29岁的小伙子,从11月初到现在,他已经劝解了6名被带入传销窝点的人,有广州的,有西安的,有长治的,还有大同的、古交的、石家庄的。
“广州的是位26岁的小伙子,是被网友骗到传销窝点的。”“希望”说,小伙子是被以旅游的名义骗过来的,来了之后就被带到一个睡地铺、吃白水煮土豆、听不同人讲发财课的地方,还交了2980元。小伙子觉得情况不对,但又不敢确定自己是否陷入传销窝点了,还好传销窝点现在还没没收手机,就用手机上了QQ,加了反传销群咨询,“我主要就是帮大家认清什么是传销,让他们明白,传销是不能发财致富的。”
“希望”说,他帮助的大同人是个22岁的女孩,被一个大同本地男网友骗到了广西;西安的也是个22岁的女孩,女孩是被男朋友拉过去的,更让人揪心的是,女孩的男朋友已经是第二次被骗入传销窝点了;而刚刚帮助的长治小伙子同样也是22岁,是被两个中专同学骗到了广西。
是不是被“传销”的都是年轻人?“不是,年龄大的也不少。这几个人里有个50多岁的师傅,被一个年轻时就认识的人给骗了。”“希望”说,年龄大的人因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给别人讲课时,更有说服力。
“希望”对传销人员的帮助,主要是在QQ上解答疑问,帮人们甄别传销组织所讲事情的真假等等,如果求助者被骗来太原,“希望”会抽时间与其见面,帮他们脱离传销组织。“咱热情一些,他们也不会对太原太失望。”
为什么会从事反传销?“希望”说,他曾两次被骗入传销组织,尤其是第二次被骗,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传销的危害,再加之经常会有朋友咨询他关于传销的问题,今年5月份,他正式加入反传销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
第一次被骗是2007年,当时他刚上大二,假期时被上中专时的女同学以去电脑公司打工为由,骗到了河北保定的一个传销窝点。去了那儿,“希望”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电脑公司,而且,自己的人身自由、通讯自由都被限制了。待了五六天后,他交了2980元后以要赶回学校上学为由,回到了太原。
第二次被骗是2014年底,骗他的是前女友小丽(化名)。2013年,在铁路部门上班、工作稳定的“希望”,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太原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丽。“我俩认识后,可能觉得我并不是她的菜,和我的联系并不很密切,去年12月,小丽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在广西找到特别好的工作,让我跟她一起去广西发展。”还好,“希望”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热情冲昏头脑,而是请了几天假。到广西后,“希望”很快发现自己是被骗去传销了,而小丽是在两个月前被家人拉过去的。“小丽在太原的工作挺稳定的,一个月能挣3300元,对于女孩子来说,也不算少了。但是,小丽被家人叫到广西后,待了一个礼拜就被洗脑了,回太原花3天时间办完辞职手续,立马又去了广西。现在,他们一家人都在广西做传销。”
意识到是被骗去传销后,“希望”交了1万元的入门费,以放松小丽的警惕,随后又以假期结束为由,返回太原。“刚回来时,我并没有打算反传销,但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先后有十几个朋友咨询我关于传销的问题。再加上之前的经历,我觉得如果能帮助一个被拉去传销的,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于是在5月份加入了反传销队伍。”
如今,“希望”工作之余,时间都用于反传销事业。让他遗憾的是,虽然太原的反传销志愿者说起来有100多人,但实际做事的只有不到10个人。
梁星:在传销组织做到B级意识到害人害己赶紧脱离
梁星是个24岁的小伙子,去年8月份加入反传销,而在此之前,他在传销组织里已经做到了B级,有了自己的小团队,“我做的是那种吃大锅饭、睡地铺的传销,开始时叫了自己的一个同学和一个好朋友,他们又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发展了其他同学、朋友,做了大半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个小团队。但是,不做到高一些的级别,你是不知道内幕的。当我做到B级以后,我发现自己就是个垫背的,钱赚不到,有了问题,上面的人还会推给我。”意识到传销可能害人害己后,梁星就开始查询资料,想办法了解更多内幕,最终在去年8月份解散了自己的团队,“很多人陷得比较深,有卖房去做传销的,还把亲戚朋友都带过去,他们有家都不敢回了。”梁星庆幸自己是醒悟比较早的。
梁星离开传销窝点时,是带着骗他去传销的女友一起出来的,但女友出来没几天又自己跑回去了。这时,梁星认识了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创始人之一的利剑。因为痛恨传销,又想帮女友彻底摆脱传销,梁星就加入了反传销志愿者联盟,“又过了两个月,才把女友又带出来。这次她是彻底醒悟了。”
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的总部在江西抚州,下设救助部、网络部等多个部门。梁星隶属于救助部,专职从事一线解救工作。他告诉记者,像他一样的专职解救人员有20多个,多数都是在传销里做到一定级别的,还有做到A级老总级别的。
虽然总部是在抚州,但专业解救人员很少待在那里,他们经常是上午刚回来,晚上因为接到求助又跑到外地去了,“我们20多个人见面的机会都很少。”
说起工作,梁星笑称自己不是在劝解,就是在前往解救的途中,“全国各地跑,有时候是家属把人叫回家后,让我们去劝说,有时候是直接到传销窝点进行解救。另外,我们还会协助工商部门,对传销进行打击。”梁星大概计算了一下,自己一个月平均能帮到10人左右。
就在12月初,梁星还来了一次太原,目的是劝解被传销洗脑的一家人。“向我们求助的是那家人的一个亲戚,那家人除了父亲没有被洗脑外,其他人都深信传销能让他们发家致富。”梁星告诉记者,那家人里,在传销窝点的是三个女儿,母亲虽然没加入传销,但非常支持女儿,“经过我们的劝解,三姐妹中的老大和老三已经认清了传销的真面目,但老二还在传销窝点。过几天,我们还要去广西解救老二。”
○延伸采访
走在反传销的路上他们也有困惑与无奈
“虽然做的是帮助他人的事情,但我们的身份经常得不到认可。”梁星说,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是个民间团体,虽然是非营利性半公益机构,虽然他做反传销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不想更多的人陷入传销魔窟,但经常有人对他的身份表示怀疑,问他“你为什么要帮我们”?再加上有一些反传销的人会向求助者收取赞助费,这让他们的解救更多地受到质疑。其实,记者在网上搜索反传销时,也看到很多人提到了费用问题,认为反传销打着公益的旗号,做的却是营利的事情,还有人直接说反传销者是骗子。
虽然困惑,但梁星说还是要坚持做,因为很多人虽然知道传销的危害,但传销究竟是怎么骗人害人的,却并不清楚。他们就是要告诉人们其中黑幕,让更多的传销人员醒悟。
像“希望”一样的反传销志愿者也有困惑。他告诉记者,在太原,说是有100多反传销志愿者,但真正做事的不到10个人。他觉得这样一个能帮助人的事情,应该有更多人来做。
12月19日,记者在采访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创始人之一利剑时,他表示,以前,志愿者确实挺多的,“一开始,这些志愿者因为自己被骗或者亲朋好友被骗,就会比较积极,但事情处理完以后,热情就没有那么高了。”
作为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利剑已经做了近十年的反传销。对于反传销的公益之路,他有自己的想法。
据介绍,志愿者联盟成立于2006年,一开始是纯公益的,不管是去哪里解救,都是全免费的。但纯公益之路确实不好走,因为解救是需要成本的,志愿者自己的存款以及家庭的支援都无法长久支撑下去,所以,从2010年开始,包括志愿者联盟在内的反传销机构,在进行异地解救时,包括吃住行在内的差旅费用都由求助者承担,另外,解救成功之后,求助者多多少少还会有一些赞助。“其实,哪怕家属只是承担差旅费用,我觉得还是没有做到我们想要的公益。”他认为,如何探索一条合理的反传销道路,一直是反传销界存在的问题。国内的反传销团体,有的走商业化,有的靠类似收费的“强制捐助”支撑,他们这些年也被迫使用半公益性的方式发展,这些方法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资金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势必造成很多求助者无法享受到反传销组织的帮助。
为了实现想要的公益,利剑说,他们在2013年成立了聚优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专门去给一些正规直销企业做一些法律咨询,跟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合作打击传销等。公司有了收入以后,就可以反哺反传销这边。今年10月份,他们已经成立了聚优公益基金会,因为规模还不大,现在只能是有选择的、对家庭特别困难的群体进行全免费解救。
在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的未来五年规划里,记者看到,他们打算在100所高校进行反传销公益讲座、在100个县区市铺设反传销公益广告、公益解救100名传销受害者家庭等等。利剑说,他们还是希望能尽可能公益,帮助更多人远离传销。
本报记者 滑艳兵
&&相关链接
&&&&新闻热线:&&&&&&&&监督电话:&&&&传真:7&&&&广告服务:&&&&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7成都商报多媒体报刊
第15版:社会
&&&&&&&&&&
舌战9个多小时 反传销志愿者劝服迷途大叔
这名民间反传销志愿者假扮业内人士,经两轮劝说,大叔松口:不去了
&&4月15日下午4:10分~晚上10:40分&&怀疑父亲误入传销组织,儿子很着急,迫不得已请来天津的民间反传销志愿者蒋德胜,让其冒充自己女友的叔叔,来家中做客对父亲进行规劝。为此,他声称自己要结婚了,才把父亲从广西北海“骗”了回来。&&这位父亲会迷途知返吗?4月15日、16日,成都商报记者以反传销志愿者朋友的身份,见证了蒋德胜的规劝行动。&&取得信任&&尽力迎合 试探心理&&4月15日下午4时10分,李伟(化名)接到儿子电话后匆匆赶回家。儿子小李告诉他,女友的叔叔蒋德胜出差经过成都,正在家中做客。为此,他放下了在广西北海的“事业”,匆匆赶回成都为儿子筹备婚礼。&&见到未来儿媳妇的家人,李伟非常热情。“听说您在广西北海投资?我以前也在那里搞过几年,现在没做了!”蒋德胜首先打破沉默。李伟也顿时来了精神,兴高采烈地讲起他在北海的“事业”,仿佛遇到了知己。&&此前李伟在成都做小生意,2个月前在北海投资的7万元,是他“发家致富”的关键一步。据说,两三年时间,这7万元就能变成1040万元,提起这事李伟就非常兴奋。&&蒋德胜以行家身份向李伟传授经验。比如,入行后的前2个月是“黄金期”,应抓紧发展下线;对前往北海考察的亲朋好友,一定要设法把人留上七八天,即使是撒谎也不要紧……&&“咋没想过把儿子拉进去呢?”“他不去!”蒋德胜试探性地提问,却正中李伟的下怀。李伟知道蒋德胜是这方面的行家,遂请蒋做做儿子的工作,蒋德胜只是笑笑,没有表态。&&开始发力&&点出猫腻 对方动摇&&“本来是很好的挣钱机会,儿子就是不听。有一个80岁的老太太,年龄太大按规定已不能加入组织了,她就装病把儿子、孙子喊过去,最后都加入进去了,老太太高兴惨了……”李伟讲道。&&“但是,看来,你对模式还没有完全搞懂!”蒋德胜打断李伟的话,找来一个笔记本,在纸上画起了组织体系的结构图。&&李伟投资的是虚拟份额的资本运作。据他说,投资者45%的资金用作当地公路、机场的建设,剩余部分则作为红利返给其他人。&&然而,当蒋德胜告诉他,45%的资金并未真正用于国家建设,而是进了组织中高层的腰包时,李伟愣住了,将信将疑。“组织中有见不得光的东西,每个环节都是保密的!”听蒋德胜讲到其中的猫腻,李伟拿出计算机,仔细地计算着。&&“账面上,看起来老总(组织中的高层)根本赚不了钱。实际上,他赚了钱,但不会告诉你!”“当了老总,才会知道整个猫腻,但他谁也不会说,一旦秘密泄出去就没有人来了,没人来谁也挣不到钱!”……蒋德胜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令李伟陷入沉默。若蒋德胜所言非虚,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李伟想要离开也将身不由己,同时还可能触犯法律。&&双方激辩&&观看视频 对方抵触&&谈了差不多3个小时,蒋德胜提出看一段央视之前曝光广西传销组织的新闻。&&恰巧,李伟也看过这段视频。央视记者卧底传销组织后,拨打110,但公安机关迟迟没有出警。“我就说这不是传销嘛,警察不会管!”李伟说,新闻中的传销与自己做的资本运作有所不同。比如,传销不能看见上线的上线,而他则可以看见组织高层。&&到了晚上9时,见李伟有抵触情绪,蒋德胜掏出手机给北海的朋友打电话,试图以此说服他,但收效甚微。“不说了,不说了,我们找地方吃饭……”最后,李伟不太耐烦地说道。&&迂回战术&&一起喝酒 气氛暂缓&&晚上10时,李伟给蒋德胜倒上一杯白酒,话题再次回到“资本运作”。这次,李伟开始主动请教如何转让手中的投资了。当晚10时40分,李伟的儿子小李把蒋德胜领出了门。“谢谢你,蒋老师!”小李连声道谢。此时,李伟都还蒙在鼓里,他并不知道蒋德胜是反传销志愿者。&&大约两个月前,李伟随朋友到广西北海考察投资项目,后来又以“来耍”的名义让妻子去北海。仅仅两三天时间,妻子就发觉李伟正在做的应该是传销,嚷着要和李伟一起回成都,但李伟不肯走。最后,是小李在成都给妈妈买了票,她才得以回家。于是,小李以自己即将结婚为名,把爸爸骗回了成都。与此同时,小李通过网络联系到蒋德胜,请他到成都帮忙劝一劝父亲。&&进行攻坚&&对方答应“不去了”&&4月15日,长达6个半小时的第一轮较量结束后,16日下午3时,蒋德胜前往李家辞行,并再次与李伟进行深入交流。“我搞的不是传销!”李伟再度表明自己的立场。李伟称,在他入行的这两个月时间,看见了很多以此赚到大钱的人。&&“老哥(指李伟),你一看就是实诚人!”听蒋德胜这样说,李伟也挺自信,随即点头称是。这时,蒋德胜话锋一转,反问李是否曾撒谎。霎时,李伟面露难色,他表示曾打着考察实体项目的旗号邀约亲朋好友赴北海……&&在蒋德胜反复劝导之后,李伟的态度有所缓和,甚至表示“不去就不去”,只是仍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参与传销。此时,蒋德胜决定见好就收。&&离开李家,蒋德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根据他的经验,李伟虽然不肯认错,但不会再去参与了,“不承认很可能是碍于面子。”&&17日中午,蒋德胜离开成都踏上开往西安的火车,继续为反传销转战。此次成都之行,他的往返路费、在蓉食宿都是由小李承担。临走时,小李还给他封了一个1000多元的红包,蒋德胜几番推让之后,他收下其中900元。&&小李表示,父亲的情绪已渐渐稳定,没有再提要去北海的事。对于蒋德胜的表现,小李表示认可,“我说的(父亲)不得听,蒋老师懂得多,还是有效果。”&&他们,&&未注册 缺赞助 力量弱&&民间反传销志愿者&&在尴尬中坚持上路&&据蒋德胜所知,民间反传组织还没有正式的国家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因此反传志愿者身份不明,如何取得更多的认可、信任、尊重?以及拥有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其二,资金问题。民间反传作为公益性工作,不可能进行商业化操作,没有大量赞助资金,反传组织也不可能发展壮大。&&其三,人员问题。目前民间反传专业志愿者不多,由于上述原因,还多有离开流失,因而面对庞大的传销体系和传销人员,民间反传力量弱小得多。&&成都商报记者查询网络发现,网上也有反映,称少部分民间反传志愿者操作中有问题,比如主动向求助者索要红包、或者提出帮助传销受害者追讨费用并提成、或者开设账号收取公益赞助但账目不够公开透明等等。对此,蒋德胜表示,这方面情况他也有所听闻,但不愿对此多谈和发表评论。&&蒋德胜说,他对自己严加约束,绝不主动索取“红包”,或者让受助者提供额外费用。在他发起建立的“中国反传销爱心互助网”,网站公告也公开表明:本网站不设账号,不接受捐款,虽无经费来源但仍坚持公益运营。&&虽然面临各种尴尬难题,但蒋德胜对于民间反传的前景仍然满怀期望。他希望通过“中国反传销爱心互助网”这个平台,能够招募更多的志愿加入,网站方面进行考察培训后,他们就可以更及时便捷地就近帮助深陷传销的受害者及家庭,减轻求助方的经济支付和精神负担。他希望网站的志愿者能够进入高校、社区,更贴近实际地宣传预防传销的危害。他还希望志愿者们能够更多地配合各地工商、公安部门,解救、帮助更多传销受害者,并给相关部门取证提供帮助。&&在该网站新闻栏目中,目前第一条就是“反传销爱心互助网志愿者协助霸州执法部门打击传销纪实”。蒋德胜称,这是他们今年3月份受河北霸州相关部门邀请,介入和协助进行解救、心理辅导等工作。&&另外蒋德胜还有一个心愿,就是以“中国反传销爱心互助网”为平台,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登记成为一个正式的民间反传销社团组织。这样的话,就可以开设公益账号,在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下,接受公益资金,进一步发展壮大民间反传销力量。他目前正在天津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否能够成功,他也没有太多把握。&&他,&&跑遍全国反传销&&手机里存满求助电话&&今年45岁的蒋德胜,是目前活跃在民间反传销界的专业志愿人士之一。他为何走上民间反传销之路?这一路上又遭遇了什么样的酸甜苦辣?他和他的同行们如何开展反传销工作?4月16日下午,蒋德胜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朋友赔光钱财&&让他认识传销危害&&蒋德胜出生于山东德州,高中毕业后去了天津市工作,随后又去东北工作10年,同时自己开了一家小型加工厂。在东北,蒋德胜结识的一位朋友,曾经拉他去“挣大钱”,蒋德胜没有去。两年多后,这位朋友两手空空地回来,沮丧失意,性格变得内向,不善交流言谈。这是蒋德胜第一次认识到传销的负面影响力。&&据他称,这位朋友脱离传销后醒悟过来,一些传销受害者及其亲友,就来向这位朋友求助,于是他也跟着去帮忙。“主要就是帮忙报警、联系警方;帮助传销受害者脱离传销组织、以及护送回家等。”&&首次劝导成功&&决心以反传销为业&&2004年,蒋德胜回到天津。2006年底,民间反传销人士正在北京展开活动,邀请蒋德胜前去帮忙。 &&受害者亲友打来电话,常常希望有专业的反传志愿者过去一趟,让当事人迷途知返,走出传销泥沼。&&日,蒋接到一个来自温州小渔村的求助电话,对方称,弟弟干上了传销,喊他过去劝劝。蒋当天飞往温州,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后,一一道出传销的欺骗性实质和危害性。双方激辩四五个小时,对方低下头表示:“我明白了,不会再去了。”当事人一家如释重负,蒋德胜同样如此。&&临走时,对方一再称谢,这让蒋德胜油然生起一种成就感,“能够帮助到别人,总是一件快乐的事。”蒋德胜表示,他临走时,对方还塞了一个红包给他,里面有1000元。第一次出马成功,让蒋德胜有了信心,“我从此希望把专业反传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跑遍全国各地&&求助家属自愿付费&&2011年底,蒋德胜在天津建立了“中国反传销爱心互助网”,通过这个平台,有了更多的专业和兼职的反传志愿者加入进来。这些年救助过多少传销爱害者?他表示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数百人肯定是有的。&&蒋德胜出示了一大堆实名制火车票、机票,这些票据的目的地指向全国各地。他点开自己的手机,展示上面保存的众多电话号码,他称这些都是求助者的号码。一些往来短信内容包括求助、问题、邀请、催促以及各种感谢之言等等。&&一般是求助者支付往来的交通、食宿费用,完成劝导说服工作后,其家人根据自愿额外支付数百或者上千元费用。&&蒋德胜称,情况最好的一个月,他收到了数千元“红包”,但大部分时候,也就是持平或者有少数收入。&&成都商报记者询问他一年下来,到底能有多少盈余收入时,蒋德胜不愿提供具体数据,只表示,亏本倒也不至于,但要说靠这个挣大钱,也不可能。
Copyright内江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当前位置: &
反传销志愿者舌战9个多小时劝服传销大叔(1)
09:41:28 & & &
&&&&通常是受害者亲友打来电话,希望有专业的反传志愿者过去一趟,让当事人迷途知返,走出传销泥沼。日,蒋德胜接到一个来自温州小渔村的求助电话,对方称,弟弟干上了传销,喊他过去劝劝。
&&&&  出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中国反传销志愿者:看传销组织如何下“套”
&&& 作者:
传销组织 新人 受害人 邀约 志愿者联盟
“在传销组织者的精心设计下,一个普通的市民可能在几天内成为一名传销受害者。”23日,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成员鲁先生讲述了传销组织欺骗受害者的具体步骤,“希望大家从第一步就要有所警觉,千万别上当”。
  “在传销组织者的精心设计下,一个普通的市民可能在几天内成为一名传销受害者。”23日,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成员鲁先生讲述了传销组织欺骗受害者的具体步骤,“希望大家从第一步就要有所警觉,千万别上当”。  异地邀约是传销惯用的伎俩,也是诱骗受害者的第一步。他们利用亲戚朋友之间的信任通过电话或者书信等,以有好工作、做生意或旅游为名邀请受害人。“现在除了异地邀约,传销组织还以招聘的方式通过高报酬来诱骗受害人。”鲁先生说。  一旦邀约成功,他们会告诉对方到什么地方,但不会告诉详细地址,并表示一定会来接站。新人一般会被带到一些场所进行集体上课,这些地方往往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组织者会向新人灌输快速致富的思想,诱骗其加入传销组织。在新人被蒙骗后,组织者会以办理入门资格为由让新人缴纳入门费。本报记者 杜洪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义工期末反思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