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陵郝穴房价坼迁规划郝穴杨家路是否有望拆迁

郝穴镇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郝穴镇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荆江北岸。其中心地点在北纬30度02分,东经112度25分附近。郝穴镇地势平缓,除荆江大堤外,平均高度在海拔30--31米之间,大堤堤面平均高于堤内陆地10--20米。本镇土质一般为沙质和淤泥,地耐力为0.8kg~1.2kg每平方厘米之间。由于有充沛的降水和长江水的补给,地下水常年丰富,并且水位变化不大。郝穴镇2006年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郝穴镇总人口39806人,其中农业人口18603人,非农人口21203人。郝穴镇总户数12863户,其中农业户4918户。
郝穴镇概况
江陵县辖镇。面积3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100人(2010年六普)。辖7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郝穴。[1]
郝穴镇沿革
因地处长江的九穴之一,白鹤翔集,遂名鹤穴,又因当地郝姓较多,郝与鹤同音,故称郝穴。1789年正式命名为郝穴镇。1949年属江陵县第五区,1952年改为郝穴镇。1958年改为郝穴公社,1962年复为郝穴镇。
1996年,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龙渊、双桥、双港、齐心、新园、荆江、新跃、大兴、永兴、颜闸、花园11个行政村和沿河、西湖、太平、建设、沿江5个居委会。
2004年,镇政府驻郝穴,人口38413人,面积36.5平方千米,辖西湖、沿江、江陵3个居委会和新跃、龙渊、双桥、颜闸、大兴、双港、齐心、新园、永兴、荆江10个行政村。2005年,人口41482人。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001 121西湖居委会 ~002 121沿江居委会 ~003 121江城居委会 ~004 122新跃居委会 ~005 122双港居委会 ~006 122齐心居委会 ~007 122新园居委会 ~201 122龙渊村 ~202 122双桥村 ~203 220颜闸村 ~204 122大兴村 ~205 220永兴村 ~206 220荆江村[1]
郝穴镇基本概况
基层政权设置: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64个村民小组,98个居民小组。
2006年郝穴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534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6229万元,比上年增长4%,总产6725吨,总产1331吨。
2006年郝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219元,城镇职工平均可支配收入7280元。
郝穴镇经济发展
郝穴镇是江陵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004年底,郝穴镇民营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等6家企业。改制企业纷纷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荆州市大地火柴厂投资20万元改进工艺,开发餐馆、宾馆及旅游火柴等新产品。三江彩印投资60万元购买地基、设备,进行纸箱加工。隆丰农药技改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轻机厂的伸缩式不锈钢平架已达到出口标准。2004年,县委、县政府在城区建立了工业园区,郝穴镇协助园区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分别在双港、新跃、新园、齐心等村收储土地700亩,并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过去的传统农业开始向特色农业转变。郝穴镇种植菊花1500亩、黎蒿1000亩、甘蔗2000亩、反季节蔬菜1000亩、无籽西瓜2000亩,亩平创效益均在2000元以上。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逐渐成熟。相继成立了郝穴镇菊花协会、协会、协会。2004年底,菊花协会被评为全省100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之一。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大户。到2004年底,郝穴镇先后建成了荆州市鹤林养生茶业公司、江陵县旺旺米业有限公司、江陵县粒粒辛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了30亩以上种植大户5户,2005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大户6户,2005年出栏牛羊100头以上大户2户,2005年产禽蛋200吨以上大户1户。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民负担得到减轻。2004年度,农民人平负担132元,亩平124元,比税费改革前人平减98元,亩平减87元。2004年,江陵实验猪场和江陵县鑫种养殖场落户郝穴。江陵实验猪场存栏三元杂交猪500头,二元母猪80头,杜洛克公猪5头,实行自繁自育,2005年出栏可达1000头以上。鑫种养殖场现存笼蛋鸡1万只,2005年产蛋量可达200吨。
郝穴镇工业状况
湖北省宾海棉纺厂是一家由广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启泉先生
出资扩建的独资企业。 该公司位于江陵城区郝穴镇,现有在册职工568人,其中技术人员168人。主要生产纯棉、、、 麻类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现有环锭纺2.094 万锭, 气流纺4000头,主辅机设备247台(套),折合生产能力2.6万锭。
可年产纱线4000余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 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市场防御能力,本着以促进发展为前提,以提高效益为基础。该公司将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和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上着手,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高标准、高起点来发展企业。
郝穴镇历史名人
郝穴镇与本镇历史有关的人物
羊祜(221--278),西晋大臣,字权子,泰山南城(令山东费城西南)人,历官秘书监,武帝(司马炎)受禅,累官尚书右仆射,泰始五年(公元269年),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甚得江汉人心。羊祜镇荆时,江陵泽中多鹤, “常取之教舞,以娱宾客,后遂名其地日鹤穴。”郝穴之名即由此演变而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本地修建了羊子庙。汉语成语“不舞之鹤”就出自羊祜“养鹤教舞”的故事。
郝穴镇清代人物
黄礼维,字中玄,贡生,清康、乾时期人,多次主修郝穴周围桥梁道路,灾荒年曾捐资赈粥。
黄礼纶,字赐佩,贡生,清康、乾时期人,十岁丧父,事母至孝,曾主修郝穴关庙大桥及其他桥梁多处,常为近邻排解纠纷,热心救济贫困。享年七十。
黄义尊,礼维长子,前清进士,乾隆二十八年癸卯科(1763)三甲弟95名,朝议大夫,原任吏部员外郎加二级,监察御史署吏工二科掌印给事中,翰林院检讨。乾隆五十九年(1794)主修《江陵县志》计20卷。
黄义超,礼纶长子,赐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恩科(1780)三甲弟21名,诰授奉直大夫候补员外郎,乾隆五十九年(1 794)与黄义尊共修《江陵县志》。
黄义模,礼纶次子,清乾隆优贡生,任谷城教谕。乾隆五十五年(1790)捐资修郝穴矶头。
黄义迁,礼维次子,廪贡生,任利川训导。与义模同修矶头。
黄氏,黄义尊女,丈夫去台湾,一去不归j忧虑成疾,死前捐资修郝穴石路。
沈华旭,字吻谷,乙卯科进士,官刑部主事,治狱多所平反,后任保定知府,坐事戍边,后主讲荆南书院。著“吻谷制艺”、“念修堂诗”。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1795)三甲第四名。著名书法家,与平子期、王魂和鲁西同称“荆州三只笔& (王善大字,鲁善小字,合称一只笔)。弟华啼,嘉庆庚午举人,著“星谷制艺&、“怀棣堂诗存”。
朱如标,传说为清嘉庆年间秀才,初与黄家交往甚密,后因故断交作对,曾大闹黄家当铺,控告一,黄家修九重皇王殿,有造反企图”。后因黄家官高势大,死狱中。
丁凤梧,处州(令浙江丽水县)人,清嘉庆郝穴汛主簿。后任郝穴水利分县,癸酉(1813)江水猛涨,堤身告警,凤梧独立险处,自午至夜,寸步不离,誓以身殉。里人深为所动,奋力抢筑,终于脱险。此后人们均以丁阿公相称,以示尊敬。死后塑象于许仙观,继专修丁公祠,以怀其德。往后每逢大水必奉丁公木雕象于险处,以为鼓励斗志,后又以“丁公镇水”相神化。[2]
郝穴镇旅游资源
镇安寺铁牛
铁牛建于清九年(公元1859年),由知府唐际盛主
持,金火工甘铸造。采用泥模拼块组合,群炉铁水浇铸工艺。造型雄伟,神态威武逼真。其背上铭文为:“嶙嶙峋峋,其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表达了江陵人民战胜洪水,企盼幸福的美好愿望。荆江大堤镇江铁牛和铁牛矶,已成为创建中华第一堤的标志,是人民战胜的象征。1976年,铁牛矶护岸工程的兴建,铁牛南侧新修的江陵抗战纪念园,以及大堤内外滩高大的水杉树林,已辟为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游乐景点。
郝穴镇气候特征
郝穴镇属季风气候区。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郝穴镇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时数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郝穴镇未来发展
江陵县郝穴镇党委和政府在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同时,认真分析
镇情,提前谋划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郝穴镇绘就了鼓舞人心的发展蓝图。
郝穴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坚持走“一主三化”的发展道路,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城镇建设力度。
预计到2011年,郝穴镇将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44619万元,年均递增15%。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135959万元,年均递增16%。农业总产值实现9010万元,年均递增6%;收入达到 1092万元,年均递增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9元,年均递增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821元,年均增长7%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 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 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新增就业人口3500人;土地、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卫生环境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郝穴镇经济走在全县前列。
郝穴镇县委领导
郝穴镇县委
陈爱平,男,汉族,湖北荆门人,生于1963年10月,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研究生,现任江陵县委书记。   1.07 毕业于荆门师范学校;   2.04 荆州地委办公室机要科干部、副科长(期间:87.07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习);   6.03 荆州地(市)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期间:98.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0.06 荆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4.02 松滋市委副书记(其间,02.07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5.11 荆州市人事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7.06 荆州市综合招标投标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正县级);   8.06 荆州市综合招标投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参加省委党校秋季培训班学习);   9.11 荆州市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   1.11 江陵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1.11  江陵县委书记。
郝穴镇政府
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县监察局、审计局。
万玲玲,女,汉族,生于1980年9月,湖北松滋人,2002年9月参加工作,200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江陵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   2.07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学习(新闻学);   5.04 松滋市委组织部办公室、组织科科员、组织科副科长;   6.11 松滋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副科,挂职松滋市纸厂河镇党委副书记);   7.12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0.11 共青团荆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   0.12 石首市委常委;   1.09 石首市委常委、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长、市社会主义学校校长、市总工会主席;   1.11 江陵县委常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   2011.11  江陵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
郝穴镇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及沿江产业园建设、县政府机关、县政府办公室、外事侨务、财政、发展和改革、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保险、烟草等工作。
胡成宏,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湖北松滋人。1995年1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文化,现任中共江陵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97.03 松滋市博物馆工作(期间:98.12湖北大学自修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   99.04 松滋市文化局工作;   04.10 松滋市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期间:03.06湖北大学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07.05 荆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科员;   08.10 荆州市委政研室主任科员;   10.11 荆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接待办副主任;   10.12 江陵县委常委;  13.01 江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2013.01- 江陵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郝穴镇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
汪新华,男,汉族,生于1966年12月,湖北天门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现任江陵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   95.01 在荆州地区环境监测站工作;   97.01 荆州市环境科研所工作,任室主任;   99.09 江陵县环保局副局长;   00.01 荆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   04.02 荆州市环保局荆州开发区分局局长;   07.01 江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09.02 江陵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09.11 江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统战部部长;   11.09 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11.11 江陵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统战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2011.11—— 江陵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
郝穴镇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政法委书记
朱瑞模,男,汉族,生于1964年1月,湖北江陵人。1981年2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文化,现任江陵县常委、县委办主任、政法委书记。   86.02 江陵县普济区工作,曾任杨市乡通讯员、水利工程员、副乡长、党委委员;   86.11 普济区秦家场乡副乡长、党委委员;   87.10 普济区麻布拐乡乡长;   88.05 秦市乡农办主任、党总支书记;   90.10 秦市乡秦市片、刘剅片党总支书记;   93.10 秦市乡副乡长;   96.02 秦市乡党委副书记;   00.02 秦市乡乡长、党委副书记;   03.01 秦市乡党委书记;   07.12 江陵县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   08.01 江陵县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处);   09.11 江陵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书记(副处);   11.11 江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2011.11-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政法委书记。
郝穴镇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长
肖业辉,男,汉族,生于1972年2月,湖北监利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大学学历,现任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8.07 监利师范学习;   0.08 湖北电大监师班脱产学习(政史专业)   6.02 监利县棋盘乡政府工作;   6.10 监利县棋盘乡龙湾管理区主任;   9.08 监利县委组织部调研科副科长、综合干部科副科长(0.12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   2.12 监利县委组织部综合干部科科长;   5.01 监利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6.12 监利县程集镇党委书记、镇长(2006年5月至7月省委党校党委书记进修班学习);   0.09 监利县委委员、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1.09 监利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   1.11 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3.01 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2013.01- 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郝穴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范洁,女,汉族,1985年11月出生,湖北江陵人,2008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现任江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8.06 华中农业大学学习;   9.04 滩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   0.03 滩桥镇副镇长、党委委员;   1.09 滩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10 滩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1.11 江陵县委常委,滩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3.01 江陵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滩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2013.01- 江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郝穴镇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顿德雄,男,汉族,生于1971年2月,湖北江陵人。1987年11月参加工作,198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文化,中校军衔,现任中共江陵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0.09 65集团军守备4师13团二连三排战士   3.07 石家庄陆军学院学员   6.05 65集团军193师577团二营机枪连排长   9.12 65集团军193师577团司令部作训股副连职参谋   1.04 65集团军193师司令部作训科正连职参谋   2.07 65集团军193师577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   3.01 湖北陆军预备役舟桥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   4.06 湖北省荆州军分区司令部军务动员科副营职参谋   5.03 湖北省荆州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正营职参谋   8.02 湖北省荆州军分区司令部正营职参谋兼教导队长   1.03 湖北省荆州军分区司令部副团职参谋   2.03 湖北省天门市人武部部长   12.06 湖北省江陵县人武部部长   2012.07- 中共江陵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张家清.《郝穴镇志》/第六编人物-第三十五章历史名人:无,1986
.江陵县政府[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更多公众号:JianglingNet江陵网是为广大网友提供本地新闻资讯、生活消费、求职交友、房产装修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民生无小事,齐齐多关注,围观是一种力量,做个有态度的江陵人!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郝穴镇双桥村确保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郝穴镇东大门片区征收房屋开始拆迁-江陵网-微转化
?江陵?网是为广大网友提供本地新闻资讯、生活消费、求职交友、房产装修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民生无小事,齐齐多关注,围观是一种力量,做个有态度的?江陵?人!
真实的湄公河惨案,比电影更残酷!
[广告][广告]●●●●●●●●●●●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AM972FM87.6哈尔滨经济广播官方微信平台,欢迎各位加关注和节目互动!
十分感谢和欢迎您关注我们
gh_d47d8d475820
分享全球 内涵,腐,邪恶,搞笑,亮点,.想了解更多夜生活微话题,就关注我把!警告:不满18岁禁止关注
瘦肚子、瘦小腿、瘦手臂,一对一给予?你?健康的瘦身专业意见,教?你?不用节食瘦身方法.↓ ↓ ↓ ↓ ↓ 点击关注
千迅?金融?——国内最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行业内最顶级的VIP会员俱乐部,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神马?爆料,都有料,等你来!
wei-rongxian
微容县时代,为容县商家提供微平台服务~
gh_fd7f84f242a6
一键制作音乐照片!
HeyYeah0769
你可以把我们理解成新媒体的节目平台(东莞最鈥溛垅EUR澋缡犹?,每天会制作出原创的节目,首批节目有《搜食》《十种》《莞家婆》鈥︹EUR?
xqyybaitai
一种?音乐?,唱出一种?心情?,体现一种生活!
毛刚搞笑工作室拥有专业的策划,编剧,导演,演员与拍摄团...
wyzhaopengyou
你想交更多的朋友?想让更多人认识你?那么写一下自我介绍跟照片.交给我吧.明天就有可能刊登哦!
郝穴镇东大门片区征收房屋开始拆迁
阅读&17615&发表& 21:44:15
【江陵电视台】郝穴镇东大门片区征收房屋开始拆迁精彩推荐:你可能还喜欢这些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长按关注江陵网微信公众号(jianglingnet):点关注不迷路,江陵网微信公众号已经正式启用;江陵网是为广大网友提供本地新闻资讯、生活消费、求职交友、房产装修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民生无小事,齐齐多关注,围观是一种力量,做个有态度的江陵人!
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江陵县-荆州网
qq群:-群2:
江陵,因 &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自楚庄王元年(公元前68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拨郢,在郢始置江陵县),20 代楚王在江陵建都,延续411年,成就了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宏图大业。其后至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荆南(南平)国亡,先后又有14代帝王在此建都。江陵作为我国的历史名城之一,除建都外,还一直
是郡、府、州、路治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荆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及江陵县,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更名为荆州市)及荆州、沙市、江陵三区,原江陵县一分为三,江陵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1998年7月,江陵撤区置县,恢复县治。
江陵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县治郝穴镇得名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明朝以来一直为江陵东南部政治文化中心。据宋代《方舆揽胜》及乾隆版《江陵县志》,自东晋以来,这里的禅林殿宇如妙济寺、许仙观即享誉远近。而东晋至唐在这一带设置的侨郡侨县和新置州县亦有大量文化遗存。但由于历史上的战争、洪水及后来的破四旧运动,历史遗迹大多不复存在。
如今保存的还有荆江大堤上的《江陵县郝穴范家堤建闸记》碑、镇安寺铁牛,郝穴抗战烈士纪念碑、沙岗红军街、列宁大学遗址、白鹭湖革命旧址、陈香波烈士殉难处、红二军团纪念碑。
《江陵县郝穴范家堤建闸记》碑:《江陵县郝穴范家堤建闸记》碑位于荆江大堤706+560处,堤内坡是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为范家堤闸落成而立的,俗称铜闸碑。郝穴范家
堤闸是钦工(封建时代皇帝亲批的工程),当时的目的在于排放三湖、白鹭 湖及现白马、沙岗一带各内垸的渍水。按当时的工程构想,一旦长江汛期以后,现在江陵东部的渍水均经熊家河而由范家堤闸注入长江,后来由于长江河床的变化和大堤的增高,范家堤闸失去了排渍的功能
而被废弃。但由于该碑的存在,为研究荆江近二百年来水文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证据。镇安寺铁牛:铁牛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是中华
第一堤的标志,是人民群众战胜洪水的象征。建国后,周恩来、李鹏、江泽民、朱F基、李瑞环、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此视察,指导抗洪。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斥巨资对荆
江大堤进行加固,加之三峡工程建成关闸蓄水,荆江防洪警报基本解除,现镇安寺铁牛所在地已建成为一个群众观光休闲的滨江公园。
沙岗红军街:红军街位于沙岗集镇五岔河的右岸,原名沙岗老街,全长0.6公里。1928年至1932年的五年间,先后有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江陵县苏维埃及10多处红军工作机构设在红
军街。贺龙、段德昌、周逸群、柳直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战斗。贺龙曾在红
军街住过7天,对日深夜发生的沙岗年关暴动相当满意,并就如何开展游击战争,
巩固和扩大苏区作了重要指示。周逸群曾到红军街多次指导江陵人民的革命斗争。
青山宫殿遗址群:资市镇青山村,位于资市镇东部,距楚都纪南城东南约40公里处。其地
理方位为东京112°28′13.5″;北纬30°12′02.2″高程33米。比较而言,当地较高地势,是
过去人们获取烧料的材山,因此得名“青山”。周边原有多个湖泊和多条古河道,为当地古代
人的物质运输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水路条件。现在,该地大部分地域已夷为平地,大部分旱田种
植棉花;一部水田种植水稻,是江陵粮棉生产的基地。
被发现的楚国大型游宫遗址群分布在约2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幸存的四个台基形制十规整
。北面为“邵王台”、中部为“中王台”和“少王台”,南部有“新户台”。四个台基面平,
四周缓坡而下,与周边地势明显分别。目前,中王台上种有柑子树,其余三台均为居民点。从
地形看,四个台地保存基本完好。在居民点的前后池坡上,可见台基边缘的文化层堆积,发现
大量的绳纹灰陶片和明清时期的陶、瓷片。新户台上还见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红陶杯。
除四个有形台基之外,台基之间现为平整的农田。在农田的沟面上,见有大面积的绳纹陶
片呈间断式分布,说明四个台基之间也有台基遗存。整个宫殿遗址群的分布是:北端还有“马
脑壳台”;“邵王台”和“中王台”之间有“刘家台”;“中王台”与“少王台”之间有一无
名台。“少王台”与“新户台”之间,也有一无名台。整个宫殿遗址群中可能有8个台基遗存
无论是有形台,还是无形台,从其遗物分布面看,台基的大小大致相等,形体相似。分布
有序,呈中轴线排列,坐北朝南。每个台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约70米)
,有的台基现还高出地面约3米,均为长方形。台基之间相距50多米。
另外,在台基群的中部偏东处还发朱家冢墓地。墓地规模巨大,面积约达1万平米,地面
呈弧形,似为南北向排列。从其命名分析,可能是东周时期的一处大型墓地。墓地上也可采集
到东周及明清时代的遗物。
各台基中或地面上分别见有:陶质筒瓦、板瓦及部分陶盆、盂、壶口沿及豆盘、柄、座部
的残片。板、筒瓦多为灰色,表面施中绳纹,内面有手抹或印制不清晰的菱形纹。有的瓦面上
有黑衣;大型的陶盆,多为灰陶,多折沿,沿面有宽、窄之分,饰有旋纹;豆的遗物最多,全
为灰陶。从柄的形制看,有空心喇叭形座和柱状柄;另有鬲足,表面施绳纹,锥状体;见有褐
陶壶,卷沿,敞口。从陶瓦和生活器皿的造形看,既有春秋的特点,也有战国时期的风格,与
楚都纪南城的出土遗物具有许多相同点。因此,可以确定台基和遗物应均属东周楚文化范畴。
从出土的器形和遗物数量看,青山台基遗址群并非一般的建筑遗存,应是楚国的一处大型
宫殿遗址群。由于这些台基地处楚都纪南城城区之外的湖区,很可能是楚国的游宫旧遗址所在
地。从方位上看,与东面潜江章华台遗址共处于东西平行线上,直线距离约为35公里。由此可
推测,青山楚宫殿遗址群是有别于章华台遗址之外的、史籍上记载的又一处楚国游宫。
青山宫殿遗址群的发现,目前还仅限于地面的调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其宫殿遗址的面
貌将会被揭示出来,不仅成为世人注目的新亮点,也会给楚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史料。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
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2010年末总人口40.5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邮编:434101。行政区划代码:421024。区号:0716。拼音:
Jiangling Xian。 地形西高东低,较为平坦,海拔高程在40米以上(马家寨乡文新村五家河)――25.3米
(沙岗镇九甲湖电排)之间。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沟渠纵横交错,主要湖泊有三湖、
江陵县辖郝穴、资市、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6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及三湖、六合
垸2个管理区,共11个乡镇管理区,共有197个行政村和19个社区居委会和7个生产大队。江北
监狱亦在辖区之内。 人口资源2010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1.94万户,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1万人,乡村人口27.9
万人(含丹江口移民2749人),城镇人口12.6万人,新出生人口3766人,死亡人口1823人。
郝穴镇位于江陵县西南部,国土面积36.54平方公里。全镇地势平缓,除荆江大堤外,平均海
拔高度30.31米,大堤堤面高于堤内陆地10~20米。镇内土质为沙质和淤泥,地耐力0.8公斤~
1.2公斤/平方厘米。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98个居民
小组。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非农业人口2万人。总户数
1.46万户,其中农业户5622户。
郝穴镇是江陵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4年底,全镇
民营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毛巾、星火、彩印、仪表、火柴、天绘等6家企业。五年来
,改制企业纷纷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荆州市大地火柴厂
投资20万元改进工艺,开发餐馆、宾馆及旅游火柴等新产品。三江彩印投资60万元购买地基、
设备,进行纸箱加工。隆丰农药技改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轻机厂的伸缩式不锈钢平架已达到
出口标准。2004年,县委、县政府在城区建立了工业园区,郝穴镇协助园区开展土地收储工作
,分别在双港、新跃、新园、齐心等村收储土地700亩,并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农业
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过去的传统
农业开始向特色农业转变。目前,全镇种植菊花1500亩、黎蒿1000亩、甘蔗2000亩、反季节蔬
菜1000亩、无籽西瓜2000亩,亩平创效益均在2000元以上。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逐渐成熟。相
继成立了郝穴镇菊花协会、黎蒿协会、甘蔗协会。2004年底,菊花协会被评为全省100家农村
专业合作组织之一。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大户。到2004年底,全镇先后建成了荆
州市鹤林养生茶业公司、江陵县旺旺米业有限公司、江陵县粒粒辛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形成了30亩以上种植大户5户,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大户6户,年出栏牛羊100头以上大户2户
,年产禽蛋200吨以上大户1户。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民负担得到减轻。2004年度,
农民人平负担132元,亩平124元,比税费改革前人平减98元,亩平减87元。2004年,江陵实验
猪场和江陵县鑫种养殖场落户郝穴。江陵实验猪场存栏三元杂交猪500头,二元母猪80头,杜
洛克公猪5头,实行自繁自育,年出栏可达1000头以上。鑫种养殖场现存笼蛋鸡1万只,年产蛋
量可达200吨。
【重要景点】镇安寺铁牛
铁牛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由荆州知府唐际盛主持,金火工甘福兴铸造。采用
泥模拼块组合,群炉铁水浇铸工艺。造型雄伟,神态威武逼真。其背上铭文为:“嶙嶙峋峋,
其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表达了江
陵人民战胜洪水,企盼幸福的美好愿望。荆江大堤镇江铁牛和铁牛矶,已成为创建中华第一堤
的标志,是人民战胜洪水的象征。如今,铁牛矶护岸工程的兴建,铁牛南侧新修的江陵抗战纪
念园,以及大堤内外滩高大的水杉树林,已辟为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游乐景点。
湖北省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江陵一中”)创办于1941年,原是湖北省108所重点中学
之一。学校曾3易校址、5更校名(曾用名有:江陵县立初级中学,江陵县郝穴中学等),历经60
余年风雨变革,不断发展。
江陵一中背靠长江,距驰名千古的镇江铁牛700余米。学习以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
管理严、质量高、环境美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占
地103余亩。现有43个班3400余名学生,283名教职工,184年专职老师。(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
的占教师总数的68%)
学校设有三处一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总支和
工会、教代会分别起政治保障和民主监督作用。
危难中创建() 江陵一中创建于抗日战争的烽烟中。20世纪30年代后期,地处江
汉平原长江中游荆江北段的郝穴镇小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多数就读于荆沙地区之各类中学。郝
穴镇附近的青少年,都有就近读中学之要求,但本镇地处江北,为日寇经常窜扰地区。因此,
当时县政府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委派温方正为校长,在南五洲林家祠堂(注,南五洲原属江
陵县管辖),创立“江陵县立初级中学”,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招生开学。当时学生130名,4
个班,教职员工30名。民国三十一年(1942)因日寇南犯而停办。
在困难中坚持() 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当时县府委派崔家钰
为筹备主任,在郝穴镇“鄂城书院”筹办“江陵县立初级中学第三分校”,采取募捐方式办学
,得到各方捐助支持。(商人谢润生一人即资助旧币40万元)同年9月开学,崔家钰为校长,接
任者有彭寿延、朱谷心,教育主任先后有潘玉标、史标昌、黄凤熬、陈新诚等。教职工19人,
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1个班,男女生共215人。由于国民党倾全力于内战,无心办教育,学校
处境极为艰难,在困境中勉强坚持下来。
在曲折中发展(49年秋,郝穴获得解放,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当地的中等教育
,着手进行原江陵县立初级中学第三分校的整治工作,拨款修缮原校址――鄂城书院的教室、
办公室,新建教师宿舍,增辟学生活动场地,于同年8月1日开学,仍沿用旧名,学生90人,教
1953年春,全校5个班130多名学生奉命全部调出,充实其他学校,计一年级2个班和二年
级1个班,3个班近100名学生转到江陵初师,二年级下学期有10余名学生转入省立江陵中学,
三年级下学期又有20余名学生转入弥市中学毕业。学校于同年秋重新招生,计招6个班,学生
297名。教职工19人,校名改为“江陵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郑佳佳,实际负责为吴寿安。
同年,学校从西湖垴鄂城书院迁往镇北郊现址,人民政府拨出大量款项,在新校址新建教
室、办公室、教师寝室共计968.3平方米,并拆迁鄂城书院,在新校址按原样修建起来。
1955年,学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11名毕业。是年有学生8个班,408人,教职员38人。
同年秋,学校在荆州城东部之原武德中学旧址办分部,李世栋为主任,次年奉命移交给县
四中(现将台中学)。
1958年,学校开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为“江陵县立第二中学”,计初中8个班
,高中2个班共有学生411名,教职员工36人。
在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中,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取得不少成绩。1961年秋仍有119
名学生按期毕业,3年中还修建教室、宿舍、门房、猪屋、厕所等,建筑面积达1733.9平方米
1962年,学校领导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8字方针,学校不断巩固发展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连同弥市转入高中生在内,计初中6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601名,教
职员工56名。校园面积达113.8亩,整个学校由2.3米高的院墙包围,院墙外有3米宽的护校河
1966年5月底“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揭批“三家村”,横扫教育界的“牛鬼神蛇”。
从8月起,学生投入大串联活动,学校“停课闹革命”,年底学生陆续回校,组织各种名称的
“司令部”、“战斗队”开展大批判,大批“资市阶级反动路线”,大批走资派,接着介入社
会,大字报上街,开展大辩论。从揭发学校“走资派”发展到批判镇、县、地、省及中央各级
领导人。1967年学生组织取得枪支,设立组织机构,冲击教师和领导,砸烂学校设备,介入了
社会派性斗争,武斗逐步升级,学校处于长期停课状态。虽经奉令组织复课,但毫无效果。
1968年,三结合的镇革命委员会成立,工宣队进驻学校,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
下,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在教育中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领导斗、批、改。
1969年下年,学校开始复课,逐步转入正常状态,但基本未开文课,(尤其是自然科学课)
课内学政治,课外搞劳动,学生学习质量不能提高。
1971年后的几年中,由上而下的鼓吹反师道尊严和白卷精神,学生无政府主义思潮再度滋
生,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及党的三中全会后,学校开展了拨乱反正,以新颁《中学生守
则》严格要求学生,以各科《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
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改革考试制度,调整教师工资,以各种渠道培训教师,吸收先进教师入
党,选举产生教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了尊师重教的教育,教师政治经济待遇逐步提高
,教学积极性高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先后兴建教学楼和宿舍楼,整个学校的建筑面积达3966.2平方米。
学校从1949年到1983年,共培育初中毕业生4402人,高中毕业生3167人,为全国各大专院
校输学生327人。特别在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制度以后,考入大专院校的本校高中毕业生逐年增
加,1978年12人,1979年18人,1980年36人,1981年32人,1982年45人,1983年60人,这些学
生分布清华、北大、科技大、上海交大,南开、复旦等75所大专院校。该校历年毕业生参军参
干,不少已担负起颇为重要的工作: 老校友徐大森在八六年校友会上祝词说:
回想我母校,初创多艰难。借用丁公祠,垒砖当桌凳。
屋漏遭夜雨,风扫豆油灯。晚上铺地睡,霉气更难闻。
挨过一年后,地址才搬迁。割草搭茅棚,码灶起炊烟。
野火炊秋草,挖坟填土坑。师生热情高,齐心建校园。
摇篮换新装,学风校风严。教师谆谆教,育我整三春。
心血化甘雨,滴滴润心田。岁月逝匆匆,三十有余年。
适值教师节,我们相约聚。一祝我母校,盛名震楚天。
二祝我老师,福体长寿健。三祝新校友,桃李竞娇妍。
四祝老同窗,鹏程远万里。愿将赤子心,再写新诗篇
奉献给母校,报答我师尊。
这一祝词对学校的创建、坚持和发展三阶段作了最准备的概括。
在改革中前进(84年,取消初中,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移交郝穴镇西湖中学
。 同年,陈章、李秀山等同学考入空军飞行学校,被省教育厅、招飞办授予“招飞先进单位
1985年,修建工厂厂房,校办工厂开始运作。
日,学校一至三届(即五五届到五七届)的部分同学共124人,组成“返校庆祝
教师节代表团”,从祖国四面八方聚集母校同母校师生一起欢庆第2个教师节,在荆沙地区产
生强烈反响。
1987年,参加县直第2届教工乒乓赛,获男子团体第1名。
1988年,修建两栋4层共24间教室砖混结构的教学大楼。3月,修建3层砖混男生宿舍。同
年添置80千瓦变压器。
1989年,获县教委“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1990年,修建工厂办公室。学校获县教委、计委、经委、财政、税务、劳动局颁发的“勤
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
1992年,参加县第2届“楚才怀”田径运动会,获高中组“道德风尚奖”,团体总分第2名
1993年6月,建成5层砖混结构的女生宿舍。
在机遇中腾飞(94年江陵撤县建区,郝穴中学升为区一中,招收初中学生4个
班281人,当年在校生达到1800多人。同年获郝穴镇“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5年,获“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
1996年建成教工宿舍40套;校门改建成功。同年高考上线53人,走出低谷。获“荆州市普
通高中学科教学优胜奖”和“二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
1997年建成教工宿舍16套;教学大楼1栋。同年高考上线120人,突破历史,被评为“荆州
市体育先进单位”。初中4个班学生毕业,同时取消初中招生。
1998年江陵区改县,郝穴中学正式更名为“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同年建成教工宿舍20
套,教工活动中心1栋,标准化运动场1个,同时装备60座语音室、45座电脑室各1个。同年高
考上线210人,逐年增长,获江陵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建成教工突舍20套,学生公寓1栋,学生餐厅1栋。同时添置大量艺、体、美器材和
理、化、生实验用品。高考上线407人再创辉煌。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组织”。
这年,学校体育代表队在荆州市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6名。学校文艺代表队在荆州
市黄鹤美育节上获2等奖。
2000年朱灵芝荣录清华大学。同年,获湖北省“全民健身宣传周先进单位”称号,被市教
委命名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
2001年谭金平、阳传勇荣录清华、北大。同年,获“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歌咏赛”2等奖、
“市中小学交通安全”征文组织奖。工会被评为“先进教工之家”。
2003年科技大楼(逸夫楼)顺利竣工,多媒体教室,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装备到位。同年汤
琴荣录清华大学。高考上线534人,被评为“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学校通过市重点
中学验收成为荆州市重点中学,获“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团体优胜奖”。
2004年女生公寓落成,校园广场修建完毕,校容校貌得到立体提升。同年,方艳同学考入
北京大学,全校上重点114人。上本科线761人同,升学率达80%。同年,参加县“农税之春”
千人长跑。获组织奖。
8月15日,老校长廖俊杰赋诗《江陵一中观感》赞曰:
半世纪程弹指间,记谈旧事惹情牵。
沧桑巨变情怀壮,天地翻腾盛世炫。
一代英才严治校,三千学子奋争光。
艰难创业辉煌著,期盼明天胜往年。
60多年来,江陵一中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可谓英才辈出,群星璀璨,他们在各
条战线为母校增光彩。过去他们以一中为荣,今天一中为他们而骄傲。
新世纪、新江陵、新辉煌。江陵一中将按照新的《五年规划》逐步打造现代江一中,质量
江一中,文化江一中,绿色江一中,开放江一中,成为特色加特长、高质量的普通高中。
江陵一中前景灿烂辉煌,江陵一中明天一定会更美好。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4.3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
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93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19.9%)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46:21:33调整为44
:23 :33 。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64.1元,较上年提高 2218元。
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到位项目资金3.9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江陵发电厂完成正式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被省发改委列入湖北省“十二五”能源规划,已
上报国家发改委。江陵蓝星洲生态运动公园项目被列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二五”规划。
荆岳铁路江陵货场被纳入铁路整体建设方案。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
班、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并出台《江陵县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
、建设、资金和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县新增规模企业8家、达到63家;规模工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25.4%
;产销率96.7%,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金3400万元,增长17%。大力推进江陵工
业园“满园工程”建设,新征用地1576亩,完成荆河路、楚江大道的配套建设和园区一、二、
三号加密线建设及配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36.1%,入园企业产值12亿元,增长
87.6%;税收4000万元,增长125.6%。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实施“211工程”和企业“成长工程
”,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纳入“211工程”培育的骨干企
业产值同比增长63.6%,占全县工业产值的76.8%。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30个,续建
、扩建项目51个,到位资金9.8亿元,增长21.4%。引进世纪天源、申达电气大变压器项目和美
的配套产业园等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县城建设整体推进。高起点推进县城规划,投入225万元,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及相关专项规划
编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各类城市建设项目20个,完成投资1.5亿元,城区污水处理厂
及管网、楚江大道、康民小区、市民广场等投入使用,荆江路、江陵大道改造刷黑等市政设施
建设基本完成,奥林花园小区7.4万平方米、542套商品房投放市场,康民小区2.25万平方米廉
租房、2.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全面竣工。加强城区管理,制定《县城规划区内农村宅基地清
理整治方案》,出台《江陵县规范城市建设工作流程暂行办法》、《加强县城社区建设的意见
》和《江陵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清理整治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城镇
建设和管理正在逐步向规范化轨道迈进。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农村政策,发放各项惠农资金9460万元。农业全面丰收,优质
稻面积扩大到42万亩,总产29万吨;棉花面积11.9万亩,总产1万吨;双低油菜面积达到32万
亩,总产6.4万吨;生猪出栏28.9万头,家禽出笼550万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宏凯工贸被
纳入全省双低油菜品牌创建14家“战略联盟企业”,“天助”牌菜籽油获国家级展交会金奖。
天羽禽业“好客”牌土鸡成功进入武汉市场。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小农水
重点县建设、安全饮水、高产农田整理、通村公路项目顺利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关爱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就业54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910人,职业技能培训6026人次。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整村推进10个村扶贫开发。完成“三
房”改造100户,扩建普济和马家寨福利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义务教育学校保障水平提高
,教育质量得到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启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认真
落实血防疫情达标各项措施,人、畜感染率分别降低到2.17%和1.58%。无牛县试点建设进展顺
利,三湖管理区“以机代牛”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送文化下乡和进企业活动,丰富了群
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新增用户4566户,入户率居全市第一。社会局面和谐稳定。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4件,化解234件,调解化解率92%。将涉及群众利益
和安全的12类事项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领导信访包保责任,信访形势明显好转,
进京非正常上访实现了“零”目标,全县来信来访同比下降17.3%。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非正
常死亡事件得到依法解决。
湖北江陵工业园区于2004年6月正式启动,2008年2月获省政府批准筹建。2010年来,工业园区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突出发展工业,着力建设县城”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
重于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创新大环境,着眼于推进城东工业园项目、效益
满园和实施沿江产业集聚区开放开发, 着力于主攻项目建设、主抓招商引资、主优发展环境,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潜力逐步显现。2010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91亿元,同比增长51.19%;实现销售收入17.68亿元,同
比增长62.67%;实现税收收入5184万元,同比增长70.58%,在全省111家县市区开发区中绝对
值排名76位,增幅排名22位;入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30.77%,在全省
111家县市区开发区中绝对值排名73位,增幅排名67位。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一区多园”格
局:城东工业园、沿江产业集聚区。园区一期规划面积4.23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4.23平方
公里。入园企业累计达89家,规模企业达48家,其中,投产企业55家,在建项目22个,拟建项
目12个。拥有职工近万人。入园企业固定资产协议投资额34.54亿元,已到位资金20.45亿元。
区内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助”色拉油、荆州市江陵晋安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生
产的“江荆”牌灭火器被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结束了江陵县工业产品无省级名牌的历史
。截止2010年,用于城东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2亿元,建成区实现了“四通一平”(水
、电、路、通讯管网等相关配套),形成了“两纵三横三辅”(两纵即楚江大道、东环路,三
横即江陵大道、荆河路、荆洪公路,三辅即一、二、三号加密线)的路网格局。建成35 KV园区
变电站一座,引进外资建成日处理3.8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建成工业园区党员职工活
动中心,企业职工公寓正在建设之中。2010年,江陵丰泽园物流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示
范园区,目前拥有物流公司5家,物流产业重点发展项目9个。
陶静轩(年),白马寺人,清末考入荆郡陆军学校,毕业后参加北洋军,1923年脱
离军阀部队,与项英等发起组织“沪西俱乐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并组织了著名
的“五卅”运动,1926年11月被害。贺彪(年),沙岗人,1926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任
红二军团卫生部部长兼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卫生部部长,参加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苏
区的反“围剿”斗争。1935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
卫生部长,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
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3月因病逝世。陈香波(年),沙岗人。1924年在武昌中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南下随贺
龙部北伐,1928年2月,任江陵县委书记。1929年8月遇害。彭之玉(年),沙岗人。1925年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彭先后任江陵县
苏维埃主席、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三军前敌委员会书记。1932年5月,被害于监利周
老嘴。胡鄂公(年),郝穴人。1911年至1921年,先后任鄂军水陆总指挥、黄兴的副官、北
方革命军总司令、第一届国会议员、总统府咨议、湖北省政务厅长。1921年,由李大钊介绍加
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后,在潘汉年领导下工作,1937年,胡受聘任孔祥熙私人政治经济顾问
。1943年在桂林脱党。上海解放前夕去台湾。日因心脏病去世。崔国翰(年),沙岗人,1913年考入湖北法律专科学校。1925年在武汉执律师业。
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席,
1959年逝世。钱纳水(年),郝穴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冬,在南京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脱党。解放前夕去台湾,续任立法委员,复任《中央日
报》主笔、总主笔。张知本(年),普济张公人。15岁考进武昌西湖书院,与黄兴同学。1905年加入同
盟会,毕业回国,武昌首义成功,张任司法部长。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39年
,张当选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42年2月任行政法院院长。1948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
监察委员。1949年1月出任司法行政部长,提出释放政治犯案。9月去台,日病逝
台北。 谭友林(06.5.22),湖北江陵人,1929年春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十七团政治委员、红五师政治委员,红三十二军九十六师政治委
员。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
民志愿军三十九军副军长、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
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国
共产党第七、八届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顾委委员,党的十四、十五、十六次
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
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获一级
红星功勋荣誉勋章。黄杰(.6.18),原名黄书莲,徐向前元帅夫人,郝穴镇人。先后就读于武昌第一
女子中学和女子师范。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女生队。1927年5月,随同军校学员开赴前线,
参加西征。女生队被迫解散后,参加了鄂西的革命斗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到中央
军委任秘密交通,受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1940年,到延安,任边区妇联组织部长、1944年任
陕甘宁边区第一儿童保育院院长,1946年,与徐向前同志结婚。 解放后,长期在纺织战线工
作,曾任纺织工业部人事司司长,纺织部顾问。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
协委员。陈新桂(.7.15),白马寺镇胡家场人。1928年,受教会资助,入荆州行道中学读
书,毕业后由教会派任家乡村小教员2年。1933年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攻读宗教课程
。翌年,转入燕大文学院历史系。1945年经史良、辛志超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民盟总
部机关报《民主报》编辑。1946年5月,随民盟总部迁往南京,担任民盟总部宣传委员会秘书
。1949年5月,陈新桂作为张澜主席的秘书,在北京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1950年3月调民盟总
部工作,任宣传委员会秘书。1956年民盟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
7月担任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机关刊物《盟讯》副总编辑。1983年12月民盟第
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987年1月,被选为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五岁。李东波(.11),江陵县普济镇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
任恩施高中党支部宣传委员、松滋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松(滋)枝(江)宜(都)中心县委书
记,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襄南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调入湘鄂西边区任松滋中
心县委室宣传部长。全国解放后,李东波历任宜昌地委秘书长,宜昌市副市长,湖北省交通厅
副厅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计划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第二汽车制造厂党
委副书记、副厂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副校长、副书记,上海市交通办副主任。1992年11月在
武汉去世,终年74岁。叶芝生,日生,江陵县资市镇人。叶芝生原籍湖南南县,1915年春随父迁到湖北省
江陵县今资市镇华湘村。6岁入私塾,七岁丧母。1926年因家贫失学。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
作北伐战争时期,当地成立农民协会。其大伯父任江陵县第九区农民协会会长,叶芝生加入了
儿童团,参加了斗争江陵县弥陀寺大土豪卞伯桃的行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
,叶家遭到迫害,家中两条耕牛也被逼卖以交罚金。日,中共江陵县委在沙岗发
动年关暴动,在其影响下,叶芝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革命斗争。1930年秋以洪湖为
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干部,经组织安排,叶芝生被选送到位于湖南华
容县焦山河的红军政治军事学校学习,后因当地政治军事环境恶化,学校迁往位于洪湖一带的
监利柳关,改名补充团。叶历任班长、一连政治指导员,而时任该连副连长的即为后来荣膺解
放军上将的贺炳炎将军。不久部队改为补充营,驻周老咀时,叶任第一连连长兼指导员。后又
编入段德昌任师长的九师军官大队,随即调红三军九师二十七团政治处负责宣传组织工作。
1931年,因江汉平原一带遭受特大水灾,部队就食汉江北岸发展新区,叶因病,被安排回柳关
治病,病K归队,被安排到瞿家湾湘鄂西省政府保卫大队工作,担任党支部宣传组长。1932年
,根据地形势危急,此时又奉调到夏曦领导的中央分局负责管理科工作,叶曾受夏曦委派,负
责处理枪械修理处枪支埋藏、及位于白鹭湖中的小岛上的红军医院善后事宜。当中共湘鄂西省
委书记杨光华离开苏区经沙市往上海治病之后,省委工作由组织部长李家芬,宣传部长郑绍文
代理。叶芝生作为工作人员随同留下,在石首江北柴山中开展秘密工作。以后形势进一步恶化
,湘鄂西中心区全部丧失,省机关工作人员转移,遣散隐蔽,郑绍文去上海,组织决定给叶芝
生回老家南县潜伏,并发给6枚银元路费,从此,叶芝生与党组织失掉了联系。由于担心国民
党算旧帐,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才又离开南县,回到江陵资市
自己的家中。在回到江陵以后的岁月,叶芝生曾教私塾及务农谋生,1952年土改时,叶被划为
破产地主,复查时改为富农,成为“四类份子”。直到1982年摘掉四类份子帽子。后来,经中
共江陵县党史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并经当时已退休的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郑绍文证明,承
认其革命经历。1987年2月,由中共江陵县委有关部门落实其老红军待遇。叶芝生已年近百岁
,但精神矍铄,思想开朗,热心古诗词,参加县老年诗词协会活动,对中国共产党充满热爱之
江陵生物资源丰富,有动植物1200多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1000余种。农作物及栽培物
20余种,蔬菜80余种,水果13种,花类近80余种,林木88种,竹类13种,药材222种,其它500
余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蚕豆、大豆、绿豆、棉花、油菜、花生、芝麻;主要
动物有华南兔、黄鼠狼、猪獾、鹌鹑、七彩山鸡、红颈雉鸡及鸟类、蛇类、蛙类等;主要优势
树种有意杨、水杉、池杉;主要乡土树种有枫杨、苦楝、桑树、竹类;主要林果类树种有柑橘
、葡萄、桃、梨;其中珍稀植物有资市镇百年银杏;主要水产品有鳝鱼、河蟹、大口鲶、泥鳅
、鲫鱼、鲤鱼、草鱼、花白鲢、乌鳢、小龙虾、中华鳖、螃蟹、中华草龟、黄颡鱼。 江陵县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垸内有三湖、白鹭湖,属四湖腹地,外有荆江防洪之
险,内有旱涝之忧。荆江大堤在江陵境内长69.5公里,占全长186.55公里的37.3%,其中直接
挡水堤段36.695公里,有防守哨屋38座。境内形成以中干渠、西干渠为主动脉的排水体系。垸
内跨乡镇的排水渠道有24条,总长度329.92公里,承雨面积1047.81平方公里,总流量522m3/S
, 其中:中干渠在境内长9.793公里,汇流面积502平方公里,分别由清水口渠、渡佛寺渠、
齐铺渠、六合主渠、曾大河、十周河、五岔河、中白渠等8条主要排水支渠向东注入中干渠,
支渠累计长度137.01公里;西干渠从沙市区东市桥入境到廖家台出境进入监利县,境内流经长
度37.8公里,汇流面积512.6平方公里,共有化港河、红卫渠、两湖渠、三支渠、光辉渠、北
新河、南新河、荆西河、司马渠、花桥河、大兴渠、复兴渠、万岁河、白柳渠、聂谭、永丰渠
等16条排水支渠,累计长178.7公里。灌溉按观音寺、颜家台两大灌区配置,设计灌溉面积分
别为69.12万亩和40.08万亩,其水源分别通过观音寺、颜家台两座沿江大闸从长江引水,并经
过8条灌溉干渠组成灌水体系,其中:观音寺灌区干渠4条长 40 .3公里,分干渠4条长54公里
;颜家台灌区干渠4条长44.5公里,分干渠3条长23公里。目前,全县拥有30kw以上中小型电力
排灌站369处565台42122千瓦,其中155kw及以上中型电力排灌站46处134台19795千瓦,设计排
水流量234m3/s,灌水流量73.5m3/s,排水受益面积31.66万亩,灌水受益面积72.66万亩;30
~155kw小型电力排灌站323处431台22327千瓦,设计排水受益面积40.3万亩、灌水受益面积
23.74万亩。有小型涵闸1195座,农桥267座。因春季长江水位低,遇干旱两大闸引水困难,分
别建设观音寺、颜家台两个电灌站,作为观音寺、颜家台灌区水源补充工程,观音寺电灌站装
机10台×80千瓦和 4台×160千瓦;颜家台电灌站装机6×160千瓦。 江陵县地下水资源丰富,每年可开采量为4.2亿立方米,24小时单井水量为立方
米,埋深不大于25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1.4589亿立方米,每年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
950―1000万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含量适中,属中等硬度的淡
水,境内被检水的PH值在7.4―8.2之间,为中性水,氰化物、砷、汞和铜、铅、镉含量极低。
江陵县国土面积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0.56%。其中耕地面积68740.72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65.55%;园地面积286.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7%;林地面积1609.21公
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3%;城镇村庄及独立工矿用地10012.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5%;
交通运输用地2566.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605.69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20.60%;其他土地48.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5%。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适宜性
广,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优势突出。但土地类型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尽合理,居民点及独
立工矿用地面积大,园地、林地所占比例偏低,缺乏牧草地。同时,各地类内部利用结构也不
尽合理,耕地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少;林地中用材林比重大,经
济林比重小。土地开发利用主要是走迁村腾地、土地整理的新路,增加可耕地面积,其次是调
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林牧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江陵县地处扬子准地台江汉沉降区江汉盆地西南部凹陷构造带,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江
汉平原西部,长江荆江河段左岸,地理坐标东径112 °12′52″至112°44′22″,北纬
29°54′36″至30°16′45″。东邻监利县、潜江市,西隔长江与公安县相望,南接石省市,
北靠荆州市沙市区,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 公里,南北距36.2公里。地势西高东低
,较为平坦,属长江冲积平原和四湖滨湖平原并列地带,海拔高程在25.3米(沙岗镇九甲湖电
排)~40米(马家寨乡文新村王家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14.7米。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河
流沟渠纵横交错。江陵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
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全年日照时效小时,年平均气温16℃~
16.4℃,极端值最热39.2℃,最冷-19℃;无霜期246天~262天;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3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
成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93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增加
值6.87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9年的46:21:33调整为44 :23 :33 。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64.1元,较上年提高 2218
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到位项目资金3.9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江陵发电厂完成正式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被省发改委列入湖北省“十二五”能源规划,已
上报国家发改委。江陵蓝星洲生态运动公园项目被列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二五”规划。
荆岳铁路江陵货场被纳入铁路整体建设方案。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
班、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并出台《江陵县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
、建设、资金和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县新增规模企业8家、达到63家;规模工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25.4%
;产销率96.7%,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金3400万元,增长17%。大力推进江陵工
业园“满园工程”建设,新征用地1576亩,完成荆河路、楚江大道的配套建设和园区一、二、
三号加密线建设及配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36.1%,入园企业产值12亿元,增长
87.6%;税收4000万元,增长125.6%。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实施“211工程”和企业“成长工程
”,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纳入“211工程”培育的骨干企
业产值同比增长63.6%,占全县工业产值的76.8%。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30个,续建
、扩建项目51个,到位资金9.8亿元,增长21.4%。引进世纪天源、申达电气大变压器项目和美
的配套产业园等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县城建设整体推进。高起点推进县城规划,投入225万元,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及相关专项规划
编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各类城市建设项目20个,完成投资1.5亿元,城区污水处理厂
及管网、楚江大道、康民小区、市民广场等投入使用,荆江路、江陵大道改造刷黑等市政设施
建设基本完成,奥林花园小区7.4万平方米、542套商品房投放市场,康民小区2.25万平方米廉
租房、2.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全面竣工。加强城区管理,制定《县城规划区内农村宅基地清
理整治方案》,出台《江陵县规范城市建设工作流程暂行办法》、《加强县城社区建设的意见
》和《江陵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清理整治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城镇
建设和管理正在逐步向规范化轨道迈进。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农村政策,发放各项惠农资金9460万元。农业全面丰收,优质
稻面积扩大到42万亩,总产29万吨;棉花面积11.9万亩,总产1万吨;双低油菜面积达到32万
亩,总产6.4万吨;生猪出栏28.9万头,家禽出笼550万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宏凯工贸被
纳入全省双低油菜品牌创建14家“战略联盟企业”,“天助”牌菜籽油获国家级展交会金奖。
天羽禽业“好客”牌土鸡成功进入武汉市场。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小农水
重点县建设、安全饮水、高产农田整理、通村公路项目顺利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关爱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就业54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910人,职业技能培训6026人次。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整村推进10个村扶贫开发。完成“三
房”改造100户,扩建普济和马家寨福利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义务教育学校保障水平提高
,教育质量得到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启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认真
落实血防疫情达标各项措施,人、畜感染率分别降低到2.17%和1.58%。无牛县试点建设进展顺
利,三湖管理区“以机代牛”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送文化下乡和进企业活动,丰富了群
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新增用户4566户,入户率居全市第一。社会局面和谐稳定。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4件,化解234件,调解化解率92%。将涉及群众利益
和安全的12类事项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领导信访包保责任,信访形势明显好转,
进京非正常上访实现了“零”目标,全县来信来访同比下降17.3%。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非正
常死亡事件得到依法解决。
江陵县辖郝穴、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7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及三
湖、六合垸2个管理区,共11个乡镇管理区,共有197个行政村和19个社区居委会和7个生产大
队。江北监狱亦在辖区之内。 人口资源 2010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1.94万户,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1万人,乡村人
口27.9万人(含丹江口移民2749人),城镇人口12.6万人,新出生人口3766人,死亡人口18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荆州沙市郝穴二手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