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在上海买房条件61岁在上海还找的到工作吗

外地人在上海找工作怎么样_百度知道张小宝:如果上海的一千万外地人消失了……
IT、媒体观察者
关键字:&上海排外上海外地人上海外地人口上海人歧视外地人
【文科博士们忙着讨论而部分上海民众在高兴春节这几天“外地人”终于走了。从马年春节前后开始,一组名为《上海,难得有空》的摄影作品总会在各个社交圈内流传。大年廿九,沪上媒体人宣克炅更是在微博上传图片感慨:“上海今天马路、高架空成这样了。幸福感提升三级,上海市民综合素养突然高了很多。大家开车都彬彬有礼、相互谦让:您先走、不急。高架上外地牌照几乎不见了踪影。”这让在沪上打拼的异乡人们看了心里膈应。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大城市的拥挤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完善给予人们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度集中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教育,医疗,交通都人满为患。知乎网友chenqin给出一种有趣的假设:“如果上海近千万的‘外地人’消失了,紧接着产生了结界,只有停留一个月以下的出差、旅游人员和物流能够进出上海。外来人口若想进上海常住,就不行了。那么,上海会怎么样?”
然而,他的结论——离开外地人,“上海就是一座需要学着如何死去的城市”——引发了更多的反驳。本文将双方观点并陈,以求兼听则明。】
图片/@一涯
2013年,上海总人口为2415万人,其中拥有上海市户籍的人口1432万人,外来人口983万人。想要知道上海人口突然流失一半的后果,那么不妨假设这983万人口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紧接着上海产生了结界,只有停留一个月以下的出差、旅游人员和物流能够进出上海。而外来人口若想进上海常住,就不行了——这个只出不进的结界很重要,如果外来人口仍然能够进入上海常住,这个问题的背景就和春节没什么两样了。
大量人口消失,最直接的影响出现在劳动力市场。按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普查给出的从业人员比例,2415万人中正在工作的人口有134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5.5%。其中,本地户籍的从业人员有635万人,外来户籍的从业人员有706万人。也就是说,本地户籍人口有44%在工作;而外地户籍人口有72%在工作。
分行业的情况如下:
上两张图的单位都是万人。从总劳动人口看,外地户籍人员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半壁江山。分行业看,一些行业已经完全离不开外来劳动力,典型的行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建筑业(74%)、住宿和餐饮业(74%)、批发和零售业(62%)、制造业(61%)。
人口消失一个星期
在以上外来人口占比较多的行业中,和人们生活最直接相关的是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前两者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理发、清洁工、修理维护四类。这三大类行业中,四分之三到八成劳动力是外地户籍人员;如果他们消失,那么首先能让人感觉到的是:
1,许多餐馆因缺少服务员而关闭,不能下馆子了。
2,商店、便利店和超市缺少营业员,超市的收银出口也减少许多,线下购买东西变得很不方便。绝大部分快递员也不见了,网上买东西只好使用仍然有本地户籍工作的EMS,隔天到变成半月到。
3,钟点工消失、没有地方理发、街道楼宇没有人清扫、垃圾筒满溢也没有人清理、修车、配钥匙的地方消失。
这差不多是春节时的上海,但毕竟不是所有外来人口都会在春节时离开上海,因此上面的情况要比春节更严重一些。
人口消失一个月
一些人说,这些现象只是阵痛,上海在90年代的时候没几个外地人,不是也过得好好的?如果某岗位缺人,他就提高工资,自然会有人干。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外来人口消失一个月后,许多餐馆关门大吉,而剩下的餐馆在不那么激烈的竞争下,提高了服务员的工资和产品价格,让户籍人口补上了劳动力短缺。有人认为,虽然餐馆减少了,但是吃饭的人也少了,所以短缺的问题不会太严重。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口随机少了一半,那么这个判断是大致正确的。但问题是走掉的人有72%是生产者,留下的只有44%是生产者。那么外来人口消失必定会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尤其是对于餐饮、家政服务来说,外来人口消失,会导致五分之四的供给走掉,但是餐饮和家政的需求减少了五分之四吗?不是,总人口只减少了40%,剩下60%的人还是需要吃饭的。
于是,钟点工、服务员快递和理发师重新出现,只不过价格出现了显著提升,一部分人只好放弃了钟点工服务,下馆子时加付服务费并额外给服务员小费、忍受半个月才到的网购或者在网购时加许多钱选择“顺丰隔天到”、减少理发频率或者自己理发、自己学会擦车和修车——于是就这样过上了北美留学生的生活。
人口消失半年
制造业工人消失五分之三,对大众汽车、振华港机等产品具有差异化的企业,可能可以提高工资招工。但另外一些产品竞争激烈的企业,提高工资则意味着失去竞争力,例如外来员工超过20万的广达上海制造城,可能可以收缩流水线支撑个半年,但时间更长,也会难以为继。在哪儿生产不是生产呢?大量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关闭上海的厂,转移到其他劳动力充裕的地方去。不仅劳动力价格上升会带走企业,企业本身的流出也会带走许多企业,例如一些企业虽然苦于上海市的高工资水平,却因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低成本运输的集聚优势才留在上海,但如果相应的上下游企业流出上海,这个优势消失了,剩下的企业就会加速流出。
此时的上海,是一个劳动力不足且资本严重过剩的地区,资本过剩,就会导致低回报,而资本的流动性很大,一旦无法得到应有回报,就会选择流出,资本外流的过程直到人均资本存量与之前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停止。以制造业为例,上海市2013年共有9075家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他们贡献了870亿增值税,450亿企业所得税以及912亿营业税,扣除上缴国库的比例,仍然为上海市贡献了1300亿的利税,略少于上海市总税收收入的一半。如果这部分收入突然减少60%,会导致财政收入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当然,由于人口减少,需要公共服务的人员也减少了,所以乍一看起来利税减少的负面效应竟然也没那么可怕了。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陈佳静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我今天已经过四十五岁了,在上海还能找到工作吗_百度知道  一个人在家,对着电脑,简历投过了。过完年之后回来,开始找工作,快有一个月了,面试了17家公司了,还没找到工作,快急死了,每天呆在家里,电话来了去面试,面完了都没戏了,烂公司也没戏,好公司也没戏。我都奇怪了,怎么这么难找工作啊,以前好像不会这样啊,找到一个月头上,基本都会找到工作的啊……。
  之前做了几年销售,结婚后不想做销售了,就改了做客服,文员,后来怀上了,就生孩子,带孩子,连着两年没工作,再出来工作时,就找了个小公司呆着,工资低,也很轻松,做行政的,后来这 家公司不行了,工资个个月要拖,我一看苗头不对,就辞职了。然后年后过来开始找工作,本来以为自己已婚已育,要求也不高,找个行政什么的做做应该容易啊。但是直到现在快一个月了,中意的不中意的都没有消息。再这样下去我要发疯了。
  肿么办啊……
  朋友有两个比我年青的一个90后,人家10来天就换好工作了。不过小姑娘,找行政助理,前台的工作比较好找些吧。
  另一个朋友87年的,也是去年10月份开始跳的,人家也才半个月就换好工作了,助理,3600.
  我是不是年纪大了啊,人家不是都说已婚已育的好找工作嘛……
  我都不知道我哪里不对。大家来帮我分析一下。
  我之前一份工作就是小公司时搞人事,行政……,也做了有1年半才不做的,学历是成人大专。已婚已育。什么情况啊???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0张
  今天下午去了一家报社面试行政助理。  自我介绍,讲了一些自己的情况,之前的工作经历。  问:你觉得你什么性格  答:内外都有,但外向面多一些  问:你会哪些办公软件  答:OFFICE都会  问:PPT会吗  答:会的,(会的,没错,但是好久没做过,如果要做的,估计,大概会做。呵。)  会什么语言吗??  不会,(我普通话精通)  其它什么技能,考证有吗?你的计算机中级是个什么证?  是以前在学校时考的,中级操作资格证  那你会修电脑吗??我晕死  简单的问题我能处理。  哦,你以前是学护理的,是什么专业,是护士 吗?  是的,没错,是中专时候的专 业,但后来没有机会进入医疗系统,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  反正,8拉8拉,问了一些。  最后就让我等通知了。  我最后问了,大概什么时候会有通知。  回答,两周())  我当场觉得我被枪毙了。  唉……。可悲。
  再来一个昨天的面试,一个咨询公司,面试依然是行政助理。  交代一个:这个工作的内容就是,帮老板订订飞机票,酒店,核实员工的报销,日常行政工作,安排领导的日程,等等。也可以说是经理助理。  首先又是自我介绍:  然后问了一些个人的情况,如爱人是干嘛的,住那里啊,生了小孩子没有,宝宝几岁了。  你觉得你与这份工作的批配度是多少??  我答到:80%  这个工作有时候在工作时间外,可能也会电话到你,办一些事情,你会怎么想。  我:不介意,如果在8小时以外,就没有工作上面的任何事,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一份工作可以保证8小时之外不打扰……。这意思。我忘记我当时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是这个。  我估计这个面试持续了有个20分种,,谈了很多,HR也算专业。  还谈了薪酬,和接下来的流程。  并告知什么时候会复试通知,通知之后的流程等等。  目前还没有消息。
  再来一个上周的面试,人事助理。  又是自我介绍完后  人事说,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基本上和现在岗位的工作差不多的,  也给我介绍了公司的结构,现状,并问了我要的薪水范围,表示可以达到我的要求,还行告诉了我工作的内容。感觉还是不错的,面试时间也持续了将近20分种吧。我也表示了对这份工作很有热情。  最后也告诉我一周内回复,因为招聘还要继续,如果再通知我就是上班的时间,并问我是不是随时可到岗,  对于一周的时间,我理解是还要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咯,今天是周四了,我的希望再次破灭了。
  唉。没人理我我自己自言自语,不然我非疯了不可。这样还好,可以找个地方发泄一下。
  我只要有个也行啊,在上海不高哇。有双休,做个文职而已,肿么这么难啊。
  深有同感啊,我从去年1月多开始找工作,到现在,面试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有感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公司规模小,办公环境糟,我也毫不介意的回答了N多问题,感觉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回去等通知以后就没有消息了,我25未婚未育,做财务方面也算有经验了,可是就是没有公司要我,郁闷啊。(刚开始有家物流公司要我去做会计,因为工作时间早八点到晚六点,单休,被我拒绝了)从这以后我就没转过气来,一直面试一直没消息,这是为什么呢
  或许是你带孩子的两年断层?冒眜问一下楼主年龄
  ||&@jessica2013abc:&或许是你带孩子的两年断层?冒眜问一下楼主年龄&嗯,我也在想是不是这个原因,如果是的话我要考虑改下简历。我今年30了,标题上有的……。555
  30不算老吧,啊!!!我心态很年轻的哇,我看上去也很年轻的。
  明天有个面试,看上去好像是个小公司,要求也不高,明天去看看去,回来了继续更新面试情况。呵呵。希望大家都来发表意见。
  @找工作好难的啊 8楼
19:05:00  深有同感啊,我从去年1月多开始找工作,到现在,面试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有感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公司规模小,办公环境糟,我也毫不介意的回答了N多问题,感觉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回去等通知以后就没有消息了,我25未婚未育,做财务方面也算有经验了,可是就是没有公司要我,郁闷啊。(刚开始有家物流公司要我去做会计,因为工作时间早八点到晚六点,单休,被我拒绝了)从这以后我就没转过气来,一直面试一直没消息......  -----------------------------  继续,好的孬的,总会找到的吧。加油。共勉!!
  @djxuebing 12楼
21:11:00  明天有个面试,看上去好像是个小公司,要求也不高,明天去看看去,回来了继续更新面试情况。呵呵。希望大家都来发表意见。  -----------------------------  祝你好运。。加油哦。回来了继续分享
  愁什么? 你还有电脑看着,还有网络上着,还有家呆着? 还能吃饱饭,你愁啥?
  同志们哪,我今天找到工作了。天涯真是灵啊,听到我呼唤了。赐我工作了。  这家公司不小,在上海有好几家分公司的,是商务公司,我应聘的是助理的职位,虽然工资不高,但对我这种没什么要求的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有双休。唉,我也懒得再找了,就这么干吧。
  面试没有讨厌的自我介绍,就是简单问了问我的情况,已婚已育,大约比较符合她们的要求吧,不过工资好低,试用期才2200,吓死人的低,转正后加加一起有个3000的样子,管他的,我就答应了。太冲动了,可能太想上班了。  后来跟朋友说,朋友说我当时应该和她们磨一下,试用期2500也好哇,我想想也是的,大概被工作急疯了,就答应了,算了,有工作就好。反正我这种妇女同志做做这种工作就行了,大钱老公赚。小钱自已平时用用就行。
  祝贺楼主
我和你情况差不多 ,还没找到合适的。
  上海的工资2200还真是有点低哦,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开心啦  正如你讲的,大钱老公赚,小钱够自己花就好啦
  恭喜楼主了
我比楼主小2岁的样子,也是已婚已育,最近正在转行找工作,面试3家了,感觉都不是我想要的类型的单位。找工作真的需要运气,什么时候运气也能来到我的头上呀。。。。。沾沾你的喜气吧。。
  @djxuebing 18楼
16:52:00  面试没有讨厌的自我介绍,就是简单问了问我的情况,已婚已育,大约比较符合她们的要求吧,不过工资好低,试用期才2200,吓死人的低,转正后加加一起有个3000的样子,管他的,我就答应了。太冲动了,可能太想上班了。  后来跟朋友说,朋友说我当时应该和她们磨一下,试用期2500也好哇,我想想也是的,大概被工作急疯了,就答应了,算了,有工作就好。反正我这种妇女同志做做这种工作就行了,大钱老公赚。小钱自已......  -----------------------------  恭喜。。。已经找到工作了,说明还是能力得到了认可。
  我也是已婚已育的女人,31岁,生完孩子在家待了两年,今年九月份孩子送幼儿园,然后我也得找工作,我这里是二线省会,不知道好不好找工作啊,我怀孕前做了六年的小语种翻译,在家带孩子期间也偶尔接翻译的私活,赚点零花钱,找不到工作我就一直做自由翻译手好了。但是我还是想上班。  
  恭喜楼主找到工作,我们隔壁本来也招人给你介绍呢,看下来你已找到了。
  我也还没找到工作
  @bb4823 30楼
21:06:00  我也是已婚已育的女人,31岁,生完孩子在家待了两年,今年九月份孩子送幼儿园,然后我也得找工作,我这里是二线省会,不知道好不好找工作啊,我怀孕前做了六年的小  -----------------------------  算三线的
  楼主心态真好
  楼主:djxuebing 时间: 16:52:00   面试没有讨厌的自我介绍,就是简单问了问我的情况,已婚已育,大约比较符合她们的要求吧,不过工资好低,试用期才2200,吓死人的低,转正后加加一起有个3000的样子,管他的,我就答应了。太冲动了,可能太想上班了。  后来跟朋友说,朋友说我当时应该和她们磨一下,试用期2500也好哇,我想想也是的,大概被工作急疯了,就答应了,算了,有工作就好。反正我这种妇女同志做做这种工作就行了,大钱老公赚。小钱自已平时用用就行。  ==============================================================  呵呵 楼主心态真是好。人活着就该这样
  好羡慕你们呀!
  LZ,如果你记录对话属于实录,作为招聘行业多年的人,  你的回答必然是被淘汰的。  比方人家问你,你认为跟该职位的匹配度?  这个问题其实是给你机会展示自己,一方面看你对职位的了解,及对职位的分析;一方面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第三方面看你的逻辑思维和概括思维。助理是需要帮经理分担的,所以要看你的综合素质。  结果你就一个百分之八十就把别人打发了,但是别人对你的了解还是为0。如果你是对方,问求职者一个问题,得到一个回答,但是答了等于没答你会怎么想呢?试想你招来一个员工,跟他交代的工作,他来汇报的时候要我问很很多问题才能问道我想要的,为什么要录用这样的人?  如果一个面试时间在三十分钟及以内,这个机会就不用等了
  @最美香水百合 50楼
22:13:00  LZ,如果你记录对话属于实录,作为招聘行业多年的人,  你的回答必然是被淘汰的。  比方人家问你,你认为跟该职位的匹配度?  这个问题其实是给你机会展示自己,一方面看你对职位的了解,及对职位的分析;一方面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第三方面看你的逻辑思维和概括思维。助理是需要帮经理分担的,所以要看你的综合素质。  结果你就一个百分之八十就把别人打发了,但是别人对你的了解还是为0。如果你是对方,......  -----------------------------  学到了,看来面试时候说话是一个技巧,要知道对方想知道什么,就详细告诉对方你的技能,而不是死板板的单一回答
  @djxuebing 楼主对微信时装商城有兴趣么?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djxuebing 真的不好找啊想找个文员什么的,人家都要求年轻的,
  我也差不多了
  25+ 的未婚未育女性找工作更是被歧视的。
  加油,会有的
  @最美香水百合 50楼
22:13:00  LZ,如果你记录对话属于实录,作为招聘行业多年的人,  你的回答必然是被淘汰的。  比方人家问你,你认为跟该职位的匹配度?  这个问题其实是给你机会展示自己,一方面看你对职位的了解,及对职位的分析;一方面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第三方面看你的逻辑思维和概括思维。助理是需要帮经理分担的,所以要看你的综合素质。  结果你就一个百分之八十就把别人打发了,但是别人对你的了解还是......  -----------------------------  好片面呀,招个助理,你觉得要面多久呀,不是你这样的认为的,
  创业吧。。。。总比我好,30已婚已育(注:两个儿子)。。。。家庭主妇一枚。。。对社会无贡献,对家庭无贡献。。。压力山大
  我带你  
  如果只是寻找一种谋生的手段,需要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能力、外在的可用资源,以及这个职业赚钱的程度。这确实是进行职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可是,如果希望职业成为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希望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就不仅仅要考虑这些。即使是从一个人通过职业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数职业中的佼佼者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你的要求不高,很适合在我们公司做,人际关系简单,公司业绩好,老板人也好。工资不算很高,但是一年收入也有6万+,每年会涨500工资,有不少各种小福利,不是指那种100.200的小福利哦,福利一般都是300-1000的钱或者物。  如果你是个做事认真、诚实可靠的人,等我离职后我就介绍你来我们公司好了。  我离职不是因为觉得公司不好,是觉得该给自己个努力的机会,以后不后悔,不过目前我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上两张图的单位都是万人。典型的行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建筑业(74%)、住宿和餐饮业(74%)、批发和零售业(62%)、制造业(61%)。  首先我们我们应该确认的是需求降低了,因为人口从2415万降低到了1432万。对于任何一种服务,比如垃圾处理,理发,外出下馆子,这样的需求减少了。尽管这么计算并不公平(比如外食的比例,外地人应该高于本地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概以59.29%作为一个参数来估算。  也就是说在上表中,外来人口占总就业人口不足40%的行业,基本上都不会受到冲击,这点似乎可以站得住脚,那么外来人口超过40%的行业里,比如中国经济学人提出的“一些行业已经完全离不开外来劳动力,典型的行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建筑业(74%)、住宿和餐饮业(74%)、批发和零售业(62%)、制造业(61%)。”,上海可以有怎样的应对之策呢?  人口消失一个星期(瞬间冲击)  如同很多年来的迷思,北京人上海人,离开了外地人,春节过后,当外地人又来的时候,是不是饿殍满地了呢?让人失望的是,人不吃饭七天就得死,可是春节一过,北京人上海人和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人一样,需要担心的是摄入营养过多,都愁着该怎么减肥。  1.的确会有很多餐馆关门,但是生意好的店家还是会继续营业,所以还是能有馆子可以上,当然,会需要等比以前长约一倍的时间。(餐饮业和住宿业74%,26%的产能对59.29%的需求)这给了北京人,上海人更多的机会在家和家人一起聚餐,让朋友尝尝自己的手艺。减少外食中食入地沟油,黑心食品的几率,或许对于人口寿命增长略有帮助。  2. 商店便利店和超市(批发和零售业62%,38%的产能对于59.29%的需求),营业员是减少了,但很明显的,并不会出现超市的收银出口减少了许多这一概念等待的时间只是原来的1.56倍而已。比起餐馆好了很多。  3. 钟点工消失,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一周似乎还是可以克服的,对吗?但是这春节的一周过去了,北京和上海的垃圾堆成山了么?从“空城”变成“垃圾城”了么?似乎并没有。  今年的春节和过去的春节一样,每一年都让某些“外地人”失望的看到北京人上海人居然都没有饿死,垃圾也没有围城。  接下来自然就是一个月了。如同中国经济学人所言,一些人说这就是阵痛,我正是这一些人中的某一个。如同经济学人分析的“尤其是对于餐饮、家政服务来说,外来人口消失,会导致五分之四的供给走掉,但是餐饮和家政的需求减少了五分之四吗?不是,总人口只减少了40%,剩下60%的人还是需要吃饭的。”,这话的一部分我之前也提到了,但是请不要搞错,60%的人还是需要吃饭的概念与60%的人必须下馆子吃饭是不一样的。除了下馆子,还是有别的地方可以吃到饭的,比如家。  家政服务会是一个问题,当然,钟点工还是会出现的,价格或许会提高,或许一部分人就会放弃请钟点工自己干活。但是还不至于出现下馆子还需要加付服务费+外加服务员小费,有那钱,不会自己下厨么?网购的时间或许会有所延长,但未必会出现半个月才到,请仔细看表二,在物流业。60%以上的就业人口是本地人,当需求降低带来营收降低的时候,哪怕是EMS,也得考虑下效率吧隔天到吧?  接下来是半年  当制造业工人消失五分之三的时候,上海的确会受到冲击,对于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的确会难以为继,不得不结业离开上海。然而我们却应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收益率高么?如果收益率不高,那么让其迁移到内地,对于上海而言,又有何损失呢?如果收益率很高,那么在没有外地人的情况下,加高工资请上海本地人口就业,也的确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械代替人工的做法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果考虑到外来人口的素质及流动性因素,采用自动化技术或许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是么?  顺便说一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工作收入约为中国的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将他们的工厂移到了这些国家去降低生产成本,但为什么还是有企业愿意忍受中国,特别是北京上海的高工资水平呢?不外乎是北京上海的高素质劳动力与中国这个市场,如果单纯为了劳动力充裕,那些企业可以直接跳过外地,而搬到外国去,不是么?  此时的上海,或许将如中国经济学人所言,是一个劳动力不足且资本严重过剩的地区,这些资本或许也将成为上海最大的优势,如果这些资本用于投资甚至是外国的企业,也同样可以对上海的经济带来正面的影响,就如同日本,企业难道因为投资中国就不把利润汇回母国了么?那么那些收入作为收入难道不需要缴纳税收么?(作为税法素人,愿行家指教)。  再接下来是一年  建筑工人减少了四分之三,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上海的需求也减少了不是么?如果只有59.29%的需求,那么产能就算降低到25%,也就大约多了一倍多一些的时间吧?何来“原本一年可造好的商住楼,需要五年竣工;三年不到即可修好的地铁,需要十年才能竣工”,这一计算的依据又是什么呢?何来这三到五倍的差距呢?  的确地产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当上海的居住需求减低为原有的59.29%时,上海的居民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居住房产,人均居住面积会上升;  上海的商业地产在中心城区的部分早已成熟,现在发展的商业地产主要在郊区,甚至是远郊,这些商业地产的在现今尚未成熟之时,就来谈吸引力,似乎也是一个笑话不是么?  至于工业用地,60%的外来人口返乡并不表示60%的企业会迁移,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对178家出口为主企业的统计,其中136家(76.4%)为劳动密集型。如果根据这个数据来推算的话,实际会考虑迁移的企业还不足五成吧?当工业用地变的更为廉价时,那么制造业的成本就进一步下降了,工厂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大的用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大好时机么?  上海的土地或许会贬值,或者更应该说是回复到正常值,正如此前所言,由于只消失了一年,还谈不上什么大量企业关闭,税收减半,另外根据上海市财政局公布的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中所提到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5.6亿元,全市可以安排使用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5177.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23.4亿元” 从这份预算执行情况中可以看到,上海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其中税收作为收入部分)以外尚有,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532.7亿元及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计79亿元。这些钱在上海的公共预算需求大幅降低四成后,维持个几年清偿旧债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不是么?  终于三年这个日子还是要来的。。。。。  如同之前超级乐观的我的妄想推算,靠着老本,上海就能还上旧债,上海的企业中那些人口密集型的也终于该自动化改造的改造,该搬去外地外国的也搬走。的确,上海的财政收入开始减少了,但随着人口的减少,需要对通勤交通等支出的公共预算大幅下降,随着工业园区的集中,更简单的通勤方式将会取代现有繁复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居民将不再需要忍受每天早上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甚至是有尿渍尿骚味的地铁里就能上下班通勤。这算是残破的道路么?  由于郊区人口密度的下降,的确人口就会向市区转移,请不要忘记,在上海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的城市,还有近50万人的农业从业人员(上海年鉴中指出2013年从事农林渔牧业的人口约为49.3万人)这50万农业人口通过政策指引,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变成城市工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缓解劳动力需求,剩余的部分通过引入高效机械化生产,他们的收入甚至会超过一般的企业工人,这一猜想的理论依据为《江城日报》的某篇报道“一个普通农民一天能收获0.1公顷的水稻,而一台大型收割机一天至少可以收获2公顷以上;在程序上,人工收割需要经历割、收、捆、运等多道工序,而利用水稻收割机则可以一条龙完成,随时收割随时装袋;在价格上,人工收割每亩180元左右,机器收割每亩150元左右。”,由于郊区人口减少,工业土地的需求量也将减少一部分(同时工业园区集中),带来的是大面积已经完成平整的土地,上海的地形,也适宜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如同美国日本的现代化农业)。日本的农业就业人口根据总务省2009年的调查,约为就业人口的3.7%这一数字与上海的接近(上海2013年为4.08%),上海的农业工业乃至服务业尽管减少了数百万的人口,但是似乎仍然可以位居国际大都市之列,根据(global city)的一般定义及2012年GaWC排名来看,作为Alpha+级别的全球城市之一,上海和其他城市人口比较如下(均为万人,后为年份):上海(),香港(723,2014),巴黎(),新加坡(518,2011),东京都(915,2014),悉尼(475,2013),迪拜(210,2013),由此可见,人口并非决定国际大都市的因素,是否能成为国际大都市,取决于这个城市对整个国家的贡献,乃至对世界的影响。  上海作为一个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具有最好的法制环境,行政成本及高人口素质,或许这才是吸引那些国际性大企业入驻的原因,三年里,我相信中国能再造十个像上海这样规模的城市,但是人口素质的培养不是三年五年能解决的,而没有这些人的存在,高楼大厦也只是一堆钢筋水泥罢了。。。。。  最后终于终于要等到三十年后了。。。。。。  正如我们所知的,养老金目前就是一个现在就业的交钱给已经退休的人的过程,那么这些外来人口在上海缴纳的养老金,难道就不用归还了么?用一句成语,似乎叫做寅吃卯粮。的确上海的养老金随着人口的减少会减少,我不太明白这个400亿元的缺口从何而来,难道是1437*27%=387.99中推算而来的么?如果是,那么我就疑惑了上海养老金的增长全部来自外来人口么?如果没有记错,养老金缴纳的基数是上一年的平均工资,那么翻看上海统计年鉴“表3.8 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我们可以发现,在2010年前,上海的平均工资增长约在10%左右,而2013年(5087.26)对于2012年(4041.68)而言,上升了约25.87%,即使养老金的收入数据是正确的,又怎么能看得出是外来人口贡献了这全部的27%呢?事实上在外来人口为主的行业里,诸如中国经济学人反复强调外来劳动力占绝对优势的建筑业,餐饮业,理发和家政服务,乃至快递行业,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高么?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么?这个公道自在人心,愿有数据的拿来出让我长长见识。  上海的确步入了老龄化,但是当上海不再有外地人进入,通过政策的指引,出生率自然会有所提高,随着二胎化在上海全面铺开,相信在三十年后,上海的人口少子高龄化的现象或许还会有所改善,这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呢?  作为一体两面的讨论,当这外来人口983万人突然移到了上海以外的中国某地的话,事情又将如何呢?  人口回去的第一个星期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大家欢天喜地的包一顿饺子,这差不多就是春节的样子吧?  人口回去过了一个月  各家的老妈都该催着孩子出门去工作了,老赖在家里工作也不是回事啊!但是突然,他们却发现,上海回不去了,那怎么办呢?另外找一份工作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926万人,哇塞,这回去的983万人里,706万人(且不论是不是城镇户籍)就需要和原有926万登记的失业人口以及每年毕业的700万大学生去竞争工作岗位,要么是中国经济每年大发展每年14%增长带来如此众多工作岗位,要么就是工资大幅降低,失业人口骤增。  人口回去一年  能找到工作的总是能找到的,虽然工资比起上海来,平均水平是下降了,但是还是能有所收益的,托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内迁,就近还是可以找一份工作的,只是收入少一些罢了。毕竟机械化生产的成本要低于手作,不然也就不存在工业革命了。  三年五年十年这种就不去推论了。  说个推算的结论吧,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没了谁地球就不转的事。没了外地人,上海如果还是能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我们照样可以吸收各种外国人补充进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如同香港的菲佣,台湾的外劳。上海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人能在这个城市得到他们家乡所给不了的机会,外来人口对上海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离开了上海这个平台,他们还能有这些贡献么?那恐怕就得打个问号了,毕竟如果能建设家乡,也就不用几百上千万人背井离乡的去建设他乡了,不是么?但是来到上海,入乡随俗似乎远比自称建设者要好得多,至于那些都没有来过上海工作过就整天嚷嚷着离开外地人,上海就是空城的,我只能说“呵呵”。  给所有热爱上海的上海人,北京人,外地人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没有人还谈什么城市,楼主多写点技术贴,上海外地人消失就靠你了
  现在上海干事的,除了公务员。出租车司机是本地的,其他的都外地的,连银行都是
  @自由职业者p 时间: 18:09:00  现在上海干事的,除了公务员。出租车司机是本地的,其他的都外地的,连银行都是  ---------------  你这头安徽猪又知道了?
  中国还没统一么?
  主要还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
  祝白完畜生全家全族全村早日火葬场!!!
  房价跌一半!
  看统计  问题主要在制造业  建筑业没有问题  工地没了工头会带人去别处  我觉得  关键还是税收政策  间接税提高地方政府留住工厂的动力  直接税方面  单位代征有失公平  社会福利提供区域本该的收入  都被就业地获取了  导致区镇之间的不平衡  随着不动产登记的展开  改革的脉络在形成中。。。
  看不太明白,就想问一句话:外地人,是不是说,上海以外地方的人,都是外地人?那,菲佣越工,算是本地人么?  因为你说是去掉所有外地人。。。  还有,许多上海女人嫁外地人的,要分居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地人落户上海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