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后勤军队后勤保障特点

 超星《军事理论》(第二版)答案_军事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作业标题:中国国防(一) 1 根据国防的涵义,()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 A、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  军事理论课程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军事理论答案 军事理论考试题 (开卷)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 1.预备役:指...  网络公选课军事理论课后全部作业答案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网络公选课军事理论课后全部作业答案 国防概述(一) 1. 珍宝岛保卫战是哪两国之间的战争? 中苏 2. “北...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军事理论课后题答案 1.、国防...军事理论题库及答案 18页 免费
军事理论课习题加答案 暂无评价 18页 免费
...  超星尔雅课堂军事理论2016考试全套答案_军事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6考试专用 作业标题:中国国防(一) 1972 年 9 月 29 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  军事理论课程答案(1)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上 1、2013 年 10 月,土耳其宣布,经过一年时间的对比分析,确定在美国的“爱国者-3”、俄 罗斯的“安泰-...  2015超星尔雅课堂军事理论答案.无格式超全整理版_一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国防(一) 1.根据国防的涵义, ()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A、防备和...  尔雅 军事理论 答案(完整版)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2 课程的性质、目的、意义与要求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 ? ? ?...  军事理论课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军事理论课答案 国防概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提及的适龄青年指:18~22 周岁男女青年. 2.保卫祖国,抵抗侵略...马加力:美印后勤保障协议只是看起来平等|印度| 美国_凤凰卫视
马加力:美印后勤保障协议只是看起来平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马加力讲到,美国和印度如果能够签署共用军事基地的这样的一个协议,那么实际上我认为看起来是平等的,是均衡的,实际上是不平等不均衡的。
核心提示:马加力讲到,美国和印度如果能够签署共用军事基地的这样的一个协议,那么实际上我认为看起来是平等的,是均衡的,实际上是不平等不均衡的。凤凰卫视4月12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卢琛:刚才高兴说的这个也很重要,印度可能讨论更多的是讨价还价,价格上怎么能够压低,接下来就是外交的一些得失的考虑就会进一步在国会当中讨论了,在北京现场马加力教授,说到外交这一部分,首先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包括印度防长即将也会访华,所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同美国一种走近之后,对于中国中印关系的一些影响,您如何评估。 马加力:应该讲印美关系走近,我们是给予很大的关注的,特别是印美军事关系的拉近,我们给予更高的关注,因为印美军事关系它不仅表明这双边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他有地区战略的意义,比方说美国和印度如果能够签署共用军事基地的这样的一个协议,那么实际上呢我认为看起来是平等的,是均衡的,实际上是不平等不均衡的,因为印度没有必要在美国的基地上进行他自己的演练也好或者是训练也好,或者是补给也好,那么只有美国更多的使用印度的基地,那么在南亚,在亚太发挥作用,所以呢这一点我们给予很大的关注,当然我们也看到,印美关系和中印关系实际上呢还有不一致的地方,美国和印度美国希望印度完全站在美国的角度,和美国站在一起,那么印度他有自己的考虑,既要和得到和美国改善关系,加强军事联系的这种好处,同时他也要照顾到他的北方的大邻居中国,印中关系对于印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好和中国的关系,对于印度的国家利益也是有损害的,所以印度采取一种相对均衡这样一种做法,包括发展和美国的关系,和俄罗斯的关系,和中国的关系,实际上呢印度现在多重的多边的发展和外界的关系,这是他自己的国家利益所需求的。《凤凰全球连线》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2:30-23:00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04:40-05:05 &09:40-10:00&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姚熙雅 PV072]
责任编辑:姚熙雅 PV07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1100793
播放数:294940
播放数:279878
播放数:2256381
48小时点击排行跨世纪军队后勤保障
&&&&&&&&&&&&&&&&
/ 跨世纪军队后勤保障 
四、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勤保障基本要求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现状、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国家对军队建 设可能的资源投入情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军队现代化建设的 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为此,军队后勤应采取各种有效的保障对策和措施, 尽可能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以保障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合理分配、使用军费,做好“少米之炊” 解决军费供需矛盾,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从军队内部来说,根本的途径是合理分配、使用军费,做好“少米之炊”。讲求 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讲,军费 不象社会资金那样,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增殖,但支出的有效性却是共同的 要求,即用较少的“投入”实现较多的“产出”。因而,不论国家大小、穷 富,各国军队都非常重视军费的分配和使用效益。  做好“少米之炊”,首先必须有正确的决策。决策正确,就能为取得良 好的军事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反之,就只能取得较小的效果,甚至造成巨大 的损失浪费。可以说,决策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决策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军费的分配、使用效益,存在于军队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各项工作之中, 因此,也都有一个决策问题。但就决策的层次来说,关键在于宏观决策,宏 观决策正确与否,对军费的分配、使用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策者在对 军费的分配、使用进行决策时,至少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军费的构成要适 应国家物质资源构成和生产构成,把国家生产与军队的分配、使用协调起来; 二是军费的分配要正确反映军队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最佳数量界 限。在具体分配上,要从军队建设全局出发,区分主次缓急,合理确定经费 的投向投量,克服经费分配上的“经验主义”和“大锅饭”现象。对于实现 整体目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要予以重点保障;对次要环节,要适当兼顾; 有的应通过经费分配决策,限制其发展。情况特殊时,局部必须服从全局, 以局部代价换取整体效益,60 年代,麦克纳马拉就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首 先对美军的军费分配办法进行改革,注重规划论证,采取保重点、砍次点、 优化分配结构的方法,从而确保了当时美国“灵活反应战略”的实施。近年 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费分配上提出了“一保生活,二保装备,适当兼顾 其他需要”的原则,使军费使用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军队的发展。 尽管宏观决策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中观、微观决策,它们之间仅是层次、 范围不同而已。中观、微观决策失误,对整个军队建设也有重要影响。因此, 对于车费的分配和使用,各部门、各单位都应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克服盲目 性,尽量避免决策失误,以提高决策的整体效益。  做好“少米之炊”,还必须用较少的费用完成预定的工作。军事经济活 动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军队的消耗、占用与它们所取得的有效成 果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样也有个效益问题。不过,它与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益是不同的,因为它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军事因素 和政治因素。军事消费的根本目的,是赢得战争胜利,保证国家安全。但是, 并不能说“消耗越大,胜利的把握就越大,国家就越安全”。事实证明,完 全可以用较少的费用去完成预定的任务。以较少的消耗和伤亡取胜的例子, 在战争吏上并不鲜见。而在和平时期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更应该做到“少  花钱、多办事”,钱少要把事情办好,做好“少米之炊”。(二)搞好生产经营,弥补军费不足 军队的根本职能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从社会分工上说,军队不担负生产任务,应该全部吃“皇粮”。但是,在当前军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 况下,军队应充分发挥人力、技术、装备、设施等方面的经济潜力,适度开 展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商品、劳务、技术等项服务,以筹集资金,弥补军 费不足,缓解供需矛盾,这是搞好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勤保障的一个重 要途径。  要搞好生产经营,弥补军费不足,首先必须大力发展部队的农副业生产。 近十几年来,部队的农副业生产几经调整,并且有了很大发展,规模不断扩 大,收益逐年增多,已成为部队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部队的农副 业生产,一是要坚持为部队、为基层建设服务的思想。在军费不足的情况下, 要用生产收益弥补部队预算经费之不足,努力搞好后勤供应工作,以增强部 队的凝聚力。在发展部队农副业生产中,必须处理好积累与支出、宏观效益 与微观效益的关系,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综合评价生产的经济效益。二是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应搞好经济核算,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收 支审定制度。要搞好生产经营,弥补军费不足,还必须面向社会、走向市场。要充分发挥军队后勤知识、技术密集,人才两用性强,技术转移速度快,产品兼容 程度高等优势,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利用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 大力开发技术市场、军品市场、医疗市场、物资市场、智力市场等。在面向 社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领导,使军队生产经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 展。一是要把为军队建设服务作为军队生产经营的根本宗旨;二是要调整生 产经营管理机制,实行军企分开;三是要严格整顿生产经营秩序,划清生产 经营范围;四是要注重提高生产效益,讲求产品质量;五是要坚持企业化、 集团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走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的道路。这五个问题关 系到军队生产经营的发展前途,必须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军队生产经 营的正确方向。(三)适应社会环境,增强保障能力  适应社会环境,就是后勤要面向社会,后勤保障要走社会化“大后勤” 的道路。第一,后勤保障走社会化“大后勤”的道路,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 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分 工越来越专业化、系列化,各行业内部和各行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程度日益 提高。尤其是服务行业的领域逐步拓宽,保障功能日益完善。后勤作为军队 系统中具有经济属性的组织,必须与社会联系起来,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发挥 自身的特定功能,变封闭式保障体制为开放式保障体制,形成社会化的保障 机制,由“后勤办社会”转向“社会办后勤”。第二,后勤保障的物品与社 会产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这是走社会化“大后勤”道路的前提。第三,市 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走社会化“大后勤”的道路创造了条件。走社会化 “大后勤”的道路,有利于军队后勤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有利于减少资源的 占用和消耗,从而提高后勤保障的整体效益。  要适应社会环境,增强保障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 充分认识到,过去军队后勤长期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实施封闭式的自 我保障,摊子越铺越大,保障效益较低。而在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  的条件下,只有走社会化“大后勤”的道路,才能真正“精兵简政”,提高 后勤保障效率和效益。为此:一是要变产品经济观念为商品绎济观念;二是 要变计划经济观念为市场经济观念;三是要变依赖等待观念为主动筹措观 念。总之,要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从思 想上适应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环境,增强后勤对市场经济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 力。其次,要认真总结我军近几年来“社会办后勤”的经验,并有分析、有 选择地学习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军队社会化保障的经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995 年 5 月 1 日报导:美陆军后勤服务转向依靠民间,将包括军队住房、飞 机和车辆等在内的维修服务及大部分医疗服务,由地方公司投标承包,以取 代美军编成内的部分战斗勤务支援部队。这样,不但减少了军费支出,而且 使美军后勤更加精干。第三,要分清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内容。在物资供应上, 要尽量扩大社会供应比重,尽可能从地方直接获取成品,以减少军队后勤供 应环节和数量;在物资储备上,要合理区分军地物资储备品种,科学确立军 地物资储备比例,总结“无库存”供应经验,建立灵活的物资储备转换机制; 在军工生产上,要加强专业军工和动员军工之间的协调,正确处理专业军工、 动员军工以及整个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关系,确定合理的比例和布局;在 工程设施建设上,有些国防工程要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和计划,做到平战结合、 军民共享,既要考虑经济上的需要,也要考虑国防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解决好军地共建、双向服务的问题;在军事医疗上,要处理好通用性和专业 性的关系,军队医疗机构要适当向社会开放,地方医疗机构也要增强野战外 科能力,以便战时为战争服务。如此等等,必须科学分工,逐步理顺关系。(四)强化后勤管理,提高保障效益  军费严重不足,是制约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军队后勤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缓解供需矛盾的最 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强化后勤管理,合理使用财力、物力,降 低消耗,节省开支,提高军费的使用效益。当前,强化后勤管理,提高保障 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改革后勤管理体制,通过改进和优化结构来增 强后勤管理的功能,建立科学高效的后勤管理体制,这也是提高后勤管理水 平的前提。二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后勤管理机制,增强后勤管理的生 机与活力。要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后勤决策和调控机制,提高后勤决策的 科学性;建立合理的后勤管理动力机制,提高后勤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后勤 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后勤管理活动始终处于正确的运行状态,三是科 学确立后勤管理目标,使其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充 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目标明确,工作就有方向,就有遵 循。四是加强后勤法规建设,确立依法管理的思想,推行标准化、制度化管 理。五是坚持群众路线,把管理上体与管理对象有机结合起来,把后勤管理 与军事、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六是把市场经济的一些管理方法引入后勤 管理领域,对物资、经费供应实行责任制、商品化,对军用物资筹措、军需 被装生产、工程设施建设等实行招标承包制,从而变后勤的无价运行为有价 运行,提高后勤管理效益。总之,要按后勤管理的基本规律办事,使后勤管 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后勤保障效益,为做好军 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创造条件。(五)动员全军力量,共同搞好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全军每一个指战员,离开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后勤保障就不可能搞好,这是由后勤保障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依靠全军动手 搞好后勤保障,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体 现。过去,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后勤工作之所以能 够保障战争的胜利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除了紧紧依靠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支援 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进行后勤保障。在军队现 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对军队的财力、物力投入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后勤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这就更需要动员全军力量,一齐动手,群策 群力,共同搞好后勤保障。  动员全军力量搞好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是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认 真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方针,继续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大力加强群 众性的后勤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过好“紧日子”;坚持“科技兴军”、 “质量建军”的原则,走精兵简政之路;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奖励发明创造; 搞好开源节流,反对铺张浪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军费消耗,缓解 供需矛盾,做到“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为军队现代化 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第十五章 突发事件后勤保障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爆发的不测事件。国外把领导人被暗杀、人员被绑 架、飞机被劫持、银行被抢劫以及监狱发生骚乱等事件,均纳入突发事件范 畴。但这里所要研究的突发事件,具有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那些事关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政治与经济稳定甚至党 和国家的命运,从而必须动用军队应付的重大不测事件。它通常包括四种类 型:由边境或海上武装冲突酿成的军事性突发事件;由政治动乱、暴乱甚至 武装叛乱形成的政治性突发事件;规模宏大,危害严重,依靠当地人民群众 本身力量难以自救的自然灾害性突发事件;某些特别重大的意外事故性突发 事件(如 1986 年 4 月 26 日,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 政府动用了 36 万国防军和内务部队投入灭火与消除核污染的工作)。  应付突发事件,是和平时期军队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应付突 发事件的后勤保障,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军队后勤保障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鉴于军事性突发事件(武装冲突)的后勤保障与其他类型作战的后勤保障有 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因此,为避免与其他有关章节的交叉或重复,本章主 要研究政治性、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一、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基本特点  军队应付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而军事行动的特殊性就必然 给后勤保障带来许多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研究这些特殊情况和问题,是组 织实施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的基本前提。(一)军事行动紧急,后勤保障仓促展开  突然性是突发事件最显著的特证。不论军事性突发事件还是政治性,灾 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往往都发生在人们意想下到的时间和地点。1976 年 中国京、津、唐地区的大地震,就是在无人知晓、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的;1987 年中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也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至于 1989 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性突发事件,更是人们所没有想到的。 正因为突发事件来得突然,人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因而就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了高度的紧迫性。一般来说,当突然事件发生 时,为了尽快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军队往往在非常严重的形势下紧急受领 任务。例如,1975 年的河南驻马店地区抗洪救灾,1976 年的河北唐山抗震救 灾,1987 年的大兴安岭灭火救灾等,都是如此。因此,军队应付突发事件,几乎都是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的。 由于部队行动紧急,后勤准备时间就势必更为紧迫,甚至往往出现“兵马先动,粮草后行”的局面。如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时,某集团军接到命 令后只有两个半小时的准备时间;但落实到后勤,实际上只剩下一个半小时 的准备时间。这样,就势必造成后勤准备时间极为短暂,从而导致后勤保障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展开,甚至形成边保障、边准备的局面。(二)斗争样式特殊,后勤面临大量非常规问题 军队的斗争对象通常是入侵之敌,敌我泾渭分明;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是同敌人面对面的军事较量;斗争手段是暴力,是枪杆子解决问题。这些都 是军队所熟悉的。但应付突发事件则有很大不同。  就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而言,虽然斗争所指也是敌人,但那是隐蔽在阵 营内部的敌人,即煽动和制造动乱、暴乱的反动分子或分裂主义分子。由于 这类敌人混杂在群众之中,因而往往很难辨认,敌我阵线极其模糊。正因如 此,不仅很多有效的对敌斗争措施难以断然出手,而且为了达到孤立极少数、 团结教育大多数的目的,也不能单纯依靠武力解决问题,从而必须把政治斗 争手段与军事斗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  至于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性质、另外一个 范畴的问题。它不是与人斗,而是与天斗、与地斗,斗争所指是自然界中的 灾情和险情,从而不仅不同于民族斗争和阶段斗争,而且有别于其他社会斗 争。  正因为应付突发事件是军队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特殊斗争,因而就给后 勤保障带来了许多平战时所没有遇到的、常规以外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 例如,在物资供应方面,供应品种就有很大不同。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要 临时筹措、供应大量非杀伤性武器弹药和防暴器材;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 发事件,要临时筹措、供应抢险救灾物资及器材。再如,在交通运输方面, 后勤也面临着特殊问题。事实证明,很多自然灾害对道路和交通的破坏比战 时敌人的破坏还要严重。河南驻马店地区爆发的洪水,不仅冲跨了地面上所 有的道路和桥梁,而且冲毁了 120 公里铁路,从而使地面交通全部陷入瘫痪 状态。河北唐山大地震,使唐山周围 370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面建筑基本上 全部倒塌,加之地面裂缝又长又宽,几乎所有的道路都不能通行。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发生的当天,灾区的地面交通就几乎全部中断,5 天后才将贯穿东 西火场的 2D0 公里铁路抢修开通;但公路运输,由于火势猛、过火面积大、 许多道路被大火阻隔,因而在 28 天的灭火过程中一直都很困难。至于政治性 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交通受阻情况,有时与自然灾害造成的情况同样严重。(三)党政军民整体行动,后勤协同面广  不论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还是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实际上都 是党政军民的整体行动。这与军队执行通常的作战任务有所不同。军队同外 来人侵之敌作战,虽然也离不开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但军 事行动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作战活动通常是单独进行的,而且作战指 挥也完全是按军队系统垂直实施的。而应付政治性、灾害性、事故性突发事 件,则是军队与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并肩作战,其组织指挥也往往是由军队和 地方党政机关共同实施的。例如大兴安岭森林灭火,就是由救灾部队、森林 警察以及地方民工协同行动,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和沈阳军区前指共同 领导的。  既然是党政军民的整体行动,就必然带来后勤协同面广的问题。军队后 勤不但要同行动各方的保障力量密切配合,而且还必须与地方政府的物资供 应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以及营房管理部门等统一协同动作, 以充分发挥整体保障的威力。(四)既保障又直接参加斗争,后勤与军事的职能差别缩小 后勤的基本职能是保障,但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与执行通常的作战任务却不尽相同。军队同入侵之敌作战时,后勤通常并不直接参加前方作战, 主要是在后方地域通过物资供应、医疗救治、装备修理和交通运输等勤务来 保障前方部队作战,因此是名符其实的后勤。而在应付突发事件中,后勤已 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保障力量。它不仅要保障部队应付突发性事件,而且本身往往是斗争的直接参加者。例如,在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中,由于敌我 阵线不分明,前后方界限模糊,因而后勤在保障部队的同时,往往要直接卷 入与暴乱或叛乱分子的面对面斗争。特别是在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 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后勤不仅要保障部队抢险救灾,而且本身就 是抢险救灾的主力之一。以中国唐山抗震救灾为例,为抢救受伤群众,总后 勤部先后从各大单位后勤紧急调集了 3 所野战医院、5 个野战医疗所、283 个医疗队和 7 个防疫队,共 8000 多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许多医疗队接到命 令一二个小时就登车出发,到灾区后不到 10 分钟就展开工作,比部队行动还 快。仅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就现地抢救危重伤病群众 15.6 万多人次,并多次 实施大面积药物喷洒活动,有效地防止了瘟疫的流行。不仅如此,为帮助受 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后勤还千方百计筹集救灾生活物资。仅震后一个月的 时间,总后勤部和北京、沈阳军区后勤就先后调集了 125 万斤主副食品、55 万套(件)被装、2 万条毛毯,20 万双解放鞋、12240 顶帐蓬及 373 吨药材 等物资,直接送到受灾群众手里。不难看出,后勤在应付突发事件的斗争中, 除本身所固有的保障职能外,还具有直接参加斗争的重要职能。正是从这种 意义上讲,后勤与军事的职能差别缩小了。(五)斗争政策性极强,后勤保障离不开战略后勤的筹划和指导 就斗争的政策性来说,政治性突发事件比军事性突发事件更为复杂。从斗争形式和手段的确定,到斗争范围和尺度的掌握,无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并往往直接关系到国家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全局。因此,应付这两类突发 事件,往往都是由战略层次直接决策和指挥的。鉴子这种情况,为了使后勤 保障符合战略意图,不管突发事件的规模大小,也不管保障行动是由哪一级 具体组织实施的,战略后勤都必然要担负起筹划和指导的重任。此外,尽管大规模的灾害性、事故性突发事件不存在斗争策略问题,但由于抢险救灾力量往往来自许多大单位,从而不可避免地提出整体协调和统 一指挥的客观要求,因而实际上也离不开战略后勤等划和指导。二、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基本思想  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是:快速反应,全力以赴,灵活保障,整 体协调。这一基本思想,是指导突发事件后勤保障一切工作的总纲,对各级 后勤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快速反应,是针对突发事件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军队往往受命于危难之中和紧急时刻这一特定情况提出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当后勤接到上级命令 后,应迅速由平时状态转入临战状态,迅速形成应急应变的保障能力,迅速 机动到指定位置,迅速展开各项保障,从而保障部队能以最快的速度,对突 发事件作出强有力的反应。  全力以赴,是针对突发事件事关重大这一特定情况提出的。它的基本点 是,在保障思想上,要树立“胜利就是最大效益,胜利就是根本标准”的观 念:在保障措施上,要千方百计地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在力量投入上,要 不惜一切代价。毫无疑问,当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甚至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在国家采取一切坚决、果断措施,军队竭尽 一切努力去应付突发事件的非常情况下,后勤若没育全力以赴的思想,就不 能适应斗争的需要。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是全力以赴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浪  费,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尽可能寻求最佳保障方案,力求以小的代价换取大 的胜利;二是全力以赴通常主要针对参加斗争的力量而言,当然也不排除必 要时在整个战区甚至全军的范围内全力以赴。  灵活保障,是针对突发事件斗争形式特殊这一特定情况提出的。它的基 本要求是:面对突发事件中大量出现的常规以外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必 须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 则,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拘一格、机动灵活地部署后勤力量、组织后勤保障 和实施后勤指挥,从而确保突发事件后勤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整体协调,是针对突发事件参战力量多、涉及面广这一特定情况提出的。 它的基本目标是:实行军警民保障力量的一体化,军队各部分后勤力量的一 体化,以及军队上下级后勤力量的一体化。十分明显,当党政军民各系统和 各单位的力量都云集到事发地区时,当上至战略后勤下至战术后勤都参加突 发事件的斗争时,如果没有整体协调,不要说整体保障台力难以形成,就是 每一局部的保障效能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快速反应、全力以赴、灵活保障、整体协调的思想,是由突发事 件后勤保障的特殊规律决定的。因此,在应付突发事件的斗争中,能否全面 地贯彻这一思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突发事件后勤保障使命的完成。正 因为如此,我们对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准备和实施的研究,也理所当然地要以 这一基本思想为指导。三、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组织实施  军队后勤应根据上述主要特点和基本思想,尽可能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 后勤准备,实施及时、有力的保障。(一)立足应变,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预有准备,历来是实现后勤快速反应的关键,是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基 础。鉴于应付突发事件的特殊需要,军队后勤在进行未来战争后勤准备的同时,还必须相应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勤准备。事实也说明,战争的后勤准 备并不能取代突发事件的后勤准备。例如,1989 年中国军队执行戒严任务, 虽然各部队都有一定的战备基础,但受领任务后,后勤临战准备仍出现很大 的盲目性,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当时,有的部队后勤领导说,后勤准备“在 很大程度上是跟着感觉走”。结果,不仅在物资携行种类和数量上出现了某 些失误,在力量编成上也造成了一些漏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部队 的保障。因此,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勤准备既不可缺少,也不可兼容。  突发事件后勤准备的关键,在于提高后勤应急应变的保障能力。为此,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预案。就战略后勤而言,通常应 当全面制定保障预案。也就是说,预案的种类既要包括各种平暴平叛作战方 面的,又要包括各种抢险救灾斗争方面的。至于各战区后勤需要制定哪些预 案,则只能根据本战区的政治、地理特点和可能担负的任务而定。预案应就 保障力量编组、物资携行量、保障方式和手段,以及人员、物资、车辆的安 全防护措施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便在任何紧急的情 况下,都能迅速行动和裕如处置。二是要建立和保持应付突发事件所特需的 物资储备。在物资储备品种上,应包括一些应急的野战食品,新型野营器材,  防暴物资及器材,抢险救灾物资及器材等;在储备数量上,要适应应付较大 规模的军事冲突和平暴平叛的需要;在储备布局上,应突出重点,有计划地 加大战略、战役后勤尤其是战略后勤的储备。三是要组织针对突发事件的后 勤保障训练。为加强对这一训练的指导,首先应在高层次特别是战略后勤一 级,深入开展对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规 律,从而下论对于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勤训练还是对于保障实践,都能发挥强 有力的指导作用。以上准备内容,都是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所特需的,也是战 争后勤准备所无法替代的。至于其他一些内容,诸如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机 动作战部队的后勤建设问题、战略后勤快速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问题,以及 应急应变所必需的后勤装备的发展问题等,虽然都是突发事件后勤准备所不 可缺少的,但由于与局部战争后勤准备基本一致,因而可以、也应当纳入战 争后勤准备,从而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二)着眼需要,实施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与保障 突发事件所涉及的范围虽然是有限的,但为了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投入突发事件的斗争力量往往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全军、全国的许多单位。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不实行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与保障,就无法形成整体保障合 力,从而就难以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凡是应付突发事件军事行 动的后勤保障,都应当实行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与保障。所谓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就是由事发地区所在的军区后勤,在战略后勤的统一协调下,对所有参战部队的后勤力量和地方的支援力量,实行统一 的组织领导;必要时,可由战略后勤直接组织领导。所谓集中统一的后勤保障,就是不论来自地方系统的还是来自军队系统的,不论来自各军兵种的还是来自各大军区的,均由事发地区所在的军区后 勤和当地政府,在战略后勤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援下,按照划分的保障区域, 统一集中地实施物资供应、医疗救护、装备修理和交通运输等项保障。(三)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地实施保障  从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的特殊使命和特殊情况出发,机动灵活、不拘一格 地实施保障,是组织实施后勤保障应当把握的重要问题。为此:一是后勤部署要不拘泥于一般模式。鉴于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的特殊性,后勤部署方式和方法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而只能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确定。对于政治性突发事件来说,当武装叛乱分子或暴徒目标比较明 显、配置也比较集中,部队作战采用合围战术或正面推进时,后勤部署通常 可以沿用作战后勤部署的传统作法,即按方向或按梯次把后勤部署在部队作 战队形之后。但是,当斗争是在混杂着坏人的群众中展开,敌我阵线不分明, 也无所谓前后方之分时,就必须打破常规,采取独特的部署形式。至于应付 灾害性、事故性突发事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情况下,救灾前线与后方 界限分明,因而部署方法与过去的传统作法区别不大。例如大兴安岭灭火救 灾,后勤就是从较安全的后方配置地域对一线救灾部队实施保障的。但多数 情况下并非如此。比如唐山抗震救灾,由于斗争的主要任务是救人,因而卫 勤人员就直接战斗在第一线,而且是一线救灾力量的主力之一。  二是保障组织要不拘泥于传统分工。在应付突发事件的斗争中,由于斗 争环境错综复杂,因而随时可能出现建制被打乱,指挥关系和供应关系被打 乱,以及上下脱节、前后倒置等极其复杂的局面。这就决定后勤在遂行保障 任务时,不可能象正常情况那样,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而应当打破  上下级界限,不分份内份外,积极主动地实施保障。这一点,在某次执行戒 严任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当时,总后勤部不仅行使了统一组织指挥的职能, 而且还做了大量的、具体的保障工作。例如,为了及时、有效地保障戒严部 队的需要,总后勤部各有关业务部门组织所在地区的仓库、医院和修理工厂 等保障力量,临时建立了军需物资保障基地、车材物资供应网、军械物资保 障基地以及医疗保障群等专业保障系统。不仅如此,对于某些保障工作,总 后勤部甚至直接做到了师、团,因而问题解决得既迅速又圆满。  三是保障方式要不拘泥于习惯作法。为了适应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保 障方式和方法也不能拘泥于习惯作法,而应该灵活多样;必要时,不惜采用 非常手段,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如在唐山抗震救灾中,沈阳军区后勤接到救 灾命令后,在没有与救灾部队和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沟通联系的情况下,根 据自身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抢先发出了两列满载救灾物资的专列。在某次戒 严斗争中,在部队高度密集而物资又无法前送的困难条件下,为了解决众多 部队的吃住问题,后勤采聆了多种多样的保障手段。在保障吃的方面,就有 埋锅做饭、炊事车作业、利用附近食堂就地搭伙、使用粮票就近采购熟食、 以饭盒和固体燃料为炊具就地野炊以及总部后勤组织加工前送等七八种方 式;在保障住的方面,也采取了住部队营房、住旅馆饭店。住公共场所以及 住帐蓬等多种途径,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部队的生活。四是保障措施要不拘泥于正常规范。对于作战任务的保障,为了便于保障的组织实施,后勤通常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保障格局。但在突发事件条件下, 如果下顾客观实际,求稳怕乱,就无法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应 付各种突发事件,不但在空间上要打破常规,在时间上也要根据形势发展情 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机动灵活地实施保障。(四)军地结合,依靠整体合力实施保障  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发挥军民整体保障的威力,历来 是后勤工作的光荣传统、也是后勤完成任务的基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虽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论应付未来战争还是应付突发事件,都仍然 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因此,紧密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实行军 地结合,始终是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应把握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看到,不同性质突发事件的群众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军地结合方面,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一般来说,应付灾害性、事故性突发事件, 由于军队行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会大力支援军队行 动,因而军队所遇到的群众条件与战争年代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在和平 时期军民关系相对淡漠的情况下,通过抢险救灾,反而激发了人民群众对解 放军的热爱。“解放军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就是人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 发自内心的呼声;许多激动人心的拥军场面,也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因此,在抢险救灾斗争中,比较容易实现军民结合。军队后勤要充分、合理 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威 力。例如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军民就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成立领导机构、 统一组织抢救力量、统一分发救灾物资、统一搭建人员住房,从而形成厂强 有力的军民整体保障合力。正因如此,后勤才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确保了 抗震救灾任务的完成。  但在政治性突发事件中,军队面临的情况就大不一样。由于政治动乱和 暴乱往往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能够蒙蔽相当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因此,  虽然群众最终必然要站到党和国家一边,但最初时,对军队的介人往往难以 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后勤能不能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争取群众的 理解和支持,不仅关系到保障任务的完成,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为争取群众支援,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主动联系,疏通关系。这主要是 针对当地政府而言的。一般来说,在平暴平叛斗争中,地方政府与军队的立 场是一致的。但由于群众支援要靠地方政府动员和组织,许多军事行动也要 靠地方政府提供方便和支持,而地方政府对于军事行动的需求并不十分了 解,因而为争取支援,确保平暴平叛作战保障任务的完成,与地方政府主动 联系、疏通关系就十分必要。二是要多为群众做好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 援。许多历史经验说明,群众通过军队的爱民行动,往往能更直接、更切身 地体会到,军队与人民是息息相关的、军队行动是保护人民利益的,从而就 能自觉地、热情地关怀和支持子弟兵。50 年代的昌都平叛,当时相当一部分 群众的对立情绪很大。为了动员群众支援平叛作战,各级后勤一方面向群众 宣传党的平叛政策,一方面积极为群众做好事。仅 1959 年这一年,就先后协 助地方运输物资 2 万多吨,为群众治病 20 多万人次,为牲畜治病 1 万多头次。 这对于团结、教育广大群众,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复杂情况下, 军队仍动员了 2.4 万多名民工和大量牲畜,参加转运物资、抢修道路、抬担 架、做向导等支前工作,从而使后勤有力地保障了军队平叛作战的需要。(五)区别情况,有重点地实施保障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保障重点,历来是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突 发事件中,后勤保障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但是,在确定突发事件后勤 保障工作的侧重点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1、平暴平叛斗争后勤工作的侧重点  前面已经提到,在应付突发事件的斗争中,后勤具有保障部队行动和直 接参加斗争的双重职能。在平暴平叛斗争中,虽然后勤直接参加斗争几乎是 不可避免的,也是确保后勤安全与稳定所不可缺少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 须明确,后勤工作的侧重点始终是保障部队作战需要;必要时,不论付出多 大代价,也要保障参战部队对后勤保障的需求。这是政治、军事斗争全局的 需要,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2、抢险救灾斗争后勤工作的侧重点  对于抢险救灾斗争来说,后勤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根据两种情况来确定。 第一种情况,当抢险救灾斗争任务主要是同自然灾害进行搏斗时,由于一线 斗争的主力是部队,因而后勤工作的侧重点是保障部队抢险救灾行动的需 要。例如大兴安岭灭火救灾,斗争的主要任务是扑灭大火和抢救灾民,斗争 的主要力量是部队,因而,后勤虽然也直接参加了某些一线斗争,但始终把 保障部队抢险救灾需要作为工作的侧重点。第二种情况,当抢险救灾斗争任 务主要是救死扶伤和提供生存条件时,后勤工作的侧重点就应适当地转移到 直接参加救灾的工作上来。这是因为,不论抢救伤病群众还是为灾民送吃送 穿,实际上都是以后勤为主进行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部队的救灾工 作也往往都是围绕救人这个中心展开的。检验斗争胜利的标准,主要是能否 把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受灾群众,从伤病祈磨和饥寒交迫的境地中尽可能地解 救出来。有鉴于此,后勤把工作侧重点放在直接参加救灾斗争上,既体现了 抢险救灾斗争的根本宗旨,也反映了后勤以部队胜利为胜利的优良传统。但 这里要说明两点:其一,强调后勤侧重于直接参加救灾斗争,绝不意味着可  以忽视对救灾部队的保障,保障部队需要从来都是后勤的根本职能。在抢险 救灾斗争中,也只有尽力把部队保障好,才能确保斗争任务的顺利完成。但 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为了服从斗争总目标和救灾的特殊需要,则不能不暂 时牺牲部队的某些利益,对此广大指战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的。其二,强调 后勤侧重于直接参加救灾斗争,并不是指救灾的全过程,而主要是在国家救 灾物资和医疗力量尚未到达这段时间。当国家的救灾物资和医疗力量源源不 断地进入灾区之后,只要情况允许,后勤就应把工作侧重点逐步转回到对救 灾部队的保障上来。  此外,在应付突发事件的斗争中,后勤还应明确关键性的保障环节。突 发事件一般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因而只要动员军队和全国的部分力 量,就能在局部地区形成应付突发事件的人力和物力的绝对优势。关键问题 在于,如何把这些力量运到事发地区;同时,要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迅速控制事态、扭转局势,也主要取决于运输问题。因此,突发事件后勤保 障的关键环节是运输,而运输的关键问题又在于突击抢运。这就要求各级后 勤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运输勤务上,并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千方百计 地组织抢运,特别是要着力组织好严重时刻、紧急关头的空中运输。以中国 为例,在建国以来的历次突发事件中,不论是军事性、政治性的,还是灾害 性、事故性的,几乎没有一次行动能离开空中运输力量,据统计,仅在历次 抢险救灾斗争中,空军就出动飞机 25312 架次,空运和空投各种物资 42 万余 吨。因此,航空运输不仅在现代战争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应付突 发事件的斗争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十六章 战略后勤支援  战略后勤支援,是战略后勤根据统帅部的作战意图和战争对后勤保障的 要求,统筹全局,采取恰当的方式,科学地组织和运用战略后勤力量,从物 资、医疗、技术、运输等方面,对全面战争或局部战争的准备与实施进行的 支援活动。现代战争,不论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要赢得战争的胜利,都 需要强有力的战略后勤支援。可以说,战略后勤支援的效果将决定战争的进 程和结局。因此,深入探讨未来战争战略后勤支援的对策,对于赢得未来战 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未来战争特点对战略后勤支援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兴起,核能技术、航天 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粒子束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加速 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并促使军队在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作战形式、作战 方法、作战手段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而使未来战争出现了许多不 同于过去战争的新特点,战略后勤支援将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环境。(一)战争突然性增大,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突然性,是攻击一方为达到取胜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皆有 之。在古代,中国军队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 而示之近”的诡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①,达到突然取胜之目的。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依靠飞机和机械化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搞“闪击 战”,突袭波兰和原苏联,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人们自然记忆犹新。在 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的突然性增加了高技术含量。航天技术的发展, 开辟了利用宇航兵器实施突然袭击的新领域;一般的高速战斗机在加油机的 配合下,可以进行远程奔袭作战;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战略导弹等远程袭击 兵器,几十分钟内就可毁灭上万公里之外的战略目标;地面部队机械化程度 的提高,使部队能在高速推进间向对方意想不到的方向和地点实施猛烈突 击,等等。所有这些,使战争的突然性大大增加。由于战争的突然性增大, 部队行动的快速性、机动性空前提高,这要求战略后勤必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所谓战略后勤支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就是国家和军队对于突然爆发的战 争迅速作出决策,迅速完成战争准备,迅速机动、展开部队和调动军用物资 以及使国民经济迅速转入战时轨道的能力。它要求军队在紧急多变的现代战 争条件下(尤其是战争序幕期),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和处置情况,适时地 作出临战反应,有效地制止敌人的行动,争取和掌握战争主动权。作为军队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部队行动的重要保证,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与军事行动 相适应的应变能力。战略后勤支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是:在紧急情况下,迅 速作出后勤支援决策,迅速发出后勤支援指令,迅速确定后勤保障体制,迅 速展开后勤部署,迅速完成动员扩编和平转战工作,迅速筹措和储备物资, 迅速补充后勤力量和作战物资等。总之,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切后勤 准备,并实施后勤支援。①
《武经七书注译》,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 8 月出版,第 4 页。  战略后勤能否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保障部队机动、展开和作战, 是赢得主动、力避被动的重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以“闪击战” 方式突然向原苏联发动进攻。但由于原苏军战略后勤不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致使在前方后勤保障力量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支援和补充, 从而加剧了原苏军在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相反,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 后勤在接到命令后数十小时内,就完成了对待混舰队的补给,同时完成了征 用、改装 56 艘商船的任务,使后勤保障船只与作战舰艇之比达到 1∶1,为 特混舰队快速行动和夺取战争胜利创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在海湾战争中, 美军战略后勤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短时间内即向海湾运送了 大量的部队和多种作战物资,对尔后的作战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战略后勤支援是否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是作战部队能否作出快速反应的前 提,甚至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二)参战军兵种多,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综合保障能力 未来战争是诸军兵种参战的整体战,参战的军兵种多,后勤保障范围广泛,涉及到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在陆军中,又有步兵、炮兵、 坦克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管线兵、骑兵、陆军航空兵等,而且, 每一军种或兵种的后勤保障内容复杂,需求各不相同。战略后勤作为后勤体 系的最高层次,关系到战争全局的后勤筹划与指导,一般应满足任何保障对 象的需求。因此,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综合保障能力。所谓战略后勤支援的综合保障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同一时间,能对陆、海、空等各军兵种进行综合的整体保障;二是在同一地点,能综合使 用各种保障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大的保障能力;三是对同一作战集 团,能实施供、修、救、运等全面保障。如果缺这少那,就可能产生“短板 效应”,从而影响整个作战行动。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的特混舰队是由 陆、海、空三军的 160 多个单位组成的。为使后勤保障适应这种极为复杂的 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需要,在国内,英军统一计划、统一组织,对战场实施 综合保障;在马岛海域,建立了前进补给站,成立了后勤支援综合协调中心, 统一负责陆、海、空三军作战部队的各项后勤保障。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基 本满足了参战部队的各种后勤需求,保证了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三)战场范围大,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立体保障能力  未来的战场,将是由诸军兵种以不同性能的武器和人力联合构成的多 元、多层次的立体交战体系。作战部署和作战行动由平面变为立体;兵力兵 器机动,在广泛实施地面机动的同时,大量使用空运、海运工具实施空中、 海上机动;火力机动,在进行强大的地面火力突击的同时,由航空兵和各种 导弹部队实施强有力的空中和远程火力支援;作战指挥,将从相对固定的地 面指挥发展为指挥人员在空中和地面指挥平台上实施立体机动指挥;整个战 争,将在地面、空中、海上、水下和前方、后方同时展开。因此,未来的战 场,在兵力兵器部署、部队机动、指挥与侦察手段、各种攻防行动等方面将 高度立体化,正面战场、后方战场、翼侧战场和敌后战场犬牙交锗,战场构 成更为复杂。  高度立体化的战场,必将对后勤保障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战场范围的扩 大,使后勤保障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后勤保障方式将由原来的“平面直 线式”保障过渡为“立体网络式”保障,战略后勤支援应具有立体保障能力, 为在陆地、海上、空中甚至外层空间进行的军事行动提供立体的后勤支援。  为此,战略后勤必须积极改善后勤技术装备,发展地面、地下、水面、水下、 空中,以及外层空间的补给手段,为实施全面、快速、高效的立体支援保障 创造条件。(四)战争的高技术含量增加,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保障能力人类战争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往往最先用于军事目的。一切战争现象,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不仅使战争的技术水平逐 步提高,而且使战争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技术因素及其影响已经渗透到战 争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因此,现代战争可以称之为“技术战争”。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以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定向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 表的新技术革命,给军事领域带来了高技术性能的武器装备,并导致高技术 战争的出现;而 70 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则明显地标志着高技术 战争已经作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历史舞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代高 技术的最新成果,使战争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 70 年代,电 子战刚刚崭露头角;而在 90 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电子战部队和专用 电子战飞机已分别占陆军的 4·1%、海军的 5.4%、空军的 7.3%,这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战争技术含量不断增加的情况。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主体 的新的军事技术革命已经出现,在 21 世纪将使军事效能得到极大的(数量 级)质的变革。战争的技术含量将“更上一层楼”,这是战争发展的必然规 律。战争技术含量的增加,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需要,保障高技术战争的胜利,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高 质量的后勤保障能力。所谓高质量的后勤保障能力,并不仅仅是指能够提供 高性能、高品质的武器装备等,而且是指后勤保障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具 有高质量、高水平。武器装备的技术密集在度越大,其保管、运输和修理等 各个环节的保障工作要求也就越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其 性能的发挥和军事效益的提高。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因此, 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坚持高质量标准,以优质、高效的后勤支援,满足未来高 技术战争的需要。(五)战争消耗巨大,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具有持续保障能力  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尤其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不仅使军 队的机动性、突击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而且也使作战物资的消耗及 损失日益增多,这无疑给战略后勤支援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应付战争的巨大消耗,战略后勤在筹集经费、储备物资时,必须考 虑持续保障能力的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战略后勤支援如果中断或不及时, 必将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军队初战胜利成果得而 复失和“两伊”战争的间歇进行,就是其后勤不具备持续保障能力的结果。 未来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不间断性要求更高,战略后勤必须在战争的全过程, 及时提供经费、物资、技术等支援,不间断地保障军队的各种需要。只有这 样,才能保持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二、局部战争战略后勤支援基本要求局部战争,是在一定的地区内,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和军事战略目标,使用一定的兵力兵器所进行的有限规模的战争。与全面战争相比,局 部战争的战略后勤支援在指导思想、支援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根据 以往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略后勤支援的基 本要求是:  (一)以现有战略后勤力量为主,积极动员地方力量,组织实施战略后 勤支援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当发 生局部战争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时,为了不牵动或少牵动国家经济建 设的全局,尽可能缩小战争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不良影响,各国军队都强调, 实施战略后勤支援应立足于军队现有的战略后勤力量,遂行战略后勤支援任 务。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平时,战略后勤不可能保持足够的支 援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当局部战争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爆发时,往 往需要动员地方力量,采取军队与地方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战略后勤支援任 务。近些年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都证明了这一点。在海湾战争中,虽然美军 平时保持着较强的战略后勤支援力量,但在战争开始后,仍然动员了大量的 地方人力、财力。物力,以充实战略后勤力量,满足战争需要。局部战争的 实践已经证明,以军队现有战略后勤力量为主,积极动员地方力量,充分发 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完成战略后勤支援任务 的有力保证。为此,战略后勤在加强自身建设,保持适度规模的战略后勤支 援力量,努力提高支援保障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后勤后备力量建设,做好 动员准备,以便必要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动员地方力量,充实军队后勤 力量,实施有力的战略后勤支援。(二)以战区后勤保障为主,有重点地实施战略后勤支援  以战区后勤保障为主,有重点地实施战略后勤支援,就是根据统帅部的 号令和战略意图,在总部后勤的筹划和指导下,以战略后勤为依托,立足于 战区三军后勤力量:组织实施后勤保障。主要依靠战区军民的后勤力量对局 部战争进行保障,这是由战争规模的有限性决定的。未来的局部战争,尤其 是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通常在某个主要战区范围内进行,至多波及一二个 相邻战区。由于作战行动局限在某个战区,并以该战区的武装力量为主体实 施,因此,按照后勤保障与作战指挥相一致的原则,后勤保障主要应由战区 后勤和战区内各军兵种后勤依靠军政民整体力量来组织实施。这有利于战区 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作出快速反应:也可以减小局部战争对国家经济建设等方 面的影响。另外,各战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独立保障能力, 为适应未来局部战争的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以战区后勤为主 组织实施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强调立足于战区后勤为主组织实施后勤保障,并不是不要依靠战略后勤 支援。局部战争受政治、外交斗争的制约和影响较大,许多问题都要由统帅 部做出决定,为了贯彻统帅部的战略意图,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总体筹划, 一般应由战略后勤统一考虑。平时,战略后勤要根据军费情况,统一安排战 争的后勤准备,对重点战区给予重点考虑;要以物资支援为中心,构建战略 物资储备,以战略机动保障力量为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确保局部优势 力目标,实施战略后勤支援。战前,还要根据各战区的情况,统一调整后勤  力量;战中,则要根据战争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拨人力、财力。物力, 对主要战区进行重点支援,从备个方面增强其后勤保障能力,以满足局部战 争的需要。(三)以平时准备为主,与临战准备相结合,实施快速后勤支援 局部战争爆发突然,战争发展迅速,节奏快。因此,只有在平时就做好充分的后勤准备,才能保障部队的快速反应,夺取战争的胜利。 平时的后勤准备,应根据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结合战备方案,分别轻重缓急,以逐年积累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完成。例如,对“敏感”地 区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一般地区要有一定的准备;对时间较短的局部战争要 有保障战争全过程的后勤准备,对时间较长或可能升级的局部战争要有保障 持续作战的后勤准备。但不论何种情况下的后勤准备,都要建立具有快速反 应能力的后勤支援机制。要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动员法规,协调地方有关部门 建立和完善有关动员机制;要制订相应的后勤支援方案;要规定不同条件下 各种作战行动的物资消耗标准和供应标准,建立适当的物资储备;要建立灵 敏、高效的后勤指挥系统和后勤快速应急机动保障部队;要积极改善边境地 区的交通道路状况等,从各个方面提高战略后勤的战备水平。  临战时的战略后勤准备,就是根据作战方案、计划,完善和强化平时的 准备。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充实和展开后勤力量,增加物资储备,加强供 应、医疗、修理和运输等保障措施,视需要在局部地区动员人民群众支前。 如来不及进行临战准备时,应边支援、边准备,在被动中争取主动。在平时 准备和临战准备问题上,外军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海湾危机 中,美军后勤之所以能迅速作出反应,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平时的后勤战备程 度高。海湾出兵看似偶然,其实美军在 80 年代就制定了针对波斯湾地区的应 急作战与后勤保障计划,“沙漠盾牌”行动实际上就是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 经过适当调整后组织实施的。临战准备阶段,美军后勤在保障力量严重不足 的情况下,能紧急应召后备役部队,动员民间人力、物力,组织有关企业紧 急生产作战物资,弥补后勤力量不足,也说明其后勤动员方案健全,措施得 力。在马岛战争中,英军成功的后勤支援,得力于平时有较充分的后勤准备。 一家英国刊物在评论马岛战争时指出,英军第一批舰队能以惊人的速度出 海,固然与英军部分海军舰船及部分商船当时正在参加北约演习、处于战备 状态有关,但英国国防部平时制订的神秘的“应急计划”也很好地发挥了作 用。当时,英国国防大臣在白皮书中指出:迅速而顺利地执行原有的用商船 支援三军的应急计划,是这次战争的一大成功之处。三、全面战争战略后勤支援基本要求  全面战争,通常指两个国家间或几个国家与一个国家进行的全面的军事 斗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全面战争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战略后勤支援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全面战争的战略后勤支援必须在统帅部的指挥下,依靠国家和 人民的积极支持,充分挖掘战争潜力,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对 军队进行持续,不问断的可靠保障。其基本要求是:(一)依靠国家整体力量,支援全面战争 未来的全面战争,是军民一体的整体战,战争的规模和空间大,持续时间长,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多,武器装备损坏率高。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 年零 3 个月,参战国达 33 个,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死伤 3000 万 人,军费消耗 2600 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达8 年),参战国达 61 个,战场囊括欧、亚、非三大洲和四大洋,每千人年减员 588 人,死亡人数达 5000 万,军费消耗 3.3 万亿美元①,仅美国通过大西 洋运出的物资总量就达 2.63 亿吨之多②,人们把这次战争称之为“经济战”、 “资源战”、“运输战”、“后勤战”。由此不难看出,战争的后勤保障任 务十分艰巨。要保障全面战争的胜利,仅靠军队后勤力量是无法完成繁重的 保障任务的,必须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以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后盾,通 过对国民经济的战争总动员,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将国家的综合经济 实力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即动员国家的一切力量为战争服务。比如,动员 工业部门大力生产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井将大批民用工业转为军事 工业;动员农业部门生产军事上急需的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动员广大人民 群众支前,等等。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支援是战略后勤保障的力量源泉,是取 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员了国民经济力量的31.2—42%,原苏联动员了 26.8—50%①。就工业生产来说,仅美国就动员了 5066%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战争服务,为战争提供了军用及专用飞机 30 多 万架;坦克 8.67 万辆,海军舰船总吨位 850 万吨②这对于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即使军队后勤有较大的 发展,也同样需要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支援战争。否则,战争就难以取胜。 国家提供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战争,而 是要通过军队后勤部门,尤其是战略后勤发挥“桥梁”作用,才能转化为战 争实力。为此,平时,战略后勤领导者必须经常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 联系,全面掌握国家战略后方和各战区的人力、物力等战争资源情况,搞好 战争动员规划。战时,战略后勤一方面要在统帅部的统一组织计划下,协助 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经济动员,迅速将有关民用工业转入战时生产;另一方面 要组织力量接收国家提供给军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合理分配各种力量,及时送往前线部队,最大限度地满足战争需要。(二)集中主要后勤力量,支援主要战略方向 集中主要后勤力量,支援主要战略方向,这是集中优势兵力用于主要作战方向这一军事原则在战略后勤指导上的运用,战略主次方向是由它的战略地位所决定,并随着作战形势的变化而转换的。战略后勤指导者应根据统帅 部的判断和确定的战略主次方向,来确定战略后勤力量的使用重点。集中主要后勤力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形成保障力量的优势。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掌握保障的主动权。但是,集中 主要后勤力量是相对的。一方面,之所以强调集中主要后勤力量,是因为主 要战略方向兵力兵器集中,作战行动最为激烈,后勤保障任务必然繁重,需 要投入更多的力量才能保障军队需要;再者,战略后勤的支援力量也不是无 穷尽的,特别是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战争资源将会逐步减少,只有采取集 中力量保障重点的办法,才能较好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保障战争需要。①
《军事后勤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年 12 月出版,第 74 页。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 年 6 月出版,第 194 页。①
《战争动员》,解放军出版社,1988 年 8 月出版,第 269 页。②
《战争经济与社会》,解放军出版社,1989 年 9 月出版,第 96、97 页。另一方面,战略后勤要关照全局,关照战争的全过程,因此不可能长期着力 于一点,在集中后勤力量保障主要战略方向的同时,必须兼顾次要战略方向。 战略后勤集中主要后勤力量支援主要战略方向,在保障布局上,应便于 保障主要方向;在物资供应上,要尽可能满足主要方向;在交通运输上,要 保证主要方向,另外,对主要战略方向的后勤支援,不仅要保障军需,还要 考虑民用。因为,主要战略方向常常是独立作战、军民共同抗敌的最艰难的 地区,必须正确处理军需与民用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只有实施军民整体支援,才能切实保障作战胜利。(三)掌握强大预备力量,适时进行战略后勤支援 为了有效地实施战略后勤支援,战略后勤除在战略后方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储备后勤支援力量,实施对各战略方向的支援外,还要掌握强大的后 勤预备力量,以适应战局变化。只有掌握强大的战略后勤预备力量,才能适 时进行战略后勤支援,统筹兼顾,力争主动,保障作战胜利。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战略后勤支援是战区物资和技术力量的重要供应 者。它的主要任务是:补充战区后勤的损失,恢复战区后勤保障能力;增强 重要战略方向上战区的后勤力量;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后勤保障体系。为了 便于战略后勤预备力量的使用,通常应把具有较高机动能力的后勤力量编入 预备队,配置在战略纵深便于机动的位置上。预备力量一经使用,应迅速建 立新的预备力量。(四)依据战争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后勤布局  战略后勤布局,是为支援保障战争需要而进行的力量部署,是根据对未 来全面战争的预测以及统帅部的战略意图在战前确定的。它包括战略后勤后方生产基地、战略后勤支援保障基地、战略交通运输线的规划建设、战争物资储备区分、支援保障任务分工等。 “由于战争只有程度颇低和时间颇暂的确实性,战争的计划性就很难完全和固定,它随战争的运动(或流动,或推移)而运动??战略计划,是基于战争双方总的情况而来的,有更大的固定的程度,但也只在一定的战略阶 段内适用,战争向着新的战略阶段推移,战略计划便须改变。”①因此,战略 后勤布局也必须随着战争的“运动”,适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更 好地支援军队作战。(五)有计划地使用后方力量,保持战争潜力  有计划地使用后方力量,保持战争潜力,是战略后勤指导者战略意识的 重要体现,历来为战略家所重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为了战争和革命事 业,“必须十分节省地使用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②很显 然,要保障战争需要,除了拥有一定的资源外,还必须具备善于动员这些资 源的能力和正确运用这些资源的本领。
在未来的高技术全面战争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消耗及损失将空前巨 大,战争需求与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对“穷国”和“富国”都是“平 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即使有雄厚国力作后盾的美军也强调,必须 把节省人力、物力看作是维持作战力量的准则。战争中,如果后方力量的使 用缺乏计划性,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浪费,导致国家经济实力消耗过快,减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出版,第 495 页。②
《毛泽东这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出版,第 1188 页。小甚至失去支援战争的后劲。为此,战略后勤指导者必须从国家战时经济状 况的实际出发,统筹战争初期、中期和后期的人力、物力需求,严格规定军 需和民用的配发标准,严格控制作战消耗,始终保持后勤支援的后劲;并采 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后勤力量的使用效益,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换取 最大的胜利。(六)边打边建,不断增强战略后勤支援能力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平时期,战略后勤不可能保持足够的力量,用以保障和满足全面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而且战争一旦爆发,作战的消耗 以及敌人对后方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将迅速削弱战略后勤的支援能力,但战 争对后勤支援的需求却有增无减。这就要求战略后勤在完成战争初期的支援 任务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增强后勤支援能力,为作战部队提供有力的、不间 断的后勤支援,满足战争需要。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 能够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一面以武装斗争对付敌人,一面建立根据地,组织生产,边打边 建,从而保障了战争需要。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对战略后勤的“边打边建” 应赋予新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协同国家有关部门把国民经济转入 战时轨道。战争爆发后,国民经济通常根据国家动员令和经济动员计划,由 平时转入战时轨道。在这一转轨过程中,战略后勤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使国民经济及时转入战时轨道。同时,战略后勤部门必须将军队作战生活所 需的物资品种、规格、数量等,反馈给国家经济部门,使其调整经济结构, 扩大军工生产;提出调整工业布局的建议和后勤专业技术力量的需求,以使 国家后方基地与军队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相结合,组织动员后勤力量。二是动 员扩编后勤力量,不断提高战略后勤支援能力。要根据统帅部的动员扩编计 划和战略后勤力量的布局情况,依据就近就便的原则,征集地方医疗、运输、 修理、公交、城建等力量,充实战略后勤力量。三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发展 趋势,调整物资储备的数量、品种和布局,以适应战略后勤支援的需要。四、战略后勤支援方式  战略后勤对战略、战役行动的支援,一般通过既设的战略后方基地组织 实施。战略后方基地是战略后勤活动的依托,是实施战略后勤支援的“拳头” 力量。战时,将在战略后勤的直接指挥下,担负对各个战区的战略后勤支援 任务。其基本支援方式有:(一)建立基地兵站网,实施分区支援 此种支援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战争或实施战略性战役,有多个战略、战役方向等情况,便于支援各个战略、战役方向的作战行动和纵深战 略预备队的机动。组织实施时,一般按纵向保障的要求,沿战略、战役方向 或作战地区,延伸战略后方补给线并与战区或战役后方基地相衔接,形成基 地兵站网络,按作战方向区分支援任务,实施分区支援;采取逐级支援与越 级支援相结合的方式,向指定地区和部队实施快速支援,以改善战区后勤态 势,增强其持续的保障能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为 总战略后方基地,建立了后勤基地兵站网,各兵站线随战役的发展不断稻整 部署,采取分区、逐级支援的方式,对朝鲜战场成功地实施了战略后勤支援, 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略后方基地通过兵站网,采取分区支援的方式,分别对云南、广西两个方向实施了有力的后勤 支援,保障了部队作战的需要。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不断 加强和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战区后勤基地兵站网将更趋完善, 这对战略后勤实施分区支援将更为有利。(二)组织前进保障基地,实施前出支援 组织前进保障基地,就是战略后方基地的有关力量,根据支援纵深和任务需要,适当前出,从配置空间上缩短与支援对象的保障距离。中国地域辽 阔,战略后方基地主要在纵深腹地,后方供应线长,战略后勤支援困难很大。 这就要求战略后勤指挥战略后方基地,根据作战纵深派出综合性或专业性的 前进保障基地,沿主要通道实施靠前、多点配置,与战区后勤和军兵种后勤 形成前后衔接的保障体系。前进保障基地,除了对战区后勤基地和军兵种后 勤实施支援外,还可以支援独立方向的作战部队,也可负责就近部队的后勤 支援。(三)组织专业保障力量,实施配属性支援 实施配属性支援,一是可将分散部署在各主要战略方向纵深的战略后勤专业保障力量,视情况临时划归战区后勤指挥使用,以增加战区独立保障能 力;二是当战略、战役军团实施远距离突袭,或实施追击作战,或战区作战 部队骤增,后勤专业保障力量比例失调等情况时,可组织有关专业保障力量, 实施配属性支援;三是当战区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伤病员,消耗大量物资,损 失较多技术装备,保障任务相对集中,或某种专项物资短缺,或担负部队作 战保障的某一群体的专业后勤力量遭敌袭击破坏而失去保障能力时,战略后 勤可以根据战区后勤或联合集群的请求和需要,及时派出有关专业支援力 量,实施配属性支援,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加强朝鲜战场的医疗 力量,战略后方先后组织 93 个医疗队、手术队、防疫队入朝参加医疗救护工 作,加强了志愿军的医疗救护力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把后方基地 修理工厂的大批技术人员统一编组成移动修理所和修理组,携带修理工具和 零配件,加强到作战第一线,成功地进行了战地抢修工作,对巩固和提高部 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战略后勤组织了多种专业保 障力量,派往海湾战区,实施配属性支援。这些事例说明,战略后勤在支援 战略、战役作战行动中采取配属性支援,不仅需要,而且完全可行。特别是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配属性支援将成为战略后勤支援的重要方式之一。(四)组织快速保障部队,实施应急支援  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相继调整了军事战略和军事结构,并 十分重视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支援部队。根据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实际情况,由战略后勤建立快速保障部队是比较适宜的。当某一周边 地区突然发生战争,快速机动部队实施跨区战略机动,或两个以上战区联合 作战,出现某些保障空白区,或所在战区后勤准备不足时,战略后勤应派出 快速保障部队,或指挥某一战略后方基地组织应急保障部队前出到预定地 点,协助战区对快速机动部队或联合作战集群实施保障。在全面战争中,当 主次作战方向发生变化,或战区后勤力量损失严重、急需补充,或发生其他 一些意外情况时,也需要战略后勤迅速组织后勤力量,对战区实施应急支援。 所以,战略后勤在平时就应制定多种应急支援方案,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 一旦需要,即可迅速组织部分后勤力量,实施应急支援。  第五篇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后勤保障 的文章

 

随机推荐